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诗歌散文——成都印象 成都印象散文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城市的记忆总要附着在某个地方。而在有着三千年文明史的成都,人们更多地认同这个地方是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地处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之一的少城片区,是成都遗留下来的保存较完整的清朝古街道,也是老成都“千年少城”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城区西部,是清朝时朝廷为八旗兵及其家属专门修建的“城中城”。当年的少城,终清一世,不准任何汉人进入,可以说,那是一个独立的小王国。几经历史变迁,新城已经取代了旧址。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井三条巷子,成为成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往昔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成都有句老话叫“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意指宽巷子并不是达官贵人的专利,窄巷子也不是平民百姓的代名词。他们很像一母所生的兄弟,许多地方都极其相似,一个名叫仁里头条胡同,一个名叫仁里二条胡同,这里散发着老成都的味道,这是一种特别的令人向往的味道,触手可及的安逸与悠闲,宁静与怀旧,足以让任何人心醉。
成都是闲适的,如果说这种闲适是成都的文化,那么宽窄巷子就是他的根儿。青灰色的街巷、黑色的屋瓦、低矮的砖墙、竹椅、茶室、麻将、小吃……当你踩着柔软的光阴走进巷子,这里的悠闲和缓慢,会让人误以为,年华忘记了更换,故事还发生在昨天。任何一个转身或者回眸,都会让你跌入老成都某段遥远的回忆里。这些古朴亲切的物象,与城市的喧嚣只隔了一道音墙,就已将世俗的尘埃过滤干净。
走进龙堂客栈,我放下简洁的行囊,感受这座被称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所带来的愉悦。在成都,有许多这样别具风情的客栈,收留天南地北的远朋佳客。行走在宽窄巷子里,明朗的阳光拂过我的衣襟,仿佛要将我身上青春的活力感染给每一个人。我被这里浓郁的市井气息所迷醉,一座座茶馆会唤醒老成都所有的记忆,一张张笑脸吸引着我想要去分享他们的快乐。我尽情地游弋在小巷闲适的风景中,不容许有任何的幸福从身边悄然流走。
宽窄巷子无疑是老成都的缩影,弹指之间,两百年过去,昔日金壁辉煌的少城,如今只剩下这两条巷子,可是无形中它们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这座“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古城人的生活方式。“勤稼穑,尚奢侈,崇文学,好娱乐”,整个成都的悠闲,都微缩在宽窄巷子里那些或在竹椅上晒太阳、或在街边喝茶打麻将的年轻人或老年人身上。
徜徉在巷子里,旁边就是高楼大厦,耳边也隐约可闻忽远忽近的车流人流……然而这些都与宽窄巷子无关。只要你一踏进这幽静之地,那些高楼、那些车流,就仿佛已经远去了。墙有些斑驳、门有些老旧,然而阳光很好,适宜闲聊……
小巷的时光是闲适的,任何一种过法,都不会是虚度。在巷子里看风景,被古朴凝练的建筑,带到别人的故事中。喝一盏闲茶,就过去了一个下午。在缓慢的时光里感受人生的仓促,却有着淡定心闲的安宁。
这里聚集着一些老成都人和闲散的路人,彼此相逢不问来处,也不问归时。我携着都市里的青春与繁华,无端地闯入这样恬淡的老巷,和他们一起享受时光带来的宁静。他们的身上,仿佛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安逸,过着知足常乐的日子。
如果说宽、窄巷子是一册装帧古朴的线装书,那么井巷子便是书页里现代清新的一笔。将陈旧的建筑重新粉饰,既保存着当年质朴的风骨,又增添时尚多彩的风情。那一道长400米的文化墙,浓缩了老成都的历史原貌,像是一位阅历沧桑的老者,无声地诉说着成都的前世。或许,只有成都人可以把历史与现代融合得如此完美安适,这样的声色斑斓。
一群年轻人在一处分享音乐,我立刻被吸引过去,和他们一起将旋转的韵律酿成一壶美酒,让青春做一场潇洒的沉醉。这样的邂逅,无关聚散,只在愉悦的瞬间,相忘于此。而我,来去匆匆,心无牵念,任凭花开花谢,自是洒脱不羁。因为,这里的缘分,本就没有宿命之说,只将微笑永远地停留在行客的脸上。
