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人懒得发霉,不愿动笔,为了与朋友交流感想,才打出来,呵呵。
其实是看电影时为了减少恐惧才动用合理化防御机制,从头分析到尾,呵呵,所以在众朋友面前表现得很“淡定”,顺便赞一下万达影院的影音效果。
先说说人物,尤其是他们的名字
主人公“小艾”→“小爱”,比较狭隘、自我中心的爱,充满了自怨自艾以及占有、控制欲。
小艾的丈夫“齐昆”→我首先想到的是“齐天大圣”“昆仑山”,这个角色胡子拉碴,眼神举止有几分张飞的霸气,是个标准“纯爷们儿”,这是开始,是小艾眼中“家庭暴力”犯罪分子,但请注意末尾,当齐昆和亦男坐在一起看小艾的文章和资料时、在完整的全家福照片里,这是个很阳光很亲切很理智也很有力的丈夫和父亲。
小艾的儿子“小辛”→还记得齐昆最多的一句台词吗:“小辛也是我的儿子!”对,他是父母共同的“心”,但他活的很压抑很辛苦,整个剧情看出,他背负着母亲的命运枷锁。
小艾的朋友“亦男”→没错,“也是一个男人”,他相貌标致,举止优雅,收入丰厚,好像很善解人意,从爱情小说角度来看,和小艾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但是他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小艾,从来没有正视她因为“电脑自动写作”、小辛的异常举止而出现的惶恐无助,他甚至给小艾吃药(大概是安眠抗焦虑一类的吧),他自始至终没有走出自己用理智构建的堡垒,没有真正认识过小艾。不可否认,他是一个好朋友,给小艾创造了面对自己的机会。但朋友终究不是丈夫,永远不是。
再说说小艾的职业
恐怖小说写手。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弱女子却写恐怖小说,好像很找虐,其实正是她内心有巨大的恐惧等待被看到被表达,潜意识才拉着她做这项工作,不过开始并不成功,编辑“看不懂”她的作品,当然了,她自己还没真正看懂她的恐惧呢。
给小艾下个“诊断”——分离性障碍
依据1.电脑“自动”写作,写的随即都发生了,其实那是这个房子里曾经的事情的再现,潜意识在意识的关注之外工作着。
依据2.小辛“失踪”了,但是最后他自己回到房子里时轻车熟路的找到了儿子,期间又认为儿子不见了,但最后还是自己从箱子里找出了儿子,这次很明显是自己把他关进去的。她在“正常”状态下不知道“另一”状态下做过的事。
关于场景、物品的几个聚焦
小艾开始住的房子:很小,是出版社提供的,也就是临时住处,象征着她狭小、防御机制隔离出的一块心灵空间。
第一张“全家福”:其实并不“全”,齐昆的部分几乎全被截去了,象征着丈夫/父亲被排除;而且小艾仓皇搬家时扔下了这张照片,象征她对这段婚姻、这个家的否定。
亦男的郊区别墅:故事的发生地,后来证明这是小艾儿时的家,这是个大房子,小艾心灵的大部分其实藏在这里,只是她已不知道这是她的。影片末尾明显小艾和齐昆已经言归于好,应该回自己的家了,但小艾还是在“亦男的别墅”里,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象征了小艾接纳了她的过去,重新拥有了她的完整心灵。
亦男做的“晚饭”:浪漫的红酒和精致的蛋糕、沙拉、水果。知道在场的观众们啥反应吗?——这就是他做的晚饭啊!失落之情溢于言表。这一桌中看不治饿的晚餐,显然只是生活的点缀,体现了亦男肯定不是小艾长相厮守的丈夫,而且,小辛无聊的戳了几下盘里的水果之后就冷漠的端起盘子,然后让它做自由落体。
