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述唐朝宰相李泌 唐朝宰相是几品

李泌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诸葛亮和刘伯温式的传奇人物。

而论智论功,似乎又在这两位神话人物之上——诸葛和刘得益

于小说野史者多,可由历史印证者少;且诸葛亮不过维系蜀汉偏安于一时一隅,刘伯温竟不能免自身饮鸠身亡的命运。相比之下,有正史为证的李泌,在历史上大概惟有兴汉的张良可比。

李泌,字长源,唐朝中叶人,自幼时以“奇童”得唐玄宗赏识,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帝,其间四落四起,终位至宰相,积功累封邺县侯。李唐江山遭安史之大劫而能不易姓变色,实倚仗两人之力:外,武倚郭子仪东征西讨;内,文仗李泌运筹帷幄。李泌不但在军事上出谋划策,以智力决胜千里之外,以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居功卓著;而且于当时李辅国、元载等权佞横行无忌之时,为朝廷选荐、保全了一批将帅,中唐名将韩晃、李晟、马燧等,舍李泌则难建功立业。至于处理与李唐中兴至关重要的同回鹘、吐蕃等异族关系,李泌献言建策,为当时李唐外交政策的主要决策人之一。其他如兴屯田、定人事、开财源等,李泌也无不与之,多谋善断,屡见奇效。以一身而胜任总长、外长、财长数职,此为李泌功之奇。李泌之奇,更奇在对皇帝家务的全面无忌的介入。皇位之醉人迷人,不仅卧榻之侧,不容外人酣睡,即使父兄妻子,也在“闲人莫入”之列,属于警惕整肃对象。但就皇帝而言,却视之为“家务”,“此朕家事,何豫于卿?”在外臣,则因其高度敏感而往往袖手旁观。名将李*在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时,态度就极为鲜明:“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但历史上,因皇帝“闹家务”而骨肉相残,导致政局大动荡甚至皇朝崩溃的事例不知凡几。当李泌之时,朝廷之脆弱,实在已容不得再祸起萧墙。李泌以其耿耿忠心,过人才智,当仁不让地充当了皇室调停人,竭力修补因肃宗自立而与玄宗间发生的隔阂对立,苦苦维护肃宗父子间的正常关系,为阻德宗废立太子;甚至甘冒杀身灭门之风险,谏争肃宗宠立张后。于中唐内忧外患之际,朝廷能维持政局的基本稳定,李泌功莫大焉。

李泌之奇,还奇在他同皇帝之间奇迹般的君臣关系。李泌曾对肃宗自陈有“五太”:“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与肃宗、代宗、德宗三帝,李泌始终保持着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与肃宗“出陪舆辇,同榻而寝”;李泌不荤不娶,代宗强使其娶妻食肉;对德宗则指其为桀纣而无妨。尽管李泌因遭权佞忌嫉,四次下野下放,但新帝即位,立即便征召李泌。连为四帝宠幸,史所罕见,其因一则李泌忠心可鉴,所言所行无不为皇帝江山;二则李泌智比张良,洞彻人性,宠辱不惊,功高不傲,功成即去。三则李泌进谏建言极具策略,绝无诸葛之于阿斗的居高临下的姿态,设身处地,娓娓善诱,感悟帝心。
史述唐朝宰相李泌 唐朝宰相是几品

这样一位奇士,却为历史尘封良久。《旧唐书》把李泌并入8人合传中,

篇幅不过区区千多字,且评价极低,指责他“长于鬼道,随时俯仰,无足可称。”欧阳修《新唐书》有所匡正,语近公平,但也未充分重视。惟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惜笔墨,于客观之中还李泌真面目。所以如此,表面看似李泌喜谈佛论道,喜以鬼神讽世,而为当时正士所不容;实则事求完美,人求完全,本乃我们悠久传统。何况,对权位,李泌轻就轻去,拾之弃之如敝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做派无论古今,难免给人一种另类的感觉。唐肃宗刚在灵武即位的时候,身边的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那个临时建立的朝廷,什么都乱糟糟的。一些武将,也不大肯听指挥。肃宗要想平定叛乱,多么需要有个能人来帮助他啊。

这时候,他想起他当太子的时候的一个好朋友李泌(音bì)就派人把李泌从颍阳(在今河南省)接到灵武来。

李泌原是长安人,小时候很聪明,读了不少书。当时的宰相张九龄看到他写的诗文,十分器重他,称赞他是个“神童”。肃宗当太子的时候,李泌已经长大了,他向玄宗上了奏章,对国家大事提了一些意见。唐玄宗看了很欣赏,召见他,想给他一个官职。他推说自己年轻,不愿做官。玄宗就要他和太子交个朋友。以后,他经常到东宫去,太子也特别喜欢接近李泌,把他当作老师看待。

