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鄙视“九峰真人”吴雪松抄袭本人《石头印红楼》 吴雪松ko席尔瓦视频

“V哥掰谎”王晓丰是趁本人删掉博客文章之机抄袭本人《石头印红楼》、《石头真言》,又出来一个“九峰真人”吴雪松,竟公然赤裸裸地抄袭本人《石头印红楼》。

《石头印红楼之明亡清兴录》第226页“五美吟之谜”


14《石头记》中的南明(1)
一、“五美吟”之谜
  我们先解读林黛玉的“五美吟”。“五美吟”是《石头记》"红妆裹白骨"之写作手法的最好注解。
  《石头记》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林黛玉作了五首关于古代美女的诗,贾宝玉不由分说地将之命名为"五美吟”。
  关于林黛玉作"五美吟”的来由,作者做过解释,但只是一种暗示,并没有交代清楚。
  雪雁方说道:“我们姑娘这两日###身上好些了。今日饭后,三姑娘来会着要瞧二奶奶去,姑娘也没去。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提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说毕,便连忙的去了。宝玉这里不由的低头心内细想道:“据雪雁说来,必有原故。若是同那一位姊妹们闲坐,亦不必如此先设馔具。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莫若先到凤姐姐处一看,在彼稍坐即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既不至使其过悲,哀痛稍申,亦不至抑郁致病。”……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蒙双行夹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宝钗亦说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走去,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宝玉判断黛玉是在“私祭”,但此时不是黛玉父母的忌辰,于是又用《礼记》中的“春秋荐其时食”之句加以解释,不过还是叫人一头雾水。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黛玉代表明朝,既然宝玉提到了“姑爹姑妈的忌辰”,那么这里暗示黛玉奠祭的是已亡的明朝。
  宝钗道:“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但据本人看来,“五美吟”实在谈不上“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与王荆公的“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和永叔的“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之句相比,可以说不在一个档次上。但作者为什么要让宝钗如此吹嘘呢?其目的是在提醒我们注意宝钗的所谓“善翻古人之意”。

“五美吟”究竟如何“善翻古人之意”呢?脂砚道:"《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怎么对照呢?"五美",当然指诗中的五个美女。这“五美”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不赘言。那么"十独"呢?"独",实际上是与之同音的"髑",意思为"骷髅"。"十独"即"十髑",十个骷髅。究竟是哪十个骷髅呢?我们来详细地解读。
  其一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这里的"一美"是西施,与之相对应的"两个骷髅"则为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和兵部尚书史可法。
  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人。明崇祯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灭明朝,福王(弘光帝朱由崧)立,史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等共主朝政,但受马排挤。诏令史督师,出镇淮、扬,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开府扬州。史可法驻守扬州时,在四方无援的情况下,整饬军队,修筑城垣,晓以民族存亡大义,激励4000军民固守孤城。清摄政王多尔衮5次致书诱降,他誓死不从。城陷前几天他给母亲、妻子写下遗书,表示要以死殉城。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十八日,清军抵达扬州城西北郊斑竹园,清豫亲王多铎再次劝降,史不理会,令将士登城分守各门,自守险要的西门。清军强攻不破,伤亡甚众,遂乔装明军,得计入城。史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一参将护持而行。至小东门,见军民遭屠戮,即挺身而出,大呼:“吾史督师也!万事一人当之,不累满城百姓。”于是被执。多铎劝降,史说:“吾朝廷大臣,安肯苟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吾头可断,身不可辱。”遂从容就义。后人于扬州城北梅花岭畔建“史公祠”及其衣冠冢,以为纪念。书包网txt小说上传分

14《石头记》中的南明(2)
弘光帝朱由崧(?-1646),明神宗朱翊钧孙,崇祯帝堂弟。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上吊自杀,标志着大明王朝的灭亡。朝廷既已全部覆亡,作为留都的南京很自然地成了明朝半壁江山的政治中心。南京在明朝初年是帝国的首都,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对于南京的大臣们来说,当务之急是立君,但在立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之间,南京的阉党系人物和东林党人发生了严重的对立。在兵部尚书史可法的协调下,决定立桂王朱常瀛,即后来的永历帝朱由榔之父,并打算派人前往广西迎桂王。福王朱由崧惧不得立,派太监勾结江北四镇的总兵,借军队的支持,得以即位。弘光一朝党争的激化、武将的跋扈,最后导致覆亡,关键都是从这里引伸出来的。五月初三日,朱由崧在南京就任监国。五月十二日,史可法"自请督师淮扬”,被排挤出外,自此阉党系的马士英、阮大铖把持朝政。五月十五日,朱由崧正式即位为皇帝,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第二天,马士英入阁主持政务兼任兵部尚书。
  许多史籍都记载,朱由崧酗酒好色,追欢逐乐,不以国事为念。他说:"天下事,有老马在",把军国重事委托给马士英,自己则同一班佞倖干着昏天黑地的勾当。为了配制春药,派太监每晚出城捕蟾,被称为“蛤蟆天子”。而掌握朝廷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也是醉生梦死,利用手中的权力鬻官肥家。
  弘光朝廷十分腐败,内讧不断发生,风雨飘摇中还闹起了一些宫廷疑案,如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等,加速的弘光小朝廷的灭亡。1645年,扬州失守,史可法殉难的消息传到南京,弘光朝廷顿时陷入一片惊惶失措之中。五月初五日,清军进抵长江北岸,初九日登上南岸,占领镇江,后续满、汉官兵先后渡江。初十日,弘光帝仅同马士英和少数宦官商议后,连朝廷其他公卿大臣也不告知,更不作任何部署,就在凌晨离城出逃。五月二十八日,弘光帝由于叛将出卖,为清军所俘,1646年被处斩于北京。
  弘光朝廷当国的整整一年时间里,正处于内忧外患日益加深之际,君臣上下有可为而不为,朝野人士不仅没有因北都的覆亡而振作起来,反而在腐败、内讧、争权夺利上远远超过了崇祯时期。时人张岱痛骂朱由崧,说:"自古亡国之君,无过吾弘光者,汉献之孱弱、刘禅之痴呆,杨广之荒淫,合并而成一人。王毓蓍曰:'只要败国亡家,亦不消下此全力也。'"又说:"弘光痴如刘禅,淫过隋炀,更有马士英为之颠覆典型,阮大铖为之掀翻铁案,一年之内贪财好杀,殢酒宣淫,诸凡亡国之事,真能集其大成。"朱由崧的昏庸荒淫固然是事实,作为皇帝自然要负重要责任,但弘光朝廷继承的是党争、腐败、武将跋扈,忙于权力的再分配导致的内耗才是弘光朝廷土崩瓦解的最主要原因。【摘自顾诚《南明史》】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前两句:“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写的是西施以美人计复国的历史。
  后两句:“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写的是“东施效颦”的故事。其中,“效颦”即“法”,仿效、效法;“莫笑”,不要取笑。“效颦莫笑东村女”,既然不要取笑,那么就是可以效法。
  全诗合起来便为:历史可以效法,即“史可法”也。这里将史可法比作以美人计复国的西施,但结果却是“东施效颦”。
  既然后两句写的是史可法,那么前两句的所谓“历史”,则是写南明弘光朝廷无疑。“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吴宫”,指南京明皇宫;“代”,“待”也;“倾城”,指南京城破。既然清军攻入了南京,弘光帝朱由崧也就只好“逐浪花”去了。
  其二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两个骷髅为南明监国朱以海和抗清名士张煌言。
  张煌言(1620—1664),字玄著,号苍水,浙江鄞县人。他自幼胸怀大志,“慷慨好论兵事”。明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人。南明弘光元年(1645),清军南下。与故明刑部员外郎钱肃乐在宁波起兵抗清,并联合附近各郡县义军,奉鲁王朱以海至绍兴监国,被任为翰林院编修、兵科给事中。次年,清军渡过钱塘江,鲁王兵败航海走。张煌言归与父母妻子决,随鲁王次石浦,加右佥都御史。

