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党务工作者具备的能力



每一位进入大学学习的同学都想通过四年的大学生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但是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算高素质的人才却是众说纷纭。在互联网上键入素质的定义,会得到三百余万条信息,可谓浩如烟海。其中我比较认同这样的一条定义:“自然人或社会团体处理某种事物的能力及对与该事务相关规则、规律的自觉遵守程度的综合评价。”

在这里具有能力是必要条件,自觉遵守规则、规律是充要条件,它们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只有当这两个条件能够同时满足才可以被认为拥有高素质。其中自觉遵守是关键,一般来说,自觉程度高,素质就高。例如:一个人闯红灯乱穿马路,我们认为他素质不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不会过马路,而是因为他不遵守交通规则。上公共汽车则是另一个例子,排好队按次序上,大家很快就能上完。这是遵守规则和能力完美结合的表现,是高素质的体现。反之不排队,不按照先后次序,乱挤乱上,结果虽然花费了许多时间,可是大部分人无法上车。这些由于不遵守秩序破坏了规则,还影响了能力的发挥,显然就是低素质的表现。这些同样适用于我们,学习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技巧是绝对必要的,但如果作为画家或者艺术家来说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学习、了解与绘画有关的规律和规则。把这些规律和规则参悟透彻,让它们渗入我们的思想和血液,随时随地指导我们的艺术活动,做到了这些就可以被认为是高素质的画家、艺术家。

一、如何认识绘画艺术

绘画是人们交流的手段,是一种普遍的平面可视语言,是一种无法替代的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在字典上给出的定义是“借助应用于平面的形象和色彩给眼睛或想象提供描画物体的艺术。”

不过,我觉得柏拉图对绘画艺术的看法则更为精辟。在他的《理想国》第十卷中是这样说的:“假定有三种床,一种是自然的床,我认为那是神造的。一种是木匠造的床,再一种是画家画的床。画家、木匠与神分别是三种床的制造者。神制造了一个本质的床,真正的床。神从未造过两个以上这样的床,以后也不会再造新的了,因此是床的“自然制造者。”这里,自然的床以及所有其它自然的事物都是神的创造。木匠是某一特定床的制造者。而画床的画家绝非制造者,他只是摹仿神与木匠的作品。同样,人们的绘画活动也正是从描摹木匠的床开始,一步步向摹仿神的床靠近。每向神的床前近一步,画者就离艺术家的位置近一步。

绘画艺术是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摹仿。但绘画艺术家对自然的摹仿,仍然是一种新的创造。因为这是他在创造的激情和冲动支配下,用自己的而非别人的眼睛深入和渗透自然,经过思考决定取舍后取得的成果。艺术家的视觉不仅仅意味着眼睛的视觉,同时还意味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视觉。要力图把世界看做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整体,要学习在自然和生活中感觉其精神,并努力去表现真实生动的事物。如果只是进行简单、机械的摹仿,只具有技术、技巧,而不懂艺术的规律和法则,那么即使画出再精美的东西只能被称为画匠。

绘画艺术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向世人传达艺术家所领悟到的自然和生活,给人以真、善、美的享受与启迪,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实的自然、什么是美好的生活、什么是深重的苦难。鼓励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即使画出的是表现战争杀戮场景,鲜血淋淋的作品:《滑铁卢之战》、《南京大屠杀》等,也决不是鼓励作恶,或者是为杀人者立传,而是要力图通过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启发人们摈弃战争,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二、艺术源于自然和生活,高于自然和生活

艺术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它所有的形式以及内容都是每一个历史时期总文化的反映,都是总文化的一部分。一切艺术作品都可以被看做是人类才智的表现形式,它们都具有真实的美感——自然之美。艺术是自然的对应物,自然被艺术无数次地表现,总是呈现出变化的、新颖的面貌。自然是养育艺术和艺术家的无与伦比的土壤。对艺术家来说,他所爱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自然、是生活。艺术对他而言,只是描绘的手段,是用来表现其所感受的,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东西。艺术家去四处旅行,去写生,去采风。也不单是为了收集素材,更是为了接触真正的自然,真正的生活。无论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的艺术家都应当满怀热情地去拥抱自然,研究自然。

感受自然,研究自然是每一位艺术家的必修课。感受的深,研究的透,是画得好的前提。对自然充满敬畏之心,满怀热情是感受自然的前提。要画真正见到的,感受到的,而不是自己或他人认为应该看到的,感受到的。在作画时,要致力于描绘在自然界看到的、感受到的概括的形象,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选择最重要、最典型的,也就是那些真正能使人激动、感到震撼的事物。要鲜明地、直接地表现自然界的严峻、美与丑,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描绘所能见到的一切。

