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花吟》 《葬花吟》大提琴

葬花吟

编辑本段红楼梦葬花词 葬花吟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又一说花谢花飞飞满天)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黛玉葬花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又作愁绪满怀无释处或愁绪满怀无着(zhuó)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又一说三月香巢已垒成)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1]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又作闷杀);

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又作独倚花锄泪暗洒),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读第四声hè]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黛玉葬花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又作怪侬(nóng)底事倍伤神?)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又说愿侬此日生双翼),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又作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又作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编辑本段诗歌注释

1.榭——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的建筑。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或景区休憩建筑.。

2.“洒上”句——与两个传说有关:一、湘妃哭舜,泣血染竹枝成斑。所以黛玉号“潇湘妃子”。

二、蜀帝魂化杜鹃鸟,啼血染花枝,花即杜鹃花。所以下句接言“杜鹃”。

3.香丘——是根据佛教名词“香山”新造的词,意思是香气缭绕的小山丘,比喻有一小方受佛教庇护,可以安居乐业的土地。不奢求香气缭绕的蓬莱仙境。

黛玉葬花

4.一抔(póu)——意思是一捧之土。【出典】①《史记·张释之冯唐传》卷一Ο二:“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意思是说,如果有愚民侵害伺奉长陵的旧臣的子孙,如何治罪?一朝天子一朝臣,汉朝有在皇帝陵墓旁边修建陵邑安置旧臣的传统,长陵是汉高祖的陵墓,长陵旁边有安置汉高祖旧臣伺奉长陵的长陵邑。林如海之祖是开国元勋,曾袭过列侯,林黛的身世与被安置到长陵邑居住,逐渐不被重用的汉高祖的旧臣的子孙一样,林黛玉夭折,即是“长陵被取一抔土”意思。

5.净土——佛教专用名词,原意指完全被佛教度化的土地,净土上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任何其它外道。与“一抔”联用后成为双关语,也指只有汉文化,不被佛教文化沾染的土地。

《葬花吟》 《葬花吟》大提琴
编辑本段白话译文

原文解析(一)



相关图片(二)(20张)



相关图片(一)(20张)

花儿都已经枯萎凋谢,风儿吹得它漫天飞舞,鲜红的颜色褪了,香味消失了,有谁对它同情可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亭台楼阁之间,漫天飘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这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手里扛着花锄掀开门帘走到园里,园子的花落了一地,我怎么忍心踏着它们走来走去?轻佻的柳丝浅薄的榆荚,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的飘零,也不顾李花纷飞。待到明年大地回春,桃树李树又开花了,可是来年的闺房中还能剩下谁呢。新春三月,燕子噙来百花,散发着花香的巢儿已经垫成。房梁上的燕子啊,你们对待花儿也太无情了。虽然明年你们还能衔花啄草,但你怎能想到房中的主人已经死去,旧巢倾落,而且房梁空空。

一年三百六十日,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明媚的春光鲜艳的花朵,能够支撑多少时候?一旦飘零了就再也无处寻觅。花开的时候容易看到,一旦飘落了就很难找到,站在阶前愁思满怀,愁坏了我这个葬花的人。手里握着花锄,暗暗洒下眼泪,那空枝上似乎也倾染着斑斑血迹。

杜鹃泣尽血泪默默无语,凄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关好了深深的闺门。清冷的灯光照射着空空的四壁,人们刚刚入睡。春雨敲打着窗户,床上的被褥还是冰冷冷的。人们奇怪的是什么事情,使我今天这样格外伤心,一半是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一半是恼恨春光匆匆的离去。来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走的时候一声不响地离去。昨天晚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传来一阵阵悲凉的歌声,不知道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但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留不住,问那鸟儿,鸟儿不说话,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但愿我从今啊,能长出一对翅膀,随着那飞逝的花儿一同飞到那天际的尽头。但是即使飞到了天际的尽头,哪儿会有埋葬花儿的坟丘?不如用这锦绣的香袋收起花儿娇艳的尸骨,再用一掊洁净的泥土,掩埋你这绝代风流。愿你那高贵的身材洁净的生来又洁净地死去,不让你沾染一点污淖,被抛弃到坑脏的河沟。

花儿呀!你今天死了有我来把你埋葬,谁知道我这个苦命的人啊,什么时候忽然间死去,我今天把落到地上的花埋掉,人们都笑我傻,但是等到我死了的时候,掩埋我的人又是谁呢?请看那凋残的春色,花儿正在从枝上往下落,那也是闺中少女衰老死亡的时候。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变成老太太,花儿落了,人也死了,花儿人儿两者从此不再相知。 原文解析(二)

花儿凋谢飘飞,飞舞满天;鲜红的颜色消褪,芳香的气息散去,有谁怜惜(它)?

