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6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6)讲义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这位般剌密谛法师主持翻译的工作,当时还有一位助手,他是乌苌国沙门:“乌苌国”也是印度的一个国名,“乌苌”又叫“乌场”,以前是一个国王的花园。这位沙门是这个国家的高僧到了中国来,他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弥伽释迦:这个名字翻译到中文就叫“能降伏”,他能降伏一切的烦恼,也可以说能降伏一切的魔障;总而言之,什么他都可以降伏。这个法师他是译语:他翻译、修正这个语言。像是在中文要用什么话来翻译印度话,这位法师做一个译语,所以当时也是这个译经场里边最高的一位法师。

罗浮山南楼寺沙门.怀迪证译

像这本经上,普通都没有现在我写这位法师的名字,你们可以加上他,因为古本上都有这一个“证译人”。这位是什么地方的人呢?他是罗浮山南楼寺沙门:这罗浮山,是广东的一座名山;南楼寺,就是怀迪法师住的庙。

怀迪证译:他做这个证明;怎么证呢?“证”,就是保证的意思。这“怀迪”,大约他的师父给他起名字的时候,就希望他精进用功,就给他起个名字叫怀迪。怀迪的“迪”字,就当一个“进”字讲,意思就是总要精进修行,不要休息,不要懒惰。这一位法师的学问非常好,平时也研究经教,对经典的道理非常明白,对印度的梵语也懂,于是在当时译经场里边的成员里,他就做一个证译的法师。

因为般剌密谛和弥伽释迦这两位法师,本来中文和梵文都很精通,那为什么还用一个中国人来做证译人呢?因为他们两位虽然是中文、梵文都通达,但是初初到中国来,恐怕对中文还不完全彻底明了,所以就用一个中国人来给作证。这位怀迪法师,就是翻译本经的一个证译人。不过在现在的经本上,就没有这位法师的名字了,而在古本上还有。那么究竟谁把这位法师的名字给除去了?我也没有考查。但是我希望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证译人是谁,所以今天我讲《楞严经》的时候,也特别提出来向大家说一说。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

菩萨戒弟子:这个菩萨戒,出家人也应该受,在家人也应该受。《菩萨戒经》上说,无论国王、大臣就位的时候──就是国王就职的时候,都应该受菩萨戒;大臣去做大臣的时候,也应该受戒。房融因为明白佛法,就以佛做为他的父亲,以菩萨做他的兄弟,所以说他是“菩萨戒弟子”。菩萨戒有多少呢?有十重四十八轻;有十种特别重要的,四十八种是轻一点。所以他受这个菩萨戒之后,自己就称“弟子”。

他又做过前正议大夫:“前”,就是以前,不是他现在做。“正议”,《史记》上就称“正谏”,叫“谏议大夫”。谏议是管什么事情的官呢?就是“言官”。怎么叫言官呢?就是无论国家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就去讲、去批评。有的朝代叫“御史”,就是这个国家什么事情做错了,他就要来批评。“大夫”,就是官的一个名称。

同中书门下:“中书、门下”,都是丞相府的一个名字。“中书”,是管皇帝的一切书札、诏书之类的,一切一切皇帝所出的号令,都由中书丞相这儿来管理;“门下”,就是管理政务的行政长官。门下就管理政府的事情,中书就管理皇帝的事情;所以这两个丞相,一个管发号施令的,一个就奉行这号令的。这个“同”有两种解法。一种是说左、右丞相由都他一个人兼了,所以就叫“同中书门下”。又有一种解法是他和中书、门下是同僚;同僚,就是同等的、共同来做事情的人。平章事:“平”,就是平均;“章”,就是显著、彰显。彰显这些个事,就是对朝廷里边所有的事情,要把它平均一下。

清河房融:他是清河人。名字呢?他姓房,叫融。融,就是很圆融的。笔受:就是他用笔写出来这些文章,他是润色的,这叫“润文人”。润,就是把它修饰更美好一点。所以《楞严经》这个文章,那是再好都没有了!为什么?你看,丞相房融是一位最大的文学家,最有学问,他亲笔来润色这个文章!所以《楞严经》里边的文章是特别好,再没有这么好的了!这《楞严经》的文法是最好了,你想学中文,若能把这部《楞严经》读熟了,读得能记得住,那你的中文就是最好、最高了。中国人没有看过这种文章的,那多得不知多少!