后来,李泌看不惯杨国忠掌权,曾经写诗讽刺杨国忠。为了这个,他被杨国忠排挤出长安。他看到政局混乱,不愿受这个气,索性跑到颍阳隐居起来了。

这一回,唐肃宗来请他,他想到朝廷正遭到困难,就到了灵武。唐肃宗看见李泌,真像得到宝贝一样高兴。那时候的临时朝廷,不那么讲究礼节。唐肃宗跟李泌就像年轻时候一样,进进出出,都在一起,大小事情,全都跟他商量。李泌有什么主意,唐肃宗没有不听从他的。

唐肃宗想封他当宰相,李泌可不愿意。他说:“陛下待我像知心朋友一样,这就比当宰相的地位还贵了,何必非要我挂个名不可呢?”

肃宗见不能勉强他,也就算了。李泌在乡间隐居的时候穿的是布衣,到了灵武,还是那件旧的布褂子。

有一次,李泌陪唐肃宗一起骑着马巡视军队,兵士们在后面,指指点点说:“那个穿黄袍的是皇上,穿白褂子的是山里来的隐士。”

唐肃宗听到兵士们的议论,觉得这样太显眼了,就给李泌一件紫色的官服,硬要他穿上。李泌没办法,只好穿上。肃宗笑着说:“你既然穿上了官服,还能没有个官衔?”说着,从袖里拿出一份诏书,任命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相当军师)。

李泌还不肯答应,唐肃宗说:“现在国家困难,只好暂时委屈你一下,等平定叛乱之后,还是听你自由。”

那时候,郭子仪也已经到了灵武。朝廷要指挥全国的战事,军务十分繁忙。四面八方送来的文书,从早到晚没有间歇的时刻。唐肃宗命令把收到的文书,一律先送给李泌拆看,有特别紧要的,才送给肃宗。宫门的钥匙,由太子李俶(音chù)和李泌两人掌管。李泌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觉也没能好好睡。

唐肃宗一心想回长安,问李泌说:“敌人这样强大,我们怎么办?”

李泌说:“安禄山发动叛乱,真心帮他出力的是少数,其余都是被迫参加的。照我的估计,不出两年,就可以把他们消灭。”接着,他又给肃宗定了一个军事计划,暂缓收复长安,派郭子仪、李光弼分两路进军河北,攻打叛军老巢范阳,叫叛军进退两难,再发动各路官军围攻,把叛军消灭。

第二年春天,叛军发生内讧,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杀了安禄山,自己称帝。要消灭叛军,这本来是个好机会。但是肃宗急于回长安,不听李泌的计划,把郭子仪的人马从河东调回,强攻长安,结果打了一个败仗。后来,郭子仪借了回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纥音hé)的精兵,集中了十五万人马,才把长安攻了下来。接着,又收复了洛阳,叛乱头目安庆绪逃到河北,史思明也被迫投降。

唐军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唐肃宗觉得心满意足,用骏马把李泌接到长安。 唐肃宗的宠妃张良娣和宦官李辅国,嫌李泌权大,早就互相勾结,想把李泌除掉。

太子李俶发现张良娣他们想害李泌,就告诉了李泌。李泌说:“不打紧。我和皇上有约在先,等收复京城,我就归山,就没有事了。”

这回,李泌见唐军收复两京,算是了却一个心愿,决心离开朝廷。

有一天晚上,唐肃宗请李泌喝酒,并且留他一起睡。李泌趁机会就对肃宗说:“我已经报答了陛下,请让我回家再做个闲人吧!”

唐肃宗说:“哎,我和先生共了几年患难,现在正想跟您一起享受安乐,怎么您倒要走了呢?”

李泌恳切地说:“我和陛下结交太早;陛下太重用我,信任我。就是因为这些缘故,我不能不走。” 唐肃宗说:“今天先睡吧,隔天再说。”

李泌说:“今天我跟陛下坐在一个榻上谈话,你不答应我。将来到了公堂上面,就没有我说话的余地了。如果你不让走,那就等于杀我了。”

唐肃宗虽然不愿让李泌离开,但是经不住李泌一再请求,只好同意。 李泌到了衡山(在今湖南省),在山上造个屋子,重新过他的隐居生活。

李泌走了以后,唐肃宗身边少了一个正直的大臣,李辅国等一批宦官的权力就大起来了。

李泌是唐吴房令李承休的小儿子。据说李泌母亲周氏小的时候,有个僧人一见她就非常惊奇,对她家人说:此女日后必嫁给李氏,生三个儿子,最小的一个千万不要让他出家做和尚,将来定能位极人臣荣宗耀祖。后李母怀孕三年,睡中分娩,李泌一出生,头发就长至眉梢。幼时每读一书,辄过目成诵,到了六七岁,已能写文章。

