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张越和她主持的<半边天>,可惜每天回家晚,常看不到当天的节目。上周五回家早,有幸看到了她采访梁子的一期节目。两位都是我心仪的女性,听她们的交谈,好喜欢。
此次两人热译的是梁子的一部获奖记录片——《房东蒋先生》,看完后很感兴趣,于是去网上搜了一下相关的资料,没想到收获颇丰,不但找到了此片的全部文本,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2150&type=blog&itemid=126769
还发现了一篇很喜欢的文章,
http://liangzi.blshe.com/post/45/7617
转抄其中精彩的几段。
独特的碰撞——纪录片《房东蒋先生》的另类介入方式朱羽君、田维刚《房东蒋先生》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2003年11月14号播出的一个纪录片,获得了2004年度中国纪录片学会学术大奖,并且还入围了今年的“上海国际电视节纪录片奖”。看过这部影片,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并与主要创作者梁子有了一场深入的交谈后,引起了我们对它的极大兴趣。它是一部独特的作品,是两位具有独特经历,独特个性的人,在偶尔的机遇中相识,碰撞、交流所留下的一道生活轨迹。它的制作过程也很另类,它是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纪录片拍摄者的一次很好的合作,能给我们很多启示。这部影片的主人公和影片的拍摄者的确很独特,主人公蒋先生,60多岁,是位解放前上海资本家的“遗少”,解放时,他父母领着家人逃亡境外,只留下他这个当时只有9岁的孩子和一栋房子,半个多世纪,他独自守着这栋房子,靠政府给的补贴和房租生活,不结婚,不工作,也没有几个朋友,基本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文革时,曾被赶出了家门,后来房子还给了他,仍然是一个人,这种生活,养成了他冷峻孤傲,难以相处的性格。他的生活方式也很独特,说他没钱吧,他会化上几百圤钱去吃顿舘子,说他有钱吧,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牙刷用旧了,舍不得丢,要改成刷杯子的刷子。牙膏要用到用扞面杖扞过,再拿去卖钱。说他是个老古董吧,他又很西化,吃三明治,喝柠檬红茶、喝咖啡,洗衣服用棍子挑,头发自己理。总之,就像解说词里说得那样,“他是一个怪老头”。蒋先生不光生活方式怪,就连思维方式,也和常人不一样。他60多岁还不结婚的理由,居然是害怕一旦结婚生了孩子,房子就不是自己的了。而且,他正碰上了最令他伤心失落的事,他的房子即将被拆迁,他周围的房子已被拆成一片废墟,只有他这栋楼和他自己,兀自立在这片废墟之中,正是这时,梁子成了他的临时房客。拍摄者梁子,则是一位不同凡响的现代女性,性格豪放,富有挑战性。她15岁就进入部队专业队打篮球,又当了四年电影放映员,后来主动要求去西藏,又主动要求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上过前线,获得过“二级英模”称号,曾和几位英模一起在全国巡回作过报告。退役后在一家杂志社做了几年摄影记者,再后来干脆连这份正式的工作也辞了,自费只身闯到非洲拍照片去了,先后去了阿富汗、莱索托、塞拉利昂、厄立特里亚,以一个中国女摄影师的视角,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图片,才30多岁,就出版了好几本书和画册。这次是上海电视台要编辑她从非洲拍摄到的素材,准备播出,她应邀从北京到上海参与后期编辑工作,经朋友介绍,临时租住了蒋先生的房子,因为离上海电视台不远,方便往返。就这样,这两个有独特经历和性格的人相遇了,他们由相互戒备,相互好奇,相互碰撞,到相互交流,最后建立了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在这过程中,、梁子拿起了她的DV摄像机,近距离地拍摄了两人的这段交往。