晋惠帝——弱智皇帝司马衷 白痴皇帝司马衷

晋惠帝——弱智皇帝司马衷

 西晋(265年—316年),于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这朝代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

西晋的灭亡,最大的责任其实在开国皇帝司马炎身上。司马炎犯的最大错误就是他选了一个傻儿子当接班人。

惠帝司马衷259-306)290年即位,在位17年,武帝第二子。司马衷是一个白痴。即位后,无力理政,发生诸王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司马衷死于306年,时年48岁。因为白痴,司马衷在位的16年形同虚设,司马氏祸起萧墙,朝政废弛。国内的纷争,边疆的不稳,最终导致五胡的趁机涌入,开始了北方长达130多年的纷争乱世。客观上说,这个白痴皇帝,加速了五胡乱世的到来。

晋惠帝——弱智皇帝司马衷 白痴皇帝司马衷

关于晋惠帝司马衷是否白痴,史学家历来存有有争议。说其白痴,源于《晋书》记载的两个经典事例。一是惠帝“闻虾蟆声”,就问左右,“此鸣者为官乎,私乎”?问这蛤蟆是为官家叫还是为私家叫;二是“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司马衷又出雷人语“何不食肉糜”?没粮食咋不吃肉尼?吕思勉则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吕先生举“血染帝衣”的例子对此加以辨析:在司马衷被追杀的时候,得到侍中嵇绍拼死护驾相救,但嵇绍的血溅了司马衷一身,左右要替他洗去,他说“嵇侍中血,勿浣”(《晋书》)。吕思勉因此而认为“绝不类痴呆人语”(《吕著中国通史》),认为能说出这种话来的不像白痴。还有一个例子,赵王司马伦逼司马衷禅位,司马衷的堂叔,义阳王司马威去抢司马衷的玺绶,司马衷死活不放手,司马威硬掰开司马衷的手指把玺绶抢去。后来司马衷复位,秋后算账,在量刑时,有人觉得司马威罪不至死,想要皇帝赦免,这时司马衷说话了,“阿皮(司马威的小名)捩吾指,夺吾玺绶,不可不杀”(《晋书》)。

值得注意的是在《晋书•惠帝》中对惠帝时期的大事虽然有很多报道,但对惠帝本人的言行、作为和决定却所言甚少。当然,说他是白痴可能有点过分,毕竟他还知冷知热,也不缺乏语言能力,但这位太子的傻里傻气却是一望即知的。

司马炎并不缺儿子,共有26个,和皇后杨艳就生下三子三女。长子司马轨早殇,司马衷是司马炎第二个儿子。司马炎“素知太子闇弱”(《晋书》),对他这个儿子的智力状况,应该是了如指掌的。。那么,一向“聪明神武”(《晋书》)的晋武帝司马炎,为什么在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当中,还要选一个白痴作接班人呢?

首先是里立嫡以长的原则使然。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在皇权大于一切,无所不包的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人的选择对任何王朝来说都是国之大事,而不仅仅是皇帝的自家事,因此基本上中国的继承制度自秦汉以后就形成了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的继承原则。司马衷是嫡长子(其兄司马轨早殇),当时朝中王公贵卿都倾向于立长,司马炎不得不“顺从王公卿士之议”(《晋书》);其次是势力平衡的结果。司马衷的生母杨皇后一系,是当时的大士族弘农杨氏,而妻族一系,则是贾氏家族,在当时朝中都很有实力,其他人未必竞争的过,再者,让司马衷继位,也就笼络住了两大势力集团,形成政权格局的一个平衡;

除此之外,太子的儿子司马遹,也是令他不忍废去司马衷的原因之一。 晋武帝可能是觉得儿子傻,对这男女之事未必开窍,就派了一个才人谢玖前去“教导”,没想到傻儿子在这上头倒不含糊,不久谢玖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司马遹。

司马遹司马遹却“幼儿聪慧”。武帝也特别喜爱这个小孙子,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一次皇宫内半夜失火,晋武帝登楼观望,五岁的司马遹却牵着他的衣带把他拉入暗影。武帝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司马遹就说:“暮夜仓猝,宜备非常,不可令照见人主。”武帝看他小小年纪就这么懂事,不禁称奇。到了司马遹六七岁的时候,又陪晋武帝到太牢养猪的地方观玩,他对武帝说:“这些猪又肥又大,为什么留在这里浪费五谷粮食,不杀掉给臣下们吃呢?”武帝大喜,马上派人杀猪分赐众臣。司马炎感觉这个孩子很不一般,感叹“此儿当兴吾家”,在内心深处就把他认作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了。所以,为了让心爱的小孙孙将来当皇帝,司马炎虽知“太子不才”,然而“恃遹明慧,故无废立之心”,坚持让司马衷继位;现在也就得先保住这个傻儿子的太子再说。就这样,晋武帝虽然一直在太子的问题上犹犹豫豫,却到底也没舍得把傻儿子废掉。

