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苛求事事都完美 头痛与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 容易紧张焦虑怎么办

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我们知道,适度的紧张是我们生活和生存所需要的,但过度的紧张则使入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可引起头痛,心俘,腹背疼痛,疲累等症。

情绪紧张 - 缓解办法

美国精神治疗专家介绍,史提芬博士说道:“紧张就和饥饿、口渴一样,都是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如果过度紧张,则对人体不但无益,反而有害。所以,我们必须明了紧张的好坏,然后才能懂得应该利用紧张的好处,即抑制它的坏处。”

美国心理学教授韩斯·施义博士说:“不要把事情看得太严重,更不要把小事情弄得紧张兮兮的,否则,一旦养这种习惯,紧张就会越来越严重、厉害了。”所以,最好再寻找一些新的兴趣,改变一下日常生活,这对于驱除紧张是很有帮助的。

千万不要苛求事事都完美 头痛与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 容易紧张焦虑怎么办
当忧虑产生的时候,具体情况先分析一下,这些问题是不是你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们会产生哪些后果令你惊惧?这些思考有助于你将忧虑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你的情绪能够平和、冷静下来,应付所面对的难题。同时还应该试着把内心忧虑的事用笔全部记录下来,然后逐条检查,把不是很急切的事抽出来,先思考解决比较急迫的事,接着再慢慢想办法解决其它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条不紊地理清积压的难题,还能缓解焦虑情绪。

有位精神治疗专家曾说过:“要在你的心灵寻找出‘宁静房间’,这是任何人都需要的。”这里所谓的“宁静房间”,就是指要设法让自己尽量松弛。

运动也是缓解紧张情绪的方法之一。那些经常运动的人,通常就很容易从生活的紧张中复原过来。

焦虑紧张时,不要迁怒他人。没有什么事可以比迁怒他人更损害自己的。因为,这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情绪紧张。紧张时更应该注意多休息。不管白天的精神压力如何,夜晚的时候,无论如何要让自己保持心境平和,因为紧张会导致失眠,精神会因之更加紧张。

情绪紧张 - 消除紧张情绪

首先,通过心理测试,可以知道你的紧张程度,例如你有紧张情绪吗? 消除紧张情绪十大妙计。

1.畅所欲言

当有什么事烦恼你的时候,应该说出来,不要存在心里。把你的烦恼向你值得信赖的、头脑冷静的人倾诉,你的父亲或母亲、丈夫或妻子、挚友、老师、学校辅导员等等。

2.暂时避开

当事情不顺利时,你暂时避开一下,去看看电影或一本书,或做做游戏。

或去随便走走,改变环境,这一切能使你感到松弛。强使你自己“保持原来的情况,忍受下去”,无非是做自我惩罚。当你的情绪趋于镇静,而且当你和其他相关的人均的状态可以解决问题时,你再准备回来,着手解决你的问题。

3.改掉乱发脾气的习惯

如果你感到想要骂激怒你的某个人,你应该尽量克制一会儿,然后把它拖到明天,同时将抑制下来的精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例如,做一些诸如园艺、清洁、木工等工作,或者是打一场球或散步,以平息自己的怒气。

4.谦让

如果你觉得自己经常与人争争吵吵,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过分主观和固执。要知道,这类争争吵吵将对周围的亲人,特别对孩子的行为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你可以坚持自己正确的东西,但是静静地去做,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你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你是绝对正确的,你也可按照自己的方式稍做谦让。你这样做了以后,通常会发觉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5.为他人做些事情

如果你一直感到自我烦恼,试一试为他人做些事情。你会发觉,这将使人的烦恼转化为精力,而且使你产生一种做了好事的愉快感。

6.一次只做一件事

在紧张状态下的人,连正常的工作量有时都担当不起。工作量显得是如此繁重,去做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痛苦的,即使非常需要去做的事情亦是如此。最可靠的办法是,先做最迫切的事,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其中,一次只能做一件,把其余的事暂且搁到一边。一旦你做好了,你会发现事情根本不那么可怕。你做了这些事以后,其余的做起来容易得多了。

