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 郭嘉和司马懿谁厉害

961

漠骆,对世界仍然抱有美好幻想

司马懿建安十三年接受曹丞相征召,为丞相府文学掾。

这年他三十岁。

不久之后的赤壁之战,司马懿没有参与;而魏武后期那些战事——建安十四年战孙权于合肥,十六年战马超于潼关,十八年战孙权于濡须,司马懿也都没有参与。如果有,想必晋书是会大书特书一笔的。

所以,问题不在于他太年轻。

而且实际上,司马懿第一次被曹操征召,是七年前的事情。

建安六年,司马懿二十三岁。这时曹操刚在官渡赢了袁绍,听说司马懿聪明,辟之。

司马懿称病不去。

(呐,关于这段历史呢...熟悉三国杀的同学们知道,张春华有一逆天技能叫“绝情”,说的就是司马懿装病那会有一天忽然下雨,司马懿想起来自己有一堆书在外面晒着,急忙跑出去搬书,结果被一婢女看见。张春华心想这病被人知道是装的就要出事,二话不说抄家伙杀了这婢女。嗯,老奸巨猾之人果然就要配心狠手辣之妻。)

所以不是司马懿被埋没,是他不想露锋芒。如果他想,他本来可以在曹操还只是个普通军阀的时候就来到他身边,建功立业,成为魏武之名臣。

可是他宅了七年没有出山。

司马懿不想建功立业么?当然不是。虽然他这时肯定没有想过要做权臣,但如果他本来有做隐士的心思,至少后来司马昭对九锡虚情假意半推半就的时候,肯定会顺嘴提一句的。

何况,冒着危险卧床七年,甚至狠心杀了小婢女让正室夫人亲自下厨做饭,正常的隐士可干不出这种事来。

《晋书. 宣帝纪》说,“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

房玄龄们简直拿读者当猴子耍,以司马宣王狼子野心,会在乎汉运方微?

如此坚卧不出,他一定是在规避着出仕将会造成的某种风险。

司马懿向来谨小慎微、而又擅长等待。高平陵之变前他为了麻痹曹爽等待最好的下手时机,装病装了两年。

建安六年,对于司马懿来说,不是个好的时机。这时候出山,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曹操虽然在官渡赢了袁绍,但袁绍在河北仍然拥有极大的势力。如果不是袁谭袁熙袁尚熊孩子胡闹,河北没准到后来还都是袁家的。曹操此时,绝不敢说自己几年之后会成为中原霸主。司马懿当然也不会这么神机妙算到这一步。

何况,司马懿的老家河内,正好处在曹操和袁绍势力的交界处。

司马宣王为人,从来都把赌注压在必胜的选手身上。

而此时,他还看不出来谁有必胜的把握。

就算赔率会变得不那么诱人,至少不会输。

另一方面,河内司马家不是传统的士族,而是属于地方豪族(大地主),在司马懿祖上三四辈左右才跻身知识界,和各阵营中的核心文人都交集不大。河内士族的影响力也不如荀彧钟繇这些颍川士族,并不是曹操人才战略的重点,也没有像颍川集团那样和曹操阵营有什么交情。

所以他一直等到了袁绍势力全灭,才果断投奔了曹操阵营。

可是即使在做了曹操的属下以后,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长达十二年时间里,司马懿也没有在任何大事上有任何作为。

曹操时期的司马懿是积极进言的。得陇望蜀,建议屯田,劝阻迁都,他都说过话。但他并没有为此得到什么升迁机遇,他的言论,起到作用也并不多。

@陆坏熊 前辈提到关西集团相比于颍川集团在地位上的劣势,这是很重要一方面。前辈说过了,我就不多说。

另一方面在于,曹操对司马懿抱有严重的怀疑态度。

《晋书. 宣帝纪》:“(魏武帝)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宣)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所以司马懿为了不让魏主怀疑自己,一直干一些琐碎的弼马温工作,比如丞相府里割草喂马的事,他都亲自过问一下。

直到夺嫡之争。

很多人认为司马家在夺嫡之争里,下血本押宝曹丕,押中了,一夜暴富。

没那么简单。

以司马懿官渡之战后都不肯投奔曹操,非要等七年看天下局势发展的谨慎,会选择简单地押宝一方?

事实是,司马懿做太子中庶子,为曹丕近臣的时候,他的弟弟,后来的安平献王司马孚,是曹植的文学掾。

曹植彻底失势后,司马懿升为曹操的军司马。而他不久就向曹丕推荐司马孚,去做太子中庶子。

中国历史上能在“谨细”这一点上胜过司马懿的,恐怕没有几个。

此前的司马懿,升迁确实不够快。

他在曹丕那里投机成功,升为军司马的时候,三十九岁。这个职位原来是荀彧做过的。荀彧拿到这个官印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可是后面就不一样了。曹丕上位,凭之前多年朋友交情,司马懿应该是终于能混出个名堂了吧?

“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黄初二年,司马懿就做到了尚书右仆射;五年,假节,加给事中,录尚书事。魏文帝年间,司马懿屡屡升迁。

可是他就并没有什么耀眼的功业。

黄初年间司马懿平步青云,靠的多是作为曹丕旧部亲信的情分,不然为何晋书竟不写其升迁前的功绩?与晋书对太和年间司马懿每次出谋划策领兵征战都细加刻画不同,黄初年间的记载,全都是一笔带过。

这几年,司马懿真的毛都没做。

确实,他没有兵权,可是没有兵权总可以帮着曹丕出谋划策,提出些内政外交方针政策吧?都没有。

为什么?

因为用不着。

司马懿最终的目的,是权力。帝国不至于在曹丕这里崩溃,那么就不需要他挺身而出为国出力。反正,他要升迁,作为曹丕手下的老红人,那时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者,曹丕绝不是什么明主。在后宫,赐死甄姬;对旧臣,欲杀曹洪;对外国,加孙权九锡。能做出这些荒唐事的君主,并不值得信任。

所以我们看黄初年间那些真正出谋划策的臣子,如刘晔、蒋济,反而大多没有得到曹丕的认可。

要是以天下为己任屡屡进言,没准多说了一句错话,以后皇上就不喜欢他了呢。

这种傻事,老谋深算的司马宣王是不会做的。

他又算对了。曹丕死时,指定的三位顾命大臣,是曹真陈群司马懿。

按曹丕的想法,曹真是宗室军人,陈群司马懿是亲信文官,相互制衡,权力结构稳固。

可是曹丕又一次失算了。如 @陆坏熊 前辈所言,宗室掌控兵权的体制毕竟本身存在漏洞。司马懿迅速取得了兵权,迁骠骑将军,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并且迅速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

我们最熟悉的那个司马懿,直到这时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太和四年,司马懿迁大将军,成为帝国之内仅次于大司马曹真的第二将军。一年后,曹真死。

大概是在这个时候,司马懿开始打起了大权独揽的主意。

之前的他,或许没有过统摄天下的意思。他想要升官,但大概自己也没想过到底能升到什么程度。而现在,他忽然间看到了权力顶峰上放射出来的一星光芒。

魏明帝托孤之后,司马懿已是四朝老臣。小曹爽肤浅的权谋,相比于他经历过的六十年风雨来说,已经可说不值一提了。当年那些他需要仰视的重臣一个个死去,甚至世上已经不剩下几个人能和他平起平坐。此时能阻止他的,只有一直眷顾于他的天命了。

他的野心是一步步积累起来的,到此时,已经不可收拾。

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性格,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后面最著名的的高平陵之变,只不过是他一生政治艺术的一个高度概括罢了。其实司马宣王的城府,早在他二十三岁那年就已经深不见底了。

