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2013年7月15日,新华社播发的消息称,中宣部、
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和100种优秀影视剧,《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入选。这是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第二次向全国青少年推荐此书,那一次推荐的主题的“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至今,华文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已获得13个奖项。在华文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持续畅销两三年之后,几十家出版社上百个品种的同名书蜂拥而起。不少版本把华文版获得的奖项移花接木戴在自己的版本上,有的版本搞不清奖项的名称或颁发单位,胡乱杜撰一些不确切甚至是无中生有的奖项,看了叫人啼笑皆非。但是,无论之后出现过多少个版本,至今,华文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传记类图书销售排行榜上一直是海伦·凯勒作品各种版本的排头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因何有这样高度统一的两个效益?2009年10月,本人应邀在中国编辑学会举办的选题策划培训班上给学员讲课,分析了这个原因。课堂上,我以本人策划、编辑的三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天下为公——孙中山传》、《宋美龄最后的日子》)为例,与学员们探讨了畅销书策划这个专题。以下为讲稿涉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内容。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畅销原因分析
2002年初,我社在北京订货会上首次推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一书。据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该书在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创下了传记文学图书连续在榜月份和累计上榜月份最长之记录。一直到7年后的今天,在开卷排行榜和“商报·东方数据”排行榜上,还可以常常见到这本书的身影。
这本书的畅销,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内容,一个是形式。
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内容的原因,内容是这本书畅销的首因,有人概括为“内容为王”。也就是说,在新世纪新阶段,在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传主海伦·凯勒的感人事迹更能震撼和激励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
首先,我认为应归结于海伦·凯勒这个人物自身的魅力和超越时空的永恒的精神。马克·吐温评论道:“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的一生虽有88年,却有87年是在无光、无声、无语的黑暗之中。然而,正是这么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更为宝贵的是,海伦·凯勒给人类留下来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海伦·凯勒不仅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生命的勇气,而且还将自己所经历的痛苦和幸福记录下来。她一生写下了14部著作。最早面世的是1902年出版《我的生活》,作者以真实、自然的笔触再现了自己生命之初21年的生活,为世人留下了一首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100年来,海伦·凯勒的作品一直激励着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无数遇到挫折而几乎绝望的人因为海伦的精神重新鼓起生活的风帆。张海迪说,海伦·凯勒是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的人。100年过去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当我们重读这本书时,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品质、意志、耐力等,仍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读者。
其次,海伦·凯勒作品的重新推出恰逢其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人生旅途上迭次而来的诸多迷茫和困惑,人们在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和砥砺,在呼唤一种精神的重现和回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推出,不仅带有海伦·凯勒作品出版百年的纪念意义,而且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报道和评述畅销现象时,新华社、《中国新闻出版报》、《文汇读书周报》等媒体都认为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励志读物。
权威书情研究机构——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曾多次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畅销做过评点。下面我略举两条:
《中国新闻出版报》在2005年5月18日的这一期,发表了该研究所的《2005年第一季度畅销书排行榜分析》这份报告。在该书面世已经3年多之后的时候,我们来看看这份报告是怎么分析的: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是一本畅销书兼常销书,该书所讲述的海伦·凯勒传奇式的奋斗经历固然扣人心悬,但重要的是该书所折射出的精神力量,即便是在当今这个物质发达的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这一点大概是该书持续畅销的原因之一。
《中国新闻出版报》在2005年9月1日的这一期,发表的该研究所的《2005年上半年引进版畅销书排行榜热点分析》报告: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自传》,这是一本带有心理自助色彩的传记,历经多年洗礼而仍然为大众所热爱,表明海伦·凯勒式的精神,无论是在那个时代,都能给人以启迪。这是长销书的力量所在。
我曾在在百度键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找到的相关网页有237000篇,键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也高达13600篇。人物传记类的图书能有这样的一个数字是很不简单的。我选取了当当网、豆瓣网、卓越网读者的留言,大家看看:
很棒的励志书,适合年龄段从认字到终老!