【编按】以下录自一九八七年六月八日“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

你们看这地方,前边有三位法师,后边有位居士;本来那位居士应该放到“证译”的法师前边,但是因为他是居士,所以就把他放到后边。怀迪法师是当时的证译,他不一定懂得梵文,不过他就证明所翻出来的中文,意思完全都正确了,所以说他“证译”。那么这四个人,可以用我们翻译的这“四步”来把它说明了──

(一)翻译:这是“初译”,也就是草创。

(二)译语:这就是“修改”。

(三)笔受:也就是“润色”。

(四)证译:也就是“证语”。

这和我们现在翻译的这四步正相合。

你们各位不知有没有看到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房融笔受呢?这个房融是当时一位很有学问的文学家,也是一个达官贵人,他有地位,又有学问,又信佛;因为这样,他也是愿意一起来研究佛法。这不是说可靠、不可靠,或可依赖、不可依赖的问题,这就是他是一个很相信佛的人,学问又好,又和当时的达官贵人有平等的 Level(阶级)。所以你就是翻译经典,也要有国家政府的力量才可以完成。好像那时候,有几百个人、几千人翻译经典,如果没有国家的力量,谁也做不到的。

我们现在在西方翻译经典,这正是一个开始,是第一步;将来若有大力量,有大善知识,会有很多人共同来做这个事情,不是我们现在这么小规模的。大家对这种情形都要认识清楚!所以现在“历明传译”有这四个步骤,有四个人,各位应该知道。

──“主观智能推动力”讲座至此

拾.别解文义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6)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
【编按】从第二册开始,分别逐句解释经文。

拾.别解文义

依照贤首宗判教,有十门分别,前边那九门已经讲完了;由“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儿,乃至于到最后边,这是第十门“别解文义”。别解文义里边,“如是”就是“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一时”是“时成就”;“佛”是“主成就”;“室罗筏城祇桓精舍”是“处成就”;再加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乃至于后边“大阿罗汉”、“诸大菩萨”,这叫“众成就”。佛所说的经,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随随便便的,哪一部经前边,都要有这六种成就。因为有六种成就,才可以成立这个法会而说法;如果六种不成就,不能说法。 现在讲到经文上,希望每一个人都特别注意。以前所讲的那些道理是前方便,现在正式讲经文了。道安法师将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就是在经前面所作的一篇序文;正宗分,就是说这部经里的宗趣;在经的后面,劝一切人流通这部经典,这叫流通分。 A1.序分 A2正宗分 A3流通分 A1分二

