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背书 前置式课文背诵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

1.从心理学研究来看,读书时期是记忆力最强的时期。

心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和年龄增长的关系是呈相反状态的。人的记忆力好比一个正放着的三角形,年龄小的时候记忆力却大,而年龄增长了,它却变得越来越小。因此,在学习语言方面,其记忆储存的最佳期是我们求学读书期间。在这样一个记忆力最强的最佳期,我们应该 “背”下大量优秀的语言文学精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最佳策略。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就是要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这就是语文基础,这就是本钱”。

2.从社会和人的发展角度看,它可以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

墨子在《非攻》一文中,表达了对非正义战争的谴责。他所说的“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在今天的国际社会中仍然阴魂不散。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中提出了“谨序庠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其中已经具有了“以德治国”的萌芽;而他的“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救世责任感,他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在我们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尤为需要。屈原“路曼曼其修远矣,吾将上下而求索”,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则”,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老子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韩愈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主张对我们们治学、立身都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只有刻苦积累、背诵,有了扎实的功底,才能拥有自由翱翔传统文化天空的翅膀。

3.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背”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素养的最佳方法。

从语文学习的规律来看,读、背、理解、写是一个连贯的基本过程。如果没有“诵”这个中间环节,没有一定量的储存积累,理解、感悟几乎是不可能的,学生进行写作必然是空洞无物的。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能的。”选入课本的范文,语言规范,用词准确,文句优美,行文畅达,值得学生学习、借鉴。通过熟读背诵,学生脑海中贮存了丰富的字词、句式、文章的结构、行文的气势等方面的知识,在有表达需要时,就会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断地涌到舌下,流向笔端。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4.从考试的导向上看,特别是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重视背诵教学了。

在教育部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把古诗文的比重提高到30%和40%,《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120篇古诗文。中考、高考都强调了知识的积累,并逐年增加默写的分值。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不得不引起每个学生的关注。

二.背诵方法

1.榜样背诵法。

首先,我们教师要躬亲示范作好表率激励学生。封建教育中的语文教师,都是“背功”大师,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虽然让今人不敢苟同,但他们在重视“背”的示范这一点上,确实是我们今天的不少语文教师所欠缺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尽快弥补夯实“背”的基本功,以自己的躬亲示范为学生做好表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感染熏陶,以提高“背”的功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教师自身教学素养。在教《滕王阁序》时,本课属于有一定难度的文言文,让学生读熟就要花很大工夫,要学生背出来,更非易事。为了让学生有信心背出课文,我一改示范朗读,为示范背诵课文。当我一口气背出此文,学生掌声雷动,我趁热打铁问他们:“我想你们一定也会背得比老师更好,有信心吗?”“有!”这次背诵完成得特别好。我想教师的示范起了极好的表率作用。

其次,我给学生讲名人背书方法。例如丰子恺他每篇要背过的文章都要读二十二遍,读完之后,文章后边就留下一个繁体的“讀”字。第一天,把文章读十遍,每读一遍写一笔,写完“言”字边和右边的“士”字头。然后试背一遍。第二天,第二篇文章再按此法读十遍,然后把第一篇文章重读五遍,写完“讀”字右边中间的“四”字。再试背一遍。第三天,再按此法把第三篇文章读十遍,第二篇文章重读五遍,第一篇文章再重读五遍,写完“讀”字右边下面的“目”字。再重背一遍。第四天,再按此法把第四篇文章读十遍,第二、三篇文章读五遍,第一篇文章重读两遍,写完“讀”字右边最下面的“八”字。这时第一篇文章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依此类推,平均每天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经过二十二遍诵读,分散到四天完成,把集中记忆和分散记忆、复习巩固结合起来,自然十分牢固。丰子恺用这样的方法一年时间掌握一门外语,十分成功。这样的方法,也很值得同学们在语文学习中借鉴。同时通过这个故事,我也让学生明白了,即使是名人,背书也是要花功夫、讲技巧的。

其次,善于挖掘学生中的背诵能手。在课堂上经常表扬他们,让他们与同学们谈心得体会,交流背诵技巧。使其他学生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鞭策自己,努力背书。即使是困难生,也会受到触动,产生积极背诵的欲望。

2.对比背诵法。

有些古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这时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背诵,能收到良好效果。如《过秦论》一文的最后一段,作者就用了对比手法,把陈涉和九国之师分别从社会地位、武器装备、发难兵员和才能谋略方面进行对比。因此,我引导学生边对比边背诵。双方的社会地位迥异:“陈涉之位,非尊于齐、秦、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双方的武器装备悬殊:“锄刺刺矜,非于钩戟长铩也”;双方发难时兵员差距大:“谪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双方才能谋略区别大:“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很显然,用对比法,容易背下这段,且认识深刻,记忆牢固。

3.提纲背诵法

对于结构复杂的古文,背诵前可以先列好文章的提纲,理清文章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再进行背诵。如《寡人之于国也》可用这种方法背诵。这篇课文有五段,概括段意后,列提纲如下: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阐述使民加多应有态度。然后据此弄清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熟读成诵,便事半功倍。列提纲背诵更适用于论述缜密,说理性强的文章,此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再造形象背诵法

