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课题方案 课题 发展适宜性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活动区是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好动是幼儿最显著的年龄特征。游戏能极大地满足幼儿好动的心理需求,成为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正如新《纲要》所指:“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课题方案 课题 发展适宜性

在众多的幼儿园各类游戏活动中,活动区以其具有自由、灵活、多元化、便于实施、个别化教育、寓教育于游戏中等诸多优势,已被教师们所接受,并得到孩子们的喜爱,从而成为幼儿园的主要游戏活动。

活动区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和选择机会,它也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给予个别指导。在活动区游戏中,幼儿可以让自己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活动内容。他们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探究中体验着成功和快乐;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同伴、老师交流,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发展;他们在与材料、环境、同伴、教师的多重互动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显然,活动区已经成为幼儿园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决定活动区成效的关键。

皮亚杰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们都知道,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

在活动区中,幼儿主要通过自主地与材料产生互动,操作、摆弄各种材料,来丰富自己的经验获得能力的提高。所以,区域材料的不同特质及操作方式往往能直接决定幼儿可以获得怎样的一种经验和知识、获得哪些方面能力的发展。可以说,区域材料是活动区开展的灵魂和关键。丰富而适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它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反之过于简单、单一材料或超过幼儿发展水平的材料,只会让幼儿敬而远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问题,以促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和价值。3.区域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直接关系幼儿的发展。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能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都能通过与适宜材料之间的互动来获得相应的发展。“细化”后的材料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使他们在活动区游戏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按照自身的发展和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材料,从而更快更好的进入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更积极的发展。

综观我们现有的活动区,其中的材料或是多而杂,或是少而单调,未能呈现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等的层次性。教师在投放材料时,也未能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使材料“细化”,分层投放。这样一来,就会使幼儿的发展“一刀切”,能力强的幼儿得不到更高的发展空间,能力弱的幼儿又无法完成现有的操作,只能“望材料兴叹”。长此以往,会使幼儿失去对与材料互动的兴趣,失去对活动区游戏的兴趣。

我国幼教专家和幼教实践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幼儿园活动区的开展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北师大的冯小霞教授、张燕教授、上海的林茅教授、南京师大的赵寄石教授,华东师大的华爱华教授等都对活动区课题有一定的研究,但大多集中在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的创设、教师的指导、幼儿间的交往等方面,深入到了“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的研究。

可见,“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

为此,我园将“活动区材料投放层次性的实践与探究”作为市级小课题进行专项研究,以促进教师能够更合理、科学、适宜地投放区域材料,从而满足各类孩子的需要,促使其不同程度的发展,使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二、课题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幼儿纬度:促使幼儿更有兴趣地参与到活动区游戏中并与材料产生有效互动,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师纬度:促进教师观察、反思等专业素养的提高,并能掌握活动区材料投放层次性的有效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活动区的实效性。

2.研究内容。

区域材料投放适宜性的具体策略研究、区域材料投放适宜性的案例研究、区域材料投放适宜性与幼儿发展的个案研究。

(二)研究方法。

1.对象:本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140名,年龄3—7岁。

2.调查方式:广泛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综述。观察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并分析。

(1)观察记录幼儿操作材料的情况、游戏内容。

(2)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频次和持续时间

(三)研究时间。

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

(四)研究对象。

本园全体幼儿。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9月至2011年10月)

⑴确定课题主要人员。

⑵制定研究方案。

⑶课题申报。

2.研究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

⑴实施课题研究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⑵做好相关课题资料的收集。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⑴整理课题资料。

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结题。

三、课题研究措施

1.理论学习:通过园本教研,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理解,梳理出“层次性”的具体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研究假设——

(1)材料投放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例如:如何有计划、有目的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在材料投放之中,一直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如:中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制定的近阶段教育目标是: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目标与“变”的主题探索活动相结合,在美工区中教师投放了彩泥、胶泥,各种颜色不同的纸张。

(2)材料投放与活动区特点相结合。如大班在科学角,投放了电线、电珠、塑料、毛线、电池、手电筒、万花筒、纸条等材料,促进幼儿探索、尝试和发现材料的内在不同,激发幼儿对生活中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

(3)材料投放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和需要往往反映在游戏中。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以角色游戏为主,中班以培养幼儿的交往经验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为主开展结构游戏、美工游戏等,随着幼儿空间知觉和数行等逻辑思维的发展,大班主要开展了科学游戏、棋类游戏等。

(4)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结合。皮亚杰提出:教师应了解儿童,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如;大班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准备在科学区投放探索斜面变化的材料。

