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与王尔德 唯美主义魔法师

一、引言 19世纪唯美主义(Aestheticism)的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是英国继莎士比亚以后,被西方阅读最多的作家。同时,其作品也是被最多语言翻译的。 在19世纪,唯美主义风行一时。而王尔德的名字始终是和唯美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他是英国19世纪末叶唯美主义艺术流派的倡导者和推崇者。“为艺术而艺术”是这位作家的美学思想。二、唯美主义的渊源和发展 一般认为艺术上的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开始于19世纪40至60年代,当时英国美术界的先拉斐尔派(The Pre-Raphaelite)画家但丁.罗赛蒂(DanteGabriel Rossetti)成立“先拉斐尔派兄弟会”(TheRe-RaphaeliteBrother-hood),反对当时的学院派艺术,他们崇拜异教精神和中古色彩,既师法自然,又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因素。 唯美主义者宣传所谓的“纯艺术”,反对艺术上的功利主义。他们也认为现实是丑陋的,但是却采取了逃避的态度,而只是探讨人类的感情、生死、命运,追求着完美的艺术形式。他们认为只有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把人引向纯艺术的世界里去寻求安息。 唯美主义在19世纪80--90年代,在英国有过大的发展,理论家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在《文艺复兴史》(Renaissance)一书中阐述过艺术至上,特别强调一瞬间的感官知觉。 早期叶芝(Yeats)的唯美主义与爱尔兰古文化相结合,有浓厚的梦幻意味。罗斯金(John Ruskin)的艺术哲学和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诗论也有着唯美主义的影响。 在来自欧洲各地的一批杰出人物中,贡斯当(BenjaminConstant)是应该要记住的一个名字。因为他是迄今为止所知道的最早一个记下“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Art’sake)这句话的人。这是一个被唯美主义者奉为圭臬的短语,它是唯美主义的口号。随后此口号开始在欧洲流开来。唯美主义从浪漫脱胎而来,其美学基础是康德关于美不涉及欲念和概念,美仅涉及形式的理论。康德提出的“美只在形式”、“无所为而为的鉴赏”,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前身。“我们相信艺术的独立自主。艺术对于我们不是一种工具,它自身就是一种目的。在我们看来,一个艺术家如果关心到美以后的事,就失其为艺术家了。我们始终不了解意思和形式何以能分开。形式美就是意思美,因为无所表现,形式算得什么呢?”后来,他在《诗序》中说得更剧烈:“诗有什么用处?美就是它的用处。一件东西有用就不美。” 唯美主义继承了浪漫主义者的反叛精神,对想象和知觉进行强调,但抽掉了其中的政论性和伤感性,在一些作品中,表现出了追求感官享乐的颓废色彩,体现出了一种对生活、对艺术的消极能力(Negative Capatity)。唯美主义也是在不停变化中的,就如其推崇者说的:“变化是我们唯一可以断言的性质(Change is the one quality we can predicate ofit)。” 席勒、叔本华、尼采均主张艺术与道德、实用分家。但他们都不是唯美主义的代表,王尔德才是代表作家。而英国在唯美主义文学的发展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 唯美主义是沟通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一座桥梁,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三、王尔德简介 1854年10月16日,王尔德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是位著名的眼耳科医生,母亲也是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 王尔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这对于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王尔德在十一岁时进入了波尔托拉皇家学校读书,十七岁进入都柏林三一学院就读。1874年,王尔德进入牛津大学深造开始。在都柏林时,王尔德就开始研读古希腊文学,在牛津大学,王尔德进一步攻读希腊经典著作。在牛津大学的学习期间,王尔德在美学思想上受到了大学教授约翰.罗斯金和华尔特.佩特的影响。后来,在他的《来自深渊》(De Profundis)中说:“在牛津,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佩特的《文艺复兴史》(I remember during my first term at OxfordReading in Pater’sRenaissance –-that book which has such a strange influence over mylife)。” 1877年,王尔德来到希腊和意大利,凭吊了诗人济慈(John Keats)、但丁(Alighieri Dante)的墓。回来时,作家说:“这次旅行使我对忧愁的崇拜,一变而为对美的崇拜了。” 早年求学时期的爱好,影响了王尔德的终身。在其学生时代,王尔德便已开始了文学创作。因为王尔德要把世界造成一个美的世界。 1878年,王尔德不等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参加伦敦的美学运动。 25岁那年,王尔德发表了第一个诗集,使他成为了当时文艺界的新宠儿。他的惊世骇俗的美学主张,他的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他的机智幽默的谈吐嘲弄,都使他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享有盛名。 王尔德热烈地参加唯美主义运动,宣扬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思想。 1881年11月,他受邀到美国进行演讲,大受欢迎。回来不久,王尔德又到巴黎宣传他的艺术哲学,并和雨果、都德等人交往。通过这些活动,作家的名声在国外也提高了很多,为他带来了很大的荣誉。 1884年5月,王尔德和一位律师的女儿结婚,在巴黎度完蜜月后回到伦敦。 婚后的一段生活是美好而幸福的,在此期间,王尔德写成了无比美妙的童话《快乐王子集》。 从1886年开始,王尔德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他艺术哲学的文字。其中包括了论文《谎言的衰落》、《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和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同时,王尔德也开始了戏剧的创作,而其戏剧创作也被公认为是他创作的最高成就。 这些剧作中除了1892年创作的《莎乐美》是改编自圣经故事,其他都是描写英国上流社会生活的“社会问题喜剧”。 王尔德的文学思想和美学主张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巨大争议,也为作家带来了灾难。 王尔德穿着华丽奇特的服装,总喜欢拿着鲜花出入于各种社交场合。娱乐场所、饭店剧院,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 出手阔绰,行为不羁,这都引来了卫道士们的反感和愤怒。 尤其是王尔德当时和年轻的美男子道格拉斯勋爵交往,超出了友谊的范畴。其实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最后他被道格拉斯勋爵的父亲告上法庭,败诉后,王尔德以同性恋有伤风化罪判刑两年。 在皇家雷丁监狱服刑期间,王尔德的思想有了巨大的转变。 