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染料 -- 草木染 草木染靛蓝染料的保管

2007-08-16

一、天然染料染色的特点。

由于合成染料迅速发展,天然染料受冷遇。近年来,人们发现,合成纤维和合成染料有引起某些人患皮肤病的可能,在国际上掀起了回归自然热。天然染料有无毒、无害、无污染之优点。真丝绸用天然染料染色因有下列特点而附加价值提高。

(1)色彩自然、优雅,兼有天然的香味,为合成染料所不能企及;

(2)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织物手感丰满厚实;

(3)用茜草、靛兰、郁金等染色的真丝绸,具有防虫、杀菌作用,既利于保存,又为对某些合成染料有过敏性的消费者带来了福音。

二、天然染料的分类

天然染料大致分为矿物染料、动物染料和植物染料。矿物染料以矿物Khaki(一种黄色矿物)为代表,用氢氧化钠处理其水溶性铁盐,使氢氧化铁在纤维中固着,但色泽受到限制。动物染料也屈指可数,著名的有贝壳虫系的虫漆(Lac)和胭脂红等。而植物染料约有1000—5000种左右。因此,天然染料染色以用植物染料为主。

按应用特点来分,天然染料可分类如下:

(1)天然色素对水有相当高溶解度的如黄蘖,能被纤维吸附,通常无需媒染。

(2)天然色素几乎不溶于水的,其配糖体溶于水,为纤维所吸附,用后媒染法固着。如青茅草、栀子(Crocetin,藏化酸)、槐(quercetin,栎精)、柏梅(myricetin,杨梅黄酮)。

(3)天然色素对水有相当良好的溶解度,能为纤维所吸附,但为了提高坚牢度,要进行媒染。如栌(hustin,二氢漆黄素),苏枋(胭脂红或胭脂红酸)。

(4)天然色素对水溶解度小的,有螯合物配位位置,因而与经先媒染而在纤维上吸附的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固着。如紫草(shikonin,莽草宁)、茜素。

(5)植物性染料中的天然色素在染色过程中才在纤维上形成水不溶性的染料。如靛蓝、贝紫(6,6′-二溴靛蓝)。

(6)利用对酸或碱的溶解度的不同,使在纤维上吸附固着。如红花、郁金(curcumine,姜黄素)。

(7)使纤维吸附丹宁,主要经过后媒染而发色固着。丹宁有两大类:

①焦 酚丹宁系:五倍子、七叶树(像树)、矢车附子和呵梨韧等;②儿茶酚丹宁系:槟榔、合金欢、儿茶(catechu)、红树等。

从化学构造来看,大部分植物染料是复杂的酚化合物。

三、天然染料的染色机理

天然染料对于棉和麻等纤维素纤维,上染率很低,一般要反复进行媒染———染色,但对真丝绸和羊毛那样的蛋白质纤维却能充分上染。为了提高染色坚牢度,并表现出多种色相,一般仍采用媒染法。

日本历史上曾用灰汁、铁浆(醋泡铁片的黑浆)和明矾等为媒染剂。

天然染料与媒染剂反应可以茜素为例。它是蒽醌系色素,与铝系媒染剂反应,结果形成络合物,使坚牢度改善。

在日本,由来已久的媒染,则是利用泥中所含铁、铝的成分等进行媒染。由于泥的成分因地而异,这种染色法能够充分表现出地方的特色。

有代表性的天然染料与各种媒染剂相结合时所起色光变化,如表所示。

若干天然染料与媒染剂结合时色光的变化

四、真丝绸植物染料染色的方法

(一)染液的制备 将树皮、树干、根、叶等植物切碎,放入有水的容器中,加热煮20—30min,提取煎汁。将此方法反复数次,提取煎汁,用以制备染液。

(二)煮染 将上述染液加热,浸入丝线或真丝绸,沸煮10—20min。

(三)媒染 煮染后,放置染液直到冷却,即进行媒染。媒染剂视要求的色泽,使用含铝、铜、铁或锡等化学品。将经过煮染的丝线和真丝绸在含这些媒染剂的液中浸渍媒染30min左右后,水洗。

以上为先染后媒染法。先媒后染法则是先进行媒染,然后染色。其顺序为:媒染→水洗→染色→水洗→干燥。

无论先染后媒或先媒后染法,都可视需要进行一次或反复进行若干次。就染色浓度来说,先媒后染法高,但就匀染性来说,先染后媒法好。

五、天然染料染色新技术研究

(一)开发微生物色素 在由细菌、霉菌等生产的微生物色素中,有许多安全而又美丽的色素,过去在染色领域未见利用。已发现,在亚洲地区广泛用于食品着色的属于红曲属(Monascus)的红曲菌所生产的色素,在等电点以下的酸性染浴中能把蚕丝染成美丽的深红色。此外,由酵母菌生产的核黄素系黄色色素等,也是安全性高、染色色泽鲜艳的染色用微生物色素。

信息来自: 常州汉斯化学品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12-07-11 10:44

有效时限: 长期有效 所属类型: 纺织化学,染料

关 键 字: 天然染料,植物染料,红色,棕色,蓝色

产品品牌: 汉斯 产品系列: 天然染料

联 系 人:戴萍 联系电话:13685231531

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法,称为“草木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始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现,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以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经过反复实践,我国古代人民终于掌握了一套使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术。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设置了专门管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本采用植物染料,形成独特的风格。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我国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蓝色类的鼠李;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的色彩。下面着重介绍一下红花和靛蓝这两种染料的制作过程。

红花

紅花又稱之為紅藍花、黃藍花、草紅花、燕脂花、臙脂花、山丹花。學名為Carthamus tinotorius L.,原產地是在現今的埃及中亞西亞、美索布達平原,是越年的薊草科植物,葉片呈現鋸齒有尖刺。六月到七月之間,會由上往下開出黃色的小花,三日後才會由花根部逐漸長紅色的色素,在日本也被叫做「末摘花」。另外,也傳說是由韓國所傳進的緣故,而稱之為「韓紅花」。紅花的色素以黃色(Carthamin)和紅色(Carthamone)較多,另含有藍色色素和植物螢光物質。