7.避开“超人”的冲动

有些人对自己的期望太大,经常处在担心和忧郁的情况下,因为他们害怕达不到目标。他们对任何事物都要求尽善尽美。这种想法虽然极好,可是,容易走向失敗的道路。没有一个人是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得完美无缺的。首先要判断哪些事你做得成,然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其中,尽你最大的努力和能力去做。做不到时,则不要勉为其难。

8.对人的批评要从宽

有些人对别人期望太高,当别人达不到他们的期望时,便感到灰心、失望。“别人”可能是妻子、丈夫,或是他们要按照主观愿望培养的孩子。对自己亲威的短处感到失望的人,实际上是对他们自己感到失望。不要去苛求别人的行为,而应发现其优点,并协助把优点发扬。这不仅使你获得满足,而且使你对自己的看法更趋正确。

9.给别人可以超前的机会

当人们处于激动而紧张的情况时,总是想“取胜得第一”,而把别人的劝告抛开,尽管事情小得像在公路上驾车超前一样。如果我们都如此想,而且大多数人都如此做,那么,任何事情都变成了一场赛跑。其实,用不着这样去做。竞争有感染性。你给别人可以超前的机会,不会妨碍自己的前途;如果别人不再感到你对他是个阻碍,他也不会对你产成阻碍。

10.使自己变得“有用”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自己“被忽视”,被人看不起,被抛在一边。实际上这不过是你为己的想象,可能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看不起你。你不要退缩,不要避开,而应该继续把自己变得有用,你要做出一些主动表示,而不要等到别人向你提出要求。

一遇事就紧张焦虑怎么办?

核心提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紧张或者焦虑的经历。其实,紧张焦虑是人体面对威胁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考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的反应。

来自网友哈比bend 的提问:

最近好郁闷,我考车又没有通过。不过,真正让我烦恼的不是考车没过这件事,而是每次遇到类似考试的事,就会紧张、头脑一片空白。我觉得这是性格上的一个严重缺陷,从小“跟”着我,要是以后还这样,特别是遇到什么大事,因为这个性格受影响,那简直太可怕了!我也曾尝试着改变,每次都想方设法让自己放松,最后还是会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呢?

其实,我老爸也是这样的性格,听小姑说,老爸小时候很聪敏,成绩也好,就是一到考试就不行。所以他这一辈子才平平凡凡。看样子,他把聪明和这个性格缺陷都遗传给我了吧。

我现在迫切想克服这个性格问题,否则它会一直存在,一直影响。突然觉得很可怕,我该怎么办?

本期主持人:刘智勍

刘智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婚恋情感、亲子沟通以及焦虑、抑郁,自我成长,性心理等方面的治疗。【我要向专家提问】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紧张或者焦虑的经历。其实,紧张焦虑是人体面对威胁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当面对重大生活事件,比如考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的反应,比如心跳加速、胸口闷、脸红,语言不流利,还有网友“哈比bend”的头脑一片空白等,甚至还有些人会因过度刺激而晕倒。一般来说,轻度的焦虑紧张可以提高人们应对威胁的能力,是有利的,而控制不住的、严重的焦虑紧张反应就会产生抑制效应。

从你的描述,我可以感觉到你对这种“遇事就会紧张焦虑的反应”非常在意。本来,我们每个人面对相同的事情,都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只是表现的程度不一样。而你偏偏要将它归咎于自己的性格缺陷,甚至过度担忧这种每个人都有概率出现的正常的情绪,害怕以后也无法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类似情景。这种不恰当的认识和不恰当的归因往往会加重焦虑感,造成恶性循环。

可能,曾经遇到的挫败经历触及了你的自卑感,所谓“父亲的遗传”只是你掩盖自卑的替代理由。面对考试时,你其实是重视结果的,非常担心自己会失败,可能嘴上会说不在乎,要放轻松,心理却总在想过去的失败经验,也容易想到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或干脆什么都不想,让头脑空白,这样,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的灵活性都受到损害,考试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你需要深入的了解内在的自卑感以及自我认同部分,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当你感到焦虑紧张时,你可以试试腹式深呼吸帮助缓解这种情绪。因为人在焦虑时,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变得短而急促,做缓慢的深呼吸能很有效的帮你静下来。方法很简单:通过鼻子慢慢地吸入空气,使胃和胸腔扩张,然后从鼻子呼气,同时默默地说“放松”。在平时你也可以抽点时间做深呼吸,稍稍实践后,紧张时你就能自如地进行深呼吸了。

