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直播问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2015-09-04广告导报
来源:维清weiqing长微博
盛大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的胜利日大阅兵,通过现场电视转播,呈现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同时也传向了世界。大阅兵是中国的脸面,是中国的军威,是大国的实力,但是,所有一切都必须通过电视的现场直播传达出去,如果做得好,还可以为现场的效果加分。
可惜这次直播有很多遗憾,有很大的失误。这么好的天气,广场的布置也很漂亮,军人的队列更是威风凛凛,但是转播显得平常了,画面切换还有点乱,甚至连女兵方队的美丽身材和面孔都昙花一现就过去了,让曾经在网络上一窥芳容的网民,大呼失望。
最重大的失误竟然出现在阅兵式开始的时候,阅兵总指挥向习近平主席汇报完毕,习主席宣布开始,本来这个镜头是必须给习近平主席的,但是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竟然是一个晃动的不规则的非播出水准的镜头(重播时换成了仪仗队战士的全景)。这种失误,在这种级别的转播中是不可原谅的,整个导播团队,就因为这一个失误镜头,几个月的幸苦都白忙了,而且本来这对参与者,是一辈子的荣耀,现在变成了深深的遗憾,也可能再也没有挽回的可能,作为同行,深深的为之惋惜。
出了这些问题,有人可能会归结为场面太大,操作人员太过紧张造成的,但是我觉得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直播准备方式太落后,这样虽然很早就为直播做准备,到了直播开始,还是发现很多事情没有准备好,等到突发情况发生,出错肯定难免。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指责谁,我也做了二十多年的现场直播,知道其中的难处。但是从中国电视的未来出发,我还是很想写下自己对这次大型电视直播的感想,希望中国的电视直播水平越高越好。也希望,以后有机会参与这类重大活动的年轻同行,如果读了我的文章,能够避免一些失误,能够用专业手段增色大场面,那我就没白忙活了。
虽然我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大型活动,但是从工作的流程上,还是知道问题在哪里?因为同为中国人的缘故,我也知道,我们随性发挥的天性,决定了不改变工作方式,就很难在这种转播中做到最佳。
我们粗放的工作方式,是造成这种转播困境最主要的毛病之一。
我是做体育电视出身的,整个职业生涯就是和这类电视直播打交道,除了规模较小,其它基本一致。对我触动很大的,是其中有幸参与08北京奥运会的足球转播,这不仅是我一生的荣誉,也是我对电视转播重新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不是技术上的,或者说不是摄像的方式、镜头切换等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个过程完完全全是最最普通的工作方式的优化,不是很难跨越的技术难题。他们只是把最琐碎的工作,用最认真的方式来做,做到极致。因为有了这个经历,我才敢写这篇文章。如果我不够格,那么奥运会电视转播的工作方法应该够格的。
国内电视制作的水准与世界最高水平还是有相当的距离,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设备的投入不够,说难听就是钱太少;另一个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太粗放,不够细致认真,没有把每个细节做到完美的习惯。
北京奥运会很多项目都用了中国的电视人团队,但是,所有电视转播的话语权都是奥运会电视转播公司的,所有工作流程都由这家公司提供,从休息区域、饮食开始,都必须按他们的流程走,对他们来说,转播前两小时的彩条传送都有严格的限制,音频视频都不能错,更别说电视转播开始后,运动员的进场,观众的欢呼,裁判的动作,所有的程序都有严格的标准,不同景别,镜头的长度,拍摄的对象都有大的要求,我们的转播团队必须在这个大框架下,再做我们自己详细的转播流程。每场比赛都要分毫不差,老外甚至为了流程,还特设了这么一个控制流程的岗位,而以中国人的习惯,他们不要求,我们肯定不设。即使向领导提出来,也很可能会被用人手不够的理由拒绝。
1、直播重心是个问题
因为不在央视的转播团队中,所以,我特别网上收了一下,看到了央视直播团队的介绍,我很熟悉的介绍方法,重点突出了九十多个机位的串联,以及一些特殊镜头的运用等,就是没有导演团队准备工作流程的进行特别介绍。
其实这是标准的国内电视人的工作方法,因为我们过去太穷,设备太差,总是希望自己的设备能跟上世界的潮流。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设备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我们的思维惯性还围绕者设备的更新做文章。所以从直播的效果来看,设备没有问题,是使用出了问题。显然重心很可能放到了设备使用上。
这种重大电视直播,工作重心必然是导演流程,如果导演流程粗放,出问题是必然的,如果现场出现突发情况,也不易纠正。
重大活动导演工作必须是工作的重点,也许整个团队说,我们的方案也做了很多,我们是非常重视的,领导的会也开了无数,怎么会不重心呢?
