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市场化、多样化的趋势。“90后”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每一个时代的青年都被赋予这个时代的鲜明特征,这一批在90年代前后出现的大学生有怎样的特点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而作为辅导员的我针对校园中“90后”,通过给他们生活和接触,对他们的思想特点有了些粗略的了解,在此,我认为,“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第一,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学生中有“哈韩”“哈日”的,有崇尚欧美文化的,还有喜爱传统文化的,总之持各种价值观的都有。对于别人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学生们也能表示理解。因此,他们也要求学校和老师对他们自己的想法宽容些,多多理解他们。
第二,功利性行为增多。在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紧张的压力下,“90后”的大学生普遍忧患意识较强,因此,接下来的大学生活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而服务的,凡是对其找工作有用的就参加,没用的就不管不顾。而综合素质测评、评优以及入党等对学生顺利就业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活动,成为了最受学生重视的活动之一。大多学生从大一刚刚入校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为了就是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第三,情感丰富,观念开放。在我带的学生中,有接近一半的人现有或曾有过恋爱经历,并且他们往往不避讳不隐瞒。他们在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上,坦率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不避讳谈自己曾经失败的恋爱。有女生失恋的时候甚至主动找我谈心,希望给予其关照。
第四,学生之间差距明显。在我所带的学生中,学生中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86年9月,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92年,相差6岁。年龄上的差距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成熟度。我发现,年龄较大的学生在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这两方面往往表现得比较好,但容易显得圆滑,因此对这部分同学的管理应主要以理服人,不能把他们当成小孩子。而年龄小的学生,教育重点应放在关心、爱护,要有耐心地指导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五,贫困生自卑感减弱,自立意识增强。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有些学生生活费都要靠自己做兼职来赚。但事实上,这些学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卑感,反而对自己家庭的贫困情况能够坦然接受和面对,总是表现得对生活充满信心,虽然家庭不能支付学费和生活费,但是没有怨言,有极强的自立意识。在此,应该也跟国家的政策有必然的联系,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以及各种奖助学金基本上能够解决新生的学费,不用筹集学费,则避免了为借款而伤害自尊,家庭经济虽然很困难,但如果只需负担生活费也轻松了许多。所以,如果不开展仔细地调查,要断定一个学生是否家庭贫困以及贫困的程度,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鉴于“90后”大学生有以上各种特点,所以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在思想上的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能力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第二,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姿态,提倡以人为本。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往往是以“教”,学生以“学”为主。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育的内容,没有选择的权利。“90后”大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喜欢竞争,而且个性独立,他们希望被尊重,不喜欢被强迫接受,辅导员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将教育的主动权尽可能放下,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中辅导员只应充当指导者的作用。
![90后学生特点 80后的女人性格特点](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123547t01271bb64f142769ef.jpg)
第三,将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涯。通过真切的关怀,学生自然而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达到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首要目的应当是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帮助他们能够在今后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获得成功。因此,应当多选择一些与学生专业知识或个人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