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概念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中产阶级

百科名片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目录

一般定义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 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

划分标准 中国的中产阶级 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 哪些人构成了中国中产阶级

中西方看中产阶级 阶级现况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美国

在社会中的作用 歌曲《中产阶级》

一般定义

关于中产阶级的流行定义是这样的

他们大多从事脑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

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同时,他们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识及相应修养。换言之,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文化地位上看,他们均居于现阶段社会的中间水平——这是一个貌似明晰,实则含混的定义。

就是这样含混的定义,也仍旧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职业(职务)和经济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说,“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对王朔的定义,当然同意的人就更少。按王朔的说法,中国最大数量的中产阶级应该出现在10来亿安分守己的农民中间,众所周知,中国农民中的大多数,现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中产”,而是温饱和小康。

自十六大报告提出未来若干年在我国要大力发展中等收入阶层,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经济学人就将中等收入阶层与时髦的中产阶级划上了等号。这样的倡论,其作秀成分多过严肃的学术探讨。 一篇文章提出中产阶级的十大标志

·1、年收入20万元以上。

·2、持有已经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权,至少有希望于近期内上市。

·3、有度假小屋或别墅以及一辆看上去不错的车,跟人合买的也算。 中产阶级

·4、有丰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总会或者打麻将,通常是商务谈判或者听音乐会。

·5、有外国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国呆过三年以上。

·6、对一些时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兴趣,但对于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对各个国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识,特别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识。

·7、知道各种礼仪,风格是美式的,但心里崇拜欧洲。

·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剧和芭蕾舞剧。

·9、谈话中经常夹杂外语单词,听众不懂再用中文解释。

·10、着装随便,但不是普通的随便,而是一种非常刻意的随便。

这几年中产阶级吵得很热闹,但究竟什么是中产阶级?哪些人属于中产阶级?至今没有几个人能够清楚定论。社科院专家陆学艺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农历马年底发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报告》,“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将当代中国划分为10大社会阶层。在这份听名字极容易令人联想起毛泽东写于1926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陆学艺及其研究小组基本没有提到“中产阶级”这个词,似乎有些讳言。

划分标准

现阶段我国的中产阶级只有5%,中产阶级是有指标的他的资产至少要在1000万元以上,起码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念是符合当前政府利益的,中产阶级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稳定程度。 (来源于《虚拟资本与虚拟经济概论》作者:李苏淮 珠海出版社)

中产阶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职业,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 中产阶级

职业区分中产阶级,存在较多争议,如同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局长、处长与一般科员、办事员显然就难以相提并论,“重要”机关工作人员如工商局、税务局工作人员,与“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如地震局、档案局、老干部局工作人员,在收入与社会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语。同为IT技术人员,一些人可能住别墅开洋车,一些人则只能天天吃泡面挤公共汽车。更多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在内,倾向以收入作为中产阶级划分的惟一标准或主要标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经济收入为标准区分谁是中产阶级,谁不是中产阶级,也仍旧存在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国,有人认为凡年均收入在3万美元至10万美元的人群都属于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衡量,美国95%以上的人都应该属于中产阶级。另一些人则认为,美国中产阶级的人年均收入标准应该在4万美元至25万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区间的,都可以算是中产阶级。以此标准而论,美国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80%。

在号称中产阶级大本营的美国,区分中产阶级的标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区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来说,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说法,印度现有中产阶级约3亿人。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理事会”是印度中产阶级标准的制订和发布者,其发布的印度中产阶级标准是:凡年均税后收入在3.375万卢比到15万卢比(约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对卢比的比价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产阶级家庭。按此计算,2001年,印度有6000万个家庭已经跃升为中产阶级家庭。以一家5口计算,印度目前有中产阶级3亿人。

以此看来,一个国家的中产阶级,是你说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为缺乏统一标准,随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产阶级的标准而论,倘若户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为中产阶级家庭,700美元按现在我国的外汇比价,也就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分摊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约只有1200元人民币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币。这样的收入水平,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恐怕连吃口饱饭都成问题,就别提什么“中产”不“中产”了。美国商业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场之一的时候说,印度目前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了1.75亿人左右(比印度有关机构的估计几乎少了一半),在未来,这些印度中产阶级每人至少还要购买一台电视机、一台录音机、一个压力锅、一个吊扇、一辆自行车、一块手表;他们中2/3的人还要购买一辆轻便摩托车、一台彩电、一个电熨斗、一个食品搅拌器和一台缝纫机;一半以下的人要买一台冰箱……“这将是多么大的一个消费市场!”在旁人看来,这更像是美国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有数字说,新加坡300万人口中约90%以上属于中产阶级,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万美元以上;韩国人均年收入约1万美元,都可算是中产阶级,但在韩国,很多人没有房子,且韩国工人人均负债1万美元以上;马来西亚自己估计,马来西亚的中产阶级大约占总人口的60%,约18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约在1万美元左右。可见标准都不一样。

可资比较的是,2001年美国研究顾问公司曾进行过一项中产阶级生活费调查,以住房费、交通费及娱乐费等作为基准,依据一个年薪10万美元的3人美国家庭在美国底特律的生活开支,比较了全球22个城市的生活指数。

一个3人的美国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万美元,人均3.3万多美元,这样的收入水平,在美国只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说顶多只能算是一个美国的下中产,但要在北京达到美国底特律下中产家庭的生活水平,则一年需要78万港币,也就是约80万人民币。这是许多中国家庭一辈子也不敢梦想的一个数字。可见彼也中产,此也中产,彼中产与此中产不可相提并论。 中产阶级

