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鲟 中国白鲟
的鱼类史前白鲟重返加拿大...
里海白鲟鱼“极度濒危”
By adminPublished: 四月 15, 2010Posted in: 新闻Tags: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极度濒危, 白鲟鱼, 黑鱼子酱
源引自ScienceDaily(2010年3月22日)的消息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3月18日正式宣布:在里海的白鲟鱼已被改写列入“极度濒危”的红色名单。有充分证据表明,捕鱼和国际贸易应停止,并且,种群的重建计划应该立即开始。白鲟鱼种群的元气大伤,部分原因是人类对白鲟鱼受精卵的无情掠夺,据称用它做的黑鱼子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
“对于我们这些一直从事该物种研究的科学家来说,在过去几十年中,白鲟鱼数量一直在迅速下降,这次的写入濒危名单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挽救工作的展开”Ellen Pikitch博士说(Stony Brook 大学海洋保护科学研究所的教授/执行主任),“不过,其他许多种类的鲟鱼也被重新写入的意义更为重大,这表明他们也成为了地球上被破坏最严重的动物。此次评估鲟鱼物种的所占比例很高,因为它们比其它任何物种,诸如濒临灭绝鱼类,哺乳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植物都破坏严重。
Pikitch博士正领导一项科学研究,旨在向世人表明白鲟鱼严重枯竭现状,并为其争取为期10年以上的物种保护。Pikitch博士也是一名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机构(USFWS)的请愿者,正在寻求制定一份根据美国濒危物种法案(ESA)授权的物种清单。 白鲟鱼已被该法案列入名单于2004年正式生效,至此,美国将从2005年起禁止进口白鲟鱼产品。
最近,他们正与其他美国和哈萨克斯坦的科学家一起工作,并在生物保护杂质上共同发表一份关于里海的白鲟在乌拉尔河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建议对于白鲟鱼的保护战略应侧重于减少过度捕捞成年鱼,而不是靠大量孵化来供给鱼苗;报告还显示,当前捕鱼量已远远超出种群可持续的正常数量的4-5倍。
“这项研究只为了增加白鲟叙“极度濒危”评估的可信度,并且,强调保护白鲟鱼免于灭绝必须采取迅速的国际型保护行动”Pikitch博士说,“而且,新的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评估表明,几乎所有的27种鲟鱼的保护措施都需要加强,因为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这些措施已经确保种群的恢复,人类能够长期利用这些珍贵的古代鱼类。”
博士。此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了的CITES缔约方会议第15次会议,期间, Pikitch和Doukakis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鲟鱼的全球分布状况和动向的研究概况。这项研究的题目为《乌拉尔河鲟鱼种群与管理》。会议中,Kent E. Carpenter,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海洋物种评估主任,作了题为《对鲟鱼物种的濒危评估》演讲;Volker Homes博士,,世界自然基金会德国和TRAFFIC物种保护科主任,作了题为《鱼子酱贸易和标签》的演讲。
中国宜宾 500x679.90k.jpg 收藏设置
预览:81% 查看原图
从远古走来的长江“精灵”
撰文/高勇 乔晔 2006-12-15
生活在长江中的特有鱼类,随着长江的演变而不断演化。她们的形态、生活、繁衍等特征习性深深地打上了长江天然的烙印。
她们的特有性,构成长江水系的生物多样性。也正因为她们为长江所特有,才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特别重视保护这些特有物种。
长江从各拉丹东雪山冰川涓涓流出,汇纳700多条支流,沿途高山、峡谷、盆地、平原,地貌类型各异,气候差异显著,生境丰富多样。在每一种特殊的生境中,孕育了丰富的鱼类物种。
早在亿万年前,古长江就已经有许多鱼类栖息。在现长江水系的形成过程中,一些鱼类因不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绝灭。而大多数物种则顺应环境的变迁,不断变异演化,形成了今日长江中丰富多样的鱼类资源。其中有些鱼类,只适应长江特殊的生活环境,而仅在长江水系中可见,成为该水系或其中某一江段的特有鱼类。在她们身上,可以窥视长江历史的变迁。
