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两岸尽古迹:京西小故宫——万寿寺


  漫步紫竹院附近的长河畔,远远即可看到一座古柏参天、气势恢宏的古寺,这便是被称作“京西小故宫”的万寿寺。万寿寺位于广源闸西侧,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也是一个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佛教圣地。


万寿寺建于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它的兴建最初是为了储藏番、汉经卷。

据《万历野获编》记载:明永乐(1403-1424年)时,明成祖在今东城区景山东侧的嵩祝院设置番经厂与汉经厂,专司刻印和收藏佛教番、汉经卷。番经、汉经两厂历经数朝,因年久失修,残破坍塌,大部倾毁。至隆庆年间(1567-1572年),明穆宗曾命司礼监对二厂进行修葺,但工程未完毕,穆宗便去世了。


  万历五年(1577年)三月,万历皇帝命司礼监冯保在京西督建佛寺,以代替破旧的番经、汉经两厂,贮存佛教经典。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赶建,次年六月寺院落成,万历皇帝赐寺名为“护国万寿”,大学士张居正奉诏撰写了敕建碑文,自此,万寿寺遂成为皇家寺庙,“璇宫琼字,极其宏丽”,“几与大内等”。殿阁、廊庑、方丈规制完备,田庄、果园占地970亩,是长河沿岸遐迩闻名的大寺。


几年后,东城嵩祝院的番经厂与汉经厂修葺完毕,万寿寺内所藏经板、经卷全部移归经厂。万寿寺完成了储藏经版、经卷的功能,宽阔壮丽的宫殿和风光旖旎的园林则吸引了皇室成员的青睐,万寿寺遂逐渐成为明代帝后游览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

万寿寺在清代得到皇家高度重视,康熙、乾隆和光绪三朝四度重修扩建,并建立了行宫,最终形成了集寺院、行宫、园林为一体的有三路规模的庞大建筑群。万寿寺此时成为皇族游幸西郊御园途中的驻跸之地。清皇室还频繁在此举行盛大的祝寿佛事活动。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经常巡幸万寿寺。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不仅圆明园被火烧,万寿寺也遭到疯狂洗劫。至民国年间,万寿寺日渐残败衰落,荒草萋萋,殿堂斑驳。万寿寺的建筑在近现代时期为各种社会组织所利用,曾作为兵营、学校、慈善机构的驻地。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为文物部门接收管理,后在此成立北京艺术博物馆。
  1985年,万寿寺中路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寺中许多殿宇已经改造成现代化的展室。这座综合性艺术博物馆,藏品门类广泛,收藏了上自原始社会、下迄明清的各类古代艺术品近五万件。馆内还收藏了宋代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齐白石、张大干、徐悲鸿等大师的传世之作更是令人一饱眼福。



万寿寺山门殿为石券门,券门上方是清顺冶二年御赐的“敕建护国万寿寺”石匾。山门殿内原来供有哼哈二将,现在则是售票处。
山门殿的券顶绘有青天流云百蝠图,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在青天流云之间,红蝙蝠谐音“洪福”,整幅图案寓意“洪福齐天”。


进入山门,是一进院,迎面是天王殿,殿内原供奉着大肚弥勒佛,左右为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钟鼓楼前各有幡竿一座。

现在天王殿里空空荡荡,只在正中立着中国木板年画展览的前言。


殿内空无一物,四壁上有几幅万寿寺相关介绍,都是图片。

此图名“香林千衲”,表现乾隆帝为其母做七十大寿时的盛况。当然是复制品哈。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是乾隆皇帝母后慈宁皇太后六十寿辰,乾隆皇帝路过万寿寺时,他突发灵感,觉得“万寿”二字很吉利,在这里举行佛事庆典非常适宜。于是下令重修万寿寺,并扩建西路行宫和东路僧宅。乾隆皇帝还亲自撰写了《敕修万寿寺碑记》,后由大学士梁诗正书于碑上。

慈宁皇太后常年居住于畅春园,回皇宫里举行寿典活动,路过万寿寺,千名僧人聚集在万寿寺前举行诵经盛典。万寿寺装饰一新,绣幢宝铎,金碧辉煌,彩灯高悬。乾隆皇帝与母后一行进入万寿寺内,礼佛烧香后到万寿阁内休息片刻。这时寿茶寿膳房的太监们供上茶膳。之后,乾隆一行人又登上继续回宫的路途。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又迎来了他母后的七十寿辰,他为了再表孝心,想把这一年的寿典搞得更加隆重,决定对万寿寺再次进行重修。这一次重修,在中路、西路和东路都增加了一些建筑。至此,万寿寺建筑形成了历史上的最大规模,三路建筑完整,集寺院、行宫、园林为一体,占地三万平方米。