所以,包括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青连斌在内,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现阶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中产阶级。中国目前的状况是,有中产,而无“阶级”。

另外一些学者则对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准莫衷一是。有学者主张,在中国年均收入达到1万至4万人民币的,就可归入中产阶级。年均收入1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大概只够勉强糊口,想买房买车绝无可能,而拥有私人的住房、汽车是中产阶级的两项硬指标。以北京现有的房价水平,年收入1万元,在北京四环旁边买套建筑面积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150年。

中国近30年来,在经济上和GDP上确实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世界上总体还处于一个较为落后的水平。根据国外有关机构的研究,一直到200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5,只有世界高收入水平国家的14%强。依中国实际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比较合理的有关国内中产阶级的界定,应该是人均年收入在1万至5万美元左右,也就是8万至40万人民币左右。只有具备这样的收入水平,中国的中产阶级或许才能够具有“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才能够去追求一定的“生活质量”,才能够符合有关中产阶级的一条条硬性或软性的定义,否则的话,中产阶级就只能是“脱贫”或“温饱”的另一个代名词。

中国的中产阶级

中国有多少中产阶级

倘若中国真的有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那么中国的中产阶级有多少?哪些人群构成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人群?

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于2002年5-7月在河北、天津、山东、江苏 中产阶级

、广东、四川、甘肃、辽宁等8个省(直辖市)采取多相抽样的方式抽取大、中、小城市3997户居民家庭作为有效样本户,进行了中国首次城市居民家庭财产调查。调查结果截止2002年6月底,我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22.83万元。考虑到这是户均财产总值,这已经是一个比较惊人的数字了,所以,报告一经发表,就引发了众多质疑。然而,更为惊人的数字出现在今年2月,北京市统计局公布,北京城镇居民平均家产达47.5万元,比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22.83万元高出1倍有余。这个数字一公布,一时舆论哗然。

统计局数据的真假,其可信度,我们不想讨论。我们可以通过另一个途径衡量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阶级。2003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截至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03万亿元。另一组数据,也就是社会上传说的,国内51%的居民储蓄存款集中于20%的少数富裕个人和家庭手中。换句话说,这意味着20%的富裕个人和家庭占有了我国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一半还多。为计算方便,假若我们将每一个存款账户都看做是一个家庭,而每个家庭人数以标准的3口人计算,中国13亿人口,可分为4.3亿个家庭,其中的20%,也就是不到9000万个家庭,拥有国内10万亿居民储蓄存款中的5万多亿,户均将近6万元,若其中又有1/3,可归入所谓的中产阶级,则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到不了1亿人,最多也就是几千万人。我们还可以看看另一组数据。有消息说,截止2002年底,北京拥有私家车超过90万辆,如果我们假设每一辆私家车背后都站着一个“中产阶级”,则北京有中产阶级超过90万人。假若全国各省市都达到北京这个水平,全国则有将近3000万人的中产阶级。另外,还有一说,中国目前有1000个亿万富翁,有300万个百万富翁,如果此说可靠,那么就很难相信一些“专家”所乐意张扬的,当前中国中产阶级超过2亿人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相信,中国目前拥有3000万人左右的中产阶级是一个较为可靠的数字。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中产阶级,是比较“高标准”的中产阶级,即在经济上,人均年收入达到1至5万美元。众目所睹的事实是,中国中产阶级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少部分城市,只有达到如此收入,才有可能在这些地方买得起一套象样的“中产阶级标准”的商品房,满足中产阶级至少有一套房子,多数有一辆车子的隐性标准。 哪些人构成了中国中产阶级

据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目前国内城镇居民的收入标准呈现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有一个说法,当代中国社会最富裕的10类人分别是:1、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2、国有企业承包或租赁经营人员;3、股市上的成功者;4、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5、有技术发明的专利人员;6、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7、部分新经济的CEO;8、部分律师、经纪人和广告人员;9、部分归国人员;10、部分学者、专家。这一说法与国家统计局城市调查总队的调查基本相符,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这一“民间传说”的可靠性。中国中产阶级最大量的应该产生于上述10类人群。其中,尤其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私营企业主以及三资企业的高级员工。近年来,随着私营企业的飞速发展和部分国企的变相私有化,私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中产阶级的制造机。同样,如摩托罗拉等类的跨国公司也都像流水线似地替中国复制着“稀缺”的中产阶级。

关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未来,有许多说法。国家信息中心某人士去年在深圳说:“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此人士将其所指的中产阶级,定义为“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其信心之爆棚,令人瞠目,只是不知其讲话的根据何在。著名的美林公司也预测说,未来10年内,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但美国法院去年的一项判决告诉我们,即使是像美林这样的国际公司,有时候为了利益的需要,也是经常会说谎话的。所以,对这样的“悦耳”之言,我们需要两面来听。

中国未来需要更多的中产阶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除上述10大富裕人群及一部分国家公职人员外,北大教授萧灼基认为,未来中国中产阶层将主要来自以下五类高级人才:其一,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的科研人员。他们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投入到企业中,如果该企业上市,他们就可获得大量的分红。其二,金融证券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是指现行体制内的从业人员,而是指民营、外资企业的工作人员。其三,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这些人的收入在中国加入WTO以后,将会大大提高。其四,外资企业中的中国中高层人员。在北京,已经有了所谓的“首代”阶层,即外国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他们与国外同类人员同工同酬,又享受国内的低廉消费。其五,一部分私营企业家。另外,股市的一些股民也有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 中产阶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提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形成足够大的中产阶层的五条标准,