飘游的柳丝柔软地系在一起,舞动在春日的台榭前;飞落的柳絮轻轻地沾在一处,扑向绣花的门帘。【注:总是无法确定这两句是不是对偶,应该是对偶吧。“系”有两个意思,一是做动词,系在一起;一是作名词,丝线状物。“软系”对“轻沾”,我查了一下,“沾”没有用作名词的先例,所以“系”只能是动词。】

闺阁中的少女怜惜晚春,惆怅的思绪萦满心怀,没有排遣的地方。

(我)手中拿着用来埋葬落花的锄头,走出绣花的门帘,怎么忍心践踏着落花走来又走去?

柳条和榆荚钱自顾自地芳香繁茂,哪里管得了桃花与李花的飘落纷飞!

【注:柳条与榆荚钱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鲜艳的植物,却如此繁茂,美丽芬芳的桃花李花却要凋零,体现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

桃花与李花明年都能再次开放,(但)明年的闺阁中,怎能知道还有谁呢?

三月的时候,散发着花瓣香气的燕巢刚刚筑成,梁间的燕子太过无情!【注:刚筑成燕巢便迁徙,弃香巢于不顾,所以说燕子无情。】

明年花儿(再次)开放,即使可以啄下(筑巢);却不知道人已离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倾落!

花儿开放(的时候)容易看见,凋落时(却)难以找寻;台阶前伤心坏了(我这个)埋葬落花的人儿。

(我)手里拿着葬花的锄头,泪水暗暗洒落,洒上空空的枝头(便)现出血痕。

杜鹃不再啼鸣,(此时)正是黄昏;(我)背负着葬花的锄头回到房中,掩上一重重朱门。

青荧的油灯照映着墙壁,我刚刚睡下;冰冷的雨滴敲打着窗户,(我的)被子还没有温暖。

责怪我为了什么事倍加伤心?一半是因为怜惜春光,一半是因为嗔怪春光。

怜惜春光忽然来到,嗔怪它忽然离去;来到的时候又默默无言,离去的时候(我也)无法听闻。

昨天晚上(我听到)庭院外有悲伤的歌响起,不知那是花儿的魂魄,还是鸟儿的魂魄?

花儿的魂魄、鸟儿的魂魄总是难以留驻,鸟儿自是沉默不语,花儿自是含着娇羞。

(我)希望我的胁下生长出一双羽翼,随着落花飞到天际的尽头。

天际的尽头,什么地方有芳香的土丘?

不如(用)锦缎做的囊袋,收起(落花的)清艳遗骨;用一捧干净的泥土,掩埋这绝代风流。

(花儿的)品质本来洁净,(如今仍旧)回归洁净;不让(它)污浊肮脏地陷落在水渠泥沟里。

(落花)你今天死去,我来收殓埋葬;(我却)不能预知我自己何时丧亡。

我今日埋葬花朵,人们笑我痴情;他年埋葬我的怎知是谁?

请看罢,春光逝去花儿渐渐凋落(的时候),便是美丽的少女衰老、死去的时候。

(等到)有一天春天已尽,美丽的少女老去;(那时)花儿凋落、人儿逝去,都无从得知!

