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老上海图 老上海图片

舌尖上的老上海,不容忘怀!

老半斋:刀鱼鲜掉侬眉毛


刀鱼

上海老字号的扬州馆子扳着指头都能数的过来,其中便有福州路上的老半斋酒楼。老半斋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开业,原址位于汉口路湖北路口,民国初年迁至汉口路浙江路口。老半斋几位开银行的杨州商人创办,最早叫“半斋总会”,后来因为马路对面又开了一家“新半斋菜馆”便改名为“老半斋酒楼”以示正宗。

如今的老半斋依旧保持着古色古香的门面,进去后分内外两个区域。靠外头的区域经营小吃快餐,最常见的搭配是红烧狮子头配菜饭,油光光,晶晶亮,胃口好的再来一叠菜肉馅的油煎馄饨,极适合饥肠辘辘的过客。

你要是想正儿八经品一席扬州名菜,那还得去里头的点菜区,定定心心坐下来。老半斋的点菜员都是口齿清楚、手脚麻利的上海阿姨。不但菜名价格熟得一塌糊涂,对老客人的面孔也有着超强的记忆力。

馆子仍旧以经营镇扬风味菜为特色,水晶肴肉、炝虎尾、煮干丝、白汁回鱼、清炖蟹粉狮子头等扬州名菜一律拿得出手。你要是正好赶在3月阳春时分,还能尝尝他家的“清蒸刀鱼”。

老半斋的招牌上是这么写的“春馔妙物,清蒸刀鱼,鲜!嫩!爽!”。没错,这说的就是在早几年贵如天价的长江刀鱼。托“廉政防腐”之福,今年刀鱼的价格大幅跳水,老半斋供应的“特价刀鱼”仅100元一条。因而咱老百姓也有底气一饱口福了。

端上来的清蒸刀鱼和一根筷子差不多长短,体型细长,很精致的卖相。咬上去只觉软软滑滑甚是香嫩。鲜,是自然的,但要说比一般的江鱼要鲜多少,非美食家的舌头还真尝不出来。所以,多数人只是来吃个名气。如果你天生对“鲜”这个味觉情有独钟,那么推荐你老半斋的另一道人气美食“刀鱼汁面”。虽说是没有任何鱼肉的光面,但因为是清蒸刀鱼的汁水煨出来的,所以相当浓稠鲜美。口感与清蒸刀鱼相比,丝毫不逊色,价格却亲民许多了。更便宜的是咸菜煨面,你别小看了它,家常风味的咸菜虽然鲜度不及刀鱼汁,但更能解腻,很适合前边已经吃撑了的食客。

品完咸鲜味的主菜,不妨再来几件小点心。萝卜丝饼和蟹黄小笼馅料饱满,不是小菜,甚似小菜。千层油糕和黑米糕则是十分有特色的甜点,老少皆宜。

如果一顿下来,吃得还不过瘾,可以去店外的外卖部瞧一瞧。最有名气的鲜肉月饼一年四季都能买到,此外还有各类青团等时令点心,可以买回家慢慢品尝。

功德林

安福路分店已经关门了


地址:黄河路21号鸿祥大厦1楼,南京西路445号(总店)

人均:60

推荐:素鸭、素蟹粉


说起素食,阿婆妈妈辈的人脱口而出的绝不会是枣子树、新素代或者普罗丝旺的树,在伊拉记忆里根深蒂固的除了功德林还会有哪家呢?


功德林是1922年开业的,原来在北京东路贵州路口,由来自杭州城皇山常寂寺的高维均法师之徒赵云韶等创办,以淮扬风昧的素菜为特色,到了30年代才搬到黄河路43号。当时的功德林有四层高,屋顶上铺着琉璃瓦,菜色有300多种!鲁迅、柳亚子、沈钧儒、邹韬奋等七君子及黄炎培等名人都是功德林的常客。在史良生前回忆录中还专门有《怀念功德林》这一节。功德林还接待过日本、巴基斯坦等国贵宾呢。黄河路这家新开的“老店”属于会员制餐厅,规模比较小,但陈设精美。

功德林在上海的总店位于南京西路,分店那就多了去了。小时候我经常去总店买素鸭,碰到春游秋游,还会去马路对面的仙乐剧场买两包红宝橘子水,再搭配卜卜星和牛肉干的话就是一份完美的郊游套餐了!不过有一个女同学特别奇怪,她喜欢吃那里的素面,对素鸭、素火腿之类不感兴趣,像大人一样,让我们百思不解。

