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丽心灵》背后的真实 美丽心灵是真实故事吗
《美丽心灵》这部电影,曾得过奥斯卡奖,讲的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的人生故事:一位天才数学家,患精神分裂症30年,在妻子的爱心的帮助下,竟缓慢康复,终于得到了常人难以染指的诺贝尔奖,真是一个奇迹!
电影《美丽心灵》的海报
近日重读了一遍美国女作家娜莎Sylvia Nasar为纳什写的传记《A Beautiful Mind》,感慨良多。(就是这个娜莎,前几年曾因“庞加莱猜想”在《纽约客》上发了一篇文章,把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大臭了一把,其实惹祸的应该是中国媒体。)平心而论,娜莎的这本传记写得还是公允的,不象国内写的传记,传主要么好到天上要么就坏到应该下地狱。
电影把纳什对科学的钟爱和妻子对患病丈夫的不离不弃这两种行为归结为“心灵的美丽”,但综观全书后,你会思考真实的人生其实并没有那么美丽!
晚年的纳什
一、纳什残忍与冷酷的一面。
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当教师时曾追求一位大自己5岁的护士埃莉诺,后两人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子,但纳什却不愿意同护士结婚――因为她出身低微,文化程度才高中毕业。纳什拒绝让私生子跟自己姓,并坚决不付埃莉诺分娩的费用,甚至不愿承担儿子的抚养费,冷酷地建议埃莉诺让别人收养自己的长子――尽管他当时有收入不错的教职,埃莉诺无奈之下找到纳什的父亲告知实情,父亲曾严令纳什同埃莉诺结婚,但纳什终未从命,结果父亲不久病逝。可怜纳什的长子跟着单身母亲,有时靠好心人收养、甚至有时在孤儿院生活,童年非常悲惨和不幸!家庭的温暖,良好的教育,与纳什的长子无缘。
二、埃莉诺确实见识短浅。
病中的纳什曾离开艾利西亚一段时间,此际他曾经常去看望埃莉诺和长子,但她没在心理上给纳什帮助,反而和他吵架。比起艾利西亚坚持让纳什呆在普林斯顿大学(尽管边缘化于学术界)、容忍纳什的病态怪异行为,你不得不承认艾利西亚确实比埃莉诺高明,更有远见!天才的婚姻选择对象是正确的!
三、怪异的纳什有同性恋倾向,曾因此而被捕,被兰德公司开除。
四、纳什的妻子艾利西亚确实痴情,具有坚韧的品格,但也不乏心计。
纳什讲授的一堂微积分课,让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系女生艾利西亚陷入单相思。为了进入纳什的心中,艾利西亚费尽心思,在纳什常去的图书馆当馆员,为追随纳什到他所在的城市找工作――尽管他处有更高薪酬工作的机会!三人状态时与埃莉诺摊牌谈判。真是为爱痴心一片,只为实现自己的“嫁龙梦”!
看作者评价艾利西亚的坚忍:(在怀孕挺着大肚子之际,纳什患病住院),“那个外表看来轻松愉快而不要担负任何责任的年轻女子,曾受过相思之苦,坐在图书馆科幻小说部等待她的偶像出现,原来她也具有充沛的勇气,可以支持自己面对未来的人生!”
(碰到纳什患病30年这样的情况),“别的年轻女人可能会双手一甩手就回娘家找父母去了,但艾利西亚对自己说纳什的精神和研究工作仍然有救!”
五、纳什患病后,艾利西亚并不是总和他在一起,他们离婚并分开过一段时间。
在生活和心理的重压之下,艾利西亚还是于1963年与纳什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开了纳什一般时间。后来,数学家穆尔爱上了她,二人曾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只是由于艾利西亚的失业,穆尔抽身退出了!具有钢铁一般意志的艾利西亚意识到:自己的未来取决于初恋的那个男人!于是从1970年开始,艾利西亚让纳什在她那儿当“房客”,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如果不是艾利西亚的收留,纳什有可能沦为流落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她靠自己做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着前夫,她坚持认为纳什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大学,理由是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别的地方会被当作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会想,他可能是一个天才。
雪上加霜的是,后来纳什的小儿子也患病上了同样的病!(纳什的小儿子也有很高的数学天份,得过数学博士学位。)真不知道艾利西亚是怎样熬过来的,难怪她也要经常去看心理医生!
2001年,艾利西亚与纳什才办理复婚手序。这位伟大的女性用一生与命运进行博弈,她终于取得了胜利。而纳什,也在得与失的博弈中取得了均衡(纳什的得奖理由就是他对博弈论的贡献)。
六、普林斯顿大学、纳什的同事朋友在挽救纳什上确实做了不少努力。
在为病中的纳什争赞助、给予教职、募捐、保全保险、保全国籍等等方面,普林斯顿大学、纳什的同事朋友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甚至美国国会也曾出面。要知道,病中的纳什不能授课,更谈不上做研究(学界好多读论文的人都以为他已经去世了),而且长达30年!我不禁问自己,在中国,可能发生这样的事吗?看看武大病床前解聘教授的新闻就知道了。(你说武大也是的,80多万都花了,还背个大黑锅,值吗?)