·一,城市化率是否达到七成以上;

·二,“白领”社会劳动力是否大于或至少持平于“蓝领”;

·三,恩格尔系数是否平均降到了0.3以下;

·四,基尼系数是否控制并保持在0.25至0.30之间;

·五,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否达到12年以上。

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6年12月13日发布的年度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报告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指那些年收入介于巴西和意大利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人群(分别约为4000美元和1.7万美元)。目前,这些幸福的少数阶层仅占全球人口的7.6%。但报告预测,到2030年,他们的数量将增至12亿,占全球人口的16.1%。届时,40%以上人口进入富裕和中产阶层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将超过30个。而目前,达到这一标准的发展中国家只有6个。

中西方看中产阶级

毛泽东在1926年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时,明确地把中国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看作是中产阶级,认为这个阶级代表了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这个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中产阶级的矛盾态度,决定了中产阶级以其阶级为主体的独立革命的思想,只是一个幻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从事脑力劳动的雇员也称中产阶级,主要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员和销售员等。这是西方学者在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的新情况下,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一种理论观点,其目的在于论证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或正在“中产阶级化”,从而否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淡化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产阶级”(Middle Class),在我国又称“中产阶层”、“中间阶层”,或“中产者 ”、“中等收入者”等等,它已不是马克思主义就所有制关系意义上说的阶级了,而是指社会上 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个群体或一个社会阶层。总的来 说,我国目前意义上的中产阶层是一个既有中国特点又与“国际接轨”的概念。即作为一个 社会阶层,中产阶层是一群相对富有,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高质量的生活,对社会主流价值 和现存秩序有较强的认同感,并且为全社会收入中等水平的群体。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 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他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个包括政府部门 的中级行政官员, 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 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 ”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无固定私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 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从有关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

1、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 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 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 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大腕儿”。

阶级现况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2005年国家统计局根据人均GDP和购买力给出中产阶级的家庭年收入在6万至50万人民币之间的结论。

根据安联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定义:人均财富介于6,000欧元到36,200欧元之间。越来越多贫困国家的家庭跻身于富裕中产阶级之列,以亚洲尤为突出。海瑟表示:“现在亚洲(日本除外)有大约2.2亿人口属于富裕中产,其中超过一半住在中国。这意味着全球四分之一的富裕中产说中文。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的见证,并将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深远影响。”中国的人均金融资产为3,293欧元,但私人财富增长迅速,过去十年间,中国人均金融资产实现了近五倍的增长。 中国香港

在香港,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的界定,收入并不能够成为被强调的起点。吕大乐说“这(收入)不是一个太有用的分类”。“就香港而言,月薪2万到5万港币完全可以排到中等收入群体了,但是,这并不是等同于你就成了中产阶级,还要看你住的房子的房价,你的消费方式,是否住在体面的楼盘,是否有定期的度假等等”。吕大乐界定中的香港中产阶级更重要的是按职业群体划分,同时强调“他们是成功透过教育渠道和凭着学历文凭而晋身。”按照这样标准,香港的中产阶级最多占到人口比例的20%到30%。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的定义,每个月收入1万至4万港元的住户列为中产住户,这类住户占了整体住户数目的55%。 美国

就收入而言,美国的通产家庭年收入在3至20万美元的即可认为属于中产阶级,据估计大约80%的美国人属于中产阶级。

小表 想 不想

在社会中的作用

近几年关于改革方向的大争论中,有许多人套用传统社会的两分法,将中国当今的社会群体简单划分为“富人”与“穷人”、“权贵”与“弱势群体”、“精英”与“草根”两大类。吴敬琏指出,这种简单的两分法将本属于大众这边的“中产阶级”划入到与大众敌对的社会集团中去了,不但搞乱了自己的阵线,而且实际上起到了转移目标,为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广大民众的共同敌人,即极少数贪官污吏提供了掩护的作用(《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第201页,2007)。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正确认识“中产阶级”在改革中的作用问题。 “中产阶级”(theMiddleClass,或称“中等阶层”、“中间阶层”、“中等收入阶层”)是指处于富裕阶级(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级(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必须强调指出的是,“中产阶级”不完全是按照收入高低和资产多少来划分的,其基本特征是:他们主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专业特长来获取收入和赢得社会地位。

在欧洲“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时期,“中产阶级”主要包括新兴的商人、经理、个体农民、手工业者、专门职业者(律师、会计师)、医生、教师等,他们位于贵族、僧侣、教士之下,处于“第三等级”(贫民)之上(《张培刚经济论文选集》下卷第103页,1992)。从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分布来看,“中产阶级”主要包括守法企业家、企业高级职员、科研人员、技术专家、大学教师、医师、律师等。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产阶级”呈现出由弱变强的趋势。“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兴起以前的传统社会,主要表现为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社会”,即社会的一端是少数权贵,社会的另一端是劳苦大众,居于其间的“中产阶级”人数少、地位低、影响小。随着“文艺复兴”、“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中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社会逐步演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哑铃型社会”由于存在上等阶层与下等阶层的鲜明对立,因而充满着战乱和社会动荡,而到了“橄榄型社会”后,由于相当一部分下等阶层升为“中产阶级”,且上等阶层在整个社会中的比重变小,因而社会变得相对稳定了。

