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中那些劳动赞歌1148 劳动赞歌



1148篇:古代诗词中那些劳动的赞歌

逍遥行者 辑

2013年5月1日

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中华民族的祖先历来就有热爱劳动的光荣传统。在这个火红的日子里,让我们漫卷诗书,到古代诗词中寻觅那些那些劳动者们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身影,感悟一下古代文人们对劳动场景与劳动人民的歌咏。

据说,诗歌的最初起源与劳动息息相关。研究者认为,诗歌起源于上古社会中人们的劳动生活,这是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淮南子·道应训》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直接歌咏劳动的名篇。

最著名的莫过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这首诗,反映了劳动者对剥削者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责问,体现了社会中下层民众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

而《国风·豳风·七月》则是一首极古老的农事诗,写作于于西周初。这是一幅瑰丽的农耕图,叙述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并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知识和生产经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因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民间歌谣集,因此还有许多诗篇直接体现了人们对生产劳动的歌咏和对农事的记载,如《南山》、《楚茨》、《大田》、《丰年》、《良耜》以及《周书》内的《金滕》、《梓材》、《康诰》、《洛诰》、《无逸》等篇,都记载了有关农业生产和人们劳动的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中还有许多歌颂女性参加生产劳动的诗篇,说明了当时女性在社会生产的发展中贡献之大。,如《卷耳》、《采蘩》、《采蘋》、《采苓》、《采薇》、《采芑》等篇。

东晋诗人陶渊明,年轻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生产劳动,这使得他的田园诗更具劳动生活气息。如《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都描写了诗人参加劳动的情况。

最著名的是《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在这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中,诗人心情自然而宁静,达到了心灵发展的真正和谐的境地,通过歌颂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他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辈出,他们也写下了许多同情劳动人民疾苦、歌咏生产劳动的著名诗篇。诗人们有的生活了劳动的最低层,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有的虽然身居高官,但时刻惦记着劳动人民;有的游历全国,目睹了许多生产劳动的场景和劳动人民的疾苦。在唐朝众多的诗歌流派中,有一个受陶渊明影响较大的田园派,他们在描写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关注了劳动人民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

诗人李绅把劳动者的勤苦写到了极致,他的《悯农》诗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第一首诗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体现了对不合理社会的控诉: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四海没有闲田,粮食获得丰收,可还是有的农夫饿死了。第二首生动地刻画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中劳作的情景,那一滴滴汗珠掉在炎热的土地上,告诉了人们粮食是如此来之不易。

大诗人李白留给后世人近千首诗篇,其中有的描写了劳动的场景,蕴含了他对下层劳动人民的真挚的关心与同情。著名的有《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等篇目,均见其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例《秋浦歌(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正面描写和歌颂了冶炼工人的艰辛劳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杜甫的许多诗篇,都体现了对社会底层的人民的深刻同情,诸如名篇《三吏》、《三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是其描写劳动人生困苦生活的作品。而《又呈吴郎》则是一首悲天悯人的仁者之歌:“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住在瀼西草堂的时候,邻家有一个寡妇常到他堂前扑枣。杜甫离开草堂,新搬来的吴姓亲戚便插上篱笆,不让扑枣,杜甫写了这首诗劝吴郎。诗里告诉吴郎,这位妇人若不是因为无食无儿和兵荒马乱,穷得没有办法,也不会来打人家的枣,应该对她亲近一些,而不该阻止她。

唐朝另一大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多种多样。他十分同情劳动人民的遭遇,他的诗作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便于劳动人民的诵读。他写过许多讽谕诗和直接描写劳动场景的诗篇。著名的如《观刈麦》,这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晚唐时期还有一位关心底层人民生活疾苦的诗人聂夷中,他出身贫寒,入仕后仅做过县尉小吏,对农民的疾苦比较了解,写下了许多劳动生活的诗句。如《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暗示出农民的艰苦劳动成果将要被官府掠夺一空,有力地揭示晚唐的封建税制给农民带来的灾难。

到了宋朝,诗歌中词的形式空前繁荣,许多诗人也写下了歌颂生产劳动场景的词作,苏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如《望江南》:“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紵罗轻,酣咏乐升平。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村景色和生活。农村的人民是如此淳朴真诚,农村的景物是如此清新幽美,这自然会引发词人的归隐之心。