此法是指在指导学生背诵时,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枯燥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使用此法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他们深入作品,与作者同悲伤或同欣喜。这样既背诵了课文,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增强了他们的文学感受能力,可谓一举多得。用这种方法适于指导学生背诵意境深远、辞藻优美的诗词曲辞。如《归去来兮辞》第二段的第一句:“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借助具体的形象,遥遥的舟儿,飘飘的风儿,匆匆的行人,熹微的晨光,抒发了轻松的又渴望抵家的心情。这时原景和情水乳交融,具有优美的意境。在指导学生背诵这句时,可引导学生把它想象成一幅动态的优美的画:摇荡着船儿载我轻快地前行,飘动着的风儿吹牵着我的衣襟,匆匆的行人被我问起前行的路,微微发亮的晨光缘何依然如旧!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学生便进入了诗画的境界,与作者轻松渴望归家的情怀共鸣。这样在想象中背诵,既有效地提高了背诵效果,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录音协助背诵法

录音机是十分普遍的家用电器,它为我们的背诵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用录音机协助背诵有两个办法,一是课堂上老师放录音,学生随着录音一起背,这样既达到了背诵的目的,又可强化学生的语速、语感。二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把音录下来,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多遍播放,以加深课文在头脑中的印象,最后再边想边背。利用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很好的背诵效果。

三、动之以趣,增强学生的背诵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有积极性,他的聪明才智可以发挥80%以上,如果没有积极性则聪明才智的发挥在30%以下。

1、趣味背诵。我经常使用的有:“跟进式”,即教师选择领起任意一段的开头句,学生立即跟进背完整个段落;“接力式”,即当前一位学生背诵部分刚结束,教师快速点出另一位学生以接力的形式顺着文章往下背;“挑错背”,即教师先指定一位学生开始背诵,一旦背诵过程中出现错误,别的学生马上纠正错误并继续背下去,以此类推,这样整个背诵过程紧张而又活泼;“对仗背”,这种方法大多适用于古诗文,即教师出上句或下句,学生抢对下句或上句,用此法可以强调性地检查背诵古诗文的重点句,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

2、竞赛式背诵。结合中学生“争强好胜“这一特点,我经常在学生中开展背书竞赛,如小组间的竞赛,男生女生竞赛,评比、交流背书的体会,背诵表演,同桌互背等形式,在这些形式的背诵过程中,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情绪持续高涨,气氛一直活跃。以竞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背诵效率。

3、悬挂例作。我除了要求学生背出课本规定的内容之外,鼓励学生背诵的自己喜欢的内容。如优美的诗歌,短小的散文,精彩的语段等,并定期开展背诵交流。经过实践,我发现学生背诵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日积月累,说起话来妙语连珠,作起文来,笔下生花!表达、理解、写作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有段日子里因为接触的《西游记》比较多,在写到高山时,就有“巍巍峻岭、削削尖峰”、“千峰开戟、万纫开屏”、“重重谷壑、处处巉岩”等词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我把周记和作文中好的文章悬挂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表现自我和对作品的反馈期待得到对应的满足,而这又极大地刺激了创作欲望,并从中感受到背诵带来的快乐,学生也越背越起劲了。

“日积月累、久久为功”

经典诵读针对青少年儿童记忆力提高具有良好的天然优势,见效迅速而明显,对于青少年儿童大脑潜能开发大有裨益。除记忆力大幅度提高外,还表现在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迅速发展,文化素质显著加强,其他各科学习相应进步,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品格改善,气质优化,综合素质提高。如此简单的方法,如此简短的时间,如此轻松愉快的诵读,如此良好的成效,常常让人不可思议。好处多多,现例举主要几点如下:

1、识字量大增,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语文水平提高。诵读一部经典,不仅认识数千汉字,还能让小朋友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

2、记忆力加强,注意力集中。在儿童记忆力最佳的年龄0-13岁,带领他们诵读经典,符合儿童智力发育的规律。顺其自然,会使教育和学习变得异常轻松。

3、培养读书兴趣,变化身心气质,使人心地向善,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使其社会关系和艺术修养得以提高;可以启悟生命智能,开拓人生境界。

4、父母子女一起诵读经典,更能增进温馨、快乐、祥和的家庭气氛。是最佳的亲子活动之一。

5、增加历史常识、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熟读经典,会使阅读力、理解力、思考力、想象力大大加强,再读起普通书来毫不费力,进而带动众多学科和技能(如数学、历史、艺术等)的有效学习,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以下内容是著名专家对经典诵读的评价:

1、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他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深刻阐述了熟读的重要意义。他说:“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工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情,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

2、蔡尚思先生是上海复旦大学教授,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晚年回忆自己求学经历时,曾这样写道:“从1913到1920年,可以说是我入私塾、死背经书时期……背得最熟的是《四书》,光背诵而不解其意义,真感痛苦;一直到了懂得它的内容之后,才觉得幼时死背书的好处,自恨没有多背些古书。现在无论是自己和别人的有关著作,那怕只差一个字,我一看就知道其非原文。这比一部分中青年人,我和读过私塾者都是占了便宜的。”