“中产阶级”在社会变革或改革中往往发挥着非常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如在国内外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思想启蒙”、“工业革命”、“商业革命”、“光荣革命”、“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中,“中产阶级”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参阅李佐军著:《人本发展理论——解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为什么“中产阶级”能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非常关键的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有:一是“中产阶级”对于只能依靠特权才能获得富贵的传统社会强烈不满,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二是“中产阶级”具有知识和专业特长,他们对依靠个人努力和专业特长可以取得成功的公平竞争的现代社会充满向往,因而他们会积极参与新社会和新制度的设计和建设;三是“中产阶级”往往倾向于改革和改良,而不太倾向于采取对社会破坏较大的激烈暴力行动,他们是天生的“改革派”。

相对而言,下等阶层往往因贫穷而缺乏专业特长和教育知识,他们对上等阶层的奢华生活和优越社会地位充满嫉妒、愤恨和向往,因此他们一般倾向于采取激烈的暴力行动,推翻上等阶层的统治,并将统治权攫为己有,再重新建立起一个两极分化的“哑铃型社会”。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就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改革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贫困阶层比重越来越小,“中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改革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但在近年来的改革争论中,有的人采取简单的社会两分法,煽动社会弱势群体对包括“中产阶级”在内的其他所有群体进行攻击,混淆了“中产阶级”与“权贵”和腐败分子的本质区别,这将对“市场化改革”、现代法治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产生不利影响,对此我们应保持高度警惕。

“中产阶级”中确实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只要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富起来,那么对这种富裕就应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因为这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对这种富裕也进行排斥和打击,那么现代市场经济和小康社会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当然,对那些依靠非法和巧取豪夺手段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则要毫不留情地进行限制和打击。

中产阶级概念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总之,要正确认识“中产阶级”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产阶级”合法致富和发展,使“中产阶级”成为推进改革的中坚力量。

歌曲《中产阶级》

歌曲:中产阶级

歌手:郑智化 专辑:私房歌

我的包袱很重 我的肩膀很痛

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我的眼光很高 我的力量很小

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

我的床铺很大 我却从没睡好

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

我的欲望很多 我的薪水很少

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

没有人在乎我这些烦恼

每个人只在乎他的荷包

我常常喝着可乐 我吃着汉堡

只是心中的空虚 饥渴无法填饱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

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我的包袱很重 我的肩膀很痛

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

我的眼光很高 我的力量很小

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

我的床铺很大 我却从没睡好

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

我的欲望很多 我的薪水很少

我在台北的马路上迷失了我的脚

是不是就这样平凡到老

我的日子一直是不坏不好

是不是学会了放弃思考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这样的我才能够活得很好

头壳坏掉才能够活得很好

郑智化一直怀着独特的人文关怀审视着外界和自身,这首《中产阶级》也不例外。虽然对“中产阶级”至今也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郑智化的这首《中产阶级》却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中产者的实例,我们也许可以从中窥斑见豹,对中产阶级有所了解。

福布斯定义中国中产阶级

年入1万到6万美元

财经时评:

乐见储蓄搬家

电动车推广须破“死循环”

中证报社评:严打内幕交易 铲除市场毒瘤

不理财就成“负翁”

钱难借 货难存

国内外专家意见不一 5要素,看你是否“中产”,生活在城里,年龄在25至45岁之间,拥有大学学位,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昨日,《福布斯》中文专栏作家为中国中产阶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文章称,以此为标准,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超过3亿,大于美国的总人口数。文章还质疑了中国中产阶级定义中的一些误区。

误区一:收入

“收入多少算中产?5万元还是50万元?”三分之一收入能自由支配

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经济学家们尚无定论。文章称,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而最常用的定义是以收入为标准。

按照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下的定义,中国中产阶级是那些年收入(按购买力算)在1.35万到5.39万美元(约合9万到36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人。而中国国家统计局则将中产阶级定义为年收入在7250-62500美元(约合5万-42万元人民币)之间。

文章称,这些数字不仅差别很大,而且有误导性。中国的生活成本与西方有很大不同。一个人如果每月赚1000美元,他在中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在美国就不行。

因此文章认为,在中国年收入在1万到6万美元,都可能当上中产,但衡量中产阶层永恒不变的标准是,能不能拿出收入的三分之一进行自由支配消费。

误区二:职业

“蓝领没有中产?”各行各业都有中产阶层

除了以收入为衡量标准外,文章还质疑了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中产阶级的职业定义——管理和技术行业的专业人士、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和公务员。

文章称,与美国不同,中国中产阶级集中在大城市,相对西方中产阶级更年轻。在一定程度上,中产阶级是一个西方概念,中国人对其存在误读。

他们认为,西方中产阶级都是有房有车,能经常旅游度假,都是有礼貌、有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其实那些低技能行业里也有很多中产阶级。工人、农民中也有中产,比如中高级技师,他们是“蓝领”里的“白领”。

对比国内看职业、收入和学历

今年年初,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认为,中国中产阶层已达就业人口的2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产,中产阶层正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扩大。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教授、《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一书主编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他们的划分标准一是看职业,比如国家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等。

这样一来,不仅教员、医生、护士、记者、编辑,就连工人和农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都成了中产。

其次要看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不过,在陆学艺看来,光看收入是不行的,“北京一些出租车司机比我收入还高,但他是工人,我是中产。所以主要还是看职业。”

==推荐阅读==

【相关评论】看看今日美国物价:中产阶层玩命吃每月只需百元

通胀压力下 解读三个中产家庭的资产保卫战

全球中产阶级压力盘点 看中国中产的八大宿命

平均月收入为5923.18元 我们离中产有多远

财经时评:

乐见储蓄搬家

电动车推广须破“死循环”

中证报社评:严打内幕交易 铲除市场毒瘤

不理财就成“负翁”

钱难借 货难存

《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

1. 生活在城里

2. 25到45岁间

3. 有大学学位

4. 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5。年入1万—6万美元

美国人眼中的中产6大标准

1。是否拥有住宅,房奴不算

2。是否拥有汽车,豪车优先

3. 子女是否能接受良好的大学教育

4. 是否有退休保障,保持工作时80%的收入

5. 是否有医疗保险,要让大病大灾有保障

6。家庭是否有度假,每年至少两周的带薪休假

中产阶级是怎么定义的呢?

