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和制约教育,教育又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和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和生产的发展也越来越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一、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一方面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所制约,但同时也不可否认,经济发展的水平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具有直接的影响和最后的决定作用。因为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有多少人受教育,必须有一定的条件做保证,只要产品丰富以后,从事教育工作和受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增加。

教育的发展需要人力与时间、物力与财力等,这些构成教育发展的必要的基础性条件。

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人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人的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逐渐增多。

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资金。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资金来源不可能是学校通过生产劳动自己创造的财富,而是来源于国家的投资。

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力,如校舍、教室、实验室、操场、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运动器材等等。

因此,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着教育所能拥有的基础性条件状况,教育的发展不能超出社会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可能范围。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正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便不断扩大。

(二)社会经济发展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所提出的要求,也必然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在漫长的奴隶、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迟缓和水平的低下,劳动者一般不需要经过专门学校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学校不担负培养劳动者的认为,它所培养的人,主要是进入上层建筑领域的统治人才和知识分子。随着机器大工业这种新的生产力的出现,社会的生产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真正的复杂劳动开始产生。生产劳动“已是人本身的体力所无法完成的了”,没有知识的劳动已成为“微不足道”的了,“新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工作者比闭塞无知的农奴更有文化、更加伶俐,能够懂得机器和正确地使用机器。”从这时起,社会生产力开始直接向学校教育提出它的要求。这种要求,首先使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列入培养目标之中,而不仅仅是培养官吏、律师、知识分子。

(三)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在课程的门类上,古代社会学校所设置的课程门类不多,大多数是属于哲学、政治、道德和宗教等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与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很少,所专的比例甚微。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传统等方面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低下。

18—19世纪首先在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而且很快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这个时期也是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中世纪传下来的文法学校,只是为了培养具有“装饰性知识”的绅士的课程,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课程理论体现了这个时代的要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他主张科学课程,如生理学、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应该作为学校课程,应该建立实科中学。他的课程论在学校的课程中引起了巨大的变化,学校课程开始了向科学化的转化。

(四)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育结构、教育制度、教学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

为了使教育适应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对教育结构进行了改革,除了重视普通教育外,还大力发展专门教育和特殊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已在世界各国发展成为庞大的教育系统组织,成为与大、中、小学教育并行的教育系统。而其人数之多,特点之五彩缤纷,远非旧教育的概念所能涵盖、所可匹敌。正规教育外延的扩大,为教育概念广开了生面。现在年逾古稀而仍孜孜不倦的攻取学位者大有人在。而我国的特点是数以亿万计的各级各类干部、职工、农民、在职教师以及退休了的老年人形成了浩浩荡荡受教育繁荣队伍,迫使人们改变着旧的教育概念。

另外,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进行劳动的能力,是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价值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虽然人的体力和智力都与人的生理成熟有关,但要使人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就必须依靠教育和训练。当人还没有掌握任何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时,他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可能的劳动力,只有通过教育和训练才能使这种可能的、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劳动力。

在当代社会,教育的这种转化作用,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显得更加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科学知识日渐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渗透到生产的各个部门,劳动逐渐变成科学的劳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离开了教育对人的培养、训练,不通过教育来实现科学与人的结合,也不可能有现代化的生产。

从20世纪20年代起,对于教育经济功能的研究进入了计量化的阶段。1924年前苏联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了“一年的学校教育比起同样时间在工厂工作平均能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约1.6倍”的结论。1980年,苏联的科马洛夫著文指出,根据苏联的情况可以计算出教育水平每提高1%,社会劳动生产率就提高1.4%.在西方,美国舒尔茨计算出,教育投资的收益在劳动收入增长中的比重是70%,在国民收入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30%,认为单纯增加物的投资,不如通过教育的投资来提高人的科技水平和能力。

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科学知识是一种生产力,而这种生产力的再生产,也要通过教育来实现。

教育在科学知识再生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它的继承性上。继承性是科学的一个特点。任何一个个人或一个时代对于自然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形成真正的科学认识,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不断前进,就需要科学知识上的继承和积累。而科学的继承和积累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把已经创建的小知识不断地再生产出来,为新一代人所掌握和继承。通过继承,有限的认识逐步积累为无限,而继承和积累同时又为新的科学上的发现作好了知识上的储备。科学正是通过经验这一中间环节而合乎规律地前进,没有教育所实现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当代科学所达到的水平是难以现象的。

通过学校所进行的再生产又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它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不断扩大其传播范围。这种科学知识的扩大再生产可以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先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学校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又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它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方法,缩短再生产科学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三)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与新的生产力

学校的主要职能是传递人类已经积累的知识,,也即是进行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但是,还应该看到,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通过科学研究也担负着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的任务。由于学校的有利条件,它必然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学校与科研的紧密结合,学校在科研方面的加强,是近现代教育发展的新特点。如英国的剑桥大学著称于世,原因之一就是它有卡文迪许实验室。德国从威廉。洪堡创立柏林大学起,就明确提出“科学研究与教学统一”,二战后,西德重建大学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我国的高校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基地,国家的发明中,有很多是由高校完成或参与完成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777.html

更多阅读

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铁路安全重要性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的比较优势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加快铁路发展已经

15.学习文章:《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与良好习惯的养成摘要: 幼儿礼仪习惯的养成是知行统一的过程,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只有将幼儿道德行为的认识变成自觉的行为,才能真正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情感

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党性修养的基本内涵

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党性观念共产党人的党性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党员的党性观念则是在社会实践中,立身行事、待人处世,对待事业、工作、组织,对待人民群众的根本

声明:《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网友小爆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