当然最为关键的是问题还是司马衷母亲的力挺。

杨艳是曹魏时期通事郎杨文宗的女儿,字琼芝,弘农华阴人。杨皇后“姿质美丽,闲于女工”,少女时有人为她看相,说她乃是“极贵”的后妃之相。司马昭当时虽是曹魏的大臣,却早有异心,听到消息之后,便将她聘作长子司马炎的妻子。婚后,杨艳为司马炎生下了三子三女:毗陵悼王司马轨、晋惠帝司马衷、秦献王司马柬、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杨艳不但“甚被宠遇”,还能做司马炎的主。

所以当司马炎“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和杨皇后商量想换立太子时,杨皇后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来了个一票否决。

杨皇后是司马衷的生母,这么维护他也情有可原。但她除了这个傻儿子,也还另有二子,而且都很正常,就是坚持立嫡子,也不一定非要立这个白痴。原来,杨皇后也有自己的打算。晋武帝虽然和她感情不错,但司马炎有众多的儿子,就不免让杨皇后感到了威胁。若是因为太子笨而废掉他,无疑是打开了一道缺口,皇帝万一又喜新厌旧地改了主意,又看上了别的妃子的儿子,岂不糟糕。这可是关系到自己和自己家族地位的大问题,还不如现在就死守原则,让皇帝没有可乘之机的好,因此她就一定要坚持拥护这个傻儿子。杨皇后临死还不忘她那白痴儿子,怕司马炎立胡夫人为后,而“虑太子不安”,于是向司马炎推荐了自己的堂妹,目的无非就是想保住司马衷的太子位,司马炎“流涕许之”,答应了杨皇后的政治遗言,也算是对司马衷的接班做出了承诺。杨皇后的力保,让司马衷的太子位变得稳固,最终得以继承大统。

这么一个白痴,将来怎么能够继承皇位呢?大臣们想劝晋武帝废掉他。大臣和峤曾经拐弯抹角地对晋武帝说:“皇太子天性‘淳朴’,有上古之风。可现在早就不是上古之时了,人情险恶,恐怕太子将来掌管不了陛下的家事。”虽然表面上恭维这位太子“有淳古之风”,其实就是在暗示他脑子不够用。但晋武帝却对此置之不理。又有一次,晋武帝在凌云台举行宴会。司空卫瓘假装喝醉了,跪在晋武帝面前说:"臣有话禀报皇上。"晋武帝说:"你有什么话就说罢。"卫瓘话到嘴边又缩了回去,只是用手摸了摸皇帝的宝座,连声说道:"此座可惜!此座可惜!"晋武帝一听就知道他是在说太子,装作没听懂,说:"你真是喝醉了。"

而武帝亲身经历了曹魏的兴衰,当然对他的继承人的能力和成长非常关心,司马炎显然也多次对晋惠帝的能力表示怀疑。惠帝被立为太子后武帝多次对他的能力进行考验。惠帝从9岁被立为太子,到32岁登基,20多年的时间里受到武帝的严格观察和考验,但惠帝都经受了这些考验。

在泰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72年,太子司马衷已满13岁,晋武帝和杨皇后决定给太子选妃。

 贾南风是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史称惠贾皇后。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丑女人:据史书上记载,惠贾皇后身材矮小,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晋武帝司马炎曾说她“丑而短黑”,不宜做太子妃。然而,她结果还是成为太子司马衷的妃子,继而成为母仪天下皇后。

西晋皇后贾南风。这是一个黑矮粗胖的娘们儿。黑矮粗胖的女人,稍有点身份的老百姓都不愿要,堂堂一国之君怎么还拣这剩酪儿?这样的婚姻无论如何来讲,其中都一定会有可以述说的故事!