编辑本段背景

写作背景

爱情表露

黛玉在第一次葬花中,巧遇宝玉在沁芳闸桥边的石头上看《西厢》,黛玉瞧见也要看,于是上演了红楼经典场景宝黛共读《西厢》。读过后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委屈

碍于当时的礼教,也怕宝玉把自己看得太“轻薄”,所以黛玉竟“眼圈儿红起来”。有尊严的大家小姐,谁敢对她们表白爱情?在那时,表白爱情一方面固然是喜欢对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不尊重对方。所以黛玉竟有些委屈,怀疑宝玉利用“淫词艳曲”来“欺负”自己。

黛玉毕竟是了解宝玉的,听了宝玉这样的表白,心里毕竟是喜欢的。所以宝玉刚一发誓,黛玉就“破涕为笑”,也随即引用了《西厢记》中的词语,说宝玉“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通过共阅《西厢》,宝黛爱情前进了一步,“朦胧度”有所减少。

无奈

写《葬花吟》的前一晚,为宝玉被贾政叫去而担心的黛玉前去怡红院探望,却被丫鬟晴雯卤莽的使性子拒在门外;黛玉客居贾府,即使被丫鬟拒之门外,又能如何呢?再听怡红院里传来宝玉、宝钗二人的一阵笑语之声。寄居贾府,已是没趣,如今,白天刚刚表露爱意的宝玉,也不过如此,这个时候的黛玉,心中真百般滋味,说不出口。黛玉惟有以哭泣来释放心中的的压抑与悲伤,而宿鸟栖鸦听见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的黛玉哭泣,也是不忍听闻。所以在《葬花吟》中,有这么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可见,她是以花代己,葬花也是另一种的对自己命运的叹惜与对现实的无奈。

葬花以自我安慰

在越剧电影《红楼梦》中,写黛玉听到梨香院小旦唱《牡丹亭》后,有这么一段唱词: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人说道,大观园四季如春,我眼中却只是一座愁城。看风过处,落红成阵,牡丹谢,芍药怕,海棠惊,杨柳带愁,桃花含恨,这花朵儿与人一般受逼凌。我一寸芳心谁共鸣,七条琴弦谁知音?我只为惜惺惺,怜同命,不教你,陷入污泥遭蹂躏,且收拾起桃李魂,自作香坟葬落英。该段唱词,很好的诠释了原著中黛玉葬花的原因和目的:对有类似遭遇的女性是“惜惺惺,怜同命”,对自己的见解缺乏共鸣知音,因而葬花以自我抚慰。

编辑本段葬花历史

“葬花”之举始于明代中叶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寅。

唐寅的牡丹花

据《唐伯虎佚事》载:“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

明末文学家叶绍袁在《续窈闻》中记载其女叶小鸾说自己曾“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明末清初诗人杜浚作有《花冢铭》,从《花冢铭》可知其亦有过“葬花”之举,《花冢铭》文字如下:“余性爱瓶花,不减连林,偿有概世之蓄。瓶花者,当其荣盛悦目,珍惜非常;及其衰颓,则举而弃之地,或转入混渠莫恤焉,不第唐突,良亦负心之一端也。余特矫共失,凡前后聚瓶花枯枝,计百有九十三枚,为一束,择草堂东偏隟地,穿穴而埋之。铭曰:汝菊、汝梅、汝水仙、木樨、莲房、坠粉、海棠、垂丝、有荣必有落,骨瘥于此,其魂气无不之,其或化为至文与真诗乎?”

曹寅的《楝亭诗钞》也钞录有两首葬花诗,两首都是题画诗,一首是《题柳村墨杏花图》:“勾吴春色自藞苴,多少清霜点鬓华。 省识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冢葬桃花。”另一首是《题王髯月下杏花图》:“墙头马上纷无数,望去新红第几家。前日故巢来燕子,同时春雨葬梅花。凭谁笔墨描全袖,自启丹炉点宿砂。三十六宫人盼断,金盆空影月西斜。”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

《红楼梦》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

《葬花吟》是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能救活黛玉,让宝、黛两个有情人成为眷属,把已断绝的月下老人所牵的红丝绳再接续起来。试想,只要“沉痼”能起,“红丝”也就能续,这与后来续书者想象宝、黛悲剧的原因在于婚姻不自主是多么的不同!倘若一切都如程伟元、高鹗整理的续书中所写的那样,则贾宝玉已有他属。起黛玉“沉痼”毫无作用。“续红丝”当然不是为了要她做宝二姨娘。