B1证信序 B2发起序 B1分二

C1先明五义 C2广列听众

今C1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如是我闻:“如”当个“信”字讲;又者,这个“如”是“指法之辞”,就是指明了这个法。“是”就是这一部《楞严经》的文。就说:“像这样的法──《楞严经》这十卷的文,这部经上所说的这个法。”“我闻”,是我阿难亲自听见佛说的。所以这叫“如是我闻”。 又者,“如是”就是“信成就”。凡是佛所说的法、所说的经典,在经前边都有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一)信成就、(二)闻成就、(三)时成就、(四)主成就、(五)处成就、(六)众成就。 (一)信成就。为什么要有信呢?“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道的根源,功德的一个母亲,它能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这个“信”,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又者,“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佛法就像海那么大,这个海你用旁的方法是进不去的,只有用“信”字,才能到这海里边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所以这个“信”是最要紧的。好像我现在讲经,你们在这儿坐着听,我讲的话你一定要相信,不要生怀疑心;你若一生怀疑心,我讲得对,你也认为是不对了。为什么?因为你没有信心。你若有信心,我就讲错了,你也会说:“啊,这讲得都对!很有道理的。”为什么我讲错了,你都认为很有道理呢?因为你有一种信心。你若没有信心,讲得对,你也认为它不对;若有信心呢,我讲不对,你也认为它对。那么究竟我讲得对不对呢?我告诉你们,你不要害怕!我不会讲得不对的,我一定会对你们讲对的,我只不过这样讲,主要是你要有信心,坚固你的信心。你不要信你自己,你要信我!我告诉你:“《楞严经》是非常之好。”你也想:“啊,这是好的!”你同意我这个说法,这就有信心,这就叫“信成就”。 (二)闻成就。你有了信成就,我说出来的,你还要听。你光有信心,我讲经的时候,你跑了,跑到花园去了,或者跑到某一个咖啡店去饮杯咖啡,等你回来,我讲经的时间也过了,那就不是“闻成就”了。你在我讲经这段期间,咖啡也不饮,甚至于没吃饭都不饿了,一定要听这个经。好像昨天这位白小姐,已经生病了,我叫她去休息,她心里还挂着,说是:“等你讲经的时候,叫一个人来叫我。”我说:“不要叫人来叫,我可以来叫!我亲身来叫你,你现在休息一阵子!”等到讲经的时候,我向她打招呼。她那时大约还有点病痛,这病痛大小我是不知道,你问问她自己,她会知道的。不过我看她脸红红的,好像还有点不舒服;但是她也来听经了,这就是闻成就,带着病都要来听经。你说,若没有诚心、没有真心,能来听吗?这就是证明她有一种诚心! 她由西雅图把一只狗也带到三藩市来,为什么带一只狗到三藩市来呢?因为她爱那只狗,对那狗放不下;可是到了三藩市这儿来,又觉得不方便,于是把这只狗又用飞机送回去了。你说这岂不是没有麻烦找麻烦?为什么那么舍不了狗,现在又舍得了呢?这就是因为听经的力量,比爱那狗的力量大一点;这也可以证明有一种闻成就了,有一种真正的诚心。 不单这白小姐有诚心,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从西雅图千里迢迢来到这儿,这都有一点闻成就;所以我就无论如何,也要成就你们这种闻成就。你们有信成就,我也成就你们的信成就,又成就你们的闻成就。 (三)时成就。可是你们有了信心,又有了闻成就这种心,若没有一个时候,也没有办法来听这经。你们每一个人,有的读书、有的做工;读书的,也没有时间来听经;做工的,一天到晚挂着要去赚钱,所以也没有时间听经。于是大家就商讨,在这暑假的时候,有的不到学校去读书的,就藉着这个机会来研究经典,并且读诵中文;这一方面可以把经典研究明白了,一方面把中文也学会了。你要是不怕难的,可以照着中文的经典,把中文都写下来。你说这多么好呢!把中文也明白了,把经典也学会了,这个利益太大了!所以这叫“时成就”,要有一个相当的时候。 (四)主成就。就是说法的主。有一个“时候”了,又要有一个“说法主”。好像你们要听经,没有人讲;你请美国的法师,他讲的和你讲的是一样的。他所讲的,你也都懂,那么你要他讲做什么呢?所以要找一个说法的主。于是就把我从这个“坟”里边拖出来了!本来我叫“墓中僧”,这回又出来和你们大家见面,讲经说法,这叫一个“主成就”。那么这一部经上这个主是谁呢?是“佛”。佛是这部经上的主成就。 (五)处成就。那么说法的人也有了,这就可以说法吗?还是不可以的。怎么样呢?又得要找一个地方,才能讲经说法。你若没有地方,说:“那花园那么大,可以到那儿去讲!”你讲一天、两天可以,你讲三天,恐怕政府就要来拉你了,说:“这是公共的地方,你一个人不能霸占这个地方!”就不可以讲了。所以又要有一个相当的地点,这个地点就叫“处成就”;这个处所已成就了!本经这个处,就是“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是“祇桓精舍”,这个地方是个处。 (六)众成就。前面这五种成就了,还不行,还要“众成就”,又要有一些人来听。譬如,主也有了,处也有了,信和闻、时,这都可以了,唯独就没有人听。我讲经一定要有人听的,没人听,说是给桌子讲、板凳讲;讲是能讲,但是它们会不会听呢?