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最终的归宿1
处理完了吴三桂,加上之前的尚之信和耿精忠,清初的三大藩王,再也不复存在。消灭了敌人,就该轮到自己人了。
康熙收拾自己人的原则是:秋后算账和论功行赏。
第一个被秋后算账的就是王辅臣,不管他有什么苦衷,杀害莫洛。投降吴三桂,与清军为敌,这些都是事实。
王辅臣就是一个老好人,归降了以后越想越害怕,害怕到要上吊自杀。由于图海的极力抢救,才没有死成。
在图海的耐心劝导下,王辅臣以为康熙会忘掉自己的过错,一度打消了自杀的念头。随着耿精忠入狱,尚之信被赐死,王辅臣醒悟了。康熙之前一直在忽悠自己,他一定会卸磨杀驴,自己必死无疑。
康熙二十年(1681年)七月,清军正在围困昆明的时候,康熙下诏,命王辅臣与图海一起进京面圣。
王辅臣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在临行前,他散尽家财遣散了自己的部下,只留下了几个最铁的部下,日夜饮酒,醉生梦死,天天玩命的喝呀喝,最后还真的喝死了。
图海很郁闷,皇帝叫我好好的看着他,怎么一夜之间就没了。验尸结果:王辅臣身上没有刀伤,没有勒痕,没有中毒伎俩,只有一种解释,是得了“痰厥”。
所谓痰厥。医学解释:指因痰盛气闭而引起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的病症。通俗解释:就是一咳嗽,痰液上不来也下不去,被自己的痰液活活噎死。
这里指的“痰厥”不是病,而是古代的一种刑法,指用特殊的方法把人活活捂死,别人还以为你得了“痰厥”,真真正正的做到“无疾而终”,被杀了也无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而且好用,不需要用到什么高科技,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普通家庭也可使用。
方法是:首先把水喷在桑纸上,然后一层一层的贴到人的口鼻处,只需贴上几层,由于水浸泡的纸隔离了空气,过不了多久人就不能呼吸,很快就会气绝身亡,此方法绝对是不会留痕迹的杀人方法,百试百爽。
以上方法严禁实验,转载,使用,一经发生意外,与本人无关,大家千万别学。
图海当过刑部尚书,对这种伎俩了然于胸。但图海欣赏王辅臣的为人,这种不留痕迹的方法,不会连累自己和其他人员,康熙想追究“玩忽职守”也没招。
“大丈夫与其保守牢狱之灾,不如自行了断”。王辅臣,你是一个真汉子,老夫顶你。
没有点破的图海上书朝廷,王辅臣“痰厥暴死”,还望康熙圣裁。
这位名重一时、横行一世的骁将就这样消失了。
康熙对司法内幕一窍不通,人都“病死”了,也就放过了对他的惩罚,罢免了他“世袭”的职位,将他儿子王继贞削职为民,其家属归旗为奴。
这么看来,康熙调王辅臣进京,还真是不怀好意,王辅臣如果不“病死”,只能死的更惨。
与王辅臣畏罪自杀的同一月,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京城百姓可饱了眼福,康熙下令,处死所有反叛分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耿精忠,马宝,祖泽清,夏国相,刘进忠,王永义,江义等主犯。参与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犯有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违反人道原则等严重罪行,被认为是战争犯罪,执行万剐凌迟;其他从犯全部斩首,家产充公,子孙世代为奴。
以上判决由大清最高人民法院复审,经由康熙皇帝认证,本案已复核终结,维持原判,上述被告人犯罪事实成立,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立刻执行死刑。
钦此。
敌人惩罚完了,该轮到自己人了。奋勇杀敌的,肯定有赏;畏敌怯战的,现在开始秋后算账。
第一个中枪的是康亲王杰书,虽然招降耿精忠,平定福建,打跑郑经,战功显赫到康熙亲自出城迎接,在卢沟桥行“抱见礼”待遇,但还是受到康熙的处罚。
畏敌怯战,瞻顾不前,康熙列举他N条大罪,杰书受到“削去军功,罚俸一年”的处罚。以后在历史中,再难看见他的身影。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杰书奉命率兵出张家口,屯兵在归化城,准备对付噶尔丹。康熙三十六年(1706年)闰三月,杰书病逝。
他这一生,先前胆小过,后来雄起过,他建立的丰功伟绩已经无愧于祖先,无愧于清代六大亲王的美誉,这就行了。
要是与另外一位亲王比,康亲王杰书的命运要好的多。
别看安亲王岳乐在江西怯战,迟迟不肯进军湖南,最后是在康熙的威胁下才出兵,要凭这“畏敌怯战”的功力,那是比杰书有过之而无不及。单凭这一点,康熙办他没商量。
但是康熙没有治他的罪,原因很简单,这哥们后台硬。
岳乐的第三房嫡福晋,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女儿,康熙仙逝的孝诚皇后的姑母,权臣索额图的妹妹。
有了这层关系,康熙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男人看女人,不看活人看死人,毕竟都是亲戚,还真不好下手。
平心而论,岳乐后来打的不错,要不是他提出:“避开正面战场,铲除吴三桂的羽翼,合围吴三桂”这种正确的方案,三藩之乱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完。要论平叛首功,非安亲王岳乐莫属。
凭借平叛带来的荣耀,岳乐的儿子们先后被提名受封,一时间安亲王府辉煌鼎盛,无与伦比。但统治集团内部从来不会和谐,矛盾的变化,使这个显赫家族及其姻亲,接二连三在皇帝面前失宠。
首先失势的是妻兄索额图,因为不争气的皇太子胤礽,被康熙骂作“本朝第一罪人”,幽禁而死,他的两个儿子也被处死。
索额图一失势,岳乐的靠山没了,康熙随便找了几个小借口,罢免了他议政王和宗人府的职务,岳乐虽然保住了亲王的爵位,但也没有什么实权,只能在家喂鱼养花。
都这样了康熙也不放过他,康熙二十七年(1688)七月,已是65岁的他奉命出征,带500人远赴内蒙古苏尼特部驻防。
塞外高原,气候寒冷,风餐露宿这些不说,岳乐手下只有区区500士兵。这比当年皇帝亲自送行,统帅千军万马的威风一比,这根本不是率军出征,而是流放。
岳乐从此天天哀声叹气,心里那叫一个郁闷,从草原还师途中就憋屈死了。
他虽然死了,对他的清算还没完。
12年后,有人告发他掌管宗人府时错判了一桩家庭纠纷案,死了的岳乐又被降职,由亲王降为郡王。他的子孙也不老实,岳乐的孙女嫁给了玄烨第八子胤禩,她支持夫君争夺皇位,差点成功。
差点成功,就是没成功,没成功的代价是很大的。
胤禛(雍正帝)登极后,对胤禩及其亲属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下诏“安郡王爵不准承袭”。还污蔑、指责岳乐“谄附辅政大臣,每触忤皇考(他爸康熙)”差点把岳乐掘墓鞭尸,死无葬身之地。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追论先人功过,盛赞岳乐的战功,封他孙子的孙子为世袭辅国公。岳乐折腾了三朝近百年,终于消停了。
岳乐晚年虽然失宠,但其一生享受过各种荣华富贵。相比下一位,他要好得多。
且看“力挽狂澜”的图海,“清初第一猛将”赵良栋的最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