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岩 易 刚摄)
走进位于重庆秀山武陵山脉的川河盖,如同走近一位大家闺秀的温馨怀抱,走进一幅青绿山水那工笔重彩的灵动与厚重之中。
武陵闺秀川河盖
文·图/易 刚
不必为自己平凡而温馨的家园悲哀,更不必舟车劳顿去猎奇或惊羡别处的风景。让我们把川河盖:武陵山区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里的美景,好生数一数吧,兴许你会把自己也数进去!
前人足迹
背上行囊,把都市的喧嚣抛却脑后,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向绵延冗长的武陵山脉缓缓西行。四周翻滚的雾霭流岚,把突兀的奇峰异石刻画成为远古武士的幻化身影。就想:所谓历史,不就是先人们从蛮荒之地走向文明之境的足迹吗?
快到晌午时分,手里拿着从路边采撷的金银花,顿感闹市里特有的芥蒂与倾轧不再。随着雾霭渐行渐远,我们的视野也随之开朗起来:在凌云绝顶之上,尚有一马平川,横亘在千山万壑之中。作为临时向导的喻涛乡长告诉我们:是沧海变桑田的造山运动,以及在地球上摧枯拉朽的地质灾害的疯狂肆虐,恰恰把“高山上的平川”这种罕见的地质奇观,投放在了武陵山脉中段的川河盖上。而曾经的闭塞,使得这处优美的盖上风景,一度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
川河盖是一片隶属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乡的高远之地,距县城40公里,与湖南省保靖县紧紧相邻。虽地处边角,却车来车往,是自驾游或“暴走族”锻炼钢铁意志的天堂。近年来,随着秀山“武陵之心、边城示范”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川河盖,也正在成为武陵山区一颗璀璨的旅游新星:在平均海拔1230米的悬崖绝壁之上,一片方圆28平方公里的土地却一改周遭山石林立的态势,呈现出一派坦荡平旷的景象。对于平地,我们常见的称谓是“坪”和“坝”,而用一个“盖”字来形容海拨很高的平地,是何等聪明:整个盖区长约8000米,两头稍宽,中间略窄,形若一只巨大的鞋底。在当地人传说中,这是仙人点拨山水之时,有意无意间遗留下来的足迹。
虽然传说未必能够当真,但历史事实却真切可信:1934年11月28日,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策应红二、六军团主力东进湘西,黔东独立师所属300余人,在师长王光泽的带领下,途经川河盖,在大板场、河街、山洪坝、肉塘一带与地方民团展开激战后,仅数十人突出重围到达湘西,与主力部队汇合。黔东独立师英勇奋战,血染川河的壮举,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红军川河盖战斗遗址于1978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镌刻着当年红军浴血川河的英雄足迹,成为“红色川河”的奠基礼。
杜鹃竞放
涌洞是一座亟待开发的资源宝库。它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盛产花生、油菜、烤烟等经济作物;涌洞“贡米”更是享誉四方,闻名遐迩。如果说涌洞乡蕴藏着丰富的原煤、黑滑石、硅等矿产,那么川河盖则出产美丽的梯田和高山杜鹃花。
五月,是百花都闹着要盛开的多梦时节,而行走于川河盖,身边最多的却是争奇斗艳的高山杜鹃,或屋前檐后,或遍山及岭,一簇簇,一堆堆,都绽放得潇洒利落,张扬着生命的激情。手抚姹紫嫣红的杜鹃花,眺望这片浸染了先烈热血的土地,仿佛看到了当年红军奋战川河的悲壮场景。如今,高大神圣的川河盖战斗纪念碑,矗立在碧翠的山岗上,在它的脚下,就是大地为之敬献的杜鹃花。
川河盖平缓的地势,使它成为武陵山区腹地,乃至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每每山风旋回,那些浪赶一浪的芭茅,尽显天苍野茫的壮美。天然的四季植被景观,独具特色的石砌草屋,开阔的坪坝地形,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观光,植物科考,高山狩猎及骑射等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活动的理想之地。而川河盖四周形态各异的石峰与沟壑,簇拥在万亩高山草场的步行道之下,邃密幽深。川河盖的一山一石,都蕴涵着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朱氏殉情,土王点将,鲁班造锯,菩萨走路……,这些广为流传的地方掌故,把这片土地渲染得扣人心弦。登高望远,则盖下梯田,阡陌交通,尽收眼底。只见那群山逶迤,绵延不绝,大有“一览众山小”之势,令人顿生豪情。
山下还有“黑洞”与“亮洞”(俗称穿洞)遥遥相望。如果说,依附在川河盖周围的那些形神怪异、巧夺天工的群峰,是这片万亩高山草场的簇拥者,那么,穿绕潜行在这些山石之间无以计数的溶洞,则成了这片盖上风光里的秘密之境:它也成为了溶洞探险者向往的佳境。置身于那些深不可测的溶洞之中,抬头望,层叠其间的钟乳石,惟妙惟肖,姿态万千;低头看,百转千回的洞道,丝丝入扣。洞内,一挂挂钟乳石,一眼眼碧透清泉,宛如杜鹃花一样,竞相绽放。
世外桃源
川河盖风景区,处于秀山“洪安边城、保安渔洞、热水温泉、凤凰山风景区、里耶秦城、酉水风光”旅游环线的中心点。神奇的自然风光,宛若人间仙境。而一条因水石相拥而得名的纳沙河,却别有韵致:从洞中潺潺流出的河水,夹杂着细碎的沙石,一路渐淌渐清,飘绕迂回,婉若川河仙山随风抑扬的裙带,给整个盖区的风土平添了无穷的灵气和生机,更叫绮丽的川河盖,山灵水秀。春夏之际,你可来此踏青避暑;秋冬之交,你可前往游牧赏雪。周末,一声高速列车的鸣叫,就能把你投放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任由山风和清泉,为你洗涤掉闹市中的乌烟瘴气,而你旧有的思绪,也能够得以吐故纳新。而在事实上,川河盖常年皆意趣盎然,令人流连忘返。
在纳沙河沿岸尚有“十八堡”、“十八溪”、“婆婆山”。在“十八堡”下还有一“扁口洞”,为武陵山区少有的古脊椎动物遗址,它见证了川河盖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那傲立在高盖之上根深叶茂的千年银杏,则记载了川河盖人沧海桑田的奋斗历程。
位于武陵山脉的川河盖,民风淳朴,人民勤劳善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断言:“武陵人捕渔为业。”而高处于川河盖顶的武陵人,则固守着这片灵秀肥沃的土地,日出而作,日暮而归,过着澹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成为了华夏农耕文化的“活化石”。而古往今来,多姿多彩的秀山花灯,热闹非凡的薅草锣鼓,以及粗犷豪放的山歌民谣,成了淳朴的川河盖人乐此不疲的精神生活。那优美的舞姿,那动听的歌谣,和美幻的佳景相依相融,构筑起了武陵山区另一片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抑或也可称为我们重庆的另一处“市内桃源”吧?
这就是川河盖,一位潜隐于武陵深闺的绝色佳秀!那美幻的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把她出脱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她正凭栏倚望,娇羞地等着你走进她纯美至真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