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姬 瑶姬被凡人睡过

巫山神女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 一说为王母娘娘之女,本名瑶姬,在消灭十二恶龙之后又帮助大禹治水,而又更怜惜百姓而化作神女峰守护大地。 二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重庆市、湖北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

简介描述

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传诵。

她在中国历代诗文中,慢慢积淀成为一种排解不开的“巫山神女情结”。[1]自有此情结以后,中国文化中对女性的态度,出了“昵”之外,又增添了一分“敬”。比如,贾宝玉对于女性的态度便是“昵而敬之”的。神女的梦幻特点,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本义。此时,原先描写女性的文本,指向了超女性的涵义:如美好的理想、人生的追求等等。[2]

人们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曾为历代文人墨士传颂的巫山神女,是西王母之女(一说为天帝之女),当大禹疏导长江三峡时,她在飞凤山麓一平台,授九卷天书与大禹,井派神丁相助,大禹“遂能导波决川,以成其功"。这块平台后人称之为神女授书台,此后她定居巫山,为民造福,日久天长,她的身影化为俊俏的神女峰。巫山人民竖碑立祠,泥塑金身,绘影力文,将神女祀为“佐禹治水”“有功于三峡黎民”的“正神”。毛泽东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词:“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借动人的神话传说,展现了新中国大禹传人的豪迈气概和壮志胆识。

《毛泽东三峡行》:“1956年,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滚滚东流水,激荡起诗人的灵气, 更触动了这位伟大政治家的胸怀,于是,他便挥毫写下《水调歌头·游泳》的诗篇,写下他的宏愿,抒发中国人建设社会主义改天换地的伟大理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两年后,他来到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进行实地考察。那是1958年3月底,结束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成都会议’后,毛泽东主席饶有兴趣地考察长江三峡。……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只见那云雾绕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婷婷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士女,那衣裙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从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到唐朝李白、刘禹锡、元稹、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一致认为: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何止干干万万,惟有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惊天动地之语;又惟有毛泽东同志才能抒发出‘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壮志雄才。”[3]

余秋雨《文化苦旅·三峡》:“人们在她身上倾注了最瑰丽的传说,好像下决心让她汲足世间的至美,好与自然精灵们争胜。说她帮助大禹治过水,说她夜夜与楚襄王幽会,说她在行走时有环佩鸣响,说她云雨归来时浑身异香。但是,传说归传说,她毕竟只是巨石一柱,险峰一座,只是自然力对人类的一个幽默安慰。”

【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在《神女赋》中,神女贞谅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在梦中的求爱遭到了神女的拒绝。襄王“惆怅垂涕,求之至曙。”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在《神女赋》中,神女没有与襄王欢会,故,楚襄王充其量只是梦见了神女,而无其他关系。[4]此所谓“襄王有梦,神女无心”。

在《神女赋》中,究竟是谁夜梦神女,自宋以来一直有争议:

昔楚襄王与宋玉游高唐之上,见云气之异,问宋玉,玉曰:昔先王梦游高唐与神女遇,玉为《高唐》之赋。先王,谓怀王也。宋玉是夜梦见神女,寤(醒)而白( 禀告;报告)王,王令玉言其状,使为《神女赋》。后人遂云襄王梦神女,非也。古乐府诗有之,夲自巫山来,无人覩容色。惟有楚怀王,曽言梦相识。李义山(商隐)亦云:“襄王枕上元无梦,莫枉阳台一片云。”今《文选》夲,“玉”“王”字差误。(宋姚寛《西溪丛语》卷上)

汉典释义

瑶姬:1 女神名。相传为天帝的小女,即巫山 神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郭景纯曰: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封于巫山 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 一说即西王母之女云华夫人。《太平广记》卷五六引《集仙录》:“云华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瑶姬。”唐朝李贺《巫山高》诗:“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襄阳耆旧传》云:"楚王游云梦,梦一妇人,名瑶姬,曰:我夏帝之季女,封于 巫山之阳台,精神化而为之也。”后蜀顾夐《浣溪沙》词:“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锁兰房!”

2.传说瑶姬 “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后因以“瑶姬”为花草之神。亦用指色白如玉的花。唐朝李商隐《木兰》诗:“ 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唐朝王周《大石岭驿梅花》诗:“仙中姑射接瑶姬,成阵清香拥路歧。”[5]

神话传说

传说一

瑶姬为炎帝(赤帝)之女。世传: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

帝女化瑶草:炎帝的三女儿,名字叫做瑶姬,姣丽无比,刚刚到了出嫁的年龄,还没有出嫁,就夭亡了。这个满怀热情的少女,她的精魂,就去到姑瑶山,变做了一棵瑶草。这瑶草的叶子长起来重重叠叠,非常茂盛,开黄花,结的象莵丝的果子。谁要是吃了这果子,就可以被人喜爱。

神女峰-朝云暮雨:巫山有十二座峰,峰峰参差错落有致。其中有一座亭亭玉立的秀峰,叫神女峰。它如同一位万古绝代的佳丽,站在高崖上眺望脚下过往的万帆千舸,无限神往,美丽多姿。清晨,它常常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悠闲地浮游在高山和幽谷之间;到了黄昏,它又由轻云变成了飘洒的暮雨,向着翠色的山岚,发出绵绵絮语和心底的哀怨;入夜,它不时地发出深情的呼唤。