真正的艺术只能是对自然的表现,其唯一的理想是表现出自然的真谛,展现出灵魂深处的图像。弗罗曼丹就曾经这样评价伦勃朗说:“他之所以画的好,是因为他感觉好。”伦勃朗被视为极端现代的大师正是因为他对自然的虔诚。因为在绘画艺术中,所有的造型都是一种“类比”,离开了自然,就失去了类比的象征物,艺术家想象力所要依存的材料,也无从找寻了。所以,离开了自然,离开了生活,我们也就永远离开了艺术。

但是绘画艺术并不意味着单纯的真实的再现,他体现出的是画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的视觉表象。所表现的是画家的内在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深邃的洞察与体会,所谓师法自然只是感性的认识,只有转化为艺术的表现才能称得上是理性的认识。倘若这两种意识不能够和谐、互动与统一,那么就不可能在艺术上产生突破。在一幅画面上可以高度集中、积累各种有效的元素,故艺术可以高于自然分散的三维效果。艺术家有目的的注视着千变万化的自然,淘汰那些软弱的、无效的因素,最终占据了表现真实自然外观的极其有利的地位。通过这个去伪存真的过程,艺术家得以把一种比自然更有价值的力量注入到他的想象中去,注入到他的作品中去。

想要成为艺术家应具备各种才能,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要具有肯定事物性质的特别精确、敏锐的感受力。但仅有这种感受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只不过是艺术及其它精神生产主要的先决条件。如果不力求以直觉的力量把握自然,也就不可能征服自然以达到较高的精神自觉。艺术家正是凭借着超越于感觉之上的能力成为艺术家的。在艺术活动的各个阶段,这种感觉都伴随着他,使他与事物保持着一种不断的、密切的联系。感觉还使艺术家具有一种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生活激情,为他提供素材。对素材的改造完成就是他精神产品的完成。由于艺术家的创造建立在非常强烈的感情基础上,所以就必须要求他始终能够以明了的心智来把握这感情,即使在最强烈的感受经验之中,他的心智也必须要保持着清晰的,对客观事物做认真细致观察的冷静态度和造型能力,所以说任何一个艺术创造都不可能离开艺术家的心智。只有具有这种艺术家的心智才能创造出高于自然的作品来。

三、正确认识和把握临摹

人类社会的各种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是人类辛勤劳动的结晶。都是靠一代代不断的传承,不断的累积发展而成的。要想发展,先要继承。绘画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同样是在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的。

说到继承,那么临摹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艺术家们都是把对前人优秀作品的临摹当作一种重要的艺术学习方式。从临摹中可以具体地领会前辈作者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方法,使自己的技法能力很快得到提高。但临摹并不是要把别人的作品原封不动地照抄下来,而是要根据临本的情况以及临摹的目的,力求握原作总的精神面貌,学习整体处理的技法手段,而不必追求同原作一丝不差。我们应该从临摹各种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作品中,逐渐体会艺术表现的基本规律,并在创作实践中加以吸收和灵活运用,加强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

临摹画本的选择十分重要,有句老话说的好:宁可眼高手低,也不可手高眼低。一般宁可选较高层次的画本,只要自己能够看懂或经过努力能够看懂就行。反之,如果选的画本层次低了,自己对艺术的认识也不会有所进步,欣赏水平也会受到限制,进步自然很慢。也许有些同学自己并不擅长分辨作品,那么就一定要请有经验的人帮助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千万不要把一些粗制滥造的当成优良作品来学习。

选定画本之后就要对其中的作品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分析作者是怎样观察、表现该物象的,又进行了怎样的提炼、取舍、集中。把作品的表现方法弄明白后,再对它的构图、用色、设色进行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后方可下笔临摹。临摹时先要忠实于原本,在自己觉得全都临摹像了后,再请老师或同行评判。进行修改。之后把临本和原本相比较,找出差距。找到缺点之后再临第二幅,如此反复定会收到好效果。临摹首先要形似,然后便是神似,最后就是在取得经验后试着创作自己的作品。

但是临摹只是一种学习手段,绝不是最终目的。如只是进行临摹而不去创新,永远也成不了艺术家。国画大师齐白石55岁时已深得古贤青藤、八大山人、原济画作之神韵。却得不到世人的承认。大画家陈师曾看过他的画后说:“很有味道!酷似八大山人、青藤、大涤子,犹如先贤再世…….如果稍加变通,定会锦上添花。”陈师曾一番真知灼见,令57岁的齐白石痛下“衰年变法”之决心。他对诸多大师画作的构图、意境、起笔、用墨、设色仔仔细细、反反复复的研究进行背临。经过近十年的变法,齐白石力扫因袭模仿之风,摆脱了形似的桎捁,一心创造“超凡之趣”,以“天趣胜人”。终于从一个娴熟的民间画匠蜕变为一位大气的文人画家。