当然,若这种情绪对生活影响很大,无法自控,建议你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千万不要苛求孩子事事都完美

案例:小刘今年19岁,每次去餐馆吃饭,他都会自己擦拭一遍碗筷;若是要出门,他会反复检查门是否锁上。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分析:小刘属于强迫型人格障碍。这类患者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常推迟或避免作决定;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不遵照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完成工作后常易悔恨和内疚;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缺少友谊。上述表现中至少存在3项,方可诊断为强迫型人格障碍。诊断时,患者年龄必须大于18岁,病程大于2年。

人格的形成和童年期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儿童、青少年时期,如果家长的要求过分严格,一味追求完美会让孩子慢慢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在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有研究还表明,强迫型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

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效果较差。一般治疗时,家人应该采取忽略的态度,别把它当一回事。嘲笑或者批评只会强化患者的强迫,而保证和鼓励,对方未必会听。只有“视而不见”,才能让患者自己感到正常,从而增加自控能力。

头痛与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有关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现在头痛的人很多,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很常见。”同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精神科教授赵旭东对记者说,绝大部分人的头痛查不出什么毛病,叫非器质头痛。这种头痛与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赵教授说,头痛是最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不能再把头痛当作单纯的躯体疾病来对待而且要重视头痛,查不出病因的头痛已经在向你提示,你的身心处于不健康状态。

头痛的人多了

孙红(化名)今年27岁,在一家外企工作,去年她突然开始头痛,起先两个月发作一次,后来一周发作一次。她去医院神经内科看过多次,医生让她做遍了各种检查,脑部CT也做了,没发现头部有器质性病变。没办法,每次都是开了止痛药回去。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多位有头痛毛病人这样形容他们的头痛:“我一生气就头痛”,“我头痛起来像戴了紧箍咒,越勒越紧”,“我有偏头痛,痛得恨不得将头劈成两半”,“每次头痛发作,还伴随着呕吐、晕眩、眼眶痛。非常可怕。”

这类头痛病人很多。有的突然有一次头痛,有的一年发作几回,有的经常发作。赵教授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就有报道,在工业化国家,70%的人都有过暂时的头痛,10%左右的人长期慢性头痛。在头痛病人中,只有7%的人可能有器质性问题,多数是与精神紧张、工作压力、情绪抑郁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功能性头痛。

赵教授对记者说,“在神经内科门诊中,大部分病人诉说的主要症状都是头痛。这类头痛包括紧张性头痛,以前也叫血管神经性头痛,还有偏头痛等。”赵教授说,他在门诊中接诊了大量的“成功人士”。“他们三四十岁,却一身毛病,头痛是一个基本症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心身疾病门诊主任姜凤英教授也对记者说,在他们心身疾病门诊,1/10的病人是这种头痛病人。”得这种头痛病的女性多于男性,工作压力大、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年轻白领居多。 医学教育网

头痛与心理因素相关

姜凤英教授说,对非器质性头痛的病因,学界有多种说法,有的说与头部血管收缩和扩张不平衡有关;还有说紧张性头痛是由于过度紧张和工作压力太大造成的,有的说偏头痛与内分泌有关。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头痛与脑子里的一种化学物质5羟色胺水平下降有关,这与抑郁症有相同机理。

到底什么因素让人们没来由的头痛呢?赵教授说:“这个时代,让人头痛的事情多了,所以头痛的人也增加了。”从外界讲,一是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复杂,竞争加剧,人们需要应对、处理的事情增多了。有些人工作生活压力很大,天天忙得团团转,吃饭三口两口就完,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他们将自己置于强大的压力之下,而不懂得如何放松,并且很容易情绪急躁,与别人争吵。这样的人往往会伴有明显的紧张性头痛。 摘自: 医 学教 育网www.med66.com

二是人际冲突加剧。以往,人们的家庭、职业、生活地域都比较稳定,现在不同了,人际交往频繁,人际互动增加,冲突也在增加,需要适应的事情太多。如果人际关系的适应出现了问题,婚姻出了麻烦、与上司同事关系紧张等,都会让人产生担忧、愤怒、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种不良情绪已经对他产生了危害,是诱发他头痛的实际原因。

