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下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方快车谋杀案

第二部

第八章 阿巴思诺特上校

波洛微微一惊,抬起头来,目光正与焦急的鲍克先生相遇,便滑稽地眨了眨眼。

“啊,亲爱的朋友,”他说,“瞧,我果真成了所谓的势利眼了!头等车的人那原是我们首先要会见的呀。下一个我们就会会那位英俊的阿巴思诺特上校吧。”

一旦发现这位上校的法语实在不行,波洛就用英语与他交谈。问过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以及确切的军衔。波洛接着问他:“你这是从印度回家休假──我们称之谓军休──的吧?”

阿巴思诺特上校对这帮外国佬的怎么称呼之类并不感兴趣,他用道地的英国式的简短回答答复:

“是。”

“可是,你不坐邮般回家?”

“是的。”

“为什么?”

“出于我个人的原因,才选择陆路。”

“这就是,”他的神情好象是在说,“给你的回答,你们这群多管闲事的小猢狲。”

“直接从印度来的?”

上校又冷冷地回答:“为了游览迦勒底人的发祥地,在那儿逗留了一夜,在巴格达跟A·O·C一起住了三天,他碰巧是我的一位老朋友。”

“在巴格达逗留了三夜。据我所知,那位年轻的英国姑娘,德贝汉小姐也是从巴格达来,也许你们是在那里相遇的吧?”

“不,不是。我首次遇见她是从基尔库克到纳希本的火车上。”

波洛把身子向前一探,此刻他变得更加谆谆善诱,而且稍微带了点不必要的外国味儿。

“先生,我想提醒你,你和德贝汉小姐是车上仅有的两位英国人。我以为有必要问问你们彼此的看法。”

“太无聊了。”阿巴思诺特上校冷冷地答道。

“可不能这么说。你要知道,这一谋杀案很可能出自女人之手。被害者被刺了至少十二刀。哪怕是列车长也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女人干的’。那么,我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呢?对那些坐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的全部女旅客都得聊几句──美国人称之谓‘看望一下’──但是要判断英国女人是委难的。她们都很含蓄,所以我指望你,先生,能以公正为重。这位德贝汉小姐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她你知道些什么?”

“德贝汉小姐,”上校有点激动,“是位女士。”

“啊!”波洛显得很满意,“如此说来,你认为,她跟这案件并无牵连了。”

“这种看法荒谬之极,”阿巴思诺特上校说,“那个男人跟她素不相识──她从未见过他。”

“是她告诉你的吗?”

“是的。他那模样立刻就使她讨厌。要是你认为这是出自女人之手(依我看,毫无根据,纯属猜想),我敢断定,德贝汉小姐不可能被牵址进去。”

“对这种事你太温情了。”波洛笑着说。

阿巴思诺特上校冷冷地盯了他一眼。

“我一点儿也不明白你的意思。”他说。

他这一眼似乎使波洛感到狼狈。他低下头翻弄着面前的资料。

“只是随便说说。”他说。“我们还是实际点,回头谈谈案子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案件发生在昨晚一点一刻。询问车上的旅客,他或她当时在做什么,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程序。”

“那是自然。据我记忆,一点一刻我正和那年轻的美国人──被害者的秘书在聊天。”

“唔!是在你的房里,还是他的房里?”

“他的房里。”

“那年轻的美国人名叫麦克昆吧?”

“是的。”

“他是你的朋友还是什么人?”

“不,在这以前我从未见过他。昨天我们偶然相识,随便聊天,彼此很投机。

通常我是不喜欢美国人的──挺讨厌这班人。”

波洛想起麦克昆对英国人地责难,不禁笑了。

“──可是,我挺喜欢这位年轻人。他对印度的情况的看法傻透了;这些美国人真要不得──他们容易动感情,都是空想家。可他对我所说的事倒感兴趣。对那个国家我有近三十年的经验,他跟我谈的有关美国的经济状况我倒也感兴趣。后来我们泛泛地议论世界政治什么的,一看表已经是二点差一刻了,我大吃一惊。”

“这就是你们结束谈话的时间了?”

“是的。”

“后来你做什么去了?”

“回到自己的房里,熄灯睡了。”

“你的床早铺好了?”

“是的。”

“你是在──让我看看──十五号包房远离餐车一头的第二个包房,是吗?”

“是的。”

“你回包房的时候,列车员在哪儿?”

“坐在尽头的一张小桌边。事实上我一回到包房,麦克昆就唤他去了。”

“他为什么唤他去?”

“我想是让他铺床。床还没铺呢。”

“阿巴思诺特上校,请你仔细想想,在你跟麦克昆先生谈话的时候,外面过道上可有人走动?”

“多着呢,我想。我可没留意。”

“啊!不过我的意思是──我指的是你们谈话最后一个半小时。你在文科夫戚下过车,是吗?”

“是的,但时间很短。暴风雪还在刮,冷得要命。宁可回去受闷的好,虽然我往往认为这种列车免不了闷热得叫人受不了。”

鲍克先生叹了一口气。

“要做到从满意,可真难呀。”他说,“英国人总喜欢什么都要打开来──别人呢,跑过来一样一样地关好。实在难。”

无论是波洛还是阿巴思诺特上校都没留意他在说什么。

“先生,回想一下,”波洛鼓励他,“外面很冷,你只好回到车子上,你又坐下来抽烟──也许是支纸烟,也许是烟斗──”

“我用烟斗,麦克昆先生抽纸烟。”

“火车又开了。你抽你的烟斗,你们议论欧洲局势──还在世界局势──已经很迟了,大多数人都睡了。想想吧,有人从门口经过吗?”

阿巴思诺特上校皱起眉头苦苦地想着。

“很难说,”他说,“我已经跟你说过,我没留意。”

“不过,作为一个军人,你有观察事物的训练,因此无意间就可发现些什么。”

上校又想了一会,但摇了摇头。

“说不上,除了列车员,真记不起还有谁走过。且慢,想起来了,还有一个女人。”

“你见了?年轻的还是上了年纪的?”

“没见到人。没朝那边看。只听得一阵嗦嗦和一种香水味儿。”

“香水味儿?香吗?”

“可不是,果子味。懂得我的意思吗?我指的是一百码开外就可以闻到。不过要知道,”上校急急忙忙接着说,“这很可能是昨晚早些时候的事。正如刚才你说过的那样,这不过是无意间留意到的一桩事儿。可以这么说吧,昨晚有时我暗想,‘女人──香水味──味儿挺浓──’可是,除了上面一些话,那是什么时间我不能肯定。但──是的,必然是离开文科夫戚以后的事。”

“有什么根据?”

“我想起来了──当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是这么一回事──我正议论斯大林五年计划遭到惨败已成定局,我知道是这个话题──女人──我想到了俄国女人的处境来。这个话题我们一直议论到谈话结束。”

“你能不能说得更确切点?”

“说不上,也许在最后的半个小时。”

“火车停了以后?”

对方点点头。

“不错,我完全可以肯定。”

“这个,暂且不谈。阿巴思诺特上校,你去过美国吗?”

“从来没去过,也不想去。”

“你可认识一位阿姆斯特朗上校?”

“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我认识二、三个这种姓的人。有个汤米·阿姆斯特朗,六十师的──你指的是他?还有一位奥尔比·阿姆斯特朗,他在索姆被人杀害了。”

“我指的这个阿姆斯特朗上校,他曾娶了一个美国人为妻,他的独生被人拐去杀害了。”

“唔,有这么一个人,记起来了。有什么地方读到过──可真惨呀。并不是说我同他有过往来。不过听说过。托比·阿姆斯特朗,很不错的一个人,谁都喜欢他。

前途无量,得过十字勋章。”

“昨晚被杀的就杀害阿姆斯特朗女儿的凶手。”

阿巴思诺特的脸色十争阴沉。

“那么,就是说这头猪猡是罪有应得罗。要是我,宁可把他绞死──要么,让他受电刑。”

“事实上,阿巴思诺特上校,你不是赞成法律和秩序而反对报私仇的吗?”

“哦,你可不能象科西嘉人和黑手党呀!”上校说。“随你喜欢。不过审判制度毕竟是健全的制度。”

波洛仔细地打量他一两分钟。

“是的,”他说。“这是你的观点。阿巴思诺特上校。我想没有什么要追问的了。那么昨晚没有什么东西给你留下印象──还是,可以这么说吧,有什么东西引起你的怀疑呢?”

阿巴思诺特上校思索了一两分钟。

“没有,”他说,“什么也没有,除非──”他犹豫了。

“请说下去,请吧。”

“事实上,没什么。”上校吞吞吐吐地说,“你是说,什么都行?”

“不错,不错。说下去。”

“哦,没什么。小事一桩。我回房的时候注意到我的隔壁,也就是那边包房的门──这你是知道的。”

“是的,十六号。”

“那门关得不严。里面那个人鬼鬼崇崇往外瞧。然后急忙关上门。当然,这没什么──不过,总有点叫人奇怪。我是说,要是你想看什么,通常总是把门一开,头往外一伸。可他那鬼鬼崇崇的样子引起我的注意。”

“是──呀──”波洛含糊其辞。

“我不是说过吗,这没什么。”阿巴思诺特上校表示歉意,“可是你知道,那个时候──大清早──四周静悄悄的──这家伙鬼头鬼脑──跟侦探小说所写的那样──我说的都是废话。”

他立起身来。

“要是你再没有──”

“谢谢,阿巴思诺特上校。没事了。”

这位军人迟疑了一会儿。他起初的那种受处国人盘问所引起的厌恶感此刻消尽了。

“至于德贝汉小姐,”他为难地说,“你可以相信我,她是清白的,她是个地道的绅士。”

他红着脸走了。

“‘地道的绅士’是什么意思?”康斯坦丁大夫很有兴趣地问。

“意思是德贝汉小姐的父亲和兄弟跟阿巴思诺特上校属同一学派。”波洛说。

“啊!”康斯坦丁大夫失望地说,“这跟案件毫不相干。”

“对极了。”波洛说。

他在沉思默想。手指轻轻敲打着桌子,然后又抬头来。

“阿巴思诺特上校吸烟斗的。”他说,“在雷切特包房里我捡到一根的通条。

雷切特只吸雪茄。”

“你以为……?”

“他是唯一承认抽烟斗的人。他也听过阿姆斯特朗上校──也许他真的认识他,只是不承认。”

“所以你以为他可能──?”

波洛急促摇了摇头。

“这是──这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这么一个可尊敬的、傻乎乎的、耿直的英国人能在一个人身戳上十二刀吗?朋友,你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吗?”

“人人都要尊重心理学──案子有一个症候,不过不是阿巴思诺特上校的。还是见见下一位吧。”

这次,鲍克先生不再提意大利人了,不过心里还想着他。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九章 哈特曼先生

头等包房乘客中最后一个要见的是哈特曼先生。他是个身材高大、红头发的美国人。他经常跟意大利人和男佣人同桌吃饭。

他穿一身花哨的格子外套,粉红衬衫。领带上的别针特别耀眼。他跨进餐车时,嘴里正嚼着什么东西。他那多肉的宽脸膛显得一副粗俗相。他说起话来富有幽默感。

“早安,先生们。”他说,“有何见教?”

“听说杀人案了吧,哈特曼先生?”

“听说过。”

他熟练地用舌头挪了挪嘴里的口香糖。

“我们觉得有必要会会车里的全体旅客。”

“我没问题,办这种事少不了这一手。”

波洛查阅了一下摆在他面前的护照。

“你是赛勒斯·白思曼·哈特曼,美国人,四十一岁,打字机带的流动推销员,是不是?”

“不错,正是敝人。”

“你是从伊斯埕布尔去巴黎的?”

“说对了。”

“有何贵干?”

“做买卖。”

“你常坐头等车吗,哈特曼先生?”

“是的,先生.旅费,公司会开销的。”

他眨了眨眼。

“哈特曼先生,让我们谈谈昨晚的案件吧。”

美国人点了点头。

“关于这个案子你能说些什么?”

“确切地说,一无所知。”

“哦,太遗憾了。哈特曼先生,也许你能告诉我们昨天晚饭后你在做些什么?”

看来,这还是这位美国人第一次一时想不出如何回答,但是他还是开口了:

“请原谅,先生们,请问诸位是谁?好让我有个底。”

“这位是鲍克先生,国际客车公司董事,这伞是验尸的大夫。”

“你呢?”

“赫卡尔·波洛。受公司委托,经办这宗案子。”

“久仰,久仰。”哈特曼先生思索了一两分钟后说,“想来还是把底亮来的出为好。”

“你能把自己所知道的都跟我们说,那自然是可取的。”波洛干巴巴地说。

“刚才你向我了解些事,可我一无所知──我已经说过。但是,我应该知道点什么。这正是使我难受的事。我是应该知道些什么的。”

“哈特曼先生,请解释一下。”

哈特曼叹一口气,吐出口香粮,手伸进口袋。这时,他整个好象换了个人似的。

他不再是戏剧中的角色。而是一个现实中的人。他那又浓又重的鼻音少多了。

“那份护照有点掺假。”他说 。“瞧这,你就明白我是谁。”

波洛仔细看着他抛过来的名片,鲍克先生也赶紧伸过脑袋去看──

纽 约

麦克奈尔侦探办事处

赛勒斯·B·哈特曼先生

波洛熟悉这个名字。这是一家久负盛名的私人侦探机构。

“那么,哈特曼先生,”他说,“让我们听听,这张名片的真正含义吧。”

“好吧。事情是这样的。我来欧洲办几桩案子──跟这桩毫不相干,到了伊斯坦布尔,断线了,我就打电报给头儿。上边指示我回去。要不是接到这玩意儿,我早就回纽约老家去了。”

他递过去一封信。

上头印着:托凯琳旅馆

尊敬的先生:

据悉你是麦克奈尔侦探办事处的私人保镖,请于今天下午四时来我包房一谈。

信的署名是:S·E·雷切特

“是么?”

“我在约定的时间前去会见雷切特先生。他把自己的处境给我说了,还让我看了好几封他收到的信。”

“他神情慌乱吗?”

“装得挺镇静。但整个晚上丧魂落魄的。他给我提了个建议,让我跟他坐同一趟火车,护养他到珀罗斯,以免受人暗害,于是,先生们,我就这样上了火车。可是,有了我,他还是让人杀了。这太使人痛心,对我毕竟太糟了。”

“秋用什么手段他有没有给你什么指示?”

“那当然。事事他都安排妥了。全是他出的主意。他让我住在他近旁的包房里──可是,临了,全吹了。我只能购得十六号铺。还是费了不少劲哩。据我推测,这个铺位,列车员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可是,还是捡重要的来说吧,我观察四周的环境,心想,这个十六号铺倒是个挺理想的战略要地哩。伊斯坦布尔卧车前头只有餐车。上下车的前门夜里是闩着的。刺客唯一能过来的门只有后门。要么只能从我们后面的车厢沿过道进来──无论他怎么来,都不得不经过我的房门。”

“我想,你对可能出现的刺客的特征不会有底吧?”

“不,刺客的模样我倒还有点数呢。雷切特跟我讲过。”

“什么?”

三个人全都把身子往前凑过去。

哈特曼接着说:

“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这就是老头告诉我的。他还说,他认为第一夜刺客不会来,很可能是第二夜或第三夜。”

“他自己心中倒有底哩。”鲍克先生说。

“他自然不会把全部底细都倒给秘书。”波洛若有所思地说,“有关他的仇敌他还跟你说些什么?比如说,为什么他的生命会受到威胁?”

“没有,这个人对这种事一个字没提。只是说,那个人来要他的命并一定要拿到手的。”

“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波洛沉思地说。

然后他那锐利的目光盯着哈特曼说:“你知道,他到底是谁?”

“谁,先生?”

“雷切特,你认出了他没有?”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雷切特就是凯赛梯,杀害阿姆斯特朗的凶手。”

哈特曼先生口里发出长长的口哨声。

“这可太出乎意外了。”他说,“可不是吗,先生!不,我不认识他。这案件发生的时候,我在西部,也许象在报上见过他的照片。可只要是报上登的照片,哪怕是我的亲娘,我也认不出是谁。不可否订,不少人对凯赛梯是切齿痛恨的。”

“你可知道,跟阿姆斯特朗来往的人中,有谁长得跟你所说的一样──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

哈特曼思索了片刻。

“这就难说了。跟这案件有关的人几乎全死了。”

“还记得那跳窗自杀的女孩子吗?”

“记得。你可说到点子上去了。她是个外国人,也许她有几个南欧来的亲戚,不过,别忘了,除了阿姆斯特朗这一案子外,还有其他一此案子呢。凯赛梯干拐骗勾当可是有些时候了。你不能只注意这一件案子。”

“唔,可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起谋杀案跟阿姆斯特朗案有关。”

哈特曼投过探问的目光,波洛毫无反应。美国人摇了摇头。

“我想不起有谁的模样长得跟阿姆斯特朗案中的什么人一样。”他说得很慢,“当然,我没有插手这案子,也不很了解。”

“哈特曼先生,往下说吧。”

“还有点小事要说。我在白天睡觉,夜里守护。第一夜没什么可疑的,昨晚除了我已提过的,没别的可疑的。我把门打开一点儿注视着。并没有陌生人走过。”

“有把握吗,哈特曼先生?”

“绝对有把握。没有外人来过,也没有人从隔壁车厢过来。我可以发誓。”

“从你那里能看得到列车员吗?”

“看得到。借着我房里射出的灯光,看见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脸上一闪一闪的。”

“车在文科夫戚停靠时,他离开过座位吗?”

“是上一个站吗?可不是,响了二次铃声,他去了──很可能是火车站在这儿停下来以后的事──后来,他从我门前经过,到隔壁车厢去了──这时是一点上刻左右铃响了,他发疯似地跑回来了。我到过道看看,究竟出了什么事──你可明白,怪可怕的──可是,只是那个美国老太太,她不知为什么在大吵大闹,叫人好笑。

后来他到另一个包房去,出来后拿了一瓶矿泉水送给谁,此后他一直坐在座位上,直到车厢那一头有人唤他去铺床,他才离开。再后来,我想直到早晨五点前他没走开过。”

“他没打过瞌睡?”

“这我可说不上,也许有过。”

波洛点点头,机械地伸手拿桌上的材料。他又一次拿起名片。

“费心签个字。”

对方一一照办。

“我想,没有谁能证实你所说的话吧,哈特曼先生?”

“车上?不会有。麦克此先生也许能。我熟悉他──在纽约他父亲事务所里见到过他──这倒不是说他能从一大堆侦探中认得出我来。不,波洛先生,你最好是等会儿排除雪堆之后,给纽约拍个电报。就这么着。我可不是瞎说一气。再见了,诸位先生。波洛先生,见到你很高兴。”

波洛把烟盒递过去。

“也许你喜欢抽烟斗吧?”

“我不用烟斗。”

他拿了一支烟,抽起来,然后轻快地走了出去。

三个人面面相觑。

“你觉得他说的话可靠吗?”康斯坦丁大夫问。

“是的,是的,我了解这类人。再说,他编的那套故事一戳就穿。”

“他供出了非常有趣的证据。”鲍克先生说。

“那自然。”

“小个儿,黑脸膛,尖细的声音。”鲍克先生沉思道。

“他所形容的人车上没一个对得上号。”波洛说。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章 意大利人

“现在我们应该满足鲍克先生的愿望了,”波洛眨了眨眼,说。“该会会意大利人。”

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象只猫,快步跨进餐车。他容光焕发,热情爽快,黑黝黝的,一副典型的意大利人的面孔。

他说一口漂亮而流利的法语,只是稍带点儿意大利音。

“你的姓名是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

“是的,先生。”

“我想,你已入了美国籍,是吗?”

他咧开嘴笑了起来。

“是的,先生,这对我的买卖更方便些。”

“你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代办?”

“是的,是这么一回事──”

接着,他滔滔不绝作了大推自我介绍。但到头来,听的人对福斯卡拉里的买卖方式,他的旅行,他的收入,他对美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所抱的观点,竟茫然无知。

充其量,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代理商而已。他不是那种说话吞吞吐吐的人。他不说则已,一说就是滔滔不绝,洋洋洒洒。

他一停嘴,便以一种最时髦,最富有表情的手势,用手帕抹抹前额。这时,他那稚气的,好性子的脸便显得踌躇满志,容光焕发。

“所以,你瞧,”他说,“我干的是个大买卖。我是个入时的人,懂得生财之道。”

“看来,近十年来你先后几次去过美国吧?”

“是的,先生。啊,第一次坐般去美国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好远的地方!我妈,我妹子……”

波洛打断他那没完没了的回忆。

“在你旅居美国期间,可曾遇见过被害者?”

