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碑记 立碑

立碑记 立碑

立碑记

我家祖坟原在前徐峪沟村双庙对面。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徐峪沟村要开砖厂,和我们协商迁坟的事。我们也感觉坟茔不在本村,确实很不方便,经过协商,将祖坟整体迁到本村一个名叫后四堰的地方。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要修筑太旧高速公路,又要经过我家的坟地,坟茔不得不迁。经选择,迁到后四堰的高坡之上。这些都是我父母生前做的,那时,我们小辈都还年轻,父母不会让我们去做。

父母去世后,每每清明、“十月一”上坟,总谈论关于立碑的事。阳泉工作的大姑母说:咱们坟上也该立碑了。并吩咐让我牵头来做此事。我也常有想给父母立碑的意念。况且,在十几年前,父母刚去世时,我就写过一篇“四字令”,是祭祀父母的文字,其实就是想用来以后做父母墓碑碑文的。这些年上坟,总觉得现在这座坟茔交通比较远,穴场也不大,屡屡产生再次迁坟的想法。本打算迁坟以后,再考虑立碑的事。但按着我们这个地方的风俗,坟茔是不能常迁的。既然不能常迁,总不能把父母搁在这里,我们另去采坟吧。既然迁坟的事情不再考虑,立碑就应该是需要办理的。

今年,因为工作原因,接触到本地一位姓乔的金石名家,问他刻碑的行情。经了解觉得,以我们现在的经济情况,这事还是能够办得的。于是,再次有了为父母立碑的意念。

我父亲弟妹五人,除父亲外,都还健在。是否把爷爷和父亲的墓碑一并立起来,还需要和叔叔姑姑们商量。为此,我特地找三叔说了此事,希望通过他征求二叔和姑姑们的意见。好在这事意见基本统一。初步议定,农历十月初一作为立碑的日期。八月,开始立碑筹备事宜。

先是碑面设计和碑文撰稿。尽管刻碑的商家负责碑面的设计,但我发现,现在设计的碑面都很简易:生卒时间多只有公历,如果生卒时间在年末农历腊月,恰就是公历次年的一月,如果只写公历,就不能说清农历的年份。生卒时间应该把公历和农历同时反映出来才能真正使后人知道死者的生卒。再者,关于落款,农村立碑,出于某种忌讳,一般只写“子女”二字,不写姓名;城里人立碑要写子女的姓名。我认为,碑面应该体现死者后辈是谁,才能使立碑更有意义,若把孙辈也写上去,实际意义更好。何况,随着社会发展家族事务中男女发挥的作用已经等同,女婿姓名刻在碑上也未尝不可。

祖父母的碑面比较复杂:我祖父一生取过三房妻室,现在都合葬在一起。听说长房郗氏刚刚打了“四注”换了庚帖就去世了(类似于订婚),二房卢氏是我父亲和二叔的生母,三房张氏是带着一个女儿改嫁来的,过来后生了我三叔和两个姑姑。此次立碑,因为三位祖母皆英年早逝,生卒皆不详,前两位连名讳也不知道。碑面设计采取了知则详,不知则略的原则,方可得体。关于碑文,父母的碑铭,我在很久前就写过也一篇祭祀文章,修改后即可使;爷爷的碑铭,根据三叔的意见,在刻碑前,结合我对祖父的生平和个性,以叔叔姑姑的名义写了几句。

我感谢金石铁笔乔先生,两面虽碑有些瑕疵,在我设计的基础上做的还可以。特别那篇“四字令”碑文,排得非常整齐,是费了一些功夫的。

农村立碑有许多讲究:立碑前要择吉,要选良辰吉日动土。动土时要在坟里放炮,撒五谷(麻麦谷粟豆)。我是十月初一前三天去坟里做的,择吉也是自己看了历书定的。好在我小姑现在还住在本村,姑父也已退休。姑父和我一起去动了土,平了碑基。

运碑和立碑也有一些说道。运碑时,要把碑平放车上,上面覆盖红洋布。立碑时,碑座下放阴阳各二四枚铜钱。先把碑座放在挖好的碑基上,调好方位和高低,然后用混凝土稳住碑座。碑体立正后,要用红洋布把碑体从前到后一并裹覆,到揭碑时揭开。参与的人都要给散发红洋布,以示吉利。

我感谢老刘和素明(李)、小平(郭)等朋友,更感谢我的朋友兼同事怀生(石)。九月二十九,冒着蒙蒙细雨,在村里通向坟头的泥泞山路上,把两块500多斤重的石碑及沉重的碑座运到坟头去,立在挖好地基里,是非常他艰难的。好在出于友谊,他们克服了困难,和我一道完成了石碑运输和立碑工程。

农历十月初一,是北方民俗上坟烧纸的日子。我们趁节日举行了揭碑仪式。这天,阳泉的大姑专程回来了,已经身患脑病行动不便的大叔也去了坟头。大家都感觉到,今年办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在礼炮声中,在大家族和谐的气氛中。揭碑,洗碑,培土,扫墓,两面威严的丰碑矗立在坟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6175.html

更多阅读

台湾“总统”大选:紫气升腾的马英九祖坟风水

风水网-北京大唐世纪风水网风水宝地频道带你欣赏名人名墓、名人墓地传奇、古代风水传奇、现代名人名墓、宝地墓地风水传奇真实案例等马氏祖坟马英九的祖墓位于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长家坪黄茅山。双阳村是一个环山抱水的好地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转 陈寅恪与傅斯年

陈寅恪《对科学院的答复》1953年12月1日上午,汪篯带着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副院长李四光的亲笔信来到恩师陈寅恪家中,本想劝说老师北上到科学院任职,结果碰了一鼻子灰,不但劝说未成,连自己异常珍重的师生关系也弄丢了。下文汪篯按照老

“洛阳才女”沈丽洲 北大才女怒骂日本记者

佛缘仙缘皆善缘1991年初春,中国第一座皇家寺院---“释源祖庭”白马寺,再兴一批佛寺工程,造像立碑题记,须由名家书丹。洛阳市佛教协会邀请著名书法家入寺做功德,沈丽洲在其列。沈丽洲是一位女士,当时四十挂零年纪,已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她

元 张雨 书法作品集 张旭光书法作品集

张雨(1283--1350)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名泽之,字伯雨,一字天雨,号句曲外史。年二十余弃家为道士,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书法、绘画皆工,皇庆元年(1312),30岁登茅山(江苏句容县句曲山),受《大洞经》,豁然有悟,并从王寿衍真

声明:《立碑记 立碑》为网友邋遢小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