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首页
01 学而第一˙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怨恨),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把已经求得的学问和做人的道理,时时去温习演练到纯熟的境界,这不是一件令人觉得喜悦的事情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求学问礼,这不是一件令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吗?当学习有了心得,但别人不知道我的才学,就静待天命并不抱怨,这不就是一位有德的君子吗?」
02 学而第一˙之四˙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受之于师),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一定会反省三件事:替人家办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和朋友往来,有没有不诚实?老师教我的学问和道理,有没有温习演练过?」
03 为政第二˙之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国君治理国政最好以德化人,就好比北极星一般,安居在天的中央不动,众星四面环绕而归向它。」
04 为政第二˙之四˙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超越法度)。」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下志向要学习先圣的礼制。到三十岁,就能坚定自守而有所成。到四十岁,对于一切事理,都能通达而没有疑惑。到五十岁,深深的知晓万物皆有其因果道理。到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可以分辨真伪、是非。到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不会有超越法度的地方。」
05 为政第二˙之十七˙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啊,我教导你求知的道理吧!你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知之道。」
06 八佾第三˙之十五˙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鲁邑名,鄹人之子,不仅指孔子年少,亦有轻视之意)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第一次到鲁国的周公庙助祭,每件事情都要详细问人。有人便讥笑他说:「谁说这个鄹邑的年轻人懂礼呢?进入太庙,每件事都还要问别人。」孔子听到了,便说:「凡事谨慎,这就是礼啊!」
07 八佾第三˙之十七˙
子贡欲去告(谒请)朔(每月的第一天)之饩(未煮熟祭祀)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想要免除鲁国祖庙每月一日供奉用的牲羊。孔子说:「赐啊!你是爱惜那羊,我却爱惜礼制。」
08 里仁第四˙之九˙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粗劣)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既专心一致追求道的真理,却把自己穿的不好,吃的不好当作是种耻辱,这种人不值得和他讨论什么是道了。」
09 里仁第四˙之十四˙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愁得不到官职,应该要愁自己有没有才德担任官职。不愁别人不知道自己,应该要追求自己有什么才德可以被人知道的。」
10 里仁第四˙之十七˙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到贤德的人,应该想着向他学习,成为和他一样贤能的人;看到不贤德的人,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像他一样有不善的行为。」
11 里仁第四˙之十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如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告诉他们自己的去处。」
12 里仁第四˙之二十五˙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品德的人不会孤独,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亲近他。」
13 公冶长第五˙之九˙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比较聪明?」子贡答道:「我怎么敢跟颜回相比呢!颜回听到一个道理,就能推论十分,我听到一个道理,只能推论两分。」孔子说:「你的确不如他!我和你一样不如他啊!」
14 公冶长第五˙之十˙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凋也,粪土之墙,不可杇(粉饰)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大白天在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可以凋刻,肮脏的土墙不可以粉饰,对于宰予又有什么好责备的啊!」又说:「从前我对人的看法是听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的看法是听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都是因为宰予,才改变了我的观念。」
15 公冶长第五˙之十五˙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会谥为文呢?」孔子说:「他天资聪敏,爱好学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死后用文这个字作为他的谥号。」
16 公冶长第五˙之二十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隐藏)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孔子说:「爱讲讨人喜欢的话,装着使人高兴的脸色,对人过分卑恭屈膝,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很可耻的。心里隐藏着怨恨,表面上却和他很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是可耻的。」
17 公冶长第五˙之二十六˙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和子路陪伴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何不谈谈你们的志愿?」
子路说:「我愿把我的车马和所穿的轻暖皮衣和朋友共同享用,即使用破了,也不觉得遗憾。」
颜渊说:「我希望可以做到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张扬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我们也想听听老师的志愿!」
孔子说:「我愿天下的老人都能得到奉养而安乐,朋友往来都能诚实交往,年幼的人能得到关爱照顾。」