功德林是素菜荤做的元老,素蟹粉、素腰花、素鳝鱼、素肉松等等都可以以假乱真,不过素油还是重了点,现在的MM动筷子前还是会有所顾忌。其实可以试试五香烤夫、白汁芦笋、罗汉菜等经典素菜。


德兴面馆


广东路总店


广东路总店地址:广东路471号(近福建路)

福建中路店地址:福建中路529号(近北京东路)

河南中路店地址:河南中路612号(北京路口)

人均:12

推荐:

德兴馆是光绪九年 ( 1883年)创立的百年老店。当时开在十六铺,进货方便,因此鱼虾蔬菜都特别新鲜,生意很兴隆。一种说法讲德兴馆是上海本帮菜的发祥地,虾子大乌参有“天下第一参”之誉,在三十年代是政界要人、社会名流和电影明星的聚集地;另一些人却说光顾的食客以贩夫走卒为多,他们喜欢草头圈子、糟钵头和红烧鮰鱼。

如今的德兴馆仍然保留着清代的门面,匾额上黑底金字写得分明——百年老店创建于1878年光绪年间。这白话文搭配古色古香的匾额看起来有点发噱(沪语:滑稽好笑),但也因此朴实得可爱,与其现在走的大众化路线很是相称。

这里以盖浇面最为出挑,到了饭点时刻,楼上楼下全部客满。他们家的面浇头都是道地的上海本帮菜。招牌面当属焖蹄面和焖肉面。制面的工艺据说相传乾隆盛世的御厨之手,还曾被评为上海面类第一名。面的量很足,偏硬,工夫都在浇头上。焖蹄看起来就新鲜,切得厚薄均匀,一看就是老手,吃起来更是酥烂入味。焖肉有好大一块,喷喷香。人气第二名要属爆鳝面和爆鱼面,经典的浓油赤酱本帮特色。比较人性化的是,这里的不同浇头可以排列组合,最豪华的是“三鲜大面”,一碗就将爆鳝、爆鱼和焖肉一网打尽。双浇系列更是花色繁多,任君挑选。去的话千万别点小笼、小馄饨,要被人当成洋盘的。

德兴馆二楼有个点菜区,供应本帮菜。一楼外卖部则有两个窗口,一个卖油爆虾、红烧肉排、干煎带鱼、鸡汁百叶结之类的本帮菜,望进去黑压压的一片,其中最搞笑的是传说中的“鞋油叉烧”,黑的吓人,跟非洲进口似的。另一个则是卖馄饨皮子、菜肉馅子和包子之类的点心,望进去白花花的一片,有趣的紧。

王家沙

旗舰店


旗舰店地址:南京西路805号(近石门一路)

曹家渡店地址:万航渡路673号(康定路武定西路间)

西康路店地址:西康路796号(海防路口)

北京西路店地址:北京西路1533号(常德路口)

长宁店地址:长宁路89号(长宁支路口)

人均:18

推荐:蟹粉小笼、蟹粉汤团、两面黄

上海开埠之初,南京路石门路一带是王姓居民的住宅区,称“王家厍”。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号称上海点心状元的王家沙就诞生于此。

王家沙起家的是在行业内享有“四大名旦”之美誉的生煎、虾仁馄饨、豆沙酥饼和两面黄,后来蟹粉系列渐渐成为了特色。

王家沙最有名的蟹粉小笼和蟹粉汤团,份量扎足,咬开来可看见黄澄澄的蟹粉,舍得下原料的本,口味自然鲜美,而价格也比普通的

鲜肉小笼和鲜肉汤团要高出一截了。另一款人气点心两面黄有点像油煎盖浇方便面,又香又脆,有肉丝、虾仁等好几种浇头。因为一

盘是超大分量的,所以往往是闺蜜或情侣、夫妻合吃一份,你一口来我一口的,情意也就在这样的来回中更亲近浓厚了些。

记得小时候碰到家里要来亲戚,大人就会去王家沙买生制品回家,算是比较体面的招待点心。现在那里仍旧是有外卖的,而且底楼的

一圈都是外卖的窗口,生意好的不得了,逢年过节队伍都排到店门口外了。

2005年底,南京路的总店以王家沙旗舰店的身份重装登场。为此王家沙从市郊和苏州、常州等地找来了若干有绝活的点心老师傅

,推出了米饭饼、苔条粢饭糕、老虎脚爪、桂花糖粥等10多种已经失传的上海滩小吃。新增的糕团摊也闹猛的很,专门从无锡请来的

老师傅现场表演蒸、煎、炸赤豆糕,看的人馋涎欲滴啊。更加神奇的是,这回还请到了一些曾经红遍上海现在已经歇业的店家的老法

师助阵,并且把他们的绝活进行了改良,如盛利的炒面加了牛肉,红榴村的肉丝黄芽菜春卷改良成了蟹粉春卷,红甜心的特色面创新

成上海最细的汤面。幸运的是,如今去王家沙你依旧可以吃到其中的一部分点心。

老正兴菜馆

老正兴


舌尖上的老上海【图】 老上海图片

地址:福州路556号(近浙江中路)

