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洽卿传 虞洽卿在上海滩的地位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虞洽卿传

http://www.0574ne.cn 2007-09-11 16:53:26

出生在美丽的伏龙山脚下

海在笑着,夏季的热风吹起一层层波浪,一个个浪头打在一座美丽的山脚下。那座山是浙东三北大古塘百里之内最大的一座山,它头大尾小,形似一条伏龙,故当地人取名伏龙山,海拔282公尺。伏龙山头伸向大海,尾在大古塘边,山麓有个小村,叫山下村。那晚午夜村子里静悄悄地,只有一二犬吠声,打破小村的沉寂,突然村子东头一间小楼房里的灯光亮了,一个产妇临产前的腹痛呻吟声,在接生婆的帮助下,“哇……”的一声,一个大胖小子生了下来。接生婆顺手挖出婴儿口中一口痰,叫女儿姣容拿来一盆热水,给婴儿洗身、穿衣、接着在婴儿口中抹上早准备好的黄连水,这是浙东习俗,孩子出娘胎叫他先尝尝。黄连之苦,日后做人能吃苦耐劳,立志做人,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峰从接生婆手中接过婴儿,仔细一看:婴儿又长又大,额上有皱纹,下体有个“茶瓶咀”,万峰想:我家有了接香火的人了,这孩子必是个“小裁缝“的料,方氏见生了个男孩,也很高兴,老来终身有靠,养老送终,在封建时代靠体力赚钱,自然男人比女人强。
虞洽卿传 虞洽卿在上海滩的地位

第二天,村里有个老秀才向万峰贺喜,他是万峰做衣服的老主顾,那秀才捋捋山羊胡须说:“月前有个江西风水先生来村里,向桥头坐着的老人说,这伏龙山山下村,是风水宝地,伏龙腾飞,金鹤吭鸣〔指西边鸣鹤场),三十年内必出能人,不是国家栋梁,就是富商巨子,说不定你家小子会应了风水先生的预言,以后会飞黄腾达。”今夜万峰裁缝家添了个男孩,这在山下村也是个平常事,正似万峰所说,添个“小裁缝”而已,而这个“小裁缝”日后闯荡上海滩,成为金融巨子,中国航运业中第一代船王,宁波商帮中的领袖人物之一。这是无法始料的。

海滩遇险获救星

虞万峰中年得子,自然十分高兴,依照习俗,婴儿出生一个月内由母亲取名,方氏取名瑞岳,到一周岁时,万峰不喜欢这个名字,他去村里塾师虞民世处,要求为儿子取个好名字,虞先生翻开一本《虞氏族谱》说:“我们山下村虞家,老祖宗是虞世南,他是慈溪县宓家埭洪家村人,是唐代一位大臣,官封秘书监,又是一位大书法家,至明代洞桥虞氏有一支迁居龙山山下村,山下虞氏在世的有守、成、和、顺、积、中、英等辈,传到你家孩子已是第十代和字辈了。”塾师思索了一会,义翻了翻族谱说:“就叫虞和德罢了,以后念书了再起个名。”万峰千恩万谢地走了,从此这小子就叫和德,书名叫洽卿,去上海滩发迹后,宁波同乡大小亲妮地称他为“阿德哥”。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当小和德七岁时,又添了个比他小三岁的瑞芳弟弟,父亲万峰却得一场伤寒病,一命呜呼了,方氏为夫治病还背了一身债,家境自然十分困难。和德八岁时要想去读书,母亲说:“阿德呀!我家四口,靠我一人劳动,衣食难全,你跟隔壁阿三去村后海涂拾泥螺罢,卖了也好补贴家用。”

阿德八岁,已经有点懂事了,就提着娘给他的一只粗布口袋,跟着邻居几个孩子,去村后五华里的海滩上拾泥螺。

一望无际的大海,伏龙山的头伸向海中,海滩上软绵绵的淤涂,一步一个黄壳大泥螺,够几个孩子拾个畅快,远处点点白帆,帆边飞翔着一群海鸥,阿德见了大海,十分新奇,原来咱村子后有这么个好去处,对未来产生了幻想。

有一天,正是深秋台风季节,那时没有什么“天气预报”,阿德和小伙伴们在下午三时许,各人已捡到一大袋黄泥螺,每人可以换到一斗米。突然,海上刮起了大风,天阴沉沉地,云块向西南方向奔驰,巨大的东北风,台风刮起来了,一时波浪滚滚涌向海涂,接着暴雨像黄豆大小打下来,阿德、阿三大叫:“伙计们快跑,往南跑。”可是风太大了,雨太大了,孩子们的身子就站立不稳,几次被大风刮倒,几次顽强地站起来走,他们一伙有五个孩子,算阿德年纪最小,最大的有十一二岁,但阿德被恶浪卷了去,抛出几丈远,他已身不由己,但背上的泥螺袋还是紧紧背着不放,又一个大浪打来,他被海浪抛向后方,离岸上更远了,阿德虽然年小,知道这台风的厉害,他听母亲讲过:几年前,村子里有两个渔夫,因受台风袭击,船翻人亡,没有找到尸体,说是喂了海中大鱼了,今天他也遇到这种厉害的台风,看来也要安葬在鱼腹了,阿德正在危急关头,突然身边出现一

个白须老人,抓住阿德手臂,大声说“孩子别怕,跟我走。”那老人的手臂似有千斤之力,阿德抓住老人的手臂,一步步向岸上走去,直到村旁。有了老人的救助,阿德免除了这场“没顶之灾”,临别时,阿德十分感谢白须老公公,可惜忘记问他姓名地址,日后好报答他救命之恩。后来阿德在上海滩发迹成了大老板,回乡几次找寻这位慈祥长者给予报答,却似石沉大海,无人知道,母亲方氏只得安慰儿子,多为家乡做善事.报答那位长者。

拾泥螺又读“雨书”

却说山下村塾师虞民世,受虞氏宗族委托,在村里办了个学塾,除了孩子家长按季出些学费,虞家祠堂(俗称老祠堂)也给予补贴,叫他尽量吸收虞姓儿童人学,贫困户可免去学费,他想到虞万峰死后,虞家经济困难,要八岁孩子拾泥螺补助家用,十分可惜,他想出一个办法,让这些孩子晴天下海干活,雨天来读,名之日“雨书”,他又一次上门向方氏动员他家和德来学塾读书,分文不收,方氏高兴地答应了,从此和德晴天出海,雨天读书。虞民世先生还为这个聪明的学生取了一个书名叫“洽卿”,阿德喜欢这个名字,日后闯荡上海滩,就用“虞洽卿”名字出面,这响亮的虞洽卿三字,在宁波帮中成为领袖人物之一,成为上海宁波帮中家喻户晓的“红人”。

虞洽卿照学塾规则,先念“三、百、千”,那是中国从宋代以来,对孩子的启蒙读物,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简称“三百千”,虞洽卿对第一本启蒙读物“三字经”十分喜爱,据虞先生说:这三字经的作者也是宁波人,一个名叫王应麟的学者所编,虞民世教学之外,又善长讲故事,他给虞洽卿等孩子讲述“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是明朝人,他曾奉令七次出海远航,计30年,到过外国30余个国家,开辟了海上42条航线,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还要早79年,算得上是我国古代的航海家,虞洽卿听得十分有味,他想:长大了,也要驾船到海外去,他和两个读“雨书”的同学,一同去海滩拾泥螺,海上氽来一只破舢板小船,一个同学爬上去说:我来坐船,另一个爬上去说,我来开船掌舵,虞洽卿最后一个上了破舢板说:我来当船老板,出洋做大买卖。这次游戏,日后得了应验,一个同学果真当了轮船职员,而虞洽卿果真当了轮船公司的大老板。