来源:当当网 2009-04-04
很通俗的小说,内容却撼动人心。我一向不爱看这类所谓的励志书籍,觉得大都很乏味,而且满篇都是说教废话,没必要花钱购买,没兴趣,但是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电子书碰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看了百页,喜欢得不得了,所以就买了这个实物书。一个残疾人能做到比健全人还要好,甚至号很多倍,真的,用什么赞美的言语都不为过,她所经历的很多艰辛是别人无法去想象的,我们只能试着去了解,但是我们永远不能体会。想想自己,一个健全人,也许我们没有富豪的背景,没有繁密的社会人际资源,但是我们有头脑,眼睛,能说话,能看,有眼睛,有耳朵,能听。而本书的主角海伦呢?又盲又聋又哑,虽然后期可以说话,但是她是看不见的,生活在黑暗的世界是健全人无法想象的。无论怎么向你推荐这个书我都愿意,只要你愿意改变你自己的,就能从懒人便作勤奋人,只要你愿意,就能把你自己的缺点改掉,相信自己的力量!心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从此不敢言上天不公!
来源:当当网 2009-04-05
看这本书之前就听说过海伦.凯勒的故事,但也仅仅是当听故事而已。
到真正看到这本书,无法言语心中的震憾!
坦白说,真的很难相信一个自小聋盲的人可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一个人类超越自我超越极限的奇迹,无怪乎马克.吐温认为她是二十世纪二大奇人之一。
这本书是海伦.凯勒自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可以说,她以其盲了的双眼指引了后世人的道路,也用她聋了的耳朵让所有人都能倾听到生命最真的声音。
希望无论是失意或者是迷茫的朋友都可以看看,像作者一样努力,一样乐观,一样充满爱,相信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相对作者的经历和面对困难的坚强,从此不敢言上天不公!
永恒的鼓励
来源:豆瓣书评
每当我意志消沉,生活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就会认真的看她一遍。无论我给我自己什么样的理由,无论我觉得自己受了多少委屈和不幸,在作者看来都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自己轻言放弃呢?......
温馨,自然
来源:豆瓣书评
发现最好的睡前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温馨,简单。并没有夸张和激情的说辞,只是淡淡的描述着他对学习,对自然的热爱,像是一个小姑娘在临睡前兴奋的跟妈妈说起今天见到的一朵最美丽的花有多美一样。话语中世界是这样的美妙,法文,拉丁文的学习也成为了可以思考和研讨的对象。总是让人禁不住回想起小时候看世界时的单纯,快乐。
海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来源:卓越网 2008-09-25
这本书我买来很多年了,但是一直都没拿起来看,最近心血来潮就看起来了,一看就不愿再放下了。这本书对我的作用很大。对一个又瞎又聋又哑的人尚可这么的成功,何况我们——完好无缺的人呢。以前一直无法理解,像海伦这样的人该如何生活,无法想象。但是,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本书写得很详细,让我了解了海伦这么一个伟大坚强的人。
珍惜生活
来源:豆瓣书评
海伦的书里,她的心中只有对别人的爱与感激。这是她的人生主题。她通过努力与知识,达到自己所能做的最好。比之泰戈尔,她的见识与能力显然还是很有限,也有许多疏漏偏颇之处。但做这样的比较很不道德。所以,我最喜欢的是她的那句话:假如你有一双好眼睛,就好好地利用它,仿佛它是第一次用,或者最后一次用。假如……
《没有理由和借口》
来源:豆瓣书评
上周的某一天,意志消沉,被生活中的许多不快充斥着。觉得心灰意冷,又无从排解,心底有个弱小的声音,不断地鼓励着自己,说:【不要轻易放弃啊!】遂,从书架上抽出这本,买了几年之久的书,想着,看看人家残疾人是怎么克服困难的,吸取点可取之处。同自己比起来,人家可是需要面对更多的险阻。在这样的想法中,开始了这本书的……
审视自我
来源:豆瓣书评
假如这样一位生活在男权世界里的又盲又聋的脆弱的女士,可以磨炼到只靠用手感知他人微动的唇形就可以理解他人的意愿,那么我们这些健全的人如果庸庸碌碌没有作为,只能羞愧难当……
给心灵的光明
来源:豆瓣书评
读这样的一本书只觉得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光明,海伦·凯勒让人敬佩,她的老师沙利文同样让人敬佩。这样的一本书总让我想到这样话,一句是海伦说的“你不应该为没有一只美丽的鞋子而哭泣,你应该为你有一双可以穿鞋子的脚而感谢”……
我喜欢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来源:豆瓣书评
寒假里,我读了很多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伟大的盲人——海伦·凯勒。作者海伦讲了自己从小到大的事儿。每一件事儿都让我有着许多感触,有时自己感动不已,有时自己为之一震。
教导有方
来源:豆瓣书评
在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一段是莎利文老师训练幼年的海伦的过程,使其改正掉任性野埋的个性,以及如何让海伦将文字与其所感知的东西联系起来的过程……
刚开始论证这一选题时,有一种意见认为海伦·凯勒是被冷落、被淡忘的非热点外国人物,而且过去也偶有这个题材的出版但并未热销。但后来此书发行的结果却出乎所料。它告诉我们,中国读者不仅需要保尔·柯察金,需要张海迪,也需要海伦·凯勒。2003年,当中国的图书市场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几乎陷于停滞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的销售未降反升。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日子里,该书被许许多多的地方和单位开展的读书活动列为推荐书目。而让我完全没预料到的是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七部门把这本书列入“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形式的原因,更贴切的说,是版本构思、版式设计的独具匠心。
