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分析法经典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矛盾分析法

1、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介绍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

《纲要》强调了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7大挑战:消费需求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全球粮食供求偏紧。因为受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国际市场供求偏紧等因素影响,上述趋势在中长期内难以逆转。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15分)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材料指出了国家粮食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是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的变现。(34分)

②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在提高中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过程中,既有成就,又有困难,但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要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就能够克服困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3分)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看到过去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工作取得的新成就,也要正视前进中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对前途充满信心,但也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中的困难。(3分)

④整体与部分是统一的,我们应该立足整体,树立全局观念,同时也要搞好局部。中国长期面临的粮食问题很多,受到人口增加、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国际市场供求偏紧等因素影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趋势在中长期内难以逆转。(3分)

⑤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纲要》对多年来的工作是既肯定成绩,又指出不足,要求不断改进,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3分)

2、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国各地都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被誉为“中国冬暖式大棚之父的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带领群众在冬暖式蔬菜大棚实验成功并推广后,他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带领村民,发挥民智,大搞科技开发,使三元朱村的蔬菜生产技术始终保持着领先水平。十多年来,他还多次到全国各地传授大棚技术和致富经营,指导蔬菜生产,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

结合上述材料,依据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建议。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辨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选择试验点,总结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到其它地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中央的方针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3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的名字叫“海宝(HAIBAO)”,意即“四海之宝”。“海宝”的名字朗朗上口,也和它身体的色彩呼应,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吉祥物主体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只有全世界的“人”相互支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这样的城市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吉祥物设计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0分)

①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把中国的古老文明集中展示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联系;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具有多重内涵,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条件性。(3分)②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具有创造性,体现了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积极推动新事物的成长。(3分)③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统一的观点,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既诠释了世博会的一般特点,有具有中国的特色。(2分)④体现了辨证否定的观点,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具有历届世博会吉祥物不具有的亮点,体现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2分)

4.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上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90年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2009年12月7至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发展中国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存在着利益的争论和交锋。

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

请用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人类关于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过程说明寻求真知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不断发展过程。(真理是发展的。客观事物是发展的、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因而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2分)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2分)

(2)发展中国家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说明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共同”是矛盾普遍性,“区别”是矛盾特殊性。发展中国家坚持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是坚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2分)

(3)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对意识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中国政府制定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的,必将有效促进中国政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2分)

5、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产品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回答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12分)

①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同时,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短缺转化为过剩,这一分析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4分)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4分)

③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成就,又指出了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还指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

6.温家宝总理说:“解决民生问题首先要着眼于生活困难群体。一个船队,决定它的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试分析材料中温家宝总理这一论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在现代化建设中,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对整个社会有决定作用,所以要着重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富裕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富裕。

②整体与部分是辨证统一的,部分影响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搞好部分,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众的收入和生活状况决定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所以要改善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必须努力增加困难群众的收入,改善其生活状况。

7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规模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造福于子孙后代。

请运用哲学原理说明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的意义。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是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重要条件。

(2)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经济发展要依靠人的劳动和聪明才智,而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地球不堪重负,必然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威胁人类的生存。人类的生存,经济的发展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并且要依靠一定的资源。而环境恶化,资源的滥用乃至枯竭,必然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3)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就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使三者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不仅影响当前的发展,而且会殃及后代,祸及子孙。

8珠江三角洲以仅占全省人口的1/3、土地面积的1/4,创造了全省3/4的经济总量,实现了全省近2/3的财政收入,拥有全省3/4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率先进入了小康,实现了宽裕小康。但东西两翼和山区仍处在温饱阶段,有的甚至尚未摆脱贫困,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比较悬殊。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如任其发展下去,山区和两翼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严重阻碍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广东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作出了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山区经济发展: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加大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同时,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东西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T业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人快速增长期。

(1)广东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是如何体现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

(2)如果你是广东的学生,请你为广东珠江三角洲与东西两翼的协调发展提几点建议

1)①广东是由珠l-角、粤东、粤西以及韶关清远等山区相互联系构成的统一整体,各个地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②整体的性能状态变化会影响部分,部分也制约着整体。广东省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各地区的发展也对全省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山区和两翼与珠江三角洲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严重阻碍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珠三角经济发达,东西两翼以及山区也有各自的优势,大家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优化地区结构,促进广东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全省加大对山区财政转移支付,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山区转移,支持东西两翼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两翼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这些措施有利于广东的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

(2)略

9一年轻人执著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来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到了“光明”,此时,再来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为某种“无稽之谈”。

(1)材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

(1)该年轻人坚持了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对立。在该年轻人的心中,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所以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寻找光明的过

程中,早已肯定了自己。

(2)09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失败孕育着成功,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而不是遇到失败或挫折就垂头丧气,从此一蹶不振。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人生路上,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信念,坚定地走下去,走出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的逆境;黑暗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充满信念,讲究方法,最终会获得成功。

10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2)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得与弊的辩证关系。(6分)

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每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弊害的正确选择。

(3)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3分)

调查研究。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007重庆卷38)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2)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10分)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的对立。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具有统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③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2008天津卷39)材料五2004-2007年我国粮食持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增长和使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10)结合材料五,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12分)

①要全面分析矛盾。目前我国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保持长期基本平衡不容乐观;既要看到粮食需求扩大的一面,又要看到制约粮食供给的一面。②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发展粮食生产、保障粮食供给为重点,要严格保护耕地(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等);同时抑制不合理需求,禁止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控制人口增长、倡导合理饮食等)。

2)请结合《生活与哲学》中的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粮食价格上涨的利与弊的认识。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粮食价格上涨的利,也要看到其弊。b.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我们要分清主次,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价格上涨的利是矛盾主要方面。c.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价格上涨对困难家庭影响较大,所以我们要关心低收入家庭的困难。d.矛盾双方会在一定条件下向对立面转化。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要适度,要控制好,否则弊大于利。