3、严北溟先生也是复旦大学的教授,著名的中国哲学史专家。他说:“常有人反对私塾式的死记硬背,把它归之为一种‘笨拙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启发式固然重要,但死记硬背在童年学习中也不能缺少。通过死记硬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信息一时可能无用,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理解力加强,便会在各种知识的联系、综合中发挥作用。童年时通过死记硬背所培养起来的记忆力,使后来受用不浅,是我在贫苦自学途中体验最深的一点。”

4、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博士也感激他父亲在他少年时期,重视对他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他深情地回忆说:“我九、十岁的时候,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我初一与初二之间的暑假,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孟子》。雷先生介绍他的得意学生丁则良来。丁先生学识丰富,不只教我《孟子》,还给我讲了许多上古历史知识,是我在学校的教科书上从来没有学到的。下一年暑假,他又教我另一半的《孟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孩子们从小背诵古诗文有十大好处:

1、增强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sK7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2、提高语言文字能力。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3、扩大知识面,古诗文上自先秦,下至晚清,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库)均有涉猎。从文体角度来看,除楹联和汉代大赋外,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散曲及各类散文等所有常见的文体。能熟背这些经典,可谓有了中国文化的基本修养。

4、培养学习兴趣。背诵古诗文经典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杭州一所小学开展“古文诵读”活动,全班同学通过对诗、竞赛等各种活动,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在一次参加全市的活动时,一位以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孩子被分配背诵—首比较简单的古诗,他主动要求老师给他换一首较难的。老师认为这位同学的变化,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习兴趣。sK7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5、提高审美能力。北京有个教现代文学的大学老师,原来她不太赞成自己的孩子背古典诗文。她认为这些内容很难,而且要求很高的审美水平,在不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产生歧义。她主张先多读—些现代文学作品,在有—定的基础后再读古诗文。有一天,她带着二年级的女儿漫步在北大未名湖畔。面对着图画一样美丽的湖水清莲,她正琢磨着该如何描述,女儿脱口说出一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她被女儿如此贴切的审美表述惊住了。这两句诗动静结合,远近相交,体现了一种非常生动的意境。这使她认识到,孩子的审美能力是需要幼年时期开发的。

6、增强自信心。这个活动不同于其它活动的一个特点是,人人都能成为诵读高手。越是那些在正规教学课程中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反而越有可能在诵读活动中走到前面,因为这使他第一次感到是与其它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河南濮阳子路小学—个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不见提高,他的家长给他定的学习目标是,希望在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打破倒数第十名。造成厂孩子的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参加“古文诵读”活动以后,他现在已经能背300多篇,成为学校的诵读尖子。学习成绩成为全年级前10名,而且性格变得非常开朗,他的家长觉得孩子好像变了一个人。在最近一次河南省举行的古文诵读表演活动中,一个专家现场点篇目,连续点了十多篇古诗文,他非常准确而流利地全部背诵出来,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孩子的自信心更强了。sK7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7、培养耐性。孩子背诵的古诗文,难易结合,长短相交。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孩子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培养了持之以恒的精神。sK7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8、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家长的认同有两个原因:—个原因是家长认为这些都是真正的精华,希望孩子们从小能多读;一是家长自己也可以参与,同孩子一起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的—位学生家长,开始认为孩子读这些老掉牙的东西,纯属无用之功,于是找到老师,希望老师不要再让他的孩子背诵。孩子自己本身也不想背。直到期中考试,这个孩子数学、英语两门功课不及格,家长被请到学校。家长很生气,当面责骂这个学生。无意中,她看见了教研室中的3块警示牌,第一块上写着:“今日事,今日毕;老师不着急,爸妈不生气;做人这叫有出息,做人这叫有志气。”第二块牌子上写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人人珍惜粮食。”第三块牌子写着:“无侧隐之心非人也,关心同学我的义务;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正当活动我的权利;无辞让之心非人也,团结友爱我的风格;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明辨是非我的作风。”这些牌子是他们班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写的。前半句是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后半句是大家共同编写的话。这位家长看后批评孩子说,你如果按照这些话去做,我就不用操这么大的心了。老师告诉这位家长说,这些话是从我们现在读的这些古诗文中选出来的。从此后,这位家长与孩厂共同来诵读古诗文。在不长的时间里,孩子已经能背诵儿十篇古诗文,而且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种活动形式在港台地区被叫做“亲子活动”。

9、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文以载道,经典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背诵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孩子们的眼界、胸怀、志气、品格修养的提高大有帮助。