昨天 22:3556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221

沃金,心眼小,报复心强,记性好。

0c0

谢邀~

楼上大伙已经把该说的都说差不多了……我就赘述两句吧。

题主您这个问题其实不成立,司马懿并没有“不受重用”。

事实是,他非常受重用,也并没有被埋没。

提前说一嘴,《晋书》里描绘的司马懿不欲屈节事曹魏,还有曹操忌惮他的那些话,就别信了。

本质和刘邦是他妈跟龙啪啪啪生下来的这种奇闻差不多,都是起美化作用添彩。

《晋书》对司马懿的美化,还有遮羞的功效。

因为站在传统士人道德立场来看,司马家是百分之八百的奸臣,毫无忠贞可言。

哪怕是正史,也不是没有预设立场的。

对比不同时期不同立场的史料,才能保证不会得到一个完全扭曲的人物。

这更显得良史的可贵。

晋朝史官为了回避不忠的事实,只能找一些借口来迂回表达司马家叛魏的正当性。

如果从一开始,曹操就想将司马懿置之死地,无疑就给他日后的篡权增添了合理依据。

曹操从后面叫他,司马懿显现狼顾之相,曹操大惊于是深忌之,这种事当个乐听就行了,别认真。

更别提为了把司马家爷仨描画的伟光正,还让司马师、司马昭哥俩上演一出绝食的好戏。

说司马懿年老跟张春华拌嘴,张春华绝食,司马师哥俩陪老娘一块绝食。

司马懿怕饿坏儿子,只能跟老婆子服软。嘿嘿。因为不忠,所以要孝。

我不认为司马懿推辞征辟有什么大不了的,张春华杀奴婢那事儿,是吃醋的可能性还比较大。
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 郭嘉和司马懿谁厉害

这些给司马懿遮羞的话,有两条永远说不通。

如果曹操真这么顾忌这个人,他脑子得多有问题,才会让司马懿当曹丕的太子中庶子。

自己眼里的大毒草天天围着继位人转悠,居然听之任之,这是曹操的智商吗?

其次,就算曹操真的顾忌司马懿,不待见他,那曹丕怎么说呢?

曹丕对司马家可谓有大恩,司马懿更是曹丕四友之一,临终任命的三个辅政大臣之一。

如果曹操视司马懿为祸害,所以司马懿有理由不忠于曹操,那他可没借口对不起曹丕。

《晋书》在编撰时,直接照抄了大量西晋官方宣传论调。

这些官方宣传,就跟汉高祖是龙种一样,都是为了塑造舆论,给自己找合理性。

在跟司马懿同时期的各种史料里,根本找不到曹操不喜欢他的记载,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甚至《晋书》里对司马孚的形象塑造,也是相当别有用心的。

高平陵事变时和司马师一起驻军司马门,事后还因功加封。

说司马孚是魏国纯臣?可别糟蹋魏国了……他们是一大窝狐狸啊。

跟《晋书》的论调正相反,曹家祖孙三代,对他们司马家都很不错,特别是曹操和曹丕。

再说了,就凭曹丕那个怨妇劲儿,如果他爸比特别讨厌自己的好朋友,肯定会写文发牢骚的。

为什么上面说司马懿推辞征辟没啥大不了呢?

咱来把这个事儿捋一下。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于是使与太子游处,迁黄门侍郎,转议郎、丞相东曹属,寻转主簿。”

这是《晋书》里司马懿同志的履历。先是“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然后曹操才派人征辟他。

参考另一个被举为上计掾的姜维,“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

这是一个入职的流程,如果应招了征辟,就等于认了之前郡里的举荐。

司马懿这次会拒绝征辟,诚然有袁曹局势不明的考量,另一条是因为举荐的人。

这个人是谁呢?

“建安四年春二月,公还至昌邑。……公遂济河,围射犬。……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

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

建安六年时任河内郡太守的就是这位魏种,他是兖州人。

这个魏种后来也没有更多事迹流传,我一直很好奇陈寿特意记这么一笔是什么用意。

当时曹操的阵营里,文官系统由汝南与颍川的士人把持,部队系统由沛国与谯郡的武人把持。

兖州人的代表就是程昱,他是曹操的五位谋主之一,但是兖州人在曹营的地位,远不如颍川人。

说起来,因为不待见举荐人而拒绝征辟的事儿,程昱也干过。

当初刘岱很赏识程昱,但他不看好刘岱,拒绝了几次征召。后被刘岱表为骑都尉,程昱索性装病。

建安六年的司马懿和当年的程昱一样,他可不打算把自己跟弱势的兖州士人绑一块儿,不领那情。

什么人的举荐能够入他法眼呢?当然是颍川人。

“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曹操做丞相是建安十三年。

隔了七年,是谁把司马懿举荐给了曹操?

《后汉书.荀彧传》:“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腢、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

《荀彧别传》:“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锺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

颍川人老大,曹操阵营内第一文官。

这面子足够大了,于是搭上了颍川人关系的司马懿同学就痛痛快快的赴任去了。

后来司马家和荀家的亲密关系,也证实了荀彧对司马懿的提携。

司马懿曾经称赞荀彧:“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见到了荀彧的儿子也称赞:“荀令君之子也。近见袁偘,亦曜卿之子也。”

后来司马懿靠着抱荀彧大腿,终于拉拢到了颍川人。

在他玩死曹爽的过程中,颍川人的支持功不可没。

所以对于司马懿之前的所谓不欲屈节事魏,不过是待价而沽罢了。

他需要一个更有背景的关系,给自己的政治生命准备更高的起点。

而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当时大部分士人都是这么干的。

不欲屈节纯粹是瞎扯,他可热衷功名利禄呢。

司马家并非是根正苗红的读书人。

他们老家河内,与河东、河间并称三河之地,紧靠边疆。当时那附近盛产白波贼和匈奴。

三河出豪壮武人,最有名最厉害的三河武士不是本多忠胜,是关云长。

司马家自称司马卬后人,楚汉相争时的赵国武将。

千万别误会司马懿是军师谋主,那都属于兼职。他家是祖传的将种。

从爷爷司马儁才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居然坐到颍川太守。到司马防这代产生质变。

河内跟颍川的距离并不远,以司马儁的履历来看,司马家跟荀家应该还是老相识。

不过在当时将种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

经学传家的世家子弟才值得炫耀,司马懿为了打入这个阶层,也努力了好久。

他跟荀彧、曹操,这两位其实有相似的烦恼。

曹操是公公的孙子,荀彧的父亲曾被迫和中常侍唐衡联姻,给荀彧找了位公公老丈人。

他们都曾经或不被传统士族接纳,或被士人们讥笑。

司马懿这个将种充大瓣蒜,靠着河内老乡四处美言装名士派头,估计很能引起二位前辈会心一笑。

曹操和曹丕对司马懿真挺不错的。

司马懿光和二年才出生,他五岁的时候曹操正忙着和人围殴黄巾军呢。

老曹和吕布互相抽出脑浆子来的时候,司马懿才十五。

他倒是想不埋没,这么个小孩子在曹操早期除了当个书童,没有任何作用。

等荀彧征辟他,可以抱上梦寐以求的颍川大腿了,都已经建安十三年了。

那年老曹正忙着南征,刚入职的司马懿的主要工作是陪曹丕读书,这一年曹丕刚二十一。

曹操得多二,才会让一个刚入职的家伙这时候进来参与军谋大事。

后来司马懿就在曹丕的亲密小伙伴这条道路上愉快的奔跑着。

从他接受征辟,到曹操病死,只有八年时间。

手下人才济济的曹操就是有心重视他也没那机会。

司马懿根本就不是曹操时代的人。

因为一直是曹丕的亲信,后来曹丕曹植夺嫡的时候,他除了曹丕也没别的选择。

在这时候出力最多的其实是曹丕最亲爱的吴质,但司马懿总算是跟对了人。

曹丕是个很重朋友情谊的人,登位后非常对得起这些老伙计。

黄初元年司马懿先为尚书,随后又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到了黄初二年,已经是尚书右仆射。

黄初五年,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录尚书事啊伙计们,曹丕已经让他参与重大决策了。