14《石头记》中的南明(3)
鲁监国二年(1647),清江南提督吴胜兆拟反正,张煌言同富平将军张名振率军五万往援,至崇明遇飓风,舟覆,二人被清军所执,七日后被人救出,复回浙东。张煌言招义兵屯于平虞平冈,与大岚山寨的王翊义军联合破上虞,克新昌,拔浒山,威震四明山方圆八百里。
  鲁监国四年,定西侯张名振率部拥鲁王至舟山建行朝。次年,鲁王招张煌言入卫,授兵部左侍郎。鲁监国六年,清军兵分三路攻舟山。张煌言和张名振力图围魏救赵,奉鲁王率军北上攻吴淞。然而舟山却遭到清兵的重兵围攻而失陷。张煌言、张名振只得率部泛海至厦门依郑成功。
  南明永历六年(1652),监张名振军经舟山至崇明,进次金山。次年在崇明岛大败清军。八年正月,张煌言与张名振自吴淞溯江直上,进逼镇江,登金山遥祭明孝陵。烽火达于江宁。本拟联合西南方面永历朝南明军夹攻南京,后因上游军队未到,复退回崇明岛。
  愈二月,郑成功自福建遣兵两万助战。张煌言与张名振再度入江,略瓜州、仪真,薄燕子矶,正待围攻南京。因郑军攻打江宁失利,随即撤出长江回福建去了。张煌言孤军无援,只得退回台州临门。
  第二年,联合郑成功部将陈六御等取舟山。此年冬,张名振病逝(一说为郑成功使人毒死),遗言将其部尽归张煌言。郑成功军在温州一带休整,张煌言乃与谋划北伐事宜。
  永历十二年,永历帝自西南遣使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张煌言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
  永历十三年五月,张煌言与郑成功会师北伐。他们从崇明直破瓜州、镇江,最后围攻南京。张煌言另率一军溯长江而上,直到芜湖,旬日间收复徽州、宁国、太平、池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一时江浙大地憾动,湘赣鲁豫等省志士纷纷前来联系,准备响应。清廷上下震惊,顺治帝甚至准备“东还”了。
  就在这时,郑成功却骄傲轻敌,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他听信清守将伪降的谎言,屯兵南京城外,静候投降。清兵乘明军懈怠之际,突然倾城而出,袭击明军。明军仓促接战,惨遭大败。
  南京战败消息传到芜湖,张煌言立即写信给郑成功,要他切勿全军东撤。只要坚守镇江,自己还可保有上游各城,天下事尚或可图。然而郑成功在突遭失利之后,为了保存己方实力,竟置张煌言军于不顾,撤镇江、瓜州及驻守长江流域之军队,自回厦门去了。
  如此一来,张煌言军顿时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最后在清军的围攻下,全军覆没。他在当地乡民的帮助下,同僮仆杨冠玉辗转跋涉二千余里,方才回到浙东。
  张煌言回浙东后,随即重新树起大旗。永历十四年,率部复驻扎在台州临门岛。清廷逮捕了张煌言的妻子和儿子相要挟,张煌言不为所动。清廷又采取迁界政策,下令沿海居民一律内迁,严禁渔船、商船出海,割断义师粮食供应。张煌言乃率军垦荒以自给。
  明永历十六年四月,永历帝在昆明遇害。五月,郑成功病故于台湾。其子郑经兵力渐弱,被迫放弃沿海岛屿,撤往台湾。同年九月,鲁王病死在金门。一连串的噩耗几乎将张煌言击倒了。这时斗争局势每况愈下,东南沿海只剩张煌言孤军奋战。清廷乘机进行招降。但他仍坚持战斗。
  清康熙二年(1663),他集战舰百余艘准备攻取福宁沿海。因叛徒出卖,终致失败。康熙三年六月,张煌言率余部退入舟山岛。见抗清斗争已陷入低潮,无力回天,只得挥泪解散部众。他自己则匿居浙东距南田岛六十里的悬岙岛,潜伏待起。
  七月十七日夜,因叛徒出卖,张煌言在悬岙岛的住处被俘了。清浙江提督张杰设宴招待张煌言,并以高官厚禄再三诱降。张煌言答道:“张某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今日之事,速死而已”。张杰无计可施,只得将张煌言押送杭州。到了杭州,清浙江总督赵廷臣奉朝廷之命,许以兵部尚书之职,劝张煌言“归顺”。张煌言以岳飞、文天祥与于谦为榜样,对清廷的重官劝降嗤之以鼻。
  清康熙三年九月初七早晨,张煌言终被清廷杀害于杭州弼教坊。临刑前他昂首稳步,遥望凤凰山叹息道:“大好河山,竟使沾染腥膻!”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在三天前被害了。与他同死的还有幕僚罗纶、僮仆杨冠玉等。书包网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14《石头记》中的南明(4)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此句指康熙三年,张煌言退入舟山岛,解散部众,匿居小岛,后被清朝所俘杀。
  虞姬饮剑楚帐,霸王自刎乌江。而张煌言自解武装,任人宰割;朱以海则亡命海上,人称“海上天子”,后又寄人篱下,抑郁而终。
  鲁王朱以海在1645年七月出任监国以后,在东南沿海的抗清事业中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1651年清军攻陷舟山,鲁监国在张名振等的军队扈卫下移居金门、厦门,由于郑成功不承认监国政权,而在西南建立的永历朝廷基本上得到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南明各方势力的一致拥护,1653年三月,朱以海也承认了永历帝的正统地位,派使者上疏提出退位归藩。永历帝为了维护朱明王朝对东南地区的影响,仍然让他保留监国的名义。但这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福建沿海的抗清实力基本上控制在郑成功手里,朱以海只是作为"寓公"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1661年永历帝及其太子被清军俘获,明统告绝。东南沿海的一些忠于明室的文官武将又重新酝酿拥戴朱以海出面组织朝廷。但是,掌握实权的郑成功父子对此毫不热心。次年(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突然得病去世。张煌言等一心以恢复明朝为己任的官绅志士立即提出由鲁监国继统。然而,郑经对鲁监国态度的冷淡却较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郑经掌权以后,鲁监国的"宗禄"被停发,日常生活都不能保证,还谈什么即位做皇帝。十一月,朱以海"中痰"去世,享年四十五岁。
  其三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两个骷髅为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和"国姓爷"郑成功。
  朱聿键(1602-1646),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八世孙,于1632年袭封唐王。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向朝廷要求借兵3000前去参与镇压,朝廷怕藩王趁机叛乱夺位而予拒绝。他便自行在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招兵数千,亲自统领着寻找农民军作战,被打得大败。朝廷因他违反国法,降罪而废为庶人,囚居于凤阳。  
  福王朱由菘称帝后,将他释放,又怕他争压帝位,命他迁居广西平乐府(今广西省桂林市南),不久流亡于福建。弘光帝朱由菘于1645年5月被俘,他于同年闰六月受郑鸿逵、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拥立,称帝于福州,改年号为隆武。  
  朱聿键称帝后,振作精神,一心试图恢复大明江山。他生活检点,宫中没有什么宠妃,只有皇后曾氏。朱聿键任用金声、杨廷麟、何腾蛟等抗战派,收纳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屡次打算出兵北伐,曾收复了安微旌德、宁国等失地。但他主要依靠郑芝龙、郑鸿逵兄弟的兵力,而郑芝龙又怀有二心,为保存实力而拒绝发兵和供应粮饷,北伐终无所成。此时,在浙东的明鲁王朱以海政权又为争夺所谓正统地位而派兵攻打朱聿键,使朱聿键四面树敌,忙于应付。  
  1646年,清军攻福建,朱聿键苦于自己无兵,命大学士黄道周外出募兵,黄道周于半途被清兵俘杀,朱聿键只得亲自从福州抵达延平,准备冒险去湖南,而为郑芝龙所阻留。不久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其父决裂,南下募兵。隆武朝廷门户大开,清军直入福建,攻陷建宁,直扑延平。8月21日,朱聿键逃到汀州城,被清军俘。朱聿键和曾皇后被分别押入轿子送往福州。到闽江支流九溪边停下休息时,曾皇后猛然窜出轿子,哭喊一声,陛下宜殉国,妾先去了。纵身跳崖身死。朱聿键也几次想自尽,都因清兵的严密监守而未成,于是绝食而死在福州囚处。 
  朱聿键史称隆武帝,也称唐王,是南明政权中的一位较有作为的帝王,只可惜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改变整个局势。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此句以昭君出塞喻郑成功移师台湾。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此句指隆武帝朱聿键毫无兵权,只是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手中的傀儡。而其时郑成功还没有真正参与军事指挥,只是在南下募兵之后才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清活动,并收复台湾作为根本之地。
  其四 绿珠

