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三十日》读书心得
步入不惑之年,重拾一年级教学,暑假里多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一年级真的使我不再年轻的心脏诚惶诚恐。于是又翻开了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可是感觉操作性还是不够强。后经网友推荐《开学三十日》,先在网上看了几章免费的,一下子觉得特合口味,便网购了。
这本书自然、巧妙地将一年级开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养成、语文学习的起步与有趣的故事——绘本阅读结合在一起。每个学日都由“故事告诉你”、“散步的蜗牛”、“智趣语文路”三个部分组成,材料真实生动,构思富有创意。
“故事告诉你”中的三十个故事是全球经典绘本的集萃,涉及爱、友谊、智慧、勇敢、生命、科学等各方面的主题。读这些经典故事,可以引导孩子丰盈体验,开阔视野,悄然成长。
“散步的蜗牛”记录了茹校长和孩子、家长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儿童”和“生命”的视角,传递给读着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应当关注儿童,关注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透过问题找对策,我们可以成为牵手小蜗牛的朋友,与孩子温柔对视,一路同行,一起经历美丽人生。
“智趣语文路”,则是创意课堂、快乐课堂。茹校长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学校里发生的“很小的故事”,并分析和思索那些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教育奥秘。种种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让初入学的孩子感到语文真好玩。这种趣味来自于如茉莉老师专业智慧,这里有探寻知识的乐趣,有化难为易的妙招。
“教一年级的日子更需要从容和宁静”。茹茉莉老师在她的书里如是说。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第六次教一年级了。能说出这样的话,需要其中多少的历练和沉淀哪!这和《心平气和的一年级》不谋而合,“静”,这确实是聒噪的一年级孩子入学后最需养成的德行。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氛围,蒙特梭利就非常提倡“品性涵养活动”。
于是,我第一天注册跟孩子见面就决定一个意识——静。当我推开教室的门看到了闹哄哄的教室里站满了家长,心里就“咯噔”,这种情况怎么静呢?哎!先把碍事的家长请出教室。接着就要跟这帮小家伙斗智斗勇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我就恭喜孩子们成了小学生,于是在黑板上写出了“聪”,好多孩子就叫嚷开了,我微笑地看着,侧耳倾听着,提供每个人释放的机会。等释放得差不多了,他们竟也知趣地慢慢停下,我趁机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啊!没教都已经会了。但是大家一起喊,我都听不清每个小朋友的声音了。咱们一个个来,好吗?”于是就请了几个孩子,趁机说:“安静了,大家都听到小朋友美妙的声音了。”接着对“聪”进行字理分析,指出聪明最重要来自倾听。
“静”绝不是指望一节课就能达成的目标,要建立秩序,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行为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持续的行为训练,在于教师能以自己的“静”滋养学生的“静”,这种被感染而形成的“静”是有内而外的,会相对持久地扎根于孩子的德行中。因此再怎么累,孩子还没形成“静”的氛围,我还是不用扩音机,也不大呼小叫地威吓,就像雷夫在《56号教室的奇迹》中就指出“许多表面安静的班级,事实上只是被一种”害怕“控制着而已。最后要营造良好的环境,“静”与“有序”紧密结合,因此,教室的布置也以淡雅活泼为宜。要求孩子桌面摆放也注意整洁,这样孩子才不会时时被凌乱的文具所吸引,玩出劈啪作响的声音。
字里行间,我常常感受到了茹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亲昵。在拼音教学b,p,d,q的区分。我们大多数一年级的老师喜欢用右下半圆、右上半圆来教孩子,这样混淆拼音的基础上还混淆了左右两个概念。而茹老师巧妙地运用了扭扭棒,轻松有趣地区分开了。
是啊,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思想来推敲教学,却不想一年级的孩子接受的东西并不多。不由地想起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的一段论述“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审视我的整个探索过程,原理出发点错了!每次当我在课堂上遭遇困难时,都没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想他们想“学什么”?而跳过这一步迫不及待地寻找“怎么教”的对策。
茹校长的教学风格让我钦羡,她摸索出了一条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路,而我希望能通过努力能找到这条路的入口。
我想有了点点收获,我会把我的“感动”化成有效的“行动”的
戚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