人均:76

推荐:青鱼秃肺、油爆虾、猪油菜饭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开业的老正兴是上海最有名气的本帮老字号之一,在30年代曾经搬过一次场,从九江路(旧称佛陀街)迁至山东中路南京东路口。当时是由夏连发、夏顺庆父子经营,叫“正源馆”。到了20年代才改名为“老正兴菜馆”。40年代时,又在南京开设了分店“雪园老正兴馆”,所以上海这家又被称为“东号老正兴菜馆”。据说现在豪华包厢里的桌子椅子都是红木做的古董货呢。

和老正兴结缘的名人有不少。周恩来、陈云、陈毅都曾在此作过客。原上海市长汪道涵曾亲笔题写了“老正兴菜馆美食”这七个字。至于店名,则是由著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题写的。至今仍然是很多上海老人钦点的本帮菜馆。

老正兴最有名的两道菜几乎是每桌必点的。油爆虾是河虾做的,壳薄肉嫩。草头圈子用的是大肠最肥厚的一段,一层一层的,嚼起来十分有韧劲。不喜欢内脏的可以吃草头,完全没有异味,反倒清香爽口。“肉食动物”可以来一份本帮酱方,大块的红烧肉入口甜津津,软绵绵。

王宝和大酒店

王宝和


地址:九江路555号 (近福建路)人均:365

推荐:清蒸大闸蟹、蟹粉鱼翅、清炒蟹粉

说到阳澄湖,就是大闸蟹;说到蟹宴,就是王宝和了。但是王宝和却是卖黄酒起家的。据上海县续志记载,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浙江绍兴人王宝和在当时的上海小东门外的里咸瓜街开设了一爿作坊,以销售绍兴酒为主,这可是上海滩最早经营酒的店铺。咸丰二年(1852年),这家老店迁至盆汤弄(今南京东路、山西南路)一带,到了1936年才搬到现在的地方。到如今,老店已经升级成南京路步行街上的四星级酒店。

老上海都知道,王宝和大酒店里一年四季都有特色蟹菜供应。王宝和好比上海的蟹名片,要是有游客组团要在市内吃大闸蟹,任何一个司机都会把你带到这里。日本首相小泉曾经在“蝶恋花“宴会厅品尝过蟹宴。其他八间小宴会厅全部以西江月、浣纱溪、满江红等中国古典词牌命名,还真有点国宴的派头。因为装潢有种老式的富丽堂皇,所以王宝和也是婚宴的热门酒店。

去王宝和吃大闸蟹好比上了一堂课。“蟹八件“是王宝和提供的整套吃蟹工具,不过大多数吃客都自说自话地将其浓缩为“蟹二件”。现在能把蟹肉拆完后重组一只完整螃蟹的高手估计已经绝迹了吧。记得小时侯,大人会手把手地教你如何一步一步对付整只蟹,告诉你哪些是有营养的精华,哪些是不能吃的脏东西。现在,陪外地朋友去的比较多,看他们苯手苯脚的样子就会想起自己童年有次跟大人赴宴,结果蟹黄弄脏了新的连衣裙,被大人做了规矩,自己也伤心的不得了。味道似乎没怎么变,但服务员换盘子的速度却不如以前了。

电梯上到五楼一闻到醋味,口水就开始酝酿啦。哈哈,香醋可是清蒸大闸蟹的最佳伴侣呢。因为蟹性寒,所以正宗的蟹宴要配黄酒的,王宝和老酒在上海也是叫的响的,算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黄金搭档了。其他蟹菜也十分灵光,光蟹粉类的就有蟹粉鱼翅、清炒蟹粉、蟹粉豆腐、蟹粉狮子头、蟹粉小笼、蟹粉两面黄等好多。醉蟹是冷菜中的必点,汤点则首推蟹粉西施舌。