慈宁皇太后特别喜欢江南风景,尤其对苏州建筑情有独钟,乾隆为此下令在回皇宫的路上,建设一条江南风格的街道。这条街道北达畅春园官门南的海淀观音庵,南抵万寿寺行宫西侧。街市中还有酒楼、方亭、平台、更楼、花台、村庄土房、回子房、演武厅、乐楼、席城等建筑。街道两旁又堆土为山丘,山上种植松柏。一条封闭式的苏州街景皇家禁地建造完成了。后来老百姓称此街为“苏州街”,街名沿用至今。

除此之外,乾隆皇帝还下令在广源闸下游(今紫竹院一带)利用原有的河港,改造布置成江南水乡意境,取名芦花渡。又在河港周围种植芦苇,栽植紫竹,模仿苏州城葑门外朝天桥港汊芦苇深处的江南水乡景观,所以这里又称为苏州芦花荡。原来慈宁皇太后喜供南海观音,所以这里布置成南海紫竹景观。又在河港南山坡万寿寺下院增建行宫,取名紫竹禅院,赐额“福荫紫竹院”。它作为慈宁皇太后在此拜观音的休息场所。

乾隆皇帝真是个大孝子啊。

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乾隆皇帝使用过的仿石釉双联笔筒。笔筒是由两个菱形相叠套联而成,俯视呈“方胜”状,这种造型似乎更多见于木制窗棂,用在笔筒上,可谓造型新颖奇巧。笔筒长17.7厘米、宽12厘米、高12.5厘米。笔筒的四面开光内还写有楷、行、隶、篆四体诗文,是乾隆御题诗文。诗后的朱文“比德”和白文“朗润”二方红彩章,也是乾隆御用印章。

笔筒看上去是用石头制成,实际上这些天然花斑石的图案和色彩,是用黄、灰等不同的釉色勾绘出来的。远看去与真正的石头难以区别,已经达到了乱真的程度。


长河水系历史名迹示意图。

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地区,有一条长达1O.8公里、名叫长河的古河道,它的源头起自颐和园昆明湖南端绣漪桥,下游终于西直门外高梁桥。这条古老的河道在北京展览馆、北京动物园、五塔寺、首都体育馆、国家图书馆、紫竹院公园、万寿寺等名胜间穿过,蜿蜒曲折,远看似一条巨龙横卧。

长河至今已有了近八百年的历史,它是人工渠道与自然河道相结合的产物。自然河道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著名的古河道——高梁河。高梁河的名称目前已消失,唯有高梁桥的名称还留存着这个记录。人工渠道是从昆明湖的前身金海南端开凿而成,向东南延伸至今紫竹院湖。原始的紫竹院湖就是古高梁河的源头。人工渠道开凿的目的在于解决高梁河水源。高梁河在解决水源问题后,其中有一段湖泊即被金皇室利用改造成离宫所在地。元代在此基础上兴建皇城,并建立大都城。明清两代在此基础上改造都城。历史上都城的护城河水及城内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的水源均来自长河的输送。长河的开凿和发展为古都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水利基础,它是古都建城史中对都城选址起决定性作用的水系。

元代大都城兴建以后,长河这段水域恰好成为连接皇宫与西北郊皇家园林的水路纽带。元皇室在长河水域兴建码头、行宫,同时在沿线建设重要佛事场所,皇家水上交通线自此建成。以后明清两代皇室进一步发展了长河水上御道的功能。同时,长河两岸的建设也得到发展,堤岸绿化建设及码头、桥闸得到进一步的整治,长河的自然景观得到美化。与此同时,长河沿线兴起了大量各色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它极大地丰富了河道两岸的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辉,构成京郊独特的风景线。

长河和万寿寺都是北京重要的历史名迹,一为水系,一为古建群,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密切的联系。长河是北京历史上的水系热线,与古都北京有着很深的血脉渊源。万寿寺可谓是长河线上的一颗明珠,是长河沿线至今仅有的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群。万寿寺依长河而生存,长河凭万寿寺更繁华。
长河两岸尽古迹:京西小故宫——万寿寺

上图的左下角附有万寿寺建筑布局示意图。这张图经过翻拍,不甚清楚。从网上找到下面的两张图。








从天王殿后面门洞可见后面的大雄宝殿。

西侧的鼓楼,现在用作“万寿寺历史沿革展览”。



房间很小,只是墙上布置一些图片,很快就看完了。


鼓楼南侧,有两通石碑。

一个额书“药王殿记”。
仔细辨认碑文,原来是《重修药王殿记》。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二月的一天夜里,万寿寺忽遭大火吞噬,寺院大部分建筑都被焚毁了。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寺院的住持法名圆亮发起修复寺院的倡议,用寺院香火之资首先在寺院东路重新建起殿堂。
寺院东路原有药王殿和药房、华严钟楼遗址,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和虔诚,圆亮决定在东路兴起一座毗卢佛殿,作为东路的正殿。这座殿建在了药王殿之后,共有五楹。三年后的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又于毗卢佛殿两侧修建配殿,然后修复了药王殿。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圆亮又修复了东路山门及山门外茶棚。至此,和尚圆亮终于完成了修复万寿寺的心愿。