《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等末了数句,书中几次重复,特意强调,甚至通过写鹦鹉学吟诗也提到。可知红颜老死之日,确在春残花落之时,并非虚词作比。同时,这里说“他年葬侬知是谁”,前面又说“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飘泊难寻觅”等等,则黛玉亦如晴雯那样死于十分凄惨寂寞的境况之中可以。那时,并非大家都忙着为身思想的弱点。人们同情林黛玉,但同时也看到这种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思想感情是十分脆弱的。

如果读者再把《葬花吟》同荣府中所有青年女子的命运联系起来思索,又觉得这不仅仅是黛玉一个人的诗谶,同时也是大观园群芳共同的诗谶。她们尽管未来的具体遭遇各不相同但在“有命无运”这一点上却没有两样,都是在“薄命司”注册的人物。随着贾家的败落,所有的大观园内的女孩儿都要陷于污淖、沟渠之中,都没有好命运。[2]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曹雪芹像

曹雪芹

(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河北丰润,后迁至辽宁沈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少年时期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十三岁迁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家产抄没。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贫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凉。最后因贫病无医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纵横,善谈吐。能诗善画。其诗立意新奇,风格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最大的贡献在于小说创作,他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崇高声誉。 又一说作者为废太子允礽

编辑本段改编歌词

1987年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葬花吟》对原文作了一些改编,音乐制作人是王立平。改编后的

歌词如下:

黛玉葬花

[3]

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偷洒泪

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曲子最初由王立平谱曲,由陈力演唱。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首曲子依然是一个经典,而且这首歌也被很多歌手拿来重新演绎过,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在黑鸭子组合(李蓉一组)的唱片《发烧》专辑中,也重新演唱了。另外还有近期的《百年歌声》--“葬花吟”里李玉刚为大家演唱并表演了林妹妹的葬花一段,另有民谣歌手“秘密后院”也翻唱过此歌,用木吉他弹奏出的乐曲配合沙哑的嗓音别有一番风味。也有一些人用乐器来表现葬花吟。

编辑本段湘湘音乐作品《葬花吟》

基本信息

2011年10月01日,大陆本土音乐工作室面向全国发行古风作品《葬花吟》。

编辑本段歌词欣赏

《葬花吟》

作词 楚湘云 祖子

作曲 杨子明

编曲 阿Ben

演唱 湘齐萌

语言 国语

风格 中国风

出品 湘湘音乐工作室

专辑 梨花雨

发行 2011-09-30

燕衔春泥 向谁家

庭院红花 出篱笆

蜂媒蝶使 叩窗纱

是谁点燃 蜡烛花

采撷春枝 纤腰一把

痴情伴你 夜情话

香消玉殒 苦楝下

花瓣上我 相思泪洒

净土下 埋葬你今生的无瑕

手中残留 一点沙

一曲葬花吟 悲切声声哑

焚香哭祭 封心绝爱苦涩年华

采撷春枝 纤腰一把

痴情伴你 夜情话

香消玉殒 苦楝下

花瓣上我 相思泪洒

冷月下 埋葬我一生的牵挂

一个情字 放不下

奈何桥柳树旁 你手执鸳鸯帕

生死契阔 两情茫茫地角天涯

冷月下 埋葬我一生的牵挂

一个情字 放不下

奈何桥柳树旁 你手执鸳鸯帕

生死契阔 两情茫茫地角天涯

两情茫茫地角天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4794.html

更多阅读

杨门虎将剧情介绍 从《杨门虎将》谈企业管理

最近在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杨门虎将》里,演绎到杨业与杨四郎父子俩的治军思想时,对我们做企业管理的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杨业倡导人性化治军,杨四郎倡导科学化治军,意见虽然不一致,但各有其理,杨业知道四郎的治军思想有利于国家

运筹帷幄 《绝对中国制造》:第一部分 战略运筹

1、【以静制动】 典出:《道德经》第26章:“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大意是,稳重、隐忍是轻浮的根本,镇静、持重是躁动的主宰,轻举就会失去制衡的根本,妄动就会丧失主宰权。案例1:华为发展策略的“狼行成单”民企华

无限之掌控世界 《掌控经销商》01

《掌控经销商》一、掌控的意义销售网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个桥梁才能走进消费者的视线,才能走进市场与顾客亲密接触。通过这个渠道,产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这样的渠道包括企业自

声明:《《葬花吟》 《葬花吟》大提琴》为网友霓虹灯下的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