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快到了,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
小张说:“什么过头,就是吃那些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
“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到是我妈妈年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件那么差,愁死了!”小李慢声慢语地说。
“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忸怩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说边笑。
“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地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唐山一中9月份摸底考试作文题)
参考立意:
对待传统节日中秋节,不应只看到其表面的一些习俗,更应了解其中包含的团圆、亲情、文化伦理等内涵,过中秋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亲情等美好情感的升华。
也可以联系洋节日在中国大行其道,传统节日遭到冷落的现实,谈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将相中秋这样的传统节日发扬光大。
也可以谈中秋佳节对“家和”,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例文:
传统节日意义之我见
郝梦
过中秋,我听到“花好月圆人团圆”的殷切期盼;过端午,我听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不朽忠言;过七夕,我听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悠悠大国,千年历史,沉积下的节日文化应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社会不断高度发展的今天,吃饺子不再是奢侈,然而有几家人能够在平日里吃上一顿团圆的饺子?古人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痛苦,现代人也有着“三八”“六一”“九九”,留守部队的无奈。可见,无论社会怎样发展,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不会改变,对团圆的渴望不会改变。而春节、十五等诸多节日,承载的正是无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心中那纯朴的希望与祝福,是对爱与美,对自由与幸福的肯定与追求。
也许很少有人能吟诵出《离骚》中的赤胆忠心,但年年的粽子,岁岁的龙舟,却让我们看到了纯朴的劳动人民对忠诚与善良的追求……
也许很少有人会在中秋夜对月吟诗,但年年的月饼,流传千古的传说,却让我们看到了纯朴的劳动人民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
也许很少有人会相信牛郎织女的神话,但年年的歌颂,哀转千年的绝唱,却让我们看到了纯朴的劳动人民对真爱的追求……
在价值观念不断发展的当代,这种对美的追求不该改变;在物质资源不断进步的今天,这种纯朴的风尚不该改变……
然而,习惯了日日张灯结彩的我们何曾体会到“云街灯火闹儿童”的欢乐?习惯了机车旅行的我们又怎能了解重阳日登高的心情?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们又如何亲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场景。
我们的节日不是酒桌上的觥筹交错,更不该变成闭目独享的难得假期。几块月饼代表不了中秋,几个粽子代表不了端午,几顿饺子代表不了春节。没有亲人的陪伴,忽视了每个节日所体现的精神,过节与平日又有什么差别?
更有甚者,提起情人节就是2月14日,到了圣诞节竟比过年还要兴奋,我们甚至不明白那些“洋节”的内涵,就盲目跟风,摒弃了中国传承千年的经典,丧失了原有的质朴之心。
可以和亲人团聚,粗茶淡饭又怎觉辛酸;可以留下团圆的记号,几张相片又怎显单薄?真正从心底里热爱我们自己的节日文化,回归最本真的爱与信仰,传统又怎会被时代遗忘?让我们怀揣本心过好每个传统节日,让中国的节日文化永远传扬。
点评:这篇文章是一篇升格文,升格后有突出之处在于:
1、主题突出,表达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意义的看法。
2、材料较充实,谈了对过中秋、端午、七夕节的看法。
3、运用了起承转合式,思路清晰。
4、语言优美,引用大量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