数年之后,有位名叫曹白瑛的内廷官员利用清圣祖狩猎出巡的余暇,与几位友人专程游览了万寿寺。住持圆亮接待了他们。游览完毕,圆亮向客人们讲述了他追随师傅从悯忠寺进驻万寿寺的故事。自其师傅圆寂后,他按师傅的遗志操办起药王殿修复一事。最后他希望曹氏为他和他师傅的善举树碑立传。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曹白瑛撰写了《重修药王殿记》碑文,镌刻于石,立于寺中鼓楼前。这个碑文中记述了曹白瑛一行出京城至长河一线时所看到的自然风景,以及进入万寿寺后对寺内景观的赞叹和描述。如其中描述寺内的罗汉松已大可数人合抱,华严钟依然卧于钟楼遗址上,寺后青荫数亩等。最后讲述了圆亮和他师傅在寺内的善举,为之树碑立传。因为清圣祖御制重修万寿寺碑不知何故不复存在,碑文也未留下文献记载,《重修药王殿记》碑就成为研究明末清初万寿寺历史的重要金石文献。(碑文附后)



另一通石碑是《通济禅师自治祭田碑》。



嘉庆年间,万寿寺有一位外来的高僧号通济禅师,他在万寿寺传法直到圆寂。生前在万寿寺两传净土戒法,殚精竭虑,努力为寺院僧众谋取利益。他用平时在两亩地中收取地租的积蓄,购置了昌平乡皂甲屯民红地契八十九亩,每年可以获得年租五十三吊多,这其中一半为常住僧众生活之资,一半为祭祀之费,从而为以后僧众的生活、香火提供了经济基础。通济禅师对寺院僧人的功德可谓无量。所以在他圆寂之后,寺院住持正因和尚立碑纪念他。碑铭为“通济禅师自治祭田碑”,正因和尚撰文,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春三月立石于寺后塔院。(碑文见附录)


这两通石碑都是和尚自我表扬的哈。
再来看东面的钟楼。



钉在钟楼墙上的这个铜牌说,“素有钟王之称的永乐大钟曾悬挂于此寺”,给人的印象好像永乐大钟就是悬挂在这个钟楼的,这是不正确的。

在汉经厂,还有一件重要佛教法物,就是华严钟,今俗称永乐大钟。这是一口永乐年间铸造的巨型铜钟,现收藏于觉生寺(今大钟寺),钟体通高6.75米,直径3.3米,重46.5吨。在钟体内外遍铸了汉文及梵文佛经、佛咒,共23万余字。它之所以被收藏在汉经厂,主要是因为它周身刻满佛教经文,被当作佛经文献的一种收藏版本。万寿寺既取代了汉经厂,华严钟也就应与汉文佛经文献一样迁入万寿寺兴建。

但是移动数十吨重的大钟并非易事,因此场面非常壮观。据当时的诗人在诗中描述,有上百头牛牵引拉动钟体,整个移钟过程用了数月的时间。引得京城百姓前来观看,形成万人空巷的局面。“道旁观者肩相摩,车骑数月犹驰逐”(袁宏道《万寿寺观文皇旧钟》)。

华严钟移至万寿寺后,被安置在寺院东侧前端。因为华严钟特别巨大,寺院原有钟楼(即寺院中路一进院东侧的这个钟楼)的体量是不可能安置下这口钟的,而且当时移钟至寺院后也不可能拆除钟楼扩建,因为那样钟楼建筑的体量就不合寺院的规制了,所以,新钟楼只能另择寺院中路之外它处,并作为正殿供奉。另据《宸垣识略》载“左钟楼,前临大道”,也说明华严钟楼不在寺院中路,在寺院左侧即东侧。




从天王殿两侧旁门跨入,即为二进院,正面为寺院的正殿大延寿殿。

大延寿殿的屋顶采用的是单檐庑殿顶,这种屋顶的形制在皇家建筑中已是较高的了。殿堂采用七彩斗拱,五楹宽度。院内殿堂建筑位置紧凑,正殿屋顶的檐角几乎与配殿的檐角交错,正殿又建在了即宽且高大的月台上,给人的感觉十分高大雄伟,非常气派。

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那一年。乾隆皇帝照例到大雄宝殿拈香礼佛,之后来到假山上观赏休息。这时他抬头向后望去,见后殿(指三圣殿)随想起《御制恭祝慈宁万寿颂文》屏书,心中无限感伤。随即赋诗一首:
《万寿寺瞻礼有感》
迩岁每斯历,祈园却未停。今朝有余暇,初地况常经。
松柏增古色,岗峦无俗形(佛殿后假山嵯峨,松柏葱郁,皆明代物也)。
不堪翘首望,祝嘏颂书屏(后殿设屏书《御制恭祝慈宁万寿颂文》,瞻读之余,弥深感慕)。
这首诗词后被镌于万寿寺大雄宝殿前西侧重修碑的阴面。碑上有“犹日孜孜”、“古稀天子之宝”等乾隆皇帝落款印文。