洪长兴羊肉馆

云南路美食街分店


地址:广西北路288号10楼(近南京东路)人均:66

推荐:热气羊肉、羊肉串、葱油饼

上海小人对于伊斯兰建筑从小便是有种敬畏感的。每次经过连云路,都要对洪长兴羊肉馆瞄上两眼。听大人讲这条马路原来叫吕宋路,早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名气响当当的回族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的二伯马春桥在此租房子做起了清真餐饮生意,这一做就做了一百多年。1991年,扩建后的洪长兴外形极具阿拉伯风情,是上海最大的清真饮食店,有了“穆斯林之家”的美称。1996年,因为延安东路要建高架桥,所以就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宝大祥商厦10楼。觉得有些可惜,虽然现在的包房也是蔚蓝色调的伊斯兰式装修,但总叫人怀念已经拆掉的那座阿拉伯童话里才有的宫殿。

烧炭的火锅感觉就要比烧煤气的火锅来得老旧,虽然烧起来慢了一点,但笃悠悠围炉的味道正好用来怀旧。锅里没料,是用白开水烧的,没有了花里胡哨的锅底,刷出来的东西就更显原汁原味。30元一份的热气羊肉是镇店之宝,量不多,切得薄薄的,蘸着特制的调料,口感嫩滑,一点羊骚味也吃不出。肥牛肉呢,比较精而且有点老,相比就逊色些。记得小时候大人老是告诫路边摊头的羊肉串是自行车钢丝串的,不卫生,千万不能贪嘴。所以每次到

洪长兴就能名正言顺地大吃羊肉串了。现在的价格是5元一串,不算太贵。,还有烤羊排,吃起来过瘾极了。对了,大受食客欢迎的不能漏掉葱油饼,比马路上的新疆大饼好吃多了!

洪长兴里的服务员阿姨出了名的好,自己带酒水进去她们看到了也不怎么讲,她们会透露点菜功略,说这里羊肉多吃点,其他东西稍微来点就可以,加水也很主动,就是动作慢了一点。我想,她们年轻时也一个个都是灵巧俏丽的姑娘吧。

绿杨村酒家

江宁店地址:江宁路77号(近奉贤路)

人均:60

推荐:素菜包、大煮干丝、水晶肴肉

“绿杨深处是扬州。”这是清代诗人王渔洋的名句。创建于三十年代的绿杨村酒家店名由此而得。

记得小时侯的南京西路石门路是有天桥的,这个丁字路口可是出了名的美食金三角,无论从天桥的哪端楼梯走下去,都有一家好名声的餐饮店诱惑着你。北面是红甜心(已经拆除),西面是王家沙,东面就是绿杨村了。

和那两家以点心著称的店家相比,绿杨村是个可以坐下来,点点淮扬名菜的地方。豆沙锅饼、大煮干丝和水晶肴肉被称为“绿杨村老三篇”,几十年来得到了上海时髦外婆和时尚MM的钟爱。有人把豆沙锅饼换成了枣泥锅饼,有人和我一样不喜欢水晶肴肉,但大煮干丝大家都是买帐的。扬州师傅的刀工无可挑剔,每根豆腐干丝的直径都不超过一毫米。其他名菜有脆鲜干丝、五柳鱼丝、绿杨酥鸡、千层油糕等,还有用名贵中药材烹制的食疗和鹿宴。

小学一两年级的时候在那里吃了趟婚宴酒水,因为新娘子不大好看,我就坐在爸爸妈妈当中认真地对付起盘中餐来。印象最深的是水晶肴肉,大人都说多吃点,这可是这里的招牌菜。但我就是不喜欢,说还没有外卖的素菜包好吃,这平民口味在酒水席上说出来还真是有点坍台,哈哈。不过你别说,现在绿杨村的素菜包还是要排队才能买得到的。包子皮口感精细,带点微甜,蔬菜馅切的很碎,一点不油,颜色也碧绿生清的很好看。现在素菜包的价格是1元5角一只,旁边2元2角的蟹肉包子就冷冷清清的没人理。听说,蟹粉狮子头做的也不灵,蟹粉少得可怜。呵呵,看来蟹粉还是要去马路对面的王家沙吃。可惜,石门路上的店已经关门了。现在在美琪大戏院对面有家外卖部,不提供堂吃的,去的晚了,货柜里的货色就少的可怜了。

洁而精川菜馆


洁而精

地址:雁荡路82号(近复兴公园)

人均:63

推荐:文思豆腐、青豆泥、手剥笋

上海人都知道雁荡路美食一条街。短短一条街的末尾、紧挨着科学会堂和复兴公园的洁而精川莱馆是一家创建于1927年的老店。到了50年代,洁而精已经演变成家庭式饭店,据说董竹君还做过一任女掌柜。祖父辈的人说,那里价格公道,住在附近的小夫妻经常在休息日去那里吃饭。其中比较罗曼蒂克的几对还会在饭后去复兴公园跳舞或者兜兜淮海路,有点旧派小资的腔调。