根據南宋趙彥衛的《雲夢漫鈔》和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的說法,紅花是漢代張騫通西域時,所傳進的物種,且描述染出的色相叫做「真紅」。紅花是繪畫顏料、也是染料,同時是婦女的化妝品色料。紅花的染色部位是使用其花瓣,所提煉出來的色素,和上油脂後,製出口紅或腮紅的化妝品胭脂,因此也被叫做胭脂花。

胭脂出現於較早的歷史文獻資料,被收錄於《史記》和《漢書》中的《西河故事》裡,之後被轉記於唐《史記正義》、《史記索隱》、《十道志》,也出現於宋朝的《樂府詩集》、明朝的《丹鉛總錄》。記載有感嘆西漢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出征,將當時的匈奴趕出了曾經是紅花產地的祁連山脈一帶,也包含了胭脂山。匈奴人被趕出了焉支山,因而喪失了製作胭料的紅花,感嘆:「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這是漢武帝的時期,相當於西元前121年所發生的故事。在《史記索隱》裡,引用《習鑿齒與燕王書》裡有如下的記載:「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緋黃,采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胭脂山也叫做焉支、燕支、煙支、煙肢、燕脂、臙脂、臙支、臙肢、胭支、閼支山等,約略相當於現今的永昌縣西處。

關於紅花的植物類記載,《急就篇》更早的《爾雅》的「蘢古」、《詩經》的「游龍」、郭璞注釋《爾雅》的「紅草」、《別錄》的「天蓼」和「石籠」、《本草拾遺》的「水」和「大蓼」、《漢英韻府》的「蓼」,另外尚有紅蘭花、大毛蓼、東方蓼、水蓬稞、大節龍、大接骨、果麻、追風草、八字蓼、搗花、辣蓼、丹藥頭、家蓼、水紅花等稱呼。紅花具有血管擴張的作用,被用來當作治療心臟病的良藥。目前紅花最大的生產國家是美國,主要是摘取種子,粹取油脂當作食用油,這是一般的紅花子油。被當作是中藥藥材使用的產地是大陸,生產區域分部於四川、河南一帶的山區。這一帶生產的紅花又叫做川紅花,而產於西藏的紅花,藥材店稱之為藏紅花,藏紅花採收不易,價格昂貴,通常只限於藥用。染色用的紅花,通常是川紅花,屬於薊草科植物,葉片周圍有刺。紅花所做出來的化妝品叫做胭脂,因其產地在古代中國的焉支山與祁連山的山麓,因此也被稱之為焉支。另外也因為產地是在燕國之故,或是燕國所產的紅花較佳之故,也稱之為燕脂。胭脂也和匈奴的人名有關,根據唐朝張泌《妝樓記》中,如下的一段敘述:「燕支,染粉為婦人色,故匈奴名妻閼氏」,文中是說匈奴王妻子閼氏,喜歡以紅花做成化妝品,而閼氏的發音和胭脂是相同的,因此也被借用。匈奴王妻子閼氏的說法出現於漢朝劉邦時期,劉邦親率30萬大軍迎戰匈奴王冒頓,被圍於平城(相當於現今大同),採用陳平意見,行賄冒頓的妻子閼氏,因而得以脫險。

化妝上的使用是以鉛白打底,再上紅花的提煉物,就可以得到桃紅色,也稱之為「桃花妝」。以鉛白和紅花調和所得到的色相,在唐代稱之為檀紅,也就是粉紅色、淺粉紅。至於大紅色,則稱之為絳唇。因為紅花和女性化妝品的關係密切,促使紅花帶有些許的浪漫和女性化的傾向。以紅花來比喻女性也頗為貼切的,紅花的紅色色素的褪色時間很快,只能在短時間裡,顯現出其亮麗的色相,就如同女性的美,只顯現於短暫的青春期間,過不了多久,終究要人老珠黃,抵擋不了歲月的侵蝕。紅色色素的易褪和女人美麗的青春易逝,同樣讓人由然升起一股哀憐珍惜之感。紅花和胭脂化妝品有著密切的關係,連帶也使紅字的使用狀態,趨近於形容女性的美麗或是較為柔性化氣氛之營造,明顯地不同於赤字。

红花(又名红蓝草)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根据现代科学分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其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无染料价值;而红色素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产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

古人采用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过程如下:将带露水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清水浸渍。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这样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分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洗,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得到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法,古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法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到日本等国。如要长期使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作用)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理,制成“红花饼”存放即可。待使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清几次,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期之后得到了普及推广。

靛蓝

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还原染料。战国时期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当时的染蓝技术。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了。

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已逐渐摸索出制取靛蓝的关键技术,从而打破了蓝草染色的季节限制。古人的造靛方法如下:先将刈蓝倒竖于坑中,加水过滤,将滤液置于瓮中,按比例加入石灰,再用木棍急剧击水,加快溶解于水中的靛甙与空中氧气的接触,使之氧化成为靛蓝,沉淀后,将水除去,等靛蓝的水分完全蒸发,则可将其盛到容器内,制成蓝靛。这种造靛和染色的技术,与现代合成靛蓝染色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

与红花一样,蓝草也可制成固体染料: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染色时,先用酒糟发酵,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二氧化碳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又可显现出蓝色。靛蓝的这种发酵还原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使用,而且该种古老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约公元前100年,印度始制成靛蓝,与中国人不同,他们采用尿发酵法染蓝。