到了第二天,它又化作一片缥缈的朝云。

神话:神女峰屹立于巫山群峰之中,常年翠绿,秀丽挺拔,形状恰如一位妙龄 少女,站立在长江岸边,眺望着遥远的天际。终年缭绕在山峰旁的薄雾,仿佛是她华丽的云裳羽衣; 巫山清冷的细雨与淡淡的微风,又仿佛是她寂寥的眼泪与轻轻的叹息。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神女峰的动人传说:说她美丽而善良,帮助巴蜀人民建设家园 ; 说她寂寞而冷清,总是在黑暗的夜里隐隐地啜泣; 说她容颜美艳,环佩作响,浑身异香; 说她因怀念一段往事,从此留在了江边,生生世世,思念无穷无尽。

相传神女名瑶姬,瑶者,美玉也。她自幼生活在天上,最爱到天庭的后花园去玩耍。她喜欢那里潺潺的流水与和煦的微风,总是一整天一整天地待在那里,听着鸟儿悦耳的歌声,闻着花儿淡淡的香气。饿了,有翠绿色的小鸟为她衔来香甜美味的水果和佳肴; 渴了,有鲜花绿草为她奉上甘甜可口的露水。那时的瑶姬,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后花园中总是回响着她银铃般的笑声。

在四个女儿中,炎帝最喜欢瑶姬,不仅仅因为她有着如花朵般娇艳的美貌和天真无邪的本性,更因为她对别人能够给以无私的关心。虽然她在四个姐妹之中年纪不大,却最懂得关心凡间黎民的疾苦。她常常为了人间百姓过着艰辛的生活而伤心落泪。

瑶姬渐渐长大了,出落得更加美艳动人。可是,就在她成年的那一年,突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她生了一场大病,来势汹汹的病魔很快就将她击倒在地。从此,她就只能躺在病榻上了,虽然脸上还挂着灿烂的笑容,但却没有了往日的红润与娇嫩,显得非常憔悴。溪流边,没有了瑶姬梳妆的身影,溪流仿佛在呜咽着; 微风里,没有了瑶姬灵动的身姿,微风仿佛也在呼唤着。渐渐地,瑶姬已经病得站不起来了。炎帝心急如焚,但却束手无策:自己虽是医药之神,但药能医病,却不能让人起死回生。

不久,瑶姬就死了,被安葬在花团锦簇的姑瑶山上。从此,天地间就少了一个精灵一般的少女。因为瑶姬是神仙,她的肉体虽然幻灭了,精神与灵魂却是永生的。有一年,她的香魂便化作芬芳的瑶草。瑶草花色嫩黄,叶子双生,果实似菟 (t ù ) 丝子。女子若服食了瑶草果,便会变得明艳美丽,惹人喜欢。这瑶草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便又修炼成了人形,就是人们一直以来所说的巫山神女———瑶姬。

瑶姬在重生之后,已不能重回天宫了。她生性活泼,不肯老老实实地待在姑瑶山上,就经常化身成各种形态在人间游走。和以前一样,她还是深切地关爱着人间的百姓,到处为人们排忧解难,救死扶伤。渐渐地巫山上有神女的消息就流传了开来。人们都很感谢这位美丽善良的女神。

有一年,巴蜀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一时间,富饶之地变为水泽,农民颗粒无收,流离失所。曾经安静祥和的巴蜀大地转眼间变成人间地狱,被溺死的人不计其数。孩子失去了母亲,妻子失 去了丈夫,大水之上,一片凄凄惨惨的景象。此时,大禹开始受命治水。他一路凿山通河,来到巫山脚下,准备修渠泄洪,不承想触怒了一只在巫山上潜修了多年的蛤蟆精。这只蛤蟆精觉得大禹搅了它的清修,就使用法术阻挠大禹开山。它让飓风暴起,刮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层层叠叠的洪峰像连绵的山岭似的向大禹压过去。大禹措手不及,被打得人仰马翻,只好撤离江岸。在当地人的指点下,他决定去向巫山神女瑶姬求助。

瑶姬敬佩大禹不求回报但求以利天下的精神,哀怜背井离乡、倾家荡产的灾民,当下就传授给大禹差神役鬼的法术,并赠给他一本能够防风治水的天书,帮助他制伏了蛤蟆精,止住了飓风。之后,瑶姬又派遣侍臣狂章、虞余、黄魔、大翳 (y ì ) 、庚辰等神仙,祭起法宝雷火珠和电蛇鞭,将巫山炸开一条峡道,令洪水经巫峡从巴蜀境内流出,涌入大江。饱受洪灾之苦的巴蜀人民终于获救了 ! 神女关爱三峡人民,唯恐长江之水再度泛滥,遂与十一个姊妹化为十二秀峰,永驻三峡。这就是令广大游人叹为观止的巫山十二峰。由此,人们对瑶姬更加感激不尽,关于她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而对于她的容貌,人们也都认为是举世无双的美艳。

在千年之后的战国时期,关于瑶姬的传说又达到了一个极致( 主要见于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 ) 。故事要从楚怀王游历三峡时说起。

楚怀王到三峡地区狩猎,一路上奔波劳顿,便在临时的行宫高唐馆中小憩。睡梦中,他隐约听到有音乐声响起,还闻到不时飘来阵阵奇香。他睁开眼,只见四周祥云弥漫,异彩纷呈。更奇妙的是,他竟看到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袅袅婷婷,款款而来。这女子大大方方地来到楚怀王面前,轻轻一揖,对他说:“我是炎帝的女儿,名叫瑶姬,没有成亲就亡故了,被埋在姑瑶山上。今天特地前来与你相会。”楚王见她禀天地阴阳造化之妙,得天独厚,含有天地间一切之美.她华装美饰,就像一只展开双翅的翡翠鸟,飘然而至.「其象无双,其美无极」,她的相貌容颜,无人能比,「其状峨峨,何可极言」,其状貌之美,已到了无可言谈的地步。(《神女赋》)惊艳不已,顿时心生爱慕,遂与她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

