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 静心以对

品茶,犹如品读一知已,品人,犹如品尝一杯茶

  
  茶言壶语--品茶,犹如品读一知已,品人,犹如品尝一杯茶

  

  品茶与人生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古时人们就对品茶充盈着熟悉和热爱,对茶赋予了很多的文化。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以品茶为高雅!“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

  喝茶是为了解渴、品茶是为了怡情。生活里,有时像在喝茶,是为满足生存的需要。有时像在品茗,却是为调节心灵的需求。从苦到甜、从浓到淡,其实只是一个过程。酸甜苦涩、波澜起伏......,具在其中。

  喝茶时通常会觉得第一口很苦、一直喝下去才会品出深藏其中的清香。之所以一直喝下去,仅仅只为忘记第一口的苦涩。品茶要有一个好的心境、人生要有一个好心情。

  品茶,须静下心来细细把玩品味,才不辜负了好茶。人生亦如品茶般微妙。

  在未落子之前便已然敲定了整个棋盘输赢的棋局,就犹如人生游戏!虽然,有些事情,在无声地展开和淡然的收尾之中,都已注定了生生世世、恩恩怨怨的缠绕。当你无法去推断、诠释或者解决时,你便只能去相信那些所谓的,缠绕着的缘份了。

  人生犹如品茶。别虚度了此生,错过了茶香!

  

  泡一杯清茶,细细品味

  一个人的时候,总喜欢坐在灯下,泡一杯清茶,细细品味,任清香孤傲的茶花在水中轻舞飞扬,仿佛寻找生命的奥秘,未知的命运都早已在冥冥之中融入清茶中。

  饮茶是一种艺术,如和尚饮茶是讲究禅,道士饮茶是讲究道,学者饮茶是讲究文化,商人饮茶是一种应酬,不同的品位道出人生的不同追求。有人喝茶言苦,有人品茶说香。人生本是一杯清茶,苦也闻香,香中蕴苦.

  打开飞扬的思绪,抖落积淀的尘埃,小心地翻开心灵最低层的一页,温习全身心的付出,追逐梦想。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小得只装得下自己,不愿告诉别人自己的心情,也不想了解别人太多,就这样宁可让自己孤独,也让别人寂寞……

  在生命拐弯处,我饮清茶而不喝咖啡。清茶是恬淡的,散发着清雅的芳香,如丝如缕的清香萦绕在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让我流连忘返而又欲罢不能。

  与快乐同行,悲伤也会改变。曾记得这样的一句话:红尘有爱,这颗火热的心不变;红尘有爱,今生的宿命相连。也许,真的有它的道理所在吧。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有过经历的生命才会厚重,才会有承载,不管生活中是喜、是悲,把清茶默默地放在唇间,我们不说伤痛不说累,坦然接受生活给我们的一切,此时的自己才是生命中的花季。我们不再年少轻狂,我们懂得爱、懂得珍惜。明白生命中有许多是我们要努力追求不应轻言放弃的。

  暗淡的茶味包含了人生的沧桑,它宛如一只小手,能伸进人的心灵深处,轻轻地抚摸,让激动平静,让思念沉醉,让烦躁消退,让人渐渐进入一种境界,这是一种宽容而且大度的境界。

  痛也好,乐也罢,一切的一切都让它悄悄流到心田,在生命街口任苦味、香味交融。

  清茶的荟萃告诉我,坦然就是快乐。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

  我平常不怎么喝茶,一来整天忙忙碌碌,有点空闲也没心思摆弄;二来总觉得茶比较苦,偶尔喝一次,也总是放很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我觉得喝茶不能叫喝茶,应该是品茶。而品茶,就需要有心情,需要心中有天地,就需要用心、用情细细地品,所以,我总觉得品茶是一件高雅的事情,于我这个算是有点文化的半个知识分子就没多少瓜葛了。

  真正的品茶,有特有的茶道,比如,用什么质地的壶沏什么类型的茶,水要烧到多少度最好,茶要泡多长时间等等,而我对茶道却一无所知,对茶文化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也就不敢妄谈品茶的学问了。但,门外汉也有门外汉的理解,虽然不一定合茶道,但能品出点自己的味道,不也是乐事一件吗。偶尔的品茶,让我体味到,茶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种境界,第一层是苦,也就是第一遍茶。第二层是香,也就是第二遍茶。第三层是淡,也就是第三遍茶。茶的三个层次,正好诠释了人生的三层境界。茶要认真品,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而人生也要认真走过,才能品出生活的味道。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旅途上的沟沟坎坎总让人觉得活一辈子不容易,人生有太多的磨难和挫折,仿佛人活着就是为了受苦的,这就像喝第一遍茶的感觉,苦。这时,我们应该还很年轻。但是,当我们经历了,拼搏了,成长了,为了生活,哭过,笑过,酸甜苦辣咸都尝遍后,我们才猛然发现,原来,这就是生活。成功和失败,欢乐和痛苦,笑容和泪水,顺利和挫折,光明和黑暗,共同构成了人生天空的色彩。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泪花中跳动的是笑容,失败中蕴藏的是成功,黑暗中闪耀的是光明。这时我们才发现,原来,生活是美的。这就是第二遍茶的感觉,苦后的香。这时,我们应该是人到中年。但是,只有当我们经历了一辈子的风风雨雨后,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发现人生的真谛。不是我们成功了多少次,失败了多少次,有多少欢笑,又有几多泪水。而是,不管什么境况下,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认认真真办事,快快乐乐生活,老老实实做人。这时,我们才真正体味到,人生就是一杯白开水,好像没有味道,但却包容了一切味道;好像非常平淡,但却溶解着所有波澜。这就是第三遍茶的感觉,香后的淡。这时,我们应该处于人生的反刍阶段了。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茶可以像人生一样品,人生却不能像品茶一样过。因为,人生百年,一杯茶的功夫,倏忽已逝。

