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全文翻译 弟子规解释及译文

  总 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

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

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弟子规全文翻译 弟子规解释及译文

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

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易解: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

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

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

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易解: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

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

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

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

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

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

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

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易解: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

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

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

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

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易解: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

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

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

(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

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

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

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

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

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

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

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

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易解: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沉重时,

更要昼夜服侍,不可以随便离开。

父母去世之后,守孝期间(古礼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怀父母教养的恩德。

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须调整改变,不能贪图享受,应该戒绝酒肉

(请参考地藏经,孝子应如何给往生者修福)。办理父母亲的丧事要哀戚合乎礼节,

不可草率马虎,也不可以为了面子铺张浪费,才是真孝顺。

(论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祭拜时应诚心诚意,对待已经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样恭敬。

(论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

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

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

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

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

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

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

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

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

”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

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

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

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

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

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

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

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206.html

更多阅读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秦晋崤之战原文

《秦晋崤之战》背景、原文及译文  一.背景:  1.何谓“崤之战”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2.具体原因经过   周襄王二十四

《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 晋书译文

《晋书王猛传》原文及译文原文: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成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苻坚闻猛名,召之,一见使若平生,语及废兴大事,异符同契,若玄德之遇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及译文 他人之心 予忖度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及译文2009年11月17日 20:05王说⑴曰:“《诗》云⑵:‘他人有心,予忖度⑶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⑷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

经典阅读: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原文地址:经典阅读: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作者: 天路横断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通常译为“

转载 九成宫全文及译文 九成宫译文

原文地址:九成宫全文及译文作者:王京城唐九成宫醴泉铭》全文注释及译文《唐九成宫醴泉铭》,作者魏徽(580—643),字玄成,魏州曲城(今河北省巨鹿县)人,青年时曾为道士,后参加隋末李密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失败后,投奔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继

声明:《弟子规全文翻译 弟子规解释及译文》为网友比以前懂事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