恩宠无比,五年时间,这升官速度比火箭还要快。

曹丕病逝后,遗命的三个辅政大臣,就是宗室曹真、颍川代表陈群、河内人司马懿。

恰好这时候司马懿又碰到了一个好机会,孙权趁曹丕刚死,派诸葛瑾来打秋风。

孙权和诸葛瑾一人带一路,同时进军。诸葛瑾这路就被司马懿抽了回去,斩首千余。

这应该是司马懿第一次单独领兵上阵,他的运气简直太好了。

不光对手是东吴这群进攻白痴,更是诸葛瑾这个军事上没什么出彩亮点的软柿子。

军事天才司马懿体内司马家将种的血统觉醒,三河武士的血在燃烧。

两年后就创下了十六天破城斩孟达这种佳绩,当时的司马懿肯定有种找到灵魂归属的感觉。

然后就被葛公教育了两次怎么做人,帮助司马懿领悟了一生的奥义——神龟流龟缩功。

如果说司马懿在初始就包藏祸心,要寄生在曹氏内部蚕食,那太不现实了。

《火凤燎原》里状司马之多智而成妖,那毕竟是漫画。

初平元年讨董卓时司马懿才十一岁,哪儿来的城下一聚呀。

曹丕在位时对司马懿的恩宠,正是他幸福人生的开始。

那时候的司马懿兴许还有着美好幻想,假如曹丕命长一点,没准他早就当上三公了。

后来司马懿的篡权,最开始应该是基于一种危机意识,伴随迅速的膨胀。

曹丕是个重度文人病晚期患者,有着很强的文人气质,以及文人式的轻狂。

在他任上,迫于曹氏与颍川士族一贯的合作关系,推行了九品中正制。

这确保了世家大族子弟在权力阶层的世袭。

但曹丕同时还干了一件事儿,就是督促察举制在全国各郡的推行。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是相悖的,九品中正保证高门步入仕途,察举则给了寒门士人机会。

曹丕最好的朋友之一吴质正是出身寒门,由于寒门出身,吴质一直与世族不睦。

他的仕途也很早止步不前,按照曹丕的性格,如果吴质出身再好一些,地位不会比司马懿差。

简单来说,曹丕时期与颍川士族集团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了。

后者企图控制文官阶级,形成皇权之外的政治力量。

前者想要稀释门阀对政治的影响力,寻找制衡的手段。

其实这种努力从曹操杀孔融开始就一直在进行。

这种矛盾在曹爽时期达到极致。

皇权与门阀的既得利益产生冲突,作为抱颍川大腿起家的司马懿被雪藏,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热衷于功名的司马懿怎么可能甘心自己的政治生命就这么完结。

高平陵之前的司马懿必然是充满担忧的。而曹爽和门阀的矛盾,毫无疑问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机会。

门阀的初衷只是为了维持住既得利益,架空曹爽。

以司马懿对蒋济、高柔等老臣的口头保证来看,最初门阀阶层是将事变视为内部矛盾处理的。

只要搬掉曹爽这个改革派,保住门阀的地位和权益就好。

那时候他们绝对没有改朝换代的念头,毕竟就算换代了,地位也不会更高,又何必冒险。

于是司马懿在世族的支持下,端掉了曹爽。

尽管现在将司马懿与曹爽的矛盾渲染的如何厉害,但其实他不是和曹爽冲突最激烈的人。

给个太傅的闲差在家养老,这已经是很优厚的董事级待遇了。

更何况曹爽居然还会放任司马师担任中护军。

曹爽就算再笨,一个有一点政治智商的人也不可能会犯这种傻。

如果他真的把司马家视作眼中钉的仇人,这就是自杀。

热衷功名,擅长寻找机会的司马懿,不知道这时候和曹爽达成了什么协议才会换来这种结果。

反正为他讳饰的《晋书》肯定不会明说。

结局就是,深受曹丕恩宠的老臣司马懿,在门阀支持下发动政变。

曹爽得到了门阀对他人身安全以及个人资产的保证。

由于自曹操时期开始,曹氏与门阀的友好合作关系,双边达成了共识。

曹爽走人,门阀上位。这本是极好的。只是有一个人变卦了。

司马懿的变卦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事成后的顿悟,无法考证。

但他的权力野心真正膨胀,显然是在此时此刻。

一个被雪藏两年,以自保为主的人,当其时所考虑的必然是生存。

而热心功名的权力动物被唤醒后,张开血淋淋的大口就属于本能了。

简而言之。

曹魏的灭亡,恰恰是由于司马懿没有被埋没。

“余独何人,能全其寿?”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还是曹丕想的明白。

天网恢恢呐。

刘裕把刀架在晋恭帝脖子上时,不知道司马德文有没有埋怨过他的祖宗。

08:5919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65

陆坏熊

曹操在兖州纵横的时候,司马懿还未弱冠呢,这是年龄问题,何谈埋没。。。

不仅是司马懿,早期曹魏政权世家文臣以汝颍谯沛人为主,直到献帝东奔,司隶和关西的世家才开始大规模进入曹魏阵营。

但司隶和关西在文官系统的卡位中,势力并不如资格最老的汝颍世家,直到储位之争中,司马氏重注押宝曹丕,赢得盆满钵满。

但即使曹丕在位的时候,司马氏也没有表现出多大的野望,因为军权还是捏在曹氏手里。

曹魏军制,禁军和军镇主将,都由曹氏宗亲担任,辅将由寒族出身的将领担任,门阀世家无法指染军权。

但这是依靠“人治”维持的制度,到曹睿在位的时候,这种制度已经无法维持,司马氏出领军镇,并依靠在关中经略多年的资本,和曹爽做了交易,司马师获任“中护军”,在禁军体系中打开一道裂缝,于是曹魏悲剧了。

-----------------------------------------------------------------------------------------------------------------------------------------

骆同学写得挺好的,但观点基本站不住脚。

1.关于帝王相,论据本身就是错的。

渲染司马懿“不欲屈节曹氏”,在他出仕之前,他老爹和老哥已经在曹操手下干了好几年了,司马懿靠曹丕起家之前,他老爹和老哥的名望是比他高的,更能代表司马氏,司马氏的立场已经很清晰了,拿这个说事太打宣王的脸了。。

“曹操态度”之说,《晋书》成于贞观年,打造太宗伟光正形象的政治目的,大过单纯立史,观点多有不客观之处,仇鹿鸣先生在《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和家族网络》里总结了对晋书的质疑,这里不多说了。

2.司马氏掌权,只是偶然事件,外部原因大过司马懿自身的运作。

司马懿肯定是有才华的,但用“权臣之姿”形容他更恰当,要说他是“枭雄之姿”,就太过了。

三国三位枭雄,孙策白手起家攻略江东就不说了,老曹年轻时候在王党与门阀两种政治理念之间迷茫与思索,差点把他爷爷和老爹积攒下来的政治本钱玩没了,等他终于完成了一个王党自我救赎,又杀了九江边让,差点连自己的基地都玩没了。

还有皇叔,皇叔在徐州的博弈和投机中,短短几年,就从一个市委书记级的流浪军团,做到和曹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政治局级领导,但他不甘心,他就是那种不当皇帝就会死的男人。

而反观司马懿的出身起家,并没有惊人的战略级别的事件,文不过荀、贾、郭、程,武不过诸夏侯曹。

司马懿像那个时候大部分世家子一样,依靠父兄在官场的积累,结交名士树立威望,而进入官场。

几个关键节点。

进入东宫,缘于曹操的调派,“使与太子游处”,结识和靠拢曹丕,坐上东宫官场火箭,连带河内司马成为可以与颍川陈荀并立的大世家,这一点司马氏的婚配状况的变化已经很好的说明了。

开始掌军权,缘于曹魏自身制度和策略的缺陷。同样是门阀威胁君权,东汉的策略,是靠宦官和外戚这些寒族豪强,对抗世家官僚,为毛东汉不用宗亲呢,因为宦官和外戚毕竟是外人,权力再大至多干预废立,取而代之的机会少,而宗亲如果坐大,同是一家,取而代之是有正统性支撑的。

而曹魏因为魏武是靠宗族起家的,所以宗亲地位超然,成为曹氏控制军队的关键。但宗亲的危害上面已经说了,所以文明二帝都一定程度打压了宗亲,导致宗亲接班梯队断裂,等到曹真死的时候,已经没有宗亲有足够的履历接手军队了,明帝被迫让司马懿出领军镇。