10、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国家科技部研究中心对“古文诵读”工程试点活动的评估报告指出:73.1%的家长和8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诗文能够起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作用;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不管他们将来学文学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提高国民素质大有好处。sK7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这十大好处归纳起来是“两个根本”:—是从根本上开发儿童的学习潜能。80年代美国一个叫做斯佩里的科学家,他发现人的左右脑的分工是,左脑与人的科技活动相关,主要决定逻辑思维能力;右脑与文学语言活动相关,决定形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发现人的右脑的记忆量是左脑的几百万倍,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的结论是,人应当主要开发右脑。日本的一位叫做春山的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左脑储存的主要是人自身的经验;而右脑储存的是人类500万年积累的知识。自古以来,人类主要是依赖于右脑完称他的基本素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研究中最可贵的因素是直觉。这个直觉是从右脑的开发上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进行科学研究,创造活动,离不开人文教育,离不开右脑的开发,这就是—种最根本的学习潜能的开发。

二是从根本上提高孩子的人格修养。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一句教育学上的名言:“不怕学生做坏事,就怕学生不去做好事”。孩子们不懂事,做点坏事是难免的。但如果一个孩子,他从来不去做好事,说明他心里不知道什么是好事。这个做好事的原动力,表现出来的是孩子们的道德、情操、胸怀、毅力。这种原动力,恰恰是我们这个工程能够给孩子们的力量,在这一方面的实例令我们深有感触。老子也曾说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有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常常把做大事与成名成家相联系,使孩子们认为凡成功者是不做小事的,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容易得一种“时代病”,即对人不感激,对事不认真,对物不珍惜,对己不严厉。父母、老师为他做什么,他都觉得理所当然,是应该的,从无感激之心;对事不认真,什么都当成额外负担,都敷衍了事;对物不珍惜,物质条件太好,一切得来人容易,所以不珍惜;最根本的是对自己不严厉,总是姑息自己,迁就自己,为自己找理由。长此以往,又怎么能懂得如何做人呢?

西方有一个文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长就像是一棵葡萄树,他的技能、知识就像那一串串的葡萄,而胸怀、情感、意志就是支撑葡萄树的支架,如果没有支架,葡萄树就只能匍匐在地并最终和它的珍贵的果实一起烂掉!我们现在要做的这个工程,就是要同家长、老师一起,帮助孩子们立起这样—个支架。

不知始于何时,“背诵”一词为人所反对,特别是被学生所深恶痛绝,进而也被家长所坚决反对,家长们认为,让孩子背书是没有必要的。 甚至会把孩子给教傻掉,老师们因而也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背诵”一词果然如此害人吗?在这个问题上我倒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说出来请各位指教。

一、背诵的意义

(一) 诵读能让孩子尽快适应规范的书面语言表达,提高对书面语的理解能力

孩子们学习语言是从模仿大人的口头语开始的。口头语随意性很大,很不规范,都是一些“阿猫”“阿狗”之类的话。当两个人面对面说话时,有些意思彼此很容易听懂。但是若把两人的对话原原本本地写成文字,有时让人看了根本不知所云。总之,口头语和书面语是有区别的,而我们的孩子将来要学习、要大量接触的却是书面语言,而不是口头语。因此,我们要尽早地让我们的孩子接触并适应书面语言,以利于他们将来更好的理解书面语,提高对书面语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对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你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不会做数学题吗?很简单,因为他们根本看不懂题目。有的数学题目就有好几行,孩子们看了就头晕。你叫他还怎么做题呀;你是否看过如今高考的语文题目?没看过的自己去网上找找就知道了,除了作文和文言文就是阅读理解了,要想高考得高分,阅读理解能力差行吗;就是大学毕业了去考公务员,那题目都还是大量的阅读理解。可见,对于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对于你的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怎样让孩子接触并适应书面语言呢?也许,有多种方法,但我认为诵读一些经典的书面材料能让你的孩子尽快适应书面语言。

(二) 牢记必要的知识,

人们获得知识不外乎两个途径,一是感知,一是思考。就感知而言又包括两种形式,第一是亲身实践直接得到经验,第二是通过书面学习他人的经验。

怎样通过书面学习他人的经验?这又有两种方式,一是记忆,一是理解。这里我主要谈谈记忆与理解的关系。

现在人们似乎都侧重于理解,我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大家都懒得去记忆呢,还是理解确实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就我的认识而言,我们不应偏重于哪一个方面,而完全放弃了另一个方面。所谓博闻强志,在大量的阅读地基础上还是离不开记忆。我认为,对于一些量很大的内容,理解可能是更为重要的方法,然而对于有些经典的、精练的知识还是以强志,即“死记硬背”为宜。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让他把一些知识牢牢记在心里绝对是有好处的,小时候通过反复诵读记住的东西,到将来要用时他张口就能用得上、提笔就能写得出来。而通过理解的知识你还得通过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才能用得上。再说孩子的理解能力的发展往往落后于记忆能力的发展,一个知识他们只要读上几遍就能背得来。但你要他理解某个知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这除了他们的理解能力的发展滞后之外,还有一个知识面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知识面不广,所以很多问题他们是无法理解的,只有当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以后,他们才能理解相应的其他知识。所以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要重点培养他们的记忆能力,让他们多“死记硬背”一些知识。