  

  ??品茶,有如品读一知已,品读一篇深邃的文章

  ??茶,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喜欢上喝茶,是在几年前,也是我爱上你之后每天的必修课,那时只是或浓或淡地喝一些,还谈不上品茶,更谈不上品出其中滋味,只是在喝茶中寻找那种天涯共此时的美丽,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把这样的思念之情称之为美丽,我却这样认为。对茶的喜爱就象爱上一个人那样,朝思暮想。而他喜茶,甚喜苦,不用尝就知那苦涩,尤为不解。渐渐地,无论是白天和夜晚,就象是对他的思慕,总是习惯地沏一杯清茶,迷醉在茶香中,在思念中,也在品茶的过程中寻找那份涩涩的清苦而带来的无穷的回味,更是在回味中去感受那种心灵相惜的默契。渐渐的懂得了珍惜,懂得了怀念,懂得了那份在深邃平静中流露出的热情和真实,这份在思念中升华了的情感,你不知,可我知,茶知。无数个这样的日子,就这样淡淡的离去,任时光飞逝,事事变迁,离开的只是脚步,唯有不变的是停留在我心里的你。

  ??杯水如名淡,雅兴自然浓。细细观去那一弯弯的碧绿,或清新高雅,或芬芳馥郁。香飘屋内外,味醇一杯中。端起茶杯,轻吹杯口,水面轻波微浮,茶叶沉沉浮浮,聚聚聚散散,忽而簇拥,时而分离,象是幽雅的轻舞,又象是对命运的抗横,慢慢饮嗜,浅浅的苦涩在唇间荡漾,轻轻咽下,甘醇爽口,茶香浸入肺腑荡涤一切沉埃,洗去浮躁,沉淀思想,纯净心灵,真可谓饮一盏新绿,染满身清香。品出一份宁静,一份淡雅,一份激情,一份浪漫。

  ??观一杯清茶,犹如人的一生。轻轻摇动手中的茶杯,那淡绿色的茶叶或曲或卷宛如云云众生,沉浮与凡事间,喜怒哀乐呈现其中。如刚冲泡时的翻滚沸腾到叶沉杯静,不正如我们在凡事中漂浮挣扎到年事渐长,阅历渐丰吗。如静卧杯底的茶叶,沉稳中报以微笑,宠辱不惊,淡泊飘逸。因此,在生活中与其用“人生本苦”来麻木我们生命的触角,倒不如用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好好的珍惜、接纳并享受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福惠。

  ??以品茶的心得去品味人生,会发现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茶,种类繁多;人生,也丰富多彩。茶,有优劣之分;人生,有艳阳天和阴暗天之别。茶,先苦后甘;人生,需经历风雨,方可见彩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感悟,那貌似柔弱的枝条,在寒风中绽放出如此灿烂的花朵,是对生命的执着与热爱。植物尚且如此,做人何敢轻言放弃。而做人,如果做到有一定“深度”——在最初接触时,只给人一点淡淡的印象,深交以后才能完全体会出其内涵,也许,才真正叫做成熟,也只有成熟的人,才是完美的,如你。

  ??茶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瑰宝,而你,则是上天赠予我的厚礼。因为有你,我的生命才变得灵动,充满了阳光的奔放;因为有你,我的生命才变得丰富,充满了诗意的浪漫;因为有你,我才变得如此执着,不轻言放弃;也因为有你,我才有了品茶的经历,爱一个人的幸福。

  

  人与茶一样,形形色色各不相同

  品茶一般来说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品茶的地方。要选择清静淡雅之处,最好是荫萠之下、花园之中、书房之内等等。二是要有清心寡欲的人。所谓清心寡欲就是性情随和心地善良,不用心机,清淡处世的人。二者缺一不可。因为只有在这种环境中,配上这样的人,品茶才能品出味来,才能于品茶中得到乐趣。每每是一杯香茗在手,清香悦鼻,顿觉神清气爽。细啜慢饮,回味无穷。博古论今,谈天说地,忧烦尽去。吟诗作画,听琴对弈,雅趣横生。