小时侯我总是把“洁而精”同“洗洁精”混淆在一起,就觉得那个地方一定有消毒水味道,于是每次路过都躲的远远的。大人纠正我说,那里不但有正宗的川菜,还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呢。科学文化界的泰斗杨振宇、费孝通、苏步青等经常光临,艺术大师刘海粟也挥毫题写了“其味无穷”的赞语。看来还是要感谢隔壁的科学会堂所会聚的人气。

文思豆腐是这次的招牌菜。小师傅李军因为这道菜还赢得了“小李飞刀”的美称。他能在于六分钟内将一块重量为400克的普通内脂嫩豆腐切成15000根长53毫米的“银丝”,而且根根清晰、长短一致、粗细均匀,曾赢得“大世界基尼斯刀切豆腐之最”的殊荣。实话实说、天天饮食等媒体都做过专访,一家日本杂志更是远渡重洋前来讨教。青豆泥是亚军菜,很多MM都把它当甜品吃。冷菜手剥笋算是季军,口感特别鲜嫩,爽的很。

店里的营业员阿姨态度是典型的“国企老字号”,只有一个还比较人性化,她会告诉你如果要吃到老师傅烧的菜是要中午去的,因为下午老师傅就下班了。

美心酒家

地址:华山路2018号新路达商厦5楼(近广元西路)

人均:40

推荐:蚝油牛肉、布丁、叉烧

我们这代人脑海里的美心酒家是属于淮海路陕西南路这块黄金地段的。老一辈都知道1924年刚刚开张的时候是在虹口区武昌路崇

明路口。到了三四十年代才搬到霞飞路的,那时侯上海的先生小姐喜欢约在美心谈朋友。一来潮粤菜肴选料讲究,炸、煎、烹、炒、

焗、烩、烤花色多,化皮乳猪、蚝油牛肉、红烧雪蛤、秘制黄鱼、清炒河虾仁、火腿蒸甲鱼等招牌菜都是大荤,端上来是很轧台型的

;二来港式点心讲究色、香、味、美型,家乡咸水角、豉汁蒸凤爪、鲜虾肠粉、酥皮蛋挞、美心虾皇饺都是精工细作,漂亮得舍不得

动筷子。精致美食加上吉利甜蜜的店名,无论是窃窃私语还是谈笑风生都是交关有味道的。四层餐厅一次可开筵席70桌的气派和地段

的身价也是相称的,价格却一点也不贵。

可惜,淮海路调整时,把美心调整掉了。现在开在徐家汇的新路达百货里,经常有对面国妇婴的大肚皮在一楼的外卖部买点心解馋。

松月楼

地址:旧校场路99号(近百灵路)

人均:16

推荐:海棠糕、香菇面筋面、脆鳝

老城隍庙的松月楼有个蛮嗲的全名——春风松月楼。有点春风得意的味道,又有点风月的情调在里面,不过你可不要想豁边了,

那里可是的的刮刮的素菜馆。

小时侯逛老城隍庙是属于特殊活动,从骑在爸爸脖子上到牵在妈妈手里,再到和死党拖着手闲晃,那里的拥挤和排队从来没变过

。松月楼是属于外侧的餐馆,排起队来相对宽敞点。大家伸长脖子等着的首推海棠糕。男女老少都咽着口水看着老阿姨娴熟的手法,

等到放冬瓜糖这一步大家都开始在心里数数了,看这一锅轮的到自己吗?碰到一口气买8个的主,大家就又像泄了气的皮球,把口水往

回咽。当然也有幸运的时候,那就是排在前面的那个人说这锅数目我不够,让你先买。哈哈,心里比糖还甜呀。当然,也有朋友对海

棠糕十分不屑,说太甜,口感也粗糙。隔壁的窗口是卖素菜包的,冷清多了。虽然松月楼的素菜包也是有70多年历史的老牌产品了,

但青菜和香干都切的很大段,菜色泛黄,皮也粗糙,和功德林、绿扬村的不能比,怪不得便宜,只要1元。

店堂布置是老式的,有点暗。桌子擦的不够干净,总感觉有层薄薄的油腻。几位呼哧呼哧大嚼香菇面筋面的大叔似乎也不在意。

香菇面筋面算是招牌素面,过去5元一碗,现在10元,而且大菜师傅把浇头和面分开盛放了。要是菜的话,脆鳝还是可以的。这道菜是


用香菇炸的,做法类似爆鱼,下面还垫了雪白的面条似的东东,吃上去嫩嫩脆脆,有点像白菜,估计是芋艿或者其他植物的粉做成的。今年年初。松月楼装修完毕。

状元楼

沪西店地址:长宁路89号(长宁支路口)