14《石头记》中的南明(5)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两个骷髅为南明绍武帝朱聿鐭和大学士苏观生。
  关于绍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初二日,南明大学士苏观生等拥戴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于广州。初五日,唐王匆忙称帝,改元绍武。在苏观生的把持下,绍武政权一开始就没有把抗清放在首位,相反为了争夺帝统,和刚刚建立的永历政权互相火并,兵戎相见。十一月十五日,两军开战,永历政权以失利暂停。从此,苏观生沾沾自喜,以为旗开得胜而桂王不敢再争帝位了。加之当时来自福州方面的清兵可能一时也未必赶到广州,于是,苏观生等趁机大封官爵,建立朝仪,学射习礼,以粉饰太平。绍武帝"封观生建明伯,掌兵部事;进吾驺等秩;擢捷先吏部尚书;旋与元镜、应华、道唯并拜东阁大学士,分掌诸部"。接着,便"仓卒举事",迫不及待举行登极盛典。于是,"治宫室、服御、卤簿,通国奔走,夜中如昼。不旬日,除官数千,冠服皆假之优伶云。"尽管夜以继日做各种准备,毕竟财力物力人力皆有限,倾尽广州全城,却连文武衣冠都准备不及,无奈只好借演戏所用的衣饰袍笏登场,仓卒之极!但是,清兵这时已在降将李成栋的带引下攻破惠州、潮州,直向广州进发。十二月十五日早晨,绍武帝正在教场上检阅习射时,"大兵已自东门入,观生始召兵战。兵精者皆西出,仓卒不能集。"绍武官军还来不及抵抗,广州经已陷落!苏观生急召宿卫百余人抵敌。次日,广州落入清军之手,唐王及苏观生等皆自缢。在广州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的第四个政权,仅历40天即如同儿戏像走马灯那样遭到毁灭。清兵进城后,公然"放赏"三天,放纵士兵奸淫杀掠,使广州人民遭受了一次血腥浩劫。朱聿鐭、苏观生及一些大臣(一说15人,不可考)自杀后,时人为纪念他们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将他们的遗骸丛葬于城北流花桥畔。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此句是说苏观生等拥立绍武帝朱聿鐭,并不是为了抗清复明,而是为了个人的得失荣辱,这与绍武朝廷的所作所为完全相符。结果朱聿鐭和苏观生等大臣一起丧命。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此句是说绍武帝朱聿鐭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只是因为帝胄的身份才被拥立,但其死后却并不寂寞,因为有苏观生等大臣陪着,合葬一处。乾隆以后,还真有人为他们修墓立碑,称"绍武君臣冢"。
  其五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两个骷髅为南明永历帝朱由榔和农民起义军残部李定国。李定国前面已做过介绍,不赘述。
  永历帝朱由榔(1623—1662),是历史上南明政权中称帝最晚、坚持抗清时间最久的皇帝,同时也是南明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榔初封永明郡王,清顺治三年(1646)曾在广东肇庆称帝,年号永历,故后世又称他为永历帝。清顺治三年一月,明朝原两广总督丁魁楚与吕大器、陈子壮等人拥立朱由榔为监国,十一月十八日,丁魁楚、瞿式耜等人又拥戴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为人懦弱寡断,贪生怕死,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因此从称帝之日起,便在逃亡中度日,人称"逃跑天子"。虽然朱由榔生性懦弱,但却"相貌堂堂",据说很像其祖父明神宗朱翊钧。绍武政权覆亡后,朱由榔离开肇庆,经广西逃往湖南。清顺治三年正月初一日,朱由榔到达梧州,仍恐不安全,又经平乐府逃到桂林。顺治七年十一月,清军尚可喜、耿继茂部攻克广州,孔有德部占领桂林,驻于梧州的朱由榔君臣再次仓促登舟,向南宁逃难。不久,清军又从柳州南下,危及南宁。南宁失守后,永历朝廷基本上已经没有自己的管辖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朱由榔和他寥寥可数的廷臣勉强接受以孙可望为首的原大西军余部的安排,迁入贵州安龙府,并在此留住了四年。这时,大西军孙可望、李定国部已据有云南全境,使业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永历朝廷又增添了活力。但这时的大西军内部同室操戈,孙可望与李定国之间发生矛盾,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妒忌李定国功高势大,阴谋杀掉李定国。李定国不得不避往广东,希望与郑成功会师,收复广州,但是战斗失利,实力大损。他只得撤退到贵州,接走了被孙可望控制的朱由榔。顺治十三年,李定国拥永历帝朱由榔回师云南。次年,孙可望率军征讨李定国。孙可望虽兵力众多,但军心不附,阵前倒戈,被李定国所败。顺治十五年,孙可望率军降清,贵州、广西均为清军进占。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由降将吴三桂、洪承畴等率领,三路追逼南明政权。朱由榔无奈于12月逃入缅甸境内,被缅甸人解除武装后,安置在草房之中,处境十分困辱。康熙元年(1662),吴三桂进兵缅甸,向缅甸国王索取朱由榔。缅甸国王于是派兵把朱由榔抬到吴三桂军营。吴三桂将朱由榔押回云南昆明,据说他被押回之时,"面如满月,须长过脐,日角龙颜,顾盼伟如也",许多百姓亲眼看到故主蒙难,"不免黯然神丧,无不泣下沾襟"。经清廷批准,吴三桂于4月14日,将朱由榔及其眷属25人押到昆明篦子坡绞死,又命人搬运柴薪,把棺木焚化。至此,南明政权的最后一个皇帝烟消云散,历史的车轮完全驶上了大清帝国的轨道。