“没有,不过我了解这种人。是的,是的。”他富有表情地把手指弄得格格作响。“看来,他挺体面,穿得漂漂亮亮,可背地里尽干些伤天害理的勾当。据我的经验,他必定是个大骗子。我的意见是值得一听的。”

“你的意见很好。”波洛干巴巴地说。“雷切特就是凯赛梯,是个拐骗犯。”

“我说什么来着?我可学会了看相,一看就中,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本领。只有在美国,他们才教会你做买卖的窍门。”

“你可记得阿姆斯特朗拐骗案?”

“记不得了。叫什么名字?一个小姑娘──小妹妹──是不是?”

“是的,一件大惨案。”

看来,这个意大利人还是第一个对一观点持不同看法的人。

“唔,这类事嘛,”他的话富有哲理。“在美国这样伟大文明的国家里……”

波波没让他把话说完。

“你可认识阿姆斯特朗家的什么人?”

“不认识,我想,不会认识的。不过也很难说,让我给你说些数字。单是去年一年我就卖了……”

“先生,请别离题。”

意大利人挥挥手,表示歉意。

“多原谅,多原谅。”

“愿意的话,请确切告诉我,昨天晚饭后你的活动。”

“当然愿意。我一直呆在这儿,这儿更好玩些,我在自己的饭桌上跟一位美国先生聊天,做的是打字带买卖。然后我回到我自己的房里去,房里没人,跟我同住的,可怜的英国佬伺候他的主人去了。后来,他回来了──跟往常一样,绷着脸,满肚子不高兴。闭着嘴一声不吭。英国人,是个可怜的民族──得不到别人的同情。

他坐在角落里,绷着脸看书。后来,列车员为我们铺床。”

“四号铺和五号铺。”波洛自言自语。

“对极了──最末一个包房,我在上铺。我坐起来,抽会儿烟,看点书。那个小英国佬,我想,怕是牙痛,他掏出一小瓶气味挺浓的玩意儿,躺下去直哼哼。过了一会儿,我睡着了。后来又醒过来,还听见他在哼哼唧唧。”

“你可记得夜里他离开过包房没有?”

“我想,没离开过。要不,我会听见的。要是你一醒过来,见了过道上的灯光,准以为是在国境线上,海关在检查哩。”

“他没说起过自己的主人?有没有流露出对主人的怨恨?”

“我不是说过吗,他这人从来一声不吭,一点也不讨人喜欢,像根木头。”

“你说,你抽烟──抽烟斗,还是纸烟或是雪茄?”

“只抽纸烟。”

波洛递给他一支纸烟,他接了过去。

“你在芝加哥呆过?”鲍克先生问。

“唔,呆过──挺不错的城市──不过,我最熟悉的要数纽约、华盛顿、底特律。这些地方你可去过?没有?值得去,那……”

波洛推过去一张纸。

“愿意的话,请写下你的姓名及永久地址。”

意大利人笔一毂就写起来,写完后,立起身──他的笑脸还是那么迷人。

“没事了?不再问些什么了?再见,先生们。但愿我们能摆脱这场雪。我在米兰还有约会哩。”他痛苦地摇摇头,“不然的话,我要错过这笔买卖了。”

他走了。

波洛看看他的朋友。

“他在美国呆了好久,”鲍克先生说,“又是意大利人,意大利人爱用刀子!况且个个都是大骗子,我就是不喜欢意大利人。”

“看来,”波洛笑着说,“也许你是对的,不过,朋友,我要指出,我们手头还没有对他不利的证据呢。”

“那么心理因素呢?意大利人不爱动刀子?”

“毫无疑问,“波洛说,”尤其在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可是这──这是另一类的杀人案。朋友,我有个小小的想法。这一杀人案是以过仔细筹划安排的,这个想得很深,很精明的谋杀案。这不是──怎么说呢?──拉丁式的杀人案,而是处处显得冷静沉着,深谋远虑,是审慎的头脑的产特──我以为是盎格鲁撒克逊(英国人)人的头脑。”

他拿起最后两份护照。

“我们这就会会玛丽·德贝汉小姐。”他说。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一章 德贝汉小姐

德贝汉小姐踏进餐车,一眼就可以看出,波洛对自己的看法没有改变。她整整齐齐,穿一件浅黑色的外套,配一件法国式的灰衬衫,头上头黑、光滑的卷发梳理得齐齐整整,没一根散乱。她态度冷静沉着,跟自己的头发一样,处事有条不紊。

她在波洛和鲍克先生的对面坐下来,投以询问的目光。

“你的姓名是玛丽·赫米翁·德贝汉。现年二十六岁。是吗?”波洛先开口。

“不错。”

“英国人?”

“是的。”

“小姐,费心在这张纸上写下你的永久通讯处,行不行?”

她一一照办。

她的字迹清晰,工整。

“小姐,你对昨晚的案子有什么要说的?”

“我想,没什么可说。我睡了。”

“小姐,这趟车上发生了一起人命案,你难过吗?”

这问题提得着实意外,她的一双灰眼睛不禁略微张大了些。

“我实在不明白你的意思。”

“小姐,我要问的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重复一遍,这趟车上发生了一起人命案,你难过吗?”

“我不曾想过。不,谈不上难过。”

“谋杀案──你对谋杀案习以为常,是吗?”

“发生这种事,不用说,是不会使人愉快的。”玛丽·德贝汉小姐平静的说。

“你果真是个典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小姐。你的感情感不流露。”

她微微一笑。

我想,我的神经很健全,用不着检验自己的感受。反正,每天都有人死的。”

“不错,有人死。不过,谋杀案并不多。”

“唔,那自然。”

“你认不认识死者?”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昨天晚饭时,在这个地方。”

“他留给你的印象很深吧?”

“我没注意他。”

“在你的印象中,他是不是个很坏的人?”

她又略略耸耸肩。

“说实在的,我不曾想过。”

波洛那锐利的目光刺了她一下。

“想来你对我这种询问方法很不以为然,”他眨眨眼,说道,“你原来想的不是这种,而是英国式的。凡事都该准备停当──摆出事实,按部就班。可是小姐,我这人倒有点儿与众不同。首先我得见见证人,摸清他或她的脾性,然后再相应地提出问题来。刚刚我对一位先生提过问题,他愿意把他对这一案件的想法全盘告诉我。我的问题就是严格地围绕这一中心提出的。要他回答也仅仅是‘是’或‘否’,‘这’或‘那’。后来,你来了,一眼就看出,你这人办事有条有理,说话不会东拉西扯,你的回答必然是简短,但切中要害的。小姐,正加为人的本性难移,我要向你提各种问题,而你要回答的是此刻你有什么感觉,过去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不会使你生气吧?”

“要是你原谅我这么说话,看来,不过是有点浪费时间。对雷切特先生的外表我喜欢也罢,厌恶也罢,反正,对弄清楚谁是凶手不会有所帮助。”

“小姐,你可知道这个雷切特究竟是谁?”

她点了点头。

“哈伯德太太跟大家全讲了。”

“你对阿姆思特朗案件有什么想法?”

“可恶极了。”这个姑娘回答得很干脆。

波洛若有所思的打量着她。

“我想,德贝汉小姐,你是从巴格达来的吧?”

“是的。”

“去伦敦?”

“是的。”

“你在巴格达一直是做什么的?”

“两个孩子的家庭教师。”

“假期结束后你还回到原处?”

“很难说。”

“为什么?”

“巴格达对我是个很不合适的地方。如果有适当的工作我情愿留在伦敦。”

“这可明白了。我以为也许你快要结婚哩。”

德贝汉小姐没有回答。她抬起眼睛,紧紧盯着波洛的脸,那眼神清楚表明:

“你这人说话好没礼貌。”

“你对与你同一个包房的女士──奥尔逊太太有什么看法?”

“她似乎很快活,很纯朴。”

“她的睡衣是什么颜色?”

玛丽·德贝汉瞪起双眼:

“浅灰的──纯羊毛的。”

“啊!恕我说话冒味,我曾看到过你从阿勒颇到伊斯坦布尔的路上穿的睡衣是浅紫红的,我想。”

“是的,你说的对。”

“小姐,你还有另外的睡衣?比如说,鲜红色的?”

“不,那不是我的。”

波洛俯身向前,好象一只正准备跃出去捕捉老鼠的猫。

“那么,是谁的?”

这姑娘惊慌地把身子往后缩了缩。

“不知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没回答‘不,我没有’,而是回答‘这不是我的’──显然这是别的什么人的。”

她点点头。

“是车上别的什么人的?”

“是的。”

“谁呢?”

“我已说过,我不知道。今天上午五点钟左右,我醒过来,发觉火车停了好久了,我开了门,朝过道看了看,以为列车可能是停在什么车站上了。我看见有人穿着鲜红的睡衣向过道那头走去。”

“你知不知道她是谁?她的头发是金黄色的,黑色的还是灰色的?”

“说不清。她戴着帽,况且我见到的也是背影。”

“体型呢?”

“据我判断,高高的,很苗条,不过也很难说。睡衣上绣着龙。”

“对啦,对啦。你说得很对,是有龙。”

他沉默了一会,又自言自语起来:“我直不明白,真不明白,这毫无意义。”

然后,他抬起头,说道:“小姐,不想再麻烦你了。”

“啊!”她象吃了一惊,但很快地站起身来。

刚走近门,她迟疑了一会儿又回过身来。

“那位瑞典太太,奥尔逊女士,是吗?看来,她很不安。据她说,你告诉她,她是最后一个看见那美国人活着的人,我想,她以为你在怀疑她与这事有牵连,我能不能告诉她,是她误解了?说实在的,她这种人连苍蝇也不敢伤害的。”

她微微一笑。

“她是什么时候向哈伯德太太要阿司匹林的?”

“十点半以后的事。”

“她去了多久?”

“五分钟左右。”

“夜里她还离开过包房没有?”

“没有。”

波洛转向大夫。

“雷切特被杀害的时间有没有可能比这更早?”

大夫摇摇头。

“那么,小姐,我想你可以告诉你的朋友,让她放心好了。”

“谢谢。”她突然朝他一笑,这笑容很容易博得人们的同情。“你是知道的,她象一只绵羊,又是心焦,又是哭哭啼啼。”

她转身走了。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二章 德国女佣人

鲍克先生好奇地打量着他的朋友。

“先生,真叫人摸不透你的心思。你这是打的什么主意?”

“我在找漏洞呢,朋友。”

“漏洞?”

“可不是。就在那位自制力很强的小姐身上找,我想冲击一下她的镇静。成功了吗?还不知道。可是,我知道,她准没想到我办案会用这种方法。”

“你怀疑她,”鲍克先生慢吞吞地说。“有什么根据?那么年轻迷人的小姐,世人象她这种人跟‘杀人’是不会沾边的。”

“这我同意。”康斯坦丁说,“她非常冷静沉着。一点也不动感情。有事,她不会去杀人,宁肯上法庭解决。”

波洛叹了一口气。

“你们两位都必须抛弃感情上的偏见,认为这是一起非预谋的,出于时冲动的谋杀案。我之所以怀疑德贝汉小姐理由有两个:其一,根据我偶然听到的一句话;其二,此刻你们还不知道。”

他把在离开阿勒颇的旅途上偶然听到的奇怪的谈话片断讲了一遍。

“这话果真说得稀奇。”临了,鲍克先生说,“这倒要弄个明白。要是这符合你的怀疑,那么他们两人都插手这一案件──她和那个古板的英国人。”

波波点点头。

“这正是还没被事实所证实的。”他说,“你要知道,如果他们都卷进这一案件,我们能指望得到些什么呢──他们必然彼此证明对方不在现场。这不可能吗?是的,不会有这种事。索不相识的瑞典女人就给德贝汉小姐作证明,而阿巴思诺特上校就有被害人的秘书,麦克昆先生为他担保。不,解开这个谜并不难。”

“你不是说过,怀疑她还有另一个原因。”鲍克先生提醒他。

波洛微微一笑。

“啊!可是这仅仅是心理上的。我问我自己,德贝汉小姐事先可有计划?干这种事,我确信,非有个冷静、聪明、深谋远虑的头脑不可。德贝汉小姐正符合这些条件。”

鲍克先生摇摇头。

“朋友,我看你是错了。我相信这位年轻的英国姑娘不象个杀人犯。”

“啊,现在不谈这个。”波洛说,一面拿起最后一份护照。“可得会会名单上最后一个人,希尔德加德·施密特,女佣人。”

希尔德加德·施密特被侍者唤进餐车,毕恭毕敬地站着。

波洛招呼她坐下。

她坐了下来,双手交叉着,平静地等待询问。总之,看来她人很文静──非常规矩,但不特别聪明。

波洛对待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的方法跟对玛丽·德贝汉的方法截然不同。

他对她非常亲切,非常友好,使她不感到拘束。接着,让她写下自己的姓名和住址,然后才不知不觉引出问题来。

他们用德语交谈。

“我们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有亲昨晚发生的事。”他说,“我们知道,你不可能提供很多与谋杀案直接有关的情况,可是你可能看到或听到什么,这在你看来也许不值一提,但对我们或许很有价值。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她好象并不明白。她那宽宽的,善良的面孔仍然是一种平静的,傻乎乎的表情。

她说:“先生,我什么也不知道。”

“那么,比如说,你知不知道昨晚女主人唤过你?”

“是的,有那么一回事。”

“你可记得,那是什么时候?”

“先生,记不得了。你知道,列车员员喊我时,我睡着了。”

“正是,正是。通常都是这样来喊你的?”

“先生,向来如此。我那高贵的女主人夜里经常要人侍候,她睡眠不好。”

“啊,如此说来,你答应后就起床了。你穿着睡衣?”

“没有,先生。我穿了点衣服。我不愿穿睡衣上老太太那去。”

“看来那是一件挺美的睡衣──鲜红的,是不是?”

她盯着波洛看了一眼。

“先生,是深蓝色的,法兰绒的。”

“哦,接着说吧。我这是说着玩的,没别的意思。后来你就上公爵夫人那边去了。那么在那儿你做了些什么事呢?”

“我给她作了按摩,先生,然后念书给她听。我念得不很响,我家主人说,这更好,让她更容易入睡。待她快要睡着,她便让我走,我就合上书回到自己房里去了。”

“你可知道,那是什么时间?”

“不知道,先生。”

“那么,你在公爵夫人那儿呆了多久?”

“约摸半个小时,先生。”

“她,接着说。”

“开头,我从自己房里给我家主人拿了条毯子去,虽说有暧气,房里还是挺冷的。我把毯子给她盖上,她就祝我晚安,我给她倒了矿泉水,然后熄了灯就走了。”

“后来呢?”

“没什么,先生。我回房里就睡着了。”

“在过道上你碰上过谁?”

“没有,先生。”

“比如说,没碰上穿绣有龙的鲜红睡衣的女人?”

她睁大那温和的眼睛盯着他看。

“先生,真的没有,除了列车员,四周没有人,大家都睡了。”

“你看到列车员吗?”

“是的,先生。”

“他在干什么?”

“他从一个房里出来,先生。”

“什么?”鲍克先生把身子凑过去。“哪个包房?”

希尔德加德·施密特又显得惊恐不安了。波洛责备地看了朋友一眼。

“自然罗,夜里列车员听到铃声总得去的。你可记得哪个房间?”

“先生,那是车厢中间,隔公爵夫人二、三个门。”

“哦,要是愿意的话,请告诉我们,到底是哪个包房,发生了什么事?”

“先生,他差点没撞上我,这时我正从自己的房里给公爵夫人送毯子。”

“这么说,他从一个房间出来几乎跟你撞个满怀是不是?他朝哪个方向跑的?”

“对着我,先生。他道了歉,断续往餐车那个方向跑。又响起一声铃,据我所知,他可没去。”

她停了一会儿,接着说:“我可不明白,这是怎么……”

波洛安慰她。

“只是时间问题。”他说,“都是些例行公事,可怜的列车员这一晚够他忙的了──先是唤醒你,后来听到一次次的铃声不得去。”

“他可不是把我唤醒的那位,先生。是另一位。”

“唔,另一位?过去你见到过他?”

“没有,先生。”

“啊!再见到他你还认得出来吗?”

“我想,认得出来的,先生。”

波洛挨着鲍克先生的耳边咕噜了几句,后者立起身,走到门口下了一个命令。

波洛友好地,无拘无束地断续问她。

“施密特小姐,你去过美国吗?”

“没去过,先生。那一定是个很美的国家。”

“你也许听人说过,这个被害者是谁──他是杀死一个小女孩的凶手。”

“是的,先生。我听说过。这么刻毒,简直可恶之极。善良的上帝决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的。我们德国人不会到样刻毒。”

这女人的眼睛流出泪水。她那慈母般的心灵受感动了。

“这是一件讨厌的谋杀案。”波洛伤心地说。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递给她。

“施密特小姐,这是你的手帕吧?”

她细细端详手帕,沉默片刻,然后抬起头,脸色微微红了起来。

“啊!不是我的,真的不是我的,先生。”

“瞧,上面有个‘H’,我这才想到是你的。”

“啊,先生,这种手帕只有小姐太太才使的,挺贵的。手工绣的。我说一定是巴黎贷。”

“不是你的。那么你可知道,该是谁的?”

“问我吗?哦,不知道,先生。”

在三个听的人之中,只有波洛觉察到她的回答有点儿犹豫不定。

鲍克先生在他的耳边嘀咕几句。波洛点点头,然后对她说:“列车里三个列车员这就来,请告诉我们,昨晚你给公爵地人送毯子时碰到的是哪一个,行吗?”

三个列车员走了进来。米歇尔,高个子、金发的雅典──巴黎车厢的列车员以及布加勒斯特车厢上的那位肥胖的、粗壮的汉子。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看了他们一眼,随即摇摇头。

“不是,先生。”她说。“都不是昨晚我见到的。”

“可是车上的列车员全在这儿啦,想必你弄错了?”

“先生,没错,他们都长得很高大。我见到的那位个子很小,黑黑的,长着一小撮胡子。他说‘对不起’三安,象是女人说的。真的,我记得挺清楚哩,先生。”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三章 证词摘要

“一个小个儿,黑脸膛,说话象女人的男人。”鲍克先生说。

三位列车员和希尔德加德·施密特早已被打发走了。

鲍克先生绝望地挥挥手。

“这一切叫人摸不透,没一点儿叫人摸得透!雷切特提到的仇敌,到头来竟还在车上?可现在在哪里?他怎么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我的头给搅得发晕了。朋友,求你说些什么吧。说说,不可能的事又怎么会变得可能呢?”

“说得好。”波洛说,“不可能的事原不会发生,因而不管表面现象如何,发生的事必然是可能的。”

“快给我说个明白,昨晚到底发生的是件甚么样的案子?”

“先生,我不是魔术师,跟你们一样,我也迷惑不解。这案子进展异乎寻常。”

“毫无进展,原封未动。”

波洛摇摇头。

“不,这不是事实。案子颇有进展。我们了解到一些事实,我们听了旅客的证词。”

“这些证词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什么也没有。”

“朋友,我可不这知说。”

“也许,我夸大了些。那美国人,哈特曼,还有德国女佣人──是的,他们是提供了些线索。可以说,正是他们使得整个案子比原来更费解了。”

“不,不,不。”波洛平静地说。

鲍克先生反唇相讥。

“好吧,我们就来听听聪明的赫卡尔·波洛的高见。”

“我不是说过吗,跟你们一样,我也是迷惑不解。但至少,我们可以着手解决难题了。我们可以按次序有条理地把现有的事实整理出来。”

“先生,请往下说。”康斯坦丁大夫说。

波洛清了清嗓子,一面把一张吸水纸弄平。

“让我们先根据案情的发展,来回顾一下这个案子。首先,就有这么一些无可争辩的事实。这个雷切特,或者凯赛梯,被人刺了十二刀,死于昨晚。这是其一。”

“算你说得对,算你说得对。先生。”鲍克先生嘲弄地挥挥手,说道。

波洛听了根本没有被窘住,仍然心平气和地接着说:“康斯坦丁大夫和我一起曾讨论过一些很奇怪的现象。此刻,暂且不提。留待以后再说。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实,依我之见,便是作案时间。”

“人人皆知,没什么新鲜的东西。”鲍克先生说。“案子发生在凌晨一点一刻。

所有的事实都可证明这一点。”

“绝非所有的事实,你又夸大了。当然,有那么一些事实可证明这一论点。”

“我很高兴,至少你肯承认这一点。”

波洛不为他的插话所干扰,仍然坦然地说下去:

“摆在我们面前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正如你所说的,作案时间是一点一刻。德国女佣人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的话可以作证,也符合康斯坦丁大夫提供的证据。

“第二,作案时间可能迟些,表是有意制造的伪证。

“第三,作案时间可能更早,表是伪证,理由同上。

“现在,如果我们接受第一种可能性(因为它存在的可能性最大,证据最足)我们必然要碰到另一些随之而产生的疑问:首先,如果案子发生在一点一刻,而凶手不能逃离火车,那么问题就出来了:他在哪儿?他是谁?