明帝晚年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打压宗亲的危害,想提拨年轻一代的宗亲重掌军权,“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但已经做不到,匆忙间提拨曹爽上来。

曹爽虽然有过禁军系统的履历,但威权远没有到达掌控朝局的地步,所以他被逼干了两件事,一是采用激进的用人策略,提拨自己亲信,这激怒了在位的寒族曹魏功勋元老。导致本来作为曹魏制衡门阀的寒族士人,短暂的与司马氏为伍,而他们在“高平陵役”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另一件事,是为了控制司马氏有极大影响力的关中军镇,作为交换让司马师担任“中护军”,获得了部分禁军的控制。

这两件事,直接导致“高平陵役”曹氏的惨败。

所以更准确的说,是曹魏不可能避免的错误累进,被司马氏摘了桃子。

09:314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98

于辰,言由心生。

更完之后发现我苦逼了,不仅不是排名第二了,都排名第三了,是不是再更会就排名第四了,好吧,我只能改这句话了,看完前面的答案,不看我的答案小心后悔。再补充一句,小孩尽量别进来,我的东西不适合小孩看。

生活需要格局,读史同样需要格局,没有格局,那只能是文人的情怀,空具其形,不具其神,表面文章。

------------------------------------------------------------------

实名反对一下排名第一的答案啊。

有些想当然了,人的成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二十岁的人和四十岁的人做事方法有相当大的不同。

千万不要武断的认为,人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那不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历史人物也有这个过程。

你非要把三十岁的司马懿想成五十岁的司马懿,那就有失偏颇了。

就算他是天才,他也看不到未来的自己会如何,他还能从三十岁就开始做准备?

其实司马懿,不过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没有那么神,他懂得明哲保身。

论语中说,邦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

彼时的三国有多乱,想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懂得隐忍。

当然那些出来做事的人,也不是就不懂这一点,他们很可能也懂,只是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想要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什么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是那样,因为他懂司马懿,一个人有才,却不愿意拿出来,而且这个人的才华还很给力,你该如何评价他。想来我们会得出和曹操一样的结论。

司马懿不是被埋没,而是他甘愿被埋没,因为不埋没的会不开心。

而为什么后期司马懿又跑出来了,那是因为看人下菜,也可能是被现实所逼。

从这一点上来说,司马懿其实也挺可怜,因为他只是想明哲保身而已,却不得不走上了那条路。

读史的时候,千万不要带入自己的情绪,去想当然,把自己放入到对方的境地里去想。

有才怎么可能甘于平庸呢?因为不平庸会死的,名重要还是命重要,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只是啊,有的人想甘于平庸,却又真正做不到平庸,他的种种出卖了他,让他必须走上不平庸之路。而讽刺的另一点是,有些人不甘于平庸,却没那个能力,只能平庸。

当然最给力的两群人,一种是不甘于平庸,然后成名于天下。一种是甘于平庸,你们根本发现不了我。这只是他们做人的选择罢了,没有什么好与不好之分,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好,这就是幸福。

司马懿是个不幸福的人。HOHO。想做却做不好,当然也可能是前期不想做,后期想做了,毕竟人是会变的。

------------------------------------------------------------------------------------

居然有这么多赞了,那么我再更点。

生活需要格局,读史同样需要格局。

什么叫格局,即是站得高的位置上想问题。

这个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司马懿很厉害,第二部分是司马懿被埋没的问题。

第一部分这个大家应该没什么大的分歧,当然小的分歧还是有一点的,司马懿究竟有多厉害,在哪方面厉害,这个一会再说。先说第二部分,司马懿被埋没?

什么叫埋没,是不是就是说他的地位没有达到他能力应该到达的位置?

这里首先要说的一个观点是,权利真的好吗?皇帝真的好吗?

如果这是好的,那么那个位置才是好的,如果不是好的,那么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根本说不通。

在普通人的想法里,权利当然好,皇帝也当然好,只能说格局不够,站得角度有点低。

事实上,权利和责任从来都是对等的,有多少权利就会有多少责任,我们在享受权利的时候,这个责任就已经是潜规则了,不会随我们的愿意承担与不愿意承担而改变。这不像责任,你付出了并不一定会有回报,但是有回报的一定需要先付出。

具体是什么意思?容我慢慢分析。

当一个上位者,有诸多的权利,但是在得到这些权利的同时,你必须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如果做不好,那么结果会很惨。

举个例子,当皇帝是不是很爽,天下都是我的,我让谁死谁死,可是事实上能是这样吗?不是的,当一个好皇帝,需要管天下万民的生活,一天要管的事实在是不要太多,没有一定的水平,根本抗不起那个担子。老百姓需要吃,老百姓的生活都得等着他来决策,决策出了问题,老百姓就会跟着受苦,这都是他的责任,他的权利当然是有点的,记得是点,因为管皇帝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你要想当个好皇帝,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相当于累得和狗一样,如果自己做不好,有人管是小事,国家出了问题是大事。

普通人想法里的皇帝,那就是最给力的皇帝或者是非常差的皇帝,每天只享受权利,义务什么都不用尽。对于最给力的皇帝来说,他能做到无为而治,在他的无为而治里,国家是不会出事的,但是对于差点的皇帝,他敢那样,那是找开心。

封建社会皇帝这个职业的风险有多大,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一旦下台,灭族。

当皇帝真的不是一件好事,当好皇帝会累死,当坏皇帝,享得一时荣华,然后全族跟着倒霉,而且大多数的皇帝,全族都跟着倒霉了,因为好皇帝没那么容易当的。

所以大家不要武断的以为,权利是好的,司马懿那么给力的人,肯定想往上爬。

这个不客观。

当然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格局可能没有那么高,他肯定也是想往上爬的,这是每一个年轻人的通病。

可是有区别的是,司马懿并非是一个寒门中人,他是一个世家中人。

什么叫世家?千万不要以为有钱有权就叫世家,真正的世家不是那样,有的世家可能没有钱也没有权。很多时候,有钱有权的可能叫暴发户。

暴发户与真正世家的区别在哪里?不在钱上,也不在积累,底蕴上,虽然这也是一部分,但是更关键的在于他们的精神世界。世家有自己一系列的家庭传统,什么事怎么做,用来保护自己的好东西,用来更好的使用自己的好东西。而暴发户在这一点是很欠缺的,这个东西并不是说时间长了你就会有,而是人生以及生活的智慧,只有你的家族真的量变引起质变,出现一个真正智慧的人,进而影响了整个家族的行为方式,暴发户才能真正的变成世家。如果没有这个人,暴发户永远只能是暴发户,他根本保护不了自己家族的好东西,反而因为自己的好东西给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招祸。

具体到司马懿的事上如何理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现在的美国总统和各大门阀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个美国总统还是那种会让全族跟着灭亡的美国总统。

美国总统的上位是不是需要门阀的支持,门阀为什么支持总统上位,而不是自己上位?原因即在这里,枪打出头鸟,我只需要享受我的权利,责任的事有人替我担着,那我就够了,我干嘛要去把责任担着,担不好了还会出事,完全没必要啊。

美国的那一套东西,中国早就玩过了,只是普通人看不懂罢了。包括现在的中国也正在走这条路。

套到司马懿的这件事上,曹操只是门阀的一个代表,他在承担着责任,虽然他也在享受着权利。但是司马懿完全没必要说羡慕他啊,要羡慕也是年轻时候的不懂事。

司马懿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想过,我这么给力的人,我也要成名于天下,可惜他有个爹,会告诉他,儿子,那条路不好走的,会如何如何。司马懿如果聪明,他会听,如果不聪明,他爹会强迫着他听。包括真正聪明的人是不需要他爹说的,因为他自己都懂。

世家与皇权之间的关系很微妙,就像现在的美国总统与背后的几大门阀之间的关系。

皇权需要世家支持,世家也需要依赖于皇权。皇权能管世家,世家也可以管皇权。皇权说得不好听,其实只是表面上的富贵,真正的富贵还在世家手里。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埋没,真正好的东西都在我手里,我还埋没什么。