14《石头记》中的南明(6)
这里的“一美”是红拂,据《红拂传》:隋炀帝杨广出游扬州,留越公杨素留守。三原布衣李靖有天下之志,往见杨素,相府歌姬张凌华,即红拂,窥见李靖英俊,十分心折,乘夜盗了杨素令箭,乔装投奔李靖,两人结为夫妇,一同远走。路遇虬髯客张仲坚,彼此相投订交。虬髯亦有志平定中原,但知太原李世民雄才大略,于是约定一同访谒,再定行止。见了李世民之后,虬髯客自叹不及,李靖则决心辅佐李氏,虬髯客乃将家资赠与李靖夫妻,飘然而去。
  我们来解读这首诗:
  “长揖雄谈态自殊”,指永历帝朱由榔相貌堂堂。
  “美人巨眼识穷途”,指大西军残部在永历朝廷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联明抗清”。“美人”指李定国;“穷途”,指大西军“联明”时,永历帝已落得“无尺土一民”。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大西军本是“反贼”张献忠的残部,后“反正”扛起了南明的大旗。但大西军领袖孙可望有不臣之心,想逼永历帝禅位。而李定国虽然和孙可望都是张献忠的“义子”,但李定国接到永历帝的勤王密诏后,“叩头出血,曰:臣定国一日未死,宁令陛下久蒙幽辱,幸稍忍待之。臣兄事可望有年,宁负友必不负君”。后暗中将永历帝迎入云南,并打败了孙可望的进攻,继续奉永历抗清。所以,这里的“杨公幕”显然指孙可望,“女丈夫”则指李定国。
  这就是所谓的“五美吟”的“善翻古人之意”,所谓“十独吟”,“吟”的乃南明四帝一监国及其主要大臣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非大言欺人也。
  五个"红妆"之下,裹着十个骷髅骨,作者用《五美吟》与《十独吟》,演示着"红妆裹白骨"的写作手法,而"红妆”与“白骨"的关系,正是《红楼梦》与“明史”的关系。


吴雪松在天涯论坛的“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

“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一)
  【《红楼梦》一书中,有着不少以书中人物名义所作的咏史诗。从表面文字上来看,这些诗歌所吟咏的是前朝历代的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而透过作者“一喉二歌”、“真事隐,假语存”的创作手法,看似是在写所谓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而实际上是在写活生生的当代人和当代史(家亡血史)!下面,是红学大家吴雪松老师对林黛玉《五美吟》的原文分析。通过吴老师的讲解分析,也许您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字字看来皆是血”。个别文字稍作校对调整,引文中提醒注意部分,加【】号标注。吴老师所引文本,也许与各位所看到的本子有所不同,因其未注明,本人也不敢妄加判断。】


  《红楼梦》(《石头记》)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所谓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指的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林黛玉的《五美吟》。

  我们先来看看这一回的开篇题诗(回前诗):

  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
  情痴苦泪多,未惜颜憔悴。
  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
  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
  ——什么叫做千秋魂?千秋魂一般是名垂青史,为国家利益付出生命,令后人敬仰的一种壮举或精神。
  “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的意思是说,英雄的壮举和女儿的红颜薄命没有区别!
  读五美吟,首先要读懂作者的用意,然后才有可能读出作品的内涵。否则就只能看到表面文字的堆砌了。


  在五美吟出场以前,我们看黛玉在干什么:

  【文本1】将过了沁芳桥,只见雪雁领着两个老婆子,手中都拿着菱藕瓜果之类。宝玉忙问雪雁道:“你们姑娘从来不吃这些凉东西的,拿这些瓜果何用?不是要请那位姑娘奶奶么?”雪雁笑道:“我告诉你,可不许你对姑娘说去。”

  【文本2】雪雁方说道:“我们姑娘这两日方觉身上好些了。今日饭后,三姑娘来会着要瞧二奶奶去,姑娘也没去。又不知想起了甚么来,自己伤感了一回,提笔写了好些,不知是诗是词。叫我传瓜果去时,又听叫紫鹃将屋内摆着的小琴桌上的陈设搬下来,将桌子挪在外间当地,又叫将那龙文鼒〖蒙双行夹批:子之切,小鼎也。〗放在桌上,等瓜果来时听用。若说是请人呢,不犯先忙着把个炉摆出来。若说点香呢,我们姑娘素日屋内除摆新鲜花果木瓜之类,又不大喜熏衣服;就是点香,亦当点在常坐卧之处。难道是老婆子们把屋子熏臭了,要拿香熏熏不成?究竟连我也不知何故。”
  宝玉这里不由的低头心内细想道:“据雪雁说来,必有原故。若是同那一位姊妹们闲坐,亦不必如此先设馔具。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此时已过。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家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取《礼记》‘春秋荐其时食’之意,也未可定。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莫若先到凤姐姐处一看,在彼稍坐即回。如若见林妹妹伤感,再设法开解,既不至使其过悲,哀痛稍申,亦不至抑郁致病。”想毕,遂出了园门,一径到凤姐处来。