在长江的350种鱼类中,有140余种特有鱼类。在长江上游的260余种鱼类中,特有种竟有110余种。部分特有种类由于历史悠久,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研及经济意义,加之资源日渐枯竭,而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代表种类有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
白鲟
人们常把中华鲟比作“活化石”、“长江鱼王”,其实从化石纪录上白鲟比中华鲟还要古老,其个体记录也更大。中华鲟的亲友尚有30种(含亚种),在我国分布的就有7种,而白鲟的亲戚仅有一种,还远在北美。目前,长江中白鲟的数量远小于中华鲟。从这些意义上讲,说白鲟是长江中最为珍稀的鱼类并不为过。
白鲟隶属于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白鲟科,白鲟属。白鲟科现生种类仅存2个种:一种是本文描述的、分布于长江的白鲟;另一种为分布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匙吻鲟。白鲟与长江中另外两种鲟鱼,即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和达氏鲟(A. dabryanus)隶属于不同的科。后两者属? 嗫疲?灞碛凶萘泄前澹??白鲟体表光滑无骨板,并有一个很长的吻,在形态特征上存在较大的差别。白鲟科和鲟科鱼类均属鲟形目,属于软骨硬鳞鱼类,在外形和身体结构上都保留了一些古老的特征。白鲟终生保留脊索,骨骼大多是软骨质。一般认为,鲟形鱼类是中生代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最早的化石是在英国发现的早侏罗纪化石。而近期我国科学家在甘肃考古时在晚二叠纪化石中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软骨硬鳞鱼(Chondrosteus)――中华原始软骨硬鳞鱼化石。这一发现,将这一鱼类进化历史从中生代的早侏罗纪往前推到了古生代末。化石研究也表明,白鲟科鱼类历史较鲟科鱼类更为悠久,白鲟科种类最早的化石可见于晚侏罗纪。中华鲟和达氏鲟相近种类的化石主要出现在白垩纪。
古时,中国鲟鱼资源就非常丰富。对此,我国古代典籍中作了大量记载。在《诗经?卫风?硕人》中有“鲔发发,葭揭揭”,“鲔”均指鲟鱼,“发发”指鱼触网跳动的样子。在《尔雅?释鱼》篇列有鱼类23种,并有简单描述。晋朝郭璞在《释鱼》注解中描述“,大鱼,似而鼻短,口在颌下,体有斜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宜都郡(宜昌下游),自京门(荆门)以上江中,通出之鱼”。说明当时在三峡下游地区鲟鱼有和两类,资源量非常丰富。宋代邢在《尔雅疏》中注"长鼻鱼也,重千斤”。这里的“鼻子”实际是指鱼类的吻部,应该是白鲟。古人认为白鲟突出的吻部是鼻子,故白鲟又有象鼻鱼、象鱼的称谓;又以其形如剑,也称剑鱼。郭璞在《江赋》中描述到“鱼则江豚海一,叔鲔王……或鹿象鼻,或虎状龙颜”,其中的象鼻即指白鲟。渔谚中“千斤腊子万斤象”中的“象”也指的是白鲟。《巴县志》中记载“剑鱼,俗名象鱼,以其鼻长,故名,产大江中,即《说文》所谓鱼也”。另外,郭璞在注解白豚时说“[]体似…喙小,锐而长”,也说明白豚和白鲟在吻部较长这一特征上相似。《康熙字典》中注解“,音寻”,是鲟的古字。
据史料记载,白鲟曾分布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以及黄海、渤海和东海等,近年来仅见于长江水系。
白鲟为多年生鱼类,是长江中大型鱼类之一。因其生性凶猛,生长迅速,极少受到其它种类的捕食,是生态系统中的顶极物种,往往寿命较长,个体也可以长得很大。根据实测,当年繁殖的幼鱼,至8月份平均体长已长至30厘米,平均体重达136克。雌性白鲟的生长速度比雄性的要快一些,10龄鱼雄性平均体长为180多? 迕祝?骄?重量为35克,而雌性平均体长为216厘米,平均体重为52克。白鲟在古代文献记载中多有“重千斤”的个体描述。渔谚“千斤腊子万斤象”中,腊子指中华鲟,说明白鲟个体要比中华鲟还要大。近代中国动物学家秉志先生曾记录有一尾白鲟体长达7米左右,体重达700多公斤,是我国淡水鱼类中的最大个体记录,估计其寿命有数十年。
鲟鱼类由于个体大,生长迅速,是长江沿岸重要的渔业资源。在古代曾作为重要的祭祀用品,《礼记(月令》有“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此冬荐鱼也”,说的就是周天子用“鲔”作祭品,祈祷五谷丰登的事实。又《周礼(人》有“春献王鲔”,说明在西周时就已经设立专门管理王室吃鱼的官员―“人”(,《五经文字》注:同)。在《诗经》中有“鲔发发”,描述捕捞鲟鱼的场景。至明清时代,沿江的渔业机构已经非常完备。在近代,鲟鱼类也是重要的渔获物,20世纪60年代以前,长江上、中、下游以中华鲟为主的捕鲟业都比较兴旺。但是,进入70年代后,长江渔业资源特别是中华鲟和白鲟等大型鱼类的产量急剧衰减。至80年代,长江的三类鲟鱼都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自1983年开始,国家禁止了对长江鲟鱼类的商业捕捞,并于1988年将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名录,等级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颁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白鲟保护级别被列为极危种(CR)。