指导:该题世纪队靠港商的矛盾分析法这一难点、重点的突破,相关例题又如: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网络的利与弊的认识。

题型一:运用所学的××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运用给定原理,分析阐明某一实际问题;不需要学生分析其内含的哲学依据。答题时应采取“三步曲”:第一步:理解题意,分开答,答出原理的具体内容;说明某一实际问题的含义或性质。第二步:联系答。把原理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运用原理(一般道理)分析实际问题(具体),说明理论上的科学性、政治上的正确性、实践上的有效性。第三步:综合答,承前启后,得出结论,明确表态。

  例题: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请用主次矛盾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参考答案]:

  1.复杂事物包含的多个矛盾地位和作用不平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次要矛盾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还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抓重点就是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社会各种矛盾的解决,才能统筹兼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题型二: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不直接指明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所要运用的知识在设问中也无明确的体现,需要考生自己去体会、去分析。这类试题往往难度大,能力要求高,学生感觉无从入手,或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或“蛮不讲理”,废话连篇。因此要求我们尽量从材料中归纳出符合题意的哲理。答题格式是“原理+方法论+材料”

  例题: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并把协调发展列为2004年经济工作的一项总体要求,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保证。

  请从哲学的角度简要说明党和政府为何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诸多因素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必须使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2)任何事物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我们要从整体着眼,同时又要搞好局部。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到一定时候,社会就会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处境。

  (3)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温饱问题的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把握重点,统筹兼顾。

题型三: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是如何体现的?

  此题型和题型二一样,考生需自己根据设问中的指导语和背景材料,选定答题时所用的基础知识和答题的方向范围,发挥的自由度大,难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从答题上看,要善于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所谓归纳,就是命题体现了哪些我们所学的知识点原理,也就是把命题内容翻译成知识点原理,所谓演绎,即命题材料是怎样体现你所归纳的知识点原理的,通俗地讲,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矛盾分析法经典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矛盾分析法
  例题:某地过去由于对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滥砍滥伐现象严重,从8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开始恶化。该地干部群众在反思和学习后,作出了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经过最近十多年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一个有利于农村经济和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形成。


  (1)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哲学原理的?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有: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材料中:由于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后来,由于实施生态农业发展战略使环境逐步好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说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变化发展的。


  由于人们对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不够,滥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人们在反思和学习之后,大规模地植树种草,使生态农业体系逐步形成。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人们做出实施生态农业的发展战略,进行植树种草,使生态农业基本形成。体现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题型四: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例题: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解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不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参考答案]:


  ①联系是普遍的,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题型五:是如何做到×××的?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材料不问“是什么”和“为什么”,而是考查“怎么做”,因此答题时要注意:1。不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必须回答“怎么做”;2。回答时必须把观点和材料相结合,切忌观点和材料成了两张皮;3。答题时注意多角度思考,把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结合起来。


  例题:某贫困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他们根据其他地区“无工不富”的经验,建起了一些小型机械厂,但由于原材料和资金缺乏,结果收效甚微。经过认真分析,他们认识到该地区山场面积大,适宜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于是因地制宜种起了果树、中药材,饲养起牛、羊、家兔等,经济情况很快有了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几年就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该地区在脱贫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参考答案]:该地区的做法是:


  (1)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该地区从求脱离本地区实际盲目办工厂,转为根据本地区“山场面积大”的特点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做到了对自己地区客观的真切了解。


  (2)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实际。该地区既看到自己的不利条件,又看到自己的有利条件,做出真正发挥自己优势的正确决策,这一过程体现了对实际的全面把握。在林果业和养殖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办起与之配套的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过程,则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正确把握。


  (3)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该地区对“无工不富”的经验,从简单照搬到坚持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地做出的决策说明了这一点。


  (4)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该地区领导认为脱贫不能仅靠政府救济,更要靠自力更生,并抓住时机办起果品和肉类加工厂的决策过程中等,说明了这一点。


题型六:辨析题


  辨析题在文综考试卷里面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单考政治的试卷有的省市还有。辨析题是高考主观性试题中难度最大,失分率较高的题型,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1、树立辩证思想:


  辨析题的实质和核心是辩证,到目前为止,我们几乎已看不到完全正确和完全错误的辨析题,而是对中有错,错中有对,因此,我们切不可肯定一切、否定一切,要善于辩证思维

2、严格审题,明确辨析题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


  3、寻找辨析点,点点分析,简要总结,


  4、对于背景材料辨析题,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演绎


  例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制造矛盾越多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这种矛盾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

(3)人为制造的矛盾与事物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有区别的。人为制造矛盾不仅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而且适得其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0449.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全国高考病句题汇总 2016高考修改病句汇总

2014年全国高考病句题汇总 1.(新课标卷Ⅰ)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作为古希腊哲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B.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

经典阅读题14 《谦卑的人有福》及答案 谦卑的人有福阅读

字号:大 中 小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语病题”汇总 wps分类汇总操作方法

2013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之“语病题”汇总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病辨析(精校详解无误版)1.(大纲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波士顿马拉松赛的两声爆炸,无疑给大型体育比赛的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确保赛事安全,成为

经典智力题及其解答--matchchen 经典智力题

matchchen已锁定- -| 回首页 | 2005年索引 | - -(z)什么是VOL版和VLK版本?经典智力题及其解答- -Tag: 智力题最近从网上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智力题,跟大家分享:1。海盗分金问题传说,从前有五个海盗抢得了100枚金币.他们通过了一个如何确定

声明:《矛盾分析法经典主观题汇总 马克思矛盾分析法》为网友壹筆縴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