  【文本3】进了潇湘馆院门看时,只见炉袅残烟,奠余玉醴。紫鹃正看着人往里搬桌子,收陈设呢。宝玉便知已经祭完了,走入屋内,只见黛玉面向里歪着,病体恹恹,大有不胜之态。


  通过这些文字,我们知道,林黛玉其实是在祭祀。
  黛玉在祭祀什么呢?难道真是祭祀几个无聊的女人(五美)吗?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1:32:25   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二)


  我们还是来看看她笔下的“五美”吧。

  1.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一代倾城逐浪花”——这作者笔下,没河没海,哪里来的浪花?
  仔细读(其隐藏的真事),意思就不一样了。
  一代倾城,就是这一代国家颠覆,是因为“逐浪花”,浪是浪荡,花,是风花雪月不务正业。

  “吴宫空自忆儿家”——那吴宫又在哪里呢?
  表面上是西施当年的苏州,而实际上作者是在说南京——六朝古都,东吴故都,(南明)朱由菘就是在这里称帝的。

  整个句子串联起来(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就是指南京朱由菘皇权,毁灭的原因就是只追求荒淫无度,不思国家安危。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效颦莫笑东村女,东施效颦被人贬用了上千年,但作者这里却笔头一掉,说不要笑话,意思是“可法”,这时候你会忽然明白,这里作者说的原来是史可法(1601年-1645年)!

  这样,第一个人物西施,作者是在感叹毁灭的朱由菘王权中,史可法可歌可泣。
举报回复作者:girlww 时间:2014-06-02 21:41:33   支持原创! 举报回复作者:girlww时间:2014-06-02 21:46:27   支持原创! 吴老师才是真正的原创作者!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时间:2014-06-02 21:48:38  因为红楼梦说的是“家亡血史”,为了便于理解,我在这里补充些前述相关的历史人物(朱由菘和史可法)的基本知识。
  ——直接百度的,稍加调整。西施大家都很熟悉,就不补充了,有兴趣的话,自行百度吧。


  弘光帝朱由崧(1607年9月5日-1646年5月23日,1644年-1645年在位),为南明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之孙,明熹宗朱由校(天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明昭宗朱由榔(永历帝)堂兄弟,福忠王朱常洵庶长子。

  明思宗殉国后,1644年5月朱由崧被拥立于南京,改元弘光,建立弘光政权,但在位仅一年。
  1645年(弘光元年),清军南攻,朱由崧被叛将田雄出卖,押往北京,翌年被清军杀害于北京。葬于河南洛阳孟津东山头村。南明永历帝为其上庙号安宗,谥号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简皇帝。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2:04:59   史可法与“扬州十日”(1645年)

  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字宪之,又字道邻,汉族,祥符人(今河南开封),祖籍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
  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中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将。南明朝廷谥之为“忠靖”。清高宗(乾隆)追谥为“忠正”。其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东林党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七月拜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占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时称“史阁部”。时议设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江北四镇,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督师扬州。
  明朝此时处在清、顺两方面压力之下,史可法为首的诸臣,主要采取的策略是“联虏平寇”。希望能够借助清军的力量,首先剿灭李自成势力,再谋求后续打算。
  然而南明朝中却不能同仇敌忾,反而仍旧党争不断,文、武官员之间互相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东林党人与马士英、阮大铖之间的矛盾,以及姜曰广、高弘图、刘宗周等人的辞官,说明了明朝廷的无法齐心向外,也因此种下弘光朝败亡的原因。


  其实史可法还算是个有才能的人,南明朝廷也确实很想重用他。
  当福王(朱由崧)刚刚在南京监国时,史可法确实被拜为首辅,但是由于马士英觉得自己拥立有功,却没被封首辅之位,于是煽动南京附近的军队哗变,逼迫福王即位封臣时将自己改封首辅,而史可法只落得个东阁大学士之职。
  而福王不重用史可法的另一原因,则是因为其父老福王乃万历之子,当时万历宠幸郑贵妃,欲改立老福王为太子,是东林党人全力阻挠此事才没能成功。东林党人以史可法地位最高,福王自然不会忘了这个缘故,因而也有意疏远他。种种原因导致了史可法的不得志。


  史可法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失势之后自请督师江北,前往扬州统筹刘泽清、刘良佐、高杰、黄得功等江北四镇军务机宜。
  然而,四镇因定策之功而飞扬跋扈,各据地自雄,史可法与朝廷皆无力管束。四镇尾大不掉、各自为政,致使明军非但无力进取,连抵抗清军南下皆不得要领。


  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河南总兵许定国私通清朝,巡按陈潜夫和参政分巡睢阳道袁枢请四镇之一的高杰北上。
  弘光元年正月十二日夜,高杰在睢州故袁可立府第内被许定国害死,清军乘机南下。史可法闻讯长叹:“中原事不可图矣!”


  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左良玉率数十万兵力,由武汉举兵东下,要清君侧,“除马阮”,马士英竟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史可法只得兼程入援,抵燕子矶,以致淮防空虚。左良玉为黄得功所败,呕血而死,子左梦庚率全军投降清朝;史可法奉命北返,此时盱眙降清,泗州城陷。史可法遂至扬州,继续抵抗清军的进攻。


  当年(1645年)五月十日,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传檄诸镇发兵援救,刘泽清北遁淮安降清,仅刘肇基等少数兵至,防守见绌。此时多尔衮劝降,史可法致《复多尔衮书》拒绝投降。

  《复多尔衮书》:“今逆贼未服天诛,谍知卷上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愤。则贵国义闻,炤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不卑不亢,流传万世。

  副将史德威追随史可法有年,可法收德威为义子,托以后事;二十四日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史可法自刎,被众将拦住。众人拥下城楼,大呼曰:“我史督师也﹗”,多铎劝降,可法表示:“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
  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史可法死后十二日,其遗体不知下落,隔年,史德威将其衣冠葬于扬州城天甯门外梅花岭。后来全祖望曾写《梅花岭记》描述此事。