在两年的监狱生活,王尔德不再认为人生是快乐和美好的,他觉得:“公众宽宥了除天才以外的一切(The public is wonderfullytolerant. It forgives everything exceptgenius)。” 1897年出狱后,王尔德一直定居在巴黎。期间,王尔德创作出了他诗歌的颠峰之作:《雷丁监狱之歌》。在这首长诗中,王尔德把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了起来,以诗人的眼光把监狱的残酷和血腥完美地表现了出来。 《雷丁监狱之歌》向资产阶级社会刺出了勇敢坚定的一刀。 但王尔德在监狱的生活中,身心都受到了巨大的摧残。在出狱后三年,王尔德穷困潦倒,在巴黎的一家小客栈里得传染病而去世。 当时作家年仅40多岁。四、王尔德的美学观点 在王尔德的一生中,涉猎很广,从古希腊先哲到现代新黑格尔派哲学,从文学到历史,从绘画到雕塑,都进行过学习和研究。王尔德在艺术上有自己的主张,从来不人云亦云,他主见鲜明,立场坚定。他曾经说过:“与人相同的观点总是毫无价值的(An unbiased opinion is always absolutelyvalueless)。” 他是英国十九世纪后半叶,唯美主义运动的倡导者,他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想,影响力极大。王尔德的作品涉及面很广,小说、戏剧、童话、评论、诗歌,等等。而且在艺术上,王尔德总是着眼于美丽的事物、不朽的事物和不断变化的事物(things beautiful and immortal andever-changing)。作为较为纯粹的唯美主义者,王尔德的作品数量是不算出众的,因为他的创作时间十分短暂。而且从他所言的文艺批评和美学理论上来看,王尔德更会让人满头雾水。在王尔德时代,他的能言善辩可以说独冠群雄。以至于后人评价:王尔德以妙语创造了自我(Wilde made himself through thequip)。” 在王尔德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一向以警句格言引以为豪。穿插于其中的警句和俏皮话,尤其在戏剧中,几乎每一句话都是幽默而机智的,却又和剧情、环境、突发事件紧密相扣。他说过:“格言是智慧耐用的替代品(Quotation is a serviceable substitute forwit)。” 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王尔德的语言功底和过人的表达天赋。 就如他在赴美前,被海关要求报关。他想了想说:“除了我的天才外,没有什么需要报关了(I have nothing to declare except mygenuis)。” 王尔德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在80年代开始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字,来阐述他的哲学观点、文艺见解和美学主张。王尔德认为唯美主义研究在艺术中可以发现些什么,它寻求生活的秘密。凡是在艺术中代表着永恒真理的东西,都是伟大的基础的真理的表现。所以唯美主义可以视为是对艺术中的真理的研究。在王尔德的思想中到底什么是美呢?什么样的艺术才能称为美呢?让我们去探究一下。(一)生活为艺术照镜子(Life holds themirror up to Art)王尔德认为不是艺术反映了现实,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艺术是面只反映照镜者(spectator)的镜子,它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王尔德通过这面镜子反映出作家自己,作家的意愿,作家的理想。王尔德强调艺术的自主性,他觉得是与现实生活没有关系的。王尔德不无嘲讽地说:“给他面具,他就会告知你真实(Give him a mask ,and he will tell you thetruth)。” 王尔德强调艺术的感性,以感性为美。同时,王尔德喜欢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抽象的道理,而且往往因为过于讲求“美”而无法说清楚道理。(二)想象的艺术和理想的艺术(The imaginativeand ideal arts) 在1889年初,王尔德在一篇评论中说:“Art it is to the imaginative and idealarts that we have to go,and not to the arts that definitelyimitative。” 王尔德认为想象在本质上讲是创造性的,而且总是在寻求一种新的形式(The imagination is essentially creativeand always seeks for a new form)。 艺术就是有真的幻想作其方法,有美的幻想作其结果(For it has the illusion of truth for itsmethod,and the illusionof beauty for its result)。 王尔德强烈反对风行一时的粗野的现实主义和不可思议的模仿(uncouth realism and unimaginativeimitation),为了艺术,他提倡想象,强调毫无想象的现实主义和富有想象现实性的区别(distinction between unimaginative realismand imaginative reality)。王尔德排斥艺术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把想象的作用大大提高。他的作品也对非现实的事物和不存在的事物(unreal and nonexistent)作多多的描写。(三)形式是一切(Form iseverything) 王尔德在《作为艺术家的批判家》一文中说:“形式都是万物的开端(In every sphere of life is the beginning ofthings)。” 王尔德主张从“形式上捕获灵感”(gains his inspiration fromform),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不是从感情到形式,而是从形式到思想和感情(The real artist is he whoproceeds,not fromfeeling to form,but fromform to thought and passion)。(四)两个注意点 在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当中,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是他提出创新的概念。在王尔德看来,内容只是材料,而形式创新是很必要的。创新就是要以新的形式写从未见过的人生。而且要准确地描写从未发生过的事情(what has neveroccurred)。他说:“没有伟大的艺术家是看事物真实的样子,如果他这样那他就不再是艺术家(No great artist ever sees things as they really are. If hedid he would cease to be an artist)。” 二是他对艺术内容和形式统一的追求。这是王尔德文学艺术上的理想。他曾用警句形式说到:“外形是内容的表达,灵魂被赋予了血肉,躯体本能赋予了精神,形式显现一切(that in which the outward is expressive of theinward;in which the soulis made flesh,and thebody instinct with spirit;in which form reveals)。” 王尔德在艺术上的领悟,使他达到一个相当完美的境界。王尔德把唯美主义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甚至,他说过:“艺术家把文学当作生活本身来处理(The artist treats literature as if it werelife itself)。” 王尔德的作品大多表现对当时19世纪社会的嘲讽和批判,对当时潮流的逆向。他宣扬他的美学思想的同时,他的处世风格也是他思想的表现。他张扬个性,崇尚个人自由。他说:“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Idon't want to earn my living; I want to live)。”