“让我们先来仔细研究一下证词。我们首先是听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小个子黑脸膛,说放象女人。这是哈特曼说的。他说,这是雷切特告诉他的,雷切特雇他提防这个人。可是没有证据──我们只有哈特曼的几句话而已。深入地想一想,就不禁要问:哈特曼这个人,他那纽约侦探办事处的身份是不是伪造的呢?

“回想起来,真有趣,在办这个案子过程中,我们竟缺少足够的通讯工具,以保持与警方联系。因此,就谈不上彻底调查这些人。我们只能凭推理。在我看来,这使得案子越发显得饶有趣味,没有审判程序,而只凭智力。我问过自己:‘哈特曼的自我介绍可以接受吗?’我的结论是肯定的。我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可接受哈特曼的自我介绍。”

“你相信直觉──美国人称之为预感的吧?”康斯坦丁大夫说。

“不相信,我所注意的是可能性。哈特曼如果持假护照外出旅行,他即刻就成为怀疑对象。警察一到场,第一件事就是拘留哈特曼,与纽约通叫查问他的身份是否属实。如果这起案件要涉及许多旅客,要彻底查清真相是相当难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许连试也不会去试呢,尤其是这些人看来没有谁值得怀疑的情况下。不过,哈特曼的情况就简单多了,不论他声称的身份是否属实。所以,我说,一切都会证明是合理的。”

“你不怀疑他啦?”

“没有的事,你曲解了我的意思。据我所知,任何美国侦探都可能有各自的理由,希望杀死雷切特。不,我说的是,我想,我们可以接受哈特曼的自我介绍。那么,他所说的雷切特挑选他并雇用他的故事未必不是实话,虽说不那么肯定,但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承认这是真话,我们就必须调查清楚,是否确有证据。强果,我们在一个很不可靠的地方──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的证词中找到佐证。她所说的亲眼目睹穿列车员制服的人的特征完全相符。那末,还有没有进一步的证据,证实两人说的话呢?那就哈伯德太太捡到的那颗钮扣了。此外,还有另一确证,你们也许没有注意到。”

“什么确证?”

“那就是阿巴思诺特上校和麦克昆两人先后都已提到,列车员经过他们的房间。

他们并不重视这一事实,但是,先生们,皮埃尔·米歇尔坚持说,除了已提到过的时间,他从未离开过座位,他更没有必要到车厢那一头去,从而经过阿巴思诺特和麦克昆坐着聊天的那个包房。因此,小个子、黑脸膛、说话象女人、穿列车员制服的人的故事已直接或间接地为四位证人所证实。”

“有个小问题,”康斯坦丁大夫说,“如果希尔德加德·施密特所说的属实,那位真列车员怎么没提到,在去哈伯德太太的铃声的召唤时,曾见到过她?”

鲍克先生急不可耐地等待他们把话说完。

“得了,得了,我的朋友。”他性急地对波洛说,“虽说对你的好奇心,你那一步一个脚印的办法,我非常敬佩,但要指出的是,你尚未接触到争论的焦点。我们都同意确实存见这么一个人。问题是──他到哪儿去了?”

波洛摇摇头。露出非难的神情。

“你错了。你这是本末倒置。在问‘这个人躲到哪儿去了’之前,你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确有其人?’因为,你瞧,如果这个人是虚构的──臆造的──他就能轻而易举消失掉!所以,首先我要确定确有这么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既然已经明确这一事实──是呀──那么,他现在在哪儿呢?”

“先生,只有两个答案,要么他还极为巧妙地躲在车上一个我们所难以想到的处所;要么,正如有人所说,他是两个人。也就是说,他既是雷切特先生提防的那个人,又是车上的某一旅客,伪装得十分巧妙,连雷切特先生也认不出来了。”

“这可说对了,”鲍克先生的脸孔顿时明朗起来,但很快又变得阴沉了。“可是,还有一点不同的看法──”

波洛不等他说完,抢过话头:

“此人的身高。你要说的是不是这话?除了雷切特先生的佣人,车上的旅客全是高个儿──意大利人、阿巴思诺特上校、麦克昆以及安德烈伯爵。那么只有这个佣人了──这种假设不十分可靠。还有另一种可能性。别忘了‘说话象女人’。为此,我们就有另一种选择的余地。或者,这是个装成女人的男人,或者,反之,他本来就不是女人,高个子的女人穿上男人衣服看上去势必矮小。”

“可是,事实上,雷切特应该知道──”

“也许他是知道。也许,这个女人存心要他的命,早先曾扮过男装,以得于达到她的目的。雷切特可能猜到她又要玩这种手法,所以告诉哈特曼留神一个男人。

不过,他已提到过‘说话象女人’。”

“有这可能,”鲍克先生说,“只是──”

“朋友,听着。我想,我该告诉你,康斯坦丁大夫已经注意到的某些矛盾。”

他详细地谈了他和康斯坦丁大夫一起曾从死者身上的伤处得出的一些推论。鲍克先生“啊”地喊了一声,又把头抬起来。

“我理解,”波洛同情地说,“我完全理解此刻你的心情,你的头还在发晕,是吗?”

“整个案子简直就是幻想曲。”鲍克先生大声叫了起来。

“对极了。荒谬绝伦──难以想象──不可能存在。我自己就是这么想过。可是,朋友,是这么一回事!谁也不能回避事实。”

“简直搞糊涂了!”

“能不糊涂?朋友,它使我糊涂有时有这么一个念头,觉得事情实际一定很简单。可是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想法……”

“有两个凶手,”鲍克先生哼哼唧唧地说,“在东方快车上。”

这个想法也许使他简直哭出来。

“现在让我们使这部幻想曲变得越发玄妙吧。”波洛兴致勃勃地说。“昨天晚上车上有两个陌生的神秘旅客。一个是列车员,模样与哈特曼先生说的,希尔德加德·施密特、阿巴思诺特上校以及麦克昆先生所见的相符。还有一个女人,身穿鲜红睡衣──高高的个儿,细长身材──皮埃尔·米歇尔、德贝汉小姐、麦克昆有及我自己看到过──也可以说,是阿巴思诺特上校所闻到她身上的香水味的那个!她是谁呢?车上谁也不承认有鲜红色的睡衣,她也失踪了。她和那虚构的列车员是同一人吗?或者,她是一个某种非常独特的人物?这两个人在哪儿?顺便提一句,那么列车员制服和红睡衣哪去了呢?”

“啊!这话说得倒也有理。”鲍克先生急切地跳了起来。“我们必须搜查旅客的行李。是的,那样也许会发现一点线索来。”

波洛站起身来。

“我可以预言。”他说。

“你知道东西在哪儿?”

“我有一点想法。”

“那么,到底在哪儿呢?”

“你可以在一个男人的行李中发现那件鲜红的睡衣,在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的行李中找到列车员的制服。”

“希尔德加德·施密特?你以为──?”

“跟你想的不一样。我是这样想的。如果希尔德加德·施密特是有罪的,列车员制服也许可以在她的行李中找到;但是如果她是无辜的,制服必然在她那里。”

“可是,怎么──”鲍克先生刚开口,却没有说下去。

“这是什么声音,越来越近了?”他喊了起来。“象是机车开动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近,里面在刺耳的喊声,也有女人的申辩声。餐车尽头的门猛地被推开,哈伯德太太闯了进来。

“太可怕了,”她嚷道。“简直太可怕了。我的手提包里,我的手提包里有一把大刀──全是血。”

说话间,她的身子往前一倾,重重地倒在鲍克先生的肩上。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四章 凶器

鲍克先生比古代骑士还要精力充沛,用力把昏死过去的哈伯德太太拖到餐桌上。

康斯坦丁大夫对一个跑过来的餐车侍者吆喝道:

“头这么放着,”大夫说,“要是醒过来,就让她喝点儿白兰地,明白吗?”

接着,他跟着另外两人急匆匆地走了。他的全部兴趣集中在案子上,对昏过去的中年太太不感兴趣。

用了这些办法以后,哈伯德太太很快就醒过来了,要是用过去的老办法,她才不会这么快就醒来呢。数分钟以后,她已坐立起来,就着列车员递过去的玻璃杯,一口一口呷起白兰地来。她又开口说话了:

“简直说不出有多可怕。我猜,我的心情车上谁也理解不了。从小,我就是个非──非常敏感的人。一见血──呸,想起这脏东西就叫人头昏眼花。”

列车员再把玻璃杯递过去。

“再来一口吧,太太。”

“你不以为我好些吗?我是个终身的戒酒主义者,我这辈子可是滴酒不沾的。

我们家的人全不喝酒这类玩意儿。不过,现在这会儿反正是当药的──”

她又呷了一口。

波洛和鲍克先生,后面紧跟着康斯坦丁大夫,早已急匆匆离开餐车,沿着过道向哈伯德太太包房走去。

车上的旅客似乎全被引到门外过道来了。列车员,焦急不安,催着大家回去。

“什么没好看的。”他说,还用好几种语言,重复这句话。

“借光,借光。”鲍克先生说道。

他那肥胖的身子硬是挤过围得严严实实的旅客的人群,进了包房,波洛紧紧跟上。

“诸位先生,你们来了,我真高兴。”列车员松了一口气。“谁都想进来。美国的太太──如此大声尖叫──我的天呀!我以为她也让人给杀了哩!我跑了进去,只见她发疯似地在叫喊,她嚷着要把你们找来,然后自己跑开去,声嘶力竭地尖着嗓子嚷,每以过一个包房。她便把发生的事跟人家诉说一通。”

他做了一个手势,补充道:“它就在这儿,先生,我没动过。”

与隔壁相通的门拉手上挂着一只大号的方格手提包,下面地板上,有一把哈伯德太太手中掉下来的匕首── 一把便宜的,仿造的东方匕首。刀柄凸凹不平, 刀片呈锥形,沾着斑斑点点,象是锈迹的东西。

波洛小心翼翼地把刀拾起。

“是呀,”他自言自语,“错不了,正是我们要找的凶器,是不是,大夫?”

大夫细细端详着。

“用着那么小心,上面除了哈伯德太太的指纹,没别人的了。”

大夫没看多久。

“正是凶器。”他说,“看伤口就明白了。”

“朋友,请不要这么说。”

医生显得很惊讶。

“这种巧合早已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昨晚两个人要谋杀雷切特先生,而两个人都选用同一种刀子,这样做到头来反而坏事。”

“这个么,也许不那么巧。”大夫说,“这仿造的东方匕首,运到君士坦丁堡,在市场上出售的何止千万。”

“我只得到一点儿安慰,只一点儿。”波洛说。

他若有所思地打量面前的门,然后拿起手提包,拉了拉门,门动也不动。拉手上方约摸一英尺的地方是插销,波洛把插销拉出来,再拉拉门,门还是纹丝不动。

“别忘了,另一边已锁上了。”大夫说。

“说得对。”波洛心不焉,仿佛在想着别的什么事。他的眉毛紧锁,象是心事重重。

“很能说明问题,是吗?”鲍克先生说,“那个人是经过这个包房出去的。当他随手关门时,摸到了这只手提包,便灵机一动,匆忙中把沾满血的刀塞进去,无意间惊醒了哈伯德太太,他就从她的房门溜到过道上去。”

“照你这么说,”波洛自言自语,“事情一定是这样发生的了。”

但是,看他那神情,仍然是疑虑重重。

“你这是怎么了。”鲍克先生问道。“好象还有什么东西使你不满意似的,是吗?”

波洛迅速地瞟了他一眼。

“同是这一点,它没有引起你的注意吗?显然没有。不过,小事一桩。”

列车员把头探了进来。

“美国太太回来了。”

康斯坦丁大夫自觉内疚,他感到自己一时对哈伯德太太怠慢了。但是她却不怪罪他。她的精力集中在另外的事上。

“我只是说一件事就出去的,”跨进门,她气喘吁吁。“我再也不在这房里呆下去了。啊!哪怕给我一百万块钱,今晚我也不睡在这儿了。”

“可是,太太──”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我这就告诉你,这样我坚决不干!哼,我宁可在过道上坐个通宵。”

她哭起来了。

“哎哟,要是我的女儿知道──要是她瞧见我现在这个模样,那──”

波洛立刻打断她的话。

“你误解了,太太。你的要求合情合理。你的行李马上就会给搬到另一个包房去的。”

哈伯德太太放下手帕。

“是吗?哦,这会儿我觉得好些了。可是,说真的,我的行李都塞得满满的,除非请一位先生──”

鲍克先生开口了。

“太太,会有人把你的行李统统搬走的。在另一节,贝尔格莱德挂上的车厢上会为你安排好铺位的。”

“太好了,我可不是那种给人添麻烦的神经质的女人。在隔壁在死人的房里睡觉──”她打了个哆嗦,“会把我逼疯的。”

“米歇尔,”鲍克先生唤道,“把这些行李搬到雅典──巴黎车厢的空着的包房中去。”

“是,先生,也是在──三号吗?”

“不,”波洛没等他的朋友开口,抢先说道,“我想,还是不要让这位太太住在同一号码的房间为好。比如说,换十二号吧。”

“是,先生。”

列车员一把拎起行李,哈伯德太太转身对波洛表示十会感激。

“你心肠真好,想得真周到。我挺满意。放心好了。”

“别客气了,太太。我们会过去拜访你那满意的新居的。”

哈伯德太太在三人的护送下来到新换的包房。看来她满心欢喜。

“称心吗,太太?跟你的搬出的包房不相上下吧?”

“可不是──只是朝向不同,但这不要紧。火车嘛,一会朝东,一会向西,朝向哪有不变的。我跟我的女儿说:‘我要坐对着火车头的房间。’她说:‘不,妈,这对你可不合适。因为你睡时是这个朝向,醒过来又换个朝向。’她说得挺对。不是吗,昨晚我们是这个方向进贝尔格莱德,出来时又变了。”

“至少,太太,现在你总欢喜满足了吧?”

“不,我可不这么说。我们还陷在雪中,又没有人去过问,而我的船后天就要开了。”

“太太,”鲍克先生说,“我们大家都被同一案子牵扯进去了,没一例外。”

“你这话很对,”哈伯德太太说,“不过,别人就不会碰到杀人凶手夜半三更闯进房里来这样的事。”

“太太,我还不明白。”波洛说,“要是门如你所说闩着的话,那人怎么会跑到你的房里去呢?你能肯定,门是闩上的?”

“怎么不呢?瑞典太太当着我的面试过的。”

“我们回忆一下一桩小事。你躺在床上──如此,你就看不到啦,是不是?”

“不,因为挂着手提包呢。噢,哎呀,我非买个新的不可了。看见它就使人恶心。”

波洛拾起手提包,挂到那两房相通的拉手上。

“非常正确──我明白了。”他说,“插销就在拉手下面──让旅行包遮住了──你躺着可看不到门是不是闩着。”

“哎呀,这正是我方才说的话嘛。”

“再说瑞典太太,奥尔逊是这么站着,就在你和门中间。她拉了拉就说,门闩着的。”

“是这样。”

“太太,要不该是她错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波洛显得急着要说个明白的样子。“插销不过是根金属做的玩意儿。瞧,这么着,往右一推,门锁上了,往左一板,门没锁。也许她只是试了试门。因为那边的门闩着,她以为你这边也是闩着的。”

“我想,这样她这人是够糊涂的了。”

“太太,不过心肠最好,待人和气的人并不是处处都聪明。”

“这话不假,是这个样。”

“顺便问一句,太太,你去士麦那也是乘火车?”

“不,我乘船直接上伊斯坦布尔。我的女儿的一个朋友──约翰逊先生──迎接我,领我到伊斯坦布尔观光。不过,这城市叫人扫兴。到处破破烂烂,那些个清真寺,那些拖拖拉拉的宽大袍子和踢踢蹋蹋的鞋子什么的──我说到哪儿了?”

“你正说到约翰逊先生来迎接你。”

“正是。他还送我登上一艘去士麦那的法国邮船,我的女婿在码头等我。要是他知道这里发生的事,他会说些什么呢?我的女儿说这是条唯一最安全、最方便的路线。‘你只消在房里这么坐着。’她说,‘转眼就到巴黎,去美国的船就在那儿等你。’可是,亲爱的,要是误了船,我该怎么办?我得让他们知道,可我没法与他们联系,实在太可怕了。”

哈伯德太太双眼又渗出泪珠儿来。

“太太,你受惊了,让列车员送点茶和饼干过来。”

“我可不知道这样就可以吃茶。”哈伯德太太泪汪汪地说,“这可是更合英国习惯。”

“那么,太太,就来点咖啡吧。你得喝些提神的东西。”

“那些个法国白兰地可把我害苦了。我想,还是咖啡好。”

“好极了,你的体力会恢复过来的。”

“我的?多好笑的说法。”

“太太,首先,我有点小小公事麻烦你。你可答应让我们看看你的行李?”

“为的哪桩?”

“我们准备搜查旅客的行李。不过我不想使你感到不愉快。可是,别忘了,你的手提包。”

“老天爷!请你们还是别提的好!我再也受不了这类打击了!”

检查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哈伯德太太的行李只一点点── 一只帽盒, 一只便宜的手提箱,还有一只塞得满满的旅行袋。里面装的东西简简单单,一目了然。要不是哈伯德太太坚持要我们仔细看一下“我的女儿”和两个够丑的孩子──“我女儿的孩子,他们不可爱吗?”──的照片,检查工作给耽搁了一会,否则还要不了两分钟哩。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二部

第十五章 旅客的行李

波洛说了不少的客气话,告诉哈伯德太太,他这就唤列车员把咖啡送来,然后才在两个朋友的陪同下,离开哈伯德太太新换的包房。

“瞧,我们一开头就扑个空。”鲍克先生说,“下一个要查谁的?”

“我看,最简便的办法不如沿过道一个包房挨一个包房查,也就是说从十六号──从好性子的哈特曼先生开始。”

哈特曼抽着雪茄烟,和和气气地欢迎他们。

“进来吧,诸位先生──也就是说,你们认为可以的话。这地方要来个聚会,就是窄了点。”

鲍克先生说明来意,高大的侦探会意地点点头。

“好嘛,说实在的,我正犯疑,你们怎么不马来这一下。先生们,这些是我的钥匙,要是也想搜我的腰包,欢迎。要不要把提包给诸位拿下来?”

“列车员会来拿的。米歇尔!”

哈特曼先生的两只施行包很快就查完了,里面有几瓶禁酒。哈特曼先生见了眨眨眼睛。

“国境上他们不常来查旅行包──要是买通列车员,他们是不会来查的。我塞过去一大把土耳其钞票,麻烦事就少了。”

“巴黎呢?”

哈特曼又眨眨眼。

“我一到巴黎,”他说,“剩下的一点点就可倒进贴着洗发剂的商标的瓶里去了。”

“你倒不怕禁令,哈特曼先生。”鲍克先生笑着说。

“是嘛,”哈特曼说,“可以说,禁令是难不倒我的。”

“啊!”鲍克先生说,“非法酒店。”他说得小心翼翼,象是品着它的滋味。

“你的美国话真棒,说得有声有色。他说。

“啊,我倒很想去去美国。”波洛说。

“你得学点那边的先进办法。”哈特曼说,“欧洲要醒醒了,眼下还在瞌睡朦胧。”

“这话不假,美国是个先进国家,”波洛表示赞同。“我对美国十分钦佩。只是──也许我是个老派人──我这人觉得美国女人不如我们的女同胞迷人。法国或比利时姑娘,风流俊俏──我想,谁也比不上。”

哈特曼转过身对窗外的雪景望起来。

“也许,你这话有道理,波洛先生。”他说,“但是,我想,每个国家的人都更喜欢自己国家的姑娘。”

他眨了眨眼睛,仿佛是雪刺伤了他的眼睛。

“使人头昏眼花,是不是?”他说:“先生们,这案子够叫人心烦。谋杀和白雪,一切的一切,一事无成。只是东游西荡,浪费时间。我倒愿意跟着别人做点什么。”

“标准的西方人的干劲。”波洛笑着说。

列车员把袋子放回原处,他们转到隔壁包房去。阿巴思诺特上校正坐在角落里,嘴叼着烟斗,在看杂志。

波洛说明了他们的使命。上校不表示反对。他有两只很沉的皮箱。

“其余的行李都托船运走了。”他解释道。象大多数军人那样,上校的东西收拾得有条有理,只用了几分钟便搜查完了。波洛注意到一包烟斗的通条。

“你常用这玩意儿?”