未完待续。。

---------------------------------------2014.3.22.9.39继续更会---------------------------

当然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世家就不需要往上爬,包括世家也有档次之分,相当于做人的格局问题。

低档的世家,想的是如何更好的往上爬。高档的世家,想的是别的事。

包括很多事心里明白是一件事,能否做到是另一件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继续来分析,司马懿的一生。

司马懿的世家究竟有多强,可能没多强,也可能很强,这个很难判断。不过也无所谓,因为什么世家出来的都得需要一个自己懂的过程,世家出身只代表他能接触到那些理念。

容我慢慢分析。

司马懿,此人肯定有能力,并且在年少的时候肯定非常聪明,年轻的聪明人有一个非常大的性格特点,不甘为人后,肯定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功成名就。这一点,别说是世家出生,就是拿刀架在脖子上,他依然也想要出人头地,这是骨子里的东西,改不得。

而且他的成长也满足正常的聪明人升迁,包括他本人也足够的幸运,有那个机会去接触到一些人,可以让他爬得更快。

当然前些为什么要谦虚的隐忍,这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世家出生的人都好这一口,虽然他本人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但是他会这样去做,别人请我的时候,我一定要拿着点,谦虚点,等人一请再请,我再出来。

这一点别说是古代的世家,包括现代有才有名的人也一样,在普通人眼里叫装13,可是在真正懂的人眼里叫懂事。所以有了那句话,读史鉴今,可以不惑。

自己有才,家族也需要出去接触一些皇权,自己也想要往上爬,有人请了,自己也谦虚够了,包括那个老板貌似也算靠谱了(老板靠谱这一点尤其重要,跟着不靠谱的老板是会死的),好吧,我出来了,你们要欢迎我啊,天才的我司马懿终于可以一展拳脚了。就像我们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我乃天之骄子矣,你们这群老弱病残,等着看我成功吧。

然后现实给了他一个大嘴巴,你有才?呵呵,比你有才的人多了去了,就算没你有才,也够用了,你是谁啊,先在那儿磨练会吧。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回报的。

我不知道司马懿有没有不甘过,应该是有的,这也是天才的共性,天大地大爹娘大,下来就是我了。哪怕在别人看来自己的地位已经不低了,可是在自己看来,这才哪儿跟哪儿啊。

不过这个时候就能体现过世家的不同来了,世家人的懂得隐忍,懂得继续努力,而普通人会选择抱怨,选择不再努力。当然,这个东西和前者是一样的,懂得是一码事,做到是另一码事。有的世家的人也忍不住,也会堕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司马懿应该足够幸运,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隐忍,一直在等待机会往上爬,并且他的机会还不错。

大家可以去参考 @陆坏熊@沃金的答案。

他爬呀爬呀往上爬。

可是爬的时候,慢慢的他发现了一些不好的东西,自己的能力貌似有些不足了。

以前为什么一帆风顺,那是因为自己的积累,可以玩转自己地位需要的能力。

可是到了一定高度之后,他发现自己需要做选择了。

而且到了这个做选择的时候,他自己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命运了。各种东西都会推着往那个方向走,功高震主,臣弱主强。我OOXX的,这是要玩死我的节奏啊。

以前我司马懿敢爬上来,那是因为在我的上位有比我给力的人在,远不说曹操,曹丕,就算一个曹睿也是强者啊,怎么突然之间,这些人都没了呢,这可怎么办。

这一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的另一个答案。

=============================================

应该如何对待一个有功之臣,有功之臣应该如何自保?

刚回答完另一个问题,然后看到 @James.Big回答了这个问题,过来瞅了一眼。

居然和我刚回答的那个问题差不多。

好吧,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我眼里,问题都长一个样子。用一套东西差不多都能解释得通。

当然这也是很多人认为我写东西走题的原因。

嗯,我在走题。小心慎入。

现抄答案。

-------------------------------------------------------------------------、

快乐由两个方面决定。

你的期待值,与你的被满足程度。

如果你的期待值小于被满足程度,那么你什么时候都是快乐的。

如果你的期待值大了你的被满足程度,那么你什么时候都是不快乐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最开始恋爱的男女,会要求对方做到一百分,如果做不到,就会如何如何。

当时最开始可能会做到。只是人的天性是懒,过一段时间肯定会做不到。那么就开始失望,争吵,种种。

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爱,很是神奇。

然后因为期望值大于了被满足程度,所以不快乐,最终走向分手。

当然如果在此过程中,男女双方都能降低自己的期望值,那么他们也会过得很快乐。

这就是两个循环。

一个是良性的,一个是恶性的。

恶性的循环在于,期待值很高,而被满足程度非常难以到达,然后开始失望,失望之后开始争吵,争吵之后或是还是满足不了或是已经不想再去努力,进而恶性循环形成。

良性循环在于,期待值很低,而被满足程度非常容易到达,到达之后开始快乐,快乐之后更想努力或者不努力,但是依然快乐。进而进入良性循环,越来越快乐。

当然这种良性循环也会变成恶性循环,恶性循环也会变成良性循环。

只是在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人变得提升了期望值。或者是恶性循环的时候,人变得降低了期望值。

婚姻如是,爱情如是,育儿如是,人生如是。

好一碗大鸡汤,记得带勺子。

懂了你就快乐了。不懂也请免开尊口用一句谢谢来换我大勺子。

我的勺子很值钱的。

-------------------------------------------------------------

具体到这件事上,就看BOSS与这个有功之臣两个人中,是不是有一个懂事的。

要是两二百五遇上一起,那是一场灾难。

或者一个懂事的遇上了一个不懂事的,这个不懂事的还各种得瑟,超过了懂事的容忍度。

如果不懂事是在上位,下位的这个还不赶紧跑,非要找人T,呵呵,满足你的需要。

如果不懂事的是在下位,上位的忍啊忍啊忍,然后最终华丽的让他滚蛋。

当然还有另一种,懂事的遇上了不懂事的,不懂事的得瑟程度比不上懂事的容忍度。

不懂事是在上位,那么下位的这个人会很自觉的跑得很快。。参见。。拐走西施MM的那家伙。

不懂事是在下位,那么就只能看上位的这位懂事的人,能坚持多久了。

当然最好的状态不用说,肯定是两个都懂事。

那谁,你懂的,哈。

嗯,我懂的。

一个眼神,所有的问题都搞定了。要走要留,都开心加愉快。

可惜的是啊,懂事的简直太少了。

=================================================

具体到司马懿的事上,司马懿开始苦逼:以前曹操,曹丕,曹睿活着,我们君臣都开心,他用着我的才,我知道他会容忍我,哪怕有时候我出工不出力,他们也不会怪我什么,因为他们懂这是我在为他们打工,而不是为自己打工,那我休息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NND,可是为什么你们都去得那么早,还留下一个小孩子和我玩,你们曹家这是想坑死我的节奏啊。

以前你们活着的时候,给我军权,是让我去打外人的。我打完了外人,就把军权给我收了。现在这小鬼上来了,他肯定会猜忌我,而我还没军权,这是玩死我的节奏啊。不想反逼着反,想反又反不成,不带这样玩人的,好歹我这些年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啊。而且TMD的,猜忌我的原因居然是我能力大,功劳高,怕我抢他的权。好吧,这个想法,我确实是有过,但是只是想想而已啊,我又没有军权,就动都动不了啊。我多想给这熊孩子解释一下啊,可惜TMD的,这熊孩子不听啊。

孔夫子说得果然没错,唯女人与小人难养矣,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这可难死老夫了。

早知道这样,我一定会听我家的家训,不要出来做官,还做得这么高,可是TMD的,年轻的我哪懂这一点啊,我也想实现我的理想啊,这真是愁死老夫矣。

努力了一辈子,隐忍了一辈子,玩了一辈子手段,居然被姓曹的这样坑。难道活得长也是一种罪?老天爷,不带这样玩人的。

(原谅我上面用了些粗口啊,因为人在那种情况下,想不暴粗口都难。)

