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台湾作家杏林子作品《朋友与其他》有感 台湾作家刘墉作品集

朋友即将远行。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成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锁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了老人家,却欢天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为循循善诱的师长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分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种恶作剧的窃喜。

  也越来越觉得,人生一世,无非是尽心。对自己尽心,对所爱的人尽心,对生活的这块土地尽心。既然尽心了,便无所谓得失,无所谓成败荣辱。很多事情便舍得下,放得开,包括人事的是非恩怨,金钱与感情的纠葛。懂得舍,懂得放,自然春风和煦,月明风清。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柏,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分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分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己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以上是对台湾女作家杏林子作品的转载。

一直比较喜欢台湾作家杏林子的这篇作品,不经意间,文章的支言片语就会从心头跳出,与当时当地的感悟相契合。今天再次读来,似乎更有一层感动在里面。每每读到喜欢的文章,总有齿有余香的感觉,那昔日古人所讲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又会是一种怎么的心灵感应呢?

又想起一篇文章,说读书人是天下幸福之人,那能读书自然是天下幸福之事了。那么要做一个幸福之人,对于现在的我们,岂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吗?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读书是要体悟的。这种体悟有时也是一种生命或生活的体验。只有有了这种生命和生活的体验,才能理解的更透彻,心中才更敞亮。正如古人所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今天再读杏林子的这篇《朋友与其他》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不是原因就在于此呢?那就把最近经历的事就当作一笔财富保留在记忆中吧。

读台湾作家杏林子作品《朋友与其他》有感 台湾作家刘墉作品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2187.html

更多阅读

家长《老人与海》的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1000字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读小说《老人与海》有感今年寒假,与女儿一起读了美国小说家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其实,我在小的时候已经读过这部小说,二十几年后重新阅读,它依然让我感到震撼,同时,由于和孩子一起读,他又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

声明:《读台湾作家杏林子作品《朋友与其他》有感 台湾作家刘墉作品集》为网友平行线一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