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为:

15、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
(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解析: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写边塞军旅生活,抒发征人久戍思家之情——随着舞蹈动作的变换,琵琶又翻出了新的曲调,边地乐曲的内容,总离不开“离别情”这个主要的内容;那种悲凉的曲调,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扰得人心烦意乱,可是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令人动情。这时征人看到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悲凉,激起征人的思乡之情和保卫边疆的责任感。短短一首七绝,蕴含丰富,有动作有音响,有新声有旧情,缭乱的音响,婆娑的舞影,头上的秋月,脚下的长城,全被缀入“不尽”的怀乡思绪之中。这首诗,即景寓情,壮阔悲凉,荡漾回旋,实为七绝中的上乘之作、上乘之意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503.html

更多阅读

王昌龄诗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前记:王昌龄曾经从军边塞,创作了一组边塞诗歌——《从军行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抒发纷杂无尽的边愁。从军行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这两句的意思

王昌龄诗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前记:王昌龄的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除了擅长边塞诗、闺情诗之外,他的送别诗也很不错,尤其是这首《芙蓉楼送辛渐》,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那可是传唱千古的名句。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

王昌龄《诗格考》 王昌龄边塞诗

王昌龄《诗格》是编入《文镜秘府论》的又一部重要著作。关于王昌龄《诗格》原典的考证,有些成果和问题可以肯定下来,此外可以提出一些新的问题。一空海《书刘希夷集献纳表》说:“王昌龄《诗格》一卷,此是在唐之日,于作者边偶得此书。”[1

声明:《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其二赏析》为网友赠你深爱与久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