“常用,只要搞得到。”

“唔。”波洛点点头。

这种烟斗通条和在死者包房地板上捡到的一模一样。

在过道上康斯坦丁大夫念念不忘这件事。

“嗯,”波洛咕噜道。“令人难以置信。这可不合他的性格。既然说了,就得说个明白。”

下一个包房的门关着。房主人是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他们主人是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他们敲敲门,公爵夫人深沉的声音应道:“进来。”

首先说话的是鲍克先生。他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地说明来意。

公爵夫人默默听着。她那小小的癞蟆脸毫无表情。

“要是有必要,先生们。”等他们把话说完,她平静地说,“东西全在这里,钥匙在佣人身边,她会帮你们的。”

“钥匙向来由佣人拿着的,夫人?”波洛问。

“自然,先生。”

“要是某一晚,边境海关人员要把你的行李打开检查呢?”

老太太耸耸肩。

“不太可能吧。即使有这种情况,列车员会把她找来的。”

“太太,如此说来,无疑你是信得过她了?”

“不错,”波洛若有所思地说,“这年头信任确实是顶要紧的。也许用一个信得过的普通女佣人比用一个时髦的──比如说,机灵的巴黎女人强。”

他看到那对乌黑的,聪明的眼睛慢慢地转动,紧紧盯着他的脸。

“波洛先生,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夫人。我吗?没什么。”

“我看不象。你以为,我非得有一个机灵的巴黎女人陪我上厕所不成?”

“夫人,这是常有的事。”

她摇摇头。

“施密特对我一片忠心,”她把这句话拖得很长。“忠心──这是无价之宝。”

德国女人带着钥匙进来了。公爵夫人用法语告诉她把旅行袋打开,帮助先生们搜查。她自己则在门外过道里观赏雪景,波洛撇下鲍克先生让他执行搜查行李的任务,自己遇跟她到了过道。

她对他惨然一笑。

“那么,先生,你不想看看我的旅行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他摇摇头。

“夫人,例行公事,仅此而已。”

“你是这样看的?”

“对你来说,是这样。”

“你说到索妮娅·阿姆斯特朗,我了解她也爱她。那么,你的意思呢?我不会谋杀凯赛梯这类坏蛋来弄脏自己的双手,是吧?是的,也许你是对的。”

她沉默了一两分钟,接着说:“你可知道,我宁愿用什么办法对付这类人?我宁愿把所有佣人召进来,对他们说:‘揍死他,然后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先生,我年轻时,用的就是这办法。”

他还是一言不发,只是聚精会神地听着。

忽然,她以一种急不可耐的目光打量他。

“波洛先生,你一声不吭。我倒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

他直率地看着她。

“我想,夫人,你的力量在于你的意志,而不是你的双臂。”

她低下头打量了自己那瘦小,黝黑的双臂,那指上戴着戒指,鹰爪般的黄手。

“这话很对。”她说:“我的双手没有力气── 一点也没有。 我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蓦地,她转过身回房去。女佣人正在忙碌地整理箱子。

公爵夫人打断鲍克先生的道歉。

“先生,用不着道歉。既发生谋杀案,采取一定的行动是免不了的。东西全在这里。”

“你真好,夫人。”

当他们离开时,她微微偏了偏头。

下面两个包房的让是关着的。鲍克先生停下脚步,搔着头。

“见鬼!”他说,“棘手的事儿,他们用的是外交护照,行李是免查的。”

“海关不用查,谋杀案可是两码事。”

“这我知道。反正──我们不想使事情复杂他。”

“别担心,朋友。伯爵夫妇都是通情达理的人,看看和蔼可亲的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她是个贵妇人。这一对也是有身份的人,可是伯爵那模样很凶,上次你坚持要询问他的妻子,他很不高兴,这次必定又生更大的气了。如果说──唔,我们还是免了他们,怎么样?反正他们不会跟这种事有瓜葛的。我们干吗找些不必要的麻烦?”

“我不同意。”波洛说,“可以肯定,安德烈伯爵是通情达理的。至少我们也得试试。”

不等鲍克先生回答,他就狠狠地敲了敲十三号的门。

房里有人答道:“进来。”

伯爵坐在门旁的角落里看报,伯爵夫人蜷缩在对面近窗的角落,头底下塞个枕头。她仿佛刚睡过。

“对不起,伯爵阁下。”波洛先开口,“请原谅,打扰了。我们在搜查车上旅客的行李,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例行公事。可是不做又不行。鲍克先生提醒我,阁下持的是外交护照,有理由申明免受检查。”

伯爵思索了一会。

“谢谢,”他说,“不过,我认为,并不需要这类照顾。我怀愿跟其他旅客一样,把行李拿出去搜查。”

他转身对他的妻子。

“我想,你不会反对吧,爱琳娜?”

“不会的。”伯爵夫人毫不犹豫。

搜查进行得仓促、草率。波洛似乎竭力提些不着边际的小问题来掩盖这一窘境,例如:

“夫人,你的箱子上的标签全湿了。”他拿下一只摩洛哥箱子,上面贴着缩写字和王冠的标志。

伯爵夫人对此没有回答。看来,她是被这些事弄得心烦意乱了,她还是躺在角落里,睡意朦胧地看着窗外。这时波洛正在搜查另一个包房的行李。

搜查工作快要结束时,波洛打开盥洗池上的小柜,匆匆地朝里面的东西扫一眼── 一块海绵,面油,香粉还有一个巾着台俄那的小瓶子。

最后,双方很有礼貌地说了几句话,三人搜查人员转身告辞。

接着,便是哈伯太太的、死者的及波洛的包房。

他们来到二等车。第一个包房是10号和11号。房主人是德贝汉小姐和格莱达·奥尔逊。前者在看书,后者睡着了,但他们一进来便惊醒过来。

波洛重复他的话。瑞典太太象是局促不安,德贝汉小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

“太太,允许的话,我们要查查你的行李,然后也许费心过去看看哈伯德太太。

我们让她搬到另一节车厢去了,不过自从发现那把刀至今,她还是心烦意乱的,我吩咐让人给她送些咖啡去,可是,我认为眼下顶要紧的是,找个伴儿跟她聊聊。”

她心肠的太太同情心一触即发。她立刻就去找美国太太聊聊。她的神经怕是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一趟旅行早已搅得这个可怜的老太太心绪不安,何况还要久离自己的女儿。啊,是的,她这就去──箱子反正没锁──她要给她带点氯化铵去。

她拔腿就走。她的财物很快就检查完毕。她带的东西少得可怜。显然,她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帽盒里少了几只金属网罩。

德贝汉小姐放下书,注意着波洛的一举一动。当他问她时,才把钥匙递过去,看他拿下箱子,打开来,她说:“你为什么打发她走,波洛先生?”

“我吗,小姐?让她照料美国老太太去。”

“说得多动听──借口而已。”

“小姐,我不理解你的意思。”

“我认为,你完全理解。”

她微微一笑。

“你想留我一个人单独呆着,是吗?”

“除非你硬要我这么说。”

“还说硬要你这么说?不,我不承认。你早有这个主意了,对不对?”

“小姐,我们有句古话──”

“做贼心虚。你来就为了这话?你应该相信我还有点儿观察力和常识。由于某些原因,你认为我对这件可悲的案件是知情的── 一个我素不相识的人的死。”

“小姐,这是你的想象。”

“不,根本不是我的想象。我认为,不说真话,浪费了许多时间──说话不直截了当,而是转弯抹角,躲躲闪闪。”

“你也不喜欢浪费时间,很她。那我就照着办:直接法。我要问你,我在叙利亚的车上听到的几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曾在康尼雅站下车去,你们英国人称之为活动手脚,小姐,夜里你和上校的声音传到我的耳朵里,你跟他说:‘现在不行,现在不行。等事情全部结束,等那事情过去之后。’小姐,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她非常平静的说:“你可认为我这是指──谋杀?”

“小姐,是我有问你。”

她叹了一口气──沉思片刻,然后象是苏醒过来似的,说道:“先生,这话是有所指的,不过不是由我来说,我可以庄严地以名誉担保,这以前我从未亲眼见过这个叫雷切特的人。”

“如此说来──你拒绝解释?”

“是的,如果你这样理解──我拒绝。这是跟,跟我所承担的任务有关。”

“一个已完成的任务?”

“你这是什么意思?”

“完成了,还是没有完成?”

“你干吗要这样想呢?”

“小姐,听着,我要提醒你另一件事。快到伊斯坦布尔那天,火车出了点小毛病,你焦急不安。小姐,你是个何等冷静,自制力又很强的人,可你失去了冷静。”

“我不想误了我的下一趟车。”

“这是你的说法。可是小姐,东方快车本周每天都有,即使误了一班车,只不过误了二十四小时。”

德贝汉小姐第一次露出要生气的样子。

“你根本不知道人家有朋友在伦敦等着,误了一天就会失约了,这要使人多着急。”

“哦,是这样吗?朋友等你,你不愿使他们等着急?”

“那还用说。”

“可是,奇怪的是──”

“有什么奇怪?”

“这趟车,我们又耽误了。而这次情况更严重,因为你不可能给朋友发个电报,或通个长──长──”

“唔,正是。你你英国人管它叫多有电话。”

玛丽·德贝汉小姐不由自主地微微笑了起来。

“干线电话。”她纠正道,“正象你所说的,双方既不能通电话,也不能拍电报,实在令人焦急。”

“可是,小姐,这一次你的态度可大相同。你上点也不着急。你镇镇自若,沉着从容。”

玛丽·德贝汉咬着嘴唇,脸窘得通红,她再也笑不起来了。

“小姐,你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是不是。”

“很遗憾,我可不知道,还有什么需要回答的。”

“说明一下你前后神态变化的原因,小姐。”

“你不觉得这简直是鸡蛋里挑骨头吗,波洛先生?”

波洛推开双手,做了个歉意的姿势。

“这或许是我们铸侦探的弱点。我们总指望一个人的态度始终如一,我们容不得情绪变化无常。”

玛丽·德贝汉没有回答。

“小姐,你对阿巴思诺特上校很了解?”

他设想,话题这么一转,她要平静下来的。

“这次旅行我第一次遇见他。”

“你是不是有理由怀疑,他可能认识雷切特?”

她断然地摇摇头。

“可以肯定,他不认识他。”

“有什么根据可以这样肯定?”

“从他说的话里。”

“可是,小姐,我们在死者的包房的地板上捡到一根烟斗通条。而阿巴思诺特上校是唯一用烟斗的人。”

他紧紧地盯着她。可是她显得既不惊讶,也不激动,只是说:“没有的事。荒谬之极。阿巴思诺特上校是世上最不会跟谋杀沾边的人──尤其是这种戏剧性的谋杀案。”

这种观点和波洛的想法多么的合拍,但是他嘴里却说:“我得提醒你,小姐,你对他并不十分了解。”

她耸了耸肩。

“对这类型的人我有足够的了解。”

他非常柔和地说:“你还是不愿告诉我‘等那事过去之后’这些话的含义吗?”

她冷冷地答道:“我再没什么可说的。”

“那也没什么。”波洛说,“反正我会知道的。”

他鞠了个躬,随手带上门,离开了包房。

“朋友,这明智吗?”鲍克先生问,“你这是促使她提防我们──通过她也使上校警惕起来。”

“朋友,你想要逮兔子,就要往洞里放只雪貂;如有兔子,就会跑动。我用的就是这个办法。”

他们进了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的包房。

这女人早就作好一切准备,站着。她毕恭毕敬,脸上却冷冰冰的毫无表情。

波洛对放在座位上的小箱子里装的东西匆匆地扫了一眼。然后他招列车员从行李架上搬下另一只较大的箱子。

“钥匙呢?”他问。

“没锁,先生。”

波洛打开搭扣,掀起箱盖。

“啊哈!”他转身对鲍克先生说,“可记得我说过话?往这里瞧一瞧!”

箱子上层摆着一件匆促卷起来的褐色的列车员的制服。

德国女人那呆板的表情霎时大大改了样。

“啊!”她嚷起来,“这可不是我。我没放过。打从一离开伊斯坦布尔,我就没留意过这只箱子。”

她哀求地轮番打量着三个人。

波洛温柔地拉起她的手,安慰她。

“不,没事儿,我们信得过你,别着急,我们满有把握你没藏过制服,正象我们相信你是个好厨师,你是个她厨师,是不是?”

这女人迷惑不解,不由得笑了起来。

“真的,我的女主人全都这么说。我”

她张开嘴,却没有再往下说,又显出一副吓坏了的样子。

“不,不,”波洛说,“肯定你没事。听着,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这就告诉你。那个男人,你见到的那个穿制服的男人,从死者的包房里走出来,他跟你撞了个满怀,这算他倒运了。他原以为见不到人的。下一步怎么办?这件制服得脱手,这下不再是预防措施,而是危险临头了。”

他回过头来,看了鲍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大夫一眼,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

“你知道,外面下雪,这场雪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这制服往哪里塞呢?车上的包房住满了人。不,他经过一个包房,门开着,他以为那儿没人。这包房想必是跟他相撞的那个女人住的,他溜了进去,脱下衣服,匆忙塞到行李架上的一只箱子里。要找到它,也许还得一些时间。”

“后来呢?”鲍克先生问。

“那倒需要研究了。”波洛说,使了个警告的眼色。

他拎起制服,第三颗钮扣没了。波洛把手伸进衣袋,掏出一把列车员的可以打开所有包房的万能钥匙。

“这说明为什么这个人能穿过所有的包房。”鲍克先生说。“你对哈伯德太太提的问题毫无必要,锁着也罢,没锁也罢,这个人都能轻而易举进通过所有的门。

总之,这既然是列车员的制服,为什么不能有一把万能钥匙呢?”

“真的,为什么不能有呢?”波洛说。

“说实在的,我们原来应该知道的。你可记得米歇尔说过,他听到铃声,过来时,哈伯德太太房门是锁着的。”

“正是,先生。”列车员说。“所以我才认为,这太太该是在做梦。”

“可是这就明白了。”鲍克先生接着说,“显然,他打算把包房的门也重新锁上,可是也许他听到床上的声响,吓了他一大跳。”

“现在,”波洛说,“我们只需把鲜红色睡衣找出来就行了。”

“正是,可是最后两个包房住的都是男人。”

“男人也得查查。”

“哦!这样保险点。此外,我又想起你刚才说的话。”

赫克托·麦克昆对搜查默默地表示乐意。

“我希望你们越早越好。”他苦笑了一下。说道:“我觉得,我是车上嫌疑最大的人。你们只需找到一张遗嘱,上头写着老头儿留给我的全部金银,于是就可定案了。”

鲍克先生怀疑地盯着他看。

“我这是说着玩的。”麦克昆急忙说,“事实上,他不会留给我一分钱。”

波洛插了嘴。

“没问题,”他说,“哪怕是互让遗产。”

麦克昆叹了一口气。

“那就好。思想包袱放下了。”他的话富有幽默感。

一行三人到了最后一个房间。对意大利人和男佣人的行李搜查结果,一无所获。

三个人站在车厢尽头面面相觑。

“下步怎么办?”鲍克先生问。

“回餐车。”波洛说。“能了解的全部都了解了。有旅客的证词,有得李的情况,还有我们亲眼目睹的证据。看来,再不需要什么别的帮忙了。现在该是使用我们的大脑的时候了。”

他摸摸口袋里的烟盒,空了。

“我这就过来。”他说。“我得拿些烟。这是一件棘手的、稀奇古怪的案子。

是谁穿这件鲜红色的睡衣呢?睡衣现在又在哪里呢?这案子中有些东西── 一些事实──被我忽视了。案件之所以棘手,是因为作案棘手。不过我们会理出头绪来的。

稍等片刻。”

他匆匆地沿过道向自己的包房走去。他知道,他的一只箱子里还存有一些香烟。

他拿下箱子,“啪”的一声打开锁。

他盘着双腿坐着凝视起来。

箱子上层摆着一件折得整整齐齐的鲜红色的丝质睡衣,上面绣着龙。

“看来,”他自言自语道。“象是那么回事。这是挑战,好吧,我来应战。”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一章 谁

波洛走进餐车时,鲍克先生正在和康斯坦丁大夫交谈。看起来,鲍克先生有点儿神情沮丧。

“来了。”鲍克先生看到他进来,打了个招呼。

当他的朋友坐下来后,他又添了几句:

“要是你破了这个案子,我亲爱的,我真的会相信奇迹啦!”

“这案子使你发愁了?”

“自然使我发愁。简直摸不着头脑。”

“我也有同感。”大夫说。

他好奇地看看波洛。

“老实说吧,”他说,“我不知道,下一步你该怎么办?”

“不知道吗?”波洛若有所思地说。

他拿出烟盒,点燃一支烟。他的眼神恍惚,象是心不在焉似的。

“对我来说,这恰恰是本案的兴趣所在,”他说。“现在,破案的正常途径已经断了。我们所得到的证词,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无法判断──除非自己有妙法。这可是个锻炼,动脑子的锻炼。”

“说得对,”鲍克先生说,“但是,你有什么材料做依据呢?”

“我刚才已经告诉你了。我们有旅客的证词,有我们亲眼目睹的证据。”

“好啊,旅客的证词可真好!它们什么也没告诉我们。”

波洛摇了摇头。

“我不这么想,朋友。这些证词中,有她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真的,”鲍克先生怀疑地说,“我可是没看出来。”

“那是因为你没有听出来。”

“那么,告诉我──我漏了些什么?”

“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我们所听到的第一个证词──年轻的麦克昆的证词。

依我之见,他说出了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有关信件的?”

“不,不是有关信件的。就我所记得的,这句话是:‘我们到处旅行。雷切特先生想看看世界。他为不懂外语而感不方便。说我是他的秘书,还不如说是他的旅行随员。’”

他看看大夫的脸,又看看鲍克先生的。

“怎么搞的?还不明白吗?那可不能原谅了。因为,你刚才还有过第二个机会,那人说:‘一个人要是除了会美国话,其他语言一句不懂,很容易上当。’”

“你的意思是──?”鲍克先生还是显得困惑不解。

“啊,你想用简单句来表达吧。她听着,这儿就有!雷切特不会说法语。可是昨天晚上,当列车员听到铃声,赶到门口时,房里伟出来的是法语,告诉他,这是个误会,他不需要什么。而且,所用的词语完全是地道的,不是一个只懂几句法语的人用得出来的──‘没什么事,我搞错了。’”

“这是真的,”康斯坦丁大夫激动地大声说,“我们早就该注意到这点!我还记得,你对我们重复那话时,说得特别重。现在我才懂得,你为什么不愿相信那块砸瘪了的表所给的证据。一点差二十三分时,雷切特已经死了。”

“那是凶手在说话。”鲍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波洛抬抬手,表示不同意。

“别走得太远。不要想得比我们实际知道的还要多。我认为,在那个时间,一点差十十三分,讲法语是安全的。在雷切特的包房里,还有一个人,这个人要么是法国人,要么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你很谨慎,我的老朋友。”

“一次只应该前进一步。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雷切特是在那时死的。”

“可是,有一个喊声惊醒了你。”

“是的,这是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克先生说,“这一发现,对事情并没有多大影响。

你听到有人在隔壁走动。那人不是雷切特,而是另外一个人。毫无疑问,那是作案以后,他在洗刷手上的血迹,清理现场,烧毁那封与谋杀有牵边的信。然后,他就一直等到一切都静下来。当他认为是安全时,既无阻碍,又无危险,他就反锁上雷切特的房门,并搭上链长,找开通向哈伯德太太包房的门,溜了出去。事实上,跟我们原先所想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雷切特死的时间约摸要早半小时。表拨到一点一刻,是为了制造凶手当时不在场的候象。”

“这样的证据并不十分令人信服,”波洛说。“表针指的是一点一刻──也就是这位不速之客,实际离开现场的确切时间。”

“是嘛。”鲍克先生说,有点儿糊涂起来。“那么,表本身给了什么启发呢?”