灯罩和画:古朴的别墅里不止一处灯罩是鲜红色,象征着女性的压抑与愤怒;正对楼梯有一副仰卧的女人的画,那女人的体位非常奇怪,学过医的朋友可以猜测,而且是一身鲜红的裙子,象征意义同上;小辛房间里啼哭的婴儿,一个无辜孩子的巨大恐惧;客厅里小学女生的画像以及小艾儿时的照片——注意眼睛,和“小女鬼”、小辛的眼睛比较,基本一致,压抑的愤怒,从门框上的两道抓痕可见压抑与愤怒有多深。
衣橱和照片:整洁的别墅里那个衣橱却污迹斑斑,象征了这个女人早已遗忘了自己痛苦的过去,但是照片从橱子里掉出来了,而且没有脸,她发现了自己的过去,但尚未面对;最后她在自己儿时档案照片里找回了自己的过去,看到了,于是补上了脸,而且也不被遗忘在橱子里了。最后小艾桌子上摆着完整的全家福、自己童年的单人及与母亲的合影照片,显然,在她心中都有一个位置了。
小艾的梦和故事以及幻觉
小艾在得知丈夫出狱后做了一个“噩梦”:他企图破门而入并带走儿子,她把自己反锁(还上了保险链)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他把门撞开一道缝,试图打开门锁,她情急之下折断了他的手指——注意:这个争夺儿子的梦里,儿子并未出现!(反正我没看见)——野蛮分析一下:小艾对男性有深深的恐惧,认为会夺走“爱”、带来“危险”,她拒绝丈夫“进入”,并挫伤了他的男性气质,这样,齐昆的“家庭暴力”原因显而易见了:变相宣泄,并且在小艾眼里,因为投射而变得更加可怕。
如果没记错的话,小艾的第一个幻觉是调钟表时出现的,当钟表重新摆动时,一个影子唰一下向左飞过。记忆被重新启动,虽然意识可以校准到“现在”,但潜意识还是向“过去”奔去,虽然没有看到影子,但她顺着感觉找到了衣橱,当她“看到”时,衣橱前走廊上的灯亮了。
小辛在别墅的第一个晚上就很不愉快,小艾给儿子讲了一个布娃娃的故事。潜意识又一次伺机而出了:小女孩的爸爸离开家,妈妈软禁她、打骂她,最后她变成一个布娃娃——没有感觉的、无害的、忠实的玩偶;后来,一个魔法师变出一个大房子,把妈妈也变成了布娃娃,从此,她们幸福的生活在大房子里——用幻想来防御,布娃娃妈妈不会再虐待,而且可以永远陪伴她,还有一座安全宽敞的大房子。可是小辛立刻识破了国王的新衣,并且看到了鬼妈妈的影子。小辛很乖,只有两个要求经常提起:除了要爸爸,就是妈妈陪他玩。想一想,小艾儿时最大的愿望会是什么?她亲手在儿子身上复制了自己的过去,所以,是小辛在杂草中找到了布娃娃,并且呼唤她“回家”。
小艾的梦和幻觉是交叉出现的,她第一次“看到”鬼妈妈是在梦里,而且是背影,非常幽怨;那只从后面挽住她脖子的手,即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孩子”,这是第一次模糊的身份重叠。
小艾与小女鬼在几次一闪而过的“邂逅”之后,几乎崩溃的烧掉了布娃娃,但是“它”不但重新出现,而且二人“见面”更频、冲突更大,——否认的防御机制只能使问题恶化,直至“小女鬼”“藏起”了小辛,就是为了留住小艾“陪她”。
小艾找不到儿子了,丈夫却找到了她,并带来了她的童年资料;丈夫看到小艾的“小说”后,反应既不是否认,也不是肯定,而是简洁总结了事实(出色地运用了内容反应技术并传达了理解!)——力量、理智、爱、接纳全都包含其中!
小艾撞伤了头——理智被突破,在离开房子的路上看到小女鬼拉着儿子拦车,随后发生车祸,两个试图带她离开的男人现在无能为力了,她自己回到房子——找孩子!