18 公冶长第五˙之二十八˙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说:「即使是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必定有像我这样忠诚又讲信用的人,但却不一定会有像我一样好学的人。」
19 雍也第六˙之二˙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里面,哪一个最好学?」
孔子答道:「有位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来不把愤怒发洩到无关的人身上,从来不会犯同样的过错,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已经没有像他这样的人,再也听不到这么好学的人。」
20 雍也第六˙之九˙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贤良啊!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狭小的房子内,别人都无法忍受这种贫苦忧愁,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心中的乐趣。颜回真的是很贤德!」
21 雍也第六˙之二十一˙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喜好水,有仁德的人喜好山。有智慧的人通达事理,性情如水,有仁德的人安于义理,性情如山。有智慧的人运用才智,功成常乐,有仁德的人少思寡欲,恬淡常寿。」
22 述而第七˙之一˙
子曰:「述(传述旧文)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孔子说:「我仅是传授古圣经典而不著书立言,笃信圣人之言而爱好古代的文物制度,私自比拟我敬爱的老聃和彭祖。」
23 述而第七˙之二˙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昔日所见所闻的道理默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的呢?」
24 述而第七˙之五˙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叹道:「我已衰老极了!我很久不再因心系周公之礼乐治道而梦见他了!」
25 述而第七˙之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心向于道而不离,固守明德而不失其正,心心念念依止在仁,同时还要兼习六艺来涵养心灵。」
26 述而第七˙之七˙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凡有志求学的人,即使奉送薄礼,我从来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27 述而第七˙之八˙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口欲言而未能)不发(引导)。举一隅(物之方角)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是他心里想求得明白却不了解时,我不会去启发他。不是他心里想说却说不出来时,我不会去引导他;就像一个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来,而他不能推理到其他三个角,我就不再教导他了。」
28 述而第七˙之十五˙
子曰:「饭(食之)疏食(粗饭),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糙米饭,喝淡而无味的水,弯着手臂当枕头睡,乐趣就在其中。用不当的手段求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般虚有。」
29 述而第七˙之十九˙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下来就明白许多事理的,只是因为喜好古代的文物制度,努力用功求得而来的。」
30 述而第七˙之二十一˙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有我可效法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不好的地方就加以改正。」
31 述而第七˙之二十六˙
子钓而不纲,弋(绳子系在箭上而射)不射宿。
孔子只用钓竿钓鱼,不用大网捕鱼;用系绳的箭射鸟,也不射栖止在巢里的鸟。
32 泰伯第八˙之四˙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竹编器具)豆之事,则有司存。」
曾子病重,孟敬子去慰问他。曾子说:「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会很悲哀,人将要死的时候,所说的话都是真心良善的。在上位的人应该要重视三点道理:容貌举止依礼而行,可避免他人粗暴和放肆;表情端正,容易使人信服;说话言辞语气得体,可远离鄙陋不合理的话;至于微末支节的事,有专门的人员管理,你不必多去操心。」
33 泰伯第八˙之十七˙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求学要像来不及似的,一刻都不能偷闲,学到了又要害怕忘掉,时时不敢松懈!」
34 子罕第九˙之十六˙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停止)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一切事物的消失就像流水这样啊!日夜不停地奔流。」
35 子罕第九˙之二十二˙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年轻人是可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的成就不如我们这一辈呢?不过如果不即时努力,到了四十、五十岁还没有名望,那就不足以敬畏了!」
36 子罕第九˙之二十八˙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看透事理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待人如己不会忧虑,有勇气的人理直气壮不会害怕。
37 乡党第十˙之十二˙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马房失火了,孔子退朝回来,问道:「有没有人被烧伤?」而不问马有没有被烧伤。
38 先进第十一˙之十一˙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问孔子奉祀鬼神的道理?孔子说:「你都还不懂得奉事在世的人,怎么能懂得奉事已过去的人呢?」子路又问:「我大胆的请问老师,人死后的问题?」孔子说:「生前的事都还不能够知道,又怎么能够知道死后的事情呢?」
39 先进第十一˙之十五˙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子张和子夏,谁比较贤能?」
孔子说:「子张超过了些,子夏又稍嫌有所不及。」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比较贤能一些了?」
孔子说:「太过和不及,同样都不好。」
40 先进第十一˙之十七˙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粗俗)。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高柴的个性愚直,曾参的个性迟钝,子张性格偏激外向,子路的性格则过份刚猛鲁莽。孔子说:「颜回是比较接近圣道的,所以每每能感受到接近中道的那种空明境界的喜悦。子贡不做官而投身在商场,虽然还没能接近中道,但却能把握中道的功用,所以推测事情的进展往往十分准确。」
41 颜渊第十二˙之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能算是做到了仁。