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在这方面做得也很突出。他从幼年起就临摹八大山人的作品,到中年时临摹的八大山人的作品就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但是张大千先生终生都没有放弃学习。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造诣,他曾在敦煌住了将近两年半的时间,临摹了二百多件作品。

不过临摹方面有不少反面教材。1946年,德国画师艾米得.奥里在巴黎的一间画室开始临摹绘画大师的作品。开始时,他十分勤奋致力于绘画,临摹地惟妙惟肖,神形兼备。后来当其中一幅临摹的毕加索的素描,被一个有钱的朋友当作真品,花高价买走。他就开始走向了歪路,他再不寻求在临摹的基础上创新,开创自己的风格。反而沉迷于临摹名家作品出售赚钱。在此后的20年里,他临摹了一千多幅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并把这些临摹得惟妙惟肖的作品签上马蒂斯等大师的名字出售。其中有很多被专家鉴定为真品。为此他赚了六千多万美元。不过最终遭人揭发住进了监狱,他的这种临摹就丝毫不能被称为艺术,而是完全的对艺术的玷污。最终导致他有此下场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个人素质修养的低下。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临摹对学习的真正意义:临摹是利器,必须正确的理解和使用,它既是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也是通向地狱的桥梁,走向哪里一定要慎重选择。

四、形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

形式从来就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它永远是象征着某种事物的符号,它总会是一个人,一件物、一只鸟,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可绘画决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形式是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但独立于艺术之外的现成的形式对于艺术而言却是毫无用处的。确切地说,艺术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在于创造原来没有的形式。艺术所创造的,不是世俗世界的翻版,艺术创造的世界是依靠艺术的知觉创造并为其服务的。艺术本身就是直接丰富人的精神领域生活的过程,所以,使艺术活动受到激励的是那些尚未被人类心智接触过的对象,艺术试图创造出可以表征人类精神的各种形式,它力图达到的是从“未定形”到“定形”。

没有形式,提香、丁托列托、鲁本斯、戈雅、马奈等画家的作品就会成为波斯地毯,它们只是摹仿生命的画,而不是拥有生命的画。没有形式,它们就没了灵魂。歌德曾在写给席勒的信中说到:“艺术始终必须留在现象的王国里。”变无形为有形,这就是艺术。艺术家要通过表现现实来获得隐藏在现象后面的、不可见的、我们称之为灵魂、精神、生命的东西。

然而什么使灵魂注入形式?是什么使得纸上难解的符号、画布上斑斑点点的色彩给予我们一种最强烈的超越世俗的感情震憾?除了精神,除了把生命注入到画笔中的精神,还能有什么?只有精神才能创造现实!是否忠实地表现了自然,并不就是用来衡量写实的或想象的绘画的标准;艺术家个性的高尚和有力才是决定的因素。

形式以及它的内容是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总文化的反映,是总文化的一部分。创作者的个性在极大程度上是由那种文化和他自己的经验所构成的。风格如其人。模仿别人的风格是不可想象的。同样,得意的强调表现自我,只会比那些一味让别人听从自己的人更加让人难以容忍。惟有真诚才是头等的品格,艺术家、艺术就要具有这种品格,尤其是当它不附加什么要求时,就更要具备这种诚挚。不要理会别人告诉我们的该去喜欢什么,该去表现什么,我们只需要喜欢我们原本就喜欢的,表现我们真正看到和感受到的,因为,只要能真正激励我们的艺术就是好艺术。

五、绘画艺术中的原则

在绘画艺术中有三条伟大的原则是我们所必须遵守的,一是统一所有要表现的意图,二是安排好表现的程序,三是要认识表现的效果。

统一所有要表现的意图,就是要分清主次,做到主次分明。次要意图要服从主要意图,通过线条、形体、色彩、虚实等各种手段的合理运用,实现用次要意图来烘托主要意图。主要意图协调带动次要意图,主要意图和次要意图要和谐。作画时要整体去把握画面,要同时画出所有的对象。不要从局部开始一点一点地画,要一次把所有的部位都铺上色彩,使画面构成整体色调。要同时观察所有的对象和它们于周围色彩所产生的反射色。一幅画要想不使其观者感到厌倦,局部必须要与整体协调。要时刻认识到,虽然有时局部会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但它本身还应该是美的,画者应力图实现整个画面的有机协调。