次日,楚怀王恍然梦醒时,身边早已没有了瑶姬的影子,便怀疑这只是一场梦,可 是这时分明又飘来一阵香气,正是昨晚闻到的异香,方才明白。楚怀王不能忘情于瑶姬,便带人到巫山中去寻找她。巫山峰峦秀丽,云蒸霞蔚,他们寻遍了所有的地方也不见那位美丽女子的踪迹。听当地的人说,山上的云霞正是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苍松,美若姣姬。楚怀王慨叹不已,却也没有办法,只好在巫山临江一侧修筑楼阁,命名为“朝云”,以示对瑶姬的怀念。

宋玉之后,关于瑶姬的诗作屡见不鲜。唐代元稹在《离思五首 ( 其四 ) 》中咏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李白在《感兴》中称颂:“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霄梦,无心向楚君。”孟郊在《巫山曲》中也提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目极横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刘禹锡到巫山游览时有感而发,在《巫山神女庙》中说:“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宋代人吴简言在《神女庙》一诗中这样写道:“惆怅巫娥事不平,当年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歌颂神女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可谓不胜枚举。

天地一瞬匆匆过,人间沧桑是百年。通过民间神话传说和历代文人的歌吹弦诵,巫山神女的形象得以完美地再现于我们面前。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去探究,相信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走出神话,让我们回到今天的三峡大谷。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作的“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的伟大预言已在世纪交替的历史时空中变成了现实。若神女真能感知人间真情,一定会像昔日助大禹治水那样帮助我们实现今天的宏图伟业。[7]

类似文章见《山海经现代版》:[8]

《高唐赋》中的神女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她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举动,所谓“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是未曾受到任何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束缚的人性的直接张扬。神女追求爱情的方式和神奇变化,充分说明她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

据《禹穴纪异》、《墉城集仙录》所记,神女瑶姬曾助禹治水,《神仙传》中亦载有此传说。

传说二

神女瑶姬是王母娘娘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她心地纯洁,相貌美丽。 王母娘娘特别疼爱,把她当成一颗掌上明珠。可是,瑶姬偏偏人小心大,多思好动,就像云中的雁,关不住。她嫌屋里闷,常悄悄出门,到那瑶池旁去看荷花,攀上蟠桃树去摘星星,有时候,还偷偷在天河里游水呢。这些事传到了王母娘娘耳朵里,王母娘娘就劝阻女儿,可又没办法,怕说轻了,她笑;说重了,她噘嘴。

王母娘娘心里烦,就出南天门来散心,恰好碰上瑶姬正拨开白云朝下边望哩。王母娘娘一见,气得直冒火,说:“天上任你玩,也就算了,怎么看起下界来,那会污了你的眼,别看!”

瑶姬不信,瞪起大眼,指着下边飞的白鹤说:“这鹤洁白如玉,天上哪有?我要像它一样,到处飞,到处走,看看下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王母娘娘见她动了凡心,更火了,大声喝道:“不要胡思乱想,快回禁宫去!”

瑶姬从没见过母亲发这么大脾气,感到委屈,又不服气,她横下心,往白云下边就跳。王母娘娘急忙伸手把她拉住,勉强压住心头火,将冷脸换成热脸,开导说:“下界苦海无边,你是金枝玉叶,千万下去不得!”

瑶姬越发觉得稀奇,就干脆坐在云头上,朝下细看,果然看见人们大多是住的茅屋,吃的糠菜,穿的破衣烂衫。她叹气说:“是真苦啊!”

王母娘娘一听,暗暗高兴,又说:“还是天上好,有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

不料王母娘娘越说,瑶姬却越觉得刺耳;王母娘娘越比,瑶姬越不好过。她一狠心,拿定了主意:到下界去!王母娘娘拗她不过,心想:男大当娶,女大当嫁,也许是想去找女婿哩,不妨将计就计。于是,就嘱咐女儿到东海龙宫去走一趟。东海龙王早就打过瑶姬的主意,也向王母娘娘求过婚。只是当时瑶姬还小,没有说定。眼下见她来作客,格外殷勤。

东海龙王陪着瑶姬进龙宫,走到哪里,哪里的海水就向两边分开,成了水晶巷子,通明透亮,看得见里边的鱼虾游来游去,水草轻轻的摆动;还有各种珊瑚、贝壳,把瑶姬的眼睛都看花了。进了后宫,她觉得格外亮,原来到处挂着夜明珠,一串串,一溜溜,小的像星星,大的像月亮。东海龙王请瑶姬坐进黄金交椅,让人把琼浆玉液放在玛瑙桌上。他亲自斟酒,恭恭敬敬地说:“为仙女接风,请!请!”

瑶姬见座上再没有别人,心里怦怦直跳。东海龙王暗暗靠拢她,献殷勤地说:“门当户对,美女少年,天生的一对儿。王母娘娘让你来,不是明明有意吗?”