藍草

藍草在中國被使用於染色的時間是非常早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就記載了:少婦思念被徵召服勞役的丈夫,以致於無心採收藍草「終朝采藍」,連很容易採收的藍草,採了一早上也採不滿一籃子。《詩經》的記載內容逼真地紀錄了實際的採藍活動,《詩經》是出現於春秋戰國時期,經長時間在各地所採集到的民間詩歌或是貴族的吟詠。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詩經》區域,約略是在黃河中下游和長江的中下游區域,這塊區域間,所存在的藍之品種有菘藍和蓼藍。菘藍和蓼藍的採集並不是很困難的,尤其所使用的染色部位為葉片,更不必像茜草是使用根部,而需要耗費大量勞力去挖掘。

另外在《荀子》的 〈勸學篇〉裡也有:「青出於藍而青於藍」之記載,現在的詮釋僅是說明衍生義,未說明其本意或是引用處的居多,其本意是青這個顏色是由藍這種植物所提煉或染出來的顏色,其染出的色彩卻比藍這種植物的本色還要藍。藍字的部首是由草部來構成的漢字,因此其造字初期是和植物的表達有關的,因為時代的推移,形成了衍生義蓋過了本義的現代意義詮釋。

台灣早期的藍草種植大都是以山藍為主,山藍又叫做大菁,曾經也是早期銷往大陸的台灣產品。主要採集地區分布在北部的陽明山、坪林和貓空、三峽一帶山區,中部地區是在苗栗、日月潭、埔里、溪頭、阿里山、奮起湖等山區,目前尚可發現其蹤跡。在清末民初之際,因為茶產業的興起,加上化學合成染料的進口,導致山藍的產業迅速萎縮,以致於消失。也因為經濟價值的消失,大菁被野放至以上區域,近年來台灣各地所推廣的藍染活動,就是以這些被野放的大菁作為主力的。

藍的染色使用,在國外也出現的很早,如印度在西元一世紀時,在一份航海的紀錄文件中,就出現有利用海上運輸藍靛的紀錄了。在南美安地斯山紀元前3-4世紀間的印加人的遺跡中,出土有染上藍之棉布。紀元前2000年左右埃及的debe所出土的木乃伊之裹尸布裡,就檢驗出含有藍之色素。早期的埃及稱藍為「indicum」,也存在於紀元200年左右敘利亞地區所發現的盾牌上,被當成塗料。歐洲的商人早在13世紀時,就已經引進歐洲各國,在當時的英國還曾經把藍靛當成是「惡魔的藥」,立法限制使用。15世紀後,藍靛也被當成是繪畫的顏料之一。藍靛就是靛花,靛花就是國畫顏料中的花青。藍素溶在水中時,是呈現綠色的狀態;當出水與空氣中的氧接觸後,才改變色相為藍色。而靛花則是靛水經過攪拌起泡後,讓泡沫上的藍素充分地接觸到空氣的氧才由綠轉成藍的色相。將變藍的泡沫集中,乾燥後,就是一般國畫顏料的花青。藍所染出的色相,按照宋應星的說法有翠藍色、天藍、月白、草白等四色。這四色直接是以藍靛的深淺控制,所染出的色相,並不混合其他的染材進行重複染。

茜草

茜和藍是出現於中國歷史舞台上,最早的染色植物之一。茜草的種類,主要有東洋茜、西洋茜、印度茜三種,其染出的色相並不一樣。在中國使用的茜草是屬於東洋茜,染出的色相是偏橙色的,紅色的感覺較低。西洋茜另外也因為其葉片有六片的緣故,也被稱之為六葉茜,東洋茜則是四葉,因此也被稱之為四葉茜。西洋茜主要產於地中海沿岸之南歐區域和西亞區域,是屬於多年生的草類植物,葉片為六片輪生,根部主要含有黃色和紅色的色素。

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詩經》中被稱之為茹藘、《本草經》和《爾雅》稱之為茅蒐或蒨、《說文解字》、《山海經》稱之為蒐、《山海經注》稱之為蒨草、《詩正義》稱之為韎、《詩傳》稱之為韎鞈、《詩疏》稱之為地血或牛蔓、《史記》稱之為茜、《蜀本草》稱之為染緋草、《陳藏器》稱之為茜根、《土宿本草》稱之為血見愁或風車草、四補草或西天王草或鐵塔草或風車兒草或四岳近陽草、《救荒本草》中有土茜苗、《本草補遺》中稱之為過山龍、《陶弘景》稱為染絳草、《爾雅義疏》有驢繖子、《植物實名考》中稱之為金線草、《松村植物名彙》稱之為苗根,另外尚有地蘇木、活血丹、破血草、紅根藤等等,現代學名Rubia cordifolia L.。

茜草的染色部位是在根部,根部的色彩是淡紅土黃色;因其具藥效,因此在中藥店裡仍可買到。染出色相會因其品種不同,而有不同的色相。中藥店買的茜草是東洋茜,大都是四葉茜,偶而也會出現五葉或是六葉的情形,葉子的形狀略成心型。繁殖是以其枝幹斜插繁殖的,莖幹因為是屬於爬藤類,容易斷裂且有倒鉤,略呈四方形,大都生長於山地林邊,三年即可採收其根部,根部主要含有Alizarin、Purpurin、Pseudopurpurin、Rubiadin、Purpuroxanthin、Munjistin等色素。印度茜染出的色相略呈較沉的暗紅色,西洋茜則是彩度略高的先紅色。

在茜草眾多名稱裡,《詩經》中的「茹藘」和《山海經》的「蒐」、《爾雅》的「茅蒐」或「蒨」等名稱算是出現的比較早的。「蒐」、「茅蒐」的稱呼大約是和其紅色的染色效果有關,紅色是和血有關的色相,有血的草就像鬼一樣,因此出現「蒐」的字。「蒨」字則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邊,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麗的人,被借用來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區隔。因此蒨字就帶有美麗的意思,用蒨字來命名的草就有美麗的草,蒨草的美麗可能不是因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紅色色相得名。至於後來的地血、染緋草、染降草等等名稱都是因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或是帶有地區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見草、過山龍、四補草、西天王草、鐵塔草、四岳近陽草等,風車草和風車兒草大約是因為其心狀葉子的形狀是四片一組類似風車的造形,可推測因此而得名。

