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更是民族精神新的起点。此前,中国人民曾历尽纷争岁月,而鹰视狼顾的日本帝国主义则积小进为大取,零刀割肉,波浪式推进,利用中国内部纷争扩大在华权益,这一切,都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迎来转折点。随着中国共产党推动的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得实现,四万万同胞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七七事变,让中国人遭受了苦难,也让中国人懂得了兄弟一心,其利断金。78年前,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78年后,大刀也许已有青锈,但民族团结的精神仍在,璀璨如昨。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位於北京宛平縣的盧溝橋,早在13世紀時已隨馬可波羅的盛讚而家喻戶曉。1937年的七七事變,賦予了盧溝橋「中國人民全面抗戰起點」的象徵意義。
徜徉在盧溝橋上,除中段仍保留著當年的古老橋面,以供遊人憑弔歷史外,似乎找不到當年「七七事變」的其它痕跡。記者觀察到,很多遊客都在挑選姿態生動的石獅進行合影,看到殘破不全的則毫無興趣,更不會去探究這斑駁裂痕、生銹鋼釘是否與當年的慘烈抗戰有關。
記者發現,位於盧溝橋頭左側的歷史博物館亦是門前冷落,對比強烈的則是10步之內的「盧溝曉月」石碑,若想跟這塊乾隆帝親筆題詞的文物合個影,還需耐心排隊才行。
承載著多重意涵的盧溝橋,現今像要睡著了。宛平縣通往盧溝橋那條並不寬敞的路邊,佈滿了重新粉刷過的仿古店面,但半數店舖均大門緊閉,路上行人或住戶並不多,偶見幾位老人含飴弄孫。看著那些往返的遊人,很少注意到宛平城牆的彈孔,他們大多談論著「大老遠只有一座橋」的無奈或對未能在合適時間看到「曉月」的失望,匆匆而過。
盧溝橋經過78年的風雨洗滌,或許除了教科書裡生硬的文字,其歷史意義已被後人遺忘。雖然人們不能像愛「盧溝曉月」的美景般愛上那段慘痛的歷史,也理應記住纍纍彈孔留給後人的戰爭警示。
所幸的是,近年來,位於盧溝橋附近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每逢特殊日子,就會迎來一批批中國人前來參觀,以紀念中國人民的抗戰歷史。但是,讓一個民族不忘抗戰歷史,不是僅靠一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就能完成的任務。
時值中國抗戰勝利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臨近,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盧溝橋為愛國教育基地,讓年輕後代緬懷先烈,勿忘歷史,有著特殊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