这种重心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我们常常喜欢从硬件上,通过运用新的技术来显示自己的决心和重视,反而在技术运用的软件上走老路,喜欢用无数次的重复来表示自己的重视程度,结果,越是重视现场的效果越是得不到好结果,甚至被混乱抵消了所有的工作努力。
2、如何避免重大失误
开篇提到的这次转播最重大的失误,是原先安排好的习近平主席,宣布阅兵开始的镜头没有出现,被一个废镜头代替了。普通人肯定无法体会,这种重大转播中的紧张,对操作人造成的巨大压力,实在难以用语言或者文字进行描述,我非常理解这种失误,但是谁能原谅,这种活动只能做好不能做坏,没有原谅一说。
我说理解是因为,现场可能出这种问题,比如将军与主席的对话是否按照事先的安排进行,习大大是不是任性了,因为这种最大级别的领导,电视台的联络人员不可能对主席进行直播培训,一旦沟通有疑问,直播时出问题的概率就变得相对高,可以依靠的只有直播时的随机应变了。当然有预案,准备充分就更好了。
这里直播犯的错误,明面上是切错机位,也可能是切换导演准确的切到预定机位,而摄像师因为种种原因,镜头移动了,或者还没归位。切错机位和导播个人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有关系,因为如果习近平主席的特写,摄像没拍到,可以用中景,甚至全景代替,不能用废镜头代替。
从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看,习主席的讲话太接近将军的尾音,一般的理解,将军讲话之后,习主席讲话之前会有一个停顿,但是习主席最快的速度说出来,这个是不是打乱了转播室内的节奏,成为切换导演,或者摄像师出问题的原因,不得而知,如果真是如此,显然转播团队的应变能力有问题。
重大活动上,这种情况很多,镜头的拍摄,切换的技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巨大的现场压力,如何消化是个问题。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在准备阶段,把工作做到极致。
比如转播团队,有没有事先演练,而且是越重要的活动,排练越多;不因过程简单而降低警惕性。比如出问题的环节,转播团队有没有事先在长安街晚上封闭的时候,用两辆替代车,根据转播路线,进行模拟转播切换练习,不做个几十次,甚至几百次。一旦现场有变,想要不出问题,真的太难了。因为现场太紧张了,领导压阵又给压力,工作头绪也多,现场的切换导演如果不能进入一种本能的应激模式,熟练到忘我的境界,很容易被一个小小的变动,乱了方寸。
简单的流程也需要扎实、大量的练习,这应该成为重大直播中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3、导演团队如何进行直播前的准备
军队的阅兵,是检阅部队的训练水平的,队伍的整齐与否,就是训练的衡量标准,但是,整齐划一的队伍走过长安街,我们的转播镜头反而让人觉得非常乱,我想这是大多数人对转播不满意的直接原因。乱也是预案不够的体现,镜头的切换标准没有设定,通俗的讲,没有剧本,镜头是现场根据导演的经验来随机的执行,如此重大活动,这种操作方式太落后了。
准备工作需要分几个方面,一个是选择现场最美的画面;第二个是为方队的设计最佳的镜头呈现过程,也就是如何写出最美、最流畅、节奏感最好的分镜头剧本;第三坚决执行剧本的设计;第四现场应急方案。
第一、现场最美的画面如何拍摄,以我的经验,电视台的摄像与导演,对于画面的精美度肯定是不足的,因为平时的工作中没有这种要求。所以导演团队有没有聘请国内最顶尖的广告摄影师与导演做顾问,是决定转播画面质量的关键。
我猜测阅兵式彩排为了少影响交通,肯定大多数都放在夜里,如何在白天的阳光下,拍出最佳的效果,得到最佳的画面效果,依靠电视台的自己的能力很难做好,因为电视工作的特点不是要做到最好,电视台的灯光师可能更擅长舞台上的灯光造型,这种现场工作的方法和能力是属于电影摄影、广告摄影的范畴。电视台转播没有请他们做顾问,太遗憾了,所以,拍摄方队的最佳拍摄角度和画面没有在电视转播中呈现,是很自然的事情。
机位设定后,甚至要在地上都要划好标记,摄像要熟悉几种事先设定的景别,移动机位必须设定运动轨迹,摄像师是不能进行现场随意创作的。这种严谨在电视转播中没有看到。
第二、切换分镜头剧本的创作。有了最美的画面,就可以确定机位,以及相应的景别,然后将这些镜头编辑起来,写出剧本,比如方队如何进入观礼台区域开始,是全景开始还是特写开始,或者中景开始,各种景镜头如何合理切换,都必须有严格的设定,要保证每个方队的呈现基本一致。整个转播需要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展现阅兵方队的形与美、力与威,以及方队与现场观众的关系,方队与天安门广场美丽环境的融合。
很可惜现场的镜头很乱,因为整齐划一的方队过来的时候,导演使用的镜头语言每次都是不同的。很多镜头是迁就现场摄像提供的画面进行切换,这样的结果必然整体性非常差,因为现场摄像的视野是局部的,掌握全局的转播导演依赖局部的感受,必然会扰乱转播的整体效果。
转播导演依赖现场摄像镜头的转播思路,其实已经是过去式了。
我预想的切换剧本的思路,应该是每个方队通过,大多数的镜头组合公式趋同,但是目的很明确,总是最美的方队全景,与最美的中景、近景之间进行切换,在其中的单调的部分,插入领导、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