又过了四年,到了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这一年恰值慈宁皇太后诞辰一百年之即,乾隆皇帝乘龙舟又路过万寿寺。乾隆皇帝回想起二十年前慈宁皇太后在此举行八十祝寿典礼的情景,历历在目,心潮起伏,惆怅满怀。为此,赋诗一首:
《万寿寺瞻礼有感》
万寿精蓝历久传,庄严大庆每斯虔。
玉河途便停清跸,金界暇乘礼法筵。
八秩祝禧忆昔岁,期颐无望值今年(昔年每逢辛岁,慈宁大庆于此祝禧,回忆辛卯八旬展庆,犹在目前。若至今岁辛亥得大举庆典,则为慈宁百龄矣。竟成虚愿,曷胜怅怀)。
固知一切有为幻,幻里仍增意怅然。

这首诗词后被镌于万寿寺大雄宝殿前东侧重修碑的阴面。碑上有“八征耄念之宝”、“自强不息”等乾隆皇帝的落款印文。这是乾隆皇帝留给万寿寺的最后墨迹。




这是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春,雍正皇帝为万寿寺大延寿殿御题匾额“慧日长辉”。

殿内主供奉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



新中国成立后,万寿寺佛殿中的香火不再燃起。寺院佛殿中的造像除大雄宝殿之外,分别于1958年前后和1967年(文革时期哈)前后被迁往它处或拆毁。大雄宝殿因作为库房,堆放了大量物资,这些物资遮盖了佛造像,所以才在拆毁造像活动中得以幸免。所以大雄宝殿是万寿寺中唯一保存了原有陈设的殿堂。


毗卢遮那佛,梵音名号Mahavairocana,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是密宗最高阶层的佛,为佛教密宗所尊奉最高神明。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所出,在金刚界和胎藏界的两部曼荼罗中,大日如来都是居于中央位置,他统率着全部佛和菩萨,他是佛教密宗世界的根本佛。


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号称西方三圣。一般祈祷於阿弥陀佛,主要目的在於祈求死後的解脱。汉传佛教认为,阿弥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众生到极乐世界,脱离苦难的轮回,故亦号“接引佛”,也因为此佛有无量寿命与光明,亦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在藏传佛教,他被称为月巴墨佛,也是长寿的象徵。



中央是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号称华严三圣;他是这个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传佛教崇敬的大日如来。

东方药师佛,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号称东方三圣。一般祈祷于药师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现世安乐。药师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灾、延寿、去病,许多老者、病人都会礼拜药师佛,以求健康长寿。


最初,大雄宝殿的两侧配殿为罗汉殿,规模较大,各九楹,内供十八罗汉。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重修时,将原在配殿内的十八罗汉移进正殿内,重新雕制泥塑罗汉像。这些罗汉像采用了藏传佛教寺院习用的形象,如增加了唐代高僧玄奘的形象,从而表明清皇室对藏传佛教的重视。

里面不让拍照,只能在殿外用长焦拉过来。而且里面太黑,找不到那位是唐僧的形象。

沿着正殿两侧甬路向后,进入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正殿为两层楼阁式建筑,这就是寺院最主要的殿堂藏经阁,又称宁安阁,乾隆十六年重修时改名万寿阁,是收藏汉文佛经的场所。一般来说,藏经阁总要安置在寺院最后。这个殿堂安置在此位置,表明了这个藏经阁在寺院中的重要地位。

万寿阁的高度和宽度与大延寿殿相同,只是屋顶形制稍差一点。这个建筑的特点是全木结构。楼阁建筑在有栏板的月台上,气势庄严恢宏。


民国时期,万寿阁毁于火灾,现有建筑是2003年原址重建的。





穿过三进院侧门,进入第四进院,是禅堂院。这个建筑高大宽畅,是供僧人聚集坐禅讲经的场所。两侧为小禅堂和影堂。




现在里面举办一个个人绘画作品展。进去转了一圈,不及细看,就出来了。


穿过禅堂两侧堂门,便进入第五进院,这是寺院最后一进。“寺后垒石为山,以奉西方三大士,盖象普陀、清凉、峨眉”(《万历野获编》)。



只见一座假山迎面而立,山石成犬牙交错状,或峭立,或横卧,山势巍峨起伏。假山由两条勾壑相隔分离为三座,三山间由石桥相连,由此形成千曲百回之势。三山分别象征中国佛教三大名山:普陀、峨眉、五台。现在假山被铁链围起来,禁止攀登入内。

山上建有三大士殿。中峰象征普陀山,上有观音殿,内供观音像,相传普陀山乃是观音菩萨说法道场;西翼峰,象征峨眉山,上有普贤殿,内供普贤菩萨,相传峨眉山是普贤菩萨说法道场。