“假如表针拨过了──我说的是假如──那么,它们所指的时间必定有意义。

人们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怀疑那个自以为在表针所指的时间,一点一刻时,有着可靠的证据证明他不在现场。”

“对,对,”大夫说,“这样的推论不错。”

“我们还必须略微注意一下凶手进房时的时间。什么时候,他才有机会下手呢?除非我们假设那位真正的列车员是同谋,否则,他可能下手的时间只有一个──列车在文科夫戚站停靠时。列车离开文科夫戚后,列车员始终面对过道坐着。任何旅客都不会注意到列车员的。只有那位真正的列车员,就他一个人,会注意到那个冒名顶替者。但列车在文科夫戚停留时,列车员到月台上去了。于是,任何阻碍和危险都没有了。”

“可我们先前推测,凶手一定是旅客中的一个。”鲍克先生说,“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他们当中的哪一个呢?”

波洛微笑了。

“我已列了个名单,”他说,“假如你们看看,也许会唤起你们的记忆的。”

大夫和鲍克先生都仔细地看着那张名单。名单条理分明,象数学公式,并且的按照会见次序排列的。

赫克托·麦克昆──美国人。六号铺。二等。

动机 可能与死者有关。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十二点至一点半,阿巴思诺特上校为

他作证;一点一刻至两点,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无。

疑点 无。

列车员──皮埃尔·米歇尔──法国人。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十二点三十七分,雷切特房内有说话

声时,波洛在过道里看到他。一点至一点十六分,其他两

个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无。

疑点 因为他似乎已经被怀疑到了,发现的列车员制服对他有利。

爱德华·马斯特曼──英国人。四号铺。二等。

动机 可能与死者有关,是死者的佣人。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为他作证。)

反证 无,除了他的身高体型,是适宜穿那件列车员制服的唯一

一人外。

疑点 另一方面,他不太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哈伯德太太──美国人。三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无。

反证 哈特曼和施密特的证词,证实了她所说的故事──有个男

或 疑点 人闯进她房里。

格莱德·奥尔逊──瑞典人。十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玛丽·德贝汉为她作证。)

注意:她是最后一个见到雷切特活着的人。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 ── 法国籍。十四号铺。头等。

动机 与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密切,索妮娅·阿姆斯特朗的教母。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女佣人为她作证。)

反证 无。

或 疑点 无。

安德烈伯爵──匈牙利人。有外交护照。十三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为他作证。但不包括一点至一

点十五分这一刻钟。)

安德烈伯爵夫人──同上。十二号铺。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服台俄那,睡觉(她丈夫为她作证。台

俄那药瓶在柜里。)

阿巴思诺特上校──英国人。十五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和麦克昆一直谈到一点半,回房后就没

有离开过(麦克昆和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烟斗通条。

或 疑点

赛勒斯·哈特曼──美国人。十六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从未离开过包房(麦克昆和列车员为

他作证。)

反证 无。

或 疑点

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美籍意大利人。五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爱德华·马斯特曼为他作证。)

反证 无,除了凶器可能会说成适合他的脾性之外(参问鲍克先

或 疑点 生。)

玛丽·德贝汉──英国人。十一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格莱达·奥尔逊为她作证。)

反证 波洛听到的对话,以及她拒绝对此作出解释。

或 疑点

希尔德加德·施密特──德国人。八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她的女主人为她作证。)睡

觉。约在十二点三十八分被列车员唤醒,并去女主人那里。

注:旅客的证词均为列车员的供述所证实。即,十二点至一点(当时他去隔壁

车厢),以及一点一刻至两点,没有人走进或离开过雷切特的包房。

“这个材料,你们知道,”波洛说,“仅仅是我们所听到的证词的摘要。是为了方便,才这样排列的。”

鲍克先生做了个怪相。然后把它交还给波洛。

“这个材料并不能说明问题。”他说。

“也许这个更合乎你的口味。”波洛说着,递给他另外一张纸,脸上露出一丝微笑。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二章 问题

纸上写着:

需要解释的问题。

⒈有起首字母H的手帕。是谁的?

⒉为斗通条。是不是阿巴思诺特上校丢失的?或是其他人?

⒊谁穿鲜红色的睡衣?

⒋谁是那个把自己伪装成列车员的男人或女人?

⒌为什么表针会指到一点一刻?

⒍谋杀发生在那个时间吗?

⒎还是比那时早些?

⒏还是迟些?

⒐我们能确信,戳死雷切特的人不止一个吗?

⒑对他身上的刀伤还有其他解释吗?

“好了,让我们看看能做些什么,”鲍克先生说,这些问题的提出,使他有点儿喜形于色。“就从手帕开始吧,好歹做事总得有顺序,讲条理。”

“毫无疑问。”波洛说着,满意地点点头。

鲍克先生继续往下说,带点儿说教的口气。

“起首字母H,与三个人有关──哈伯德太太(Hubbard);德贝汉小姐,她的名字是玛丽·赫米翁(Hermione);以及女佣人希尔德加德·施密特(Hildegarde Schmidt)。”

“啊,那么说,是这人中的一个罗?”

“目前还很难说。但我想,我倾向于德贝汉小姐。也许人们都叫她的第二名字,而不叫第一名字,谁知道呢。另外,已经有些疑点与她有关。你所听到的对话,我亲爱的,一定有点蹊跷,同样,她的拒绝解释,也有点儿奇怪。”

“我倒认为是那个美国人。”康斯坦丁大夫说。“那是一块价格非常昂贵的手帕,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美国人买东西是不太在乎的。”

“那么,你们都排除了女佣人的可能性啦?”波洛问道。

“是的,正象她自己说的那样,那块手帕是上层阶级某个人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烟斗通条。是阿巴思诺特上校失落的吗?或是其他人?”

“这更因给。英国人一般不搞暗杀,这一点,你是对的。我倾向于这个看法,即,通条是另外一个丢下的──目的是为了使那长腿英国人受到牵连。”

“照你这么说,波洛先生,”大夫插嘴道,“两条线索都是因为凶手太粗心了。

我同意鲍克先生的意见。手帕确是个疏忽──因而,没有人会承认手帕是他(或她)的。烟斗通条是条假线索。要证实这个推论并不难,你们一定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阿巴思诺特上校一点也不显得尴尬,反而直率地承认他抽烟斗,并使用这样的烟斗通条。”

“你的推理不错。”波洛说。

“第三个问题──谁穿那件鲜红色的睡衣呢?”鲍克先生接着说,“有关这个么,坦率地说,我边一点影子还没找到。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大夫?”

“没有。”

“那我们得承认,就这一点,我们输了。下一个问题,我们好歹有点头绪。谁是那个把自己伪装成列车员的男人或是女人呢?嗯,可以肯定地说,有许多人是扯不上的。哈特曼、阿巴思诺特上校、福斯卡拉里、安德烈伯爵以及麦克昆等人都太高。哈伯德太太、希尔德加德·施密特和格莱达·奥尔逊的肩膀太宽。那么,只剩下雷切特的男佣人、德贝汉小姐、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和安德烈伯爵夫人──可是,任何一个人看来都不太可能!格莱达·奥尔逊和它东尼奥·福斯卡拉里都发誓赌咒,分别证明德贝汉小姐和那个男佣人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房间;希尔德加德·施密特保证,公爵夫人一直呆在自己的包房里;安德烈伯爵则告诉我们,他的夫人吃安眠药。因此,任何人都在嫌疑之列,看来是不可能的──况且是荒唐的。”

“就象我们的老朋友欧几里德说的那样。”波洛含糊地说。

“肯定是那四人中的一个,”康斯坦丁大夫说,“除非从外面进来的某个人找到了藏身之地──可是,这一点,我们都认为是不可能的。”

鲍克先生却谈起单子上的下一个问题来。

“第五个问题──为什么表针会指到一点一刻?我发现有两种解释。或者说,这是凶手制造的现场,目的是为了证明其作案时不在场,后来,由于听到外面人来人往,他想逃离这个现场时已经来不及了;或者说──等一下──我有了个新的想法──”

在鲍克先生冥思苦想时,波洛和大夫都恭敬地等候着他的最新发现。

“想出来了,”他终于开了口,“拨表针的不是穿列车员制服的人!而是我们叫做第二凶手──左撇子──换句话说,就是那个穿鲜红色睡衣的女人!她去的迟,为了不引起怀疑,就拨了表针。”

“妙极了!”康斯坦丁大夫说,“你真会想象。”

“实际上,”波波说,“她是在黑暗中戳中的,没有想到他已经死了,可是,不知怎么地推测,在他睡衣口袋里有一块表,就把它掏出来,盲目拨针,并且把它敲瘪。”

鲍克先生冷冷地看着他。

“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他问道。

“此刻──还没有。”波洛答道。

“反正,”他接着说,“我认为,你们两位都没发现那块表的最有趣的一点。”

“就是第六个问题要回答的吗?”大夫问道,“对于这个问题──谋杀是发生在一点一刻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我同意,”鲍克先生说,“下一个问题是──比一点一刻早吗?我说,是的。

大夫,你也这样想,是吗?”

大夫点点头。

“是的。但是,‘比一点一刻迟吗?’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也是肯定的。我同意你的推论,鲍克先生,而且,我想,波洛先生也会同意的,尽管他不想承认。第一个凶手在一点一刻之前作的案,第二个凶手则在一点一刻以后行刺的。至于左撇子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措施,弄清楚旅客中,谁是左撇子?”

“我还没有完全忽视这一点,”波洛说,“你们可能已经注意到,我要每个旅客都签名,或留下地址。可这并不是决定性的证据,因为,有的人用右手做某些事,而用左手做另一些事。有的人用右手写字,可有左手打高尔夫球。但是,可能会有些帮助。除了拒绝写字的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所有的旅客都是用右手写的。”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不可能的。”鲍克先生说。

“我怀疑,凭她的力气,能戳那左撇子的一刀吗?”

康斯坦丁大夫疑惑地说,“那一刀要用相当大的力气。”

“比一个女人的力气大吗?”

“不,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可是,我认为,至和要比一个老妇人的力气大,而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的体质尤其弱。”

“也许这是一个精神对肉体的影响问题。”波洛说,“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具有坚强的个性和巨大的意志力,不过,我们还是暂且把它搁一搁吧。”

“至于第九和第十两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够确信,雷切特不止被一人所杀?刀伤还有什么其他的解释?依我看,就医学上而言,那些刀伤是没有任何其他解释的。

假定说,一个男人先轻轻一戳,然后再大力戳,先用右手,再用左手。大约半小时后,再在尸体上戳几刀──当然,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

“对,”波波说,“不成立的。可是,你认为有两个凶手的假设就能成立吗?”

“就象你刚才说的那样,还有什么其它的解释呢?”

波洛双眼直盯着他。

“这正是我自己问自己的,”他说,“而且一直不停地问我自己的问题。”

他向后一仰,靠在椅子里。

“从现在起,一切都在这里面了。”他拍拍自己的脑门说。“我们已经深入研究过这些问题。事实也都在我们面前了,而且秩序井然,有条不紊。旅客们一个一个都传到这来过,轮流提供了证词。我们已经知道所有我们能够知道的东西──从外界……”

他朝鲍克先生亲切地笑了笑。

“我们好象在开玩笑,是吗?──这样靠座椅,能想得出真相吗?好吧,我马上要所理论付诸于实践──就在这儿,你们眼前。你们俩也必须这样做。让我们三人都闭上眼睛,静静思考……

“雷切特是被一个或更多的旅客杀死的。那是他们当中的哪几个呢?”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三章 启发性的几点

足有一刻钟,他们谁也没讲话。

鲍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大夫开始遵照波洛的意思──静坐思考。他们努力想从一连串相互矛盾的细节中,得出一个清楚而正确的结论。

鲍克先生的思路大致如下:

“毫无疑问我得思考。但是,对于那几个问题,我已经都捉摸过了……很明显波洛认为那个英国姑娘与本案有牵连。我不得不感到这是不可能的。英国人是非常冷静的,也许是因为他们的体质太弱……但这并不打紧。看来,那个意大利人不会是凶手──真遗憾,我想,英国男佣人说他房里的那一位从未离开过时,不会是说谎吧.可他这么干是为什么呢?要想贿赂英国人,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是如此的难以接近。这整个事情实在倒霉。我不知道,我们何年何月才能脱离一困境。在列车行进中,应该有某种救援工作。但是,在这些国家里,铸事老是慢吞吞的……任何人在做任何事之前,总是要想它几个小时。而且,这些国家的警察也是最难对付的──傲慢自负,暴躁乖戾。他们会把事情闹得很大。因为,这种机会是难得的。

所有的报纸都会提起……”

从这里起,鲍克先生的思路又沿着一条老路── 一条他们已经走过几百遍的老路──走下去了。

康斯坦丁大夫的想法如下:

“他真古怪,这个小个子。他是天才吗?还是个怪人?他会揭穿这个秘密吗?不可能。我看不出有什么法子。实在太乱了……也许,每个人都在说谎……然而,并不能起什么作用。假如他们都在说谎,为什么会如此迷惑人,好象他们是在讲真情。那些刀伤的说法太离奇了。简直不能理解──假如他是枪打死的,或许更容易理解──毕竟,带枪的人,这个词的意思是,用枪射击的人。美国真是一个古怪的国家。我应该到那儿去。它真进步。回家后,我得找到德为特里斯·齐娅──她去过美国,所有现代思想,她都有。我不知道齐娅现在正在做什么。我的妻子是否已发现……”

他的思路完全走上了私事的轨道。

赫卡尔·波洛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

人匀也许以为他睡着了。

经过一刻钟的木然呆坐以后,他的眉头突然慢慢地舒展开来,轻轻地叹了一声,含混不清地说:

“可是,毕竟,为什么不会呢?假如是那样──嗯,假如是那样,一切都可解释了。”

他的眼睛睁开了,绿得就象猫眼一样。他低声说:

“好,我已想过了,你们呢?”

由于经过一刻钟的沉思,两人都大声说起来。

“我也想过了,”鲍克先生在点心虚地说,“但是,我得不出结论。如何解释这一案件,这是你事而不是我的事,朋友。”

“我也认认真真地想过了,”大夫毫不脸红地说,又回忆起那些色情的细节。

“我想到过许多种可能,但没一个能使我满意。”

波洛和蔼地点点头,好象是在说:

“很好,这样说还是合乎情理的。你们已经给了我想要的提示。”

他挺起胸,笔直地坐在那儿,一边捻着他的小胡子,一边说了起来。他的神情就好象一个见习演说家正对大会演说。

“朋友们,我回顾了所有的事实,以及每个旅客的证词──得出了一个结论。

虽然有点模模糊糊,仍旧看到了某种掩盖事实真相的解释。这个解释很怪。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确信它是真的。要弄确实的话,我还得做些试验。”

“我想先提出几点。这几点,看来对我们会有所启发。我们可以从鲍克先生对我说的一句话说起。这句话恰好就这里。是我俩第一次一起在火车上吃饭时讲的。

他谈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周围是一伙不同阶级,不同年龄和不同国家的人。

而在这种时刻出现了这样一群形形色色的人,是比较少见的。比如说,雅典──巴黎和布加勒思特──巴黎这两节车厢,就几乎是空的。请记住,还有一个旅客没赶上车。我认为,这一事实是重要的。然后是比较次要的几点,但变有启发性──例如,哈伯德太太的手提包的位置;阿姆思特朗太太母亲的名字;哈特曼先生的侦探方法;麦克昆的说法──是雷切特自己毁了我们所发现的那张烧焦了的信;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的教名;以及匈牙利人护照上的油迹。”

两人都盯着他看。

“这此事实,对你们有什么启发?”波洛问他们。

“一点也没有。”鲍克先生坦率地说。

“你呢,大夫?”

“你说的,我一点也听不懂。”

这时,鲍克先生根据波洛刚才提到的护照问题,正在仔细地整理和分析各人的护照。忽然,他哼了一声,拣出来安德烈伯爵夫妇的护照,打了开来。

“你指的是这份吗?这个油迹吗?”

“是的。油迹还比较新鲜。你可注意到它是在什么地方吗?”

“在伯爵夫人的姓名这栏的开头──确切地说,在她教名的头上几个字母。但是,我承认,我还是没看到它的重要性。”

“我将从另一角度来分析。先回到现场所发现的那块手帕上吧。正如不久能前我们讨论过的那样,三个人与字母H有关──哈伯德太太,德贝汉小姐和女佣人希尔德加德·施密特。现在,让我们用另一种观点来看看这块手帕。朋友们,这是一块很贵的手帕── 一件奢侈品,手工织的,巴黎刺绣。所有旅客中, 不管起首字母是什么,谁最配有这样一块手帕呢?哈伯德太太,不可能。她是个合时宜的女人,不想要过分奢侈的衣着。德贝汉小姐,也不可能,那种英国女人往往带有一块好看的、亚麻布手帕,而不可能有价值约两百法朗、昂贵的细棉布手帕。让我们先看看,是否能把她们两人和字母H联系起来,我指的是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

“她的教名可是娜塔莉娅,”鲍克先生挖苦地插嘴道。

“一个不错。可她的教名,就象我刚才说过的那样,肯定对我们有启发,另外一个是安德烈伯爵夫人。我们马上就会联想到──”

“只有你会联想到!”

“就算是我。她护照上的教名,因为有油迹,看不清楚了。任何人都会说,这只是偶然的巧合。然而,想一想那个教名。爱琳娜,假如不是爱琳娜(Eelna)而是海琳娜(Helena)。大写字母H能改成大写E,并且很容易盖住右边的小写e,然后,再搞上一点油污,掩盖涂改的痕迹。”

“海琳娜,”鲍克先生喊了起来,“好一个想法。”

“当然好罗!我一直在为我这一想法寻找佐证,不管多么微不足道──现在可找到了。伯爵夫人行李上的行李标签已经有点儿潮了。最重要的是,水迹也刚好弄糊了起首字母。而且,那张标签已经湿得脱开了,还被贴在另外一外地方。”

“你开始使我有点儿相信了,”鲍克先生说,“可是,安德烈伯爵夫人──肯定──”

“啊,现在,我的老朋友,你得改变自己原来的想法,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对待这个案子。那么,凶手是打算怎样出场的呢?别忘了,这场大雪搅乱了他原先的计划。可以设想,要是没有雪,列车继续它正常的行程。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可以说,凶手有可能早在今天上午,在意大利边境时,就会被发现。意大利警察也会得到相同的证词。麦克昆先生会搬出恐吓信;哈特曼先生会讲他的故事;哈伯德太太会急于向每一个谈一个男人穿过了她的包房;钮扣也会被发现。想象当中,只有两件事有所不同。那个男人穿过哈伯德太太包房的时间,恰好在一点钟之前──列车员制服会被发现,已经丢在两个盥洗室中的一个里。”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凶手原来的打算,使谋杀案看起来像车外人干的。凶手原计划在布罗特站下车,列车正点到站时间是零点五十八分。有人可能会在过道上碰到一个陌生的列车员。制服会被搁在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借以清楚地表明,这个鬼花样是怎么搞出来的。所有的旅客也就会受到怀疑。朋友们,这就是凶手原来精心炮制的计划。”

“可是,一切都由于列车出了事故而改变了。毫无疑问,我们已经有理由,说明为什么那个男人在死者房内呆了这么久。他在等待列车继续上路。但是,最后,他意识到列车开不了啦。他不得不作出另一个计划。现在可以知道,凶手一定还在车上。”

“对,对。”鲍克先生迫不及待地说,“我全明白了。可是,手帕是怎么进来的呢?”

“我正要谈呢,不过要拐点弯,先不直接谈它。首先,你们必须认识到,那些恐吓信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许是从一本蹩脚的美国侦探小说里抄来的。它们不是真的。其实,纯粹是为了迷惑警察而写的。我们必须问自己的是:‘它们是用来欺骗雷切特的吗?’表面看来,回答似乎应该是否定的。他给哈特曼的指示,看来是针对一个明确的‘私’敌的。对这个宿敌的身份,他也是一清二楚的。先决条件是,假如我们相信哈特曼的故事是真实的。但是,雷切特肯定收到了一封与众十分不同的信──提到阿姆斯特朗小孩的那封信。我们在他的包房里已经发现了它的一个碎片。万一雷切特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迫在眉睫,那封信就是为了使他确实知道,为什么他的生命安全会受到威胁。恰恰是那封信,正象我们说过的那样,凶手是不愿让任何人其他人知道的。因此,作案后,凶手所关注的第一件事便是销毁它。这也就是他计划中的第二个障碍。这第一个是雪;第二个是,我们重新使碎片得到复原。”

“那封信──已被如此小心地毁掉了的信──中能说明一个事实。列车上,一定有什么人,跟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相当密切,以致发现那封信,就会引起直接怀疑那个人。”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已经发现的另外两条线索。烟斗通条的问题,先搁一搁,关于它,我们谈得很多了,还是来讲讲手帕吧!简单地说,这个线索可直接牵连到某个人,这个人名字的起首字母是H,而他(或她)无意地把它丢在那里了。”

“对极了。”康斯坦丁大夫说。“当她发觉手帕失落时,就立即采取措施,隐瞒他的教名──”

“你想得真快,我还来不及想,你已经得出了结论。”

“还有其它的结论吗?”

