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在山同志生平 某某同志生平简介

栗在山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之一,原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政治委员栗在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6年12月30日22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栗在山同志,原名栗元恒,1916年1月26日出生于河南省方城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考入嵩山公学,开始接受共产党人和革命思想的教育。1933年11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栗在山同志任中共许昌工委青年委员,西华县红花集区区委书记,游击队政治指导员。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他不怕牺牲,机智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1935年冬,他组织领导了许昌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游行示威和请愿活动,成为许昌学生运动的领导者、许昌党的负责人之一。1936年冬,栗在山同志到西华县开展革命工作,参与组织领导了西华县的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红花集武装斗争,加强了党对当地地方武装的影响和领导。1937年初,栗在山同志参与了中共河南地下党的重建工作,担任省工委秘密交通工作负责人,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往返于洛阳与北平、西安三地,及时传递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为河南地下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年6月,奉命到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党训班学习,为此后参加抗日游击战争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抗日战争时期,栗在山同志坚决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积极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为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七·七”事变爆发后,栗在山同志于1937年秋回到河南开封,参与河南省委的筹建工作,任省委秘书,后兼任开封市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秋赴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原局,栗在山同志被组织派往中原局,担任秘书。1939年6月起,先后担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组织科科长,豫鄂挺进纵队组织部部长、第三团政委,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政治部主任、第五师参谋处长,中共豫中地委书记兼豫中军分区政委等职,率部转战于鄂豫皖抗日前线,参与组织指挥了保卫鄂中白兆山、大山头根据地和大小悟山反扫荡等重要战斗,建立了汉孝陂抗日根据地和以嵖岈山为中心的豫中抗日根据地,组织领导了豫中地区的游击战争,给日、伪、顽以沉重的打击,为实现党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后,栗在山同志奉命坚持桐柏山区的游击战争,率部参加了桐柏战役,后调中原军区司令部任参谋处长,负责拟制中原突围的作战预案。1946年4月,栗在山同志受中原军区派遣,赴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工作,在叶剑英和李克农同志的领导下,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国、共、美”三方的停战谈判,为制止内战、争取和平进行了艰苦斗争。4月底受叶剑英同志委派返回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中原情况,为中央确定中原突围的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解放战争时期,栗在山同志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和向两湖、广西的大进军,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一直打到烈日酷暑的大西南,立下了赫赫战功。栗在山同志1946年6月从延安奔赴东北,12月抵达松江省,任中共哈南地委书记兼哈南军分区政委,率部参加了东北剿匪。东北民主联军转入战略反攻后,栗在山同志于1947年5月任独立第四师政委,率部参加了1947年夏、秋、冬三季攻势作战,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军队被迫收缩到长春、沈阳、锦州三座孤城。1948年4月,栗在山同志任东北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五师政委,通过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提高了官兵军政素质和部队战斗力,随后率部参加围困长春、攻克沈阳,东北全境获得解放。1949年1月任四野第四十九军一四六师政委,率领全师向关内进发,配合兄弟部队攻克天津、解放塘沽;并担负天津守备任务。同年4月率部南下,进军华中、华南,参加了宜沙、衡宝等战役战斗,歼灭大量国民党白崇禧精锐部队,一路斩关夺隘,挺进广西,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历次战役战斗中,栗在山同志始终坚持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将政治攻势、军事攻势和经济攻势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官兵觉悟、激发部队斗志、分化瓦解敌军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强大威力,为夺取胜利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栗在山同志先后参加了广西剿匪反霸斗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为巩固和保卫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栗在山同志率一四六师进驻广西柳州后,于1949年12月兼任柳州军分区政委、柳州地委书记,1950年6月任广西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广西省委委员。他广泛发动和武装各族人民,大力开展剿匪斗争与镇反运动,建立健全地方各级政权,全部肃清了桂中及柳北地区的股匪,彻底解放了瑶山及柳州地区。1951年8月任四十九军副政委,参加领导了部队的“三反”运动,促进了部队的纯洁巩固。1952年6月,栗在山同志任空三军副政委,次年3月任政委。1952年底,空三军奉命入朝作战,随后栗在山同志兼任中朝联合空军指挥所政委,代表志愿军空军实施前方作战指挥,带领年轻的志愿军空军以弱胜强;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美帝国主义“空中霸王”不可战胜的神话,大长了中朝两军和两国人民的志气。1953年9月回国后,率部驻守大连,狠抓部队的文化学习、飞行训练、安全稳定和教育管理等工作,为新中国空军部队的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栗在山同志当选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届中央委员。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重大战略决策。1958年初,栗在山同志奉命奔赴祖国西北荒漠,参加我国第一个导弹试验靶场建设,历任第二十兵团党委副书记,导弹综合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政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七机部前身)副政委兼导弹综合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政委、党委书记。他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义无反顾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为发展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作为基地第一任政委,面对异常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面对外国的技术封锁,他与广大科技工作者、部队指战员扎根戈壁、隐姓埋名,战严寒、斗酷暑,挖地窝、住帐篷,喝苦水、吃干菜,艰苦创业,集智攻关,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建起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的导弹综合卫星发射试验靶场,成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摇篮,“两弹一星”精神的发祥地之一。他与基地党委一班人一道,狠抓思想政治建设、部队教育和试验作风养成,及时提出“以场为家,以苦为荣”和“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的战斗口号,团结带领部队,共同培育并发扬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科学求实、开拓进取的东风精神,积淀了扎根戈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光荣传统,激励着一代代航天人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懈奋斗。他高度重视党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组织选调、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优秀领导骨干、科技专家和技术人才,不仅为基地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全军导弹部队输送了大量骨干。“文化大革命”中,他认真贯彻中央军委关于试验基地不搞“四大”、坚持正面教育的指示,与各种干扰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保证了部队稳定和试验任务顺利进行。同时,随着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他参与组织建成了西昌、太原、西安等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场和遍布全国的地面测控系统。他在西北戈壁艰苦奋战了13个春秋,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第一发仿制导弹、第一发国产导弹、第一发导弹核武器、“东方红一号”卫星等重大发射试验任务,创造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1970年5月1日,栗在山同志与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科研人员代表一道,在天安门城楼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栗在山同志是导弹卫星发射试验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扎根戈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优秀军人代表。他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