2.实践行动:带着以上问题,在园本教研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实践,并组织现场观摩以收集案例。

3.反思调整:结合材料投放层次性的具体案例,分析材料投放是否具有“层次性”以及能否有效促进幼儿不同程度的发展。

4.再实践与反思:教师通过调整投放材料,进一步观察探究并收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深入探究材料投放层次性的有效性。

四、课题研究管理

1.指导人员:宋来红(园长)。

2.课题负责人:姜雪(副园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规划。

3.教研组长:董海洋。

4.研究成员及具体分工:董海洋负责材料投放层次性与幼儿发展的个案研究、组织小组活动、小组活动记录的整理。王郗负责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理论研究。李枫负责材料投放层次性的具体策略研究。隋晓峰负责材料投放层次性的案例研究。刘微负责各类研究专题活动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相关文集的筛选、编辑、整理、出版等。

五、课题条件分析

1.研究基础。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园一直将“区域活动”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之一,通过“内容设置”、“格局布置”、“环境布置”、“材料投放”等方面的专题研讨,促使各班的活动区发挥着一定的教育价值。尤其是上学期,关于“材料投放”的专题研讨,更使教师们对“活动区材料适宜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开展了活动区创设活动,开展了“活动区的格局设置与内容”的主题研讨活动,专门成立了3个“常态化活动区试点班”,对常态化活动区的格局设置、活动内容、材料投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究与实践,总结出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2.支持背景。

本学期,姜雪、刘微老师到沈阳参加活动区创设的研讨会议,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难得的研讨平台。在专家的引领下,此项研究获得了更多更先进的的理念信息和经验。我园把3个“常态化活动区试点班”的经验进行推广,让全园的活动区都实现“常态化”。与此同时,也将继续围绕“活动区材料投放”等问题展开园本教研。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平台。

3.师资条件。

课题负责人是省骨干教师,曾主持幼儿园省级立项课题《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和市级立项课题《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2003年撰写的论文《引导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美术》被评为省级贰等奖。2005年撰写的论文《重视情境创设、巧妙运用诱导》在辽宁省幼儿教育委员会论文征评中被评为贰等奖,在本溪市教育局组织的全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职业道德演讲比赛中荣获优秀奖,在第十九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园丁奖。2006年至2007年执教的《音乐的色彩》、《车是我们的好朋友》先后被评为市级一等优秀课例。2008年撰写的论文《探索有效教学培养学习动机》被评为省级贰等奖。2010年撰写的教案《有趣的磁铁》、《可爱的蚕宝宝》荣获省级二等奖。2011年在本溪市《细河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在本溪市玩教具制作比赛中获一等奖,同时荣获玩教具制作能手称号,在主题活动课评优中,指导年轻教师执教的《好吃的水果》获省级一等奖,《奇妙的声音》获市级特等奖,《小手和小脚》获市级一等奖。2011年在南芬区教师论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在南芬区优秀博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

课题组长组织开展小组内活动,研究成果在全员推广。

其他成员都具有本科学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研究力,这些都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六、预期研究成果

1.书面成果:论文、结题报告、经验交流、教育心得、优秀课例设计。

2.公开教学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等。

3.整理并装订《活动区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与案例》。

4.在全园普及活动区游戏材料投放的适宜性,提高活动区有效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8689.html

更多阅读

服用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的适宜人群 西洋参适宜人群

服用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的适宜人群——简介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四种都是很有名的养生中药材,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泡水喝有它的诸多好处,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饮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黄精黄芪枸杞西洋参适宜哪些人群服用。服用黄精黄

“邪恶崇拜”的奴性因素杂文 邪恶崇拜安卓版

“邪恶崇拜”的奴性因素唐宝民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几乎都有滥杀无辜的劣迹,传说“黄巢杀人800万,在劫难逃”,这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因为长安城居民协助官军守城,城破之后,便纵兵屠城,称为“洗城”,把全城的老百姓都杀光了;后来,因为士兵没粮

王熙凤性格的双面性 王熙凤的性格

王熙凤性格的双面性——读《红楼梦》有感康丽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这部珍品中,作者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其形象与个性鲜明生动的也不下几十个。王熙凤就是这些

赶集网:广告投放的脉冲打法

一个春节烧掉全部传播预算有时会有这样的感觉,除了媒体、内容、方式之外,广告投放的节奏也对最后广告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从赶集网说开去。2011年春,喊着“赶集啦”的姚晨让千家万户记住了一只可爱的小毛驴,也让赶集网从众多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 究 方 案(语文学科)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

声明:《活动区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课题方案 课题 发展适宜性》为网友秋日私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