(三) 学习外语更是离不开背诵

学习外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学习不同语言文化的异族人用声音表达欲望和思想的方法,进而也用同样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欲望和思想。

学生总是抱怨说外语学不好,不知道怎样才能学好外语,总想找到一条简便的外语学习之路。因而找了各种各样的语法书来认真地研究起来,找了大量的练习来做。还买来了许多的辅导资料。他们却忘记了学习语言的最根本、最可靠的方法是模仿。试想想有哪个人学习自己的母语是通过研究语法、做练习学会的?还是有哪个人学习母主找过什么捷径没有?人人都只是通过听大人说话,然后,跟着说就是了。

是的,要是学外语也能有这样的模仿学习的机会就好了。然而绝大多数人却没有这种机会,没有外语的语言环境。怎么办?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要模仿只有在课堂上模仿老师了。然而模仿老师还不够,因为老师不可能时时刻刻跟着学生、说外语给学生模仿。怎么办?我常常惊叹于技术的进步,我们自己小时候学英语只能用录音机,听了一遍,得倒带,重新放音,实在太麻烦了,因而也常常不用。而如今有了复读机,点读机,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不厌其烦地听,可以不厌其烦的模仿。有了这种技术剩下来要做的就只是学习自己肯不肯去努力练习了,多读多背,没有学不会和语言!

二、名人的背书经历

兆文钧在《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一文中,非常生动地描述了辜鸿铭是怎样通过背诵而学习的:

我14岁那年,父亲的一位会说中国话的英国老友——这是个大商人,带我到德国去留学(......)他家在柏林,我便在他家住,他不辞劳累,每天亲自教我学德文。他的教法与从不同。 在我开始学德文自母的那天,他就拿出一本书,对我说。

“我们西方有神人, 没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这本书就是歌德的名著——《浮士德》。要想把德文学好,非把这本书背熟不成。让我说一句,你背一句,试试。于是他便指手划脚地说了一句。说完,看了我一眼。我马上也跟着他的姿态边表演边说。他听我说完,一笑:“好了!”他又一连说了几句,我也模仿他的动作,说了几句。他笑了,非常好玩。

他说:“好得很,咱们往后就这样学下去。”

我说:“我不懂你说的话呀!”

他说:“没关系,只求你背得熟,不求你听得懂;听得懂再背,心就乱了,背不熟了。 等你把这本书背得——用你们中国一句话——倒背如流——那样熟,我再给你讲。“

我说:“我怕办不到。”

他说:“我知道,你能办得到。语言不懂,就像学念咒那样学。”

我问他:“什么叫念咒?”

他说:“你忘了,那天你站在你父亲身旁,你父亲拿着一本书念,你笑眯眯地跟着念;你父亲叫你出去,你不去,我对你父亲说:‘别往下念了。把那段从头再念几遍,’你念了十几遍。第二天,我叫你背,你都给背对了。”

他接着问我:“那天你父亲叨念的那些话,你懂吗?”

我回答:“不懂。”

他又问:“你还能背吗”

我回答:“能。”

他说:“着啊!那天你父亲念的那本书,你父亲告诉我,叫做大悲咒。”

他接着说:“我在你这年岁,我父亲逼我背莎士比亚作品。勉强背会几句,睡一觉第二天醒来,全都忘了。后来我实在受不了父亲的逼迫,逃跑到柏林外祖父家,学习簿记,准备将来在银行,公司或其他部门找工作。我父亲接到我外祖父给他的信。信上说:‘这个孩子没有读书的天赋。’父亲气得要死。我后来做了商人,从一个小商人一步步变成一个大商人,而今成了商翁,我因为不能按照父亲的期望做一个世界上著名的学者。痛心极了!早在十多年前,我随着做买卖,走遍世界备国。到处留心找一个聪明的小孩,也没找着。那天,我听到你很聪明够资格,才把你选中。第二天,我准备了一桌丰盛大餐,请你父亲和几个老友聚餐,当众请你父亲把你交给我,我才把你带到德国来。好孩子,凭你的聪明。将来你一定能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学者。给东西方文化建筑一座最伟大的桥梁。”

接着他问我:“你能安心学下去吗?”

我回答:“能”

他又问:“想家吗?”

我回答:“不相家。”

他说:“每周礼拜一到礼拜五是你学习的日子;礼拜六、礼拜天,我带你到公园或郊外玩。好么?“

我回答:“好!”

就这样学习了半年多。一天,我说:“《浮士德》我背得熟透了。给我讲讲吧!”

他说:“够熟不成,越熟越好,等过半年或一年以后我再给你讲。越晚讲,了解越深。经典著作与一般著作不同;一般著作谁都能一听就懂,经典著作谁也不能一听就懂。何况你的德国语言,文学基础还不够用呢。别急。”他接着说,“数学、物理、和化学好懂。让我先教你数学,然后再教你学物理和化学”,又说,“我计划让你在德国学科学,再送你去英国学文史,哲学和社会学,学成之后,送你回中国。 你再把中国的经典著作背得熟熟的。融会贯通,得出正确的结论,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

下面再录一段胡适小时读书的经历。胡适在《九年的家乡教育》一文中写到:

我小时候也很得我父亲钟爱,不满三岁时,他就把教我母亲的红纸方字教我认。

父亲做老师,母亲便在旁作助教。我认的是生字。她便借此温她的熟字。 他太忙时,她就是代理教师。我们离开台湾时,她认得了近千个字。 我也认了七百多字......