瑶姬一听,脸“刷”地红了,知道是中了圈套,一气之下,离开了龙宫,连天上也不回去了,直奔人间。她来到巫山下,碰上很多的人,拄着讨饭棍,提着破竹篮,挽着老的,背着小的,哭哭啼啼,往外逃难正想上前打听,忽见上空乌云滚滚,狂风呼啸,有十二条孽龙正在兴风作浪。它们一瞪眼,就是一道闪电,使人的眼睛发花,站不住脚;一声吼叫,就是一声炸雷,使房倒屋塌,村庄成了废墟;一个翻身,就是一阵大暴雨,使山洪暴发,淹没了田地,打翻了行船。瑶姬看着,心想:这不都是东海龙王的属下吗?怎么能这样猖狂,随便害人! 瑶姬赶紧驾云,靠近那些孽龙,好言好语,劝说它们回东海里去。

孽龙听到空中有说话的声音,抬头一看,只见白云驮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它们说:“黄毛丫头,你懂啥,别多嘴!我们高兴怎么玩,就怎么玩,碍你的什么事?”一边说,一边闹腾得更凶了。

瑶姬再也忍不住了,从头上轻轻拔下了一支碧玉簪,朝着十二条孽龙一挥,一道闪光之后,立刻风停雨住,云散天开,十二条孽龙全死了,坠落到地上。

可是孽龙死后还害人,它们的尸体变成了十二座高山,就是巫山,挡住东去的江水,这里便成了一片海洋。百姓们还是不能安居乐业。瑶姬看到百姓受苦,不忍离开他们,也就留下来了。

后来,大禹到这里来劈山开峡。瑶姬知道了,便交给他一本《黄绫宝卷》,教他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大禹在她的帮助下,带领众人,凿石运土,苦累了几年,到底把三峡开通了,使江水流进了大海。据说巫山城外的授书台,就是当年瑶姬授书的地方。

再说,王母娘娘知道瑶姬毁了东海龙王这门亲事,又杀死了十二条孽龙,又气又恨。听说她留在荒山野谷,又是心疼。于是,她把天上的二十二个女儿找到跟前,对她们说:“我想念小闺女,你们快到人间走一遭,把她找回来!”

二十二个姑娘便乘云驾雾来到巫山,找着了瑶姬。姐妹们久别重逢,又是喜,又是悲个个都成了泪人儿。姐姐们对她说:“妈妈想念妹妹,想得心儿都快碎了,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去吧。”瑶姬说:“女儿望妈妈,眼睛也望穿了。但我不能回去,我要照顾受苦的百姓。”

姐姐们埋怨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你怎么不爱天宫、龙宫,偏要呆在这荒山野 谷里呢?”

“姐姐,你们看,百姓在受苦,我能忍心走开不管呀!” 瑶姬一边说,一边指着远处。只见那山坡上,有虎豹追人,越追越近,快要追到了。瑶姬赶紧弯腰抓到泥沙,撒过去。泥沙变成了几十支箭,把虎豹射死了一会,山脚下有人爬上来,一步一哼哼,抬脚像登天,病得快死了。瑶姬马上从头上拔下几根头发,撒在他的面前。头发立刻变成了起死回生的灵芝草,救了他的命。一会,江里又过来了上水船,纤夫的腰都快弯到了地上。瑶姬慌忙朝西吹了口气。立时刮起了顺帆风,要船飞驰起来。看到这,姐姐们都点了点头,不再劝瑶姬回去了。眼看着姐姐们都体谅了她,瑶姬很高兴,正要劝她们自己回去,忽见田里的禾苗一片枯黄,不由又皱紧了眉头。瑶姬想,天旱得太厉害了,以后人们的日子怎么过呀?瑶姬想着想着,难过得哭了。流下的眼泪,顿时变成了雨,哗啦啦,哗啦啦,下个不停,很快就把塘下满了,把堰下平了。禾苗得了雨水,田里又是一片青。

姐姐们都看得眉开眼笑,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觉得应该帮助百姓,愿意陪着瑶姬留 下来;也有的离不开妈妈,不赞成。瑶姬数了数,一边十一个,正好是对半。她说:“妈妈年纪大了,要照顾;百姓们太苦了,要保佑。姐姐们就一半回天上,一半留人间吧。”于是,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了。留下来的是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圣泉、登龙和瑶姬自己。后来,她们便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紧临着长江,耸入蓝天的是望霞峰,又叫神女峰。透过缭绕的烟云,可以看到那峰顶上有一个俊秀美丽的影子,若隐若现,像石头又像人,在天上又在人间,那就是神女瑶姬。

助禹治水

瑶姬是西天王母娘娘的小女儿,住在天上的瑶池宫里。她自幼跟三元仙君学道,有一身变化无穷的仙术。后来,她被封为云华夫人,专司教导仙童玉女之职。

瑶姬喜欢游玩。一日,她来到巫山上空,不禁为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不料,有十二条蛟龙正在此兴风作浪,使当地云雨茫茫。瑶姬决心为人间除去恶龙。于是她手指蛟龙,施展法术。但闻惊雷滚滚,地动山摇。风平浪静后,十二条蛟龙已然化作了十二座大山。

这十二座大山堵住了巫峡,壅塞了长江,四周汪洋一片。为了治理水患,人间司职治水的大禹赶到此地。然而,这里山势高,水势急,治水十分不容易。大禹日夜忧愁。

瑶姬为大禹治水的精神所感动,便派侍女传授给他一些法术,同时,还派六位侍臣,施展仙术,疏导了三峡水道,让洪水畅通东海。大禹十分感谢神女瑶姬的帮助,就登上巫山,当面致谢。

大禹上到巫山之顶,见到了在游龙、彩凤、白鹤等簇拥下的瑶姬。瑶姬说:“你 治水有功,但还要懂得天地间事物变化的道理。”说完,又赠予大禹一部治水用的黄绫宝卷。大禹得了天书,拜谢而去。

水患治理后,瑶姬继续留在巫山过她的神仙日子。她喜欢变幻成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长久的伫立在巫山上观看日出日落,欣赏这美景。她的侍从也化作了一座座山峰,静静的守卫在神女的身旁。

至今,在重庆巫山一带,还流传着由瑶姬幻化的神女峰的传说。当地百姓尊称瑶姬为“妙用真人”,还在飞凤峰山麓,为她修建了一座凝真观(即神女庙)。山腰上的一块平台,即神女向夏禹授书的授书台。