课余之暇,虞先生也讲过本地的民间故事,他讲过伏龙山上伏龙寺内“千年水底蛇,口吐白莲花”的蛇妖害人,被镇海县安知县斩妖除害的故事,他又讲了伏龙山西面神秘的“小娘经洞”的故事,说是古时有八个年轻未婚的姑娘,都是童养媳,他们为反抗婆婆的虐待和不合理的封建婚姻,相约爬上伏龙山,准备携手跳海自杀,当场出现了一位白发老和尚,口念“多心经”,劝阻八个姑娘,要善待生命不要自杀,领他们到西山腰一个山洞时,说躲入山洞念经修行,吃的东西由老和尚差一个小和尚送进山洞,这八个姑娘在伏龙山山洞中生活了多年,夜深人静,人们在西山脚路过,还可以听到清脆的姑娘们集体念佛念经的声音,虞洽卿听了觉得很新奇。有一年大年初一,大家放假,虞洽卿与几个同学上伏龙山去找小娘经洞,找遍伏龙山西山腰,没有这个洞,正欲返回,一个同学叫起来“快来看,这里有山洞”,虞洽卿与同学们一起跑过去,原来是一条岩石裂缝,像刀劈似的,岩缝边布满了青苔、小草,几滴水从青苔上滴下来,滴入一个山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顺着水路进去,却有一个山洞,可以容纳一个人,虞洽卿他们几个同学小心翼翼地携手进人洞内,却是一道狭长的岩石缝,缝内湿渌渌地,他们索性把布鞋脱了,拿在手上,一步一步走进去,十分昏暗,走了一程,上面却有一线光亮,照见一条石桌似的一块方石块,旁边有八块方石,可以坐人,虞洽卿说:“你们看!这是八个姑娘坐着念经的方。”大家高兴起来;如果八位姑娘健在,在这里念经那多好!虞洽卿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同情这八位不幸的姑娘,对恶毒的封建婆婆升起一股恨意,圆洞内潮湿昏暗,寒气袭人,孩子们有些怕,照原路退了出来。

这次“小娘经洞”探险,给孩子们上了生动的一课。虞先生语重心长的说:这社会男女穷人都受苦,但女人更受磨难。虞洽卿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尊敬母亲、保护姐姐、同情女同胞的人生良心与正义感,日后闯荡上海滩,遇到广东十多个女同胞,被外国人诬为“人贩子”而吃官司,虞洽卿挺身而出,大闹公堂为女同胞们洗刷冤案,无罪释放,这与虞洽卿幼小时期受的教育不无关系。

走出去.大胆闯荡上海滩

虞洽卿一家四口,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和母亲。生活全仗方氏替人弹棉花,种三亩租地。虞洽卿拾泥螺补助家用糊口,方氏自思:我们穷人家,有什么盼头?待和德大些找他父亲裁缝朋友为师,学做裁缝,以承父业而糊口,至公元1881年〔清光绪七年),虞洽卿已15岁了,他南人北相,个头又高又大,相貌像方氏,俗语说:“儿子像娘,银子打墙”,邻居都说虞洽卿日后会发,何况虞洽卿从小聪明,对大人彬彬有礼,村中老秀才更是夸奖他,说他应了江西风水先生的“伏龙起飞”的话,怂恿方氏放虞洽卿去闯荡江湖,不要老留家乡,难有出息。此时在上海任店员的虞鹏九,是万峰的好友,几次来虞家说服方氏,放虞洽卿去上海“学生意”,有望出头之日。方氏想想也有道理,遂忍痛同意虞洽卿去上海南市望平街瑞康颜料行当学徒,为期三年,介绍人是虞鹏九,启程在即,方氏想到儿子家中赤脚过日子,只一双旧夹鞋,立即自己动手,连夜为儿子做了一双新布鞋,当虞洽卿夜半醒来,见母亲在昏暗的棉油灯下纳鞋底的情景,心里暗暗说:“母亲呀母亲!孩子有升腾之日,一定好好孝敬您老人家。”这正似唐诗中所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过了几天,介绍人正好下乡来探亲,说明天一早就走,方氏又想到虞洽卿身上只有短布衣,人说上海时尚流行穿长衫,她想到龙山镇城西门外,有家远亲叫郑忠茂表兄的,他家富裕,或有旧长衫借一件穿穿,日后还他一件新的,方氏就赶到表兄郑忠茂家,郑忠茂听说虞洽卿要去上海学生意,十分赞成,就把一件八成新的兰布长衫送给方氏,作为他儿子去沪学业的礼物,方氏千恩万谢地接了长衫回家,给虞洽卿试穿,十分合身,临行那天,正是晴和天气,方氏送儿子虞洽卿到村头告别,把一个小包袱递给儿子,母子洒泪而别,临行母亲对儿子叮嘱:若有出头之日,给家乡父老做点好事,虞洽卿含泪点头答应,从此虞鹏九领着虞洽卿,冲出小小山下村,走上闯荡上海滩的艰难历程。

当时上海的繁华之地,尚在上海旧城南市一带,南市大东门外,有家瑞康颜料行,老板叫奚润如,规模中等,资本银八百两,虞洽卿进店前夜,奚老板做了一梦,梦见一位方脸阔口大眼的财神,腋下挟着两只金光灿灿的元宝进店来,仔细一打量,那送元宝的财神,却是赤脚的,生意人梦见财神送元宝进店来,自然十分欢喜,一早起来,和往常一样,向财神阁上了香叩了头,心里清楚地记得梦中“赤脚财神”的相貌,这天正下着毛毛细雨,虞洽卿跟着介绍人虞鹏九,一早从码头向瑞康行走去,路上毛毛细雨紧起来,虞洽卿原本穿着母亲连夜赶做的新鞋,想到母亲连夜做鞋的辛劳,不忍把新鞋沾污,就把新鞋脱下,挟在腋下,一边腋下挟着那个小包袱,跟着虞鹏九走进瑞康店堂。

却说瑞康奚老板与几个店员,都伏在柜上候生意,奚老板一见鹏九领着一个高个子少

年,面方耳大,口阔额高,一副富贵相,赤着脚,两手腋下挟着一双布鞋和一个小包袱,奚老板心里“咯噔”一惊,这个新来学徒相貌,与他昨夜梦中所见财神何其相似,难道瑞康真的有“赤脚财神"送元宝来了,奚老板一面招呼鹏九与虞洽卿进店,心里喜滋滋地叫伙计为他们两人打洗脸水、买早点、安排生活。后来虞洽卿当上上海洋行买办、三北轮船公司总经理、上海都督陈其美的座上客,宁波旅沪同乡会的会长,于是“赤脚财神”的故事,就沸沸扬扬传遍上海滩。却说虞洽卿进店后,在奚老板热情照料下,又有族人虞鹏九作伴,生活也不寂寞,奚老板得了“赤脚财神”送元宝的好兆头,更加信心百倍,他叫虞洽卿跟做批发的跑街学生意,虞洽卿跟着’跑街学做生意,发现跑街会说几句英语,因为要和外国生意人打交道,瑞康的颜料是外国进口的,其品种、性能、价格的介绍,都要夹进几句英语,虞洽卿自知文化水平低,只读过几年“雨书”,心里十分着急,同店有个伙计在南市一家英语夜校学习,他求他介绍,也参加了英语夜校学习班,十分刻苦学习英语会话,这一年,瑞康颜料生意大发,赚了两万多两银子,照常规年终学徒发鞋帽费是12元,这年奚老板十分高兴,给勤奋好学、能干聪明的虞洽卿发给鞋帽费银圆40块。虞洽卿也十分欢喜,得到奚老板的赏识,这年他给家里母亲寄来银圆50块(平时学徒每月发月规钱,虞洽卿也有积蓄),方氏见鹏九带来50块白花花的银子洋钿,又是一番虞洽卿如何上进学英语,如何能干做生意,得到奚经理的赞赏,又如何勤俭生活,方氏听了十分高兴,欢喜得掉下热泪,姐姐姣容,弟弟瑞芳自然也十分欢喜,这年过大年,全家做了新衣服,买鸡买肉美美地过上了个好年,方氏又买了桂圆枣子去郑忠茂家道谢送长衫之恩,

塾师虞民世和老秀才也来道贺,方氏也向他们送了年礼,表示道谢,虞洽卿一个学徒,第一年给家里人带来了50块银洋,这是破天荒的喜事。

颜料行里的好跑街

虞洽卿闯荡上海滩是1881年,那时五口通商的上海开埠已40年,此时正似法国经济学家白吉尔所说:“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客观上为虞洽卿发迹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加上虞洽卿的主观努力,如鱼得水,这位拾泥螺的宁波穷孩子,以二个十一年的时间,登上上海滩航运界、宁波帮领袖人物的宝座,其商战谋略远远超过一般商人。

一天,虞洽卿捕捉到一个商情信息,说南市民国路一家颜料批发店,有一批颜料因运输中被海水浸蚀,铁捅因生锈而低价抛售,虞洽卿打听到消息,这是一批新近进口的德国上等颜料,如果桶内无损,不会影响颜料质量,他向该行仓管员塞了一包香烟,买来一听样品,拿到店内打开一看,桶内颜料干燥完好无损,他把此事报告奚经理,奚经理同虞洽卿到该公司接洽,对方愿以低价作批发卖出,瑞康买了这批便宜货连夜发动全店员工,用砂皮去掉桶上锈迹,贴上新的商标,以高档颜料价出售,瑞康为此发了一笔大财,奚老板欢喜雀跃,对同行说,“虞洽卿真乃‘赤脚财神’也”!