  其实史可法的军事才能并不一定十分出众。后世有专家根据史料复原了当年多铎与史可法对阵南京的兵力分布图,发现史可法的兵力安排并不科学。当然这仅是一家之说。
  史可法的才能在南明朝廷里并不是非常突出,但历史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史之才,相对于堵胤锡、张煌言都逊色不少,并且他的政治敏感性和军事敏感性都十分欠缺(比如“联虏平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史可法的忠诚与爱国,这一点甚至得到了敌人的认可。后清朝乾隆皇帝以其忠义,追谥忠贞之人。
  史可法是左光斗的学生,方苞曾写《左忠毅公轶事》,述说史可法与其师左光斗之间的提携情感,自是铮铮铁骨、有血有泪。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2:05:46   @girlww 54楼 2014-06-0221:46:27
  支持原创! 吴老师才是真正的原创作者!
  -----------------------------
  非常感谢!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2:11:31  红楼梦所隐写的,是明亡血史(家亡血史——贾王薛史),希望各位在阅读吴雪松老师揭秘红楼梦的同时,也重新读一读明(南明)亡血史,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方苞的《左忠毅公轶事》,中学里大家多学习过,这里再带各位重温一下,看看今日阅读此文,又是何等心情!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时间:2014-06-0222:17:25   白话翻译就不贴了,很浅显的文言文。再说大多都学习过的。

  左忠毅公逸事
  (作者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举报回复作者:jennylyp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4-06-02 22:17:41   支持吴老师!
   举报回复作者:护珠塔主 时间:2014-06-02 22:17:51   楼主可以讲讲自己了解的南明史
举报回复作者:jennylyp 来自:Android客户端 时间:2014-06-02 22:19:21  我用手机上的不方便,建议楼主可以上v哥那个帖子留下这个贴的链接,让大家知道剽窃者的丑恶嘴脸!
   举报回复作者:护珠塔主 时间:2014-06-02 22:23:33  继续发,支持楼主我就是九峰真人,我就是吴雪松
  我解读着,思考着,酝酿成熟时,我会让这个中国社会正义,还给我公道与公理 举报回复作者:雷本祖 时间:2014-06-0222:24:42   敢在红楼混,你有几个胆!佩服!佩服!自愧不如!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22:36:39   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三)


  2.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風,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肠断乌骓夜啸風,虞兮幽恨对重瞳。”
  乌骓、霸王之类,不需赘述,(霸王)双瞳孔也是路人皆知。
  其实作者巧妙的,是在于用了“虞兮”!
  表面取材“虞兮虞兮奈若何”,实际是指浙江上虞。
  在浙江上虞,抗清名将张煌言(1620年—1664年),以上虞为核心,强势反击清人。虞兮是指上虞而不是作品中的虞姬!

  林黛玉不会犯诗病,把题目写到诗歌里。
  这种破绽,不是一般人能注意到。
  古人写诗歌,题目不能跟正文犯冲,比如题目是《柳》,那么正文就不可出现这样字,可以用飘絮、章台之类巧妙避开。再比如《梅》,那你可以写夏天的花反衬,或者写雪景严冬,或者写庾岭,这样既丰富内涵又避免了重复。

  所以大家抓住作者故意留下的一个破绽,(结合史实,)就能思考到上虞,就能想到了英雄张煌言。


  从第一首诗歌我们受到的启发,第二首诗也应该是一个王权和一个英雄。
  这样,英雄张煌言所对应的王权也就迎刃而解,那就是(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

  当然,由于朱家混乱的王权争夺和趁火打劫心态,尽管朱以海的王权并没有得到其他王室的认可,但是这个政治实体对清人的抵抗和反击,令作者心中大为感动。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黥布、彭越日后获极刑。但当初也曾出生入死。
  这是指鲁王朱以海,他的政权始终没有得到郑成功承认。但是作者却没有忘记追忆这第二个南明帝权。


  由于清朝不允许写南明这段残酷被毁灭的历史,很多人并不大了解张煌言和朱以海,下面给大家一个小注解:

  张煌言(1620年—1664年)南明儒将、诗人、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汉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南京失守后,与錢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至清康熙三年,见大势已去,隐居不出,被俘后遭杀害。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充分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

  朱以海,南明监国鲁王。崇桢十七年(1644),袭鲁王封爵。次年,清兵陷南京,张国维、錢肃乐等起兵浙东,拥他在绍兴监国。与在福建称帝的唐王政权相倾轧。绍武元年(1646),清兵攻取浙东,流亡海上,走石浦,依附张名振,后至舟山。永历七年(1653),取消监国名义。后病死台湾。
  ——九峰真人(103035143)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2:37:46   九峰真人(103035143)者,吴雪松老师也!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2:53:31  张煌言(1620年—1664年),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民族英雄。字玄著,号苍水,汉族,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崇祯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

  南京失守后,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后奉鲁王,联络13家农民军,并与郑成功配合,亲率部队连下安徽20余城,坚持抗清斗争近20年。至清康熙元年,永历帝、监国鲁王、郑成功等人相继死去,煌言见大势已去,散军于南田之悬嶴,隐居不出。于清康熙三年被俘,后遭杀害。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张煌言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张煌言墓位于西湖南岸、南屏山北麓荔枝峰下,与章太炎墓毗邻。墓用砖砌成园形。墓两侧分别为与他同时被捕殉难的扬冠玉和罗子木墓。墓左前方还有张苍水祠。祠堂是一座白墙黑瓦的仿明建筑,正厅有张苍水先生像,高三米,四壁墙上挂有八幅壁画,追述了张苍水从少年到就义的悲壮一生。

  张煌言的故居在宁波,人们为纪念他,在县学街建起了“钱(肃乐)张(煌言)二公祠”(今已废);1936年改建贡院桥一带马路时,命名张煌言故居所临、与中山东路并行的一条街为“苍水街”。街的西段,有一幢古朴的旧房,是张煌言当年的故居(书房),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该地辟建中山广场,但张煌言的故居仍妥为保存,作为三个景点供后人瞻仰。

  黄宗羲曾将张苍水与文天祥相比,说他们同样凭借一线未死之心吹冷焰于灰烬之中。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2:57:52   张煌言诗词

  《放歌》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被执过故里》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予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岂意避秦人,翻作楚囚怜!
  蒙头来故里,城郭尚依然;彷佛丁令威,魂归华表巅。
  有腼此面目,难为父老言;智者哀我辱,愚者笑我顽。
  或有贤达士,谓此胜锦旋。人生七尺躯,百岁宁复延!
  所贵一寸丹,可与金石坚。求仁而得仁,抑又何怨焉!