白鲟产卵场分布于金沙江下游和重庆以上的长江干流,四川省屏山县至泸州市江段为其主要的产卵场所。成熟个体在繁殖季节前有上溯洄游的习性。幼鱼在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区索饵肥育。白鲟春季繁殖,产卵季节为3月下旬至5月上旬。
古人也曾观察到鲟鱼的洄游性。《本草纲目》记载“(鱼)其出也,三月逆水而生”。明朝杨慎《异鱼图赞》中记载“鳇逆流,不过锁江(宜宾),滩崩秭归,又隔巫阳,鱼官空设,玉板不尝”,告诉我们鲟鱼(主要指中华鲟)在长江中洄游最上可溯游到宜宾一带,并且在秭归发生滩崩(明朝历史上秭归江段发生过滩崩,并且阻隔长江长达38年)时,鲟鱼均被拦在中下游江段,上游尽管有司职吃鱼的官员,但还是吃不到玉板(鲟鱼的俗称)。说明这次地质事件引起的阻隔使下游的种群不能洄游到上游,但是没有造成物种绝灭性的影响,推测当时中华鲟可以在秭归下游江段自然繁殖,但关于白鲟没有确切的记载。
1981年葛洲坝工程截流后,白鲟群体被分隔为坝? 稀⑾铝礁鲋秩骸T诎酉陆?危?莩そ???研究所调查, 1981至1993年共误捕白鲟157尾,绝大多数性腺发育正常,部分个体性腺已发育至IV期(即成熟期)。在坝下也发现有白鲟幼鱼个体,但是未曾获得白鲟在该坝下江段能够自然繁殖的直接证据。1986年以后,在宜昌至长江口的长江中、下游江段,白鲟幼鱼急剧减少,近年来未有发现。在坝上江段,1981年至上世纪末,宜昌以上江段几乎历年都有捕捞白鲟的记录,但90年代后明显减少。说明白鲟种群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资源量急剧下降。
2002年12月11日,在长江南京下关水域误捕一尾体长330厘米,体重117千克的雌性个体。这是自1993年后中下游发现的唯一的一尾,可惜于2003年1月10日死亡,仅存活29天。2003年1月24日,在四川南溪县福溪口江段又误捕一尾雌性个体,体长353厘米,估计体重约150千克,经抢救后放归长江,并实施了电子跟踪,证明其已经恢复体能,可惜由于时机问题和条件限制,“目标”最后消失。
从上述记录可知,目前白鲟资源已经极度濒危,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白鲟物种将面临灭绝的危险。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其中白鲟的保护是保护区实施最为迫切的工作。由于白鲟自然资源已经极度濒危,依靠其自然种群复壮已几乎不可能,而通过人工繁殖的方式,不仅可以对自然种群进行增殖,而且还可以据此建立较为完备的白鲟人工群体,从而将该物种保存下来。保护区江段环境多样,具备滩潭池渊等多种形态,历史上也是白鲟分布和繁殖区域,加上三峡水库形成后,拥有较大水面,水库内鱼类资源将较为丰富,可以为白鲟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如能在人工繁殖的基础上实施规模人工放流,保护白鲟物种仍有希望。鲟鱼类特别是鲟科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已经进行了近一个世纪,许多种类已经完成了全人工繁殖,与白鲟亲缘关系最近的美国匙吻鲟也完成了全人工繁殖。然而,由于白鲟特殊的习性,特别是其应急反应强烈,给驯养、繁殖带来了困难,目前尚没有养殖存活个体。
根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的科研规划,中国三峡总公司于2005年立项资助开展“白鲟生活史和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探索在长江上游搜寻白鲟个体并进行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的可能。研究工作开展以来,已建立了珍稀鱼类救护快速反应系统网络,开展了探测和重要栖息地调查,为白鲟个体救护、运输和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相关驯养、人工繁殖技术还? τ谔剿鹘锥危?斯し敝郴剐枰?杓?一些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有专家认为,克隆技术也许是该物种保存的途径之一。
达氏鲟
达氏鲟是中华鲟的近缘种,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体形较小。历史记载中有“鲔”、“叔鲔”等称谓。是一种淡水定居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目前在长江上游还有一定种群。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尝试人工繁殖研究,至90年代末获得成功,目前已具备实施人工增殖放流的基本条件。