1951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出版了《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书一发行,立即把“白领”和“中产阶级”的概念推介到了全球,并使之泛化成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赖特?米尔斯第一次提出了作为“中产阶级”的白领阶级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中产阶级”的状况。

书中赖特?米尔斯指出,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一批包括政府部门的中级行政官员,国营和私营垄断企业中的中级人员和工作人员,以及其它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等所组成的新的群体――“中产阶级”。他做出了一个关于“中产阶级”的定义,即“中产阶级”就是一个这样的群体:

1、 依附于庞大机构,专事非直接生产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与技术服务;

2、 无固定资产,不对服务机构拥有财产分配权,较难以资产论之;

3、 靠知识与技术谋生,领取较稳定且丰厚的年薪或月俸;

4、 思想保守,生活机械单调,缺乏革命热情,但为维持其体面与其地位相称的形象而拒绝流俗和粗鄙的大众趣味。

目前在我国,一般而言,无论是时尚传媒还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产阶级”,往往就是与“白领”及“高收入”、“高消费”、“高学历”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群体。从有关访谈中所获得的材料看,调查对象一般认为我国的“中产阶级”包括有这样几类人:

1、 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私营企业主;

2、 应聘于外企、三资企业的各级、各类“白领”(主要指类似办公室文秘、技术工人等)

3、 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工程师及各类市场稀缺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4、 国营大企业及垄断行业的“老板”;

5、 传媒、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显、“大腕儿”。

在中国谁是中产?

中产者的部落:

1、 职业经理人:职业化的中产者

经理人的成长首先是在外企;职业经理人相对于创业者是从一而终的;职业经理人极具商业头脑和经营管理能力;职业经理人有着较高的收入。

2、 IT人才:最活跃的中产者

IT人员作为中产阶层的群落之一,随着IT产业的兴起,几经早几年网络泡沫经济的浮沉,已经变得日益成熟,并且,作为新兴产业的从业人员,他们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3、 知识分子:市场化的受益者

人与市场紧密联系:知识成为资本。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创造财富。在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越来越成为人们攫取财富的手。

4、 私营企业主:中产者的最活跃部落

私营企业主不怕吃苦、意志坚强;私营企业主具有强烈的竞争观念和市场意识;私营企业主具有不断开拓的进取心和事业心,敢于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在奋进中显示自身能力和检验自我人生价值。

5、 白领:城市前尚最广泛的中产者

“白领”作为一个阶层出现后,有着其明显的外在群体特征:时尚消费。

6、 CEO:中产者中收入最高的群体

除了巨额的年薪以外,时下盛行的管理层收购(MBO)也造就了企业领袖们的巨额财富。

7、 演艺影视界:来钱最易的时尚先锋

在中产阶层队伍中,影视演艺界的明星是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除了杰出的表演才华和巨额财富外,他们还多是时尚和潮流的先锋,引导着社会时尚的流行风。

8、 传媒界:靠山吃山的中产者

9、 体育明星:用汗水铸就的中产者

灰色地带的中产者

1、 损公肥私,谋取不义之才的“中产者”

2、 偷税漏税:获取不正当收入的中产者

3、 地下黑产业的“致富者”

做老鸨、卖淫;走私、贩毒;

另类中产者

1、“小资”:最有希望成为中产者的人

2、BOBO族:边缘中产者

3、新贫族:拿高薪的穷人

4、格试主义者:“酸”时代的标志

关于新中产阶级的概念

关键词:新中产阶级 概念 特征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认为:“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了”①。我们注意到,这里的汉语翻译用的是“中间等级”而非“中产阶级”,也许是因为马克思虽然论及中间阶层及中产阶级,但从来没有把它与他重点阐述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等同起来,更没有将他所常用的“阶级”一词所蕴含的经济与政治意义赋予这一等级。马克思之所以拒绝领薪水者为中产“阶级”,大概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作为非生产性劳力,这类的职业人士和公务员仅仅在一点上相似———他们都得益于资本主义的收益即分配关系而不是生产关系。因此,他们缺乏稳固的客观基础和社会团结,组不成严格意义上的“阶级”,而只能组成各不相同的中间层群体。在工业化进程的早期,那些中间等级的下层群体,“有的是因为他们的小资本不足以经营大工业,经不起行政管理论文代写http://www.51lunwen.com/MPA较大的资本家的竞争;有的是因为他们的手艺已经被新的生产方法弄得一钱不值了。无产阶级的队伍就是这样从居民的所有阶级中得到补充的。”②。其实,马克思也注意到了这样的趋势,即小资产阶级的中间层被另一种中间群体———领薪水的管理者、监工、以及其他的资本主义的工作人员替代的趋势;只是马克思没有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马克思的手稿就此中断了。因此可以说,有关中产阶级的性质与地位问题,在后来正统的与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间所进行的长期的争论正是由此引起;与此同时,它也在客观上激发了其他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兴趣。