这是一个问题;所以这又要有众成就。现在从西雅图这么远来这么多人,这是众成就。本经的众,就是“大比丘和菩萨”这一切的听众。 “我闻”这个“我”,是阿难自称的“假我”。“我”有四种:(一)凡夫“执着的我”,凡夫执着我有这身体。(二)外道说:“我就是神!”这是个“神我”。(三)菩萨有个“假我”。(四)佛才有一个“真我”。 凡夫执着这个“我”,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的了。其实这个身体就好像临时住的一个旅店(hotel),你住在里边,终究是要搬家的,不是可以永远在这儿住的。可是一般凡夫就不知道这个道理,认为这个身体就是我了,又要吃好的,又要穿好的,又要享受,住的房子也要美丽,所有的环境都要美丽。为什么?就因为要帮忙自己这个臭皮囊。 这个身体是个臭皮囊啊,很臭很臭的!你不相信?你看这个身体:眼睛就有眼眵,这是不干净的东西。耳朵又有耳垢,也是不干净的东西。鼻子里就有鼻涕,也是不干净的东西。口里就有口水,又有痰,这也是不干净的东西。你若三天不刷牙,哦,口里就臭得不得了!你四天不沐浴,身上也臭得不得了。甚至于你若出过汗,一天、两天身上就放臭了。大小便,这也都是不干净的东西。所谓“九孔常流不净”,两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加上嘴巴,再加上大小便,所流的东西都是不净的东西。你说,这个身体有什么可爱惜的呢?你给它穿上好东西,擦上香水,为它忙得不得了!好像那些欢喜打扮美丽的女人,又搽口红,又搽粉,又要给它吃,又要给它穿,一天到晚为这个假躯壳忙忙碌碌。等到死的时候,它一点人情都没有的。它不说:“哦,你对我这么好,我多活几天,陪一陪你!”它不肯的,所以你说这个身体有什么好啊? 但是凡夫就执着这个身体是他的了,说:“哦,这是我的身体。你打我?我才不能答应你呢!你骂我?你为什么要骂我?”究竟“你”是谁呀?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又说人家骂他了,又说人家打他了。根本他没有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就以为这个肉体是“我的”了。其实,那个灵魂才真正是“我的”,那个自性才真正是“我的”。可是他找不着、看不见,也不知道找,就以为这个就是对了,为这个身体忙忙碌碌。 我举一个例子:就好像厕所,你给它穿上美丽的衣服,挂上美丽的东西,把厕所装饰得非常地美丽。可是你装饰厕所,无论你把它收拾得怎么样漂亮,那里头也是装臭东西的,是不干净的。我们人这个肚皮里头,你说是不是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你要是太为自己做打算,这是未免没有算过这条数了!不会算数的人,才专门为自己忙忙碌碌的!所以我不为自己忙,我是为人忙;我是愿意人家有什么事情叫我帮忙,我去帮忙的。那么以上所谈是凡夫执着的“我”。 “如是”是信成就,“我闻”就是闻成就。本来是耳闻,为什么不说“耳闻”,而说“我闻”呢?因为耳朵根本就不能闻的,能闻的是那个“性”,而不是“耳”,耳不过是一个闻的门户而已。这种闻性是常在的,因为“我”是一身之总,所以就说“我闻”。“我闻”也就是“心闻”,心里头闻见的,而不是由耳朵闻见的。 为什么阿难尊者要有个“我”?阿难尊者这个“我”,是个“假我”之“我”,而不是“真我”。这个“我”,头先讲过,凡夫执着有个“我”──这是我,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一切的物质都放不下,自己的身体更放不下,这是“执着的我”。外道有个“神我”,他说这个“我”是谁呢?就是神。这是外道的一种“神我”,若细分析,那有很多,不要详细讲它。 菩萨有个“假我”──说那个“我”,是个假的。为什么是个假的?菩萨怎么还做假事呢?因为他无我相,这个“我”,他认为是个“假我”,而不是“真我”。由假才能到真的我上,你知道有假了,才能找着真的;你不知道有假,就找不着真的。我们现在为什么研究佛法?就想要追求真理。为什么要追求真理?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上一切一切都是假的了,就要在假的上面找真的。所以菩萨认为身体这个“我”,是个“假我”,他要找自性那个“真我”。自性的真我是谁呢?就是成佛。佛才是真我;你若没有成佛以前,你那个“我”都是假的。 所以头先有人问我,菩萨怎么还有“假我”呢?就因为他是菩萨,所以才知道这是假我。若不是菩萨,凡夫说:“喔,你说是假的,我看看!我这个身体最好了,又强壮,又高又大,仪表堂堂,你说我这是假的?我可认为这个是真的。”他看不破,所以就放不下;放不下,就得不着自在。你到成佛,那才得到“真我”了;没有成佛以前,那都是“假我”。这是说四种的“我”。 “如是我闻”,说是如是之法──就是这一部《楞严经》。印度般剌密谛法师把它用细绢写好后,将胳臂割开,藏在里面,带到中国去,翻译成中文。现在这部经又传到美国来,又要翻译成英文了,所以就是这一部经。我告诉你,你现在明白了吗?这“如是之法”,就是《楞严经》这个法。这个法怎么样?这个法是我阿难亲自听佛所讲的,是佛传授给我的,不是我自己杜撰出来的,而是佛以前讲的法。 为什么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佛经用“如是我闻”开始,有四种的意思:(甲)息众疑、(乙)遵佛嘱、(丙)息诤论、(丁)异外道。 (甲)息众疑。怎么叫“息众疑”呢?因为佛入涅槃后,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升了佛的座位说法。