---------------------------------------------------未完待续,有空了再更--------------------------------------

继续更,2014.3.22.11.35

道德经云:曲则全,枉则直。这个世界的很多事,不是直线,直线的东西差不多全是错的,简单暴力那种事,是小孩子玩的事,也就是一条筋的想当然。

先说一下真正的世家子弟是什么,然后再继续写司马懿。

世家子弟的做事方法,其实就是成功的路是什么走。

自身要有一定的天份,要足够努力,努力之后还要懂得隐忍。

素书有云: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意思是什么?我有我的能力,我也懂得隐忍,我要学会看人下菜,如果情况对我有利,那么我就动,如果情况对我无利,我也会懂得退。而且这种利与弊,还会随自己胸中的格局而改变,而不是一条筋走到底,一条筋走到底的能成功的非常非常少,但是也有,比如海瑞。

其他能成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权衡,什么有利,什么没利,这条路如何走,而不是简单的一条路。在他们面前,路有很多条。

原因在哪儿?因为他们一个人的失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那是一个家族的事,自己出了事,是会影响自己家族的。智商在那条路上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智慧,没智商有智慧能上那条路,有智商没智慧上了那条路就是找死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成功的原因所在,智慧不同于智商。只有那些寒门,包括一些孤家寡人做事才敢只给自己留一条路。

司马懿是世家子弟里非常优秀的一个人,他的每一步都在平衡,这是这类人做事的方法。

其实我没有看过多少历史,我这人太懒,三国只看过一次,还是很多年前,近期看三国的东西也只是网络上看过几本YY小说,包括萌风史纪里的描写,个人比较推荐一下萌风史纪里的一些东西,写得非常不错。

读史最可怕的一条在于,把成功的人都想成天才,把失败的人都想成蠢货。成功的人并不是天才,失败的人也不是蠢货,哪怕失败的人比起现在的普通人也要给力的多。

在权衡的游戏里,没有一个是弱者。弱只是相对的弱,强也只是相对的强。很多时候,就差一点点,历史就可以改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棋输一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智商最高的三类人,第一类,从政。第二类,经商。第三类,搞学术。

政治那一行,真不是一般人可以进的。普通人也不要自己想当然,用自己一条筋的思维去想别人,那群人的世界每个人都有无数条路。

什么叫智慧的人,有一句这样的话作为起始标准,看他的脑子里能否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理论共存,而不冲突。如果没有,再聪明也只是个小聪明。

继续分析司马懿,他的一生也是权衡的一生,从最初的出来,到每一步的走,在走每一步的时候,他都有过自己的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在哪儿,不好处在哪儿。他都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教父里有句这样的话,孩子和女人可以粗心犯错,男人不可以。记得这里是男人,不是男孩。

前期的我就不分析了,无非就是一个想要往上爬,他有这个机会,有这个能力,包括上面也有能容忍他的人,君臣都开心。

曹操,曹丕,曹睿,司马懿,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傻人。他们都是懂得平衡的人,懂得自己的分寸在哪儿。包括后期的曹爽可能也懂,只是他的格局还小,而且当时的局势所逼。

就像我们现在想要相信一个人,想要自己被人相信,如何相信,如何被人相信,是你嘴上说两句就可以的?肯定不是,不同人之间有不同的权衡与考虑,但是总的目标是差不了的。我们都要让自己活下去,都不会自己去找死,聪明的人更是惜命。

司马懿为什么要装疯?因为他不装,他就得死。装得不像,都得死。实在是被逼无奈啊,为了活下去,什么事都得做,而且他的死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死,而是一个家族的问题。墙倒众人推,走上了那条路,就是一条不归路,上去容易,下来难。

至于他的家族为什么走上了称帝之路,也是种种原因推到的那一步。如果让他再选一次,他可能不会选的。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把这句话好好看懂,不要想当然。

不成功的人才会想要成功,真正成功的人,他们明白自己成功的那条路是怎么走出来的,在那条路上他吃了多少多少的苦,如果让他再选一次,他不会愿意选那条路的。因为在那条路上,活下来真是靠侥幸。

好吧,更完了,其实上面的东西都是我瞎编的。

12:2718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25

吴易,生活本身便是爱

感谢邀请。提几个要点吧。

1.司马懿可没有被埋没,要不是司马防早年举曹操当孝廉,司马家能不能在曹操集团内取得最初的政治资本还挺难说的。大哥(朗)建安元年就从征魏武,自己二十二岁就被举孝廉,我实在看不出来哪里被埋没了。

2.没必要神话年轻时代的司马懿,人都是根据经历来增长智慧的,年方弱冠的儒家大族里出来的年轻人不会像今人那样看到那么远。司马懿青年时读了一肚子圣贤书,还跟胡昭这种大隐士来往密切,一直到晚年都没忘记呢。这也没什么丢脸的,人总要成长嘛。更别说拒辟本来就是名士必走的一道程序,而且司马防对曹操集团都持的是不合作态度呢。

3.后来那个司马懿主要是在丞相府幕僚群里被一群厚黑高手熏陶出来的,相反他大哥一直在外面做刺史啥的,就没这种好运了。资质当然是很重要的部分,机遇也很重要嘛。第二个大机遇则是基友选对了人,子桓对于东宫一起开黑的好兄弟们真是够讲义气。

4.关于背后的地缘,魏晋政治体制流变这些东西,还是看一下《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吧,我的观点对于此书没什么超越的地方,就不献丑了。当然陈寅恪先生也研究过这个课题,不过现在看来还是觉得略微简单化和理想化了一些,不过这当然不能怪陈先生,学无止境嘛。

09:515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12

伯伦,世界终究是傻逼们的,让傻逼们自鸣得意去吧

司马懿跟德川家康一样主要是活得够长,你让他活当时的平均岁数,这事业就没法干了。

昨天 16:204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8

林家震,冷知识爱好者。

曹魏内部早期一大矛盾就是地方豪族和曹操的利益冲突。东汉末年已经出现袁绍这样的世家大族,能力大到控制朝野。同样也有颍川荀家、钟家,江东顾陆朱张这样的号召力颇大的地方豪族。官渡之战前,曹操的首要目的是在吕布,袁术,袁绍等人压制下生存,而官渡之后天下几乎已无敌手,所以就着手处理豪族。无论是所谓的“唯才是举”,重用寒族。还是诛杀孔融,杨修等人,背后都表明曹操已经开始削弱豪族实力。

从司马懿后期把持朝政,重用河西等地的豪族的行为来看,他的志向不是曹魏的“寒族天下”的志向,而是门阀政治。

所以,作为河内豪族司马氏的后代,司马懿非常有可能敏锐的察觉到了曹操在政治理想上的分野。

于是,虽然司马懿早早的就被举荐(22岁),但是装病拒不出山,最后还是被迫就任官职,这是司马懿的智慧,加入当时的曹操阵营,无疑是弊大于利,日后荀彧,孔融的下场就是证明。

不仅如此,据《晋书》记载,司马懿此人有狼顾之向(脖子能转动180°,有此相者有狼子野心),曹操早年曾经为了验证这个说法,特意令司马懿转头,果真是狼顾,于是对司马懿心生厌恶。也许这个说法看上去像小说家言,但是既然《晋书》记录了这一段,必定有其深意。

曹丕作为曹操的儿子,深受曹操教诲,对司马懿也没有什么好脸色,然而曹丕最后还是背离了父亲的本意,重用陈群,推行九品中正,令寒族势力大受打击,正好正中司马懿的下怀。

司马懿的一生,就是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寒族士族争锋的最好写照。

2014-03-201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5

王轶群,有些事,知道不如不知道。

本来最高答案已经600多个赞了,看起来没什么再要去回答的必要了。可是既然我们是在研究历史问题,就得拿出一些研究历史问题的样子。

大家一提到司马懿就是那个韬光养晦老奸巨猾的样子,仿佛从一开始他就脑后生反骨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高平陵之变那一下。我明白阴谋论的逆向推理的确引人入胜,可是研究一个历史问题并不是讲故事。