又一次,虞洽卿听说一位德国颜料商人急于回国,要抛售一批颜料,虞洽卿估计德商回国后,一时又不会回来,这个颜料商是沪上举足轻重的大商人,他不回来,德国颜料可能断档,就会引起涨价,这几天奚经理又外出未归,为了抢时间,他就自作主张,吃进大批颜料,奚经理回店,开始怪他“冒险”;一个月后,果然出现市上德产颜料涨价,而且一涨再涨,瑞康在涨价时抛售一批颜料,又一次获得巨额利润。奚经理拍拍虞洽卿的肩膀说:“我要破格提升你为本店跑街。”虞洽卿三年学徒期满,已提升为职员,今天又升任跑街,自然加了工资,心里也乐呵呵的。

瑞康颜料行一次次的获得高额利润,使同行侧目而视,“事在人为”,瑞康的成功哪里来,人们发现瑞康有个新来的宁波籍职员,他目光敏锐,商战谋略城府深,同行有的产生了妒嫉心,想把那个“宁波伙计”挖了来,为我所用,南市有家叫舒三泰的颜料行,规模大,店员多,老板心生一计亲自出马,把虞洽卿请到茶坊面谈,要他跳槽到舒三泰来,答应他任跑街组长,在跑街中最高工资,比他在瑞康的工资要加一倍,虞洽卿没有立即答应,说容他“考虑考虑”,此事有人告知奚经理,奚经理怕虞洽卿被同行拉走,就主动给虞洽卿加了工资,赠与二股股份,并答应年终给他分红,虞洽卿答应不走,奚经理笑笑说:“我和你除了工作上的关系,还有朋友交情呢!我知道你不会被人挖走的。”虞洽卿点点头,此时虞洽卿已24岁了,闯荡上海滩己9年了,他已学会了英语会话,会看英文报刊,会做商业翻泽,能与洋人面对面做生意了,另外,虞洽卿也熟悉了上海经济、金融界各种情况,特别熟悉了不少宁波商帮中商界名人,为他今后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虞洽卿对上海滩上流社会的认识,已有所了解,但对上海基层统治中青红帮的黑恶势力,尚未领教。一天寒冬,虞洽卿买了一顶高价兰呢大帽,戴在头上,讨了黄包车,过外白渡桥去北四川路公干,黄包车行到外白渡桥中间高处,迎面来了一个彪形大汉,他举手拦住虞洽卿坐的黄包车,顺手飞来一个耳光,把虞洽卿的那顶新买的花呢大帽打落在桥上,虞洽卿摸摸滚烫的脸,正想与那大汉讲理,那顶大帽已被另一个小流氓抢走了,抬起头来,大汉也不见了,虞洽卿高呼“警察警察”,桥上巡逻的那个警察向着虞洽卿说:“乡下佬,尝尝上海滩的味道,这叫‘抛顶宫’,你那顶帽早已给几个流氓卖了作点心钱了,下次小心些。”虞洽卿吃了这个小亏,回来与奚老板说了,奚老板笑笑说,这种事外白渡桥上一天要发生几十次,我托一个朋友给你去讨讨看,不过要花一条香烟做小费,不几天,那顶大帽完好无损回到虞洽卿手中,这次给虞洽卿上了一课,上海滩上的青红帮,是上海基层的实际统治者,谁得罪了他们没有好果子吃,奚老板还说了一句惊人的话:“平时不给青红帮烧香,说不定那一天会‘大祸临头”’“那么政府呢”?“政府官员与青红帮穿同一条裤子”,“啊—”,虞洽卿倒抽了一口冷气。

当上洋行“买办”

却说虞洽卿自15岁进瑞康颜料行当学徒,历时10年,已学得一口流利英语,也会用英文写文件,当上了瑞康行跑街、股董,积蓄了一部分资金,几次大宗颜料买卖得手,在上海颜料业上成为一个行家,有一定的声誉,族人虞芗山是宁波帮中的“老上海”,他受德商鲁麟洋行之托,要聘请一位华人经理,委以重任,虞芗山即想到虞洽卿,当时虞洽卿仅25岁,但他思想敏捷,不赌不嫖生活作风正派,已博得宁波同乡的信任,虞芗山即介绍他去德商鲁麟洋行工作,许以高薪,虞洽卿在瑞康已十年,也想“跳槽”到大一点的洋行办事,可以一展自己的宏图,开始到鲁麟洋行任跑街,主要经营颜料批发生意,当时上海滩上颜料被德商垄断,他到了鲁麟洋行,建议老板兼营西药、布匹、出口桐油、大豆。鲁麟洋行老板见虞洽卿经营熟悉,都答应照办,除薪水外,另给进口货、出口货利润中提成给虞洽卿,收人颇丰,不久被提升为鲁麟洋行“买办”,当时虞洽卿仅25岁,25岁当

上上海滩洋行买办,这在宁波帮中亦属风毛麟角。在鲁麟干了10年,到1902年35岁辞职,被华俄道胜银行聘用为上海分行买办,在道胜的俄国老板,对虞洽卿不很信任,管得很死,虞洽卿不能发挥才智,干了只一年就辞职了,进了荷兰银行任买办,荷兰银行老板十分器重虞洽卿,让他放手去干,虞洽卿利用荷兰银行名义,分发远期本票换到现金,另在上海开设独资通惠银号,这样虞洽卿手头有大笔资金可以调动做生意,他在荷兰银行任买办22年,到57岁时,他要辞职,荷兰银行老板要他推荐接班人,他就推荐长子顺恩进荷兰银行任买办,接替自己的位置,1928年(民国17)虞洽卿已61岁,上海荷兰银行为虞洽卿任买办(在华经理)25周年,举行盛大庆祝宴会,发给虞洽卿荷兰国家级勋章一枚,并赠送荷兰皇宫保存220年之久的落地大自鸣钟一座,以作奖励。

建国后,以陈伯达为首的史学界,大搞历史唯心主义,贴阶级标签,把“买办阶级”的帽子戴在虞洽卿头上,虞洽卿的确当过三个外国洋行、银行的买办,共计36年(其中有4年由长子顺恩代理,实际是32年),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他在担任买办期间,利用买办权力,调动资金创办实业,特别是他倾心创办的航运业,他的行动证明了他已由买办阶级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现代史家认为“虞洽卿独资创办三北轮埠公司,是其为从买办转化为民族资本家的一个明显的标志”,(见《虞洽卿研究》一书第33页)这是有说服力的,合乎历史唯物主义的。

买办一词在 1999年版辞海上是这样解释的:在中国,指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设立的商行、公司、银行等所用的中国经理。是为帝国主义剥削和掠夺殖民地人民的工具。这些人称之谓“买办资产”,是中国革命的敌对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同样对待。但什么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虞洽卿这个买办却在他的商业实践中,逐渐由买办阶级中的一员,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而且是爱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这种由买办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也不只他一个人,而且是有一批人,到19世纪未,中国各通商口岸先后当买办的约有万人左右,虞洽卿为其中之一。 经济学家提出:买办阶级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需要三个条件:一、买办在本国资本主义企业中投资的数额是否已经大大超过了他的买办收人而成为主要的社会活动的经济来源?二、买办投资或经营与外国资本的关系是斗争还是投降?三、买办的政治倾向是代表帝国主义和买办的利益,还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虞洽卿利用外资,抵押借债等手段,用大量资金经营民族工商业,单上海的“三北轮埠公司”,投资达400万银圆,成为中国三大民营航业之首,有“民国船王”之称,在与洋商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虞洽卿勇于斗争、敢于较量、沪甬航线价格之争,虞洽卿在宁波帮人的支持下,打出“立永洋五角”的低价(沪甬单程票价,比原价降一倍〕而获得胜利,在政治上,他曾几次支援辛亥革命,不论人力财力都是可观的,公元1915年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虞洽卿在沪发起救国储金活动,他公开宣言:“国民之爱国,谁人不宜,谁时不宜,惟此时非急起救国不可”(见同年4月《申报》)1945年4月26日,虞洽卿在重庆患重病逝世,弥留之际,以一千两黄金捐献给国家。作抗日经费之用,其在家乡办学、兴码头、修水利、造路等爱国爱乡之行动,有目共睹,虞洽卿的同乡、宁波市市长张蔚文视察虞洽卿旧宅“天叙堂”时对慈溪日报记者说:“虞洽卿是一位爱国民族资本家。”