请听听这些让人肃然起敬的努力者的声音:
“为了国家利益,必须竭尽所能将纳什教授复原为原来那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
“不能浪费他出色的头脑!”
“让他呆在普林斯顿大学,对数学有好处。”
于是纳什成了“普林斯顿的幽灵”。如果有人敢抱怨纳什在附近徘徊使人不自在的话,他会立即受到警告:“你这辈子都不可能成为像他那样杰出的数学家!”
其实纳什患病后其母亲、妹妹对他的帮助也很大。无论你处境如何,家人永远不会抛弃你,毕竟血浓于水。
七、炸药奖其实也有人情味的,有时它奖励的含义是一种献身科学的精神。
诺贝尔经济学奖主席委托学者韦布尔到普大查探纳什的实际情况(主要是看能否得体地出席颁奖典礼),见面之后的午餐时间,在普大教工俱乐部门前,纳什止步瑟瑟的问:“我可以进去吗?”,“我不是大学的教师。。。。。。”。
一位伟大的学者竟然认为自己没有权力在教工俱乐部用餐!残酷的事实震憾了韦布尔,他的感情已经向纳什倾斜!纳什最后是以微弱的优势票数才得到诺贝尔奖的!此时,纳什快70岁了,艾利西亚也年届6旬。
八、纳什确实有科学天赋。
在卡内基理工学院读本科时,纳什大一学的是化学,但大一没结束他改学数学,被数学教授称为“年轻的高斯”。纳什曾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立地证明了布劳维尔不动点定理,让教授惊为天人。后教授在为纳什攻读博士学位所拟的推荐信上,只写了一句话:此人是个天才。美国著名的《财富》(Fortune)杂志,曾在一九五八年七月号把纳什称为“新数学”最耀眼的新星。
九、影片中纳什为军方工作――破译密码,属子虚乌有,是编辑杜撰的,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已。
十、让我们读读电影末尾那段台词――纳什在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I've always believed in numbers.我一直都相信数字。
in the equations and logics that lead to reason.还有那些引导推理的方程式和逻辑。
But after a life time of such pursuits,但是在用一生追求之后,
I ask,我问(自己),
What truly is logic?什么才是真正的逻辑?
Who decides reason?谁来决定原因?
My quest has taken me through the physical,追求带着我穿越物质,
the metaphysical,形而上学,
the delusional...幻觉……
and back.又重返。
And I have made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my career.然后我做出了此生最重要的发现。
The most important discovery of my life.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发现。
It is only in the mysterious equations of love...只有在神秘的爱的等式里……
that any logical reasons can be found.才能发现任何逻辑上的原因。
I'm only here tonight because of you.我今晚在这里是因为你。
(纳什投向台下的艾利西亚的深情的目光)
You are the reason I am.你是我存在的原因。
You are all my reasons.你就是我所有的理由。
有爱如此,此生足矣!无怪乎艾利西亚感动得潸然泪下。
更多阅读
《壮士出川》背后的真实川军6:群炮毙敌是“神剧情节”吗?
《壮士出川》背后的真实川军6:群炮毙敌是“神剧情节”吗?编写者 冉光泽《壮士出川》中有一个情节:为了避免与敌军硬拼,张抗建议引诱敌军在尖山咀下庄宿营,然后在周围山头集中迫击炮轰击敌军,一战摧毁桥本旅团战斗力。这个情节有根据吗?在
转载 红岩魂 —《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 电视剧红岩魂
原文地址:【红岩魂】【—《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作者:晓残风月【红岩魂】【山城暗夜—《红岩》背后的真实故事之一】2006年年末,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
泰国电影《蛇女》我的图书馆 蛇女 泰国
泰国电影《蛇女》公司总裁阅274/转214小时前印度电影《灵 蛇 剑》[国语译制...雨霖收藏屋阅141/转254小时前印度电影《滴血追击》[国语译制...雨霖收藏屋阅
电影《社交网络》-FACEBOOK的真实故事 社交网络 真实
国外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观众评分 8.0我对这部电影的评级:新潮, 先知, 天才, 背叛, 骗术, 亿万富翁Punk, Prophet, Genius, Traitor,liar ,Billionaire 电影《社交网络》(The SocialNetwork)(2011)改編自2009年暢銷書籍《意外
《酒干倘卖无》和电影《搭错车》赏析 搭错车电影赏析
《酒干倘卖无》和电影《搭错车》赏析与分享作者:haiyun 编辑:海韵 发布日期:2010-11-27 14:35:41“酒干倘卖无”,就是说,“有空酒瓶卖么?”?,是电影《搭错车》中的插曲。这是一首年代久远的老歌了,却仿佛经久不衰般地一直传唱到现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