开元十六年(728),李泌仅七岁被带入宫,玄宗与燕国公张说正在观棋,玄宗见到李泌,对张说说:“这新来的孩子长相清奇,观其仪表,将来必是国家栋梁。”遂以“方、圆、动、静”为题让李泌试作诗。李泌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把头稍稍一仰,说:“请说一说要求。”张说用手在棋盘上比划着示范道:“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吟毕,惟恐李泌年幼不能领会,还特意说明,可会意而作,但不得坐实“棋”字。李泌说:“随意即可写来,很容易的。”玄宗不禁大笑道:“神态口气全不像小孩。”李泌脱口吟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话音刚落,张说惊叹:“奇才!奇才!真是圣代吉祥的佳兆啊。”玄宗更是喜不自胜,把李泌抱到怀中,抚摸着他的头,令人端来水果糕饼给他吃,还把他留在忠王院,一住就是两个月。离宫前,又多有赐予,并给李泌家人下谕旨:“泌年龄尚小,恐于儿有损,故未封官。当多加爱护,此儿乃国之宝也。”

李泌童年时,身子轻盈,能在屏风上站立,在薰笼上行走,道士说他到了十五岁必定升天成仙。为此,父母整天忧心忡忡,平时更是精心保护。每当空中飘来异香美乐,李承休全家和亲属总是对天大骂。转眼李泌已十五岁,这年八月十五,室内忽闻异香,笙歌缭绕,庭园里不时有彩云挂在树上。李公的亲友和家仆见状,急忙把蒜捣碎,足有几斛,登上屋顶,用巨杓扬撒碎蒜,那异香奇音便散去了,从此再也没有出现。

李泌自小喜练神仙之术,以自己的身体为鼎炉,以体内精、气、神为丹药。以意守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阴阳调和;以召摄光天一气,开发人体潜能,与道同体,得道成仙为修炼目标。每天绝食运气,练功修道,对于功名利禄没有丝毫欲望。宁王李宪(唐玄宗之兄)把他延请在府邸内,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也把他叫做“弟弟”。但不久后李泌父亲亡故,他回家奔丧守服,仍然没有追逐功名利禄的念头。

天宝八年(749),李泌来到表兄郑叔则家,此时他已绝食多年,身子轻盈,能站在屏风上,运气发功后用手一指,点燃的蜡烛立刻熄灭。每次发功关节会发出格格响声,时人称之为“锁子骨”。这时的李泌,面庞红润,眼睛明亮,身手矫健,思想敏锐,文弱之气荡然无存,阳刚之气洋溢眉宇,还真有几分仙风道骨。他在长期的学道修炼生活中,养成了不食肉、不食粮食,光吃蔬菜、水果的习惯,就是在官场也从未改变。

有一天,李泌在郑家忽然昏厥过去,只隐约觉得自己的头顶涌出一个小人来,探出二三寸,奇怪的是这小人竟是自己的模样。旁边站着个神仙,双目转动,不停地挥着手,像是在鼓励加油。当小人整个身子将要升出头顶时,李泌动念自己家事未了,才一想,小人就又向下缩回原处。这时屋里的人都看见有一个仪表堂堂、衣冠好像帝王的人出现,他的面前跪着一个身穿礼服的妇人。那个像帝王的人责备她说:“你的儿子欠情不少,因此今日令你来此,向他的元神训诫一番。难道还要劳动什么神仙吗?”妇人跪着说:“不必了,让他为天子效劳吧。”

两年后,玄宗果然将李泌召入宫内,李泌献上《明堂九鼎议》,并时时向玄宗讲道谈经。玄宗让他同太子李亨(即以后的肃宗)结为朋友,受到了杨国忠的妒忌,谗言攻击李泌所写的《感遇》诗“谤议时政”,终于诏谪蕲春郡安置。天宝十二年(753),李泌母亲又去世了,于是他再一次回到了家中,并不时地出游南岳。访问诸道士,有时暂住南岳,为的是摆脱官场争斗。

有一阵,他在衡岳寺读书,巧遇明瓒禅师的徒弟懒残。每晚,懒残的梵唱响彻山林。李泌能从声音中辨别祸福,听到懒残的念经声凄怆而后喜悦,便料定自己谪堕的日子不长了。于是,一天长夜,李泌悄悄前去拜谒。懒残请他坐下,然后拔火取出一只烤山芋给他吃,并对李泌说:“千万不要多言,去任他十年宰相。”李泌再拜后退了出来。756年,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即位时身边文武不满三十,其中没有一个人可以辅佐其挽救危局。肃宗认为李泌可肩此任,便派人召李泌来到灵武,不久,名将郭子仪率精兵五万也到达灵武,肃宗才有了一文一武的得力助手。挽救危局有了希望。