一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解释,即正统派和修 www.51lunwen.com 正主义派的解释中,两派的代表人物卡尔?考茨基(KarlKautsky)和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对中产阶级就持有不同的看法。卡尔?考茨基认为,对受过教育的劳力的滥用,以及商业和职员职位的合理化,是造成白领工人涌现的原因,按照他的观点:“一大批这类无产阶级仅仅通过其主张就与其他阶级区别开来的时代不远了。”他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些“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常常落后于他们的客观情况:“他们大多数人仍然幻想着自己要比无产阶级的情况好一些。他们幻想着自己属于资产阶级,就像仆人们认为自己属于他主人的阶级一样。”然而,因为他们的物质状况与无产阶级的越来越相似,则他们与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的联合必将是理所当然的。伯恩斯坦的观点则与此相反,他认为,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小资产阶级不是正在消失,而是在“相对和绝对”的数量上都在增加。在伯恩斯坦看来,白领雇员数量与种类的增长反映了一个更普遍的趋势:劳动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正向着内部的差别和经济的改善方向转变。从而他得出结论:阶级分化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革命的分裂,因此他鼓吹渐进的社会改革的方式。③早期中产阶层研究者如埃米尔?莱德勒、汉斯?斯皮尔赞同伯恩斯坦的看法,他们认为,新中产阶级一词一般是指薪水雇员和文职人员。所有那些属于自由职业行业里的人,他们不属于无产阶级,而是占据在“两个阶级之间的中间位置”的阶级。所有这些群体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着相当大的边际伸缩性。因此在这些阶层内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特征和共同的意识。①关于“新中产阶级”的概念,德国学院派社会主义奠基人古斯塔夫?舒梅勒(Gustav Schmoller)是首倡人之一,他认为,薪水雇员的新中产阶级与其说是被践踏的无产阶级,不如说它是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未来统治阶级的萌芽。在社会这个均衡组织中,新中产阶级与老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一道,在对立的资本与劳工集团之间扮演着中间调停人的角色,作为对老中产阶级衰落的补偿,新中产阶级的兴起结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稳定性。新中产阶级在欧洲的兴起恰逢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横行。人们不由得要在两者之间的巧合上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着联系。早在魏玛时期的德国,就流行着这样一种理论:法西斯主义代表了中间阶层的一种反动主张,正是中产阶级———特别是“边缘的”或“底层”中产阶级———他们对自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收入、身份地位下降的不满,构成了法西斯主义的社会基础。二战以后,美国的主流理论家如塔尔科特?帕森斯、威廉?柯恩豪塞(William Kornhauser)和塞默尔?马丁?李普塞特(Seymour Martin Lipset)等使得这一解释在美国社会学界得以普及,他们采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希特勒在德国的崛起,解释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盛行。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李普塞特的《政治人》。在《政治人》中,李普塞特认为,政治意识形态应该分为三种类型:左、中、右,它们分别代表着劳动阶级、中产阶级与上层阶级的利益。基于政治与历史环境,每一阶级又都会采取一种或是温和的或是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其外在的形式,即:社会民主与共产主义,是劳动阶级的温和的与极端的意识形态的表现;自由主义与法西斯主义,是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不同变体;保守主义与右翼激进主义,则是上层阶级相应的两种意识形态。法西斯主义因此被李普塞特称为“中间派的极端主义”,“基本上反映了中产阶级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抗议,对大企业与大联盟的抗议。”②早期理论家对中产阶级的研究为后来的探索奠定了基础,正如米尔《白领》中所评价的:“到二十年代中期,理论范畴已建立得相当完备,后来就几乎没有增加什么新东西。”其后,将新中产阶级定义为由所有层次的白领雇员组成的理论又在学院派社会学中(特别在美国)奠定了自己突出的地位。

二 1951年,《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一书出版,很快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反响。此书将学术界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至今其方法及成果对美国乃至世界中产阶级的研究都具有着理论及经验上的指导意义。1987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白领》的中译本,“白领”一词也很快在大陆流传开来,并成为三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的专有名词,虽然在米尔斯那里,“白领”并不具备这一意义。米尔斯用“白领”来统指那些从事非体力性劳动的文职人员,它涵盖的范围极广,除了社会顶层和底层的人们之外,它包括了几乎从上到下的所有行业的工作人员。职业划分是米尔斯分析美国中产阶级的基点。职业,作为收入的来源,它和阶级、阶层地位相联系,也包含着对他人的某种程度上的权力。在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中,职业变化的趋势是:作为劳动力的一部分,处理各种事情的人越来越少,管理人和符号的却越来越多。因而新中产阶级具有如下的特点:1、边缘化带来政治上的后卫:根据米尔斯的分析,在美国的中产阶级中,除了医生、律师、工程师等专门职业贯穿新、老中产阶级始终以外,原先主要由小企业家与农场主构成的老中产阶级在二十世纪渐渐式微,代之而起的是整日埋头于巨大的文件堆中的各类职员、售货员、推销员等组成的新型中产阶级;相对于老中产阶级而言,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产业,但是,正是在这个白领世界里,才能找到二十世纪生活的主要特征