贾南风,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其父贾充,曹魏时任大将军司马昭的军中司马、长史等职,后为廷尉。贾充能言善辩,为人圆滑,很得亲信。

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受禅称帝,贾充仍是开国功臣,被加爵鲁郡公,拜车骑将军、散骑常侍、尚书仆射,后又拜为侍中、尚书令之职,参与枢密机要,一时朝野侧目。

 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七月,由于西北秦、凉(今甘肃天水、武威)一带氐、羌反叛,平素对贾充充满敌意的侍中任恺、中书令庾纯,就借机奏请朝廷派贾充出镇关中。武帝诏准,并确定于来年初发兵出征。但过惯京中享乐生活的贾充哪里愿意去那样的边陲之地,但又皇命难违。正在不知所措之时,平日与贾充来往密切的中书监荀勖等人就给贾充出主意,让他把女儿贾午嫁给已经13岁的太子为妃,意欲通过与太子的联姻,阻止贾充离开朝廷。

荀勖等人借入宫侍宴的机会向皇帝提亲:“皇太子已年富春秋,理应早日成婚,以传继宗祧,承嗣皇统。贾充的女儿才色绝世,又有贤淑妇德,宜配太子。请陛下择定。”

其实,晋武帝对贾充女儿的情况很清楚,对太子的婚事,心中也早已有谱,他准备给太子娶大臣卫瓘的女儿。他曾经给皇后杨艳讲:“卫氏之女与贾氏之女,实在是泾渭有别,贾家夫人天生好妒,又生子不多,贾家的姑娘个个长得又黑又丑不说,且个个身材短小,若是娶来会影响我司马家的后代;卫家夫人天性贤惠而又儿孙满堂,卫家姑娘长得白皙漂亮不说,个个身材修长。你说该选谁?”

当时贾南风已经15岁,贾南风的父亲及其党羽为了巩固贾家的势力,精心策划,为贾南风能当上太子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贾南风的母亲亲自出马,极力奉承杨皇后,并不断赠送重礼加以笼络。杨皇后早就听贾充亲信和郭槐等人给她吹风,说贾女如何如何的贤德,便固执己见,与荀勖异口同声,请选贾氏。这个时候,位居太尉、代行太子太傅之职的老臣荀也附和杨皇后,向皇上奏称贾充之女“姿德淑茂”,是太子妃的最佳人选。

  荀勖、荀与贾充都是武帝的亲信大臣,谋议决断军国大事,很受亲重。为太子妃人选一事,众人异口同声请选贾充之女,就连深知自己心意的杨皇后也态度鲜明,这就促使晋武帝不能不郑重考虑他们的意见。为了自己皇位的稳固,他也答应下来。

 贾南风的老公,亦即后来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二傻子,凡事只知嘿嘿傻笑,因此也没法反对。那时贾充有两个未嫁的女儿,大的就是贾南风,其相貌正如晋武帝所说的又黑又丑。小的叫贾午,长得倒很漂亮。本来原定是要娶这个小女儿作太子妃的。可小姑娘才十二岁,身材娇小,尚未长成,连太子妃的礼服都撑不起来,便换成了贾南风。等到典礼完成,晋武帝一看给儿子竟娶回了这么个媳妇,真是后悔不迭。但生米做成了熟饭,总不能再退回去了,想想自己的傻儿子,和这个丑媳妇也算般配,就只好认了。就此阴错阳差地结下了这门婚事,也为西晋王朝找好了掘墓人。西晋因她而丧,贾南风也由此在历史上留下了乱国毒妇的恶名。

关于贾南风曾为司马衷的太子妃,还有一种说法,据说,司马衷选太子妃时,百名全国挑选的美女一字排开,唯独其中一个惊世骇俗,这就是贾南风。

  司马衷选妃,走到一名美女面前都要嘻嘻哈哈嚷:我要吃馒头,可唯恐见到贾南风时,偏偏说了一句话,也就是这句话,让皇帝皇后决定选拔贾南风为太子妃。成就了贾南风的一世伟业,司马衷的一世龌龊,这句话流传已久。

  “我再也不吃馒头啦!”。

  贾南风一出现,太子变的斯文而风雅,这可把杨皇后乐坏了,贾充的老婆郭槐送给自己大量的珍珠玛瑙,虽然她女儿丑陋,不过既能让太子改邪归正,又能和大臣联姻,何乐而不为,而且吃人最短,拿人手软,当即决定。

“太子妃就她了”。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牝鸡司晨,惟家之索。”也就是说只要女人干政,国家就会灭亡。对于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这话却不幸说着了。她的一番胡作非为,果然把西晋王朝带上了灭亡之路。