东翼峰,象征五台山,上有文殊殿,内供文殊菩萨,相传五台山是文殊菩萨说法道场。



在假山中部底层建有地藏宫,内供地藏菩萨,该宫上面建观音殿。我们连假山都不允许靠近,假山下面的地藏宫就更无缘得见了。

这假山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风水格局中的镇山和屏障作用。作为一般寺院,寺后建筑总要高大,作为屏障,一般以藏经阁为之。这座寺院因为藏经阁建在寺院中部,所以寺后只能采取其他形势,结果工匠们发挥智慧,在这里堆砌假山解决了这个问题。


假山还集中体现了明代园林艺术,将三座名山汇聚一堂,体现了移天缩地之功。又将三山象征佛教名山,为构思上的奇特之处。山水相依还是明代园林艺术的风格,在这寺院里融进了园林风格建筑。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又迎来了他母后的七十寿辰,决定对万寿寺再次进行重修。在假山后增建无量寿佛殿,内供无量寿佛(镀金铜接引佛)。山后殿前增种两株银杏树。在它的后面又有万佛楼(俗称),是两层楼阁式建筑。楼的下层是三圣殿,内供横三世佛镀金铜雕像及十八罗汉泥塑像。楼上为千佛阁,内藏佛经和壁嵌千尊小佛。高大的万佛楼在这里还起着原来假山所起的屏障作用。在这两座新殿堂的周围也增加了配殿和长廊。这样万寿寺院落便成为七进。

万寿寺重修工程结束,乾隆皇帝于十一月亲自书写重修碑文,《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碑立在无量寿佛殿前,为此新盖了一座八角攒尖顶的碑亭,使用了黄琉璃瓦,这是万寿寺内首次出现黄琉璃瓦皇家建筑,它使得寺院内显得熠熠生辉。

御碑亭前面有一个玻璃框子。


罩子里面是两个弧形的石块,好像是一个圆形的池子外沿的一部分。旁边没有任何说明。

碑亭内御碑采用螭首龟趺石座,汉白玉地墁有寿山福海图饰。
石碑高3.96米,碑文分别以汉、满、蒙、藏文铭刻。

东侧一个木牌上写着碑文全文,在《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中,乾隆皇帝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赞颂他的母后。他说,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逢此盛世,恰遇慈宁皇太后七十大寿,他自当率百姓举行大庆。他叙述说,无论国家哪方出现了灾荒饥乱,兵戈相争,太后都是以慈悲为怀,以拯救黎民于水火的佛心教诫他如何去做,每每向百姓献出了爱心。这种爱心正是体现佛法之所在,让百姓感受到佛祖的恩德。因而太后的福寿也会同佛祖一样长在。(碑文见附录)

这个木牌当然是现在立的。










碑亭内藻井上饰有五福(蝠)捧寿图及仙鹤图。


御碑亭后面就是无量寿佛殿,这是一座方形殿,重檐歇山顶。殿内原供奉无量寿佛(阿弥陀佛)漆金铜塑站像一座,高约五米。现在置放着明天启朝所铸渗金多宝塔一座。

渗金多宝塔铸成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1年),原置于宣武门外长椿寺,后辗至万寿寺。塔高一丈五尺,由铜、铅、砷、锌、银、金等金属合铸而成。

多宝塔在文革中被砸毁,现塔为修复后所恢复。

多宝佛塔之称源于《妙法莲花经.宝塔品》中佛经典故。塔式为仿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木结构,为辽代建筑风格。塔体由塔顶、塔檐、塔身、塔基四部分铸件组成。塔体周身塑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雕像四百余座,其塑像造型生动,为明代雕塑风格。该塔铸造工艺精湛,佛教艺术价值很高,是目前北京地区一件罕见的佛教艺术精品。

  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下枭饰莲瓣,束腰布满浮雕像。
  塔基上的这些雕像内容丰富,上层须弥座造像以罗汉形象为主,北面中央是弥勒佛。下层须弥座上造像似乎是各式神将。















殿内藻井中饰有九龙戏水图。

在无量寿佛殿两侧新建了两道别具一格的院墙和院门。


这两道院墙院门采用了中西合璧式,院墙用透花窗装饰,其风格是中式建筑风格。院门是圆光门,圆光门的上端用西式建筑风格,即圆形拱顶和球塔座为特点的巴洛克建筑风格。这个建筑风格是18世纪流行于法国的建筑风格。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五年扩建圆明园时引进了这种建筑风格。乾隆皇帝对这种建筑风格很喜欢,建筑师们便把这种建筑形制也用在了万寿寺的建筑上面,从而使万寿寺建筑群具有了异国情调,建筑形式显得更丰富多彩。




光绪十八(公元1892年)、十九年间,垂帘听政的慈禧皇太后六十寿辰临近,万寿寺预备作为祝寿场所,所以慈禧下令将万寿寺重修。于是万寿寺在中日海战、国库匮乏、国难当头的岁月里依旧被大修了一番。对寺院原有建筑全部进行维修装饰外,又恢复千佛阁建筑,仿乾隆年例增建光绪御碑亭一座,立于无量寿佛殿后。