阿难尊者一升座时,所有佛的弟子顿然起了三种的疑惑:(一)“啊,释迦牟尼佛又再活了吧?”他们因为看阿难尊者一升座,相貌圆满,和佛的相貌是一样了,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光动地。佛的弟子因为想佛想得大约也都头脑昏了,所以就以为释迦牟尼佛又来了。(二)以为阿难尊者成佛了,所以才有这样的相好庄严,相貌才这样圆满。(三)又以为他方佛来,说是:“哦,这不是释迦牟尼佛,也不是阿难成佛,或者是东方佛、南方佛、北方佛、西方佛来到这儿了吧?” 为什么大众有这三种的怀疑?因为阿难尊者升座的时候,先要显现入定相,大约五分钟没有讲话,这么入定;在他一入定,相貌就和佛一样了,所以每一个人心里生出来这三种怀疑。等到阿难尊者一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大众三疑顿息,这三种的怀疑都没有了。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他说:“‘如是’,如是这样的法,‘我闻’,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所讲的,是佛所传授给我的。”因为有这四个字,把这三疑顿息,这是第一个意思。 (乙)遵佛嘱。遵,就是“遵从”;遵从佛的嘱咐、吩咐。佛吩咐什么呢?在佛将要入涅槃的时候,告诉一切弟子说:“我将要入涅槃了。”一听说佛要入涅槃了,所有的弟子就都哭起来了;尤其阿难尊者和佛是堂兄弟,他哭得更厉害,痛哭流涕,大约眼泪把面都洗干净了。阿那律尊者就对他说:“你不能哭啊!佛要入涅槃,你应该问一问后事怎么样安排啊?”“什么后事啊?我问什么?” “你应该问:(一)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经前边应该用什么字来代表?”(二)现在佛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我们又依谁而住呢?(三)我们现在是以佛为师,佛入涅槃之后,我们又以谁为师呢?总得要有个教主啊!(四)佛在世的时候,佛能调伏恶性比丘;佛入涅槃之后,恶性比丘又怎样去降伏他呢?你应该以这四种事去请问佛才对的。” 阿难尊者一想,也对啊!于是就请问佛,说:“佛在世的时候,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我们又以谁为师呢?”佛答说:“以戒为师。”就是以“戒”做一切比丘、比丘尼等出家人的师父。 那么佛在世的时候是依佛而住,佛去世呢?就要依“四念处”而住。这四念处是什么?就是“身、受、心、法”。(1)“观身不净”,观这个身体不干净。你能观身不净,就不会爱惜这个身体了。(2)“观受是苦”,你所接受的,都是苦的。你能观受是苦,就不会贪图享受了。(3)“观心无常”,这个心是无常的。你能知道这个心是无常的,也就不会着住到心里所打的妄想上。(4)“观法无我”,这一切法,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蕴;这五蕴的法,也都没有我。 又者,将来结集经藏的时候,佛所说的经典,经前边应该用什么文字来代表?佛就说:“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所有佛说的经典,前边都有“如是我闻”,然后又有六种成就,才能表示这部经圆满的义理,也是证明这部经是佛所说的。阿难尊者又问佛:“佛在世的时候,恶性比丘佛能降伏他。佛入涅槃,恶性比丘怎么办呢?”佛答说:“对恶性比丘,应该默而摈弃之。”什么叫“默摈”呢?就是不睬他,不要理他,也不要和他讲话,也不要和他坐在一起;总而言之,就是所谓“臭着他”,叫他在一边,没有人理他,他再恶,自己也都没有办法了。恶性比丘,就是不讲道理的出家人;佛在世的时候,也有“六群比丘”,那是最恶的。你不要以为出家人就统统都是好的,出家人里头也有不守规矩的,多得很呢!那些不守规矩的怎么办呢?就要默而摈之,就要不理他,不要和他讲话;这样子,就会把他调伏了。 (丙)息诤论。因为佛的弟子有很多很多,老参上座,比阿难尊者道德高深的多得很,每一个人的身分都比阿难尊者高。在结集经藏时,阿难尊者仅仅是一个初证阿罗汉果的人,其中早已证到四果阿罗汉的有很多,所以如果是由阿难尊者所说出来的经典,一般人都不会佩服的。那么加上“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大家就都知道这不是阿难尊者自己说的经典,而是听佛所说的经典。因为一般人都知道阿难尊者记忆力最强、最好,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经典,他全能记得,有条不紊,不会杂乱的,所以他说“如是我闻”,大家也就没有可争的了,因为这是佛所说的。 (丁)异外道。就是和外道不同。因为外道说一切事,都不离“有、无”。不是无,就是有;不是有,就是无。所以在外道的经典,用“阿、欧”两个字开始;“阿”就是“无”,“欧”就是“有”。佛经上就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和外道的经典不同的。 一时:这个“一时”是什么时候?就是师资道合的时候,也就是应该说《楞严经》的时候。那么为什么不记载出来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呢?因为印度的历法和中国的历法不相同,印度或者是一月,中国或者就是三月;这个时间没有法子定,于是就定为“一时”。