人与人的相遇是一种机缘,它蕴藏着丰富的意义,有时偶而的相遇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对一个纪录片工作者来说,在与人相遇时就意识到彼此交往所产生的文化内涵,去开拓拍摄题材,并在与之交往过程中就开始纪录和拍摄,这是一种很好的纪录状态,是纪录片介入生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在人的相遇和交往中,能最大限度地彰显个体之间的自我个性差异,彰显深层次的自我,使纪录片更深刻地纪录人。梁子以她当记者的敏感,意识到蒋先生身上所体现的丰畐的时代内涵,以及这所即将被拆掉的房子里所积淀的历史尘埃,所蕴藏的人生故事,是一个很好的拍摄题材,虽然她还没有正式拍摄过纪录片,在上海电视台纪录同行的鼓励和指点下,她拿起DV摄像机开始拍摄,多年搞图片摄影的经验,使她对电视摄像的抓拍,偷拍无师自通,她把小摄像机放在椅子上、柜子上,床底下,让它开着,她和蒋先生自由地做饭、洗衣、聊天,有时争吵起来,甚至忘了摄像机的存在,时间长了蒋先生也知道了,有时指着摄像机说:红灯亮着啦,我不说了。到后来蒋先生干脆将摄像拿过来拍她,摄像机就像一个角色一样,见证着他们交往的细节,对话的内容,冲突的始末,诉说故事的氛围,彼此较量时的心计,这种近距离的介入方式,使纪录语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那种主流的记者式的介入完全不同,拍摄时间的伴随胜,自由度,生活细节的开放性,使素材具有不同一般的内容,不同一般的质量。梁子的这种纪录方式,也使她的自我完全触入到所纪录的事件之中。梁子能做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她是用她独特的个性和过人的智慧做到的。蒋先生的封闭和孤傲,不信任人,说话带刺,生活习惯特别,一般人很难和它相处,让他同意拍摄并打开他心理的话匣更难,而梁子在这方面具有惊人的才智和经验,可以说是位专家,她曾经只身在非洲的一个村荘里住了一个多月,让村里人对她从陌生、猜疑、甚至有点敌意,到变为友好,听从她的吩咐,帮她做事情:她曾经使一位非洲酋长从看不起她,冷淡她,到把她当成家中的座上客。这次碰到了这个怪老头,天生的好奇心和职业敏感,使她认真面对,她以硬碰硬,毫不示弱,以挑战的姿态来对付他的孤傲,对抗他的生活方式,嘲笑他的言行,另一面也切实地帮助他,为拆迁的事替他请律师,帮她交涉,取得了他的信任,梁子豪爽的性格,敏睿的智慧,给这个怪老头以震撼,到后来蒋先生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对她表示好感,深夜替她煮红茶,替她洗衣服,并且同意她拍摄,跟她说些心理话,主动合作,共同纪录了他们所经历的这段生活。所以说这部纪录片是个性与个性的碰撞,是独特的人际相遇。......最后要说的还是《房东蒋先生》的精彩,在于这两个人的独特经历和独特的个性,现在的生活里像蒋先生这样的人不可能再有,梁子也是生活中少有的女性,这两个人是这样独特的相遇,产生了独特的碰撞,而且在一种非常好的机遇中被纪录下来,成为了一部别具风格的纪录片,我们祝贺它的成功。
蒋先生:你看,毛巾,多白。我给你说,人的脑子是有限的,不像电脑一样,486,一个兆。梁子:把这毛巾洗得白有什么呀。这就是智慧,把毛巾洗得白就是智慧得结晶。蒋先生:毛巾洗得白,这是科学。梁子:哎呀,科学又不是你自己发明出来的,你那是拿洗洁精洗的。蒋先生:你来试试看,你能洗这么干净吗?梁子:哎,这种活我不干,高智商的人不干,呵呵,高智商的人不干。蒋先生:高智商的人是让低智商的人去干活,这就是高智商。梁子:哎,高智商的人是管理人的。蒋先生:老板是不念书的,他雇佣的硕士博士为他干活。梁子:那就是说,老板不是高智商的人,他雇佣的人全是博士。蒋先生:对了。梁子:啊哟!蒋先生:真正辩论的时候,你不一定辨得过我的。梁子:这就叫辩论。蒋先生:我有时候也挺坏的,平时不开口。这一个镜头,长大4分多钟,表面看上去是语言的辩论争吵,其实从根本上看却是思想的碰撞。正是在这种真实而自然的碰撞中,观众看到了两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这种个性是我们当下纪录片所应该展现的,而这种个性的展现必须要依靠独特的碰撞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