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教案

在美的意境中徜徉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了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在讲述民俗的同时,用最简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在教学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一、品读词句,想象意境美

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师:同学们找到了描写景色的两句话,你们划了哪些体现景色奇丽的词语呢?让我们深入到字里行间去。

生:我觉得表现最奇丽的词语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两个词啊!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怎样的景象呢?

生:我想到的画面就是,他们的窗前都是一片片绿色,花朵娇艳而绚丽,花朵开得十分茂盛,华丽,十分美丽。

师:华丽这个词用得多好啊!也就是说许多的花儿团团成簇地挤拥在一起,非常华丽。同学们!这就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你说。

生:我觉得姹紫嫣红应该是一些花上面有红色有紫色,许多颜色交替在一起,十分的美丽。

师:说得多好啊!这些美的花就在你的眼前。

(课件播放一组美丽的花景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赞叹。)

师: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数不清的花朵,红艳艳的,金灿灿的,蓝莹莹,,这儿一团,那儿一簇,都像仙女下凡一样美丽,令人目不暇接。

生:绽放的花朵光彩夺目,妩媚艳丽,芳香飘溢。一簇簇鲜艳的花朵,聚集在叶下,犹如无数只蝴蝶,微微张开翅膀。

生:无边无际的花朵,像一块巨大的粉红色的地毯,覆盖着窗户,一直延伸到很远。花开得正艳,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风一吹轻盈起舞。

生:色彩斑斓的鲜花装点着窗户,在阳光下更加绚丽。花儿羞羞答答地互相簇拥着。

师:多么美丽的意境!这奇丽的景色仿佛就在你的眼前。

生:第二段写,家家户户都爱花养花,把花养给别人看。所以这美丽的花景连成片,汇聚成了花海。德国人爱美爱花是名不虚传的,更是深入骨髓的

师:你能联系德国奇特的养花习俗交流得这么深入,真了不起。

生:走到街上,又想看这一朵,又想看那一朵,所以作者眼睛都看不过来了,就叫“应接不暇”。

师:作者满心期待想把这奇景尽收眼底,可怎么可能呢?

(创设情境配乐读)

师:走过这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学生接读-------

师:走过那一条街, 抬头向上看,学生接读-------

师:这一家,那一家, 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 学生接读-------

(学生入情入境地读。)

评析:通过想象画面,品读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到花多花美的奇丽景色。抓住重点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应接不暇”品读想象,引导学生充分领略奇丽的美景。在学生的脑中展现了一幅生动绮丽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的想象精彩纷呈。如此美丽的景色仅仅是一条街吗?走到这条街看到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走过那条街看到的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德国人爱花爱美深入骨髓,德国奇丽的景色深深印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生:读完后,我又有了新的感觉:花儿亭亭玉立,这无边无际的花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风一吹花仙子就翩翩起舞。

师:我们看到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丽。每一片花瓣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生:一阵风吹来就更妙了,我仿佛在梦境中,我变成一朵小花了,我也在这大片大片花的海洋中欢笑翻滚。

师:好一朵美丽的花仙子!你是花,花是你,你醉在了花香中。任何称赞你的的语言都是多余的,读出你的感受吧,你一定能读好。

(学生进入美的意境中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穿越时空,追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勃勃的大街小巷,一起来观察这奇异的花境!

生有滋有味地朗读。

评析: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胸境,入境始与亲。”抓住词语,创境想象,引导学生读文字、想画面,进入文本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学生想象画面,伴随音乐欣赏图片中,眼前浮现了一幅炫丽明艳,争奇斗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的花的海洋的画面。引导学生研读文中重点句子或借助关键词语的品析,体会作者情感;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再现情境,学生读出画面。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更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所以有了学生精彩的表达。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这美丽神奇的地方,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花境,就会陶醉其中,留连忘返。就如学生所说:走进去,我是花,花是我,我好像也变成了一朵花仙子。这是怎样的境界啊!将“朗读训练”与“个性体验”、融为一体,使学生既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又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既咀嚼品味具体语言,又促使人文的种子悄悄萌芽、开花,真正使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使“读”与“品”水乳相融。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味阅读,课堂中充满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更获得生命发展的动力,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二、深钻教材,感悟文化美

师:你还从哪个词体会到景色奇丽的呢?请你说。

生:我认为还有一个词语,山阴道,从山阴道可以看出这些花之多。因为山阴道属于山之间,由树阴构成的凉爽的道路,从中可以看出德国的花很多,非常的繁茂。

师:很好,其实这句话是有出处的。(师相机出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使人应接不暇。”)

师:山阴道是浙江的一处风景名胜区,山环水绕,是一个非常美丽,令人陶醉的地方。当你再读这句话,读到”走进德国的大街小巷,看到家家户户窗子前鲜花盛开,如入山阴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和感受?

生:噢,原来作者写“如入山阴道上”,不仅仅写了花的繁茂,更是写出了花的美丽迷人,不是风景名胜,简直比风景名胜区还要美不胜收。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地方为什么要隐隐地提到山阴道这个浙江的一处风景名胜区呢?