  《柳梢青》

  无数江山,何人断送,雨暗烟蛮;
  故国莺花、旧家燕子,一样阑珊。

  此身原是天顽,梦魂到处也间关。
  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满江红?怀岳忠武》

  屈指兴亡,恨南北、黄图消歇。
  便几个、孤忠大义,冰清玉烈。
  赵信城边羌笛雨,李陵台上胡笳月。
  惨模糊、吹出玉关情,声凄切。

  汉宫露,染园雪。双龙逝,一鸿灭。
  剩逋臣怒击,唾壶皆缺。
  豪杰气吞白凤髓,高怀眦饮黄羊血。
  试排云、待把捧日心,诉金阙。


  《满江红?示同难宾从罗子慕于武陵狱邸》

  萧瑟风云,埋没尽、英雄本色。
  最发指、酡酥羊酪,故宫旧阙。
  青山未筑祁连冢,沧海犹衔精卫石。
  又谁知、铁马也郎当,琱弓折。

  谁讨贼?颜卿檄;谁抗虏?苏武节。
  拚三台坠紫,九京藏碧。
  燕语呢喃新旧雨,雁声嘹呖兴亡月。
  怕他年、西台恸哭,人泪成血!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3:08:23   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三)


  3.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个题目就采用“明妃”而不是用她的名字。
  而其他几首都不是这个风格。

  作者直接在题目中,体现怪异,并在很忌讳的时代冠以醒目的“明”字,引发着大家的思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红颜指朱颜,也就是保留国姓的郑成功(国姓爷)。
严重鄙视“九峰真人”吴雪松抄袭本人《石头印红楼》 吴雪松ko席尔瓦视频
  郑成功出了汉人本土到了台湾,这和王嫱出塞离开汉是一样的。
  所以,第三个祭奠是祭奠抗清英雄郑成功(1624年-1662年)。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是追忆第三个南明政权隆武帝朱聿键(1602年-1646年),说隆武帝朱聿键完全是郑芝龙、郑鸿逵傀儡。
  当初郑成功并没有掌握兵权,只是南下以后才逐渐壮大起来。


  有了这样的思路,后面的两个美人(绿珠和红拂)也就看到了实质。
举报回复作者:girlww 时间:2014-06-02 23:08:45  够慷慨激昂举报回复作者:护珠塔主时间:2014-06-02 23:09:20   @雷本祖 64楼 2014-06-0222:24:42
  敢在红楼混,你有几个胆!佩服!佩服!自愧不如!
  -----------------------------
  身正不怕音影子斜,怕什么呢?坚持正义就心中充满力量与底气 举报回复作者:护珠塔主 时间:2014-06-02 23:10:52  @吴氏石头记 68楼 2014-06-02 22:57:52
  张煌言诗词
  《放歌》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被执过故里》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予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岂意避秦人,翻作楚囚怜!
  蒙头来故里,城郭尚依然;彷佛丁令威,魂归华表巅。
  ......
  -----------------------------
  张煌言也应该算民族英雄,又有几人知?又有谁从红楼梦中看到?窃贼们能读出来吗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23:14:06  隆武帝朱聿键(1602年-1646年),小字长寿,南明第二任君主(因为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未被承认),为明太祖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桱的八世孙,祖父是唐端王朱硕熿,父为唐端王之子朱器墭,母宣皇后毛氏。

  1644年,崇祯帝在北京自缢,1645年弘光帝亦死,郑芝龙、黄道周等人扶朱聿键于福州登基称帝,改元为隆武,并于同年开铸隆武通宝钱。
  1646年,清军入福建,朱聿键在汀州被掳,绝食而亡,享年44岁。

  永历帝即位后,初上尊谥思文皇帝,永历十一年上庙号绍宗,改谥号为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3:18:36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字大木。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俗称“国姓爷”。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乃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但不久即病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举报回复作者:红楼痴情人 时间:2014-06-02 23:26:47   楼主辛苦了!支持吴雪松老师!红学的颠覆者~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3:28:46   @吴氏石头记68楼 2014-06-0222:57:52
  张煌言诗词
  《放歌》
  予生则中华兮死则大明,寸丹为重兮七尺为轻。
  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
  尚足留纲常于万祀兮,垂节义于千龄。
  《被执过故里》
  苏卿仗汉节,十九岁华迁;管宁客辽东,亦阅十九年。
  还朝千古事,归国一身全。予独生不辰,家国两荒烟;
  飘零近廿载,仰止愧前贤!岂意避秦人,翻作楚囚怜!
  蒙头来故里,城郭尚依然;彷佛丁令威,魂归华表巅。
  ......
  -----------------------------
  @护珠塔主 72楼 2014-06-02 23:10:52
  张煌言也应该算民族英雄,又有几人知?又有谁从红楼梦中看到?窃贼们能读出来吗
  -----------------------------
  本人曾经是中学历史教师,但是,对南明历史,只是略知一二(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
  如今,竟然是通过吴雪松老师对红楼梦的揭秘,才稍稍增进了对这段“家亡血史”的了解。可悲乎?可庆乎?

  读史人一声长叹!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2 23:44:08  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四)


  4.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直接点出追忆第四组君臣——南明绍武帝朱聿鐭(?—1647年)和大学士苏观生(1599年—1647年)。
  在广州建立的南明小朝廷的第四个政权,仅历40天即遭到毁灭。
  清兵进城“放赏”三天,放纵士兵奸淫杀掠,广州人民遭受了一次难以描述的血腥浩劫。
  朱聿鐭、苏观生及一些大臣自杀后,时人为纪念他们以身殉国的民族气节,将他们的遗骸丛葬于城北流花桥畔。
  绍武政权不是为了抗清复明,而是为了个人的得失荣辱。

  这也正是“芦雪广”大劫(以后我会给大家带来《“芦雪广”大劫》),瓦砾明珠,也表达了南明王室的悲惨遭遇。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朱聿鐭能做皇帝是有帝王祖族造化,自己本就没想过做皇帝,和大臣们同归还算不寂寞,总比崇祯好吧。

  而绿珠却并没有人陪她跳楼,石季伦(石崇,因曾任南蛮校尉,故称“石尉”)后来被杀也不会跟她埋在一起。
  所以,这首诗写得就比较明显了。
举报回复作者:qinxin5321 时间:2014-06-02 23:46:09  顶一个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时间:2014-06-02 23:50:08  南明绍武帝朱聿鐭(?—1647年),明太祖二十三子唐定王朱桱八世孙,南明绍宗(隆武帝)朱聿键之弟。

  隆武帝死后,他在清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初五被大学士苏观生及广东布政使顾元镜等在广州拥立,年号绍武,后世史学家称之为绍武王朝,与肇庆的永历帝(朱由榔)朝廷互相抗衡。
  绍武王朝的寿命很短,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李成栋引导由福建攻入广东的清兵混入城内,夺占广州,朱聿鐭自缢而死(一说被杀),结束了他为期一个多月的皇帝生涯,史称“绍武帝”。绍武君臣冢在广州越秀公园内。
举报回复作者:逗红轩 时间:2014-06-02 23:51:48  继续继续,本人兴致勃勃地看着笑话呢!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时间:2014-06-02 23:59:21  苏观生(1599年—1647年),原名时泽,字宇霖(一作汝临),莞城人。
  30岁始入县学为生员,崇祯七年(1634)选送入国子监肄业。