古北店地址: 古北路460号(近茅台路)

沪东店地址: 平凉路403号

人均:45

推荐:糟熘黄鱼卷、雪菜大黄鱼汤、糟鸡糟肚子等各色糟货

上海的老宁波是交关多的。状元楼是他们顶顶欢喜的地方。

记得十几年前,家里来了个宁波客人,大人就把他领到了状元楼。那个老伯伯估计是个黄鱼粉丝,对糟熘黄鱼卷和雪菜大黄鱼汤

赞不绝口,说“下饭”的不得了,特别是那道汤,黄鱼够大,汤水也够白够浓。这也难怪,因为和家常的黄鱼汤不同,这里添加的火

腿和笋干和雪菜一起能把黄鱼的鲜美吊出来。当时还是小萝卜头的我因为喜欢吃甜,所以对臭冬瓜、醉虾之类兴趣不大,而是和表姐

一起白相起包房里的卡拉OK来。那时的卡拉OK还是新鲜玩意,只有有一定档次的饭店才有。

糟货是状元楼的又一块招牌,有时要排很长的队。每年夏天一到,猪蹄、猪尾、鸡翅、鸡胗、猪耳、毛豆、肚子、门腔、素鸡等

各式各样的糟货让上海人不顾暑热,排起了长队。一些勤快的主妇是特地来买这里的糟卤然后回家自己动手做糟货吃。你要是想堂吃

的话,建议叫上豆板酥和花生米,再来瓶状元红咪咪,不要太乐惠哦。如果你对老酒不讲究,那么就喝免费送的啤酒,也算是土洋结

合一回。不过毕竟是国营老店,环境和服务都很一般,但冲那性价比还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此外,沪西店自从和王家沙合并后增加了不少蟹粉点心。不过吃过的人都说蟹粉泡饭的猪油放的太多,虾仁馄饨、小笼等其他口

味好象也不是很正宗。看来替老饭店撑起门面的还是非自己当家的那几招莫属。

八大外来祸害菜

扳着指头数一数,这些年随着各式各样外来菜一波又一波地入侵,究竟还有多少上海MM保留了天生的精细口味和娇嫩肠胃?喜爱时尚的上海MM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就玉口失守,随潮流一步步堕入了生猛厚重的美食圈套,成了餐桌上可怕的野蛮女友。罪过啊罪过。

洋快餐——1989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外滩开业,上海人拖儿带女地排队开洋荤。之后卖当劳啊德克士啊都跟了进来。看看这些汉堡包、炸鸡翅、薯条、可乐……热量一个高过一个,再加上穷涂八涂的色拉酱、番茄酱,吃过了这些洋垃圾,白斩鸡当然就没味道啦。

小某羊——小肥羊、小美羊、小尾羊……草原上的白羊都跑到上海滩来了,到处都是火锅连锁店,大家涮个不停,肉一盆接一盆,调料稀了再添。一些限时自助或饮料免费畅饮的店里,大家更是往死里吃。唉,白切羊肉怎么就没红过呢?

水煮鱼——以水煮鱼为代表的川菜一度降伏了口味偏甜的上海人。据说做水煮鱼时在炒锅中加的油是平常炒菜的三倍,豆瓣、花椒粒、红辣椒……重口味的调味品争先恐后地往锅里蹦。上海人早就把清蒸两个字忘记啦。

香辣蟹——2001年,有消息称上海人一天至少吃掉2000公斤香辣蟹。青蟹、铁蟹、肉蟹、黑蟹、膏蟹,一些平日闻所未闻甚至未经卫生检查的蟹也爬上了台面,上海人忘记了干净,挑战着微辣、中辣、重辣的极限。

新素菜——以枣子树为代表新素菜馆这些年在上海是越开越多,然而素菜荤做其实是很不健康的,为了达到口味,油和调料不会少放,感觉比普通荤菜还要油腻,吃后不久肚子又空了,远不如老字号的传统素菜。

干锅——先后风靡上海的元绿回转寿司和干锅居是同一个老板开的。日式料理的精致健康没的话说,可是每个桌子上摆一口大铁锅,用一只木铲不停翻炒的景象也太不上海了吧。至于口味,又是重了辣邪了。

小龙虾——整整一条街都是鲜红的,绅士淑女们带上塑料围脖和手套,张牙舞爪地将小龙虾一面盆一面盆地消灭。看着堆的高高的龙虾壳山丘,嘴巴里除了辣真的还有鲜美两个字吗?