“当然有。例如,假设你作了案,但希望使其它人受到怀疑。好吧,列车上就有这么一个人── 一个女人,与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假设,那时, 你留下她的手帕……她就会被传讯,她和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就会暴露无遗──就是那样。作案动机──以及一件与谋杀案有牵连的物证。”

“可是,在这个案子里,”大夫反驳说,“她是无罪的。因为她没有打算隐瞒自己的身份。”

“啊,真的?你是这样想的吗?这正是警察当局的意见。可我懂得人性,朋友,告诉你吧,一个人要是因谋杀而突然面临审讯时,虽然是最无辜的,也会失去头脑,做出最荒唐的事来。不,不,油迹和重贴的标签并不能证明有罪──它们只能证明安德烈伯爵夫人,由于某种原因,急于隐瞒自己的身份。”

“那么,你认为,她和阿姆斯特朗家有什么关系呢?她说,她从来也没有到过美国。”

“确切地说,她的英语是不标准的。她的异国外表也太过分了点。然而,要猜出她是谁,并不困难,刚才,我还提到过阿姆斯特朗太太母亲的名字──琳达·阿登。她是一个很著名的演员──而且,最拿手的是演沙士比亚的戏。想一想《皆大欢喜》──阿登和罗沙林德森林。她就是从那里获得灵感,而给自己取艺名的。大概是戈尔登伯格──在她的血管里,很可能有中欧人的血液──也许还有点儿犹太人血缘,而流落到美国去的,有许多不同国家的人。先生们,我提醒你们注意,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是海琳娜·戈尔登伯格,琳达·阿登的小女儿。拐骗悲剧发生时,她比那小孩大不了多少。后来,她跟安德伯爵结了婚,当时他是在华盛顿当专员。”

“可是,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说,她是跟一个英国人结的婚。”

“可她记不得他的名字了!我问你们,朋友,这可能吗?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爱琳达·阿登,就象贵妇人都爱名演员一样。她是琳达一个女儿的教母。她真的会这么快就忘了她另一个女儿的夫名吗?这不太可能吧。不可能。我可以肯定,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撒了谎。她知道海琳娜在车上,而且见到过她。她一听到雷切特地本来面目时,就意识到海琳娜会受到怀疑。因此,当我们问到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时,她马上就说谎了──说什么‘不清楚’,‘记不得’,只记‘得她跟英国人结的婚’──总之,尽可能说得离真相远些。”

一个餐车侍者走到他们前面,对鲍克先生说:

“吃饭了,先生们。要送上来吗?已经做好了一会儿啦。”

鲍克先生朝波洛看看,后者点点头。

“很好,来吧。”

侍者从另一个门走出去。然后,就听到铃声和他的大嗓门:

“开始供应。供应晚饭。晚饭开始──第一桌。”``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四章 护照上的油迹

波洛和鲍克先生.大夫同坐一桌。

到餐车来吃饭的人,都显得非常温和自制。他们很少说话。就连平时非常饶舌的哈伯德太太,也显得那么安静,当然。她嘴里一边嘀嘀咕咕,一边坐下:

“我好象不什么。”她只是在瑞典太太和鼓励下,才吃了点送上来和东西。瑞典太太看来有照顾她和特别责任。

饭菜上来之前,波洛住侍者领班的衣袖,小声地跟他说了几句。康斯坦丁对这些耳语猜得很准。他注意到,安德烈伯爵夫妇的饭菜总是最后一人个送上来,吃完饭,结账也故意拖延了。这样,伯爵夫妇就成了最后离开餐车的人。

当他们站起身,朝门口走去时,波洛委快就站起来,跟上他们。

“对不起,夫人,你的手帕掉了。”

他向她递过一块很小的.织有字母的手帕。

她接过手帕,看了一眼,然后又还给他。

“你弄错了,先生,这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你能肯定吗?”

“肯定不是。先生。”

“可是,夫人,手帕上有你名字的起首字母──H。”

伯爵突然动了动。波洛不理他,眼睛直盯着伯爵夫人的脸。

她一动不动地看着他,说:

“我不明白,先生。我名字 和起首字母是E·A.。”

“我可不这么想。你的名字不是爱琳娜,而是海琳娜·戈尔登伯格,琳达·阿登的小女儿──海琳娜·戈尔登伯格,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

整个餐车一下子变得死一样沉寂。伯爵夫妇的脸都吓得跟死人一样苍白。波洛换了一种比较温和的口气说:“否认是没有用的。这是事实,是吗?”

伯爵怒吼起来:“请问,先生,你有什么权利──”

他的夫人打断了他,用她那小手捂住了他的嘴巴。

“不鲁道夫。让我来说。继续否认这位先生所说的,是没有用的。我们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

她的声音变了,虽然仍富有南方腔调,但是,突然变得更为清楚锋利。毫无疑问,是道道地地的美国音。

伯爵沉默不语。他听从了他妻子的手势,两人都在波洛对面坐下。

“你的话很对,先生,”伯爵夫人说,“我是海琳娜·戈尔登伯络,阿姆斯朗太太的妹妹。”

“今天上午,你可没有告诉我这一事实,伯爵夫人。”

“没有。”

“事实上,你丈夫和你所说的一切,只不过是谎言而已。”

“先生,”伯爵生气地喊了起来。

“别生气,鲁道夫。波洛先生说的事实是很残酷的,但也是否认不了的。”

“我很高兴,你能如此直言不讳地承认事实,夫人。那么,请你告诉我,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涂改你护照的教名?”

“这完全是我做的。”伯爵插了进来。

海琳娜平声静气地说:

“当然,波洛先生,你能猜出我的理由──我们的理由。被害人是杀害我那小侄女的凶手,他害死了姐姐,捣碎了我姐夫的心。那是我最爱的三个人。他们就是我的家──我的一切!”

她的声音充满了激情。她真是她母亲的女儿。那位著名演员的演出,她那情感的魅力曾经感动得无数观众失声落泪。

她继续往下说,但平静多了。

“整个车上,也许,我是唯一一个最有正当的杀他的动机的人。”

“你没有杀他吗,夫人?”

“我向你发誓,波洛先生,我丈夫知道我,也可发誓──尽管我最有可能杀他,可我连碰也没碰过那人。”

“我也发誓,先生,”伯爵说,“我用名誉担保,昨天晚上,海琳娜一刻也没离开过包房。正如我说的,她服了一片安眠红。她是完全无罪的。”

波洛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用名誉担保。”伯爵又重复了一遍。

波洛微微地摇了摇头。

“那么,在护照上改名的,是你罗?”

“波洛先生,”伯爵激动地说:“请想一想我的地位。你以为,我能让我的妻卷入一个令人厌恶的弄事案子吗?她可是无罪的,我知道。但她所说的,句句是事实──由于跟阿姆斯特朗家有关,她马上就会被怀疑的。她会被传讯,也许还会被逮捕。既然恶运使得我们跟雷切特同车,我感到,只有这个办法了。我承认,先生,上午我所说的全是假的,但是除了一点──我的妻子昨天晚上没有离开过包房。”

他说得这么认真,令人难以否定。

“我并没有说,我不相信你,先生。”波洛慢吞吞地说。“你的家族,我知道,是古老而值得自豪的。要是你的妻子卷入一个令人不快的刑事案子,这确是痛苦的。

这一点,我倒很同情你。然而,你妻子的手帕,确实是在死者房里发现的,你对此,又作何解释呢?”

“那块手帕不是我的,先生。”伯爵夫人说。

“不管那上面有起首字母H吗?”

“不管。虽说与我的手帕有点儿象,可不是那种式样。当然,我知道,我不指望你能相信我。可我向你保证,那块手帕不是我的。”

“可能是有人为了连累你,把它放在那儿的?”

她微微一笑。

“可是,毕竟,你还是在诱使我承认,它是我的?但事实上,波洛先生,它不是我的。”

她说话时,态度非常认真。

“假如手帕不是你的,那么,你为什么要涂改护照上的名字呢?”

伯爵回答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听到,手帕上的起首字母是H。我们在被传问之前,商量了此事。

我向海琳娜指出,要是她的教名的起首字母被人发现的话,她马上就会受到更多更严厉的盘问。而这事,把海琳娜改成爱琳娜,又是如此容易因此,就改了护照。”

“你做得跟出色的罪犯一样高明,伯爵先生,”波洛冷冷地说,“一个伟大、天才的创造,并且,毫不悔恨地决心把正义引入歧途。”

“噢,不,不。”那女人向前靠了靠,用法语说,“波洛先生,他是向你解释事情的经过。”她停了一下,改用英语说:“我害怕──我怕极了,你是知道的。

我真怕──那时──重新提起那过去的惨景。一想到可能会被怀疑,甚至投入监狱,波洛先生,我简直怕死了。你难道一点也不能理解吗?”

她的声音是动人的──深沉的──富有感情的──恳求似的,正是那位演员琳达·阿登的女儿的声音。

波洛严肃地看着她。

“假如我相信你,夫人──我并不是说,我不相信你──你行帮助我。”

“帮你?”

“是的。谋杀的原因,应该溯源到过去──那个悲剧毁了你的家,使你少女时代的生活变得充满辛酸。告诉我那时的惨状吧,夫人。那样,我可以从中找出解释整个案情的来龙去脉。”

“有什么好说的呢?他们都死了。”她痛苦地重复着,“都死了──都死了,罗伯特,索妮娅──亲爱、亲爱的黛西。她是多么美啊──多么幸福──她的鬈发是多么可爱啊。她的失踪,简直使我们所有的人都要发狂了。”

“还有一个受害者,夫人。一个间接受害者,你可以说。”

“可怜的苏珊?是的,我几乎把她给忘了。警察审问了她,他们确信,她与案子有些关系。也许有──但是,即使有,也是无罪的。我相信,当时,她是跟别人闲聊,说出了黛西的假日时间。可怜的人儿,激动得可怕──她以为黛西的失踪全是她的责任。”说着,她战栗起来。“她就从窗口跳了下去,嗬,太可怕了。”

她用双手捂住了脸。

“她是哪国人,夫人?”

“法国人。”

“她姓什么?”

“有些荒唐,可我记不起来──我们都叫她苏珊,一个漂亮、爱笑的姑娘。她对黛西一片忠心。”

“她是保姆,是吗?”

“是的。”

“谁是护士?”

“她是个训练有素的医院护士。她的名字叫斯坦格尔伯格。她对黛西──对我姐姐也是一片忠心。”

“现在,夫人,我要你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想一想。自从你上车以来,有没有看到过任何一个你所认识的人?”

她呆呆地望着他。

“我吗?没有,一个也没有。”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你认识吗?”

“噢,她吗?当然认识。我以为你指的是那时的──那时的──任何人。”

“是这个意思,夫人。现在可得仔细想想罗。要记住,好多年过去了。这个人可能已经改变了模样。”

海琳娜陷入了沉思。然后,她说:

“没有──我相信──没有我认识的人。”

“你自己──你那时还是个女孩子──难道没有人管你的学习,或是照料你的生活吗?”

“噢,对了,我一个严厉的监护人──象是我的家庭女教师,同是,又是索妮亚的秘书,她是英国人,确切地说是苏格兰人── 一个高大的红发女人。”

“她的名字呢?”

“弗里波蒂小姐。”

“年老的还是年轻的。”

“对我来说,她看上去老得可怕。我想,实际上她还没有超过四十岁。苏珊,当然,常常照料我的衣着和服侍我。”

“那座房子里,难道就没有其他人了吗?”

“只有佣人。”

“那么,你肯定──十分肯定,夫人──车上的人,你没有一个认识的罗?”

她认真地回答:

“没有,先生,一个也没有。”``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五章 公爵夫人的教名

伯爵夫妇走了。波洛朝他的朋友看了看。

“你们看,”他说,“我们又前进了一大步。”

“好极了,”鲍克先生真心诚意地说:“要是我,做梦也不会怀疑到安德烈伯爵夫妇的。我承认,我以为他们完全是无关的。现在我想,肯定是她作的案。这是相当惨的。不过,她是不会被推到断头台上去的。她有减刑的条件。最多也就是坐上几年监牢──最多如此。”

“其实,你是非常相信,她是有罪的?”

“我亲爱的朋友,这真是毫无疑问了吗?我想,你那自信的样子,好像是说,等到列车排除了雪堆,就把这个案子移交给警察,我们就可以旗息鼓了。”

“你不相信伯爵明确地断言──以他的名誉担保──他妻子是无罪的吗?”

“我亲爱的──自然──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他喜欢他妻子。他想救她!他们很会撒谎── 一副贵族的气派,然而,除了谎言,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呃,你知道,我有个相反的意见──他说的可能是事实。”

“不对,不对。不要忘了这块手帕。单凭这块手帕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哦,对手帕,我可不那么相信。你可记得,我一直提醒你,关于手帕的主人有两种可能。”

“尽管如此──”

鲍克先生的话还没有说完。此时,餐车的门被打开,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走了进来。她径直朝他们走去,三个人都站起来。

她只对波洛说话,把其他两人丢在一边,不予理睬。

“我相信,先生,”她说,“你这儿有一块我的手帕。”

波洛身他的朋友瞥了一眼,眼神里流露出胜利的喜悦。

“是这块吗,夫人?”

他拿出那一块细棉布手帕。

“就是它。角落上有我的起首字母。”

“可是,公爵夫人,这儿的字母是H,”鲍克先生说,“而你的教名──请原谅──是娜塔莉娅(Natalia)”

她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对,先生。我手帕上的起首字母总是俄语的。H在俄语中的发音是N。”

鲍克先生有点儿木然,这个倔强的老太婆身上,有种什么东西使他感到惊恐和不安。

“今天上午,跟你会见的时候,你可没告诉我们,这手帕是你的。”

“你并没有问我。”公爵夫人冷冰冰地说。

“请坐下,夫人。”波洛说。

她叹了口气。

“我想,可以。”

她坐了下来。

“此事用着花多长的时间,先生们,你们的下一个问题将是──你的手帕,怎么会落在尸体旁边呢?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

“一点儿也不知道。”

“请原谅,夫人。可我们怎么相信,你的回答是真实的呢?”

波洛非常柔和地说。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轻蔑地答道:

“我想,你所指的是,因为我没有告诉你们,海琳娜·安德烈是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吗?”

“事实上,你在这件事上,有意骗了我们。”

“很对,我还会这样做。她母亲是我的朋友。我认为,我是忠实的──忠于朋友,忠于家,忠于阶级。”

“你不认为,你该尽力促使本案得到公正的解决吗?”

“这个案子,我认为,已经得到了公正的──严格的──解决。”

波洛向前凑过去。

“你明白我的难处,夫人。甚至在手帕这事上,我会相信你吗?或者,你是不是在庇护你朋友的女儿呢?”

“啊!我明白你的意思。”她的脸上露出了狞笑。“吧,先生,我的话很容易被证实。这就给你们地址,绣我手帕的巴黎人的地址。你们只要出示一下你们手中的手帕,他们就会告诉你们,这是我一年多以前就定做的。手帕是我的,先生们。”

她站起身。

“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

“你的女佣人,夫人,今天上午我们给她看手帕时,她应该认得出来吗?”

“她一定认出来了。她看到它,但什么也没说,啊,她,这正表明,她也是忠实的。”

她微微点了点头,穿过餐车而去。

“正是这样。”波洛低声说,“当我问那女佣人手帕是谁的时候,她有点儿犹豫不决。她决定不下,是否应该承认,手帕是她女主人的。然面,这又如何能符合我那奇怪而主要的想法呢?是的,也许真的会符合的。”

“啊!”鲍克先生说着,习惯地做了个手势──“她是个可怕的老太婆,可怕的。”

“她有可能谋杀雷切特吗?”大夫问波洛。

他摇摇头。

“那些刀伤──深入肌肉的刀伤──决不是年老体弱的人干得了的。”

“可那些浅一点的呢?”

“对,那些浅一点的。”

“我正在考虑,”波洛说,“今天上午的事,我对她说,力量不在她的手臂上,而在于她的意志。这话实际上是个圈套。我想观察一下,她会低头去看她的右臂呢还是左臂。然而,她的回答挺奇怪。她说:‘不,我的两只手都没有力气,我不知道,是难过还是高兴。’多怪的说法。它使我更加相信,我对本案的一些看法。”

“可这并没有解决左撇子的问题。”

“没有,顺便问一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安德烈伯爵的手帕是放在上衣右胸口袋里的?”

鲍克先生摇摇头。他回想起来,在过去半个钟头里,案情的揭示是多么令人惊讶,多么意想不到。他含糊其辞地说:“谎言──还是谎言──实在令人吃惊,整整一上午的谎言。”

“还有更多的秘密需要揭露。”波洛高兴地说。

“你是这样想的吗?”

“假如不是这样的话,我将非常失望。”

“这种欺骗太可怕了,”鲍克先生说,“可是,看来你倒高兴。”他补一句,有点儿责备的样子。

“假话有假话的好处,”波洛说,“假如你以真相与一个说假话的人对质,通常,他们是会承认的──而且往往是出其不意的。只要你的推测正确,就有效果。”

“这是处理这件案子的唯上方法。我轮流唤来每个旅客,细想他们的证词,自己对自己说,‘假如这样,那就是撒谎,在哪一点上撒谎呢?撒谎的原因呢?’于是,我就有了回答,假如他们在撒谎──假如,你们听着──只能是为了这个原因以及在这一点上撒谎。这个办法,在伯爵夫人身上,很奏效。现在,我们将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其他儿的人。”

“万一,我的朋友,你的推测刚好是错的呢?”

“那么,不管怎样,这个人就再有嫌疑了。”

“啊!你用的是排除法。”

“完全正确。”

“那么,下一个,我们将对付哪个?”

“那位真正的绅士,阿巴思诺特上校。”``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六章 再次会见上校

阿巴思诺特上校显然十分生气,因为波洛要他到餐车进行第二次会晤。他脸上的表情令人生畏。他坐下来,问道:

“是你们要我来的?”

“很抱歉,再一次打扰你,”波洛说,“但是,还有些情况,我想,你是能够提供给我们的。”

“真的?我简直没想到。”

“首先,你见过这根烟斗通条吗?”

“见过。”

“是你的吗?”

“不知道。我没有在上面做私人记号,你知道。”

“你知道吗,阿巴思诺特上校在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上的旅客里,你是唯一用烟斗的人?”

“如此说来,有可能是我的。”

“你知道这是在哪发现的吗?”

“一点也不知道。”

“这是在被害人的尸体旁边发现的。”

阿巴思诺特上校扬了扬眉毛。

“你能告诉我们,上校,它怎么可能到哪里去的呢?”

“如果你意思是,问我本人有没有把通条掉在那儿,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没有。”

“任何时候,你都没进过雷切特的包房吗?”

“甚至从来没跟他讲过话。”

“你从来没跟他讲过话,就没有谋杀过他?”

上校又嘲弄地扬扬眉毛。

“要是那样的话,我就不会给你提供事实罗。可事实上,我并没有谋杀过那家伙。”

“唔,好了,”波洛含糊地说,“那是无关紧要的。”

“你说什么?”

“我说,那是无关紧要的。”

“啊!”阿巴思诺特上校看来好象吃了一惊。他不安地瞧着波洛。

“因此,你看,”波洛接着说,“通条本身,是不重要的。对于通条的出现,我还能想出另外十一种高明的解释。”

阿巴思诺特上校的眼睛直楞楞地盯着他。

“我想会见你的真正目的,完全是另一回事。”波洛继续往下说,“也许,德贝汉小姐已经告诉了你,在康尼雅车站,我碰巧听到有人对你说了些什么?”

阿巴思诺特上校没有回答。

“她说,‘现在不行。等那事会部结束。等那事情过去之后。’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可是,很遗憾,波洛先生,我必须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

上校生硬地说:“至于那些话的意思,我认为,你应该去问德贝汉小姐本人。”

“我已经问过了。”

“这么说,她拒绝告诉你罗?”

“是的。”

“那么,我想,事情十分清楚──即使对你──我也不会说出一个字的。”

“你是不愿泄漏一个姑娘的秘密吗?”

“你可以这样想,要是你愿意。”

“德贝汉小姐告诉我,那些话是她的私事。”

“那么,你为什么不接受这个解释呢?”