蘇方

蘇枋又名蘇方、蘇芳、蘇木,是屬於常綠豆科小喬木,樹幹有小刺,羽狀複葉、黃色花,學名為Caesalpinia Sappun L.。其得名是因為印尼語的譯音,印尼語sappan的意思為紅色的樹木,其現在的英文名是巴西英文字Brazil的小寫brazil(巴西紅),蘇枋所含的紅色色素因此就叫做Brasiln。原產地為印度、馬來西亞。蘇枋被當作染色材料,早在唐代時,就因為南洋的貿易而從印尼、柬埔寨、越南等地被引進中國。引進的地點是在福建的泉州,一上岸就被當作是官方用品專門保管處理。目前主產地為廣西、雲南、台灣、海南島、四川等,蘇枋還具有促進血管收縮、抑制中樞神經、抗菌等的藥用價值,因此還殘留於中藥店裡。

蘇枋的心材色彩呈現帶有紅色感覺的黃色,在歐洲曾經被用來作為紅葡萄酒的染色用。蘇枋是使用其樹幹的中心部,加上明礬的媒染,即可染出唐朝以來四品大官所穿的官服,其色彩被稱之為絳色或緋色、紅色、赤色、朱色等。明礬是較為安定的藥劑,沒有環境影響的問題;且不會對人體有任何影響,請放心使用。另外,如果使用二氧化鐵來媒染的話,就會得到偏紫的紅色色相染色效果。

黃蘗(黃柏、檗木、檗皮)

黃蘗為落葉喬木,卵狀橢圓狀葉片、對生且是奇數羽狀複葉,屬於柑橘科。黃蘗的樹幹外皮厚實,內部則是黃色的,雌雄異株,樹幹外皮相軟木狀,果實呈現黑色。學名為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黃蘗也叫做黃柏、黃波羅、黃伯栗,又稱為黃檗、檗木、檗皮。黃蘗是屬於山椒科落葉喬木,生長於山地雜木群中,中國華北和東北都可見其蹤跡。黃蘗的蘗字,有時也寫成黃檗,其枝幹是染黃的材料。黃蘗外形類似銀杏樹。染色的部位是樹皮,黃蘗的樹皮有兩層,第一層沒有色素,染色的部位是取第二層的樹皮,染出色相是黃色。在中藥店大都是被當作是整腸和胃藥使用,黃蘗也叫做黃柏、黃波羅、黃伯栗,又稱為黃檗、檗木、檗皮。是植物染色材料中,唯一含有鹽基性色素的染料。

中藥的名稱為黃柏,含有的黃色色素是古代製紙時,染紙的材料。因含植物鹼的緣故,也是很好的紙張製書防蟲蝕藥劑。以黃蘗染色的紙張所寫的經文,曾出現於敦煌的藏經洞。黃蘗的染色是使用其樹幹,以高溫熱煮法、明礬媒染即可,可得略帶綠色感覺的沉穩黃色。黃蘗也是古代印度僧侶,在誦經修行時,含在口中,防睏的藥材。

薑黃

鬱就是薑黃,又叫做鬱草、鬱金、寶鼎香,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鬱金和薑黃是同科的植物,薑黃有稱之為寶鼎黃、黃薑,染色的部位是其塊根。在《本草正義》中記載著:「又一種則堅實光亮,其色深黃,乃如鬱金,為染色之用,不入藥劑者。」另在《綱目》中也有:「鬱可浸水染色」之記載。薑黃染色的部位是根部,染出的色彩是差不多的,都是黃色系的,薑黃是較為鮮黃,有螢光色,也是咖哩料理的材料。

「鬱金」,「鬱金」也是一種染黃色的染色材料,也就是鬱金香草,但不是現今的荷蘭鬱金香。唐代學者張泌《妝樓記》:「鬱金,芳草也。」可將婦人所穿的裙子染成鮮明的黃色,且帶有鬱金本身的香氣,但缺點在於不耐日晒,容易褪色。用鬱金香草所染的裙子稱為「鬱金裙」,唐詩中也有記載,李商隱《牡丹》詩:「垂手亂翻雕玉佩,折腰爭舞鬱金裙。」這是一首描述牡丹花的詩,寫花叢綠葉在風中的姿態。傳說唐玄宗的愛妃楊玉環喜愛穿著以鬱金香染成的黃色裙子,於是成為當時的流行色彩,不論宮中嬪妃、仕宦之家女子爭相模仿。唐李珣的〈浣溪沙〉:「入夏偏宜澹薄妝,越羅衣褪鬱金黃,翠鈿檀注助容光」裡也有「鬱金黃」的色彩名。

梔子(水梔子、山梔子)

梔子又名支子、木丹、越桃、鮮支、卮子、黃支仔、黃支子、淺支子等。

梔子是台灣中部地區到台南縣區域的產物之一,是早的「粉粿」或是染飯的黃色染料,也是日據時期黃菜頭(黃蘿蔔)的染料,同時具有利尿之藥效。梔子又分成只開花不結果,觀賞用之庭院花種,所開的白花市複瓣,叫做玉堂春等。可當生藥或染色用的梔子,另分成水梔子和山梔子,水梔子是台灣所種植的梔子,性喜好日照和水分,為多年生低灌木。果實的形狀是呈長橢圓形,山梔子的果實是略呈球狀,兩種的果實表皮上,都有稜。花的特徵是單重白色,山梔子學名為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f. Grandiflora Makino.,果肉的黃色色素是Crocin。

五倍子

五倍子是一種蚜蟲寄生於染料橡樹(Quercus infectoria 或Q.Lusitania)花蕾旁邊或樹皮上,樹皮受到蚜蟲的刺激而形成腫瘤狀之突起。此樹皮的腫瘤含有豐富的可供染色用之鞣酸,當鞣酸和鐵離子結合時,就可將纖維染成藍黑色的色相。五倍子古代稱之為「無食子」、「櫟五倍子」,在唐朝時就已經出現於《酉陽雜俎》文獻記載裡,五倍子的蚜蟲也寄生於西域一帶的檉樹。