回到故乡的时候,我才满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学堂里读书了。我的身体太小,他们抱我坐在一只高凳子上面。我坐上了就爬不下来,还要别人抱下来。但我在学堂并不算最低级的学生。因为我进学堂之前已认得近一千字了。

因为我的程度不算“破蒙“的学生, 故我不须念《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神童诗》一类的书。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他亲笔抄写了给我的。这部书说的是做人的道理。我把开头几行抄在这里:

为人之道,在率其性。

子臣弟友,循理之正;

谨乎庸言,勉乎庸行;

以学为人,以期作对。

......

我念的第二部书也是我父亲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名叫《原学》,是一部略述哲理的书。这两部书虽是韵文,先生仍讲不了,我也懂不了。
为什么要背书 前置式课文背诵法

我念的第三部书叫做《律诗六钞》,我不记是谁先的了。三十多年来,我不曾重见这部书,故没有机会考出此书的编者;依我的猜测,似是姚鼐的选本,但我不敢坚持此说。这一册诗全是律诗,我读了虽不懂得,却背的很熟。到今回忆,却完全不记得了。

我虽不曾读《三字经》等书,却因为听惯了别的小孩子高声诵读,我也能背这些书的一部分,尤其是那五七言的《神童诗》,我差不多能从头背到底。这本书后面的七言句子,如

人心曲曲湾湾水,

世事重重叠叠山。

我当时虽不懂得其中的意义,却常常嘴上爱念着玩,大概也是因为喜欢那些重字双声的缘故。

我念的第四部书以下,除《诗经》,就都是散文的了。我依诵读的次序,把这些书名写在下下面:

(4)《孝经》。

(5)朱子的《小学》,江永集注本。

(6)《论语》。以下四书皆用朱子注本。

(7)《孟子》。

(8)《大学》与《中庸》。(《四书》)皆连注文读)

(9)《诗经》,朱子《集传》本。(注文读一部分)

(10)《书以》蔡沈注本。(以下三书不读注文)

(11)《易以》,朱子《本义》本。

(12)《礼记》

以上分别抄录了两位名人的启蒙经历(其实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及鲁迅的其他一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也有类似的启蒙经历。从这些著名人物的启蒙经历来看,他们都共同经历了背书的这一个阶段。特别是辜鸿铭,背书在他身上则体现得特别明显。

三、怎样教孩子背书

背书,怎么背?在上述辜鸿铭的背书经历中已经说得相当明白了。

背书只求熟,不求懂,不求知道意思。其实书读熟了自然意思也就懂了,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相对于“熟”而言,“懂”要容易得多。熟要熟到什么程度?熟就要就到张口就能说得出来的程度。熟到对所背的内容,就象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什物一样。现在的人们往往就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犯了错误。他们把背书当作一种别人布置的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别人要求他们这样做的,于是只求能复述为准。以为一旦能背出来给人听了就大功告成了,便完成任务了。这样的背书是没用的,读了几遍就试一试是否可以背出来,于是一边读一边想,过不了多久他便能复读,于是便了事。从头到尾体现的是一种急功近利,是一种浮躁。这样背书不仅没有达到背书的目的。反而培养坏的品质。

背诵自古以来就是读书的一种好方法。中国的私塾教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背诵就是最主要的手段。



1992年江苏省许多学校开展了古诗文诵读的教学实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加强了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收效显著。2000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分别把古诗文的比重提高到30%和40%,2001年秋季新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推荐了120篇古诗文。中考也强调知识的积累,逐年增加了默写的分值。背诵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

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各个时代的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祖国的语言,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背诵古诗文,能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学的感受能力;继承优良的文化传统。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这样一个故事比喻教育:一个人在黑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的耳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个人不敢违背神灵的指示,蹲下去,捡了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走出山谷之后,天亮了,他打开袋子想看一看,神灵让他捡的是什么,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要他捡的竟是钻石。所以加强背诵的训练,甚至是强制性的背诵,也不失为学好语文的有效方法。



实践早证明背诵不仅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儿时背诵的古典诗词,尽管当时不解其中的含义,却常常一生难忘,终身受益。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背诵的。背诵的古诗文多了,自然就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现在许多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不强,表达能力不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脑中无“米”,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当然困难。将来做学问、搞研究,也只有积累的知识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才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的背诵能力,此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汉代扬雄在《答桓谭论赋书》中说:“能读千赋,则能为之”。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清代唐彪则在《读书作文谱》中对语文能力的形成规律作了具体的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四背诵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篇文章教师讲得再好,分析得再透,还是别人的见解,学生也只能支离破碎地领会。让学生自由地、多次地诵读课文,便于整体感知和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

那我们应该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背诵呢?