撞车做生意

虞洽卿是一个早熟的人,由于他自己刻苦钻研商业经验,学习英语,熟悉社会,对上海滩上花花世界,吃喝嫖赌等种种诱惑,严于自律,一概拒之门外,所以在1892年25岁时,就当上洋行买办,在德商鲁麟洋行工作期间,有几件重要的商战谋略,值得一书。

鲁麟洋行除进口颜料,还经营西药、布匹、出口大豆、桐油,其中白布因销路不畅,仓内积压滞销,虞洽卿跑了几个老客户,削价也销售不出去,如此长期资金积压,于洋行不利。一天,他接到朋友一条信息,说北京军界要员,来沪采购大宗白布,染色后制成军装。这宗买卖如能成交,获利必丰。虞洽卿听到这个信息,立刻派人去打听,备下厚礼,前往拜访,不料那大员住在一家军界要员府中,几次上门均遭拒绝,虞洽卿冥思苦想,束手无策。

虞洽卿的思维活络,顺路思维不行,动出逆路思维,中国有俗话:不打不相识,《水浒》常有“先相打后结识”的故事,他想:如用“先兵后礼”倒也是一条路子,于是他常常驾马车,(当时上海尚无汽车)在该大员下榻附近逗圈子,并打听到那大员乘坐马车的式样,一日,虞洽卿乘马车又去兜风,忽见前面一辆华丽马车缓缓而行,仔细一瞧,正是那大员的马车,虞洽卿与马夫商量好后,命马夫以快速度追车,去撞前面那辆马车,马夫用力抽了一鞭,马儿“嘶”地一声,直冲前车左轮,“彭——”的一声,前面那辆马车左轮被撞破,车子倾斜,险些把车内大员掀翻,此事非同小可,那大员突然受此惊吓,怒气上冲,正欲发作,虞洽卿下车上前,向大员道歉认罪,邀请大员上自己的马车送他回去,并答允赔偿全部损失。第二天,虞洽卿又上门请大员上酒楼压惊,又说了不少好话,又陪他去上海南市邑庙等名胜古迹参观,钱都由虞洽卿照付,从此交上朋友,成就了军装白布的那宗大买卖,鲁麟洋行卖出存货,获利颇丰,虞洽卿又一次受到老板的表扬,后来有人编了首快板,传播这件巧妙的“生意经”道:“撞车做生意,妙哉生意经,沪上商帮多,难敌宁波人”。这也是实话,宁波帮商人善于把《水浒》、《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中的计谋用到生意经上去。“撞车做生意”,可谓上乘之作,虞洽卿不愧为宁波帮中之佼佼者,笔者在1984年冬去龙山采访时上海三北轮船公司工作过的退休职工,说起“阿德”哥的生意经,总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

又一次,虞洽卿接待了一位外地来沪的购颜料的大商人,因价格不合,卖买不成,那商人去别户颜料行接洽,价格比鲁麟还高,但“吃回头草”又碍于面子,虞洽卿探得这个情况,想去接近那位大商人,苦无机会,一天晚上,他上戏院看戏,恰巧坐在他前排的正是那位大客商,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点上一根纸烟吸起来,故意仰头看戏,把香烟火触在对方西装背上,一会儿,一件漂亮的上等西装被烧了一个小洞,那商人闻到衣服焦味,摸摸背上西装烧了个洞,放下脸正欲发作,虞洽卿连忙赔罪,要了对方一张名片,说明天一定登门道歉,又问了对方西装的尺码,那商人见虞洽卿如此谦虚认错,心也软了,连声说:“终究是件衣服而已,不过以后吸烟要小心些。”虞洽卿连连点头赔礼,第二天虞洽卿按照商人告知尺码,买了一套新的高级时尚西装送上门作赔偿,对方不肯收,虞洽卿坚持让他收下,那商人见虞洽卿如此大方谦和,也请虞洽卿上咖啡厅喝咖啡,在咖啡厅,虞洽卿亮出自己的身份,并把上海滩上颜料市场情况介绍给对方,那商人知道虞洽卿是颜料界中的“行家”,鲁麟洋行又直接从德国进口颜料,其价格之公道,质量之上乘,执上海颜料业之牛耳,自然成就了这宗大买卖,一套西装,换来一笔巨额利润,而生意成交过程又如此巧妙,上海滩上商人以虞洽卿的商战谋略,作为茶余酒后谈笑资料,而从中获取教益,宁波帮商人尤其津津乐道。

与洋人第一次较量:“四明公所”案

上海开埠后,大量的浙东人,涌向上海滩,有钱的开厂开店,没钱的打工摆摊,一个包袱一双手,走向这个“冒险家的乐园”去闯荡、去谋生、求发展,其兴旺时期,宁波帮商人包括:镇海、象山、舟山、奉化、宁海、慈溪、余姚、鄞县等地的谋生者在上海的有40万人,这么一大帮人在沪谋生,因共同利益团结起来,就有宁波商帮,简称“宁波帮”,他们需要议事集会的场所,人死了安葬地要放棺材,这就有“四明公所”的创办,又称“四明会馆”,当时在沪的“晋帮”办的叫“山西会馆”,“徽帮”办的叫“徽州会馆”,“粤帮”办的叫“广东会馆”。

四明公所,建于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共计地44亩零,在上海南市民国路旁,道光24年,上海县知县批准“四明公所”为公益慈善建筑,豁免税赋,道光29年(公元1849年),四明公所划入法租界,25年后(公元1874年),法租界当局,要造一条新马路,计划贯穿四明公所,要公所迁出房子及坟枢,遭到宁波帮人的反抗,法当局派兵人侵四明公所,又遭到宁波人的驱逐,法人开枪打死七个宁波人,后经政府出面交涉,承认“四明公所”永归宁波商会管辖使用,死者获得抚恤赔偿,第一次四明公所事件结束。

事隔20年,到光绪24年,即公元1898年,法国领事白藻泰,毫不把中国人的产权放在眼里,调兵强行拆除四明公所围墙,又要强占四明公所,并打死二名宁波人,宁波同乡闻讯大怒,群起罢市,外轮上服务的宁波籍职工,也一律上岸罢工,有几个年轻的宁波人,打碎了法租界的路灯,晚上法租界一片黑暗,法帝国主义派兵镇压,打死华人179,伤者多人,法军无理镇压中国民众,激起上海全市民众更大怒火,引发全市罢市罢工,抗议法帝野蛮行为,其他外国人也责难法国当局,事件以宁波帮又一次保住“四明公所”胜利而告终,但由于清廷腐败,法租界地面又得到扩展的无理要求,这就是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

第二次“四明公所”案发生后,宁波同乡会推举宁波帮中名人严筱舫(62岁)、叶澄衷(59岁)等出面交涉,严、叶两人一来年龄较大,二来害怕洋人,不敢理直气壮地与法人去交涉,躲在家里,畏缩不前,宁波帮广大劳工群众见此场面,只得去恳请宁波帮人鲁麟洋行买办虞洽卿。

公元1898年6月中旬的一天上午(清光绪24年),天气炎热,虞洽卿正在住宅大厅,摇着大芭蕉扇,看《申报》上登载的有关“四明公所”案的新闻,说四明公所董事严筱舫、叶澄衷代表四明公所向法租界洋人交涉,畏缩不前,严、叶两人有负宁波帮人重托云云。