历史渊源

《神女赋》

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浦,使玉赋高唐之事。其夜王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王异之。明日,以白玉。玉曰:“其梦若何”王曰:“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气,复见所梦。”王曰:“状何如也?”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盛矣丽矣,难测究矣。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瑰姿玮态,不可胜赞。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五色并驰,不可殚形。详而视之,夺人目精。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振绣衣,披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婉若游龙乘云翔。披服,脱薄装,沐兰泽,含若芳。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王曰:“若此盛矣,试为寡人赋之。”玉曰:“唯唯。”

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翼。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他人莫睹,王览其状。其状峨峨,何可极言!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眸子炯其精郎兮,多美而可视。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既于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宜高殿以广意兮,翼故纵而绰宽。动雾以徐步兮,拂声之珊珊。望 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而不安。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时容与以微动兮,志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褰余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陈嘉辞而云对兮,吐芬芳其若兰。精交接以来往兮,心凯康以乐欢。神独亨而未结兮,魂茕茕以无端。含然诺其不分兮,扬音而哀叹!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

于是摇佩饰,鸣玉鸾;奁衣服,敛容颜;顾女师,命太傅。欢情未接,将辞而去;迁延引身,不可亲附。似逝未行,中若相首;目略微眄,精采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邃。徊肠伤气,颠倒失据,黯然而暝,忽不知处。情独私怀,谁者可语?惆怅垂涕,求之至曙。

美貌描写

《神女赋》中之神女,体态娇丽,衣饰华美,天生丽质。写其外在,则“其相无双,其美无极”,连毛嫱、西施这样的美女都掩面遮羞、自愧不如;绘其内心,则“望余帷而延视兮,若流波之将澜”,“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细腻传神地将一个恬静含蓄、美艳圣洁的神女刻画成形。但又只能是可远观而不可近亵,欲近不敢,欲舍不能。“回肠伤气,颠倒失据。”

“她那如花似玉的容姿,简直是无可挑剔;她那丰盈妩媚的仪态也无法寻根究底。上古时代完全不曾有,当今人间根本找不见;她那珍奇宝石般的风采,最好的赞美还会有疏漏。她刚开出现的时候,灿烂的像旭日初升照亮屋梁。当她走进一些的时候,皎洁的像明月洒下的光芒。只一会功夫,她的美妙风采我已领略不尽。时而亮丽的如同鲜花,时而柔和的好似美玉。五种颜色一起散发,我无法一一具体描绘。想要仔细观看,却被她的光采照得目晕眼花。她那华丽的服饰,就像上等丝绸织绘出精美的图案。绝妙的服饰无论在哪里都光彩照人。她挥动着身上的锈衣,那衣裙非常合身,既不显瘦,也不见长。她迈着娇娆的步子走进明亮的殿堂。忽而又改变姿态,宛如游龙乘云飞翔。她身穿的丽服盛饰,非常合适的将她的侗体包裹。她身上沐浴过兰草的雨露,时时散发着宜人的芳香。她的性情温柔娴雅,很适合侍奉在君王身旁。她懂得长幼尊卑的礼仪,还会用善解人意的花语调节情绪。”大王说:“这么美妙诱人的神女啊!你就尝试着为我描摹吧。”宋玉说:“好的,好的。”

要说神女姣艳的美丽啊,那真是得天独厚的美质。身披着水草般的衣裙,就像张开翡翠色的翅膀。那相貌是 举世无双,那美妙乃人间极品。毛嫱见了她举袖遮面,自知无法比量;西施与她照面双手捂脸,怎敢和她争艳。近处瞧已叫人神魂颠倒,远处望更让人魂牵梦绕。她还有非凡的气质风度,分明是陪伴君王的命相。看见她可是君王大饱眼福,谁会让她从眼前悄悄溜过?心想和她私下结为相好,倾慕她的心情无法估量。只可惜和她交往太少,不敢冒昧地倾吐衷肠。心愿别的人莫要和她相见,那会把她的体态和我分享。神女的美丽是那么丰盛,怎可能一下子说完道光?她的体态丰满庄重,她的容颜温润如玉。她的美眸炯炯放光,明亮的眼珠流转有神。弯弯的细眉象蚕蛾飞扬,鲜亮的红唇似点过朱砂。娇娆的身段富有弹性,娴雅的神态安闲无躁。既能在幽静处表现文静,又能在众人面前翩翩起舞。高唐殿这宽敞的地方正合她意,可任她尽情欢舞或是信步徜徉。

故事情节

《高唐赋》《神女赋》中襄王只是梦见了神女,没有神女与襄王欢会的情节,此情节乃后人添枝加叶所致。

历史记载

古籍记载

瑶姬:炎帝女。亦作“姚姬” 《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侣音旧传》 :“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故曰巫山神女。楚怀王游于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遇,自称是巫山神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于巫山之南,号为朝云。”《太平御览》卷二九九引《襄阳耆旧记》 :“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寔为茎之,媚而服焉,则与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此与古神话述帝女死尸化为草契。《山海经·中次七经》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yáo)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山海经》中写作草字头)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瑶姬神话又有瑶姬为西王母之女一说。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庙乃在诸峰对岸小冈之上,所谓阳云台,高唐观。……今庙中石刻引《镛城记》 :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鬼神,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真人。”此说又见五代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卷三所记。

《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巫山:

赤帝女曰瑶姬,未行而卒,葬於巫山之阳,故曰巫山之女。楚怀王游於高唐,昼寝,梦见与神通,自称巫山之女。王因幸之。遂为置观於巫山之南,号为“朝云”。至襄王时,复游高唐。