1、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背诵,让他们自己浸润在文章中感悟和积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不愤不诽”,在产生疑问后,再作讲解,效果往往很好。我国古代旧私塾先生就是先让学生背熟原文,然后再讲的。其实,学生对诗文的理解也不是通过老师的一次、两次讲解就能完成的,往往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回顾和品味。

2、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背诵。教师先讲一下,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要内容,把握重点、要点。特别是古代的诗文,首先要扫除文字障碍,明确朗读的停顿,疏通大意,体会主要感情,这样易于学生记诵。

3、教给学生必要的背诵方法和有关知识,如古典诗词格律常识,快速记忆的方法等,有条件的话,还可用上与诗文内容相配合的录相或幻灯片进行情境教学,甚至可以鼓励学生给诗配画,加深学生的记忆。

4、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背诵的趣味性,还可以充分开展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背诵。例如:每一节语文课前,按学号安排一名学生给大家背一首诗(要求不能重复);集中搞一次比赛,人教版第三册语文书后就有语文实践活动——《诗海遨游意兴盎然》的古典诗歌背诵比赛;搞一次辩论赛或演讲,学生必然会去记取大量相关的内容。



背诵的范围,完全可以再扩大些。现行的语文教材选择了许多好的文章,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有。优秀的古代诗文是要求学生背诵的,现代诗歌、近代大家的作品、西方名人的佳作、时文、美文也应该背诵一点,学生的作文更应该背诵一点。学生的作文和我们现实生活贴得更近,易于理解,易于接受;对现代诗文语言表达和语法运用上的借鉴,可以直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两个实验班,从初一起,便加强背诵,两年来,背完了《古诗文诵读》、背完了课本和自读课本中的美文,背了推荐书目中的精彩语段,背了大量的名言。通过背诵,同学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写作水平,进而整体提高全部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少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作品;不少同学作文获奖。前不久,刘小娟、李静等同学参加了“全国中小学生读写大赛”的决赛,刘小娟、刘秀春又双双获得“东台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一等奖。

倘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背诵,学生背诵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再能加以融会贯通地运用。日积月累,学生说起话来,一定会妙语连珠;作起文来,一定会妙笔生花!背诵既能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你何不弯下腰,捡一颗钻石呢?

背诵的好处

背诵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俄国托尔斯泰之所以博闻强记,并非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他坚持每天坚持背诵的结果。他曾说:“背诵是记忆力的体操。”他每天清晨起床后都要背诵一些必须记住的知识,这样才使他如此博学多闻,写出了像《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不朽著作。实践证明,人的记忆力也和人的肌肉一样,只有锻炼才能增强。懒于记忆,从不背诵的人,记忆力不可能优良。

背诵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的记忆能力,还是一种好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离不开背诵。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因此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要下一番功夫来背诵的。背诵的文章多了,自然就为语文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背诵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个人会不会背,背后记住的东西的多与少,就是能力的体现。甚至可以说,一个人背诵的功夫能决定他一生的成就。鲁迅先生就是因为读得多,记得牢,才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小说史。背诵能力,这时就转化成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转化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唐代诗人杜甫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千古名言。通过背诵,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把别人的好作品融会贯通后,变成自己的东西,逐渐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和运用好语文这个基础工具。

一、明确目的,集中精力背诵一篇课文或者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注意力分散。如果是一篇很简单的文字,背了几天后仍老出错,这肯定是用心不专的缘故。至于出现“前记后忘”的现象,则是正常的,这时千万不要向这种暂时困难屈服而打退堂鼓。

二、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时间也长。特别生疏的语句,注意多尝试再现几次。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开始时可短一些,容易一些,然后作一定幅度的调整。

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进行追忆。追忆是有意和间接再现的形式,它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进行积极灵活的思维。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停止背诵。文章通过理解消化,已纳入自己的知识系统,语句通过熟读试背,也已朗朗上口,如果再反复朗读几遍,就能流利地背诵下来。

复习背诵的时间用得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这样,可保证很长一段时期不会遗忘。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的时候可以把原文提炼成一个提纲,边看提纲,边复习背诵,这样记忆和熟练程度就会更加明显。

三、加强默写,强化训练。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这也是运用内部语言背诵的一种形式,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因为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和符号,经常默写可帮助我们促进右脑的开发。采取默写手段,可有效地巩固已经背诵了的课文和知识,而且对加深记忆大有好处。一篇文章,就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如果能切实做到循序渐进,长期进行默写训练,那么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读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多读才能多写”。这些话语,确实是学好语文的经验之谈。

许多名家大师,当他们在事业上,学习上,学问上取得很大成就时,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谈到自己的益于青少年时期大量背诵古诗文。据说茅盾能全文背诵《红楼梦》;瞿秋白的诗,许多是集唐人诗句而成的,却能作的天衣无缝。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多多背诵古诗文,能积累语言,增长自己的文学才华,等到美的熏陶,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从而成为自己终身的一笔财富。