关于司马懿入仕曹操,最为大家广为熟知的就是来自《晋书》卷1《宣帝纪》:

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密往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

《晋书》说司马懿其实不想和曹操合作,被逼无奈才加入的。可是这里存在很多疑点:

1、《晋书》的记载从哪里来?我们都知道是唐朝人修的《晋书》,而唐朝人修《晋书》许多事参考的晋史旧闻,根据近代一些学者对于诸家晋书的核查来看,这段记载主要存在于王隐的《晋书》和孙盛的《晋阳秋》。而晋代史臣的记载很大程度上有为尊者讳的可能。同时,还可能存在一层意思是西晋官方意识形态有意的渲染,制造司马懿不屈节于曹氏的假象,从而另一方面为司马懿最终篡位辩护。

2、结合当时政治形势分析,司马懿父亲司马防与曹操熟识,任尚书右丞时曾推荐曹操担任北部尉(《三国志》卷1《武帝纪》)。后来一直效力于曹操控制下的汉廷,其兄司马朗建安初便被辟为司空掾属(《三国志》卷15《司马朗传》),可知司马氏家族与曹操素有来往,关系密切,司马懿没有理由疏远曹操。

类似的怀疑,早在宋代就有人提出过。叶适就说:"按懿是时齿少名微,岂为异日雄豪之地,而曹操邃惮至此?……‘不欲屈节曹氏’,尤非其实,史臣及当时佞谀者,意在夸其素美而无辞以述,亦可笑也?”(《习学记言序目》卷29《晋书一)

那司马懿到底一开始是以怎样的态度和曹操合作呢?其实这个并不能完全确定,不过《北堂书钞》中引用《魏略》的一段话却有另一种说法:

晋宣帝好学,曹洪自以为麄疏。欲屈自辅帝。帝耻之,往访,乃托病拄杖。洪恨之,以语太祖,太祖辟帝,乃投杖而应命也。(《北堂书钞》卷133引《魏略》

所以不要说什么司马懿一开始的时候就很有心计的隐藏了锋芒。因为我们根本就不能确定当时司马懿是以如何的姿态入仕曹操的,《晋书》和《魏略》明显是向着有利于自己的立场刻画人物,都存有疑点却都没有足够的证据去推翻对方。在这里武断的下一个结论是十分不负责任的。

在曹操时代,司马懿的确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也没有获得重用。很多人说是因为曹操不信任司马懿,司马懿也很聪明地隐藏着自己。这种说法最有利的证据是:

魏武帝有雄豪志,闻有狼相顾。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晋书》卷1《宣帝纪》)

晋书说司马懿太厉害了,曹操觉得他始终是个祸患非常不放心。请问,曹操的性格来看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真的视司马懿为大威胁,为什么不早早清除掉?司马懿与太子交好是受了曹操的命令与太子游处,后又迁太子中庶子。这里就很有问题了,如果曹操不信任司马懿,为何让太子与其亲近?而晋书中的“太子素与帝善”这一司马懿的免死金牌却恰恰是曹操一手造成的,这不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么?

后世许多研究《晋书》的学者试图去寻找上面那段话的史源在哪里,可是至今无法找到,也就是说这句话很有可能是经过后人所刻意编排的。很明显,司马氏家族后期的行为是违背了“忠”的原则的。众所周知,西晋提倡以孝治天下,而回避讨论“忠”的问题。如何解决政权合理性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晋代史臣尝试从儒家话语体系寻找一些资源为司马氏家族辩护,而孟子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只是君如仇寇”恰好可以成为其利用的资源。因此,《晋书》极力塑造了一个视司马懿为仇寇的曹操的形象(包括之前的入仕问题),某种程度上从侧面可以为司马氏代魏之举进行了有力的辩护。

当然,怀疑归怀疑,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司马懿究竟牛不牛?答案是一定的。司马懿是不是很有韬略?从后来的结果看答案也是一定的。曹操有没有怀疑司马懿?我觉得以曹操的性格也的确是很有可能的!

但是,我们不能拿这些几十年之后的结果来推理几十年之前的原因,这样某种程度上就走入了目的论的循环,仿佛司马懿之前所作的一切都是韬略使然,历史如小说一般精彩。

那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了司马懿的不出彩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司马懿加入曹操政权的时间相对较晚,当时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政权吸纳人才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相对而言没有给司马懿留下太大空间。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司马懿入仕之初家族地位相对较低,人际关系网络非常有限。

我们都知道,魏晋时期对于出身是极为看重的。你光有聪明,有头脑是不行的,你必须得出身好,人脉够硬。

论出身,司马氏家族顶多算一新兴大族,与颍川荀氏这类的大族比差距明显,算是豪门中的寒族了。

论人际关系,初时与司马懿联系密切的主要是司马朗、杨俊、崔琰三人。第一人数较少,第二这三人本身并没有位高权重,在整个曹魏政权中那时并没有太高的地位。

那个时候,不是你提个意见出个谋略你的地位就能显著提升的。曹操手下谋士比比皆是,论聪明智慧一个赛过一个。但真的想要在政治上有所突破,靠的是家族的地位和自己的关系,那个时候司马懿的手腕还是不够硬。

司马懿在那时的政坛中只是一个小角色,年纪小,后台不够硬,关系又不够多,没有做出成绩来很正常。而且平心而论,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除了《晋书》中一些极为主观的描写外,其实我们很难发现太多关于他城府很深的这个特点。所以我并不太倾向于理解成为他是有意选择退避的策略,现在的情况与日后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他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本去选择以退为进。

那司马懿后来又是怎么飞黄腾达的呢?

首先必须得说,司马懿能力出众,又有韬略,本身个人素质就很强。但是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重要原因:

1、跟对了主子。起初,司马懿奉命与曹丕游处,在曹丕曹植争夺王位过程中司马懿忠心耿耿而且是最为得力的干将兼幕僚。曹丕继位后,司马懿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曹丕稳定了政治局面,曹丕也提拔他为丞相长史。这是曹氏政权中最为核心的幕僚,位高权重。而司马懿也是曹丕在调整丞相府人事布局的重要棋子,为他掌权铺平道路。

2、这个方面常常被人忽略,但其实极为重要。即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的交好。

陈群。颍川陈氏家族,祖父陈蹇汉末声望最高的士人之一。父陈纪、叔父陈谌也是极富盛名。而颍川陈氏与颍川荀氏是汉魏之际最负盛名的两个家族,传说两个家族的会面甚至引起了天象的改变。陈群年少出名,恃才傲物的孔融也是赏识不已,后娶荀彧女儿,两家成为姻亲,后来也是曹魏政权的重臣,与荀彧齐名。

而朱铄、吴质则是深得曹丕信任的宠臣。

而当时这四人被称为“四友”(《晋书》卷1《宣帝纪》)

非常重要的人际网络就此打开了。

后来又与曹氏家族、夏侯氏家族结成姻亲。

后来逐步掌握了兵权,有了西方长安一带的根据地,又将手伸向了禁军。

后来荀氏家族等大族倒向了司马氏家族。

后来。。。。。。

以后的故事我们就可以再开一个问题接着写了。。。

08:38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9

则木栖

接楼上各位,司马懿家里肯定放着一个划船机

昨天 20:046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1

蒋莉,不想当设计师的网站运营不是好销售

司马懿深知韬光养晦之策、曾经说过自己只拔一次剑、但是磨剑却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所以司马懿是有意让自己“被埋没”、以退为进、例如主动提出为曹冲守灵三年、就是想避免卷入各个皇子之间的争夺世子之位的斗争。同时我认为司马懿是有意不招人注意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以司马懿的身世背景,如果他太过张扬与自己的才华、定会惹来一些官场人的嫉妒,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司马懿很低调、懂得枪打出头鸟的道理。

所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司马懿的韬晦之策,扮演好一个打工者的角色、同时并不是放弃努力、而是加倍努力学习,在时机成熟的时候用力挥出我们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剑、也就是古时候说的天命所致~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4-02-092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1