西域的五倍子是由現今的伊朗一帶的波斯引進的,由波斯語直接音譯為「無食」、「摩澤」。但是根據一些藥書上的記載,五倍子卻是生長於南方的越南、緬甸一帶,不是西方的西域,如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五倍子和用藍草深染的黑色色相是偏藍色的黑色色相,這也和媒染劑的使用有關。一般傳統的黑色或是叫做皁色的黑色染料之媒染劑,根據文獻的記載都是使用叫做「鐵漿」的媒染劑。鐵漿的作法有兩種,一是直接以生鏽的鐵塊浸泡醋酸,三星期以上即可得到鐵漿。另一種是以稀飯浸泡生鐵塊,一樣可以得到鐵漿,這是利用稀飯發酵後的酸性,其實是和直接以醋酸浸泡是一樣道理,所得到的鐵成分,叫做醋酸鐵。醋酸鐵媒染的染色效果是較偏向不帶任何色系的灰色色相。如果是亞鐵類的媒染的話,就較容易得到偏向帶些許藍色系感覺的黑色色系。

五倍子除了是中國古代的纖維染色材料外,也是染髮劑和近代藍黑色鋼筆墨水的材料。五倍子染出的色相,根據《本草綱目》的記載,是叫做「皁色」,皁即是黑色的意思,皁字和現在的皂字是通用的,但在古代的字書裡都是使用「皁」字。根據三國魏張揖《廣雅》的說明,皁和早是相通的,皁的色相是藉由早起看不見東西時的黑色狀態來比喻的。

紫草

紫草的又稱為茈草、紫梗、紫草茸,學名為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紫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草高約30-60公分,七月開小白花,根部是暗紅紫色,主要產於中國大陸。染色的部位是根部,因此叫做紫草根或紫根。根部又分軟根和硬根兩類,軟根的紫草較適合染色。紫草的被染物還是以絲質的染色效果較佳,棉麻質料的染著度較低,不容易上色。

一般對《論語》〈陽貨〉「惡紫奪朱」、〈鄉黨〉「紅紫不以為褻服」等的敘述,採取的解釋是以衍生義作為主體的,事實在色彩上,存在著另一層的意義。在此對紅和紫的色相所造成的印象,都是負面的,討厭類比著非正式或是正規的、小人的紫色;又紅色和紫色不可親近的。儘管如此,在文獻的記載裡,卻出現有紫色服飾大流行的記載。在《韓非子》裡,就記載著:「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白絹)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日:"君欲止之,何不試勿衣紫也?謂左右曰:吾甚惡紫之臭。於是左右適有衣紫而進者,公必曰:少卻,吾惡紫臭。"公曰:"諾。"於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中莫衣紫也。」

當時君主齊桓公喜歡穿著紫衣的紀錄,一時間也帶動了齊國穿紫色衣服的流行風潮。紫色的衣服在當時是很貴的,五匹素絹還不一定能換得一件紫色的衣服。為了要跟上流行,因此其國人要耗費財力添購紫衣,也間接影響到齊國的國力。因此管仲才勸說齊宣王,若要人民不穿紫色衣服的話,自己就先要帶頭不穿紫衣。齊桓公也適時地以紫草染色衣服很臭,而拒絕獻進的紫衣。確實,以紫草染出的衣物,都會帶有紫草所特有的臭味,且該臭味久久無法散去。可見《韓非子》的紫衣記載,還是很真實的。

紫字是由茈字借用來的,古文獻中屬於通用的。茈是和紫是同義,是屬於形聲字,紫是由此和糸、茈則是由草和此合體組成的,此在古義是具有微小的意思。在「惡紫奪朱」的解釋中,為何惡紫可以解釋為討厭紫色,這是因為紫色的染色結果,沒有控制好時,出現的色相容易和朱色相混之故。如果以染色的技術來看的話,中國古代紫色之染色方法兩種,一是以紫草根部直接染成紫色,另一是以藍草先染藍色、再疊染上紅花的紅色。前者的方法,容易因酸鹼值的變化,導致酸性染出之色相容易和朱之色相混。後者在染色份量的控制上,尤其紅花的色素過多時,就容易出現和朱相混之色相。兩者在技術上,均可確認朱和紫有相混的可能性。但也說明古代的朱和紫,在意義上是相近的,因此才可能相混,也可藉以推論色彩認知上的相通性。至於「紅紫不以為褻衣」的技術性解釋,是紅色和紫色的染色工序繁複和價錢昂貴、材料不易得,哪有以辛苦高價染成的衣物,拿來當內衣穿之道理,延伸用以比喻適才適所的道理。

在《論語》的時代,紫和紅的社會印象並不是很高的,是在赤、朱之下的。可是到了唐代在制定服制時,卻把紫定在紅色系之上,甚至出現「滿朝文武皆朱紫」的詩句。其原因有三,一是受到茈草的染色工序繁複,且材料採集不易和其染色特性之影響。二是受到道教、佛教、神仙思想的影響,三是受到西方的影響。關於工序難度,經筆者復原古法試染結果,一斤的乾燥紫草根,經過一早上的搓揉,只可染成兩尺見方的絲質衣物,如要取得較深或濃的色相,則要經過反覆地染著,達約十數次。其染著力較強的布料是絲質衣物,並不是麻、棉、葛等較為平民化的布料的限制。關於紫和道教或佛教、神仙思想之關係,可以從佛教、道教中,出現的紫雲、紫書、紫衣、紫雲觀、紫陽道人、紫氣東來、紫霞真人等名詞之使用得到一些理解。

澀柿子

柿子的種類有800多種,最近一般食用的甜柿叫做富有柿,是由日本引進的品種。柿子粗分起來,可分成甜柿和澀柿子兩類。在《本草綱目》中,將之稱為「椑柿」、「漆」,文中說明將其搗爛取其汁液,可以當作是漆料,也可以染罾扇,因此也被叫做漆。