这个丑陋女人做了太子妃后,杀人成性,十分残酷。有一次贾南风发现有个宫女偷偷怀上了司马衷的孩子,又妒又怒,立即喝令将这宫女押到面前,然后亲手提着一支戟向她隆起的肚子上掷去,活活的将一个已经成形的男胎剖了出来。对此,晋武帝十分愤慨,一度曾想将她废掉,但因外戚杨珧提醒他:“陛下忘贾公闾耶?”遂使废妃之事不了了之。

贾南风本人虽是女流之辈,但她善于钻营,精于权术,史称“妒忌多权诈”,使得司马衷既害怕她,又受她的诱惑,非常喜欢她。

等到晋武帝一死,晋惠帝登基做了皇帝。 贾南风本来就是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朝中大权皆为太后杨氏及其父亲杨骏把持,她十分不满,经过激烈的明争暗斗,贾南风终于在永平元年,即公元291年3月借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之手,诛杀了太傅杨骏及卫将军杨珧、太子太保杨济、中护军张劭、散骑常侍段广、杨邈、左将军刘预、河南尹李斌、中书分蒋陵、东夷校尉文淑、尚书武茂等,“皆夷三族”。还矫诏处死了太后杨芷的母亲庞氏。杨太后跪在这个儿媳妇面前,口称臣妾,割下头发向她磕头,哀求她饶过母亲的性命。左右侍从都泪流满面,但是贾南风却毫不动心,当着这位婆母的面杀掉了庞氏。之后,贾南风再矫诏废杨太后为庶人,关进了冷宫金墉城。第二年的正月,又将她的十余名侍者全部赶走,断绝了她的饮食,最后竟把她活活饿死。就这样,贾南风仍然不解恨,又下令将她脸朝下入葬,并在棺材里放上符咒,免得她下到地狱向晋武帝告状。

贾南风排除异己后把大权握在了自己手里,便恣意妄为起来。先是与太医令程据勾搭在一起,“乱彰内外”。而后还觉得不过瘾,就开始派人到民间广觅美貌男子寻欢作乐。为了不走漏风声,当她玩够了之后就把这些“药渣”统统杀掉。有一次,有个洛阳城南的小吏,年轻俊美,平时工资微薄,后来不知怎地失踪了一段日子,再出现之后,身上穿戴奇异,所佩珠玉皆罕见的内廷之物。他周围的同事察觉其事可疑,这时贾南风的一个远亲家里正好丢了东西,众人都怀疑是他偷的,就禀报上司,派人马上把他拘押审问。这个小吏辩称:“我偶尔在路上遇见一个老婆子,说她家里有人得病,巫师占卜要找城南的少年来驱邪,到时必有重谢。我贪财心切,就跟她去了。中途换车,我被藏在盛放衣物的箱笼里,走了十几里,过六七道大门,箱笼一开,忽然见到壮丽精致的楼台殿阁。我问老婆子这是哪里,她回答是天上。马上有人过来伺候我沐浴熏香,好吃好喝过后,又给我换上华美的衣服,带入室内。然后就出现了一个三十五六岁的妇人,她生得矮胖,脸面青黑,眉间还有痣。她留我住了一段日子,与我同食同宿,然后顺原路将我送出。临别时,这矮胖黑妇人就赠我这些衣物饰品。”贾家那亲戚一听,就知道这事关系到贾南风的隐私,不好再问,只好把这个小吏放了。

皇后贾南风大权在握,开始委任亲党。不过为了调和矛盾她又任命张华等名士为侍中、中书令等高官,掌管机要。这些人尽忠帝室,并心辅政。所以将近十年之间,西晋政局倒是有了一个稍微安定的局面。对于傻皇帝晋惠帝来说,如果一直能这样下去,到也是一件好事。反正他什么也不懂,就是大事决定下来之后画个押而已,倒乐得把朝廷政事交给皇后掌管。

让她心头感到郁闷的是,和司马衷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只生了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这一点,对贾南风来说,一直是块心病。但她自己却没有儿子,太子还是谢才人的儿子司马遹。对此贾南风自然不能甘心,虽然她生不出儿子,却绝不会让别的女人的儿子将来继承皇位。

  