后院不许进入,只能隔着墙上的窗格向后面张望一番。

这个就是光绪御碑亭吧。



光绪御碑亭北面应该就是千佛阁。

万寿寺东路方丈院和西路行宫院现在都不开放,只能看到亭台楼阁的顶部。




最后去参观一下《中国首届木板年画展》。
年画展设在禅堂院西侧殿。

木版年画是以木版画形式制作的年画,用木版雕刻印刷画的轮廓,再由人工或套版上色,画的内容大多为喜庆吉祥、风俗、门神、灶王或戏剧,过年时普通人家买这种廉价的画装饰房屋。顾名思义,木版年画就是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比较著名的有杨柳青年画、河北武强年画、苏州年画、朱仙镇年画、四川绵竹年画、漳州年画和广东佛山年画等。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雏形。唐代以来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发展都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宋金时期,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的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现存最早的木版画。道光年间,在李光庭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了“年画”一词,从此,所谓“年画”就拥有了固定含义,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

最后上几张年画,祝大家“马年万事如意,马到成功,马上发财”!







附录:金石文献

张居正撰《敕建万寿寺碑文》
初,禁垣艮隅有番汉二经厂,其来久矣。庄皇帝尝诏重修,以祝禧延贶,厥功未就。今上践祚之五年,圣母慈圣宣文皇太后谕,上若曰:创一寺以藏经焚修,成先帝遗意。上若曰:朕时佩节用之训,事非益民者弗举,惟是皇考祈佑之地,又重之以圣母追念荐福慈意,然不可以烦有司。乃出帑储若干缗,潞王、公主暨诸宫、御中贵亦佐若干缗。命司札太监冯保等卜地,于西直门外七里许、广源闸之西特建梵刹,为尊藏汉经香火院。中为大延寿殿五楹,旁列罗汉殿各九楹,前为钟鼓楼、天王殿,后为藏经阁,高广如殿,左右为韦驮、达摩殿各三楹。修檐交属,方丈庖湢具列。又后为石山,山之上为观音像,下为禅堂、文殊、普贤殿。山前为池三,后为亭池各一。最后果园一倾,标以杂树,琪株璇果旁启,外环以护寺地四倾有奇。法轮妙启,龙象庄严,丹垩藻绘,争耀竞爽。工始于万历五年三月,竣于明年六月。以内臣张进等主寺事。上赐之名曰万寿。而诏臣为之记。臣闻古之圣王,建皇极以临区宇。敛时五福,其一日寿,而臣子祝颂其君,亦日报以介福,万寿无疆,曰于万斯年,受天之裙。是人君以德致福,无先于寿,而为之臣民者,思以仰酬洪遣,发纾忱悃,舍颂祝之外,盖亦无以也。我皇上聪明天启,图治妙龄,恢皇纲接,帝统广至,治于无疆,锡嘉祉于群臣百姓者,不啻沦肌而浃髓矣。薄海内外,日所出入,含生之伦,莫不翘首延睇,仰而颂日: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其庶几万年有国,以福我蒸黎乎?夫林茂而鸟悦,渊深而鱼乐,鱼鸟之情,何期于林渊哉?所寄在焉。故凡亿兆之命,悬于一人,天子圣明,则生人褆福。故亿兆之情,莫不愿人主之寿者,斯亦鱼鸟愿归于茂林深渊也。然则兹寺宇之建设,虽役民生之力,用天下之财,而可以祝圣母万寿者,臣民犹将乐趋焉。况役不民劳,费不公取,用以保国义民,功德无量。为臣子者,其踊跃而赞颂之,讵能已耶?谨拜手稽首,恭纪其事,而系之以词曰:惟君建极,敛福锡民,民有疾苦,如在其身。巍巍大雄,转轮宏教,毗卢光明,大千仰照。佛力浩衍,君亦如然,共以悲智,济彼颠连。琅函贝叶,藏之天府,以翊皇度,自我列祖。沿及我皇,绍成先绪,表此胜因,共跻极乐。祗奉慈命,复轸民痪,毋烦将作。乃发帑储,鸠工庀财,龙宫蔚起,鹫域宏开。翼翼峨峨,有截其所,仰侔神造,俯瞰净土。凡斯巨丽,前武之绳,聿追来孝,旋观厥成。景命有仆,永锡纯嘏,既相烈考,亦佑文母。保兹天子,亿万斯年,本支百世,蛰蛰绵绵。