从个人角度讲,有些常头痛的人有一些性格缺陷。比如别人认为大不了的事,他认为就是麻烦;别人能耐受的刺激,他不能耐受;别人能平静对待的变故,他觉得过不去。那些支配欲强,爱占主导地位,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容易头痛。赵教授说,临床中发现,容易患偏头痛的人,多半都比较聪明、敏感,办事有条理以及苛求完美,这种人用严格的尺度要求自己和别人,事事求全责备,这让他们经常处于焦虑、紧张之中,久而久之,就可能造成头侧血管的变化而产生头痛。

此外,不良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是造成头痛的主要原因。如通宵打麻将,熬夜会让人疲劳不堪。不良的工作方式,如长期久坐,包括身体姿势,腰、背、肩疼痛甚至视疲劳、颈椎痛等都会引发头痛。

不能光吃止痛片

赵教授说,这类头痛都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被列为经典的心身疾病之一。在心身医学发源地德国,一直都把头痛当作很重要的心身医学问题来处理,而我国的心身医学才刚刚起步。

姜凤英教授对记者说,以前病人说头痛就治头痛,单纯地止痛,吃各种各样的止痛药,或用些安神补脑的中药,不大考虑心理因素及生活方式,其实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那么,如果有头痛现象,该怎么处理呢?

首先要做相关检查,看是否有器质性病变的可能。赵教授说,7%的慢性头痛是器质性的,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头痛,如脑血管畸形、脑瘤等,还有一些突发的头痛甚至是致命的,如蛛网膜出血等。有些高血压病人会有长期的顽固性头痛,如果病人在长期头痛之后突然有剧烈的头部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要小心颅内出血性中风。赵教授说,有些人长期用止痛药,可能忽视了对头痛病因的检查。如果是器质性头痛或继发性头痛,必须找到病根,加以治疗。

其次,如果没有器质性问题,经常头痛的人要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兴趣爱好等。如果存在引发头痛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应该在行为方面加以调整。

第三,经常头痛的人还要检视自己有无心理问题和不良情绪,比如在夫妻关系、子女教育,上下级关系上有无排解不了的情绪;有无忧虑、恐惧、挫折的心理;别人对自己的要求是否过高,超过了自己的水平,对自己构成强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对经常头痛的病人还要看他有无比较明显的心理方面的症状。如有无强迫症表现,有无抑郁症、焦虑症等表现。

赵教授说,按照心身医学的观点,不能再把头痛当成单纯的躯体疾病来对待,要对患者身心进行综合调理。

首先用止痛药物来控制和减缓疼痛是必要的。不过姜教授说,止痛药只能减轻一次发作,不能减少频繁发作。在临床中,他们对头痛病人应用抗抑郁药,收到了很好的疗效,比如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三环类的抗抑郁药物等,用药后,患者普遍反映头痛程度减轻,发作频率减少甚至消失。

两位教授认为,除了药物止痛,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比如认知行为分析治疗。医生应该告诉病人:头痛是因为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心理问题造成的;要让患者对头痛有正确的认知;劝告患者自我减压,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姜教授说:“对患者进行身心综合治疗后,60%—70%有效。”

头痛是疾病的信号

专家认为,头痛还只是身体发出的先期信号,是亚健康的一个主要表现。如果突然出现头痛或经常头痛,说明机体已经发出健康警报,你的健康已经受到损害。

“其实,头痛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往往与慢性疲劳、失眠、神经衰弱、颈椎病、脂肪肝、胃肠疾病等相伴而生。”赵教授说,这表明你的机体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加以调适,可能引起其他身心疾病和生活方式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甚至包括癌症。

“现代社会往往给人一种紧迫感,逼着人勇往直前,以征服的姿态去对待一切。但就像机器会磨损一样,人的生命质量也会透支。”赵教授说,“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身心承受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必须从心理上抵御这种生活方式的侵害。”

赵教授劝告人们:“生病最浪费时间,生病抵消了所有成就;英年早逝,英年早衰,以健康为代价的成功,是跟奋斗的目标相违背的。”

“大家要重视头痛。一方面要及时地检查治疗头痛,同时还要检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心理状态。”