甜柿引進前,台灣所食用的柿子,是較硬的水柿和經過點柿變軟的軟柿子,是屬於澀柿子。各種類分部的區域非常廣,包含了中國的中北部、朝鮮半島、日本、台灣等地。柿子是屬於落葉喬木,葉片互生、橢圓形、葉背生有褐色的毛,冬天時葉片會掉光。花為黃綠色,果實為可食用的水果,其學名為Diospyros kaki Thunb.。

柿子的染法是使用柿樹的未成熟果實,在果皮仍是綠色、還是澀味無法食用的階段即可採用。其莖葉也可以染色,是以熱煮法,煮出其色素,再浸入鐵離子之化合物溶液裡,就可得到較深的咖啡色色相。如浸入銅離子之化合物溶液裡,就可得到較偏赭色的色相。澀柿子汁也可作為柿漆用,反覆塗佈於棉紙上,可以防水,作為紙傘的防水材料或是作為防染用的型紙。

也是柿子,是利用柿子尚未成熟前的澀柿子,榨汁之後將之塗抹在布帛上,在經過石灰的媒染,可以得到深褐的黑色或是褐色之色相。

古代矿物颜料和自然植物染料

古代矿物颜料人类最早用于着色的颜料是红色的赤铁矿(Fe2o3)和玄色的磁铁矿(Fe3o4)等矿物资。这些五颜六色的石块很轻易从自然界取得,不需颠末庞杂的处置就可应用。在中国(China)陕西临潼五千多年前的姜搴遗址中,曾挖掘出一块盖着石盖的石砚,翻开石盖,砚面凹处有一支石质磨棒,砚旁稀有块玄色颜料以及灰色陶质水杯,一共五件,组成了一套完全的彩绘东西。我们的祖先已经熟悉到,在涂色前须把矿物资破坏、研磨,磨得越细,颜料的附出力、笼罩力、着色力等就越好。我们把这种应用各类矿物颜料给服装着色的石染方式称为“矿物染”。

矿物染的最早记录呈现于商周时代,战国时代的古书《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黑土、白土、赤土、青土、黄土”的记录,阐明那时的人们已对具有分歧自然色(sè)彩的矿物和泥土有所熟悉。

我国古代主要矿物的颜料有:红色的赤铁矿和朱砂(HgS)、黄色的石黄(雄黄和雌黄)、绿色的空青、蓝色的石青、白色的胡粉和蜃灰、玄色的炭黑。此刻先容一下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应用的矿物颜料—-朱砂。朱砂,古时称作“丹”,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汞. 古代矿物颜料和天然植物染料常识gS),在我国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都有出产。用这种颜料染成的红色很是纯粹、鲜艳。《史记?货殖传记》中记录着一位名叫清的孀妇的祖先在四川涪陵地域挖掘丹矿,世代经营,成为本地著名富商的故事。由此可见,在秦汉之际,这种红色颜料的应用广泛。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彩绘印花丝织品中,有不少斑纹就是用朱砂绘制成的,这些朱砂颗粒研磨得又细又匀,安葬时光虽长达两千多年,但织物的色(sè)泽依然鲜艳无比。可见西汉时代炼制和应用朱砂的技巧程度是相当高明的。东汉之后,为追求永生不老丹而鼓起的炼丹术,使中国人对无机化学的熟悉有了很大提(tí)高,并逐渐开端应用化学方式出产朱砂。为与自然朱砂差别,古时的人们将人造的硫化汞(HgS)称为银朱或紫粉霜。其主要原料为硫磺和水银(汞),是在特制的容器里,按必定的火候提炼而成的,这是我国最早采取化学方式炼制的颜料。人造朱砂仍是我国古代主要的外销产物,曾远销至曰本等国。

自然植物染料应用自然的植物染料给纺织品上色的方式,称为“草木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应用矿物颜料的同时,也开端应用自然的植物染料。人们发明,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茎、叶、皮都可(kě)以用温水浸渍来提(tí)取染液。颠末重复实践,我国古代国民终于把握了一套应用该种染料染色的技巧。到了周代,植物染料在品种及数目上都到达了必定的范围,并设置了专门治理植物染料的官员负责收集染草,以供浸染衣物之用。秦汉时,染色已基础采取植物染料,形成奇特的作风。东汉《说文解字》中有 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录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呈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

我国古代应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枋;黄色类的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蓝色类的鼠李;玄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颠末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巧,可变更出无限的色彩。下面着(zhuó)重先容一下红花和靛蓝这两种染料的制造进程。红花红花(别名红蓝(lán)草)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猜中占领极为主要的位置。红色曾是隋唐时代的风行色,唐代李中的(dì)诗句“红花色彩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后果。依据现代科学剖析,红花中含有黄色和红色两种色素,此中黄色素溶于水和酸性溶液,无染料价值;而红色素易消融于碱性水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溶液中可发生沉淀,形成鲜红的色淀。前人采取红花泡制红色染料的进程如下:将带露珠的红花摘回后,经“碓捣”成浆后,加净水浸渍。用布袋绞去黄色素(即黄汁),如许一来,浓汁中剩下的大部门已为红色素了。之后,再用已发酸的酸粟或淘米水等酸汁冲刷,进一步除去残留的黄色素,即可获得鲜红的红色素。这种提取红花色素的方式,前人称之为“杀花法”,此方式在隋唐时代就已传到曰本等国。如要持久应用红花,只须用青蒿(有抑菌感化)盖上一夜,捏成薄饼状,再阴干处置,制成“红花饼”寄存即可。待应用时,只须用乌梅水煎出,再用碱水或稻草灰澄(chéng)清几回,便可进行染色了。“红花饼”在宋元时代之后获得了普及推广。