无须更多的言语,我用青春的笔,写下这一段诗酒年华的美丽。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在幸福的光阴里,闲看成都风情,认领蓉城天下。
夜幕降临,灯笼初上。楼上古典的窗户里透露出桔色的光,温暖的感觉传到心底。其实,离别和相逢一样,都是众所周知的寻常。成都的宽窄巷子,关住的是一个城市古往今来的记忆,开启的却是万千过客摇曳缤纷的人生。
《天府锦里》
锦里,又称锦官城。号称“西蜀第一街”,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这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红万妆”,这句韦庄的名句,只有到了锦里,才能体会得更深。
今天的锦里,由武侯祠博物馆恢复修建,沿袭明清川西古镇的建筑风格,以秦汉三国为灵魂,明清风貌为底色,民俗民风为背景,浓缩了老成都几千年的生活与文化……
说起四川,总会让人想起川西的民俗风情,想起三国的历史烟云,想起巴蜀的深厚文化。这里自古以来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便是一座被称为天府之城的都市,它的闲逸,它的风韵,以及它的温柔,令来过的人刻骨铭心。而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的锦里,则是这座老城的精魂所在。只有走进这里,掀开这幅传统的民俗画卷,才能真正地领略成都风光,品味蜀地风流。
走进锦里,才知道,这是个烟火繁密的地方。可这里的时光不会迎风乱舞,嘈杂之中,又带着一种古旧的宁静。街市里一家家店铺,唤醒成都所有的记忆,无论你是归人,还是过客,都不能让自己置身度外。而是甘愿彻底地融入在交织的人流中,与他们一起俯看人间烟火,品尝世情百味。锦里就像一幅意态纷繁的老画,汇聚了市井百姓的淳朴生活。又像一杯用故事浸泡的清茶,等待有缘人用心来品尝。
来到锦里的时候,是背着空空的行囊,因为我知道,这里有太多的惊奇和故事,会将它填满。漫步在锦里的街巷,悠悠的川西民风扑面而来,只是刹那,我便被这里的热闹给熏醉。仿佛拥有了成都人的性格,拥有了成都人的闲情,并且可以和他们一起,享受着这座城市所带来的幸福和温暖。
一条古街,牵引出原味的市井生活,穿行在其间,无须任何的思考,只管尽心地沉浸在这场蜀中的梦里。此刻的锦里,可以从今天的风物中,找寻到昨天的故事,又可以在昨天的底蕴里,演绎今天的传奇。
在锦里的巷子里,你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川西古风民情的悠久,历史的烙印在脚下无声无息地被岁月踏出,沿着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坐落两侧,房上的青瓦错落有致,与武侯祠现存的清代建筑融为一体。徘徊其间,黄包车错身而过,顾盼悠悠,茗香扑面而来。过去的日子,正慢慢地倒回来给你看……
店铺里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不停地召唤我驻足,仿佛用无声的语言为我讲述着川西的故事,因为它们本身就是蜀中的文明,就是成都的往事。就这样丢掉行囊,忘记自己是一个过客,走进某个茶馆酒坊,泡一壶茶,吃一碗张飞牛肉面,一坐便离不开了。离不开这种古今更替的美丽时光,离不开这份醒醉交织的闲逸人生。这里的每一个店铺,都令我流连,每一道美食,都令我回味,每一张面孔,都令我感动。
唐代诗人卢照邻曾经描述当年锦里的繁华:“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对于成都来说,锦里不仅是一条适合怀旧的古街。许多人,在这里可以找寻到美好的回忆。阳光总是知人心意,将锦里的热闹映衬得更加多彩多姿。站在街上看挑担子的手艺人捏个泥人,在色彩缤纷的店铺里买匹蜀锦,在热闹的戏台下看一段变脸。仿佛借一匹蜀锦便可以织出壮丽山河,听一段川剧便可以演尽离合悲欢,饮一碗烈酒便可以加入桃园结义。锦里就是这样一条充满传奇的古街,分明在繁华的红尘之内,又有着红尘之外的悠然。
在锦里,最令我惊奇的是皮影戏。精致细腻的图案,巧妙灵活的动作,节奏明快的唱腔,所渲染出古朴典雅的艺术魅力,可以让戏剧里湮没的风云再起,让流逝的过往重来。更可以让人重温川西淳朴的民俗,找回童年简单的快乐。我看到成都人,在锦里过着自娱自乐的生活,将美好的心愿,晾晒在温暖的阳光下。将寻常的故事,放映在一场皮影戏里。
站在锦里古街,遥望只有一墙之隔的武侯祠,此刻却是那样的静默无声。它的沉默,是否在等待另一段三顾茅庐的千秋故事?走在锦里,好像在穿过历史,一抬头,绵延而去的房檐、青色屋瓦、黑色栏杆、五彩斑斓的店幡,或浓墨重彩、或清新素雅,路的深处,是竹林、是残荷、是轻烟,是海棠摇摇欲坠,绿色肆意生长,幽幽间把一切都淹没……到底是穿越了层层时光回到从前,还是从前的时光占领了眼前?