  崇祯九年(1636年),出任无极县知县。因平反冤案,得罪上官,遂遭诬陷。他说:“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人称“三不要老爷”。去官日,民为立碑。
  崇祯十五年(1642年),出任监纪参赞,后升为永平府同知监纪军事。次年,升为黄州知府,后改调山东登莱道,管天津卫水师。
  苏观生为官清廉耿直,做官八年,没有余款,年迈的母亲,尚赖他人资助,才能维持生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翌年闰六月,苏观生与郑芝龙等拥朱聿键为帝于福州,改年号为隆武。他被提为翰林院学士,不久,又提为礼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
  隆武二年(1646年)正月,任吏部、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二月,出兵江西。不久,隆武帝下落不明,他便南归广州。
  隆武二年(1646年)十一月初一日(?),苏观生又与大学士何吾驺(?)等拥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即帝位于广州,改元绍武。他被封为建明伯,掌兵部事。不久,拜为东阁大学士。
  同年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在肇庆也即帝位,于是造成“百里之内,两君抗拒”的局面。

  正当唐、桂双方自相残杀之际,清兵由闽入粤,攻下潮州、惠州,直逼广州。苏观生率众与敌激战一昼夜,内奸谢尚政又引兵为内应,于是广州城被清兵占领,苏观生自缢而死。
举报回复作者:girlww 时间:2014-06-03 00:06:44  支持吴老师,你个逗抄别人的就抄别人的,何苦呢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3 00:19:41  说说林黛玉的《五美吟》(五)


  5.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馀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红拂是唐李靖之妻张出尘。(在唐传奇《虬髯客传》中,红拂女为司空杨素府中的婢女。因手执红色拂尘,故称作红拂女。)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穷途是指“无寸土一民”的没落的南明第五个王权永历帝朱由榔(1623年—1662年)。

  永历帝朱由榔长相出众——“长揖雄谈态自殊”。
  能识他的“美人”,则是曾经的反贼,当时最后的抗清英雄李定国(1621年—1662年)。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词句“杨公幕”所派生的一个人物孙可望(1602年—1660年),正是对前两句诗所祭奠人物的情节渲染。
  小说第五回中的“子系中山狼,得势便猖狂。”——对孙姓的痛骂,所隐写的是作者对现实中的这个原型人物孙可望的极度的失望和痛斥,狗彘不如的投井下石、天诛地灭之辈!


  小说用“五美”巧妙安排了五组催人泪下的人物和历史(政权),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五个美人,而是五段血腥的历史。
  由此可见,红楼美女尽是朱门白骨!


  而且,也可由这五首诗,来推断(《癸酉本石头记》后28回中的)《十独吟》的内容是否为作者原著。
  ——十独一定是十个“不独”!是伪是真可做参考甄辨。

  【文本】宝玉看了,赞不绝口,又说道:“妹妹这诗恰好只做了五首,何不就命曰《五美吟》。”于是不容分说,便提笔写在后面。
  〖蒙双行夹批:《五美吟》与后《十独吟》对照。〗
  ——这里脂砚斋强调了五美吟与十独吟的联系。

  好了,关于《五美吟》,即兴跟大伙就说到这里。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3 00:25:29  朱由榔(1623年—1662年),南明皇帝(永历帝),在位16年。

  他是明神宗的孙子,明熹宗,思宗,安宗的堂弟。
  父桂王朱常瀛,是明神宗第七子,封湖南衡阳,天启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就藩,弘光元年十一月初四日病死于梧州。第三子安仁王朱由爱(左木右爱)承嗣。隆武称帝后,病重,不久由榔被封桂王。

  隆武被俘后,于当年十月初十日(一说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
  朱由榔于1646年在广州做了皇帝,年号永历,史称永历帝。

  永历帝倚仗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的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在两广一带抵抗清朝,因此维持时间较长。

  1661年,清军攻入云南,永历政权灭亡。永历帝被清军逼到缅甸,逃到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收留。
  后来明朝降将吴三桂攻入缅甸,永历帝被俘。于1662年1月在昆明被绞死。终年40岁。死后庙号昭宗,谥号匡皇帝。清乾隆年间天地会私谥出皇帝。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3 00:30:02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或云十岁时为张献忠所掠,养以为己子)。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李定国成年后,勇敢善战,为张献忠所钟爱。

  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归顺南明政权。
  公元1652年(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初,李定国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出兵八万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广西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李定国七月初占领桂林,随后,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锋指向长沙。清廷闻讯大惊,增派十万大军驰援。为避清军锐气,李定国暂时撤离长沙外围,退守衡州。清军主帅、亲王尼堪率军尾追,李定国设伏将清军团团包围,四面猛攻,清军大溃,尼堪被阵斩,全军覆没。李定国取得桂林、衡阳两大战役的胜利,使南明的抗清斗争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清军吴三桂部十万大军进入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未果。次年,吴三桂在昆明将永历帝缢杀,南明灭亡。李定国闻讯,悲愤成疾,在西南边陲坚持抗清斗争17年的李定国于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腊(在澜沧江以西)病逝,时年42岁。

  当下云南人仍然视李定国为滇中的脊梁,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李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举报回复楼主:吴氏石头记 时间:2014-06-03 00:33:18  孙可望(1602年—1660年),原名孙可旺,明末张献忠农民起义军大西政权主要将领、南明永历时期权臣,陕西延长县(或作米脂县)人。

  公元1630年(明崇祯三年),张献忠在陕北起义,出身贫苦的孙可望参加义军,被张献忠收为养子,改姓张。成年后,勇敢、狡奸,每遇敌,他率部下沉着应变,被军中呼为“一堵墙”。因为他识字,又机灵,很受张献忠器重,为张献忠四个养子中之长子。

  公元1644年(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大西政权,孙可望位列群将之首,以平东将军,另加监军,节制文武。张献忠在川北牺牲后,孙可望与李定国等率大西军余部南下攻占云贵一带,坚持抗清。后改投永历政权,以武力挟制永历朝廷。

  孙可望为谋封秦王,击杀南明大学士三十人,并与大将李定国不合,导致内讧。公元1657年(永历十一年,顺治十四年),孙可望从贵州引兵入云南,攻打李定国,因部将倒戈,不敌李定国。孙可望向清军投降,引清兵入四川、贵州,隶属汉军正白旗。

  公元1660年(永历十四年、顺治十七年)病死(一说狩猎时为清军射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980.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严重鄙视“九峰真人”吴雪松抄袭本人《石头印红楼》 吴雪松ko席尔瓦视频》为网友帅气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