靛蓝靛蓝,是一种具有三千多年汗青的还原染料。战国时代荀况的千古名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源于那时的染蓝技巧。这里的“青”是指青色,“蓝”则指制取靛蓝的蓝草。在秦汉以前,靛蓝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了。

我国国民在持久实践中,已逐渐探索出制取靛蓝的要害技巧,从而打破了蓝草染色的季候限制。前人的造靛方式如下:先将刈蓝倒竖于坑中,加水过滤,将滤液置于瓮中,按比例参加石灰,再用木棍急剧击水,加速消融于水中的靛甙与空中氧气的接触,使之氧化成为靛蓝,沉淀后,将水除去,等靛蓝的水分完全蒸发,则可将其盛到容器内,制成蓝靛。这种造靛和染色的技巧,与现代合成靛蓝染色的机理是完全一致的。与红花一样,蓝草也可制成固体染料:先制成泥状的靛蓝,待染色时,先用酒糟发酵,发酵进程中发生的氢气、二氧化碳(CO2)可将靛蓝还原成靛白。用靛白染成的白布,经空气氧化,又可浮现出蓝色。靛蓝的这种发酵还原技巧在年龄战国时代已开端应用,并且该种古老的方式至今仍在沿用。大约公元前100年,印度(India)始制成靛蓝,与中国人分歧,他们采取尿发酵法染蓝。

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伤害。染的织物,色形自然、经久不褪;具有防虫、抗菌的作用,这是化学染料所不具备的。特别适合于童装、内衣、鞋袜、汽车内饰、箱包、室内、床上用品等。色牢度高,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利用植物染料,是中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明清时期除满足中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天然植物染料 -- 草木染 草木染靛蓝染料的保管

概 况

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

利用植物染料,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明清时期除满足我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制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植物染料在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古代常用的植物染料实在多不胜数,古人根据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创造的染色工艺计有:直接染、媒染、还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种和工艺方法的多样性使古代印染行业的色谱十分丰富,古籍中见于记载的就有几百种,特别是在一种色调中明确地分出几十种近似色,这需要熟练地掌握各种染料的组合、配方及改变工艺条件方能达到。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植物染料始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我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我国染赤色最初不是用植物染料而是矿物染料,就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色。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和“藏红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桕叶等。我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我国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较复杂的印花技术也有了发展。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采用蓝草制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

现 状

植物染料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植物染料被重新重视,国内研究者日益增多,近来国内已经有企业将此研究用于纺织品、服装。家纺领域,产品即将在市场与消费者见面。   如此周而复始进行着自然循环,它具有再生性。植物染料是直接取自于大自然,它本身结构的形成完全是自然生长的结果,其间不会涉及任何化学原料,对人体没有化学损害。而且植物染料所采用的植物原料,均是经过严格的筛选,不仅无毒无害,而且有的还具有医疗和保健作用。另外,植物染料的生产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色素的提取过程,会留下一定量的残渣,这些物质本身是植物的组成部分,将其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作为优质的肥料。由此看来,植物染料从生态染料标准这一角度上讲,是具有合成染料所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它受人们的追捧便容易理解了。按此推理,植物染料在生态纺织品的生产加工上,应赶上乃至超过化学合成染料。但是根据目前技术水平和资源状况,现实情况与植物染料的应有地位,尚有相当的距离。

植物染料虽然生态性能非常优异,但目前阶段还存在着其它的一系列致命弱点。归纳起来有:

1、植物染料成批生产有一定的困难,因为植物色素在植物中含量非常低,造成植物染料的成本非常昂贵。植物染料一般是从花草、果叶等再生快的植物部位或可快速种植的植物中提取。

2、植物染料的染色和使用性能不理想,这些表现在可选择的颜色品种少其互相拼色性差,不能按任意指定颜色进行染色加工染色工艺复杂,上染率低。

植物染料要拓展竞争力,就必须克服其现有的致命弱点,从目前和未来的科学发展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至少是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针对植物染料的批量生产能力差和色泽品种比较缺乏这一弱点,其实采用生物转基因技术可以相当_程度地解决这一难题,当前生物技术已相当发达湘信有能力培养出植物染料快速生长基因,再通过植物栽培,形成所谓专业化“植物工厂”批量地生产出多品种自植物染料。应该说植物染料中的相当多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人的因素加以解决。

前 景

天然染料以其自然的色相,防虫、杀菌的作用,自然的芳香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和青睐。天然染料虽不能完全替代合成染料,但它却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目前要使其商业化并完全替代合成染料还是不现实的,要将天然染料获取及染色注入新的科技,采用现代化设备,加快其产业化的速度,相信天然染料会让世界变得更加色彩斑斓。

天然植物染料特适合应用于开发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用天然染料染色的织物,其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天然染料的优越性能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1)保健内衣制品   如今,人体舒适和保健的绿色纺织品将成为家庭健康消费的最基本内容。大部分内衣、睡衣等贴身衣物,对染整加工的环保生态要求也就更高了。天然染料大都有药物作用,有的可抗菌消炎,有的可活血化淤。所以用天然染料染制的纺织品将会成为保健内衣的生力军。

(2)婴幼儿服装和用品   婴幼儿是最容易受伤害的群体,在婴幼儿服装和用品上使用植物染料染色容易受到市场热捧,有很高的开发前景。婴儿装,童毯、童袜、被褥都具有极好的使用前景。市场接受度较快。