“因为,德贝汉小姐是个非常值得怀疑的人,阿巴思诺特上校。”

“胡说八道。”上校激动地说。

“这可不是胡说八道。”

“你没有理由怀疑她。”

“小黛西被拐时,德贝汉小姐正好是阿姆思特朗家的一个家庭教师,这难道不是怀疑她的理由吗?”

餐车里突然一片寂静。

波洛温和地点点头。

“你看,”他说,“我们知道的,比你想的还要多。假如德贝汉小姐是无罪的,她为什么还有隐瞒这一事实呢?为什么她告诉我,她从来没到过美国呢?”

上校清了清嗓子。

“也许你正犯了个错误?”

“没错。为什么要对我说谎呢?”

阿巴思诺特上校耸了耸肩膀。

“你还是自己去问她吧,我仍旧认为,你错了。”

波洛提高嗓门唤人。一个餐车侍者从远处的门外走进来。

“去问问十一号铺的英国小姐,是否愿意到这儿来一下。”

“好的,先生。”

餐车侍者走了。四个人都一声不响地坐着。上校的脸好象是泥塑木雕似的,僵直呆板,毫无表情。

侍者回来了。

“那位小姐马上就到,先生。”

“谢谢你。”

一、二分钟后,玛丽·德贝汉走进了餐车。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下)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方快车谋杀案
第七章 玛丽·德贝汉的身份

她没有戴帽子。她的头,挑衅似地身后仰了仰。她那波浪形的长发和鼻子的曲线,使人联想起一艘船的船头,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勇敢地劈浪前进。而在这刹那间,她是美的。

她向阿巴思诺特上校看了一眼──就这一眼。

她对波洛说:“你想要见我?”

“我想问你,小姐,今天上午,你为什么要对我们撒谎?”

“对你们撒谎?我不懂你的意思。”

“你隐瞒了这样一个事实,在阿姆斯特朗惨案发生时,你确是住在他家的。可你告诉我,你从来都没有到过美国。”

他看她向后缩了一下,很快又镇静下来。

“是的,”她说,“这是真的。”

“不,小姐,是假的。”

“你误解我话的意思了。我是说,我对你撒了谎,这是真的。”

“啊,你承认了。”

“当然承认。既然你已经发觉了。”

“至少你是坦率的,小姐。”

“我好象不会是另外一种人。”

“嗯,这当然是事实。现在,小姐,我可以问问你撒谎的原因吗?”

“我这原因不明显吗,波洛先生?”

“对我可不明显,小姐。”

她用文静,平稳,有点儿生硬的声音说:“我要活下去,我得干活。”

“你的意思是──?”

她抬起双眼,目光停留在波洛的脸上。

“你知道,波洛先生。要得到并保持一个体面的工作,是多么艰难啊?你认为一个因为与谋杀有牵连的曾被拘留过的姑娘,一个名字也许还有照片被登在英国报纸上的姑娘──你认为,还会有哪儿个曾通中产阶级的英国女人,要这样的姑娘做她女儿的家庭教师呢?”

“我看不出为什么不会──假如你没有责任的话。”

“噢,责任──这不是责任──是名声问题,到目前为止,我的生活道路是顺利的。我的工作报酬不错,又令人愉快。要是没有更吸引人的好处,我不会冒着失去现有工作的危险去干任何事的。”

“我要冒昧提醒你,小姐,不是你,而是我,是最好的裁判。”

她耸耸肩。

“比如说,你能帮助我解决你们的身份问题。”

“这是什么意思?”

“小姐,你还能认出,安德烈伯爵夫人,就是你在纽约教过的阿姆斯特朗太太的妹妹吗?”

“安德烈伯爵夫人?认不出,”她摇摇头,“你也许觉得奇怪,可我不认识她。

你知道,我教她时,她还未成年呢那是三年多前的事,的确,伯爵夫人使我想起了某个人──这事使我迷惑不解。但是,她看上去,多么象个外国人──我怎么也不敢把她和那个小小的美国女学生联系起来的。确实,走进餐车时,我曾漫不经心地瞥了她一眼,我更多地注意她的衣服,而不是脸──”她露出一丝微笑──“女人总是这样!况且,嗯,我有我自己的事要干。”

“你还是不愿告诉我你的秘密,小姐?”

波洛的声音很温柔,但有说明力。

她轻轻地说:

“我不能──我不能。”

突然,谁也没想到,她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整个脸都扑在向前伸出的手臂里,伤心得好象心都要碎了。

上校跳起来,样子可怕地站在她身旁。

“我──你们看──”

他停住了,转过身子,恶狠狠地怒视着波洛。

“我要砸你个稀巴烂,你这个卑鄙的矮鬼。”他说。

“先生。”鲍克先生抗议道。

阿巴思诺特上校转向姑娘。

“玛丽──看在上帝的份上──”

她跳了起来。

“没什么。我很好,你不再需要我了,波洛先生,是吗?如果你需要,你可以来找我。啊!多傻──我多么傻啊!”

她匆匆跑出了餐车。阿巴思诺特上校在跟她走之前,又转过身来,看看波洛,喊道:“德贝汉小姐跟这个案子毫不相干──毫不相干,你听到吗?如果你还要找她的麻烦,就尽管来找我吧!”

他大跨步走了出去。

“我喜欢看一个愤怒的英国人,”波洛说,“他们是很逗人乐的。越是感情冲动,说起话来就越失去控制。”

然而,鲍克先生对英国人的冲动反应并不感兴趣。他对他的朋友波洛,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亲爱的,你真了不起。”他欢呼起来,“又一奇迹般的猜测。实在惊人。”

“你对这些事是怎么想出来的,简直不能令人置信。”大夫赞赏地说。

“哦,这次可不值得称赞,这不是猜想,实际上是安德烈伯爵夫人告诉我的。”

“你不是在开玩笑吧?”鲍克先生怀疑地说。

“你们还记得吗,我问到她的家庭女教师时和伴侣吗?那时,我就想到假如德贝汉小姐跟本案有牵连,她在阿姆斯特朗家不是家庭教师,就是女伴。”

“可是,安德烈伯爵夫人描述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一点不错,一个高高的,红头发的中年女妇人──其实,在各方面,都和德贝汉小姐相反。这样说,是为了造成一个明显和差别。然而,当时,她不得不马上造个假名,而有些不自觉的联系,使她露出了马脚。你们一定记得,她说的是弗里波蒂小姐。”

“是吗?”

“嗨,你们也许不知道,在伦敦,有爿店的店名也叫弗里波蒂,最近才改成德贝汉·弗里波蒂。由于伯爵夫人的脑子里一直转着德贝汉小姐这个名字,所以她很快就联想到另一个,嘴巴说出来的就成了弗里波蒂。自然,我马上就明白了。”

“又是一个谎言,她为什么要这样呢?”

“可能是为了更为忠实吧。给破案添些麻烦。”

“我的天,”鲍克先生大声说。“但是,车上的每个人都在撒谎吗?”

“这就是,”波洛说,“我们马上要把它弄明白。”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八章 更加出乎意料的发现

“现在,再也没有东西能使我惊讶了,”鲍克先生说,“没有了!即使车上的每个人,都被证实,曾在阿姆斯特朗家里住过,我也不会感到惊讶了。”

“这话倒很深刻。”波洛说,“你想看看你认为最可怀疑的人,那个意大利人,并听听他和怎样为自己辩护吗?”

“你还要来一个精彩的推测吗?”

“很对。”

“这真是个非常离奇的案子。”康斯坦丁说。

“不,倒是十分自然的。”

猛然,鲍克先生失望地挥动起双臂说:

“如果这是你所说的自然的话,朋友──”

他的话突然卡住了。

这时,波洛才让餐车侍者叫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

高大的意大利人走了进来,眼神里流露出小心.机警的样子。他的眼睛紧张地瞟来瞟去,好象一只掉进陷阱的野兽。

“你们要我说什么?”他说。“我没什么可说的,──没有,听到了吗?你们这是白费劲──”他用力拍着桌子。

“有的,你还有些东西要告诉我们,”波洛有力地说:“还有真情!”

“真情?”他不安地瞟了波洛一眼,所有自信和泰然的神情,一下子都消失了。

“当然,也许我已经知道了。然而,这要看你是否自觉自愿地说出来。”

“听你的口气,就象个美国警察。‘从实招来’,他们就是这样说的──‘从实招来’。”

“啊!那么,你肯定和纽约的警察有过交往罗?”

“没有,没有,决没有。他们在我身上找不到半点过错──可这并不需要审讯。”

波洛平心静气地说:

“那是在阿姆斯特朗案子里,不是吗?你当时是个开车的。”

他的目光正好与意大利人的相遇。高大的意大利人息怒了,就象一只戳破了的气球。

“既然你知道了──为什么还要问我?”

“今天上午,你为什么要撒谎?”

“买卖上的原因。此外,我不相信南斯拉夫警察。他们恨意大利人。他们对我是公正的。”

“也许他们已经给了你最公正的判决!”

“不会的,不会的,我跟昨晚的事一点关系也没有。我一直呆在包房里。那个长脸英国人能作证。不是我杀死那只猪猡──雷切特的。你们不能证明我有罪。”

波洛在一张纸上写什么。他抬起头,仍旧心平气和地说:

“很好,你可以走了。”

福斯卡拉里心神不宁地徘徊不走。

“不是我──我跟那事一点关系也没有,你知道吗?”

“我主你可以走了。”

“这是阴谋。你想陷害我吗?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那只猪猡,那个早该处死的人!以前,他没有被处死,这简直是件丑闻。要是我的话──要是我被捕的话──”

“然而,并不是你。你跟拐骗小孩没有关系。”

“你刚才说什么?天哪,那小宝贝──她是整个院子的天使。她叫我安东尼奥。

她会坐进我的车,装模作样地握住方向盘。整个院子的人都痛爱她,宠她!就连警察,后来也理解了。啊,美丽的小天使!”

他的声音轻了下来。眼眶里满是泪水。然后,他猛地转过身支,大步走出餐车。

“彼得罗。”波洛喊道。

餐车侍者跑了进来。

“十号铺──瑞典女人。”

“是,先生。”

“还有一个?”鲍克叫了起来,“啊,不──不可能的。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

“我亲爱的,我们必须了解,即使最终,车上的每个人都被证实有谋杀雷个案情,我们就永远解决了谁有罪为个问题。”

“我的脑袋乱极了。”鲍克先生呻吟起来。

格莱达·奥尔逊太太被侍者带了进来。她哭得很伤心,实在令人同情。

她瘫倒在波洛对面的椅子里,捂着一块大手帕,不停地哭泣。

“别再伤心了,太太。别太伤心了。”波洛拍拍她的肩膀。“只要讲几句真话,就行了。你是黛西.阿姆斯特朗的护士,是吗?”

“是的──是的。”可怜的女人哭个不停。“啊,她是个天使── 一个真正可爱的小天使。她的心里只有善和爱──可是,她却被那个恶棍拐走了──受尽了折磨──她那可怜的妈妈──还有另一个小孩,从未出世的小孩。你们是可不能理解的──你们不会知道──要是你们也象我一样,在那儿的话──要是你们亲眼目睹那个可怕的悲剧──今天上午,我就把真情告诉你们的。但是我害怕──我怕,我实在是高兴,因为那个恶棍已经死了──他再也不能杀害或虐待其它的孩子了。啊!我说不下去了──我没有话可说的了……”

她哭得比先前更加厉害起来。

波洛继续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膀。

“好了──好了──我听懂了──我听懂了一切,告诉你,我不再问你了。你已经承认了我认为是真实的东西,这就够了。我理解了──告诉你。”

格莱达·奥尔逊太太已经泣不成声了,她站起身,盲目地向门口走去。她刚到门口,就和进来的一个男人撞了个满怀。

马斯特曼──那个男佣人。

他径直朝波洛走去,说话时,声音还是跟往常一样平心静气。

“我希望,我没有打扰你,先生。我想,我还是马上到这儿来,先生,来告诉你们真情。我是阿姆斯特朗上校战时的勤务兵,后来,就成了他在纽约时的佣人。

因为害怕,今天上午我隐瞒了这段真情,这是很错误的,先生。因此,我想,我还是赶快赤这儿,把我所知道的,和盘托出。但是,先生,请你们无论如何不要怀疑安东尼奥。安东尼奥,先生,连苍蝇也不会伤害的。我可以发誓,昨天晚上,他整整一夜,确实没有离开过他的包房。所以,你们看,他是不可能作案的。安东尼奥虽是个外国人,先生,可他是很温和善良的──不象人们在书报中所读到的,那种卑鄙的,杀人不眨眼的意大利人.”

他停了下来。

波洛沉着地看着他,说:

“这就是你要说的一切?”

“是的,先生。”

他停了停,然后,因为波洛不响,他就微微弯了弯腰,表示歉意。他犹豫了一下后,又象来时那样,平静而又礼貌地离开了餐车。

“这可是,”康斯坦丁大夫说,“比我所看过的任何侦探小说还要奇妙。”

“我有同感,”鲍克先生说。“十二个旅客中,已有九个人被证实与阿姆斯特朗案有关,请问,下一步怎么办?或者说,谁是下一个呢?”

“我差不多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波洛说,“你看,我们的美国侦探,哈特曼先生来了。”

“他也是来表白的吗?”

波洛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美国人已经来到桌边。

他警惕地看看他们,然后坐下来,慢吞吞地说:

“说实在的,车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简直象个疯人院。”

波洛向他眨了眨眼:

你能肯定,哈特曼先生,你本人不是阿姆斯特朗家里的园丁吗?“

他们家没有花园。”哈特曼先生一字一字地答道。

“那么是管家?”

“我脑子里,连那个院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逐渐相信,我是这车上唯一跟他家没有牵连的人。你感到吃惊吗──我说?吃惊吗?”

“当然,有一点儿令人吃惊。”波洛轻声地说。

“这是开玩笑。”鲍克先生突然喊了起来。

“对这个案子,你有没有自己的想法?”波洛问道。

“没有,先生。它使我吃惊。我不知道怎样来分析.判断。他们不可能全都卷了进去。至于谁是有罪的呢,这一问题,已经超出了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你是怎样弄清楚这一切的呢?这也就是我想知道的东西。”

“只是凭推测。”

“那么,相信我你是个十分机智聪明的推测家。对,我将告诉全世界,你是个机智聪明的推测家。”

哈伯曼先生向后靠在椅子里,赞赏地看着波洛。

“请原谅,”他说,“可乍一看到你,没有人会相信你的。我向你致敬。真的,向你致敬。”

“你太好了,哈特曼先生。”

“没什么,我非常钦佩你。”

彼此,彼此。“波洛说,”问题还没完全解决。我们能否向当局报告,我们知道是谁杀了雷切特先生?

“可我算不上,”哈特曼先生说,“我根本没什么,只是很自然地表示对你的赞赏。另外两个人怎么样,你还没有推测过?那个美国老太太以及她的女佣人?我想,我们可以相信,她俩是车上仅有的无辜之人?”

“除非,”波洛笑着说,“我们可以把她们当作──可以这样说吗?──阿姆斯特朗家里的女管家和厨娘。”

“现在,再也没的什么会使我吃惊了。”哈特曼先生平静而又无可奈何地说。

“疯人院──这种事就是这样──疯人院!”

“啊,我亲爱的,这些巧合真是太离奇了,”鲍克先生说,“他们不可能都卷入了谋杀。”

波洛看着他。

“你不理解,”他说,“根本就不理解。告诉我,”凶说,“你知道是谁杀了雷切特?”

“你呢?”鲍克先生反问道。

波洛点点头。

“噢,知道。”他说,“我知道已有一些时间了。事情已经如此一清二楚,我真奇怪你们也会看不出来。”他看看哈特曼,问道:“那么你呢?”

美国侦探摇摇头,好奇地盯着波洛。

“我不知道。”他说,“我一点也不知道。他们当中的谁呢?”

波洛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

“如果你愿意帮忙的话,哈特曼先生。把所有的人都集合到这儿来。本案的结论有两种可能。我将把两种可能的结论,都告诉大家。”回目录

第三部

第九章 两个结论

所有的旅客都拥入餐车,围着桌子坐定。他们的脸部表情多少有点相似── 一种期待和害怕相混合的心情。那个瑞典女人还在哭哭啼啼,哈伯德太太在一旁安慰她。

“现在,你必须克制住自己,亲爱的。一切都会好的。你可要克制啊。如果那卑鄙的凶手就在我们中间,大家都清楚,那不会是你。哎,只要想到这种事,谁都会发狂的。你就这么坐着,我就在你身边。别再担忧了。”

波洛站起来,她就不作声了。

列车员在门口徘徊。

“我可以呆在这儿吗,先生?”

“当然可以,米歇尔。”

波洛清了清嗓子。

“先生们,女士们:我用英语讲,因为你们大家都懂一点英语。我们净研究一下塞缪尔·爱德华·雷切特──凯赛梯的化名──之死。对这一谋杀案的结论,现有两种可能。我将把这两种情况都告诉你们,并让鲍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大夫来裁决,那一个是正确的。”

“你们大家都已了解本案发现的经过。今天早晨,有人发现雷切特先生被刺身死。昨晚十二点三十七分,有人看到他还活着,那时,他在房门口跟列车员讲过话。

在他的睡衣口袋里,发现一块被敲瘪的表,表针指的时间是晚上十二点至凌晨两点。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晚上十二点半时,列车撞入雪堆之中,十二点半以后,任何人要离开列车,都是不可能的。”

“哈特曼先生,是纽约侦探机关的侦探。(有几个人转头向哈特曼先生望去)他的证词表明,没有任何人能以过他的包房(卧车尽头是十六号铺),而又不被他发现的。因此,我们只好作出这样一个结论:凶手可以在一个特定的车厢──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里找到。”

“我要说,这就是我们的推论。”

“怎么?”鲍克先生大吃一惊,突然喊出了声。

“然而,我将把另一个推论告诉你们,这是很简单的。雷切特先生有个仇敌。

这个人他感到恐惧。他向哈特曼先生讲了这个仇敌的模样,并且告诉他,假如谋杀发生的话,很可能会在列车离开伊斯坦布尔后的第二个晚上。”

“现在,我告诉你们,女士们,先生们,雷切特先生知道的,比他讲的要多的多。这个仇敌,正如雷切特想的那样,在贝尔格莱德,或许在文科夫戚上了车。他是从阿巴思诺特上校和麦克昆先生开的门上车的。他俩刚从这门下车到月台上去。

有人给了这个人一套列车员制服。他把它套在自己的衣服外面;他用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锁着的门,走进了雷切特的包房。此时,雷切特由于安眠药的作用,已经睡熟了。这个人非常凶狠地戳了雷切特十二刀,然后,穿过通向哈伯德太太包房的门逃了出去──”

“正是这样。”哈伯德太太点点头说。

“他在路过哈伯德太太的包房时,把刚用过的匕首顺手塞进她的旅行手提包。

但无意中,他掉了一颗制服钮扣。然后,他溜出包房,沿着过道逃走了。此时,他又匆匆把制服塞进一个空着的包房的手提箱里。几分种后,又穿着普通衣服,在列车即将开动之前,仍旧从餐车附近的门──他来时的门──下了车。”

所有的人都屏住气息。

“那表,怎么解释呢?”哈特曼问道。

“我会把整个案件全给你们讲清楚的。雷切特先生应该在察里布罗特就把表拨慢一个钟头,可他忘了。他的表仍旧是东欧时间,比中欧时间要早一个钟头。因此,雷切特先生遇刺的时间是十二点一刻──而不是一点一刻。”

“可这样的解释是荒唐的。”鲍克先生喊道,“一点差二十三分,他房里传出来的声音怎么解释,那声音要么是雷切特的──否则,就是凶手的。”

“未必如此。可能──嗯──是第三者的。这个人走进雷切特的包房,想跟他说话,但发现他已经死了。他立即按铃叫列车员,于是,就象你所说的那样,一想苗头不对──他怕被指控谋杀,就学起雷切特的说话声音来。”

“这倒有可能。”鲍克先生勉强表示同意。

波洛看了看哈伯德太太。

“啊,夫人,你是想说──?”

“是的,可我不太清楚我要说些什么。你认为,我也忘了把表拨慢了吗?”

“不,夫人。我想,你是听到这个人走过你的房间的──然而,是无意识的。

后来,你作了个梦,梦见一个男人在你房里,你惊醒了,就按铃叫列车员。”

“呃,我想,这是可能的。”哈伯德太太承认了。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很直率地看了波洛一眼。

“你怎么解释我那女佣人的证词,先生?”