鸡公煲——2005年,一种干锅和火锅的结合作品鸡公煲在上海流行开来。什么重庆鸡公煲、蜀地鸡公煲、蜀千鸡公煲等等,大小饭店都兴起了这个。一只褒从端上来一刻起酱香带辣的味道会越来越重,有些人还把调料加多一碟在煲中添味,实在是可怕啊。

上海人吃年夜饭的变迁

平日上海人见面问的是“侬饭吃过了吗?”。到了年末,这话题就有了升级版“哪屋里厢今年年夜饭在哪里吃啊?”吃年夜饭是过春节的第一桩大事,那么近年来上海人吃年夜饭的习俗经过了哪些变迁呢?

80年代的菜篮子工程搞的是轰轰烈烈。当时年夜饭多数是自家做的。放寒假的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帮着妈妈做蛋饺,做坏了呢就乐滋滋地“灭口”。爸爸妈妈会在家里商量今年年夜饭是去外婆家还是奶奶家吃。小孩是无所谓的,反正每门亲戚都逃不过一吃。台面上的冷盆总是白斩鸡、酱鸭、红肠、方腿之类,热炒呢总是虾仁和黄鳝几个荤,接下来是热腾腾的什锦担饺鸡汤,小孩子饭不吃呢就以粉丝代替,最后是点心,最常见的就是八宝饭了。回家的路上,一家三口就开始讨论起今年哪个菜好吃。

到了90年代中期,有一部分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上海家庭开始尝试在饭店吃年夜饭。要知道在以前,绝大多数饭店每到除夕就关门大吉了。这种出去吃年夜饭的时尚越来越受上海人欢迎,因为可以省去买汰烧的步骤,客人走后家里又不用收作,口味又叫人满意,不会每年都是这一套自家菜系,而且之后的几天不用天天吃剩菜,惬意极了。

到了2000年,外出吃年夜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当时离兔年除夕还有3个月,以杏花楼、新雅粤菜馆为代表的一批老字号企业以及以红泥为代表的一批新派杭州餐馆就“满”字牌高挂了。预订不到年夜饭的人就想到了“半成品”。饭店把原料作料都给你搭配好了,自己回家一炒就行,乐坏了不少主妇。

21世纪,上海人开始将吃年夜饭与玩联系起来。温泉浴场、滑雪场等等娱乐场所纷纷推出了年夜饭套餐。一家门玩玩吃吃蛮有新意的。部分更加潇洒的家庭索性外出旅游,把年夜饭吃到了景点去。

狗年春节马上就到,今年的年夜饭不知会流行什么呢?据说一些西餐厅也开始打起了年夜饭的主意。不管怎样,吃的开心就好啊。

上海人的吃饭规矩

现在“餐桌礼仪”可是个时髦的词,在老上海的嘴巴里叫做“做规矩”。在家吃饭要守规矩,出去下馆子更要守规矩。相信大家小时侯多多少少都被做过饭桌上的规矩,那个违反小孩天性的痛苦劲就别提了。回忆起来,这些天条其实还是有存在的理由的。至少,外婆妈妈教会了我们如果保持淑女的做派,不至于在餐桌上毛手毛脚被外人讥笑,也不会被男人一带进馆子三花两花就头晕目眩。不如以外出吃年夜饭为例子,做一下年末复习一下吧。
首先门面要做好,个人仪容收作好才能出门。如果是客人就要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一点。进了馆子要按照辈分坐下来,看到亲戚要先说吉利话,眼睛不能盯着已经摆好的冷盘看。人没到齐不能举筷子。等到最老的长辈发话,大家才可以开动。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吃了,规矩却更多了。其中关于筷子的就有好多。比如每个菜转到面前只能夹一点,不能盯着一个菜吃,也不能把筷子伸的老长去夹已经转过去了的菜,更不能站起来隔岸取菜。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眼睛先要看准,当你夹了一块食物就不能再更换了。不能用筷子敲碗,也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插香烛“可是大忌。

吃年夜饭不仅要管好手,嘴巴更要看看紧。比如吃东西不要发出声音。不能边咀嚼边说话,新年岁末不能说不吉利的字眼。食物不能掉在桌子上,万一掉了也不能再放进嘴巴。肚子再怎么撑,最后的“饭“必须要吃一两口意思意思。吃的过程中始终不忘用餐巾擦拭嘴角,要是涂了口红就要把嘴巴撮圆了吃,千万不能变成吓死人的血盆大口。