赵教授说,在成就事业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健康。人们应该以健康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紧张的现代生活。不过度追求完美,该慢得慢下来,该放弃的要放弃,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注重生活质量,积极投入工作并懂得享受生活。

浅谈孩子 缠人现象

生的儿童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容易产生缠人、磨人的坏习惯。比如:吵着要你帮他找玩具,帮他找出来了,玩了不一会儿,他又丢下玩具拿起你手上的绒线当球踢;你写东西他也要写,给了纸、笔还不干,又要抢你手中的笔等等,很容易让家长恼火,其实,孩子缠人是有一定的心理原因的:

1.是缺乏感情的表现。我们可以从婴儿的行为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婴儿啼哭,不光光是因为肚子饿的原故,有时看到大人从他身边走过来却不抱他,也会哇哇哭起来,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要你赶快抱他。这是一种感情需要。儿童缠人也出于同样的道理,问你要东西、跟你捣乱都不是目的,目的是要你注意他,和他交流感情。这种心理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当有人陪、有事干的时候是不会磨人的,当他东张西望不只做什么的时候,就会来找你的麻烦了。

2. 是一种心理依赖。有个性、活动能力强、会玩的孩子较少磨人。相反,过于娇生惯养,样样都由父母安排停当,会使孩子养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的习惯。这种依赖性反映在情绪上,就是围着父母胡搅蛮缠,甚至被父母骂了一通、打了一巴掌,反而安稳了。这种情况正是儿童行为不独立、内心情绪不安定而采取的一种发泄。挨骂挨打反而转移了焦虑,被动地稳定了情绪。这就是许多家长常说的"孩子是贱骨头,好说歹说不行,骂一顿到舒服了。同时越是自卑的儿童越容易缠磨大人。

3. 家庭成员的态度不一。请注意孩子专找宠爱他的人缠,也专找态度暧昧、容易妥协的人缠,因为经验证明,他们总是在责骂之后满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况分别对待。

首先,要使孩子不缠人,自己先不要撩孩子。这一点很重要,有的父母忙的时候恨孩子缠住自己不放。但仔细想想,当你和孩子一样闲得没事的时候,你是否主动先撩孩子呢?许多家长正是这样干的,这反映出你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够强的。这就形成了高兴起来撩孩子磨你,不高兴起来又恨孩子磨你。如果有这种情况,孩子缠人的情况就说不上改了,因为你们彼此都需要对方关注,都缺乏感情独立。

如果孩子是缺乏与父母的感情交流,因孤独而缠人的,需要父母从两方面去做,一是注意安排出时间与子女讲话,增加感情交流;另一方面教导孩子学会自己学习、游戏,逐步使孩子感情独立。因为要得到好处而缠人,要分清情况,应该满足,或者认为孩子磨了之后可能同意的事,要干脆利落地早答应;如果是不能同意的事,从头到尾态度要坚决,不给孩子有可趁之机。

以上都是缠人现象和现象的纠正。要从根本上纠正还取决于对儿童个性的培养。缠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绪不定,改变这种个性的根本出路,是不要过分保护孩子,而应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多让孩子自己拿主意,尊重他的选择。这样孩子反而对自己的行为会作出负责的选择,再不会整天磨着你帮他干这干那,也不会不知深浅地提出无理要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60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臻眼入木的博客:千万不要滥用早泄壮阳药———不然

原文地址:臻眼入木的博客:千万不要滥用早泄壮阳药———不然会毁了你的后半生!!!作者:臻眼入木臻眼入木的博客由于目前许多男性朋友对国内外的壮阳延时产品具体功效知之甚少,很多朋友当自己的性状况出现问题后就盲目购买各种性保健产品,其

对学英语的人们大声疾呼:请千万不要再“背”单词了

对学英语的人们大声疾呼:请千万不要再“背”单词了(本文荣登新浪博客首页、教育博客同时推荐)本文以极其高深的分析阐述了一个极其幼稚的真理,但这个极其幼稚的真理,却被人们极其荒诞地忽视着,面对无数昏睡中的学英语的人们,本文不期待这

声明:《千万不要苛求事事都完美 头痛与精神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因素 容易紧张焦虑怎么办》为网友冷月长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