这个“一时”,就是佛说《楞严经》那个时候。前边“如是”叫“信成就”,“我闻”叫“闻成就”,这“一时”就叫“时成就”,时候成就了。时候成就了,又要有个主,“佛”就是这个“说法主”,这叫“主成就”。 佛:一般中国人久而不察,也就不知道这个“佛”字究竟怎么样解法,以为这个字就是中国的字,其实本来不是的。这个字是印度话的音,若具足讲起来,就叫“佛陀耶”──中国人读“佛陀耶”,印度音就叫“布达耶”,所以英文也叫Buddha。中国人为什么不叫“布达耶”而叫“佛”呢?因为中国人愿意省文,就不完全说,所以就说“佛”。好像说 telephone(电话),有的人就说 phone,就是这个意思。由这个意思,你就明白那个意思了,那你就叫“开悟”了。 开什么悟?开这个“佛名字”的悟:“哦,知道了,佛就是这个样子啊!”什么样子呢?就是佛那个样子。你若想成佛,也就学佛那个样子。佛什么样子?佛一天到晚都是欢欢喜喜的,不忧愁,也不生烦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他看哪一个众生都是佛,所以他自己就成佛;你要是认为众生都是佛,你也就是佛。 “佛”有三种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就是自己觉悟了;一般凡夫就不觉悟,所以自觉就和凡夫不同了。觉他,菩萨自觉而又觉他,这就和二乘不同了;二乘的人只知道自觉,而不知道觉他。又有觉满,就是佛了,和菩萨又不同了;菩萨只能自觉、觉他,而没能觉满。佛既能自觉,又能觉他,并且还能自觉和觉他都圆满了,这叫“三觉圆,万德备”,万德都齐备了,故名为佛。 “佛”字,又有三个意思:(一)“本觉”,本来就是觉悟的。(二)“始觉”,方才开始觉悟。(三)“究竟觉”,究竟彻底的觉悟。这是本经上有这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和“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是一样的,不过名称不同。在佛经里有很多地方名称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我们不要一变了名就不认得,就不知道他是张三、李四了! 譬如,这一个人本来叫“李锦山”,改个名叫“李果前”。以前知道“李锦山”的人,不知道他叫“李果前”,就说:“谁叫李果前哪?李果前是谁呀?”结果看见了:“哦,原来是你呀!” 佛这“三觉”也是这样,如果你没有深入研究佛法,说:“本觉和始觉、究竟觉,这是什么呢?”就不知道了。那么你若对佛法有研究:“哦,这和‘三觉’是一样的!” 《楞严经》上,这“三觉”是这样子讲,这是“佛”大概的意思。讲起这“佛”字,要是开广了说,那不要说三个月,三年也讲不完的;现在没有法子,讲三分钟也就可以了。因为美国人都欢喜快,什么都要快,那么现在讲经也要快,好像坐着火箭上月宫那么快,这儿一放火箭,“嗤”一声,就到月宫了。要这么快!所以讲经也要快!现在因为是科学的时代,不能守旧了;所以我讲这个“佛”字,也就缩短这个时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004.html

更多阅读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三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楞严经浅释

3、同体悲:诸佛菩萨又有另一种悲,即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同体,因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所以众生都是在佛的心性里包容著。我们是佛心里的众生,佛是众生心里的佛。众生心和佛心都是一样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经典阅读: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原文地址:经典阅读: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作者: 天路横断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通常译为“

心经全文和回向文 心经全文诵读及回向文

心经全文和回向文 2012-9-26 14:06阅读(8)转载自六月雪。冷!赞转载(11)分享(2)评论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发愿文 回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注音) 心经全文注音及回向

什么是“般若波罗密多”?佛学和佛教把“般若”译为“大智慧,”把“波罗”译为“彼岸,”把“密”译为“到达,”,把“多”译为“上,”,全句意思即为:登上彼岸的大智慧。如同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翻译,把“般若波罗密多”翻译成“登上彼岸

声明:《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6 大佛顶首楞严经全文》为网友轻鸿丨九分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