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党务工作者具备的能力
安排好表现的程序,说的是意图明了之后,就要根据所选形式、材料的特点来安排绘制的先后顺序和适当的表现手法。不同的安排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意图的实现。这虽然是基本常识但却往往被画者忽视。

认识表现的效果,首先要看自己的作品是否表现出了自己的意图。而自己又是否认同这种效果。看会不会有什么意外的效果分析出现,因为有时潜意识会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很多下意识的创作和创新也正源于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的绘画。

作为艺术家还要对自己的作品时刻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自己的作品被人用百万港元收藏,作品开始一路走红时,作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撕画。当时这种撕画就意味着撕钱。朋友、家人都非常不理解,苦苦劝阻、百般阻止。但他却不为所动,依然潇洒地一幅画一幅画的撕。后来有记者采访时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时,他回答说:“人老了,趁现在活着,要赶紧将那些自己觉得不满意的作品撕掉。”他的这种撕画行动,就正是对这一原则的实践和有力捍卫。

深层的东西,真正的生活,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潜藏于表层之下。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大师们在任何时候都完全了解深层的意义,但是大师们的作品其真正价值在正是于感受到了这一点,并且用作品记录下了他们对于深层意义的体验。所有真正的伟大艺术家们,最根本的本质就是他们热烈的人性和所拥有的超群的思考能力。

六、艺术工作者与艺术规律、规则的关系

熟练的掌握绘画技术与技巧,懂得并能够自觉地遵守相关的规律与规则,就可以被认为是具有一定艺术素质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完成从从不懂到懂的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但是一个旧的过程结束了,正标志着另一个新过程的开始。

当我们进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上踏上了新的征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职场磨练,能够自觉地、熟练地运用绘画规律和规则,就标志着我们已经成为了艺术工作者,但这距高素质还有很大的距离,至于想要成为艺术家。那么这就更只是其中一个量的积累过程罢了。

想要成为艺术家,必须要完成从熟练掌握规律和规则,到忘掉所有规律和规则。再到发现新的规律和创造新的规则的过程。这是一个蜕变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并不是任何一个艺术工作者都能够做到的。这种忘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忘记,而是将其精髓融化到血液中、思想中的忘记。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理解和掌握。这不但需要十足的天份,更需要十分的勤奋。要创作出不朽的艺术品,就必须逃脱人类的有限性、现有的规律和规则、逻辑和常识。它们只会妨碍顶级艺术品的产生。一旦这样的羁绊被挣脱,艺术就将进入儿童般的视象和梦境,深层的表达必然来自艺术家最隐秘的深处。

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还必须使自己的艺术摆脱所有它到目前为止所认可的材料、所有相似的主题,抛弃所有的观念、所有普通的象征。更重要的还在于,必须最大程度地信任自己:我们获得的启示,我们获得的包容着某种事物的图像概念是最基本的,尽管这种概念本身并没有意义,也没有主题;从逻辑的观点上看绝对无意义。基本点在于,这种启示和图像概念是如此的具有震撼力,它能在我们内心深处引起反响,唤起悲痛或喜悦,使人产生强烈的作画欲望。准确地把握它使之具象化便是艺术家的使命。这过程的完成就标志着新的、高素质的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家的产生。

纵观现在大批所谓的“艺术家”们充斥着平面媒体和电视屏幕,这只能说明社会的肤浅与浮躁。时尚的泡沫经不起历史浪涛的冲刷,大浪淘沙真金沉底。只有坚持艺术理念,并始终如一地贯彻下去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高素质艺术工作者。

微信公众号:a287018281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433.html

更多阅读

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 护士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护士应具备哪些素质------1 . 心理素质2 .专业技术方面的素质:(1)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2)有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3)掌握急救技术和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对急症或危重患者的抢救。(4)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守工

推销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销售人员必备的条件

推销人员作为企业与顾客间的纽带与桥梁,肩负着为企业销售商品或劳务、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双重任务。企业的营销离不开推销人员,顾客的购买也离不开推销人员。推销人员的素质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个人推销的绩效,而且关系到企业的效益。首先,推

一个优秀的销售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销售人员需要具备素质

市场营销人员每天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每天都向公众展示着自己的素质,并由此而展示他所代表的组织的“素质”。那么一名优秀的市场营销人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良好的品德约定俗成的 礼仪规范是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们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新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新形势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日益发展,随着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平等对话、师生互动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逐步形成……,面对这一切,教师必须重视调整和完善自身素质和能力结构以适应“通才”和“通识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销售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时间:2010-12-11 11:50来源:博士论文代写网 作者:论文代写 点击:161次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纪,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型的社会。人们的观念、生活及工作方式都发生巨变,这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对此,笔者认为新世纪护理人

声明:《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 党务工作者具备的能力》为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