对于我来说,有的地方去了便去了,有的地方没有去就开始憧憬,一旦去了,怕是此生难忘。夜色降临,灯影憧憧的锦里又多了几分浪漫的情调,当那大红灯笼一一亮起来的时候,你可以点一杯酒,然后闭上眼,合着旧朝的梦睡去。
有人说,有了锦里,对成都的想念就有了细节。锦里,这空空的行囊,已被你用真实的生活装满。带着这些饱满生动的记忆,足以滋养一生的情怀,并且传递给每一个来往的人。让他们知道,在天府成都,有一幅意趣盎然的清明上河图,在锦里。
《浣花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在草堂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写下《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千古名篇。因此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草堂也因诗句而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
《卜居》 唐◎杜甫
浣花溪水水溪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
原以为只有生在唐朝,还要满腹诗文,并且有一段机缘,才可以来到杜甫草堂。可就在千年之后,你无须敲叩厚重的门扉,草堂的门是敞开的。带着虔诚的心,便可以豁然迈过门槛,与草堂共度一日时光。在一片幽静的风景里踱步,这古朴的草堂,仿佛蕴藏着历史深邃的记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只是苍茫如水的光阴。
浮云流转千年,那一段蜀中往事,已是风烟俱净。翠竹掩映的青石路,走过去,可以看到韶光的影子。当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此后在这里居住了将近四年,创作了240多首诗篇,给简陋的柴门增添了千古诗韵。
当我来到杜甫草堂之前,就明白,草堂虽建于成都,弥漫的却不是市井烟火。这是杜甫居住的地方,蕴含的应该是更多的历史和诗意。穿过正门,已被草堂静谧的气息所感染,而我也想沿着清幽的小径,去捡拾诗圣遗留在这里的点滴片段。我想或许是成都的柔软时光,草堂的明媚春景,渐渐地抚平他心底沧桑的皱纹。不然,他又怎会在浣花溪畔,吟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清新诗行。我踱步在草堂的水槛溪畔,仿佛还看得到当年杜甫凭栏垂钓的身影。那细柳石桥,有谁折梅而过,只为给后来者,留下这一缕隔世的寒香。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是安逸的成都闲情和秀丽的巴山蜀水,让诗人停下了流离的脚步.这是一段朴素无华的岁月,杜甫在此度过了一生最为幸福安定的日子.守着这份美好的时光,他写下了许多清新动人的诗歌.闲时也会放下笔,临水垂钓,种花植柳.他苦闷的心灵,在成都的浣花草堂,得到轻松的慰藉.