最后就是对服务员要象对家人一样和蔼可亲,换盘子要跟人家说谢谢,要东西之前先说请。服务员不在的时候呢,小辈要负责给长辈添茶倒酒,顺序是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孵老饭店的七大功略

想孵老饭店孵出个名堂经可是不容易的。尤其是年轻人,时尚餐厅吃惯了,对付老一套往往是一点概念也没有。穿个旗袍高跟鞋去吃饭只是最最初级的级别,下面总结的7条才是真正实用的功略哦。


功略一:明眼辨真假。不要一看到以人名做饭店名字的以及某某记、某某坊就想当然认为是老店,它们都是“伪怀旧”的代表。平时多向长辈讨教才是王道。

功略二:总店最正宗。老饭店的总店和分店水准可能差别很大,好的大菜师傅都在总店,分店有加盟的嫌疑。总店的环境相对也好。

功略三:避免白跑一趟。上海部分有点名气的老饭店在这些年的市政动迁中已经搬了很多次家,甚至拆掉宣告歇业也不是没可能,所以保险的话还是事先打个电话问清楚,尤其是请客吃饭,让人白跑一趟可是丢面子的。

功略三:准备充裕的排队等位时间。名气特别响的老饭店的外卖部几乎都是要排队的,就是堂吃也需要一定的等位时间。而且不少老饭店关门比较早,千万要预防发生轮到你正好打烊的悲剧发生。

功略四:尽量挑吃中饭的时候去。一些老饭店的头牌师傅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保留了早报道早下班的习惯,下午就要收勺走人的,所以能吃中饭就别等到晚饭。

功略五:不要对服务做期待。既然人家菜挺刮,服务也就别计较了,这些阿姨大妈磨洋工也好拆烂污也罢,都不是存心针对你的,人家只是不习惯洋人“顾客是上帝”这一套。碰到肯和你聊天的更是得好好珍惜,他们会泄露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以及骨灰级别的点菜功略。

功略六:现金准备好。一些并没有和国际接轨意识的老饭馆是不能用信用卡结帐的,一些点心店还会发生找个零钱就罗里八唆的情境,所以口袋里现金还是准备好,至于小费就免了。

功略七:吃了别忘记带。你别以为是教你打包哦,意思是很多老饭店的外卖很有名,而且分店很多,走过路过的话,错过就可惜了。不怕重的话,带回家给妈妈绝对是个超级棒的马屁。

这些老饭店你去过哪几家?喜欢哪几个菜?

欢迎加我微博,一起讨论:weibo.com/misszhao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284.html

更多阅读

舌尖上的美味——洋芋擦擦 精 舌尖上的中国之洋芋

舌尖上的美味——洋芋擦擦 精——简介看舌尖才知道洋芋原来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土豆,这个土豆家家户户都爱吃,想不到还有个这么洋气的名字。这不起眼的土豆做出来的洋芋擦擦,色泽金黄,土豆的清香洋溢开来,吃上一口,很有薯条的口感和嚼头。

舌尖上的日本二 :居酒屋的诱惑

日本的料理店随便一道菜都得上千甚至几千日元,若想多吃几样,即便胃受得了,钱包也受不了在日本居酒屋简直就是“馋虫救星”——菜品种类繁多、味道鲜明可口、分量不大、价格也便宜。三四个小菜、两杯酒通常两三千日元可以搞定。舌尖上

舌尖上的中国之汪姐私房菜 舌尖上的中国汪姐

“在上海,没尝过汪姐手艺的,可能很难以顶级老饕自居。无论是宁波菜、绍兴菜,还是浓油赤酱的上海本帮菜,比如酱汁肉、红焖虾、煎鲳鱼、油焖春笋和面拖蟹等,汪姐样样精通。”《舌尖上的中国》红了,这位在纪录片中唯一出镜的上海阿姨也红了。

带娃走进朱家角,感受老上海的生活 走进交行感受温馨征文

这是我第二次来朱家角,第一次还没有小锟,带着姥姥姥爷来这里。这一次我把小锟带到这里,感受不一样的上海。上海给人的感觉总是霓虹灯以及时尚之都,但却忘记了老上海带给人们的那种悠闲和恬静。如果想要感受老上海的生活,朱家角一定是不能

声明:《舌尖上的老上海图 老上海图片》为网友素年祭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