《浣溪纱(其四)》:“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人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还有《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他自比于陶渊明,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南宋词人辛弃疾也有一篇描写农村劳动场景的词作名篇,即《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在宋词中难得的一首正面描写农民生产劳作的词作是王炎的《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此作被誉为宋词中少有反映农民生活的稀品。词中“人间辛苦是三农(春耕、夏种、秋收)”一句话,饱含了古往今来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这首词描述了农民的劳动生活,流露出与之声息相通的质朴向上的感情。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他也写过许多描写农村生产劳动的诗篇。如《小园》:“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写作者隐居在小园之中,在卧读陶诗之后,又乘着微雨参加锄瓜劳动,这是典型的隐士之风,也是向陶渊明学习的结果。
(1)古诗词中那些劳动赞歌(1148) 劳动赞歌

说到南宋描写生产劳动的诗人,不能不提及范成大。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他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写过最有名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例如《春日(其二)》:“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春日喜雨,万物复苏,令人眼明心亮。万草千花一饷开的描写夸张但形象。邻家鞭笋过墙来简直就是和谐社会的写照,不只鞭笋,隔墙的果树藤蔓,墙外结瓜的事常有。邻居会专门送过来,主人也会和邻人分享。

《其十五》:“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午后的农村暖意融融,整个身心都懒洋洋的,安静平淡的气氛突然插进热闹动态的描述,以静衬动,以动显静,更凸显了农村生活的恬淡惬意。不在农村住过肯定体会不出来。

《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过去农村的孩子都是这样。不过小孩毕竟是小孩,虽然学种瓜,更多地是当成一种游戏,乐在其中,丝毫不觉沉重。

《其四十四》:“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种场景也是非亲见不能道的。抢收抢种,和天气赛跑,全家齐上阵,亲友来帮忙,所以要通宵达旦。之所以笑歌,因为长时间连续作战需要鼓舞士气,否则更累。而且收获的喜悦充溢心头,半年的辛苦有了回报,能不笑歌吗。

此外,描写劳动生活的宋诗还有:方岳的《农谣》:“雨过一村桑柘烟, 林梢日暮鸟声妍。青裙老姥遥相语, 今岁春寒蚕未眠。”

因为蚕未眠而担心,养过蚕的人才知道,蚕不眠就无法蜕皮长大,无法吐丝结茧,就象庄稼不能收获一样。农人相见当然谈农事。

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丝毫不亚于范成大,前两句纯用白描,有声有色,如身临其境。你可以在春雨时节到江南感悟一下,或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就知道这个描写有多么贴切了。可见写景不必要词藻华丽。后两句明白如话,却又含义无穷。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达到了诗评家所谓“不隔”的境界。

唐宋之后,小说兴盛,诗词逐渐走向衰落。也鲜有正面描写生产劳动的诗词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晨起晚归,夜以继日。劳动,是人类为了延续生命、创造幸福的永恒的主题,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进行劳动来创造。阅读千年古韵,体会劳动幸福。从这些不朽的诗篇中,我们依然能够阅读出勤奋的诗人们对劳动的赞美,更能感悟出辛勤劳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699.html

更多阅读

关于《大宋提刑官1》中宋慈爱不爱玉贞 大宋提刑官玉贞结局

宋慈爱玉贞,他只不过不善表达,很传统,很封建而已。1.第12集中,在深夜,玉贞去书房找宋慈,宋慈千方百计不让玉贞看到立在门口的那副人体的骨骼。因为,他知道玉贞怕。但是,玉贞还是看到了,晕倒在地,宋慈坐在地上抱着玉贞“你就拿它当做一支花瓶,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四月醉芳菲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

古诗词中的夏 春夏秋冬古诗词

女儿每天能够坚持写一首诗,一方面权当练字,另一方面也可以背诵背诵古诗。正直长长夏日,我们来粗略理一理古诗中的“夏”。描写夏天的古诗1: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声明:《(1)古诗词中那些劳动赞歌1148 劳动赞歌》为网友情深万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