然而他不似谪仙客,可以任侠江湖,飞扬跋扈;又不似陶潜,彻底归隐南山,独守田园。忧国忧民的杜工部,希望草堂陋室,能成为广漠大厦,可以庇护天下寒士和万千百姓。
在草堂四年的光阴里,他仍然忘不了当年开口咏凤凰的豪情,忘不了致君尧舜上的抱负。纵是一生不得再回长安,也不肯虚付日月,耽误春秋。只在这草堂陋室,将朴素的生命,研成墨香,让芸芸众生品尝百味人生。
我伫立在杜甫的雕像前,与他默然相望。此时的他,只是一位尘霜满鬓、瘦削清峻的老者。我几乎可以想象得到,当年杜甫独倚柴门,眺望长安故道,又在如豆青灯下,披衣而坐,用其瘦削的笔尖,一笔一划雕刻出心系家国的诗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当年只为知己而开的柴门,如今敞开胸怀,迎接万千的瞻仰者。这简朴的柴门,清幽的格调,却蕴藏着万丈光芒惊海内的文章。苍郁古木之下,眼前的竹篱茅舍,溪流环绕,无比的简朴清凉。这不是当年杜甫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几间茅屋,却又分明是这般亲切。因为,这里流淌着唐风遗韵,只有在杜甫草堂,在诗圣茅舍,才能读得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界,读出那济世悯人的宽大襟怀。惊心动魄之后,是一片翠竹清风的宁静。“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这时的草堂,停止了不合时宜的感叹。诗圣的那场长安旧梦,也在倾斜的酒杯中,一醉不醒。
想起杜甫诗中一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在这个远离纷扰的草堂,千年前一定有过这样一幅安逸恬静的画卷。而此时的我,想象自己是个草堂邻翁,拄着竹杖,别一壶老酒,轻叩柴门,说道:老朽自带陈酿,共饮几杯可好?
《怀锦水居止二首》之二 唐◎杜甫
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
惜哉形胜地,回首一茫茫。
草堂最终没能成为杜工部生命的家园,这位爱国诗人始终属于烽火人间,注定飘蓬辗转。杜甫走了,带着一颗牵挂黎民苍生的心,离开了这简陋的草堂。不知道,那一次他走的是不是这条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小径。不知道,那一年的漂萍逐水,又老去多少年华。只是这一去,便再也没有回来,而草堂却成了他灵魂永远的故乡。无论是千年之后,或是再过千年,来过的人,或是没有来过的人,都知道,这成都的草堂,曾经住过一位诗圣,叫杜甫。
别了,这草堂里匆匆的一日韶光。应记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锦绣成都》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想要留住,想要珍惜。哪怕是门缝里挤出来的一缕阳光,墙角下长出的一片青苔,树梢上滑落的一枚叶子。这是一个可以安然立身之所,是一个可以恣意快乐的地方,也是一个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
明清时的建筑,青灰的街巷,老旧的茶馆。走进这样的画面,像是观看一场黑白怀旧的电影。成都的宽窄巷子,形似古老成都的脐带,它凝聚了这个城市往昔清晰的缩影。阳光映在斑驳的院墙上,足以让人心醉,仿佛从这幽深的小巷一路看上去,可以看穿3000年成都的前世今生……
《宽窄巷子》 作者 白落梅
浅淡的阳光下
悠长的宽窄巷子
落满了一地的光阴
往事拂过行人的衣袖
这个叫成都的地方
许多闲适的幸福
触手可及
烟火弥漫的巷陌
散发着老成都的味道
青灰的木门
为来者开启昨天的记忆
老旧的茶馆
讲述着蓉城市井的生活
还有苍绿的院墙
年复一年
守着寻常人家
不让韶光改变城市的容颜
一条百年小巷
经历凡尘荣枯
也阅尽众生无数
有人将青春
挂在了雕花的窗檐
有人将闲情
抛洒在洁净的石板路上
还有人将故事
匆匆地装进自己的行囊
人生真的太缓慢
看遍了巷内的风景
老成都的生活还是初时的模样
人生又真的太仓促
像是一杯闲茶
由暖转凉 由浓到淡
片刻而已
打开记忆深锁的重门
成都的宽窄巷子
每天以同一种风情将过客等待
永远没有最早
永远不会太迟
被誉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图”的锦里,更是凝聚了老成都的精彩细节和生活片断。只有走进这幅锦绣纷呈的画卷中,才能真切地体味三国历史、巴蜀文化和川西民风。锦里,这条被商铺、府第、客栈、戏台装帧的古街,将老成都的故事密不透风地珍存。
《锦里》 作者 龙郁
沿秦汉、三国走来
依托武侯祠,
锦里
是历史的主干上生出的旁枝
世界就是沿着这节通道
走进了芙蓉花的蕊里
来了, 你就是只蜜蜂
采不尽的花蜜——
精美的小吃吊足你的胃口
蜀绣、糖画、泥人、剪纸
古蜀人与你一同逛街、赶集
古戏台上,正上演着
三国文化的悲剧喜剧……
而你,就是剧中人物
在时空隧道中,寻寻觅觅
一领小轿抬你翻山越岭
从旧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重建的锦里,不是历史