为了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朝政的目的,只为司马衷生了四位公主的贾南风,便“诈有身,内稿物为产物。”她好长时期深居内宫,不见外人,暗地里把妹妹贾午之子韩慰祖收养起来。元康九年,即公元300年,贾南风采用“狸猫换太子”的把戏,阴谋废掉了太子。贾南风趁司马遹酒醉之机,让他写下谋反的言论,作为证据,再下诏宣称司马遹谋反,把他杀掉。,而以她所收养之子韩慰祖取而代之。让司马遹想不到的是,就在他废后不久,母亲谢玖就被贾南风暗中指使人杀了。"及愍怀遇酷,玖亦被害焉。"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另一位夫人、长子司马虨之母蒋俊。一年多后,赵王司马伦带兵入宫杀了贾南风,司马衷这才下诏改"赠(谢)玖夫人印绶,葬显平陵。"谢玖这个平民出身的无辜女子,在残酷的宫廷内争中,因为儿子的倒霉,下场却是如此凄惨!

贾南风自以为事情做得隐秘,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人们就得知这个小皇子根本就不是司马家的子嗣。晋惠帝的那些叔伯兄弟们可就不干了。于是,一场大乱迫在眉睫。

 晋代司马家的天下篡夺曹魏而来的。因此晋武帝总结曹魏灭亡的经验,惩曹魏对待宗室太过苛刻而至皇室孤立无援亡国之鉴。把他的儿子们和堂亲宗室都分封为诸侯,来巩固司马家的统治基础。这些诸侯王固然能加强司马家的力量,却也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如果皇帝精明强干,还不会出什么问题,可要是像晋惠帝这样的白痴,那些诸侯王就不免心怀异心了。再加上皇后贾南风的胡作非为,无疑更给这些诸侯王提供了口实。

贾南风的“暴戾”和“专制天下”及废黜太子德奸谋,终于引起司马氏宗室诸王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孙秀等人“因众怨谋欲废后”。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等率兵入宫,废贾南风为庶人,诛杀了贾南风的党羽数十人。

贾南风被司马冏逼出后宫,这个不可一世,自知末日到了的女人,顿时无奈地放声大哭。司马伦不管她的哭声多么凄切,即遣尚书刘弘等,"遂废贾后为庶人。"之后,将她关押在建始殿。随后又被囚禁于金墉城。这里,成为贾南风的终了之地。没几天,司马伦又让刘弘等人,"持节赍金屑酒赐后死。"贾南风位居后位11年之后,终于结束了恶行累累的一生。贾南风一生权谋用尽,到头来却喝下了自酿的一杯毒酒。她的妹妹贾午、妹夫韩寿等人,一个个也未能幸免。"赵粲及韩寿妻贾午等,付暴室考竟。"在这场内乱中,司马伦连当初不同意废掉司马遹的司空张华、裴頠等人也不放过,将他们全都杀死。

贾南风一死,赵王司马伦就掌握了政权,但此人本是庸愚无识之徒,发动政变,诛杀贾后都是听了身边小吏孙秀的主意。现在后位空虚,赵王司马伦所以又张罗着再给他找个皇后。而小吏孙秀一朝飞黄腾达,也就攀附高门,认了平南将军孙旂为同宗。这时,他推荐孙旂的外孙女羊献容做皇后。

羊献容出身高门,是西晋功臣羊诂的侄孙女,那时还是十几岁的花季少女,却要嫁给这个四十多岁的白痴皇帝,也够倒霉的。更倒霉的是由于晋惠帝作为幌子在诸侯王之间传来传去,她这个皇后居然被废被立达五次之多。后来晋惠帝死了,她又做了后赵皇帝刘曜的皇后。这般惊险的经历,也算是乱世中的一段传奇吧。

永宁元年(301年)春正月,赵王司马伦派惠帝的堂叔义阳王司马威去惠帝那里逼迫傻皇帝“禅位”。只是皇帝虽傻,倒也知道玺绶的重要,紧紧地抱在身上,死也不放。司马威欺负皇帝傻,也懒得和他多说,伸手就夺,几乎把惠帝手指掰断,弄得皇帝嗷嗷大哭。接着,司马伦把大哭的傻皇帝尊为“太上皇”,送到金墉城关起来。只是司马伦还是惠帝的叔祖,现在竟让侄孙做自己的太上皇,辈分也错乱大了。

司马伦称帝以后,为了收买人心,疯狂地滥封官爵。他规定:这一年地方上推举的贤良、秀才、孝廉,不经考试即可以做官;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也都拜官;大赦之日在职的太守、县令全部封侯;郡县属吏也全都晋级。甚至赵王一伙的家奴、士卒,也有很多人得到爵位。由于滥封滥赏,府库的储备都用光了;封侯的人太多,铸印来不及,就以白版代替。