乾隆十六年《御制敕修万寿寺碑记》
自昆明湖循长河而东,缘岸所乔林古木,僧庐梵舍远近相望。广源闸西,万寿寺实为之冠。宏畅深静,规制壮丽。考碑志,建自明神宗初,迄今二百余载矣。朕时从舟过之。乾隆辛未之岁,恭值圣母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皇太后六旬大庆,海内外臣民举行庆典,朕恭奉大安舆由畅春园道西直门,至大内。銮舆所经,兹寺适居其中,且其嘉名符祝禧之意,命将作新之,更加丹雘,绣幢宝铎,辉耀金碧,以备临览。《传》有之日:万,盈数也。《诗》、《书》之称寿者日,欲至于万年,曰万寿无疆,又有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皆举成数以致其欢欣颂祝之诚。而《帝王世纪》则谓天皇氏寿一万八千岁,地皇氏寿一万八千岁,人皇氏寿九千岁,合四万五千岁,则上古盖实有之,非虚言也。至释氏《阿含经》则谓四天王寿五百岁,以人间五十岁为一日,忉利天寿寿千岁,焰摩天寿二千岁,兜率天寿四千岁,化乐天寿八千岁,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摩身天寿三万三千岁,而日梵天寿命无有大期,古佛且有无量寿之号。贝叶经函,支那传译,净众敬持,故凡以欢喜新作佛事、植功德林报罔极恩者,咸有取焉。我圣母大慈大恩,沾被一切受气含生,天上天下有识无识,普遍周浃,以是至仁备诸福德,升恒悠久,纪算靡极,斯固薄海若臣民同心一词合掌赞叹,愿中万年之祝,而朕之以天下养,颂纯嘏而引遐龄,于万斯年称无量寿者,随所至而三致意焉。修葺工竣,因有司之请,勒文贞珉,以纪岁月。
乾隆十有六年仲冬月吉日

乾隆二十六年《御制重修万寿寺碑文》
天纯佑我函夏,既履丰锡羡,俾恬养引年。越大蒙疏逖×爽,胥皈章耕牧,跻之春台,是用大介。盖贞元嘉会保泰者,兢兢乎千载一时,而我圣母皇太后七秩庆辰适逢斯盏。朕将率亿兆臣庶祝嘏延洪,以圣节崇启经坛,莫万寿寺宜。爰敕内府丹垩即工,视乾隆辛未例,弗懈益虔,事载葳,系之辞日:维兹寺修建端委,暨诸天无量寿义着在前文者,无俟繁称矣。曷记乎?则敬颂我圣母爱民延禧之懿训,以质言胪近事可乎?向者东南耆翥,×迓安舆,树领翘趾者相属。偶会偏隅×赈,朕上体慈怀,载稽撰日,阅丙子而丁丑,阅辛巳而壬午,适取道展礼清凉,则祥寞甘澍,馧馞缤纷,九宇奄观倍稔,揆诸古德所云觉照佛心,福利仁化,何以加兹?若乃西人叩关请师,亟于救焚拯溺,朕荷天祖鸿庥,寅承敢后,每旁午擘画,禀命璇闱,备仰我圣母始事之勤劬,与功成之恺豫。迄今流沙数万里,悉古乌孙、大宛、勃律、于阗诸部,不啻偃修罗之弓戟而亭以慧云,沃以法雨,同登极乐国土者。我圣母寿世无量之心,一我佛寿世无量之心,而朕额手庆抃,即愿以无量万世寿我圣母者,庶于是焉征实可记也夫!遂绎其旨而为之赞:我闻法王法,不受转轮转。调御大能仁,安车济五衍。以慈寿者相,超劫长圆满。一万二万年,迦叶那含阐。至六万七万,毗舍拘留展。次佛及初佛,积万乃无算。同声祝圣慈,金口宣元典。寿世而寿身,真实义斯践。佛云四部洲,玉烛平燎旱。化日诸众生,各各得饱暖。是名恒春国,有谷无不戬。佛云彼罗刹,种种方所限。销兵穷荒徼,薄海臺清晏。是名大愿船,净域归重趼。圣慈皆佛慈,是谛参鑾显。欢喜证人天,三呼善哉善。
乾隆二十有六年岁在辛巳冬十一月吉日御笔

光绪二十年《重建万寿寺碑文》
粤壬辰癸巳之岁,万寿山、颐和园告成,皇太后以春秋令日,清跸莅止道西直门,经广源闸,御凤舸西迈,闸之上有万寿寺焉。寺为乾隆中一再修建,高宗纯皇帝御碑纪事。谓嘉名符祝禧之义,特救将作葺而新之。兹者恭逢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六旬庆典,懿旨申谕以民生国计为念,罢臣工进献,发内帑,普振各省穷黎。凡踵事增华之举,概以撙节,渊乎懿哉!皇太后之心,一佛之心焉。维兹寺宇为慈圣所瞻礼,且成宪具在,敢不恪尊,于是侈者举之,驳者饰之,×鼓不劳,轮奂斯美,既固既完,竖石中除,爰刻铭日:大圈洪复,元德日仁,大慈体之,育物济民。恭惟圣母,受天笃庆,与天同符,与佛同性。东南不靖,六师奏功;出彼水火,煦以雨风。眷是蛮方,龙蛇起陆;我武既扬,兵销弓×,八垠水旱,革与一心;朝闻夕发,飞粟捐金。下逮肖翘,靡物不被;出世入世,莫大于是。凤城之西,长河之湄;画舫待发,銮车逶迤。仰瞻法轮,静聆宝铎;乃诏司存,良工是剫。丹雘聿新,金容×然;不陋不华,万方式焉。佛无量寿,圣无量寿;寿世寿民,亿祀悠久。
光绪二十年岁次甲午十月吉日 户部尚书翁同貅撰文