她拼起了小女孩的涂鸦自画像——被红绳子束缚的女孩;她自己在橱子中找出了儿子,并想带他逃走,但儿子要爸爸,她随即歇斯底里地把他捆绑塞进箱子——回顾一下小辛曾被“囚禁”的地方:洗衣机、橱子、箱子,都是女性的象征,还可象征着子宫,女性只有在怀孕的时候是“完全”拥有孩子的,小艾现在还想独占儿子,原因分析稍后进行——“小女鬼”又把儿子“藏”起来了,直到小艾被逼得不再试图逃走!(这一段电影蛮可怕的,看得不是很清,可能有错误分析)于是,情结核心展现了:小艾带着儿子,跟着小女鬼找到了“妈妈”,恐怖的事实再现,这一次,她面对了妈妈的愤怒,也面对了“小女鬼”的愤恨+悔恨,在她快要窒息的时候,她看到了儿子!母亲与孩子的角色此刻不但再次重叠而且在她心中融合,于是,她领悟并表达了母女之间的深情,随即,“鬼妈妈”眼睛里的血色褪去了,她松开了小艾,“小女鬼”和“鬼妈妈”拥抱了!(一段精彩的意象对话!这里狠赞一下编导,他懂得不是成年的小艾拥抱鬼妈妈,)然后,一切就雨过天晴了,小艾一个人释然地坐在一面大镜子前,现在镜子里照见的只有真实的她了!她心里的“明镜台”已经“拂拭”过了。
野蛮分析
主题一:毛线,红毛线——束缚的爱
小辛对毛线过敏,他“有哮喘”,但是他找出了红毛线并且挂在布娃娃身上,没有哮喘;小艾在邮箱和《儿童绘画心理学》中拼起来的小女孩画像是被红线缠绕的;后来发现,鬼妈妈在自杀时用的红毛线。束缚的爱,让人窒息,无论是自己还是对方!齐昆说小辛没有哮喘,或许是事实,只是小艾发病时把小辛关起来导致他几乎窒息,而在她发作结束后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就认为儿子“哮喘”。小艾对儿子重复了自己被对待的方式:狭隘的爱与全面的控制。小艾在房间里发现一颗糖,记起妈妈反对她吃这颗糖而狠掐她的脖子,妈妈的话里明显充满嫉妒,糖果是爱的象征,她不允许女儿得到爱——确切的说,她不允许女儿得到她“不认可”的爱(野蛮猜测那颗糖是父亲给的),因为她自己没得到,她得不到的原因是她太怕失去而动用了铺天盖地的束缚,最后把自己“勒死”:她逼走了丈夫——小艾爸爸的出走原因不明,只是他对小艾妈妈说过:我再也受不了你了;女儿再也不叫她妈妈,而且“庆幸”她死掉。
主题二:对母亲的明恨暗爱、对父亲的明爱暗恨——命运的轮回
在影片的绝大部分,小女孩怕妈妈恨妈妈,说她是个“可怕的女人”;小艾怕丈夫恨丈夫,认为他“家庭暴力”。小艾在自己的家庭里重复着原生家庭的命运,以此来表达对父母双方的爱与忠诚,丈夫和儿子只是配合她“演戏”罢了。当小艾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就像小辛一样“要爸爸”,但是成年的小艾却认定“爸爸”会虐待儿子,而坚持“没有爸爸”,在小艾心里,知道是爸爸的出走引发了她痛苦的童年,“爸爸”是“家庭暴力”的始作俑者!她用自己的实际作为表达了对妈妈的行为的认可,尤其是在“发病”的时候,更明显复制了妈妈对孩子的嫉妒、妈妈对爸爸的怨恨。现实中小艾的一家展现着她内心爸爸妈妈与孩子的冲突,在她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她是有“分离性障碍”的“失忆”者,当齐昆帮她找回童年、小辛帮他看到“母亲”的爱时,她的内心整合了,明白了爱与宽恕,她可以真正的接受并爱父母了,于是“鬼妈妈”和“小女鬼”走了,她现实中的一家三口可以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从此跳脱这个命运轮回。(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