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清华园老车站
不久前在网上得知。清华园火车站百年老站已经沦为了出租房和饭店后厨,破败不堪,有被拆除的危险。
因此我于7月17日转载了“亟待保护的清华园老火车站”。
因为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在这个车站旁的清华大学的附属中学里学习生活了5年。并于当时的每年国庆节、五一节的清晨,学校组织随同清华大学的学生一起,从这里搭乘校方包租的火车专列,到城里的北京站下车,再步行到长安街上参加游行庆典活动以及夜晚的焰火狂欢晚会,所以这座车站的老站房,我非常熟悉,并对它产生了一定的感情。
直到1968年6月,下乡到北大荒,我才离开了这里。
当时,出了清华大学的南门,在成府路上向东走出几十米,曾经是“京包铁路”的“老车道”。顺着这条老车道南行百米左右,就是清华园车站的老站房。
自从清华大学扩建东区以后,京包铁路主线东移到五道口,并在北航后门(西门)附近建了新的清华园火车站。清华园新站是京包铁路上的火车站,离北京北站4公里。新清华园车站有5道线,2个站台。为了配合北京的市郊铁路S2线(开往八达岭、延庆方向)开行,2008年新清华园站站台改造为高站台。
客车停靠新清华园车站以后,这里的老车站一直作为货运站保留运营。现在中关村东路一带,当时便是清华园车站的货场。这个货场是为清华大学及附近的“八大学院”运送教学设备和冬季取暖用煤而装卸储运的专用货运站。上个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家住海淀一带的同学,从北大荒返城回京,行李托运的终点大都选择在这里。
自从转载了“亟待保护的清华园老火车站”以后,才知道这个货运站早已经废弃,而且其处境相当不妙,因此心中常常挂念这座老车站的情况,时时感到必须亲自前往探个究竟才好。
在五道口下了地铁13号线之后,感到海淀学院区的日新月异已经足以让一个离校40余年而很少途径清华南门的我迷失在曾经母校的门前,因为我近年来几次回学校出入清华西门则更为方便。
已经有年头没到这一带活动了
成府路,左侧是华清嘉园,右侧是清华科技园
五道口则更是成为学院区变迁的一张代表名片。那些工厂、狭窄的道路和曾经很成气候的一片片平房杂院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价格每平米数万元的热门楼盘,地铁13号线的高架桥每天载着呼啸往来的城铁列车,将数万年轻白领从回龙观等庞大的卫星社区,运往这个城市的中心繁华地带,宛如一根生气勃勃的都市动脉。
五道口商场已经今非昔比
但是建筑上那“五道口”的logo设计的实在是不怎么样
从五道口沿着成府路向西走,经过中关村东路的十字路口,向北看去,路的尽头是清华大学东门内的主楼。文革中的1968年,我们下乡到北大荒的时候,清华大学的东门一带,没有正式的围墙和校门,是铁丝网围起的清华主楼工地。而这个主楼,自从1963年我们进校的时候起,到1968年我们下乡到北大荒之时,一直就是一个永远也建不完的半成品,当时我怀疑它就是一座烂尾楼。
文革中的1967年4月10日,清华大学的造反派,以蒯大富为首的井冈山兵团,在这里召开了召开30万人的批斗王光美的大会。当年在主楼前的广场上,蒯大富竖起了一根近40米高的大旗杆,比当时天安门广场上22.5米的国旗杆还高出10几米。那旗杆上面飘扬着清华大学井冈山战斗兵团的旗帜。为此,我们利用他们井冈山战斗兵团的团歌:“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改编了歌词:“井冈山,是老蒯的山,山上有根大旗杆,旗杆上飘扬着老蒯的旗,流氓痞子要造反......”。
而现在我脚下的这条“中关村东路”,也是一条后来才修建的道路,因为在当年并没有这条路。当年从铁丝网围建的清华东门出来后,就是往西北方而去的“双清路”。之所以叫双清路,是因为这条路的两端连接着“清华园”和“清河镇”两个地方。而目前的双清路到中关村东路就结束了,当年,它在这里还继续向西南方向延伸,在目前的清华科技园大厦南门处,与成府路交汇。
当年没有的中关村东路,北面路的尽头是清华大学主楼
我的身后,就是曾经的清华园老车站的货场
中关村东路与成府路交口的地方,路的南侧,如今是华清嘉园。华清嘉园与南段的中关村东路,就应该是当年的“清华园车站”的货场了。我要寻找的清华园老火车站的站房,应该就在这一带。可是在这大厦林立的成府路上,早已经找不到当年的一点痕迹,如何在这大厦的缝隙里找到这早已经废弃的老站房呢?