者悄无声息地步入了现代社会。不管他们的历史是怎样发展过来的,这历史中总没有任何惊世骇俗的事情;不管他们的共同利益是什么,这利益总不能使他们形成团结一致的力量;不管他们有怎样的未来,这未来总不是他们自己创造的……作为一个群体,他们对任何人都没有威胁;作为个体,他们的生活方式很难说有什么独立性。”然而,“由于其生活方式的大众化……在最为公开的形式中,他们传递和体验着许多具有我们这个时代特征的心理问题。”米尔斯向大家描述了这样一个画面:“这个社会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拍卖场,一个大公文堆,一个公司化的神经系统,一个一体化的新型管理和控制结构。”在这个社会中,白领职业者是政治上的哑巴,分散在权力的边缘上,没有谁会把热情投向他们,他们自己也对紧迫的政治争端没有任何潜在的权力和热情。他们的意志是麻木的,精神是贫乏的。①他们是消费上的前卫者,政治上的后卫者。在现代性发展为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人类已于不知不觉中异化成为机器的一部分,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为人们准备了一个牢不可破的铁笼,处于其中的人只能徒唤奈何了。2、地位恐慌激发对声望的欲求:虽然新中产阶级处于权力上的边缘地位,常常处于地位下降的紧张与恐慌之中,但由于其经济状况的一定优越性,他们对声望与身份地位等却有着极大的渴望。在1953年出版的《性格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心理》一书中,汉斯?格兹与米尔斯对新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及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做出了精到的分析与描述。他们认为,中产阶级对社会身份地位欲求的复杂方式、对声望的要求,除了财富之外,常与血统、种族、教育、职业、政治以及宗教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血统与财产之外,美国中产阶级的声望还与其他许多方面相关。比如,向雇员社会的转变 www.51lunwen.com 就使得职业与教育环境变得极其重要:职业决定收入,不同的生活方式要求不同的收入水平;职业又限制了生活方式,更直白地说,不同的职业要求不同的教育水平与类型,教育也限制了生活方式并进而限制了对身份地位的成功要求。现代社会包括了许多声望等级,这些等级又受到社会不断变化的影响,结果就处于一种不稳定之中。有声望的组织可能将身份地位借给其个体成员,正像有声望的个体可能通过加入其中而提升这一组织的声望一样。不应该忽略的是,这种身份地位的借用形式,可能会抹杀或掩盖那些其社会声望由这一借用过程而得到加强的人们的真实的经济地位。②米尔斯与格兹赞同凡勃伦的观点,在凡勃伦看来:为了保持其身份地位的优越性,有闲阶级的荣誉标准要求他们按明显有闲原则与明显浪费原则行事。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无所事事成为了上流社会最高的荣誉;而且只有在不需要为挣钱而工作时,无所事事才会带来声望。③可当人们需要工作却又不可得时,“闲暇”便意味着失业,可就不是光彩的事了。格兹与米尔斯认为,凡勃伦的论述切中了中产阶级的心理。比如,在一些相关术语的使用上,中产阶级也有着敏感的反应。同样数目的收入,用不同的术语表示,就传达了不同的意义,比如那收入是来自租金还是利润,是来自特权还是小费,是来自年金还是薪水,是来自工资还是保险分成。对那些追求身份地位的人而言,可能宁愿要数目较少的薪水也不要较高的工资,宁愿要小小的特权也不要更实惠的收益,宁愿要令人尊敬的年金也不要数目更大的红利。④这一切,都生动反映了中产阶级有关声望欲求的阶层心理。3、内部的异质性导致阶级王朝转向身份王朝:根据格兹和米尔斯的分析,就收入和声望这一点而言,美国白领群体之间的社会差别可能要比工资劳动者和小企业家之间的差别更为明显。后两者构成的是收入金字塔的不同等级,而新中产阶级则几乎遍布了从底层到顶部第二层的所有等级。身份地位也可能被说成是“遮盖了”阶级结构。因为中产阶级革命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条例下的特权阶层的名义上的消失,打破了法定的身份樊篱,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地位群体的消失,它只表示身份地位与经济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阶级王朝自动地转变成为身份地位王朝。在同一阶级内可能存在不同的身份地位群体。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即是“经济特权阶层”的存在。因此米尔斯不赞成“美国不存在阶级”或“美国人人都是中产阶级”的说法,他认为,心理特征与阶级、阶层有很大的关系。⑤新中产阶级的大量增长给理论家带来困境,正如米尔斯所言,关于新中产阶级的政治地位问题,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相互冲突的理论,根本在于白领世界模糊不清的界限。它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白领、薪水雇员、新中产阶级等可以随意混用。在不同理论产生的历史进程中,构成这些阶层的职业集团已经发生变化;而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不同的理论在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资料的过程中,所考察的不过是总体中的一部分。因此,对白领政治作用的描绘虽然互相冲突,却也能并立共存。三在1975年出版的《发达社会的阶级结构》一书中,吉登斯对那些欢呼美国为第一个“中产阶级社会”并将其视为其他国家“未来图景”的人不以为然,他认为,这种观点即使不是错误的,也是过于简单化的,因为它建立在传统的职业分类的基础上。而事实上,那些仅占白领劳动者很少比例的“专业与技术”人员近年来却在迅速增长,这在每个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不容忽视的现象。吉登斯认为,教育与技能的市场能力是造成中产阶级内部差别的根源所在,市场能力的不同使得人们在收入和其他的经济回报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也使得社会的流动只能在短程范围(shot-range)内进行,正如其导师帕金(Parkin)所言,在两大阶级之间http://www.51lunwen.com/MPA/2010/1213/lw201012132140418683-2.html存在一个缓冲地带(buffer zone):阶级间的绝大部分的流动都在这一地带里发生,这样它就可以减轻对两大阶级的巨大冲击,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①无论吉登斯对美国成为其他国家的“未来图景”的观点多么地不以为然,但仅仅是从罗斯福的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大量涌现的美国新中产阶级,其生活方式与政治道德在冷战期间成为全世界新中产阶级注目的中心,这一点却应该不是过分夸大的事实。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丹尼尔这样描述道:“当人们沿着工业化的轨迹前进的时候———即人力日益为机器所取代之时,人们必然性会看到产业工人自身的消蚀……与此同时,在阶级连续统一体的另一端,知识工人却日益成为社会的主流。”②稍后,1976年,丹尼尔贝尔又于发表在《TWA(环球航空公司)使节报》上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文中宣称:“我们不仅是一个白领社会,我们也是相当明确的中产阶级社会。”更多的美国研究者认为,由于新中产阶级自身并没有独特的东西,所以其生活方式都是对其他上层阶层的竭力模仿。许多高层管理、行政、专业、知识与官僚阶级的成员都受过大学教育),他们的大学经历就是他们的新生活方式所赖以形成的源泉。美国大学文化与这一文化的载体———大学教授就成为形塑新中产阶级生活方式模式的极为重要的部分。大学已成为文化产品的中心,也成为中产阶级及其后代的新文化消费与休闲方式的打造中心。③作为社会上受过教育的精英,新中产阶级在新老公共机构都担任着要职。他们是教育、国防、计划、公共舆论等的决策者。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它垄断了符号制造工业的生产技术,向消费者提供观点与交流的来源。作为社会中受过教育的知识群体,中产阶级强调管理的理性功能的必要性。科技理性已经溶进这一阶级合法性的欲求之中。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唯一相同之处是对为他们提