但正在续写成都的历史
锦里的时光就是这样充满神奇,分明年华正好,却总也抛不开前朝旧梦。在这个令人无限憧憬的地方,不必去思考什么,只需踏着舒缓的节奏,自在地行走,简单地生活。揉一团泥土,捏一个想念的人;吃一根串串,品味麻辣的人生,锦里便是红尘,多少人,在这红尘深处,享受繁华背后的真实生活。
这是座诗意之城,幸福之城,锦绣之城,然而又不仅仅如此。千年前,忧国忧民的杜工部,为何会选择在成都的浣花溪畔营建草堂,这简朴的竹篱茅舍,给了他平实的安稳,栖居他苦闷的灵魂。然而“醉里眉攒万国愁”,也是在这里,诗人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千百年来,草堂以一种诗意又朴素的姿态,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杜甫草堂》 作者 刘琳
是时候了,那个以笔代锄的人
缓缓地,缓缓地,在这
草堂布局谋篇,在浣花溪畔
构思一座
古典庙宇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起笔溪流潆洄,落墨小桥勾连
他安排了这座草堂,就出了
一本诗集,
一个诗人,就这样把唐朝的美,印上桃红
装订在山河
“安得广厦千万间”……此时
我走进这茅屋,走进了一个人
难以瞑目的梦境
茅屋为秋风所破……秋风
吹动浣花溪水,吹动一个人
内心的重重忧患
如果
一个人的天空布满了祖国和人民
他的忧愁,会比美更辽阔
从此,这溪畔的梅花开得
越发像他的诗了,
从此,这杜甫草堂是
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圣地
每一个流连的足迹,都是一首诗
轻声和着《江村》《恨别》
而如今,我们爱这草堂
就是对他最深的怀念
《锦绣成都》 作者 高立民
宽宽窄窄,红尘之中锦里之外。
平平仄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成都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的城市。
成都是一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
成都的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咂吧出滋味的幸福。
成都的幸福——
是汲水插梅的幸福。
是一杯清茶的幸福。
是晒晒太阳的幸福。
是吃根串串的幸福。
是摆摆龙门的幸福。
是搓搓麻将的幸福。
成都的幸福就像成都的火锅,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这共赏,这皆宜,这火锅前的其乐融融,
是岁月的火慢慢煮出来的,是麻辣的汁沸腾烫出来的。
说它锦上添花也好,说它绣口成文也好。
一句话:
它是天生一段锦绣,锦——绣——成——都。
更多阅读
歌诗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来源:http://blog.stnn.cc/sanersbook/Efp_Bl_1001388598.aspx作者:刘年出自:唐古拉山风语者的文集浏览/评论:3,919/4日期:2006年7月7日 16:17歌诗欣赏(完
有关父亲母亲的文章,与爸爸/妈妈相关的散文/诗歌/歌曲欣赏 中国诗歌散文欣赏
有关父亲母亲的文章,与爸爸/妈妈相关的散文/诗歌/歌曲欣赏本专题提供有关有关父亲母亲的文章及其与与爸爸、妈妈相关的散文、诗歌、歌曲欣赏等经典文章欣赏。
教材意识是教学的一把金钥匙——《项羽之死》课例 项羽之死试题
金晓忠教材版本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之部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项羽之死》这篇散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记述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全文围绕
英汉诗歌翻译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英译汉部分Translated by Bi hóng(毕谹[hong])(1)ToEletra 有赠 RobertHerrick (1591-1674) 罗伯特·赫里克 赫里克性豪放,不拘拘于绳墨。而衣食驱人,去南杜文郡任教区牧师,日以宣扬教义为事,遂终老于是乡。然究其内心,未尝不神驰于美
请你陪我去草原-诗歌散文-好思好 经典散文诗歌
请你陪我去草原更新:2010年12月01日 来源:原创 作者:晓晓 上传:晓晓 点击:2次能否我们今生有缘,满足我的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的飘,带着我的思念。能否我们今生有缘,满足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