1970年4月,栗在山同志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1975年8月任国防科委副政委。他坚持把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科研试验上,在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试验政治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部队全面建设付出了极大心血和智慧,确保了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确保了以战略武器试验和航天发射试验为重点的一系列重大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培养年轻干部,栗在山同志主动请求退出领导岗位。1985年3月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防科技事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牵挂那些在大漠戈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官兵、职工。为使他们能够回到内地安度晚年,栗在山同志以70多岁高龄,奔波于有关省市,与当地政府协商沟通,积极参与组织在北京、保定、济南、武汉等地建立了多个干休所。他组织创建了国防科工委老干部大学,并亲自担任第一任校长,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把老干部大学建成了广大老干部的“精神家园”,军委和总部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1990年,栗在山同志身患重病,在此后长达16年的病床和轮椅生活中,他不仅以顽强的意志与病魔作斗争,而且积极研究革命斗争史,撰写回忆和纪念文章,多次拖着重病之躯,下部队看望官兵,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栗在山同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栗在山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在长达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党和人民、对国家和民族赤胆忠心,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经受住了重大政治斗争和复杂艰苦环境的考验。在“批林批孔”和“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面对“四人帮”的迫害,坚持真理,敢于斗争,表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他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丰富的政治工作领导经验,文武兼备、多谋善断,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对我军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和国防科技事业均有重要建树。他具有顽强的革命意志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战争时代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和平时期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他具有高尚的人品官德和优良的作风,胸襟开阔、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公道正派,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有很强的亲和力、感召力,功高勋殊不自居,位高权重不谋私,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了高级领导干部和政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在国防科技战线享有崇高的威望。

栗在山同志戎马一生,亲身经历和见证了我军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加大炮,直至导弹、卫星、核武器发展的历史,把全部心血智慧都奉献给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伟大事业。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思想品德、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革命斗志,将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逝世是我国国防科技和军队建设事业的一大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老将军、老领导而感到十分悲痛。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栗在山同志永垂不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2007年1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8506.html

更多阅读

程颢生平简介及思想 杜甫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北宋(1032年~1085年)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洛阳,生于湖北黄陂县。宋代大儒,理学家、教育家,封“先贤”,奉祀孔庙东庑第38位。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二程”早年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宋神宗赵顼时,建立起自己的理

推荐广州人在海南同志出任中国男足主教练 男足主教练

中国足协的领导们,你们好!经过慎重考虑,我想推荐来自全球最大的华人投资娱乐休闲社区——牧文财经社区的、本是广州人现在海南的广州人在海南同志,出任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主教练一职。以我对他多年的悉心观察,我有百分百的信心,相信广州人

父亲生平简介 父亲大人生平简介

父亲己经去世一十四年了。我的儿子,他的孙子,己经很少提及他。他们的孩子,我的孙子,父亲的曾孙几乎从记忆中将父亲抹去。我不知这是伦理的进化抑或是悲哀?代代相传是中国文化传统发展的根基。只想到自我,满足自我的年轻一代,不知给未来展示

朗诵:《在山的那一边》

一 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 哦,山那边是海吗? 于是,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 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 一一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

中国已故电影演员生平简介 二 已故电影演员

【中国已故电影演员生平简介】 (二)【石挥】(1915—1957)中国电影、话剧演员、电影导演。1937年到上海后,先后参加了中国旅行剧团、上海剧艺社、上海职业剧团、苦干剧团、中国演剧社等演出团体,演出过《家》、《大雷雨》等十多部重要剧目

声明:《栗在山同志生平 某某同志生平简介》为网友距离产生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