王尔德的小说情节奇幻阴郁,语言华丽精彩,描写唯美,想象丰富,结局更是出乎意料。王尔德的戏剧幽默而富于生活的哲理,机智中更蕴涵了无穷回味。其中的警句格言层出不穷,令人折服。 王尔德的童话和诗歌也同样有着无限的魅力和想象空间。五、结论王尔德对资产阶级社会的阴暗面有认识,但他觉得无法改变,没有希望,于是采取了在艺术的追求中寻找出路。王尔德觉得艺术家不应该带有任何功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该受道德标准的约束。艺术家的个性不应该受到压抑和限制。 他竭力推崇艺术,认为艺术具有永恒的价值。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哲学,在其作品里,也处处体现了作家的这种创作态度。 生前,王尔德获得过至高的荣誉和财富,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人物,但结局却又如此悲惨。不过王尔德也幽默地说:“有人评论好过无人过问(The only thing worse than being talked about isnot being talked about)。”他又在自己的作品中说过:“心是用来破碎的(The heartwas made to be broken)”,这似乎显示着作家内心的痛苦。 在彼尔逊的《奥斯卡.王尔德》一书中,他评论写到: 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是人们未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一是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it)。王尔德的人生短暂而又辉煌,或许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解释是很恰当的:活着是世上最珍贵的,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To live is the rarest thing in the world.Most people exist, that is all)。

唯美主义与王尔德 唯美主义魔法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5655.html

更多阅读

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瓦格纳唐豪塞歌剧序曲

爱之死——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就在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心态中,就在连我也无法知晓的情势下,就在我还不怎么明白瓦格纳歌剧的始末,就是这样《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似乎沿着极其自然的轨迹驶向我的心灵,只因我看到瓦

第208篇:方寸讲文学18 —奥斯汀与《曼斯菲尔德庄园》_一声长

《曼斯菲尔德庄园》《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是她思想最成熟、人物最有现代感的一部长篇爱情小说。小说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题材,但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以富足人家为代表的英国上流社会,揭示了他们

声明:《唯美主义与王尔德 唯美主义魔法师》为网友一個人的浪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