楚襄王与宋玉游於云梦之野,将使宋玉赋高唐之事。望“朝云”之馆,上有云气,崒乎眞上,忽而改容,须臾之闲,变化无穷。王问宋玉曰:“此何气也?” 对曰:“昔者先王游於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暖乎若云,焕乎若星,将行未至,如漂如停。详而视之,西子之形。王悦而问焉。曰:‘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台。精魂依草,实为(茎)[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为)[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君游於高唐,愿荐枕席。’王因而幸之。”[9]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一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宋·陆游《入蜀记》原文: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1],谒妙用真人祠[2]。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主要词语解释

[1]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巫山县东大宁河口至湖北巴东官渡一段长江称为巫峡。由于长江横切巫山主脉的石灰岩层,峡谷特别曲折幽深,高峰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著名的巫山十二峰就并列在这段江边。凝真观:即神女祠,在巫山飞凤峰下。据《元一统志》说:“唐仪凤(高宗的年号)初置神女祠,宋宣和(徽宗的年号)改曰凝真观。”

[2]妙用真人:后世为巫山神女所加的封号。[10]

《高唐》、《神女》二赋有如珠联璧合的整体,有着文断而神连的绝妙构思:《高唐》导其先,赋山水游猎之奇厄骇俗;《神女》殿于后,绘美女情态之惊艳神奇。

封建社会宋至清对《高唐赋》、《神女赋》的部分评价:

1繁知一闻乐天(白居易)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书曰:“苏州太守真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待清词。”白公见诗,邀知一。刘梦得(刘禹锡)礼白帝,欲留一诗于此,怯而不敢。罢郡经过,悉去诗千余首,只留四篇。沈佺期曰:“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闇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晓,潮落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夣人。”王无兢曰:“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峙苍苍。”李端曰:“巫山十二峯,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雨带风。猿声寒渡水,树色逺连空。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皇甫冉曰:“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宋阮阅《诗话总龟》巻十六)

2所谓阳台高唐观,人云在来鹤峯上,亦未必是神女之事。据宋玉赋,本以讽襄王,后世不察,一切以儿女事亵之。今庙中石刻引《墉城记》,瑶姬西王母之女,称云华夫人,助禹驱神鬼、斩石疏波,有功见纪,今封妙用眞人。庙额曰凝真观。(宋·范成大《峩眉山行纪》,明周复俊编《全蜀艺文志》巻六十三)

3“頩薄怒以自持,曽不可乎犯干”,“目略微眄,精彩相授,志态横出,不可胜记” ,此玉之赋神女也。“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盼。”此玉之赋登徒也。“神光离合,乍阴乍阳,进止难期,若徃若还。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此子建之赋神女也。其妙处在意而不在象。然本之屈氏“满堂兮美人,忽与余兮目成。”“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变法而为之者也。(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巻一百四十五《艺苑巵言》二)

4宋·吴简言经巫山神女庙,题绝句云:“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是夜梦神女来见,曰:“君诗雅正,当以顺风为谢。”明日解缆,一瞬数百里,风行水上,曰涣。盖风水相遭而成文。(清 郑方坤《全闽诗话》巻二)

5巫峡中神女庙在箜篌山麓,茅茨三间,而神像幽闲,姽婳(娴静美好貌) 可观。其西即髙唐观也。余壬子过之,赋诗云:“箜篌山下路,遗庙问朝云。冠古才难并,流波日易曛。玉颜空寂寞,山翠日氤氲。西望章华晚,含情尚为君。”(清 王士禛《渔洋诗话》巻中)

6宋玉之赋有《高唐》《神女》。小儒俗吏不通天人,罔识神女主山之由,莫察诗人托喻之心,苟见奇异,肆为诙嘲。山灵清严,固不降惩,然不正其义,而欲守土之虔祠,弗可得已。往者常说朝云之事,其必曰王因幸之者,托先王后长子孙之义,以讥楚后王弃先君之宗庙,去故都、远夔、巫,而乐郢、陈,将不保其妻子。使巫山之女为高唐之客,高塘齐地,朝暮云散,失齐之援,见困于秦。至后作《神女赋》,则不及山川,专以女喻贤人。屈子之徒,义各有取,比兴意显。(清王闿运《湘绮楼诗文集》文卷六《巫山神女庙碑》)

7清人张问陶,亦有诗云:“神女佐禹成大功,功与同律庚辰同。不知宋玉是何物,敢造梦呓污天宫!”(《船山诗草》卷八《壬子除夕与亥白兄神女庙祭诗作》

浪漫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品质,即对于超越世俗的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权力的无限诱惑力的追求,是另一种返本、回家的冲动。只是在“绝地天通”的文化大转型之后,世俗的“王”的世界压抑并且控制了“巫”(神)的世界,而“神女”等一系列浪漫文学的形象,也只能随着一个时代的彻底消逝转入地下,成为一股潜流暗涌。中国早期的浪漫文学,是只有在神巫权力尚未完全被世俗世界压制之前,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体现的。(陈寅恪)

其它记载

明·冯梦龙小说《醒世恒言》第25卷独孤生归途闹梦:“相传楚襄王(错误①修正:应为楚怀王)曾在观中夜寝(错误②修正:是昼寝),梦见一个美人愿荐枕席。临别之时,自称是伏羲皇帝的爱女(错误③修正:《高唐赋》注称神女瑶姬为赤帝之女),小字瑶姬,未行而死,今为巫山之神。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那襄王醒后(错误④修正:是楚怀王梦神女后醒来),还想着神女,教大夫宋玉做《高唐赋》一篇(错误⑤修正:楚怀王醒后为神女立庙,但是让宋玉作《高唐赋》的是楚襄王,不懂的请见下文【】。),单形容神女十分的艳色。”[11]【此为明代的一本小说中所写文段,错误甚多。请看根据《高唐》《神女》二赋所得到的信息:

楚襄王游高唐时,望见高唐云气,宋玉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楚怀王(先王)曾于高唐怠而昼寝,梦遇巫山神女,女神愿荐枕席,之后,楚怀王为女神立庙号曰‘朝云’”。楚襄王听后,很感兴趣,也想梦见神女,遂令宋玉作《高唐赋》。后来,楚襄王真的在梦中见到了神女,让宋玉作《神女赋》描写神女“上古既无,世所未见”的美貌与风神。但在《神女赋》中,神女拒绝了楚襄王的热情,圣洁不可侵犯,最终离去。

另:据考订,认为《神女赋》中梦见神女的是宋玉,而非襄王。因“王”与“玉”互讹。但不管《神女赋》中是谁梦见了神女,与神女有关系的只有楚怀王一人而已。“既则神女但(只是)与怀王交御,虽见梦於襄,而未尝及乱也”。这个错误百出的小说本身便向我们证明了:神女与楚王间的传说在后世流传中出现了很多错误。“自宋代沈括起,有一种意见认为这篇序中的几个「王」,「玉」弄错了位置,真正梦见神女的应是宋玉而非襄王.袁珂亦赞同并发挥了这观点,他说:「做梦的是宋玉,说梦的是宋玉,最后用文字把梦叙写下来的还是宋玉.」至今学者已普遍接受此说. ”(本段引自《神女赋》及神女影响)】

对于屈原(战国·楚)《九歌》中《山鬼》一篇,历来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此即是巫山神女瑶姬的早期形象。郭沫若根据“于”字古音读“巫”推断于山即巫山,认为山鬼即巫山神女。。

“山鬼”是一位缠绵而深情的女神,对她心中的“公子”真是刻骨思念。正因其多情乃复生猜疑:“怨公子兮怅望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君思我兮然疑作”。这亦可谓人之常情。但其可贵之处在于即便内心疑惑迷惘,她对爱情仍坚贞不渝,“在神魂迷惘的绝望境地中,支配她生命的力量,仍然是爱情”。(马茂元《楚辞选》)[1]那末‘采三秀兮於山间’,正所以表现女神缠绵生死、终古不化的心情,决不是一般的叙述了”。见《九歌·山鬼》

文学影响

文学影响

巫山神女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历代一系列诗赋词曲的文学作品,形成了描写、咏叹神女的韵文学长廊,足见 其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最早是东汉傅毅的《舞赋》,虚设楚襄王游云梦,宴饮之间,以歌舞助兴,使宋玉即舞作赋。其结构方式也刻意模仿宋玉《高唐》、《神女》二赋的写法。曹魏时曹植的《洛神赋》,序中明言:“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正文中也用“精移神骇”写迷离惝恍的幻想境界,有似梦境一般;铺叙洛神的美丽,更是继承宋玉《神女赋》的艺术技巧而有所发展。以美人比喻对理想的追求,则是承楚辞精神而来,难怪有人视之为“屈灵均之嗣声”。南朝谢跳《七夕赋》:“晒阳云于荆梦,赋洛篇于陈想。”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兮徒芳。”其中“瑶草”即化用巫山神女精魂化为瑶草的典故。李白《惜余春赋》:“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

诗词中更是大量运用巫山神女的典故以寄兴抒情。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直接感咏巫山神女之事而表现艳羡或惆怅的:如南齐王、融《巫山高》:“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梁武帝萧衍《巫山高》:“张乐阳台歌上谒,如寝如兴芳畸暖,容光既艳复还没。复还没,望不来。巫山高,心徘徊。”萧诠《巫山高》:“别有仙云起,时向梦王宫。”隋李孝贞《巫山高》:“枕席无由荐,朝云徒去来。”唐阎立本《巫山高》:“欲暮高唐行雨送,今宵定入荆王梦。荆王梦里爱秾华,枕席初开红帐遮。可怜欲晓啼猿处,说道巫山是妾家。”王勃《杂曲》诗:“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杨炯《巫峡》:“美人今何在,灵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刘希夷《巫山怀古》:“巫山幽阴地,神女艳阳年。襄王伺容色,落日望悠然。归来高唐夜,金钮焰青烟。颓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摇落殊未已,荣华倏徂迁。”沈俭期《巫山高》:“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何忍啼猿夜,荆王枕席开。”李白《宿巫山下》:“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皇甫冉《巫山峡》:“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李端《巫山高》:“回合云藏月,霏微雨带风。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孟郊《巫山曲》:“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梦滴衣。”李贺《巫山高》:“楚魂寻梦风飕然,晓风飞雨生苔钱。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李群玉《云安》:“树暗荆王馆,云昏蜀客舟。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李频《过巫峡》:“暮雨晴时少,啼猿渴下难。一闻神女去,风竹扫空坛。”陆龟蒙《巫峡》:“年年自云雨,环佩竟谁逢?”宋、元、明、清亦续作不绝。

②借巫山神女讽谕女色祸国或斥子虚乌有之事:如魏阮籍《咏怀》之十一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唐陈《感遇》之廿七:“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刘禹锡《巫山神女庙》:“何事神仙九天上,人间来就楚襄王。”李商隐《有感》:“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又《岳阳楼》:“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人武关。”韦庄《谒巫山庙》:“朝朝暮暮阳台下,为雨为云梦国亡。”袁郊《云》诗:“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宋陆游《三峡歌》之二:“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