一是在书名的选择上。海伦·凯勒的作品在中国有许多译本,有不同的书名。仅《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就有《假如给我三天时间》、《假如我拥有三天光明》、《假如我有三天看得见》、《给我三天视力》等不同的译名。而我认为,最响亮、最富于美感的书名还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许是受此书畅销的影响,我看到,近几年海伦·凯勒的作品很多已经趋化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是在篇章的取舍上。海伦·凯勒的知名度虽然很高,但人们对她的了解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介绍。海伦·凯勒的许多作品也没有译成中文出版。本书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把海伦·凯勒《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师》三本书以及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的著名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进行汇编,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的一生,其中许多文字还是第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
三是在译文的特点上。本书译文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般,读起来不累不涩,与某些译文相比胜出一筹,有心的读者不妨自行做一比较。
四是在读者的定位上。海伦·凯勒的事迹感动了几代人,有正常人也有残障者。本书特地设计了一个腰封,既是封面封底内容的延伸,又是对读者对象的点睛,提示你:本书是“送给困境中的亲人、朋友最好的一份礼物”。后来我们发现,购买此书的既有自身需要的读者,也有不少是买来赠送别人的。本书读者以青少年居多,而不少却是家长特为孩子买的。写到这,我想说一件真人真事。贵州某监狱有一个已坐了十二年牢的犯人,在狱中借读过这本书,便想买一本送给非常疼爱的女儿。进监狱的时候女儿才一岁半,现在女儿已经读初中了。因此,他给上海贝塔斯曼书友会汇款求购此书,没料到等来的是“书已售完”的回单。于是,他“因不甘心”向出版社求助,同时信中竟然附了一份抄写得工工整整的这本书的勘误表。很快,我把改正重印后的新版书寄了两本,一本给他,一本给他女儿。他很感动,一是感动我能给他回信,称他为“先生”,认为“这可是我十多年来领受到的最高尊重”,二是感动他挑的错被我们接受和改动,三是感动我能送给他书。
五是在包装的创意上。某报一篇文章“盘点”2002年图书出版之十“最”,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最光明”的书,特别称赞本书前勒口“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给无望世界带来希望”、后勒口“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这两句广告语。
我可以跟大家如实地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发行上没有做任何的宣传和炒作。所以,我认为,一本书畅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靠书的内容。内容不适合读者,无论你怎么炒作,读者也不会买账,更不可能变“畅销”为“长销”。而那种脱离实际、言而不实、哗众取宠的炒作,则是很不道德的商业行为。但是,并不是说好书不需要宣传营销,下面会讲到。
后来,为了适应不同读者的需要,我们又推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精装插图本、平装插图本、中英文双语对照插图本。全国有几十家出版社随后也跟上,推出的各种版本到目前至少已经有50多种。但到现在为止,可能没有一个版本(包括我们后来自己出的)它的影响和发行的数量能超过我们最早的这个版本。
这里我说三个有趣的小花絮:一次,在北京图书大厦,书架上摆放着9个不同版本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问导购员哪个版本销得最好,她一句话不吭,径直从书架上抽出华文版的这本书递给我。一次,在北京京丰宾馆二渠道订货会,有一客户要订华文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问他,已经有好几个版本出来了而且价格还便宜为什么不订他们的,他说,读者指名要华文版的。一天,某文化公司来找我谈合作出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新版本,我说你们公司跟某出版社合作得挺好的,干嘛这本书跑我这来,他说,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宁可多花几千块钱,也要用华文出版社这块牌。
我说这三个花絮,绝不是否定其他出版社的版本,一些版本有的是内容、有的是版式、有的是定价,比我们有特色、有优势。华文版的之所以卖得多,是因为率先推向市场占领了市场,拥有了读者的口碑。其他版是在华文版畅销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跟上的。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