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二

(2013-01-26 14:28:51) 转载▼

标签: 诗歌鉴赏

教育

分类: 考点训练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二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 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①忿:不满,恼怒。

(1)诗歌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末两句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 张养浩

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 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4分)

(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4分)

参考答案

一、(1)(4分)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2分)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2分)

(2)(4分)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1分)并通过对暮春风光(例“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例“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1分)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2分)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二、(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分)

三、(l)姿态之“巧”: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l分):颜色之“巧”: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1分);“巧”亦指花的精神:“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2分)。

(2)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1: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l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分)

四、

(1)开头两句描写了月明星稀,天快要亮了,一个思妇辗转难眠的场面。她因为丈夫远离,孤枕难眠,思念一夜,只好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难挨。

(2)主人公因思念难眠,起床披衣,看远游之人是否来到,依然是失望,却听到了喜鹊的叫声,所以恼怒喜鹊空传喜讯,没有应验,表达了闺中思妇无限思念和深深的失望之情。

五、(1)语言清新活泼,通俗易懂(2分),而且还杂用了诸如“快活”“胡来”等口语词汇,很适合民间传唱(2分)。

(2)这首小令看似否定了屈原,表达了寄情山水的消极低沉的情绪(2分),而实际上,确是迂回曲折地表达了一个饱经宦海浮沉、洞察世事春秋而又无处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的读书人的无可奈何而又悲愤怨恨的心情(2分)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喜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8249.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 山东省春季高考试题

2014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之二关于诗歌鉴赏题首先我把近三年来的诗歌鉴赏题置于一处: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

要建立起外国小说阅读鉴赏的新观念一 外国诗歌鉴赏辞典

要建立起外国小说阅读鉴赏的新观念(初稿之一)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浙江慈溪中学 黄孟轲这段时间(从7月31日到8月12日)受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指派一直在湖北宜昌、荆州、荆门、天门、仙桃、潜江等地给湖北的高中语文老师讲人教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精选三

5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出塞二首(其一)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三

(2013-01-26 14:34:58) 转载▼标签: 诗歌鉴赏教育分类: 考点训练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三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两个小题。(8分)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1)通观全诗,是什

声明:《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练习二》为网友梦出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