却说宁波人在法租界与法人驾马车的虞三宝,年方25岁,血气方刚,看到法国人如此欺侮中国人,并要强占“四明公所”,他十分恼火,买了一把锋利的杀猪刀,用猪皮做了个壳,藏在身边,有机会接近法酋白藻泰,与他“命掉命”,原来他母亲是一个法租界倒垃圾工人,上月四明公所案罢工也参加了,法国巡捕开枪 打死两个宁波人,其中一人就是他母亲,法国佬与虞三宝有杀母 之仇,不共戴天,所以身藏尖刀,要与洋人拼命,虞三宝前天去找 董事严筱舫,这位道貌岸然的董事,闭门不出,见洋人胆小如鼠, 他找到严府门口,严家里人说:“严老病了,另请高明”另请高明?请谁呢?他想起同乡虞洽卿,他虽只35岁,已任洋行买办,去年他刚来上海时,找不到工作,一日三餐不继,他找到虞洽卿向他借点钱,虞洽卿立即摸出两块银洋送给他,叫他找找工作看,此人急公好义,我去找虞公去,他跑到虞宅,虞洽卿见了三宝说: “找到工作了吗?”三宝点点头,义把四明公所董事严、叶两人害怕洋人,畏难不敢管的事说了一遍,虞洽卿说:“那么依你说怎么办?”三宝亮出尖刀来说:“我与白藻泰这洋狗拼了,为我娘报仇。”虞洽卿夸奖了这个小伙子不畏强暴,不畏洋人的精神,但对他的报仇方法却提出了不同意见,正说着,外面人声喧闹,十多个在法租界做工的短衣工人闯了进来,齐声要求虞洽卿先生为“四明公所”作主,为宁波帮撑腰,团结起来,不斗倒洋人决不罢休,虞洽卿向工人们拱了拱手说:“承乡亲们瞧得起我,我一定出来顶住,与大家齐心协力与这些横蛮无理的洋人较量。”三宝与工人们都满意地退了出来,虞洽卿内心升起一股正义之火。“我决不退缩,决不辜负宁波乡亲们的重托与信任。”第二天,虞洽卿开始奔走于上层与基层劳工群众之间,决定发动甬藉劳工,并通过宁波劳工领袖沈洪赍做劳工发动工作。虞洽卿答应沈洪赍,几参加这次罢工的工人、佣人、职员、工资一律照发,钱由他负责向上海工商界筹募,沈洪赍听到虞洽卿为此案政治上、经济上出力负责.便大胆发动为劳工罢工罢市,不久,法租界内的洗衣做饭师傅、马车夫、清洁工纷纷罢工,罢工从法租界扩展到公共租界、从宁波帮扩大到所有华人,那些洋人们吃不到饭,坐不到车,马桶满了没人倒,垃圾堆满洋人门口,法国人生活困难,日子难过,饿肚子、穿污衣、别国人也受到牵连,抱怨法租界当局闯了祸,法国当局骑虎难下,自愿与清政府上海当局谈判,答应保留“四明公所”,承认其土地所有权,抚恤赔偿案件中死伤劳工,虞洽卿这一招获得胜利。事后宁波帮严、叶诸君以为虞洽卿侥幸成功,虞洽卿笑笑说:“这不是运气,而是民气压倒洋气也。”在当时虞洽卿能以发动广大劳工群众来制裁洋人,这是难能可贵的举动,四明公所事件后,虞洽卿在宁波帮中大大提高威信,同年被选为“四明公所”董事,初露头角,数年后,被选为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一当就是30年,直到他抗战时拒当上海伪市长,离沪去重庆。

与洋人第二次较量:“大闹公堂”案

第二次虞洽卿与洋人较量,是“大闹公堂”案,这是上海开埠以来,最长的一次全市大罢工,历时十个月。

“大闹公堂”案,发生在1905年即清光绪31年,当时虞洽卿38岁,时任上海荷兰银行买办。事情是这样的:广东贵妇黎黄氏,跟当官的丈夫在四川生活,这年夫病亡,全家离川回广东,携带年轻丫环、女佣十多人(当时广东官场以家有多婢为荣),路经上海在沪逗留数日,玩赏上海风光,被英租巡捕得悉,企图勒索珠宝,诬陷黄氏为“人贩子”,把她拘留,押解公堂会审,黎黄氏在公堂亮出身份,英捕诬为狡辨,当时公堂承审人是金巩伯(华人), 陪审官为英副领事德为门,经审讯结果,“人贩子”罪无确属证据,金巩伯判令把黎黄氏暂时拘留,而陪审官德为门要把黎黄氏逮捕人狱,暂拘与入狱有很大的区别,金、德两人在法庭上争执 起来,德为门仗势辱骂中国会审官金巩伯,并指使英捕头持棍殴打金巩伯,旁听华人见了大为不平,报上大字刊登“大闹公堂” 真相,中国商人开始以罢市对抗英帝,有人还烧了一所英巡捕房,英方大肆逮捕华人群众达500多人,巡捕害怕群众殴打,也全体罢岗,上海道台袁海观出面向洋人交涉,也无结果,当时华人提出要求五条:一、声明责任之谁属。二、撤换德为门。三、斥革行凶捕头。四、西牢女犯改押公廨。五、释放黎黄氏。上海商界公推商界中有声望之名人代表四人:朱葆三、周金箴、施子英、虞洽卿,协助官方与英租界当局进行谈判,当时清朝官方及有资产者,均害怕洋人,而劳工群众却不怕洋人,痛恨洋人,兴中会、光复会等反清宣传深入人心,官方几经交涉,英方不肯认错,谈判陷于僵局,英租界工商罢市罢工继续进行,是年九月的一个早上,身任“大闹公堂”案的调停大员朱葆三,一早起来正在喝蜂糖水,管门的阿申伯送上一封牛皮纸信件,朱葆三用手一摸,信内有一粒硬糖似的东西,朱用剪刀剪开信封,内有信笺一张,子弹一粒,朱葆三吓了一跳,细看函件上写道:

朱葆三先生:

你身为清政府大员端方所派之首席调解员,必须识事务、明大局,立即惩办闹事之流氓地痞,安定租界秩序,若有损于大英国之利益,必将受到惩罚,寄上子弹一颗,予作警告!

知名不具即日

朱葆三看了恐吓信及子弹,顿时吓得脸如土色,佣人赶紧叫了夫人来,朱夫人看了信和子弹,缓缓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退出不管,不就没事了。亏你在上海滩也混了二三十年了,这点事吓得手足无措。”朱葆三见夫人这样一说,也不恐慌了,向夫人讨好地说:“如今上海道大官,见了洋人也让三分,何况吾辈商人,倒是夫人有见识。”朱夫人命佣人拿燕窝汤来,给老板压惊,朱葆三一面喝着燕窝汤,一面寻思:自己打退堂鼓,如何跟另三个调解员说明白,周金箴、施子英好对付,那“阿德哥”血气方刚,.上次“四明公所”,他旗开得胜,战胜洋人,这次我提出打退堂鼓,岂不要受他耻笑:正在盘算,周金箴跌跌撞撞进来,手里拿着一封恐吓信,也是叫他退出调停,朱葆三见了周金箴,两人面面相觑,一同摇摇头,表示一起退出四人调停组,朱葆三听信夫人的话,第二天离沪到老家定海避风头去了,周金箴也闭门不出,施子英听说朱、周两人已打“退堂鼓”,也装病不出门,原约定在四明公所与虞洽卿等见面的商议会也不参加了。

却说虞洽卿这天上午在四明公所会客室等朱葆三等三人开会商议对付“大闹公堂”案,如何打破对峙僵局的对策,等了两小时,三人都不来,立刻差人分头去叫,回复是朱葆三先生去定海作客了,周金箴病了,施子英旧病复发,关节不灵住院去了,虞洽卿沉思起来:这三人年龄都比他大十多岁,在上海滩工商界 也算得起头面人物,如今碰到与洋人较量时刻,外出的外出,装病的装病,原来患的是“恐洋症”、“软骨病”,他想起二年前的 “四明公所”案,身居调停委员的严筱舫、叶澄衷两人,不是也在紧要关头做了“逃兵”,退出不干,叫他一人去顶。如今素来受宁波帮尊敬的朱葆三先生,居然也中途退出,恐洋惧外,真是个没出息的“阿斗”,虞洽卿气冲冲立即返家,那知郑氏夫人已知此情况,也劝丈夫不要管与外国人冲突的事,虞洽卿素来尊重妻子,这次却发了火,大声说不起来抗争,这叫“奴才”算不得堂堂正正的人,我虞洽卿却要争一争,看看英国佬能横行到几时?说得郑氏夫人难以开口,虞洽卿点上一支烟,静下来回忆起童年时代去家乡伏龙山找“小娘经洞”的往事,那八个童养媳孤立无助,相约携手欲跳海轻生的故事,使他揪心,如今黎黄氏这个寡妇陷人洋牢,我能坐视不救吗?我决不做“逃兵”,再一次要与洋人比一比手劲!