达氏鲟与中华鲟同属硬骨鱼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属,与中华鲟同属白垩纪时代的古老鱼类,又名长江鲟、沙腊子、小腊子。达氏鲟外形与中华鲟相似,但体形较小。晋朝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身似龙,锐头,口在颌下,背上腹下皆有甲,纵广四五尺,大者千余斤。”以及“鲔鱼,形似而色青黑,头小而尖,似铁兜鍪,口在颌下,其甲可以磨姜,大者不过七八尺,益州人谓之鲔。”推测指中华鲟,鲔即指达氏鲟。《尔雅?释鱼》中记载“,鲔也”,郭璞注解时说“鲔,属也。大者名王鲔,小者名鲔”。从上述记载也可以看出,在唐以前古人就对白鲟()、中华鲟()和达氏鲟(鲔)种类特征区别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华鲟和达氏鲟的体形结构比较相似,渔民主要从大小区别它们,故又将中华鲟叫“大腊子”,达氏鲟叫“沙腊子”。“腊子”则可能是从“子”讹音而来。
达氏鲟是一种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江之中下层,尤喜栖息于流速较缓、富含腐植质和底栖生物的沙质底的河湾中,也生活于大湖泊中,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为主,也食水生植物、藻类和腐植质等。达氏鲟每年在3至4月产卵,产卵场主要在重庆至金沙江中下游。卵为粘性卵,黏着在产卵场的石砾滩底发育。据研究,达氏鲟达到性成熟一般雄性4至7龄、雌性5至8龄达性成熟,此时体长0.8至1.0米,体重5至10千克。达氏鲟怀卵量较大,8千克左右的雌性怀卵量可达4至13万粒。
达氏鲟与中华鲟都曾是长江重要的渔业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长江上游的宜宾至万县等江段达氏鲟都有一定的资源量,当时宜宾地区渔获物中达氏鲟产量占总量的3%至5%,合江江段渔获物中达氏鲟占4%至10%。1972至1975年,四川省水产资源调查组在长江上游江段进行达氏鲟资源调查,估计全川江江段达氏鲟的年捕? 塘吭?000千克。但通过对采集到的120尾达氏鲟标本的年龄组成分析后发现,其中1龄鱼(包括1+龄)的个体数约占总数的79%,2至3龄鱼约占13%,4至8龄的成鱼仅占8%,尤其是6至8龄鱼个体更少。此结果反映长江上游达氏鲟种群已经严重低龄化,其高龄鱼,特别是性成熟的个体数量急剧减少,能够繁殖、产生补充群体的个体极为有限。80年代以后,长江上游达氏鲟的捕捞量逐渐减少。1981至1993年的13年里,宜宾至合江江段达氏鲟总捕捞量约344尾,平均每年26.5尾。1995年以后资源锐减,可查的记录有合江江段1995年1尾,1996年2尾。1999年4月误捕1尾,体长105.4毫米,体重5.5千克,经抢救后放流。在木洞江段,1997年采集到1尾,2001年误捕2尾。泸州渔民在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误捕达氏鲟126尾,全为不足0.5公斤的幼鱼。从2001年起,泸州境内的长江水域再未发现鲟鱼踪迹。
达氏鲟的生活习性不同于白鲟和中华鲟,其主要种群栖息在长江上游,在长江中游江段只是偶尔采集到。20世纪70年代湖北水产资源调查组的调查表明,在每年的8至9月在宜昌江段仅能采集到几尾达氏鲟的幼鱼。这些幼鱼是在长江上游繁殖,顺水漂流下来的。因此,在葛洲坝工程论证时,认为葛洲坝水利工程对其资源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决定不列为葛洲坝水利工程的救鱼对象。在葛洲坝截流初期,在坝下宜昌江段,也还能捕到一些达氏鲟的幼鱼。自1982年以来,在坝下宜昌江段共捕获10尾达氏鲟。
达氏鲟的主要产卵场和栖息地已经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从重庆江津到宜宾的387公里干流江段和赤水河完整的支流,预计达氏鲟能在保护区内完成其生活史。但由于资源量已经较少,需要采取人工增殖等措施促进恢复其种群数量。为了研究保护和采取有效措施增殖上游江段达氏鲟资源,许多科研单位和水产部门开展了达氏鲟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1960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宜宾江段开展达氏鲟的人工繁殖研究,共捕获达氏鲟12尾,但由于没有获得性成熟较好的个体,人工繁殖未能获得成功,但获取了相关的生理和生态学资料。1976年重庆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长江上游采取江边栓养的方式首次获得催产成功,1978年人工繁殖再次获得成功。此后的10年里进一步对达氏鲟的驯化养殖和人工繁殖进行研究,培育出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鲟,繁育出大量的仔、幼鲟。1982年以来,中华鲟研究所在葛洲坝下宜昌江段收集达氏鲟成熟亲鱼,初步建立起达氏鲟的人工繁殖群体。1998年人工繁殖首获成功。目前已具备了开展规模化人工繁殖放流的基本条件。