周振甫先生在《诵读》一文中说:“过去旧式的国文教学,偏重背诵,照现在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读时分轻重缓急,恰好和问中情事的起伏相应,足以帮助对文章的了解,领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绪。

二.懂得音节和情绪的关系,到写作时,自会采用适宜的音响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谊。

三.熟读了字句妥协的文章,习熟于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虚字的安排,到写作时,自然不会写出生硬不妥的句子,运用虚字,也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中渐渐合乎规则了。

四.熟读了以后,即使自己鉴赏力不够,还看不到文章的好处,只要能背诵不忘,到后来读的文章愈多,阅读能力愈提高,对于前看不懂的也自会懂得了。”

周先生在这里不但阐述了背诵的好处,而且将背诵与理解文章,背诵与体会作者的情感,背诵与提高写作能力,背诵与提高鉴赏力的关系阐述得一清二楚了。

可见,多多背诵古文的好处,是被许多名人大师充分证明了的。教育心理学家林宗德说:“学生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

中国古代那么多的大学问家.谁不是从这种学塾里读出来的呢?他们读的许多古籍.都是小时候一篇篇背出来而终身不忘的。

我为一家出版社撰写《莎士比亚传》,在检阅大量资料时,发现这位文豪的童年,也是在背诵中开始他的文化积累的。幼年的莎士比亚要在天不太亮的时候.就到学校坐在课桌前去,捧着“角书”(用磨薄了的角质物保护住的课本)念拉丁文.背拉丁文……

我记得凌叔华记辜鸿铭的文章中说.这位民国后还拖辫子的满清遗老,留洋归来,在北平当大学教授,能够一口气背诵出上千行的密尔顿《失乐园》。看来,背诵,启发智慧,增加修养,激发才华,加深记忆,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解放后的语文课本.在一度厚今薄古的文化思潮下,古汉语的篇幅,在教科书里是屈指可数的。所以,这一时期在校学习,尔后成为作家的同行.尽管他们非常努力地在充实自己,仍然时不时要暴露出他们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对弱势,出现完全不应出现的语文知识方面的硬伤。

所以,我主张语文教学中的背诵,从做学生开始,背诵我们这个五千年文化中的精彩篇章,这样持之以恒,不仅会构成一生享用不尽的文化财富——你要是能背诵出一百首唐诗。比一首也背不出来的人,肯定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而且据科学家研究人脑.只是不大的部分被使用着.更多的部位实际是在闲置着的。因此,强记硬背,是激活开发脑细胞的再好也没有的手段。更何况古汉语的音节,言简意赅,古汉语的语法,短句多,长句少,复合句更少,是最适宜于记忆和朗诵的。

古诗中自有历古常新者在,其中涵蕴的爱国精神,热爱人民、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精神.还有高妙的语言艺术.都是世世代代饮之不竭的、无可代替的甘泉。

一时弄不懂,以后才明白.是阅读中常有的事。

背诵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对少年儿童的母语基础训练有着重要的心理学价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551.html

更多阅读

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泡多久? 菠萝为什么要泡盐水

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泡多久?——简介春季是菠萝上市的季节,菠萝营养丰富,不但清热解暑、生津止渴,还可助消化,是医食兼优的时令鲜果。我们都知道,菠萝要用盐水泡一下才能吃。菠萝为什么要用盐水泡呢?菠萝在盐水里泡多久最合适呢?菠萝为什

为什么要学习《高级英语》一类的阅读教材?

为什么要学习《高级英语》一类的阅读教材?今年四月在青岛,五月在成都,六月在德州我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之邀在该社组织的研讨会上就张汉熙教授主编、王立礼编的《高级英语》第三版做了三次讲话,我想将话内容梳理一下,加以补充与扩展,

卫生巾加盟为什么要选择竹原爱? 竹原爱

卫生巾加盟为什么要选择竹原爱?卫生巾加盟应该如何选择品牌?一、竹原爱卫生巾是一种竹纤维卫生巾,竹纤维卫生的优良特性请点击查看 竹纤维卫生巾和普通卫生巾有什么区别?二、竹原爱卫生巾是唯一获得国家竹纤维卫生巾专利的品牌。

黄鳝为什么要用激素? 黄鳝为什么不能吃

黄鳝为什么要用激素?近日各大媒体不断报道有关黄鳝用激素催肥的事件,说法也是五花八门,那么,为什么黄鳝要用激素呢,真的是用来催肥的吗?黄鳝用了激素会怎样呢?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又如何分辨用过激素的黄鳝呢?咱们首先要了解黄鳝是一种什

SIM卡剪卡器怎么用?为什么要剪卡?iPhone剪卡 iphone6s sim卡 剪卡

SIM卡剪卡器怎么用?为什么要剪卡?iPhone剪卡——简介随着iPhone4推出小卡(Micro SIM)后,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开始使用小卡,SIM卡最重要的是中间部分的芯片,小卡一般更节省空间,能为手机提供更多的布局的可能,又不影响使用,随着手机越来越薄,功能

声明:《为什么要背书 前置式课文背诵法》为网友小男人的故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