却说虞洽卿一人坚持到底,不怕殃及自身,每夜邀集旅沪各帮各业领袖20余人,磋商调停办法,根据上次“四明公所”案经验,发动英租界中为外人服务的佣人、厨工、车夫、清洁工、洗衣工大罢工,使英人生活困难,逼他们让步,虞洽卿承诺:罢工工人职员按月发给生活费,经费由他向工商界募捐。这次罢工持续了十个月之久,为上海开埠以来第一次大罢工罢市,群众性的罢工罢市,显示了非凡的威力,租界英人官警、工作、生活陷于瘫痪,英租界当局自知理亏,又斗不过以虞洽卿为首的宁波帮人,答应无罪释放黎黄氏、释放五百余劳工,并撤换德为门及捕头,公开向华人审判官道歉,罢工罢市结束。

上海《申报》登出“大闹公堂”案华人罢工罢市获胜结束的消息,上海商界放鞭炮示威庆祝,开市这天,上海道台袁海观、正审官关炯之、工商界代表虞洽卿,三个步行南京路,劝令商家开市营业,“大闹公堂”案就此平息。从此虞洽卿名声更高,“阿德哥”、“赤脚财神”等尊称不胫而走,虞洽卿与洋人斗争的胆识与谋略更为工商人士所称道,为他今后创办四明银行、只北轮船公司大业奠定了基础。

组织上海商团武装

中国各阶级阶层,为了保护本阶级利益,都喜欢拥有武装太平天国后,三北的地主阶级,也有组织民团武装的,女口潮塘、长河的地主武装乡团、庵东的武装商团。虞洽卿在沪经商多年,也曾组织商团,以不脱产的职员工人参加,持有枪支(有点像武装民兵),《虞洽卿研究》一书第二页,就有虞洽卿的一张武装大照片,军衣军帽、腰佩利剑,下有一行说明:虞洽卿在任万国商团中华队公会会长期间的戎装,几行字,可见虞洽卿也喜欢以武装来保卫上海宁波帮商人的利益。

租界内除了巡捕房维持秩序外,还有一个叫“万国商团”的组织,那是租界内外籍职员义务参加的一个半军事组织的团体,他们拥有武装,口称维持租界治安,实际是任意欺侮华人。1905年因黎黄氏案“大闹公堂”,英巡捕罢岗,租界内由“万国商团”出来维持社会秩序,虞洽卿见到“万国商团”中既称“万国”,却不准华人参加,处理纠纷时,往往袒护洋人,十分不满,与英捕房 交涉后,与朱葆三等人发起成立“万国商团中华队”,虞洽卿在 1905年成立的“华商体操会”中挑选83名优秀青年参加,由虞洽 卿担任中华队公会会长,也有军装武器,这是第一支中国人在上 海租界的民众武装自卫队,因为不脱产,不需要多少经费。

英租界华人成立商团参加“万国商团”一事,影响很大,涉及沪上各地,1907年沪西成立了“沪西士商体育会”沪学会体育部、商业补习会、商业体操会,他们汇集组成“南市商团公会”,不久相互仿效。至1901年,上海已有48个商团,华人团员有6800多名,不久,成立了“上海商团联合会”,把这些分散的小团体联合起来,虞洽卿被推为联合会的名誉会长,他们的任务有了新的内容,因受辛亥革命前革命党宣传的影响,注人了“反清救亡”的新内容,于是就有“经常演说时事形势、宣传救亡图强”。为孙中山先生发动的辛亥革命作舆论宣传,虞洽卿最崇拜孙中山,拥护推翻满清政府,这样“上海商团联合会”自然倾向革命,辛亥革命爆发,成为协助上海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攻占江南制造局,光复上海之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了功勋,他们成立了 战地干事团”、“商团义勇队”,还参加了支援江苏地区的革命战争c这样一支有六千多人的青年武装民兵,而又有爱国革命思想武装头脑,这在辛亥革命中自然起了很好的作用,而这个上海的发起人,领导人又是宁波帮中的中坚虞洽卿,时年44岁,风华正茂,已是宁绍轮船公司总经理、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

上海商团在1913年,因袁世凯害怕群众拥有武装,被人利用,图谋不轨,令其党羽郑汝成强令解散。

涉足房地产:获得第一桶金

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虞洽卿一生发了三次“横财”,获得三桶金,他第一桶金来自房地产生意,虞洽卿头脑灵敏,善于从别人的“闲谈”中抓“机”,一天,同乡朱葆三来谈,当时虞洽卿在鲁麟洋行当买办,朱葆三当过和平洋行买办,而两人都是苦出身,虞洽卿在家乡镇海拾过海螺,朱葆三在家乡舟山卖过小黄鱼,如今都成了宁波商帮中的老板,所以两人非常友好,当时在鲁麟洋行舒适的小客厅里,朱葆三畅谈上海第一富户,英籍犹太人哈同老板,说他目光远大,头脑机灵,是上海最大的房地产老板,过去静安寺以东还是荒村矛店时,他一下买进了300多亩地,利用他是租界董事,法院陪审员的身份,底价买进大片土地,后来附近市面繁荣,他造房子,一幢幢店面、写字楼,高价出售、出租,可谓“日进斗金”。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葆三一走,虞洽卿盘算起来,自己从望平街瑞康当跑街,至今又当上洋行买办,也积累了一笔资金,放在钱庄生利息,那利息只能够买茶叶吃,虞洽卿盘算:上海市面在天天发展,开办新的房地产公司,倒是一只好“棋子”,可自己的资金不够,他认识的几家银行可以贷款,说干就干,他打听到苏州河东岸,地皮还便宜,近河每亩五千元,远些的水稻田只有三百圆一亩,他又打听到闸北海宁路一带,有新造房子整弄出售,他把自己存钱庄的款子都调出来,又向银行贷一笔款,买进了闸北升顺里,天潼路及顺徽里等两条弄堂的房产,组成华顺,顺徽两个房地产公司,又在苏州河买了一片地皮,把自己的私宅设在海宁路,便于照顾房产公司业务。这样虞洽卿独资经营的两个房地产公司挂牌成立了。年初,虞洽卿又花钱捐了个四品候补道台的官衔,两个房地产公司热闹开张了,少不得有不少沪上官员、巨商、宁波同乡来祝贺,应酬一番,此事传到朱葆三耳朵里,心里“咯噔”一惊,“阿德哥这小子又抢在我前头,给他占便宜了”。这是在1898年的事(清光绪22年)。

虞洽卿组建了人马,当买办之余,搞起房地产买卖来,算是他的“第二职业”,他消息灵通。手段圆滑,房产公司一会抛出,一会儿买进,又搞兼职租赁业务,二十年来给他赚了一笔大钱。到1918年,为了完成他的“航海梦”,要买进英商的“鸿安轮船司”,可需要200万圆资金,他就把升顺,顺徽两房地产公司的房产、地皮全部抛售,获得一大笔款子,也获得巨额利润,这就是虞洽卿一生中获得的第一桶金。这年他盘进“鸿安”,新添了三艘轮船,叫“之江号”、“武林号”、“华盛号”,连同原来的“长安号”、“德兴号”,这样虞洽卿独资经营的第二个轮船公司“鸿安商轮公司”,已有五艘轮船,共计5604吨。到5月,虞洽卿的母公司——三北轮埠公司,又增资100万元,又购进“升平号”、“升利号”、“新安号”三艘轮船,三北公司已有12艘轮船,加上租来的船只,共有21艘。

船队大了,所需的煤日益增加,虞洽卿又苦恼起来,这么多用煤,一月、一年要给煤店赚去多少钱,他决心自办煤号,但资金、店面、栈房一系列问题,开煤号谈何容易。况且原煤进货地方又不熟悉,他记起一个人,日商公司买办徐贵生,曾因要运煤来三北公司讨船去长江蚌埠码头运煤,他当即备了礼物去拜访徐贵生,建议与他合办一个煤号,徐贵生满口答应,资金多数由徐贵生出,虞洽卿的公司船队用煤照批发价来装,记账按季付款,这样虞洽卿合办的“大昌煤号”在十六铺开张了,虞洽卿消除了用煤难的心病,年终虞洽卿又可分得一份红利。

虞洽卿的轮船业摊子越来越大,资金周转困难,他又想出一招:致电北京政府交通部,要求“救济”,北京政府国务会议决定:批准为虞洽卿的三北、鸿安公司发行股票并为保息,这样为他的轮船业投资又拓宽了道路。

三、出洋赴日考察,倾心创办实业

三次出洋去日本考察

虞洽卿在上海滩拼搏60年(1881年——1941年),曾赴日考察,学习三次,当时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相隔仅一衣带水,中国内部又处在洋务运动时间,政府明间掀起一股向洋人学习的热潮,去日本最方便,路费又省,所以虞洽卿等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三次去日本取经学习,自然大开眼界。