胭脂鱼
长江胭脂鱼是胭脂鱼科60余种中唯一分布于亚洲的种类。成鱼艳丽,幼鱼体形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由于随不同生长阶段其体形体色变异很大,渔谚称“黄排大了不像样”,也曾被鱼类学家误以为是不同的种类。在长江上、中、下游都有分布,但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干流及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等。
胭脂鱼属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俗称火烧鳊、黄排。全世界的胭脂鱼类约13属65种,主要分布于北美,我国长江所产的胭脂鱼是胭脂鱼科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一种。胭脂鱼体色多变,雌雄成体以及幼鱼的不同阶段,体色均不同。性成熟的胭脂鱼,繁殖季节有明显的婚姻色,体色艳丽,呈红色,身体两侧各具有一条猩红色纵纹,雄鱼尤为明显,好似涂抹胭脂一般;而幼鱼阶段,体色呈桃红或墨绿,身体两侧各具斜向三条黑褐色斑纹,与成鱼有很大差异。因此,有鱼谚讲“黄排大了不像样”。屈原在《九歌》曾吟到“乘白鼋兮逐文鱼”。《山海经?中山经》亦记载“荆山之首……多丹粟,多文鱼。”郭璞在《尔雅?释鱼》注“文鱼”曰:“有斑彩也”。推测“文鱼”可能指胭脂鱼。
除体色外,胭脂鱼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外部特征差别也较大,如体长与体高的比值。当其体长1.6至2.2厘米时,比值约为4.7;当其体长为12至28厘米时,比值约为2.5;当其体长为58至98厘米时,比值约为3.4。如此,胭脂鱼体型从小到大就经历了细长―宽高―细长的变化。所以,早期学者常将幼鱼和成鱼误定为不同的种和亚种。由于幼鱼背鳍宽大,形似帆船,被誉为“一帆风顺”,曾在观赏鱼市场上经久畅销。
胭脂鱼也是一种大型鱼类,体重可达30至40千克。其性成熟晚,达到性成熟的最小个体,雄鱼为6龄,雌鱼为9龄。在砾石河滩产卵,长江上游干流及金沙江、岷江和嘉陵江,都分布有其产卵场。繁殖期在3至4月。在上游繁殖的仔、幼鱼,大量地漂流到中下游,待成熟后,便溯游到上游繁殖。
胭脂鱼曾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据四川省宜宾市渔业社1958年的统计,胭脂鱼在岷江曾占渔获总量的13%以上;60 年代在宜宾扁窗子库区,胭脂鱼的渔获量还占13%;70年代中期已降至2%。从目前记录的误捕量、出现频度和分布情况看,胭脂鱼在长江已处濒危状态。
1986年4月8日,在葛洲坝下游的二江泄洪闸首次捕到1尾正在产卵的胭脂鱼雌鱼,其流出的卵粒约3000粒左右,剩余游离的卵粒约200粒。解剖观察,判断此胭脂鱼在4月7日晚至8日晨已开始自然产卵。以后连续多年在坝下至庙嘴江段、胭脂坝至虎牙滩江段、云池江段以及白洋至枝城江段,均能捕获到一定数量性腺发育成熟的个体以及正处于流卵或流精状态的个体。由此,可以判断胭脂鱼在坝下的宜昌江段能够发育成熟,并在葛洲坝枢纽下游宜昌江段建立了新的产卵场,其繁殖季节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但从每年误捕的繁殖群体数量看,宜昌产卵场的繁殖规模很小。因此,长江胭脂鱼资源规模的保持仍需依靠长江上游的繁殖群体。目前,胭脂鱼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合江至宜宾以及部分岷江江段。随着三峡库区水位的升高,水面的开阔和水流的减缓,胭脂鱼所喜食的寡毛类等底栖无脊椎动物数量会明显增加。这些都可能为胭脂鱼成幼鱼生存提供众多较为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胭脂鱼资源恢复。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87年春季在万县和宜昌两地获得胭脂鱼人工繁殖成功,培育出大量胭脂鱼幼鱼向长江放流。1988年,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现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在葛洲坝下收集胭脂鱼亲鱼,成功实施人工催产和人工培育鱼苗,并在1989年进行了人工放流。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和幼鱼培育技术日趋完善,已经实现了胭脂鱼全人工繁殖,每年可向长江上游和葛洲坝下游的宜昌江段放流大量的幼鱼。如重庆市万州繁育场每年繁育苗种达100余万,该场已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鱼原种场基地。