《重修药王殿记》碑文
万寿寺在西直门外六里,一侧药房口口明后宫口口口口殿以祀药王者也。余八十,与吾友人口口子鸿客口同直主事公德溥同游。是日,天清气爽,平明出城,并辔于堤,循河而西。水自玉泉山,东出广源闸,曲折而来,清澈见底。荇藻浮沉,与堤上柳阴相映,上下口碧,日光照射,口口爽荡,如行十二曲栏内矣。远近烟相望,左右带以园囿、祠庙、楼阁辉煌,树木森郁。远望西山,蜿蜒窈窕,高出林端,苍翠之色,可挹而聚。入寺,前殿已毁,殿基立巨钟,钟高可二丈余,大六围,外楷书万佛忏,内楷书法华经各一部,精口异熙乙卯侍吾师显荣止叔门藏,吾师示寂后,戊午遂建毗卢佛殿五楹于药王殿后。辛酉复建配殿。口口口口口己巳修山门、茶棚,至今以茗饮行者无虚日。某住持二十余年,虽不敢谓戒行相因,然寸阴之惜亦口口口常顾得大法护,以文字作功德,为某记之。磨此石久矣,而未得其人,今法护惠然肯临,当为某立此碑。余闻其言而笑日:戒毁于惰,而成于勤,行易其苦,而予以甘。上人可谓戒行相因者矣。余自谬口口皇上持远达知仰图报效于校雠之役,兢兢惟谨,以此去寺数里,竟未得过而闻焉。正今值圣驾北狞,自公有暇,始得此山水友朋一日之乐。而上人乃不以余为不文,而以碑相属,得以附名不朽,余何敢辞。于是记以归之。而与二君酌于昌运道院。既而翔鸟投林,暝录催客,策马言旋,夕阳已却山矣。
内廷曹白瑛撰并书康熙三十七年岁次戊寅八月既望吉旦立

通济浚禅师自治祭田碑
夫以天下国家大有功,释宗沙门重有德,由是生则爵秩显赫于当时,没则禋祀丞尝于后世,故酬功报德由来章章矣。维我通公老人性行淑均,因果分明,始于万寿印心,于莲祖两传戒法,经之营之,莫不承其力。次则柏林推诚于先师,三演毗口,辅之翼翼,实亦劳其心,且凡有益于常住大众者,莫不殚精极思,手足胼胝而为之。岂非乘悲口力,护法于末世之人乎?又以狐口首丘之义,治圹于莲祖之西偏,顾乃生则孝养于当时,没则相依于地下,永言孝思,此之谓也。因占常住地二亩许,且恐侵损,乃治昌平乡皂甲屯民红契地八十九亩,实出自己钵蓄,岁得租钱五十三吊有零。其半为常住供众之资,其半为四时祭祀之费。呜呼!吾莲翁生顺死安之石,表树于东,吾叔通公因明果之,碣交暎于西,可谓丕显丕承,兴感今昔是大有功于法门也。故树石于塔之傍。凡我宗盟住持于斯者,理宜尊而崇之。于生前追而思之,于没世是为记。
大清道光二年春三月 既望住持正因敬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299.html

更多阅读

《爱在春天》大结局:姚小蝶与沈家豪在一起了

上世纪30年代中期,整个中国动荡不安,几个年轻女孩依然怀抱着勇气,追寻着理想与爱情。她们是:姚小蝶、洪莲西、金露露和蓝凤萍。上海丽花皇宫举办歌后比赛,女孩们都希望通过比赛改变命运。在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小蝶、凤萍、莲西和露露结识,从

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小蝌蚪找妈妈》

我今天要说课的内容是:《小蝌蚪找妈妈》。也许大多数的老师在看到我说课的题目之后,首先就会想到是语言或音乐活动,而我却选择的是为小班幼儿上一节简单而有趣的手指点画课。随着季节的变化,万物复苏的季节已经到来了,小朋友们脱去了厚厚

《绝色坤生:孟小冬》雪小禅

绝色坤生:孟小冬(雪小禅)氍毹上的旧梦很多,我却独钟情于孟小冬。她仿佛门环上的老绿,滴出暗锈来,摸一把,似摸到记忆,而推开门,却看到院子里,满目荒愁,她一袭男装,凛凛然站在戏台上,唱着“一马离了西凉界。。。”亦不是因为她是难得的坤生,女子中,唱

声明:《长河两岸尽古迹:京西小故宫——万寿寺》为网友被爱放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