(学生沉思)

生:我知道了,这时作者在德国留学,他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

生:联系文章最后一句我知道他思念家乡,难怪作者在结尾写他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师:一个“山阴道”,让我们读出了景,也读出了情。

评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出词句的“前世今生”,发现文本中的用典之处,并进行有效地处理。“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一句出自《世说新语》: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教师相机介绍山阴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水相映,美不胜收,让人有应接不暇的感觉。季羡林先生恰如其分地运用“山阴道”的典故形容德国的街道上家家户户都种着花,繁花似锦,美不胜收。教师应透过文本读懂季先生的博学,读懂季先生的用意:引经据典,把我们带进了哥廷根花的世界,让我们真切地了解德国的民俗风情。

学生粗粗地感受到山阴道是写树阴构成凉爽的道路,感受到花多,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引出这句话的出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德国街道上美不胜收。第三个层次便是联系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感受作者的复杂心情。一个“山阴道”,引导学生读出了景,也读出了情。

三、对比赏读,欣赏语言美

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语想象那繁花似锦的画面后,相机出示朱自清描写花的散文片段:

所有的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种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师:读大家朱自清的散文,体会他是怎样写花的?

生:我从散文中也读出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象。

生:朱自清用拟人的手法,花儿你挨着我,我挤着你,互不相让,都在展示自己的美丽。

生:用了三个比喻句写出了花朵色彩的绚丽,颜色多么可爱啊。

生:不仅写出了花的美丽,还写出了花的愉快心情和优美的姿态。

师:季羡林用几个词语,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而朱自清是精笔细描,让我们眼前浮现了一幅艳丽的画面。无论哪一种美,都让我们陶醉。

评析:朱自清散文的恰当引入,浓缩了课文的精华,学生不仅从朱自清的精工细描中再一次感受到“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奇特景色,更体会到两位大师作品的不同笔触,不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对比赏读,教学又呈现一份精彩。

四、质疑问难,探究风情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句子,学生的理解有难度。我采用质疑解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学生读这个句子后,纷纷提问:“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交流,德国人能够关心别人,有为别人着想的思想,他们愿意把美丽的东西拿出来大家共同分享。有的学生说德国人都是将心比心,你关心我,我关心你,这种感觉是多么温馨。还有的学生能联系前面描写花美的句子,许多窗子连在一起,形成了花的海洋。花不仅仅联结的是家家户户的窗子,更把大家的心紧紧联结在一起。学生的质疑推动了教学,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质疑中深思,探索,在解疑中,思维不断攀升,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否也感受过这样的境界,这样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水到渠成了。“疑是思之本,思是智之本。”学生质疑问难,在阅读探究中领略到,品味出异域风情美。

五、诗歌升华,定格品质美

季羡林老先生再次来到德国,说:“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学生读到这个句子,提出疑问:这里的“美丽”指的是什么?不变的美丽指的是什么呢?

(出示一首小诗,学生自由填)

四五十年过去了
美丽
依然没有改变

家家户户
依然____________

满街的窗子前
依然____________

这境界
我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教案
依然
_____________
那就是___________

(学生填好后,读出来)

师:季羡林爷爷用绮丽的花来赞美德国,让我们懂得这奇异的景色,源自于德国人民养花的习俗,那就是——

生: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师:源自于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那就是——

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评析:通过诗歌理解“美丽”,升华情感。德国景色美,那种把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无私境界美,人与人之间分享美好的东西的那种意境更美!然后让学生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花美人美的境界。这样回归课题,让这永远不会改变美丽的景物,德国人的高尚品质永久地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引领学生徜徉在这花美人美的意境中,让美丽永久定格在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如梦幻,化作小花醉中花香里。所以课堂中才有了学生精彩的感悟,精彩的朗读,精彩的表达。如果这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什么,因为老师对课文的喜爱,老师在课前读出了美,才会把这份美丽传递给学生,也因为老师心中有学生,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品读语言。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就像放牛一样,把学生带到水草肥美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去吃草,而不是一把一把地喂给他。

这节课中,我认为“目标导航,尝试自学”这一环节是扎实有效,六分钟里学生实实在在走进了语言文字,有了自己的感悟想象。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低估了学生的能力,预设学生只能感受到很浅层次的词语表面意思。所以学生说得很好时,我调控引导不够,从学生自学交流的信息中,迅速调整引导,层层推进,让学生从词语表面意思到想象意境,再走进异域风情美,这样层层深入的过程还没有深入到学生心中。培养领袖儿童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教学底蕴和教学机智,更需要深入学生心灵,走进儿童心里世界,这样我们的教学会多一份从容。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是学生展示精彩的舞台。我还要注意语言精炼,充分地相信学生,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不教,真正实现从思想到行动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9986.html

更多阅读

怎样隐藏自己的QQ账号,让别人找不到你 qq号码别人找不到

怎样隐藏自己的QQ账号,让别人找不到你——简介分享快乐是不是经常遇到加好友的时候出现“对不起,没有找到符合搜索条件的的用户。”连输了好几遍都一样,来回确认好几遍是正确的,为什么就找不到呢?觉得很诧异。今天我来给大家揭晓谜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原文

  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文原文  爱美大概也算是人的天性吧。宇宙间美的东西很多,花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爱花的民族也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四五十年以前我在德国留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

黄老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听后我颇有收获。本节课中黄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首先,黄老师在教学中灵活采用“欣赏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教学反思 西风的话教学反思

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它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又耐人寻味的哲理,那就

声明:《我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教案》为网友涛水逝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