③借神女故事寄托男女爱情或身世之感、政治遇合的。如南梁萧绎《古意》:“妾在成都县,愿作高唐云。”唐骆宾王《忆蜀地佳人》:“莫怪尝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段云。”李白《寄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又《捣衣篇》:“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片云。”刘禹锡《和乐天题真娘墓》:“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李商隐《重过圣女祠》:“一春梦雨常飘瓦,尽灵风不满旗。”李群玉《赠人》:“曾留宋玉汨衣裳,意得巫山梦里香。”宋柳永《倾杯》词:“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贺铸《鸳鸯语》词:“行云行雨,非花非雾,为谁来为谁还去。”辛弃疾《水龙吟·爱李延年歌淳于髡语合为词……》:“看行云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下,襄王侧。”金元好问《芳华怨》:“一片朝云不成雨,被风吹去落谁家?”这类用典比兴最多,不赘举。

④借神女故事感叹繁荣如梦、人事皆空的。如唐张九龄《巫山高》:“神女去已久,白云空冥冥。惟有巴猿啸,哀音不可听。”宋晏殊《寓意》诗:“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往西东。”黄庭坚《减字木兰花》词:“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要渡南陵更断肠。”元马致远[四块玉·巫山庙]散曲:“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漫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握十二峰。”

至于将巫山神女故事写成戏曲的也不少。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金院本有《病襄王》,宋官本杂剧有《楚巫山彩云归》,元明杂剧有杨讷《楚襄王会巫娥女》、王子一《楚阳台》、佚名《巫娥女醉赴阳台梦》、汪道昆《高唐梦》等。遗憾的是,除汪道昆的《高唐梦》今存于《盛明杂剧》中外,其余剧本都全已散佚,具体已不可考。

此外,当代巫山地区还流行着神女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都赋予神女美丽善良、造福于民的性格,从而丰富了神女的人性内涵。
瑶姬 瑶姬被凡人睡过

纵观巫山神女传说的发展演变,我们不难发现:那披着云霞羽衣,伫立在朝云暮雨、迷离惝恍的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是我国漫长封建社会那无爱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一片甘霖,滋润着我们这古老民族在礼教现实的干旱中那干渴的心;她那明媚靓丽、脍炙人口的动人形象,宛如那漫漫长夜中一颗璀璨的晨星,昭示着真善美人性复归的黎明。

人神之恋

人神恋发展的三个阶段

《楚辞》和楚赋是萌芽期.九歌中〈云中君〉记云神,男女恋爱时,常恐对方无情於我,既有情矣,又愁他或她中道变心,故常发生疑怨的心理.人对神的恋爱,到了极热烈时,也是如此.「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表现想念神君长叹息,忧心忡忡不安宁.〈山鬼〉由女巫扮演山神独唱,叙述女巫迎神而神不临的情状,表达其不能接遇神灵的怀思,哀怨之情.及至楚赋〈高唐〉〈神女〉,表现的是精神恋爱,神女渴望人间生活,追求与人平等的地位,也从不带功利性.

魏晋六朝是人神恋发的发展期.《搜神记》中〈董永〉一篇,因董永忠实善良和孝顺,得天上的织女下凡,与他结为夫妇及帮助织布还债.《后搜神记》的〈白水素女〉,田螺姑娘见谢端少孤,特从天汉到来为其炊烟守舍.《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两人入天台山后而得女子,金银,美肴,最后思乡而回归.此时人神恋爱始涉利益或利诱的关系.

至唐代为成熟期.〈柳毅〉中柳毅遇洞庭龙女,得圣婚,财富和长寿;〈裴航〉的裴航亦得到物欲和情欲的补偿满足.从《楚辞》的《九歌》到楚赋的〈高唐〉〈神女〉,初步奠定了神女的原型;再到汉魏六朝志怪小说,形成了人神恋模式的雏型;到唐代发展为成熟的传奇小说,并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神女赋〉为后世神女的美貌定位.

赋中描述了神女的美貌,令后来的小说中描写的神女仙子大都是以这种模式出现.

於春秋时期还没有出现神女的形象,《庄子·逍遥游》中的神女形象较为鲜明,神性也很突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位神女能超越时空,逍遥自在,是一位恬静,娴雅的美人.

〈神女赋〉中的神女比《庄子 逍遥游》进步,对神女的描写更细致,对楚王作出诱惑,突出神女的艳丽.由於〈神女赋〉最早较完整的神女的描写,对神女的形象有典范的作用,使后世的文学作品也有所继承.

例如《山海经》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其后的《汉武帝内传》中描写的西王母形象完全不同,「文彩鲜明」,「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西王母的形象有很大的改变,变为明丽美艳的女仙.

人文历史

文人与山水相得益彰。神女峰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神女峰声名远播。

现代学者对宋玉两赋的研究,已不再着眼于琐细的考证,而是着重探讨高唐神女之源 流与神性原型,特别是运用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来解读巫山神女传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就推出了他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两赋的成果:《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学者们认为,此文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拓荒之作,为现代的高唐神女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高唐神女的研究一时成为先秦文学与神话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参加了探讨巫山神女之谜的行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014.html

更多阅读

风吹过的街道 被风吹过的街道钢琴曲

1.淅沥的雨下了整晚,今年的身体大不如从前,清明节后去体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脂肪肝从中度转为重度,医生告诫酒是彻底不能喝了,想起了曾经数十年豪饮的历史,真是感叹世事无常,造化弄人,想起了很多年以前碰到的一位先生,居旁人讲有点神通,当时告知

声明:《瑶姬 瑶姬被凡人睡过》为网友朂後哋箹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