(3)家纺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纺产品将由经济实用型向功能型和绿色环保型转化。由天然染料染制的床单、被罩、浴巾等家纺产品必然会因符合生态环保标准和具有医疗保健功能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由此可见,天然染料主要用于天然纤维产品,在高档真丝织品、保健内衣、婴幼用品、家纺产品、装饰用品等领域中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很大。目前国际市场特别是欧美、日本、韩国市场需求强烈,几乎是有求难供;国内高端市场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天然植物染料是由生物体中提取的,与环境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而且无毒无害,对皮肤无过敏性和致癌性。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合成染料虽然鲜明亮丽,但天然染料的庄重典雅也是合成染料不能比拟的。除染色功能外,天然染料还具有药物、香料等多种功能。天然染料大多为中药,在染色过程中,其药物和香味成分与色素一起被织物吸收,使染后的织物对人体有特殊的药物保健功能。在当今人们崇尚绿色消费品的浪潮冲击下,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要使天然染料商品化,完全替代合成染料还是不现实的。天然染料给色量低、染色时间长也制约了它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改进传统的染色方法。由于天然染料长期未被重视,许多过去知名的天然染料资源已知之甚少,重新认识和开发新的天然染料已十分迫切。此外,还可开发微生物天然染料或合成与天然染料化学结构相同的合成染料。天然染料顺应回归自然的需求,将会在纺织品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目前天然染料的应用规模和总量还很小,因此,产业化的路还很长。产业化的出路要放在纺织和服装产业上,而不是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纺织和服装应用产业化的市场在中国,中国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市场,理应成为天然染料的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我们有了理由相信,只要改变观念,大力开发和推广,植物染料的春天正在到来。

提取方法

提取色素有二种方法,一是直接提取,用水煮出汁,滤去杂质,浓缩即可,一是要借助某些助剂或多次提取。如用红蓝花制作胭脂,在《齐民要术》里记载:“杀花法: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著瓮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以栗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同书又记“作燕支法”:“预烧落藜、藜、藿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以汤淋取清汁,揉花[十许遍,势尽乃生],布袋绞取纯汁著瓮器中,取醋石榴两三个(引者按:《天工开物》中用乌梅水),擘取子,捣破少著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醋石榴者,以好醋和饭浆亦得,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用之],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痛搅,盖冒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著白练角袋子中悬之,明日干浥浥时,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

对于某些难溶性植物色素的提取还需用乙醇代替水作溶剂, 将植物粉碎后,放入密闭容器中,倒入95%的乙醇,浸渍24小时后,将溶液倒出,再用同样的乙醇浸渍6小时,重复两次。最后将所有的溶液混合后,进行过滤,即可作为染液。

分 类

染料植物可分为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还可按生长状态分为野生植物,种植植物。

1按染色性质分类

还原型:某些植物染料不溶于水,需要使用还原剂使其溶解使之上染纤维,然后再氧化复变为不溶性而固着在织物上的染料。如靛蓝的染色是先将不溶于水的靛蓝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靛白,使之上染纤维,然后将织物透风氧化,再复变为不溶性的靛蓝而固着在织物上。

直染型:某些植物染料的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好,染液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可以采用直接染色法染色的染料,如红花、冻绿等。

媒染型:某些植物染料天然色素对水的溶解度颇好,染液成分虽然能直接吸附到纤维上,但染色牢度较差,需要采用助剂或媒染剂进行染色的一类染料。

直染、媒染型:即可直接进行染色,也可利用媒染剂进行染色的一类植物染料。如黄柏、姜黄、栀子等。

其他类型:利用植物染料中天然色素对酸碱性的溶解度不同,使之在纤维上固着染色,如红花、郁金。

2按化学结构分类

天然染料有多种化学结构,按化学组成可分为:

类胡萝卜素类:栀子黄

类黄酮类:槐花黄、青茅草黄、杨梅黄、红花红、紫杉红等

醌类:大黄黄、茜草根红、紫草紫等

多酚类:石榴根黑、槟榔子黑、棕儿茶树皮黑、栗树皮黑、木包树皮黑、杨梅树皮黑等

二酮类:姜黄素

吲哚类:靛蓝

生物碱类:黄柏

叶绿素类:大多数绿色植物

3按颜色分类

按颜色分类是指按纤维或织物染色后的颜色对天然染料进行分类:

红色系的植物染料:茜草、红花、苏木等。

黄色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等。

蓝色系的植物染料:蓼蓝、菘蓝、木蓝、马蓝等,紫色系的植物染料: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绿色系植物染料:冻绿及含叶绿素的植物。

棕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茶叶、杨梅栎木、栗子果皮、胡桃、冬瓜等。

灰色与黑色素的植物:菱、五倍子、盐肤木、柯树、槲叶(槲若),漆大姑、钩吻(野葛)、化香树、乌桕、菰等。主要是利用鞣质(单宁)植物染料在纤维上经媒染生成灰、黑色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244.html

更多阅读

皮肤黑的人染什么颜色的头发好看显白 皮肤黑染什么头发好看

皮肤黑的人染什么颜色的头发好看显白——简介皮肤黑黑的,想要染发却不知道什么颜色好看,能显白一点,不要再烦恼了,想要知道皮肤黑的人染什么颜色的头发好看显白吗?请速度往下看专业建议。皮肤黑的人染什么颜色的头发好看显白——皮肤黑

浅谈多肉植物浸盆方法 多肉浸盆的方法

浸盆已经被很多花友认可,但是这并代表此法适合所有的花友,看花友的案例,有的失败,有的成功,这和普通浇水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多肉植物浸盆并不是万能的。为什么有的花友给自己的多肉植物浸盆会获得很好的效果,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任凭时间染白你的发 酒红色鞋子怎么搭配

最近一直在单曲循环《剑伤》这歌儿,整首歌里最虐我的就是这两句——让我了无牵挂,浪迹在天涯。任凭时间染白你的发。总觉得这两句就是越苏的结局,一个散了魂,浪迹在天涯,一个独守天墉城,等了五十三年。振袖拂苍云,仗剑出白雪,一直觉得小曲

什么是天然植物雌激素? 天然植物雌激素

2010-10-11 22:50:48|分类: 让女人更精彩 |标签: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大豆妇女 |字号大中小订阅刘功权关于天然植物雌激素,也不可避免地在学术界引起一系列的纷争。但许多专家经过临床实验后获取的数据表明:目前,最理想的是通过食用五谷杂粮

声明:《天然植物染料 -- 草木染 草木染靛蓝染料的保管》为网友未蓝澄海的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