孔子说:「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循着礼来做人做事那便是仁。如果一个人有一天能做到这样的地步,那么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仁是要从你自己下功夫做来的,而不是靠别人得来的。」
颜渊说:「请问要达到仁的条目是什么?」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事不看,不合于礼的话不听,不合于礼的话不说,不合于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稍微鲁钝了些,但是我愿意照着这些话去做!」
42 言渊第十二˙之五˙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同「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面带忧愁地对着子夏说:「别人都有兄弟,就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富贵也是由上天事先安排好的。』有仁德的君子只要能内心敬慎而不要出什么差错,对人恭敬有礼,那么天下的人,都可以算是你的兄弟了。有仁德的君子何必忧愁身边没有兄弟呢?」
43 言渊第十二˙之七˙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孔子如何处理政事的问题。
孔子说:「要有充沛的粮食,完善的军备,以及人民能够信任政府。」
子贡说:「如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这三项里哪一项可以先行捨去呢?」
孔子说:「可以先去掉军备。」
子贡说:「再不得已,剩下的两个,哪一个可以再行捨去呢?」
孔子说:「去掉有充沛的粮食这一项。自古以来,人总是难免死亡;但是如果今天人民都无法信任政府了,那么国家的威信又如何能够建立起来。」
44 言渊第十二˙之十六˙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能够成就别人的善事,不成就别人的恶事;小人却刚好相反了。」
45 言渊第十二˙之二十四˙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以礼乐文章来交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培养好的德性。」
46 子路第十三˙之十三˙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孔子说:「执政的人如果自己能够端正言行,对于治理政事的工作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自己不能行的正,又怎能去要求别人也要行的正呢?」
47 子路第十三˙之十七˙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夏当莒父的宰相,他请教孔子该如何施政。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只看到小的利益;求速成就不能达成任务,只看到小利就不能成就大的事情。」
48 宪问第十四˙之一˙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原宪请教孔子,什么是可耻?孔子说:「国家政事太平的时候,只知在朝庭里吃俸录而没有任何的建树,国家纷乱的时候,也只知道吃俸禄而不能修行自己,这都是可耻的事情。」
49 宪问第十四˙之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成为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才德完备的成人。孔子说:「要有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的不贪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技艺,并且能受礼乐的薰陶,这样才算是人格完备的人!」又说:「不过现在讲成人可以不必这样了?只要利益当前,能够顾到义理;危难临头,能不顾个人生死;跟人有旧约,不要忘掉当时许诺人的话;这样就能算是人格完备的人了!」
50 宪问第十四˙之二十一˙
子曰:「其言之不怍(惭愧),则为之也难!」
孔子说:「内涵有实力的人能言无虚言,自然就不会愧对所言。要做到这样是很难的!
51 宪问第十四˙之二十九˙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不会说大话,并对只说的到而办不到的事感到羞耻。」
52 宪问第十四˙之三十一˙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喜欢批评别人的是非。孔子说:「赐啊,你自己是不是都好呢?如果是我,可没有那个闲功夫去批评别人!」
53 宪问第十四˙之三十五˙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千里马受人赞扬并不是因为牠的力气,而是因为牠的威仪德行。」
54 宪问第十四˙之三十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道:「以恩惠去报答和我有仇恨的人,这样做您觉得怎么样呢?」
孔子说:「那么你要以什么去回报对你有恩德的人呢?应该用公正无私来回报怨恨,用恩惠来回报对你有恩德的人。」
55 宪问第十四˙之三十七˙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天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能够了解我呀!」
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能了解老师呢?」
孔子说:「我既不怨恨天,也不责怪人,只是从人事上去学习,从近处学习,顺着天理,日求上进,所以能够了解我的,恐怕只有天吧!」
56 宪问第十四˙之四十一˙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子路在石门城外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进城,守门的人问他:「喂,你从哪里来的?」子路说:「从孔家来。」守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成却仍要去做的哪个人吗?」
57 宪问第十四˙之四十六˙
原壤夷俟(等待)。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小腿)。
原壤两腿张开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的时候就不懂得谦逊待人,孝顺尊长,长大以后,也没什么特别的表现,如今你活了这么一大把岁数却还不死,真是于人无益反而有害啊。」说完,就用拐杖敲他的小腿。
58 卫灵公第十五˙十五之六˙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孔子说:「史鱼真是个正直的人啊!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行就像箭一般的正直;国家政治灰黑暗时,他正言直谏,也像箭一般正直。蘧伯玉真可算是个君子呀!国家政治清明时,便出来做官;政治黑暗时,便隐退下去,而把自己的才能收藏起来。」
59 卫灵公第十五˙十五之九˙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贡问怎样去修养仁德。孔子说:「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磨利他的工具。居住在一个国家,应该奉事这个国家里贤能的大夫,结交有仁德的士人。」