供了优裕生活的体制均持赞同态度。④丹尼尔?贝尔断言,美国已经到达后工业社会的阶段,这是一个注重知识与技术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阶级的迅速扩展将使自己成为社会上最大的一个集团。这一集团的中坚力量是教师、工程师、科学家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而所有这一切,都与高等教育的民主化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阿尔文?古尔德纳所说,这一由“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匠”组成的新阶级“拥有独特的力量和特权,完全是由于他们各自掌握了多种文化、语言和技术。”他们是“一群将历史和集体所创造的文化变成资本,据为己有,并从中渔利的文化资本家。”⑤在古尔德纳看来,这一新阶级既非如加尔布雷斯和贝尔的“泽心仁厚的技术官僚”,也非如巴枯宁的“统治阶级”或帕森斯的“旧阶级的盟友”,更不是乔姆斯基的“权力的奴隶”,它是“一个有暇疵的普救阶级”,是精英主义者 无忧论文网 http://www.51lunwen.com/MPA/2010/1213/lw201012132140418683-3.html,他们追求私利,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获取自身利益与权力。这一阶级在道德上尚难以确定,但在未来某个时候可能会成大气候。⑥保罗?福塞尔的《格调》一书则对美国社会等级的现象与人们的等级意识做了无情的解剖。一方面,中产阶级不愿意谈论社会等级的话题,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些人,却对社会等级高度敏感。在住房、着装、饮食、运动、旅游、言谈等等方面,中产阶级的人们总是要极力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品味,他们深怕被别人当作下层阶级的一分子,被人看作不入流。⑦中产阶级在西方社会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马克思关于行政管理论文代写http://www.51lunwen.com/MPA两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立的分析受到了现代社会特别是后现代社会的消解,以致于丹尼尔?贝尔断言:这是一个意识形态终结的年代。这一切,无不与中产阶级有关。

中产阶级在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一、“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

中产阶层,在国内也有人称“中产阶级”。如今有关这一阶层或“阶级”在中国成为大众时 尚话题和新闻传媒的聚焦点。但是,“阶级”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极敏感的词语。 自从18世纪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出现后,“阶级”一词强烈的政治 性就一直牵动着政 治人和非政治人的神经。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的民族自强求解放、迈向 希 望和富裕道路的伟大征程就是以阶级斗争推翻旧统治、旧观念的剧烈变革拉开序幕,并逐 渐迈开步伐的,“阶级”在中国是一个政治术语,一个严肃的话题。 而21世纪之初,声势浩大 的“中产阶级”话题涌现,“阶级”一词似乎突然之间完全失去了其原来的严肃、正统,并 且,在人们心中与时尚、富裕、文明、小康等理念相连……“中产阶级”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6686.html

更多阅读

怎样开一家小吃店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这是本人开小吃店的经验,开店的资金只有8万,虽然很少,但是资金多有资金多的开店方法,资金少也有资金少的开店方法,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怎样开一家小吃店——步骤/方法怎样开一家小吃店 1、小吃店投资局限性

个人如何投资房地产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资房地产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逐渐被纳入家庭理财计划中。那么,个人如何投资房地产呢?投资房地产是指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对房地产进行开发、管理、经营、服务、消费的投资活动。投资房地产的类型:从投

青蛙养殖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理想公司是全国第一家原始生态养殖黑斑蛙的实体,养殖过程中不喂任何人工饲料,全靠蛆,蚯蚓和昆虫来喂养,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丰富,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同时价格也远高于市面上捕捉的野生青蛙,今年10月份的价格能达到50元每斤,过年时价格甚至要卖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 如何找项目

  目前可以投资的项目很多,懂得操作会让你你的资金不断翻倍,财源滚滚。但对各项目的不了解也可能会使得你的收益欠佳,甚至血本无归。 千万不能找的创业项目:  1、灵芝栽培:技术是真的。但是,骗子把收购价格提高了成千上万倍,说什么种植

声明:《中产阶级概念 利润最高的不起眼行业》为网友爱情的音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