肃宗以李泌为右相,泌固辞不受,愿与肃宗保持宾友关系,肃宗只得依他。肃宗对李泌亲如师友,宠遇甚厚,出则并马而行,寝则对床而眠,一如太子时,事无大小都征询李泌意见,可谓言无不从,甚至任免将相也要与他商议。因此,李泌虽不为相,实际却是朝政决策人。平息安史叛乱,收复两京,他实功不可没。长安收复后,肃宗召李泌入见。李泌请求离去,说自己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其所以不可留也。”(《资治通鉴》卷二二○)还说:“陛下不听臣去,是杀臣也。”

李泌已看到,由于自己深受肃宗优宠,正被大臣崔圆、宦官李辅国忌恨,为避杀身之祸,他决意离开朝廷。肃宗再三挽留,李泌坚持不已,最后到衡山隐居。肃宗命郡县为李泌建造一所住宅,按三品官给予俸禄,并赐隐士服,是南岳惟一一位钦赐的道士。泌常取松枝以隐宅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也就争着效仿。这期间,他静心养性,勤修勤炼,并悟出一些道论,写了《养和篇》和《明心论》,为南岳道教理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宝应元年(762),肃宗去世,其子广平王(李豫)即位,是为代宗。代宗即位后,一方面加重了宦官鱼朝恩和宰相元载的权势,一方面又于大历三年(768)派使臣去衡山召李泌入朝。代宗对李泌礼遇优厚,赐金印紫结,在蓬莱殿侧为之作书院,凡军国大事均与之商议。代宗意欲拜李泌为相,李泌固辞不受。代宗要李泌做世俗人,食酒肉、娶妻子、受禄位,李泌也不肯受命。代宗最后强迫李泌娶卢氏为妻,并赐第于光福坊。李泌的卓越才能,使权相常衮不能容他。同年,常衮为排挤李泌,建议代宗先派李泌做刺史,使其周知人间利弊,再到朝廷做官。代宗便于大历十四年(779)春,任李泌为沣州刺史,后改任杭州刺史。总之,李泌在代宗时期,两次被排挤,没有得到重用。

大历十四年(779)五月,代宗病逝,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德宗。李晟被罢军权后,朝中武臣异常愤慨,都不愿再为朝廷出力,人心涣散。德宗考虑只有李泌才能应付这一严重局面,便于贞元三年(787)六月,拜李泌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做了宰相。宋历史学家评述说:“泌之所以敢当相位者,其自量亦审矣。”(《资治通鉴》卷二三二注文)说明李泌过去之所以固辞宰相,主要是避祸,现在他估计这种危险性小了,何况朝廷又处在这种形势下,“李泌大概也感到非任职不可,居然允许做宰相”(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一册,第157页)。

史书记载,李泌好神仙,但是他并不相信天命。他认为,如果谈天命,他人可以谈,惟独君和相不能谈,因为君和相是造命的人,如果君和相也相信天命,那么礼、乐、刑、政也就没用处了。他还认为,商纣王说的“我生不有命在天”正是商所以灭亡的原因。

贞元五年(789),李泌已六十八岁,年老体衰,曾多次请求辞职,德宗均未允许。这一年,李泌病重,三月,与世长辞。逝后赐太子太傅。《新唐书·李泌传》赞曰:“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6373.html

更多阅读

史泰龙 史泰龙评价李连杰

史泰龙  译名:席维斯-史泰龙姓名:SylvesterStallone  职业:演员、导演、制作人、作家出生日期:1946年7月6日  出生地点:美国纽约  星座:巨蟹座

眼冒金星到底是怎么回事 唐朝到底是怎么回事

眼冒金星到底是怎么回事?乔尔在动画片中眼冒金星的场景比比皆是,它大多形容被打后的样子,当然这不仅仅是动画片中的情节,现实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日前,美国的科学家详细解释了为什么会发生眼冒金星的原因。

李泌 宰相李泌

李泌(722—789):字长源,西魏八柱国李弼六世孙,中唐名相。为权贵所嫉,常以智免。李泌自幼聪颖过人,博涉经史,善文,尤工诗,以王佐之才自负,有“神童”美誉。性情洒脱不羁,好与人辩论。精研《易》学,半生为道,喜谈鬼神。遍访名山,寻得道高士,学习辟谷及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十一、李世民 一生必读的100本书txt

盛世的开创者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唐朝第二代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奉行大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使唐王朝迅速地达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社会安定,生产恢复,人民安居乐业,国力日益强盛。并且造成了皇帝兼

声明:《史述唐朝宰相李泌 唐朝宰相是几品》为网友虎牙梨涡星星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