凭借当年的印象:出清华大学南门,向东走不远,即是老清华园车站的“老车道”,老车道两侧是车站的货场,顺着这条老车道向南步行百米左右,即可以看到面东背西的清华园老车站的站房。
穿过中关村东路,向清华大学南门方向继续西行,忽然看到清华科技园对面的成府路的南侧有4栋上个世纪80年代修建的六层楼房,楼牌上标写着“清华园铁路宿舍”。
清华园铁路宿舍,老清华园车站藏在尽头第1栋和第2栋楼之间
清华园车站和货场的属地是“铁路产”,在自家的产权地块上建自家的职工宿舍是铁路系统的一贯做法。那清华园老车站一定就是在这片铁路宿舍的范围之内了。
顺着铁路宿舍西面的夹道进去
沿着这4栋铁路宿舍楼房西面的夹道向南面深入进去,步行百米左右,在路的尽南头,已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一扭头,看见铁路宿舍1号楼的铁栅栏门的入口内,一组残破的平房映入眼帘,而这组平房的最东头,熟悉的青灰色砖墙上站立的残缺不全的颗颗女儿墙的墙垛子,表明这就是清华园车站的老站房。
从这里进去白色简易房的后面是老清华园车站近看
果然,在这组平房的最东南角,站房墙上清晰可见竖写的一排“清华园车站”几个方方正正的楷书。
站房墙角上清晰可见竖写的一排“清华园车站”几个的楷书
从这里向北拐,就是车站当年面对铁路的正面,正面向东,而我是从它的背后过来的,只有拐过来以后,才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站房的右侧,也就是北面的一部分,估计是因为当年影响铁路宿舍2号楼的修建,早已经被拆除,我想这古老的站房半身不遂的站立在这里大概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
拐过弯来后向北面看
那残垣断壁表明车站北面的半截已经被拆除
根据居住在这里的铁路职工介绍,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铁路职工的住房问题,老站房作为职工宿舍分配给部分职工居住。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的铁路被拆除,在老站房周围修建了铁路职工宿舍楼。老清华园车站从那个时候起,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如今在卫星地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以这个清华园车站的走向往东南方延伸,穿过中关村东路,财智大厦、银谷大厦、北四环路,一直到北航西门外的清华园新车站,有一条明显的痕迹,尤其是四环路以南,这条痕迹更为明显。我想,这就是当年被拆除的铁路的痕迹。
1、2、3、4,为四栋铁路宿舍
三个圆圈中遗留的斜线,就是被拆除的铁路痕迹
现在,居住在这个老站房的部分铁路职工有了新的住处,但住房的使用权还在自己手里,于是便把房子出租给了外地人,租金每月1000元至1500元不等。这些外地人主要的职业是向附近大学的师生们卖外派(盒饭),因此,至少有两户把这里当做了厨房,每天下午,几家外卖店的人都会蹲在自家门外洗菜、削土豆、胡萝卜、切肉、淘米,成了这里每日固定的节目。
这里已被当作厨房使用
在与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闲聊得知,老站房过去是清华园车站的行车运转室,原来还有候车室什么的,都拆了。车站老站房圆弧形卷门上半截已经被堵上,可以看到现都成了各家住户的大门,安上了防盗门。南边的一家的窗户上,甚至伸出了一根粗粗的白铁皮烟囱,冒出的油烟正好熏在正门上边房顶上立着的一块灰底的牌匾,上面清晰地写着“清华园车站CHINGHUAYUAN”,左上方小号字体写着“詹天佑”,右侧落款“宣统二年冬”。
詹天佑题写的“清华园车站”
据说由前门火车站的旧址改建的“中国铁路博物馆”中,有一座复制的清华园火车站1:1的模型。
而我也欣慰地看到,这座清华园车站老站房危险的处境,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因为在它东南角的墙上,已经安装上了一块崭新的,闪闪发亮的铜牌,铜牌上写道:“北京市海淀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清华园车站”。
那铜牌上居然反射出了我的形象
据有关资料记载,“残垣断壁”的清华园火车站旧址建于1910年,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我国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在设计修建京张铁路的时候,于清华园附近设立的车站。车站由詹天佑亲自设计督建,并题写站名。
但是火车站命名和清华大学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清华大学的历史最早只能追溯到1911年,是美国人利用“庚子赔款”的钱,返还中国开办教育事业、于1911年创办的留美预备班。用文革前和文革中的话讲:是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培养“亲美势力”,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的罪行。
史料上说:火车站的名字取自附近作为圆明园外延的“清华园”。因此当年美国人在车站附近创建的留美预备班“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前身)的时候,也沿用了“清华”的名称。所以是先有清华园车站,后有清华大学。
1949年以前,北京的城市规模尚小。在交通滞后的年代,这里是清华师生进出北京城的重要驿站,除此之外,他们只能通过包租私车或者以骑自行车的方式沿白石桥路进城。
在有关史料上看到,1949年3月25日夜里,中共的高官们从西柏坡经涿县乘坐铁路专列进京,为了躲过前门火车站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临时选择了清华园车站下车,中国的克格勃头子李克农特别为此调派了一个列车的卫兵保卫首长。因此,可以说这些首长们踏上他们创建的“新中国”首都的第一脚,就在清华园火车站。而首长出行要躲过百姓耳目以避免“扰民”的光荣传统,由来已久。
现在,清华园火车站北边,就是外企林立的清华科技园区,而这边,则是还在标注历史的残垣断壁,如果不是亲自走近,你肯定没法想象,两者之间竟然这么近,从古旧到现代,不过是左右手的距离。
从这里出来,那玻璃大厦就是清华科技园
从古旧到现代,不过是左右手的距离
2001年1月28日的卫星地图,还有旧铁轨路基的痕迹,还没有修建“中关村东路”
2002年4月26日卫星地图,中关村东路已经开始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