刘金龙,闷骚程序员一枚/总是准备上路的旅行爱好者

早期是闷骚,后期是明骚

08:08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BeforeSunrise,坐等天亮

“得陇望蜀”,为曹操所忌,低调求自保而已。可是曹丕不听老爹的话,结果就。。。

2014-03-20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胡剑寒

如此厉害是多厉害?曹操能称如此厉害不?曹操身边的谋臣,两荀,郭嘉,程昱,贾诩,蒋济,满宠,刘晔,陈群,华歆,搞政治,搞民生,搞打仗,搞内勤,哪个不厉害?只不过后来,有的死了,有的快死了,有的激流勇退了,有的明哲保身了,有的与世无争了,剩下的没几个,斗不过司马懿了,那时那才如你问题中所说的“如此厉害”。所以回答你的问题,“如此厉害”的人永远不会被埋没,只是如何凸显的问题。

05:33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贾西贝,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

因为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司马见了他也就是给个小官

09:32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匿名用户

因为司马懿是个赌徒,而赌徒最大的本领,就是懂得等待。

10:43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杨绍华,电影爱好者、物联网行业从事者、产品经理…

关键还是司马懿活得久啊!!!能耗死的都耗死了!!!

12:35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任卡卡,项目经理

上边高票的说的都很好,我这里再补充一点:

司马家和曹操一样,不想当皇帝。

你看司马懿好像特别牛,其实他的手段的确很牛,但是:他的政治路线和经济路线,都是沿袭曹操的。

司马懿的政治路线是什么?揽权但不称帝。

司马懿的经济路线是什么?屯田。

先说政治路线。你要知道三国时代,什么最重要?出身!曹操为什么不称帝?谁让你姓曹的,出身不正。他那个时代,只有姓刘的才能当皇帝。刘备一开始凭什么出来争天下啊?他姓刘啊!司马懿无疑也是碰到了相同的难题,魏国只有姓曹的称帝才是名正言顺的,你姓司马的凭什么当皇帝?司马懿惊世鬼才,这点事儿他能想不通么?所以,称帝这条路线就被司马懿自己否了。那剩下的就只有独揽大权是他力所能及的了。

再说经济路线。屯田这一点,从曹操就开始了,魏国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没有放弃这一经济路线,我始终认为:屯田才是最后魏晋一派统一天下的真正原因。司马懿那么聪明,曹操给他铺好的路为什么不用?

上边看起来有点跑题了,我接着说。司马懿为何早起被埋没?其实不是被埋没,而是不想出来。曹操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容忍手底下留着这么大一个祸害么?司马懿的才能不说超过曹操吧,也绝对不亚于曹操。以曹操的性格,这样的人怎么能留?所以,要想在曹操手下活着,就得懂事儿。曹操手下活的最长的谁?贾诩。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司马懿怎么能不学学?反面的例子就属荀彧了。暴露自己真正的政治目的是很危险的,司马懿这么聪明的人,这么蠢的事儿他不会干。这点其他人也说了。

所以,毫无疑问,司马懿要想大权独揽,曹操还在的时候绝对不能出来,一定要装的很无害的样子。司马懿一辈子都在做这件事儿。玩过三国杀的都知道,当内奸怎么玩?一定要平衡各方的实力,轻易不能露出自己的野心和身份。联合弱的那些,先搞掉最大最强的,再搞掉次大次强的。借助反对主公的力量搞掉对主公最忠心的,然后大权独揽,最后搞掉主公自己当主公。很可惜他在世的时候没做到这一步,不过他已经为自己的两个儿子铺好了路了。再加上司马师也还是有些才华,司马昭更是经天纬地之才。司马氏的胜利其实早在司马懿时代已经被他收入囊中了,可惜他没能看到这一天。

12:40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5

小奇

曹操死220年,司马懿出生179年。

曹操死的时候司马懿也才不过40岁而已。等曹丕上位,也不过就是花了五六年时间就到了托孤之位,已经是曹魏的顶尖人物了。

在今天,一个2、30的市长还要被人吐槽被人关注盯着。一个45、6岁就进了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还不够快?你还要多快....

2014-03-2014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何凯

目前排名第一的写了一大趴,本来开始还用心在看,结果看到后来总觉得有问题,姑姑且博弈博。司马懿此人有才无疑,但此子却天生一副狼顾之相,曹操初见他时便看出此宵狼子野心,本可永除后患,但惜其才,故留在身边做做文书,亦可暗中窥探其人。曹操生性多疑,司马懿谨小慎微,纵观曹操生时,姑以为曹操一直在试探司马懿,试探其是否真有狼子野心,但一直不能确定,所以一直才未曾重用他,只是偶尔用其才。这一点可以从曹操死时对曹丕的忠告窥见一二,可以用司马懿,但不能重用他。但可惜,曹操生时尚能震住司马懿,死后曹氏子孙争权夺位尚可,跟司马懿斗就不行了,空自枉废了曹操的呕心沥血。

昨天 09:434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匿名用户

《百家讲坛》 20110801 跟司马懿学管理(一) 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

昨天 17:47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Qiang You

我觉得吧 排名第一的回答就跟一些老师照着答案去想解法一样 虽然说的对 说得有理 但是却未必有用 首先 必须承认首答的知识储备很强 也是表明我不是来吐槽的

但是呢 就我觉得 历史的东西嘛 你真要较真毫无意义 鬼能知道 你跟我说司马二十三岁的时候就能想的那么远 能有那么多考量? 哥们 你二十三的时候在干嘛?二十三的人能抑制住当官的冲动跟欲望?问问你自己有个白富美脱光了站你面前你啥反应好吧 所以呢 不如想开点 他老爸不让他去 所以呢 他没去 至于后来? 上班了吗? 知道刚进公司啥样吗?你还敢跩? 被上司压着了嘛 后来讲的没错 押宝押曹丕 押对了 受重用了 有平台了 有了平台就有了后来咯 所以呢 大家看首答看得爽是必须的 不过嘛 不要因为一个人牛B了就得以前也多强 什么都是规划好的

最后问一句 如果朱元璋把所有知道他是乞丐出身的人都杀了 是不是他就不是乞丐出身了呢?朱元璋的成就可是比司马更大哦 非篡位 纯创业

昨天 19:00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孙凯旋,反对抖机灵

韬光养晦

昨天 21:33添加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0

雪糕筒,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我个人觉得像曹操那种人物,知道司马懿个人能力在自己之上,对他不能完全把控。后期对儿子也说道“三马食槽”,也能说明曹操对司马懿是担心的。

昨天 17:366 条评论感谢分享收藏·没有帮助·举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3980.html

更多阅读

中日合拍动画《三国演义》之1-郭嘉和诸葛亮的错身而过 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例行公事:12月12日过生日的动漫人物有13位:草薙京(拳皇),凤凰寺风(魔法骑士),东东(哈姆太郎),卡度(通灵王),成濑由纪彦(学园天堂),六本木史、月岛十六夜、两国逸巳(奇迹列车~欢迎来到大江户线~),火原和树(金色琴弦),杨杨(问答魔法学院),小津修司(秋之回忆5:中断的

孙悟空师傅到底是谁,菩提还是须菩提?(续二) 须菩提是谁

3、如来弟子说吴承恩在第一章里就提到须菩提祖师,同时也提到他们那一派的排辈。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菩萨又喜道:“我前面也有二人归降,正是“悟”字

孙悟空和二郎神的师傅是什么关系? 二郎神和孙悟空谁厉害

*第一级:创始元灵宇宙诞生之初,有一先天混元之元灵,灵窍初开,“创始元灵”成为宇宙间唯一无上灵力,创始元灵分别传授给四个小生灵一门修行的法门:老大“鸿钧老祖”,修玄清气;老二“混鲲祖师”,修玄灵气;老三“女娲娘娘”,修玄空气;老四“陆压道

声明:《司马懿如此厉害,为何在早期一直被埋没? 郭嘉和司马懿谁厉害》为网友永遠抱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