除上述三种珍稀鱼类外,长江中其它一些特有鱼类也处于渐危或濒危状态。2004年,在农业部通过的“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中,保护区实施放流的种类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白鲟(一级)、达氏鲟(一级)、胭脂鱼(二级);特有鱼类厚颌鲂、黑尾近红、岩原鲤、长薄鳅;重要经济鱼类圆口铜鱼、中华倒刺共9种。除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外,其它几种特有鱼类的保护也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分别介绍如下:
长江中上层鱼类,个体不大,常见者体长150至300毫米。产粘沉性卵,繁殖期间对水文条件要求不大。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承担“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相关工作以来,就其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种群数量及变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并于2001年成功实现黑尾近红的人工繁殖。2005年,通过对培养的子一代个体进行人工催产,成功获得黑尾近红的子二代。基本? 弑冈鲋撤帕魈跫?。
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等主要支流的中下游,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中个体较大、经济价值很高的种类。四川渔谚“一鳊二岩三青波”,说的是最好吃的三种有鳞鱼类。其中,“鳊”就是指厚颌鲂。厚颌鲂俗名“乌鳊”,它头小、体高、肉肥、味美,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具有明显流水的环境中产粘性卵。自1996年起,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承担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相关工作以来,就厚颌鲂生物学、繁殖生物学、种群数量及变动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并于2003年成功实现厚颌鲂的人工繁殖。2006年,通过对培养的子一代个体进行人工催产,成功获得厚颌鲂子二代仔鱼约6万尾。厚颌鲂是继黑尾近红之后完成全人工繁殖的第二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基本具备增殖放流条件。
多在石底急滩上产粘性卵,亲鱼有短距离洄游习性。岩原鲤种群数量较少,亲本获得较为困难。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曾于2003年借三峡水库蓄水的契机,捕捉到一批亲鱼,并繁殖出3万尾岩原鲤仔鱼。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利用小规格鱼种,经过数年培育,于2006年成功进行了人工繁殖。该人工繁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人工环境下,岩原鲤性腺可以发育成熟,基本具备增殖放流的条件。
长薄鳅是典型的长距离洄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受精卵发育至仔鱼平游需84小时,必需有长距离流程才能完成其胚胎和仔鱼发育。1998至1999年,水利部中科院水库渔业研究所(现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联合四川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首次对其亲鱼成功实施人工催产。2006年,再次成功催产、孵化了三批长薄鳅鱼苗。从此,基本掌握了长薄鳅亲鱼收集驯养、催产亲鱼的选择、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和苗种培育等系列技术。预期通过扩大规模及培育技术的完善,可在两到三年内达到放流需要。
圆口铜鱼是典型的长距离洄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时的水文条件相对较为苛刻。“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监测表明,其产卵场在长江上游宜宾以上,上至金沙江云南朵美一带,通常水流湍急,流态极其复杂。被阻隔在葛洲坝下的个体,9龄仍未达到性成熟。目前在金沙江中下游及长江上游尚有一定资源量,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三峡总公司已立项开展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预期在5年内突破其人工繁殖。