虞洽卿第一次去日本考察,是公元1893年,清光绪19年,虞洽卿时任鲁麟洋行买办,年仅26岁,赴日考察称“中国实业考察团”,对日本国内工商业发展,十分欣赏,但对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侵略持反对态度,特别对中国的种种阴谋。回国后,他以鲁麟洋行高额薪金及回扣,加上瑞康行所得,已积蓄了一笔不小资金,他做了两件事,即在1896年出资四万两银子,向清政府捐了一个四品候补道台的虚衔,当时清廷国库空虚,官衔可以用银子购买,虞洽卿知道要立足上海滩,必须有财有势,所以出资买官衔,有利于他以后的商途。二是购买了闸北升顺里、北顺徽里的房地产,组成升顺、顺徽两个房地产公司,炒起房地产买卖来,当时,苏州河以北,市面荒凉,地皮、房子便宜。

虞洽卿第二次去日本考察,是公元1906年,清光绪32年,他已39岁,上次赴日只

是一个普通成员身份,跟了考察团去走走,第二次去与清朝五大臣瑞方、载泽、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同去考察商务,历时半月,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有了深刻认识。回国后,虞洽卿上疏西太后,指出列强用银行来盘剥中国商界,提出中国要有自己的银行,要发展金融业。第三年(1908),他与宁波帮李云书等人,创办四明银行,虞洽卿任协理(副经理),同年又与严筱舫等合作,创办事业“宁绍轮船公司”,虞任总经理,“宁绍”轮行驶沪——甬线,后又购进“甬兴轮”和“新宁绍”轮,第二年,模仿日本推销会社形式,在南京召开规模宏大的“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瑞方任会长,虞洽卿任会办(副会长),是年六月,规模空前的中国近代第一次全国物品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南京鼓楼开幕,历时三个月,陈列物品计420类,来自全国各地观摩者达20万人次,大会开得很成功。

虞洽卿三次赴日考察,第一次26岁,他只是一个考察队队员,第二次39岁,跻身于清廷大员之列,表示了他尊贵的身份,成为国家考察商务的委员,表示了他事业的成就,第三次应邀赴日考察已59岁,功成名就,以代表团团长身份赴日,并在日本发表重要演说,以中国商界要人,宁波商帮代表身份,出现在日本政、商界上发表政见,也表示了宁波帮在中国工商界的地位,虞洽卿在访日时还与日本商界要人交上朋友,并与宁波同乡旅日华侨吴锦堂聚首。这与发展他的民族工商业不无利益。

创办“四明银行”

虞洽卿有句口头禅:“金融业乃百业之首”,他自1906年第二次自日本考察回来后,开始发展金融业和航行业,他在1903年任荷兰银行买办时,曾创办通惠号,这不过是家小钱庄,负担不起大笔的贷款,他要办所像样的银行,以支援宁波帮在上海开办实业,于是他就与宁波帮李云飞、周亨缄、陈子琴等老板,合作集资创办四明银行。

“四明”者宁波之别称,开始集资75万两银子开业,1908年8月18日(农历)四明

银行经上司批准,在上海江西路34号鞭炮声中成立开张,董事长周晋表、董事长朱三葆、袁鎏等,总经理陈薰,协理虞洽卿。虞洽卿虽任该行副总经理,却是四明银行实际的主要创办人,是我国较早的一家民族资本家办的大银行,是工商实业家创办的第三家银行,在中国银行史上来排位,名列第六。开业之时,上海《申报》报导:“8月16日晨8点,四明银行悬牌上市甚为热闹,前来道贺绅商络绎不绝,为商界中之特色。”“开市之时,储蓄柜存款尤其踊跃”“四明银行从创业之始,得到在沪宁波帮工商、钱业界的支持,当时钱庄资本“浙帮”老板占整个上海钱庄业资本的60%至80%,其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

四明银行开张以来,得到宁波帮的大力支援与交易,业务蒸蒸日上,1908年8月创

立,陆续在重庆、成都、西安、南京设立了分行,在杭州、苏州、绍兴、兰州、郑州设立了支行,并在平凉、宝鸡设立了办事处,上海的南市、西区、林森路、南京路也设立支行,触角遍及长江南北大城市,成为一家上海闻名的商业银行之一,1921年9月,四明银行又自建新的办公大楼,迁至上海北京路240号营业,规模更上档次。

任何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四明银行业也几次遭到外资银行的倾轧,一遇风浪,外资就拿四明银行印发的钞票来兑银圆,使四明银行措手不及,当挤兑风潮来临时,虞洽卿就挺身而出,动员宁波帮在上海开的钱庄、银号、大商店代收四明银行发行的钞票兑付银洋,兑挤风潮立即平息,“团结就有力量”,宁波帮的团结精神,吃苦精神是有名的,这使在沪的“晋帮”、“徽帮”、“潮帮”刮目相看,而其中奔走动员号召者,就是以虞洽卿为首的几个宁波老板,从此四明银行与虞洽卿结下了不解之缘,虞洽卿对四明银行有如此功劳,却身居副职(协里),毫不介意,这使宁波帮人对“阿德哥”更为尊重。

说实话,虞洽卿在四明银行也得到了不少好处,他要支援辛亥革命,他要购买孙中山先生发行的公债,他要添置轮船发展航行业,四明银行贷款,都满足他的要求,当然照章用不动产(轮船、房子等)抵押是不可少的,这方面虞洽卿却表现了“奉公守法”的商业道德。抗战前夕,在虞洽卿成为“民国船王”,经营航行业鼎盛时期,而他欠四明银行的贷款达到300万圆之巨,故沪上称他为“借债大王”,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位“民国船王”的辉煌业迹,得到四明银行的鼎力相助,“一个商人,有十元钱资本,就要做百元钱生意,有百元钱的资本,就要做千元钱的生意”。这是虞洽卿平时对三个儿子和下属讲的一句口头禅,这也显示了宁波帮人“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和宏伟的魄力。

开办“南洋劝业会”

虞洽卿不爱做官,但在办实业却是个“野心家”,第二次考察日本回来,他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做法,动员全国工商业者,兴办民族工商业,1909年在南京由他发起,官商合办的、全国规模的国货展览会“南洋劝业会”,就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好事。

在南京创办的“劝业会”为什么叫“南洋劝业会”?因为清末至民国时,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各省为南洋,称江苏以北沿海各省为北洋。南洋劝业会,其规模和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相仿,在中国是创举,兴办尤难,聚全国先进工商业产品与一堂,相互观摩交流,达到改进与促销的目的。当时清洋务派,一听虞洽卿发起此举,举手赞成,朝廷即降旨筹备,委两江总督瑞方为会长,虞洽卿为副会长,瑞方是满洲正白旗人,属清廷满人中之洋务派,他在向清廷奏折中称:“劝业会设,发起虽在南洋,若办理得法,将来效果,正赖以鼓舞全国实业。”当时朝廷拨银70万两作开办经费,会场要建设轻便铁道及中各省产品陈列馆,所费甚巨,虞洽卿筹垫银36万两,始筹备告成,中途因大臣瑞方调往北方任职,接任者张人骏,此人不喜搞洋务,对劝业会工程,持消极态度,而他是清廷一品官衔,不屑与虞洽卿合作,劝业会险些流产。虞洽卿任劳任怨,又垫银子又跑腿,他牢记孔子名言:小不忍则乱大谋,终于办成这件中国商业史上第一次国货博览会,当时是1910年6月,清宣统二年,比民国18年开办的杭州西湖博览会要早19年。

消息传出,听说中国在南京要开物品博览会,南洋群岛的雅加达、新加坡、爪哇,都派人携带商品来参加,中国各省都派专人、上等商品参加,还有华侨、外国商品,场内设:农业、机械、教育、工艺、美术、武装、医药、运通等馆,对特产丝绸、瓷器、玻璃、水产设有专馆,陈列物品计24部420类,开幕之日,南京鼓楼人山人海,展出三个月,来观摩交流者达20万人(次),来观摩者还有外国商人。为了提高中国杭州丝织品的知名度,虞洽卿向来会参观代表,赠送杭纺绸质手帕两万余块,手帕上以珂罗版精印大会主持人照片:载沣、瑞方、张人骏、虞洽卿四人玉照,传扬了四人的名声。

时隔18年,1928年(民国17年)11月,中国工商部在上海开办“中华国货展览会”,当时由四位主席委员领导兴办,虞洽卿也是四人之一,其他三人是:工商部长孔祥熙及张泊璇、赵锡恩,这次展览会影响也大,这是虞洽卿第二次主办商品博览会,可见虞洽卿对民族工商业之重视。