  至于朝中的大臣,加官晋爵的就更多了。每逢朝会,宫殿里总是挤的满满的。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骑常侍等一级高官,魏晋时期一般只设四人,司马伦竟设了九十七人。那时候,当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的尾巴做装饰。他封的官实在太多太滥了,官库里收藏的貂尾不够用,只好找些狗尾巴暂时来凑数。民间就编了歌谣来讽刺他们,叫做“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来历。

赵王称帝才一个多月,齐王司马冏就首先发难。接着,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响应。西晋宗室之间也开始了互相残杀。贾南风的干政,终于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发生,更使西晋“宗室日衰”,三国归晋的大一统的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就这样,贾南风,这个历史上最丑陋的女人终于打造出了最乱的王朝。

赵王被迫写下退位诏书,百官又到金墉城迎回晋惠帝复位。这是四月七日的事,司马伦前后仅作了一百天的皇帝便被赶下了台。几天后,朝廷送了一杯金屑酒给司马伦,他知道这是"赐死",一边大哭,一边大叫:"孙秀误我!孙秀误我!"徘徊数次,终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倒地而死。他的家属和同党也都被杀。

 宫廷政变转变为皇族间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战乱由京城波及到地方,后来还有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参与混战。"八王之乱"从此愈演愈烈。 面对"八王之乱",司马衷成了他们掌上玩物。那些亲王为了各自利益,一会儿这个将他废了,一会另一个又将他迎上台,受尽了种种屈辱折磨。惠帝在乱军中数度遭遇险境,最险的一次,惠帝脸上中刀,身上中箭,几乎身死。最终,光熙元年(306年),东海王司马越消灭了起兵诸王,独揽大权,惠帝才结束了动荡流亡的生活,回到了洛阳。不过,司马越为了专权,后来对他这具傀儡,也失去兴趣。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白痴帝王司马衷的恶运于到了。司马越暗中命亲信置毒于饼中,"帝(司马衷)食饼中毒,庚午,崩于显阳殿。"当了17年帝王的司马衷,终于倒在了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血泊之中。

八王之乱闹到这步田地,总算是结束了。这一场动乱杀得尸横遍野,弄得民不聊生,完全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根基,迁移到内地的少数民族,纷纷乘机起事,建立起自己的政权。

因司马越是晋室疏宗,没敢自已当皇帝,便拥立武帝二十子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晋怀帝为匈奴汉国所俘,西晋名存实亡,建兴四年(316年),匈奴兵又攻入长安,俘获了晋愍帝,西晋正式灭亡,仅仅立国51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2068.html

更多阅读

今世咏:朱镕基之子炮轰医改——无知还是推销私有化?

朱镕基之子炮轰医改——无知还是推销私有化?2014-06-1915:29:04来源:红歌会网作者:今世咏  有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晋惠帝司马衷时期,有一年,国家发生了荒乱,百姓无粮可吃,饿死了好多人。司马衷问大臣:“那些人怎么会饿死”?大臣回奏说:“

永平陵——晋穆帝司马聃 穆帝

永平陵目录永平陵简介晋穆帝简介编辑本段永平陵简介穆帝司马聃的永平陵位于今南京市和平门外幕府山南麓。永平陵依山建筑,陵墓地宫由墓道和墓室构成。墓室系砖砌建筑,为圆弧形券顶。墓室长凡5.5米,宽2.6米,高3.05米。墓室明显地分为前后两

羊献容咋有六废七立、相伴两主的皇后生涯?( 豆豆皇后生涯

羊献容是西晋外戚官员羊玄之的女儿。她不但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二任皇后,也是两晋时期十六国之前赵未帝刘曜的皇后。她在侍奉两主的二十二年间,在复杂的宫廷斗争和社会政治背景下,像一个得不到任何保护、可随意拨弄的玩物,先后有过“六废

中国古代皇帝的性生活 太监的净身过程图解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女人,有着熟练的性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西晋的痴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在做太子的时候,13岁时结婚。在司马

后妃列传: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贾南风晋武帝司马炎开国,大封同姓宗室,委以军政实权,又种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了皇室厮杀纷争的祸根,司马炎的儿媳 ——惠帝皇后贾南风的出场,不仅引爆了这一隐患,而且由于她的推波助澜,酿成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刚刚归于一统的王

声明:《晋惠帝——弱智皇帝司马衷 白痴皇帝司马衷》为网友攜酒敬軕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