“很简单,夫人。你的女佣人认出了我给她看的手帕。她想掩护你,可不那么高明。她确实碰到过一个男人──但要早些──当列车停靠在文科夫戚站时。她故意说她是那以后的某个时间见到他的,稀里糊涂地想为你提供一个作案时你不在场的证据。”

公爵夫人点了点头。

“一切你都想到了──先生──我,我佩服你。”

餐车里一片沉默。

突然,康斯坦丁大夫捶了桌子一拳,所有人都跳了起来。

“可是不对,”他说,“不对,不对,还是不对!这样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在许多次要方面有漏洞。谋杀的经过,肯定不是这样──波洛先生完全清楚这一点。”

波洛转过头来,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这我知道,”他说,“我还要给你们第二个结论呢。可是别太快地把这一结论忘了。也许你们以后还会同意这第一个结论的。”

他回转身,仍旧面对其他人,说:

“对这个谋杀案,还有另一个可能的结论。我是这样得出的。”

“听了所有的证词后,我就背靠座椅,合上双眼,开始思考起来。某些东西看来值得注意。我把它们一一列举给我的两个同事。有些,我已经解释过了──比如,护照上的油迹等等。我将简要地指出剩下的几点。第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鲍克先生的一句话。那是列车离开伊斯坦布尔的第一天,在餐车里吃中饭时说的──得到的印象是,聚集在这儿的一伙人很有趣,因为他们是如此的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阶级和来自不同的国家。”

“我同意他的看法。然而,一想到这个怪现象,我就设想过,这样一伙人再任何其它情况下,是否有可能聚集拢来。我自己作的回答是──只有在美国。只有在美国,这个家才可能由来自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所组成── 一个意大利司机, 一个英国家庭女教师,一个瑞典护士,还有一个法国女佣人等等。我的‘推测’方案就是由此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象一个导演选派角色那样,确定各人在阿姆斯特朗这出戏中所扮演的特定的角色。就这样,我取得相当有趣而满意的结论。”

“同时,我还用一些奇怪的结论来检验各人的证词。比如说,第一个证词,那是麦克昆先生的。跟他的第一次交谈,我感到非常满意。然而,在第二次时,他说了一句相当奇怪的话,我对他说,我们发现了一封信,这封信上提到了阿姆斯特朗案件。他说:‘但是,可能肯定──’然而,他停了停,接着又说:‘我是说──那老头儿是相当粗心的。’”

“于是,我就感到这不是他原来打算说的话。假设,他原来打算说的是:‘但是,可以肯定,信已经烧毁了!’这样的话,麦克昆肯定知道这封信以及信已经被人烧毁了──换句话说,他不是凶手就是凶手的同伙。妙啊。”

“第二个,是那位男佣人。他说,他的主人乘火车旅行时,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服一片安眠药。这有可能是真的。然而,雷切特昨晚服药了吗?他枕下的自动手枪可以证明,他的男佣人再撒谎,昨晚,雷切特打算要加倍提防的。可以肯定,对他实施的任何麻醉都是在他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进行的。谁干的呢?显然,是麦克昆或者是他的佣人。”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哈特曼先生的证词。我完全相信他自己介绍的身份。然而,当说到他用以保护雷切特先生的实际手段时,他的说法恰恰是荒谬的。保护雷切特唯一的有效的办法,是同他一起在他的包房里过夜,或者呆在能够注意到他的房门的某个地方。他的证词却能清楚表明的唯一的一点是:列车上,其它车厢的任何人都没有可能谋杀雷切特。圈子已明显地缩小到伊斯坦布尔──加莱车厢。这一点在我看来,是相当奇怪而费解的。我就把它搁在一边,留待以后在思考。”

“我的耳朵曾经碰巧刮到德贝汉小姐和阿巴思诺特上校叫她玛丽。显然,这说明,他俩的关系很亲密的。然而,上校却装得仅仅是在几天之前才遇见她--可我了解上校这种类型的英国人。即使他对她一见钟情,他还是会慢慢地.有礼节地向她求爱--而不会如此仓促鲁莽。因此,我得出如下结论:阿巴思诺特一校和德贝汉小姐,实际上早就互相熟悉了。只是为了某种原因,才假装陌生的。另外,还有一点,稍微次要些,就是德贝汉小姐很熟悉‘长途电话’这个词。然而,她却告诉我,她从来也没有到过美国。

“再来谈谈另一个证人。哈伯德太太告诉我们,睡在床上,她是不能看见通向雷切特包房的门是否已经闩上的。因此,她请奥尔逊太太帮她看看。那么,尽管她所说的完全是事实,假如她的包房号码是二、四、十二或是任何双号──插销正好在拉手的上方。因此,根本不可能被旅行手提包遮住。我只好作出如下结论:哈伯德太太凭空捏造了一个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件。”

“这里,我再就时间问题讲几句。依我看,关于那块敲瘪了的表,真正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地方--雷切特的睡衣口袋里,一个非常不舒服和不适宜放表的地方,况且,就在床头边,还有个‘钩’,专门用来挂表。因此,我确信,那块表是有意放进口袋的,是伪装的假象。谋杀肯定不是发生在一点一刻。”

“那么,作案时间比一点一刻早吗?说确切点儿,是一点差二十三分吗?我的朋友鲍克先生倾向于这一点。他举出,我正是被那时的大声呼喊所惊醒的这一事实,来和我辩论。然而,假如雷切特麻醉得厉害,他不可能喊出声来。假如他能呼喊,他就有能力搏斗,进行自卫。但是,没有任何这种搏斗的迹象。”

“我记得,麦克昆曾经提醒人们注意,不止一次,而是两次(第二次是相当明显的),雷切特不会讲法语。我得出一个结论,一点差二十三分时所发生的整个事情是个喜剧。专门为我而演出的喜剧!任何人都有可能识破表面所造成的假象,这在侦探故事中是屡见不鲜的手段。他们估计,我应该看这个问题,但由于陶醉在自己的聪明才智上,以致错误地会计,既然雷切特不会讲法语,那么,我一点差二十三分时听到的那个声音,一定不是他的,因而作出,那时雷切特一定已经死了这样一个错误的结论。然而,我深信,一点差二十三分到一点的段时间里,雷切特由于麻醉的作用正处于熟睡状态。”

“可是,这一手段竟然成功了!果真,我打开门,住外看了看。我确实是听到说的法语,假如我是那么令人不可置信的愚笨,以致不会意识到那些话的意义,就必然会引起我的关注。必要的话,麦克昆先生现在就可站出来,他会说:‘对不起,波洛先生,那不是雷切特在说话,他不会讲法语。’”

“那么,真正的作案时间是几点呢?是谁杀了他呢?”

“根据我的看法,仅仅是一种看法,雷切特是在将近两点时被杀的,也就是大夫所给时间范围的最后时刻。”

“至于谁杀了他──”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他的听众。一个个都睁大双眼,注视着他,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话。整个餐车异常安静,简直可听到一根针落在地上的声音。

接着,他又慢条斯理地说:

“在一个现象,始终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我很难把整个谋杀归罪于车上的某一个人,以用归结于相当奇怪的巧合,即,那些在我印象中很难凑到一起的人,竟然互相作证,证明对方作案时不在现场。于是,麦克昆先生和阿巴思诺特上校互相提供了作案时对方不在场的证据──而这两个人看起来,根本不象早就是互相认识的。同样的情况,还有英国男佣人和意大利人;瑞典女人和英国姑娘。由此我对自己说:‘这是异乎寻常的──他们不会都有嫌疑的!’ ”

“于是,先生们,我的心忽然亮堂了,他们都是有嫌疑的。因为,这么多与阿姆斯特朗家有关系的人,同乘一趟车旅行,这种巧合非但不合乎情理,而且也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偶然的,而是精心策划的。我记得阿巴思诺特上校说的,有关陪审团的一句话。一个陪审团由十二个人组成的──车上有十二位旅客──雷切特被戳了十二刀。于是,一直使我困惑的疑团── 一伙不寻常的人, 在一年中旅行的淡季,同乘伊斯坦布尔──加来车旅行──得到了解释。”

“雷切特逃脱了美国的判决。毫无疑问,他是有罪的。我隐约看到了一个自己任命的十二人的陪审团,他们宣判了雷切特的死刑,然而,由于情况紧急,被迫担任了行刑队的角色。根据这一假想,整个案子就豁然明朗了。”

“我把它看作一个完美的拼花艺术,各人都扮演他(或她)所分配到的角色。

一切都安排的十分巧妙。任何可能受到怀疑的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人站出来替他作证。并把事情搅乱。哈特曼的证词,在怀疑凶手是外来人,而又证实不了作案时机时,是必要的。这样,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的乘客就没有危险了。所有证词的每个细节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整个设计就象一个安排得非常巧妙的拼花玩具。每加一片新的,就对破案增添了一分困难。正如我朋友鲍克先生说那样,这个案子就一支幻想曲一样,简直不可能!这正好是他们所指望的。”

“有人会问,这个结论可以解释一切吗?我说,可以。伤痕的性质──每一刀都是由不同的人戳的。伪造的恐吓信──因为是假的,写出来只是为了作个证据。

(毫无疑问,一定有真的信,用来警告雷切特注意自己的命运,当然,已经被麦克昆烧毁了,并用其他的信调了包。)然后,是哈特曼说的,被雷切特叫去的故事,这当然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以及对对那个神秘人物的描述:小个子,黑脸膛,说话象女人的男人。这样描述很恰当,因为,它不会牵连到任何一个真正的列车员,而且,同样可能是一个男人或是女人。”

“用刀刺,这个主意,最初看来是古怪的。然而,经过一番思考以后,就会感到一切都是十分符合实际情况的。匕首是每个人──无论强壮还是体弱的──都会使用的武器,而且不会弄出声音。我猜想,尽管我可能是错误的,十二个人都轮流通过哈伯德太太的包房,走进熄灯的雷切特的包房──戳了他一刀!他们决不会知道,究竟哪一刀实际杀死了他。”

“那最后一封信,雷切特可能已在枕头上发现的那封,现在已经被人小心地烧毁了。假如,有关阿姆斯特朗案件的线索一条也没留下,那么,就绝对没有理由怀疑车上的任何一个旅客了。于是,就可认为是外来人干的,接着,就产生了一个所谓的‘小个子,黑脸膛,说话象女人的男人’,车上的一个或更多的旅客都出来证明看见过这个人,而且还看到他在布罗特下了车。”

“我不很确切地知道,当这些阴谋者发现这一部分计划,由于列车事故而不可能实施时,他们打算怎么办。我想象,他们匆忙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即下手。这样的话,一个或许所有的旅客必然会受到怀疑,但对这一可能性,他们早就预料到了,而且已经有所准备。唯一的补救方法是只需要把事情搅得更加乱七八糟。于是,在死者的房里故意留下了两条所谓的线索──这第一是阿巴思诺特上校受到牵连(证明他不在场的证据最足,而且他与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也最难证实);第二,就是那块手帕,使得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有了嫌疑,而她的社会地位,她的孱弱的身体,以及她的女佣人和列车员的作证,就不致使她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更进一步地把事情搞乱,他们又捏造了一个身穿鲜红色睡衣的神秘女人,企图转移人们的视线,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我要再次为这个女人的存见作证。当时,有人在我房门上用力敲了一下,我从床上跳起来,朝门外望去──看到一个穿鲜红色睡衣的人在远处消失了。他们谨慎地选择了列车员、德贝汉小姐和麦克昆三人为她作证。当我在餐车与人交谈时,有个人,我想,一定是个富有幽默感的人,竟然关切地把那件鲜红色的睡衣放在我的箱子的最上层。这件睡衣原先是从哪里来的,我可不知道。我怀疑这是安德烈伯爵夫人的,因为,她的行李里只有一件雪仿绸的长睡衣。这件衣服做得美观精致,不象睡衣,倒象是茶服。”

“麦克昆第一个获悉,那封如此小心烧毁的信,竟然还有一点没烧完,而且正好留有阿姆斯特朗这个字。他肯定马上去和其他人取得联系。恰恰是这个时候,安德烈伯爵夫人的地位才变得危险起来。她的丈夫立即采取措施,涂改护照。这是他们的第二次不幸。”

“他们统一口径,完全否定和阿姆斯特朗家有任何关系。他们知道,我不可能马上获得真情;他们相信,除非我怀疑到一个特殊人物,我是不可能找到案子的症结的。”“现在,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思考。假如我对末案的推论是正确的──我相信,一定是正确的──列车员显然也参与了这一阴谋。但是,果真如此的话,凶手是十三个,而不是十二个。跟往常的惯例──‘这么多人中,有一个人是有罪的。’是不一样的,我面临的问题是,这十三个人中,只有一个是无罪的。这个人谁呢?”

“我得出一个非常奇怪的结论,即,没有参与谋杀的人,一定是被认为最有可能去杀人的人。我指的是安德烈伯爵夫人。我对她丈夫的急切和心情印象很深,他以名誉担保,庄严地向我发誓,那天晚上,他的妻子从来没有离开过她的包房。我也就确定,安德烈伯爵代他的妻子,可以这么说,戳了雷切特一刀。”

“假如是这样的话,皮埃尔·米歇尔肯定是十二人中的一个。然而,怎么解释他们的同谋关系呢?他是一个正派人。多年以前,他就被公司雇用了──并不是那种接受贿赂,帮助谋杀的人。再者,皮埃尔·米歇尔必定和阿姆斯特朗案件有牵连。

可这看起来,似乎是非常不可能的。于是,我记起来,那个死了的保姆是个法国姑娘。假如这位不幸的姑娘是皮埃尔·米歇尔的女儿。这样,一切都可得到解释了,这也可用来解释,谋杀的地段是怎么选择的。还有谁,在这出戏中所扮演的不是那么清楚呢?我把阿巴思诺特上校当作阿姆斯特朗家的朋友。他们可能一起渡过整个战时。女佣人,希尔德加德·施密特,我能推测出她在阿姆斯特朗家的地位,也许我过于性急,但我本能地觉得,她是个称职的厨娘。我给她设了个圈套──她上当了。我说,我知道她是个好厨娘。她回答说:‘是的。所有的女主人都这样说。’然而,假如你被雇用作女佣人,你的主人将很少有机会知道,你是否是个称职的厨娘。”

“下面,再来谈谈哈特曼,他看起来,似乎肯定不是阿姆斯特朗家里的人。我只能知道,他曾经和法国姑娘恋爱过。我说到外国女人的媚人之处。他的眼泪忽然夺眶而出,他却假装被白雪弄得眼睛发花了。”

“最后,剩下哈伯德太太。哈伯德太太,情允许我说,在这出戏中,扮演了一个最重要的角色。由于住在雷切特的隔壁,她的嫌疑是最大的。理所当然,她不可能求助于任何作案时不在场的借口。若要扮演她所饰的角色── 一个完全逼真的,略微可笑的美国慈母──非要一个艺术家不行。然而,确有一个艺术家与阿姆斯特朗家有关系──阿姆斯特朗的太太的母亲──琳达·阿登,一个女演员……”

他停住了。

于是,哈伯德太太开了口,她的声音柔和,深沉,完全不象她在旅行中的声音。

“我总是设想,我扮演的是喜剧角色。”

她继续往下说,还是那么柔和。

“旅行手提包的疏忽是愚蠢的。这表明,一个人应该经常演习演习。我们曾经试验过──我想,那时我是在双号包房。我根本没想到插销的位置会有不同。”

她略微移了移,眼睛凝视着波洛。

“你知道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波洛先生。你是个聪明绝顶的人。可是,即使是你,也想象不出那天,纽约是多么的可怕!我简直伤心得要发狂──佣人们也是这样──阿巴思诺特上校也在那儿。他是约翰·阿姆斯特朗最好的朋友。”

“战时,他曾救了我的命。”阿巴思诺特上校说。

“当时当地,我们大家就决定──也许我们是疯了──我不知道──凯赛梯逃脱的死刑,以后必须执行。我们有十二个人──或者说是十一个人──苏珊的父亲当然远在法国。起初我们想,最好用抽签来决定谁去执行。但是,最后,我们决定用现在这个办法。这是司机安东尼奥建议的。以后,玛丽和赫克托·麦克昆研究出了详细的计划。他始终敬慕索妮亚──我的女儿──是他,给我们确切地说明,凯赛梯的钱是怎么使他得以逃脱死刑的。”

“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完善了我们的计划。我们首先跟踪雷切特。最后,哈特曼跟上了他。于是,我们不得不设法使马斯特曼和赫克托受他雇用──或者至少是他们中的一个。结果,我们的目的达到了。然后,我们和苏珊的父亲商量。阿巴思诺特上校对有十二人这一事觉得很敏感。他似乎想到,应该把事情办得更有条理。他不太喜欢用刀杀,但他同意这样做确能解大部分困难。再说,苏珊的父亲也愿意。苏珊是他的独生女。我们从赫克托处获悉,雷切特迟早要乘东方快车从中东回来。由于皮埃尔·米歇尔实际上已经在那趟车上做事,这个机会真太好了,决不能错过。此外,这还是个稳妥的办法,不至于连累外界的任何一个人。”

“我女婿当然也知道了。他坚持要和她同行。赫克托想方设法,使雷切特选了一个启程的日子。那天,米歇尔一定要当班。我们原想包下伊斯坦布尔──加来车厢上的所有铺位,可不幸的是有一个铺早就被人订购了。它是保留给公司董事的。

哈里斯先生,当然是虚构的。但是,任何陌生人和赫克托同住一个包房都是尴尬的。

以后,在最后一分钟时,你来了……”

她稍停了片刻。

“她啦,”她说,“一切你都已经知道了,波洛先生。你将怎么办呢?如果整个事情必须公布出去,你总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算在我,而且只是我一人身上吧?我倒乐意,我一个人就戳了他十二刀。这并非仅仅是因为他要对我的女儿以及我的外孙女儿的惨死负责,而且还要对其他的小孩子负责,也许他们还在还还活着,并且生活得很幸福。这才是更重要的。黛西之前,可能已经有其他的小孩子负责,也许他们现在还活着,并且生活得很幸福。这才是更重要的。黛西之前,可能已经有其他的小孩惨遭他的毒手──将来,也许还有其他的小孩。社会已经宣判过他死刑;我们只不过是执行判决而已。然而,并没有必要,宣布所有这些人都有罪。所有这些善良忠诚的人儿──可怜的米歇尔──玛丽和阿巴思诺特上校──他们是那么的相亲相爱……”

她那深沉而充满感情的,震人心弦的声音── 一度使无数纽约观众激动不已的声音奇妙地回响在挤满了人的餐车里。

波洛看了看他的朋友。

“你是公司的董事,鲍克先生,”他说,“你有什么要说的?”

鲍克清了清嗓子。

“依我之见,波洛先生,”他说,“你提出的第一个推论是正确的──肯定是正确的。我建议,南斯拉夫警察来时,这就是我们能够提供的结论。大夫,你同意吗?”

“当然同意。”康斯坦丁大夫说。“至于医学方面的证据,我想──呃──我可以作一、二处奇妙的修改。”

“那么,”波洛说,“由于结论都已经摆在你们面前,我可以荣幸地告退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214.html

更多阅读

319、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怀斯 怀斯

319、克里斯蒂娜的世界 怀斯 美国 1948年 油画 82.5*121cm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http://www.zyysz.com/正一艺术点评:这是一幅催人奋进、难得一见的世界名画。这幅画是美国本世纪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怀斯的代表作。作品描绘的是患小儿

人物:曆史上的桂林人之一:唐景崧與日寇爭台灣原創

曆史上的桂林人之一:唐景崧與日寇爭台灣1、台島抗倭上圖為台灣省台北市護國延平宮供奉鄭成功的正殿,殿前有一幅楹聯上書:由秀才封王,拄掙半壁舊山河,為天下讀書人頓生?色;驅外夷出境,開辟千秋新世界,願中國有誌者再鼓雄風;楹聯著者是清

春的林野作者:许地山朗读:密湘茶醴

春的林野 作者:许地山春光在万山环抱里,更是泄露得迟。那里的桃花还是开着;漫游的薄云从这峰飞过那峰,有时稍停一会,为的是挡住太阳,教地面的花草在它的荫下避光焰的威吓。  岩下的荫处和山溪满了薇蕨和其他凤尾草。红、黄、蓝、紫的小

如果,再放一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电影…… 阿加莎克里斯蒂

如果,再放一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电影……我想我还会去看的。虽然片子中出现死尸或谋杀的场面,我还是会阖上双眼。我已经看过《尼罗河的惨案》《阳光下的罪恶》《东方快车谋杀案》《寓所谜案》,前两部是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后两部是电视

声明:《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下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东方快车谋杀案》为网友逆光奔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