三年后,1913年,虞洽卿在家乡创办“三北轮埠公司”,建造镇海龙山码头,为了方便运货,把南京南洋劝业会用过的轻便铁道买来,在龙山码头建造四公里的轻便铁道,行驶小火车,使海运与三北内河船埠运输连接。

自学成材,对报业有独特见解

虞洽卿十五岁辍学从商(八岁至十五岁读“雨书”,合起来约读三年书),读书不多,然而到四十岁,却能下笔成文,电报、公文、公函均能起草,问其原因,说是得益于新闻报刊,自学而成材。英语会话,全仗夜校学习而成,虞洽卿对“读报可以学文化”之说有独到之经验,他曾对人说:“吾幼年失学,要是没有报纸的话,则一辈子只识几个字,没有进步了。报纸的好处,就是文字浅显畅晓,不象书本上所载的文章,艰深难懂,只识几个眼头字的人,便可看报,便可知道世界大事,灌输一切知识。一般人,以为办学校要紧,我却以为办报纸和办学校一样要紧。你看社会上四、五十岁以上的小商人,他的童年读过一本百家姓、一本三字经,识字不多,三也不懂得,但是后来居然会谈国事、会写书信,这分明是他们每天看报纸得到的成绩。他又说,有人办成人学校,我说不如办通俗报纸,让这些年幼失学之人,随时随地可以自修,成效比办学校更好。”虞洽卿认为,报纸是我们成人自学的教科书。这是虞洽卿少壮时勤学苦练自修成功的经验之谈。

虞洽卿爱看报、读书,对报人备加尊敬和爱护,他一生多次保护报人,在沪上传为佳话,上海报人乐志华,被西探踢伤一事,商报著文揭发西探劣迹,租界里外国人爱活孙要拘捕商报撰稿人,商报社长李、傅两人奔走无效,束手无策,求之虞洽卿,虞洽卿挺身而出,力保报人,亲与爱活孙力争,结果移交公堂调解,各罚九十九元了事,他与爱活孙谈判中,爱活孙蛮不讲理,虞洽卿“掼纱帽”力争,终于得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保护了报人。上海《申报》为沪上第一大报,其宣传效应,影响商界、政界甚巨,该馆董事长、原为宁波帮人朱葆三,朱病后,大批股权落如别人之手,虞洽卿闻讯,即出钱购进《申报》股份,一度被选为《申报》馆董事长,使《申报》在沪商界不变原来作风,可见虞洽卿对报业之爱护。

虞洽卿理想中的省报,要“以报养报”,商报不要依赖政客出钱办报,往往会导致商报成为政客政治斗争的工具,失去商界信仰,商报要以商人为立场办报,才能公道、持久,民国13年时,上海商报因故停顿,虞洽卿发表自己的见解。虞洽卿非报人,但“爱屋及乌”,对办报能发表真知灼见,受人钦佩。

四、大力支持辛亥革命

为筹革命经费,创办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1914年底,北京政府颁布了《证券交易所法》,掀起国人创办交易所的热潮。一天,身兼多职的虞洽卿,草草吃罢早餐,上宁波同乡会办公室处理公务,当时虞洽卿已任宁波同乡会会长,走进大门,副会长李征五拉住他在耳旁轻轻说:“孙中山先生在会客室等你多时了。”虞洽卿在辛亥革命后见过孙先生,孙先生是他第一位崇拜的伟人,他想孙先生特地来找他,一定有重要事情相商,他与李征五一起走进会客室,孙先生意见虞洽卿站起来与他握手,李征五见孙先生说与虞洽卿有要事相商,就退出来关好门。

孙先生打量了这位闯荡上海滩的弄潮儿,拾泥螺出身的小伙子,魁梧高大,不像个南方人,知道他在辛亥革命中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也颇钦佩,寒暄以后,孙先生开言道:“我建议上海商界发起办一个证券物品交易所,这是一宗容易赚钱的买卖,赚来的钱一部分支援支援东南革命党做经费,我想又你当个人发起人,写个呈文,请北京农商部批准后,即可开张。”虞洽卿点点头说:“孙先生有个创议,我们一定照办,不知先生叫那些人筹备工作?”“戴季陶和我都参加,还有你,你在找几个合适的人选。”孙先生回答,虞洽卿思索了一会说:“盛呸华、赵家番、洪承祁都可动员参加,有九个人发起就够了。我草拟好呈文与发起人名单,请先生过目就是了”。“今天我们谈的这几个人就可以当发起人,由你主办。与张静江先生碰个头,我不需要过目了。”说罢站起来要走,临走时又嘱咐“从速办理”:虞洽卿点头回答“一定一定。”不久,虞洽卿叫秘书拟好在上海创办“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呈文,下具发起人的名单:孙文、戴季陶、虞洽卿、赵家蕃、张鉴、赵家艺、盛丕华、洪承祁、张静江共九人,呈文送到北京农商部,北京政局发生动荡,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俯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争权夺利,不久张勋复辟,大闹北京城,孙先生匆匆南下,这样第一次申请办理证券交易的呈文宣告搁浅。

两年后,日本商人经过上海总领事馆注册登记,在上海办起证券交易物品所来,赚了不少钱,公元1918年,虞洽卿第二次写了申请呈文,要求开办证券物品交易所,获得政府批准。1920年2月1日在上海总商会,召开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大会,会上选出理事17人,监察3人,虞洽卿被选为理事长,后购买了四川路爱多亚路一幢三层楼房做交易所会址,七月一日正式开张。

初开张时,生意火爆,后因“信交风潮”。一些小证所纷纷倒闭,上海只剩下6家交易所,虞洽卿等人经营的证物交易所也亏本不少,因为这所交易所孙先生发起开办,一些同盟会中人也参与其中,孙先生开头希望从中获得巨额革命经费,但实际交易所供给革命党的经费每月仅二万元,同盟会中以后成为国民党大员的戴季陶、张静江、陈果夫、蒋介石等也参加这个交易所,成为该所的经纪人。在这一段时间里,蒋介石结识上海青帮头子黄金荣,经人介绍,蒋介石投贴拜在黄金荣名下,称他为“先生”。成为上海青帮中的一员;后来北伐时蒋介石成为北伐军总司令,北伐军到上海郊区,黄金荣惶恐万分,把当年的帖子还给蒋介石说“我万万不敢当总司令的先生。”

再说这几位不善于干这种投机生意的蒋介石等人,他们给交易所欠下了一屁股债务,做高时达到240万元,后经偿还,戴、陈、蒋三人还欠交易所60万圆,虞洽卿是个“老好人”,戴等三个都是浙江同乡,他们拍拍屁股上广州“革命”去了,60万圆只好由虞洽卿来承担偿还了,后来这些人成了国民党政要大官,见到虞洽卿都十分客气,虞洽卿有所求,自然照准。特别是蒋介石,连去广东的路费、生活费一百圆,也是虞洽卿掏腰包给的,自然要称他为“恩公”了。

这所不平凡的中国最早的证券物品交易所之一,在1934年终于停办。

来源:摘自:大众文艺出版社虞洽卿传

主办单位:宁波中小在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业务联系:0574-87857111 技术支持:0574-87857123

宁企联合网版权所有

浙B2-2006008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4488.html

更多阅读

夏蝉—熊木杏里 熊木杏里在日本的地位

夏蝉熊木杏里いつからだろうあの道を通学路と呼ばなくなったの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不再叫这条路“上学路”了!一年中を過ごしていた楽しい葉書をみんなで書いた在那过去的一整年里快乐的明信片是大家一起书写的。川

日本相扑选手的日常生活 相扑选手在日本的地位

10 日本相扑选手的日常生活2013-03-04 03:43:34归档在|浏览 54340 次|评论 7 条相扑(すもう),古称素舞,起源于中国,隋朝时传入日本,由两名大力士裸露上身,互相角力。日本有关相扑比较确切的文字记载,是八世纪初编纂成的《日本书纪》,书内记述

三个小生去旅行 谢霆锋在香港的地位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看过香港TVB翡翠台正在播放的"三个小生去旅行"?有别于一般的旅游节目,里面的美景都只是瞬间即逝 ~重点放在三个"小生"如何在这些美丽的地方吃喝玩乐,说说笑笑..其实,几十岁的人,去旅行是一件奔波劳累的事!在各

在中国,为什么英语的地位“至高无上”? 英语在中国的地位

在中国,为什么英语的地位“至高无上”?“看看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勤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

声明:《虞洽卿传 虞洽卿在上海滩的地位》为网友谁的年少不轻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