中华倒刺为重要的经济鱼类,其产卵场分布在长江支流或其上游水流湍急的江段,产卵场底质为砾石或泥沙,? ?弱粘性漂流性卵。产卵水文条件要求不高,目前已有较多成功人工繁殖、苗种培育以及商品鱼养殖技术。该鱼已经作为一种商品鱼进行生产。人工增殖放流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遗传多样性保护方面,以保证种质资源的优良与稳定。
长江特有鱼类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长江是她们的家园,她们在长江中的生活历史远长于人类,在人类的文明宝库中也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她们的特有性,构成长江水系的生物多样性。也正因为她们为长江所特有,才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物种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当特别重视保护这些特有物种。
致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常剑波研究员和危起伟研究员给予了热忱的指导并提供了宝贵资料,特此致谢。
(编辑/于翔汉)
http://money.hexun.com/2010-03-25/123104912_1.html
世界富豪才吃得起的顶级美味[组图]
2010年03月25日08:53 来源:
手机免费访问:hexun.com 好文我顶(1)
第1页:巨大的意大利松露 -$ 21.6000第2页:阿尔马斯鱼子酱 - $ 25,000第3页:夕张甜瓜 - $ 20,000第4页:Dansuke西瓜 - 6,100元第5页:皇家比萨007 - $ 4,200第6页:瑟蒙德里咖喱龙虾 - $ 3200第7页:和牛牛排 - $ 2800第8页:Chocopologie巧克力- 每磅$ 2,600第9页:鱼子酱煎蛋 - $ 1000第10页:松茸蘑菇 - 每磅$ 1000
2、阿尔马斯鱼子酱 - $ 25,000
阿尔马斯鱼子酱。这鱼子酱是白色的,来自超过100岁的白鲟鱼。可能需要长达20年的时间达到成熟。所以同等质量的鱼子酱价格超过了同等质量的黄金价格。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第一种:白鲟鱼鱼子酱[培罗加... “奢侈至极”地球上10种极其昂贵的食材
更多阅读
白岩松耶鲁演讲贬损中国献媚美国 白岩松耶鲁大学演讲稿
2009年3月31日 ,白岩松和央视《岩松看美国》摄制组赶往耶鲁大学,并发表了题为《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的演讲。 中共党员白岩松主持以“五个年份”为线索,向美国人民娓娓倾诉了他如何从30年前的“绝望”到中美建交和改开后拥
湖南卫视快乐垂钓频道直击2015中国白龙湖搏鱼大赛 湖南快乐垂钓
湖南卫视 快乐垂钓频道直击2015中国白龙湖搏鱼大赛2015-9-918:26| 发布者: 垂钓小站|一座城,一方水,一支竿;赏美景,品美味,钓巨物!2015中国白龙湖搏鱼大赛,9月12至13日,激情开战! 搏鱼比赛是什么呢? 搏鱼比赛,是众多钓鱼比赛形式中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白崇禧 白崇禧简介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中国广西临桂县人,回民;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属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于李宗仁。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
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案件真实记录犯罪全过程 白宝山案件
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案件真实记录犯罪全过程(第1节)2010年02月07日 星期日 18:41中国刑侦一号案,白宝山案件真实记录犯罪全过程(第1节)白宝山案件始末——中国刑侦第一号案件 新中国第一刑侦大案白宝山案件被抢短枪、子弹照片图片
中国互联网之父——钱天白贾学平/搜集整理 yoyo的扬搜集整理
中国互联网之父——钱天白贾学平/搜集整理钱天白——中国Internet之父,人们能够享受到网络带来的方便,实在是应该感谢钱天白教授的付出。事实上,钱教授之于中国网络事业,就等同于詹天佑之于中国的铁路运输事业。是他,发出了中国第一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