60 卫灵公第十五˙十五之十一˙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长远的谋略,一定随时会遭受眼前不可预测的忧患。」
61 卫灵公第十五˙之二十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当做奉行的标准吗?」
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不要加在别人的身上。」
62 卫灵公第十五˙之三十˙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而专心来思考;可是却徒劳无功,还不如实实在在学习的好。」
63 卫灵公第十五˙之三十五˙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说:「如果遇到行仁的事,虽对师长,也不必谦让。」
64 季氏第十六˙之七˙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要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稳定,所以要警惕自己不要把精力放纵在女色上;到了壮年的时候,血气正旺盛,要特别警戒不要好勇斗狠;到了老年时,血气已经衰退,所以要警戒,不要贪得无厌。」
65 季氏第十六˙之十˙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应当用心思虑的:看要想看得明白,听要想听得清楚,脸色要想表现得温和,待人容貌要想到谦恭,说话要想到忠实,做事要想到认真恭敬,有疑惑要想到发问,忿怒要想到事后的祸患,见到财利要想到是否是自己应得。」
66 季氏第十六˙之十二˙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为国君主又有势力,到他死的时候,人民对他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伯夷、叔齐虽饿死在首阳山下,人民到现在却还称道着他们。诗经上说:「诚不以富,亦祇以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67 阳货第十七˙之二˙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说:「一般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但却由于后天各人的教育与生活环境的习染不同,使得每一个人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68 阳货第十七˙之八˙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说:「仲由啊,你听过六种美德跟着六种弊病的说法吗?」
子路答道:「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只喜欢行仁却不好学习,便会流于愚昧;只喜欢才智却不喜欢学习,便会流于放荡;只喜欢诚信却不喜欢学习,便会遭受戕害;只喜欢正直不喜欢学习,便会落入讥刺他人的毛病;只喜欢勇敢却不喜欢学习,便会遭受祸乱;只喜欢刚强却不喜欢学习,便会有狂躁的毛病。」
69 阳货第十七˙之十二˙
子曰:「色厉而内荏(柔而不刚),譬诸小人,其犹穿窬(爬墙头)之盗也与!」
孔子说:「一个在外表上严厉,内心却懦弱没有志气的人,拿小人来比喻吧,他就好像是个挖洞跳墙的小偷一样!」
70 阳货第十七˙之二十˙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孺悲要求会见孔子,孔子推辞说自己生病,不肯见他。传话的人刚走出门口,孔子就拿起瑟弹唱起来,故意要让孺悲听到。
71 阳货第十七˙之二十二˙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赌博下棋)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孔子说:「一个人整天吃饱了饭,却不用半点心思做事,真是很难有所成就的!不是有赌博下棋的游戏吗?做那些事还比整天不用一点心思要好啊。」
72 阳货第十七˙之二十五˙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同「逊」),远(疏远)之则怨。」
孔子说:「只有家中的侍妾和仆人最难相处了!过份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一些,他们又会抱怨怨恨。」
73 阳货第十七˙之二十六˙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十岁时还被人憎恶,那他这一生也改善不来了!」
74 微子第十八˙之一˙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
商纣王暴虐无道,他的兄长微子便离开他,他的叔叔箕子因为直言无讳被囚禁,做了他的奴隶,比干也因为苦苦劝谏而被杀。孔子说:「殷商末年有三位伟大的仁人呀!」
75 微子第十八˙之五˙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前,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命运为什么这样的坏?过去的不能再挽回了,但未来的还可以赶的上啊。算了吧!算了吧!现在从政的人也都无可救药了!」孔子下车,想和接舆谈谈。他却很快地躲开,因此孔子就无法和他交谈了。
76 微子第十八˙之六˙
长沮、桀溺耦(併肩)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覆种)而不辍(止)。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怅惘失意)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和桀溺两人在田里耕作。孔子刚好经过那里,孔子叫子路去问他们过河的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说:「那在车上拉着缰绳的人是谁?」
子路答道:「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
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一定晓得渡口在哪里!」
子路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
子路答道:「我是仲由。」
桀溺说:「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
子路回答道:「是的。」
桀溺说:「天下滔滔大乱,有谁能改变这种局势呢?你与其跟从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倒不如跟从我们这些逃避乱世的人。」说完,仍然不停地耕作。
子路回来把两人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怅然地说:「人不可能跟鸟兽生活在一起!但我不跟世人生活在一起,要跟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都太平的话,那我孔丘也不用出来改变它了。」
77 子张第十九˙之二十一˙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失,就好像日蚀月蚀一样。有了过失,人人都看得见;等到他改过了以后,大家也仍会仰望着他。」
(1)走进禅武医QQ群:225670301
(2)包头武术健身QQ群:331496844
(3)软兵器交流QQ群:235015932
修行
---------------------------------
少林禅武医视频、图、文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