  可以肯定的说内心趋于浮燥的人是不会去品茶的。他们受不了这种寂寞,也没有这份耐心和细心,便无法领略这清雅的乐趣。他们喜欢的是酒桌上的喧嚣和牌桌上的争斗。如果他们去品茶了,十之八九也是迫于无奈的应酬。较之于茶,他们比较喜欢的是烟和酒。那些玩意有较强的刺激感,符合他们的心里需求。当然他们也需要茶,但那是用来解渴、用来“牛饮”的,而绝不是用来品的。花上几百元买条烟,上千元买瓶酒,眼都不眨。要花钱买茶,他们是舍不得的。话又说回来,即使好茶到了他们的手上,也只是体现了茶的商品价值,却难以体现其使用价值。

  品茶对泡茶的器皿和水质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妙玉用贮存了五年的梅花上的雪水来泡茶,招待贵客黛玉、宝钗和宝玉。她所用的茶杯也是玉质的古玩珍宝。茶圣陆羽的《茶经》上说到泡茶用水时,也有山水上(泉水),江水中,井水下之说。泡茶的器皿似乎有陶器上,瓷器次,其它下之论。水和器是茶的帮衬,没有这种帮衬,再好的茶也难品出什么好味来。

  想想人亦如此。光有自身条件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应的外部环境,才能如鱼得水,发挥自如。就我们的国情而言,一个人要想成功以下条件好像必不可少,即:才貌、机遇、位置、人缘。这里面,人缘似乎还要摆在首位。为什么?不必细说,大家一定都知道的。

  茶有六大类,即绿茶、红茶、黄茶、青茶、白茶、黑茶。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品质特点。绿茶香醇,红茶鲜爽、黄茶醇厚、青茶馥郁、白茶清亮、黑茶爽口。各具特色。但不管是什么茶,品茶一般要从色泽、香气、滋味和形状四个方面来品。比如绿茶,一般来说要求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看起来才养眼,喝起来才上口。有一个方面欠缺就不能算好茶,其档次就要大打折扣。

  人也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有经验的人,能从一个人的气质、谈吐,爱好和行为上分辨出这个人的“档次”。比如说出口恶言恶语的人,至少说明他缺少修养。就像做红茶发酵没有发好一样,做出的茶必然是红不红,绿不绿的。或者发黑发臭的也有。
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 静心以对

  茶有优劣。喝好的茶是一种享受,喝不好的茶简直是受罪。有时去别人家做客,主人热情的泡上一杯茶来。不经意间喝上一口,一股陈味、轻微的霉味、其它东西的串味直扑肺腑,真是难受。含在口里,进不得,出不得甚是尴尬。

  与人相交也有类似的感觉。交上一个好朋友,一个知已,总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就是与正直的人打交道,心里也很受用。尚或不慎结识了一个不好的人,那也是件烦人的事。对于那些奸恶之人,人们往往是要避而远之的。

  像爱抽烟、爱喝酒一样,爱茶的人也有不少。其爱法和喝法也各不相同,大可不必强求一致。但是学学品茶,于品茶中品出知识,品出韵味,品出快乐。最好是于品茶中交上几个豁达大度,性情平和的朋友。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大有好处的。

  

  品茗谈道,议论人生

  清明节后一日,几个文友相约于.”水清木华”茶庄,品茗谈道,议论人生。

  对于我这个大海碗喝惯了冷水的过来人说,提起茶道,几乎是个白痴。

  许多人对我都曾有过误解,常以名茶相赠。他们万没有想到,我是不喝,老婆是乱扔乱送。

  去年七夕,我应邀参加湖北武汉的姻缘大会。走之前,我想给那里的文友带些茶叶。老婆却大骂:“你不想要的东西人家就想要吗?你给人家增加什么负担。”我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茶,只不过是武安特产的“长寿茶”。谁知道到了武汉后,文友只怪我“长寿茶”带的太少。还拿出“普洱”“铁观音”“苦丁”等让我品尝,并一边给我讲着沏茶泡茶品茶等许多茶道甚或药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觉得茶好喝,而且很有学问,诸如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

  回后,我将残留的的好茶又重新珍藏,准备自己慢慢享用。武汉的文友电话质问:“你不是要清仓处理给我茶叶吗?为什么还不寄?”我回答说:“你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不该让我懂得了茶。”

  这一次到武安.”水清木华“茶庄品茶,体会更深了。小苦丁泡茶后果然是“青山绿水”,品着品着就有了感觉。一个女同志多次向我示意想要。我没吭,她最终还是厚着脸皮自己要了。

  “普洱”泡茶后残阳般的血红,品一品先苦后香,真如人生苦尽甜来。

  茶庄主,这个厚道的中年人,提起茶来侃侃而谈。他懂得真多,让我们都望尘莫及。从他的描绘中,我们眼前再现出当年马帮贩运茶叶的艰辛。茶叶发酵的传奇,原来是长期运送过程中的意外发现。所以有人总结说,“普洱”是能喝的古董,越陈越好。

  其保健和药理作用更是惊人:清人赵学敏“本草钢目拾遗”云:“普洱茶性温味香,……味苦性刻,解油腻牛羊毒,虚人禁用。苦涩逐痰,刮肠通泄。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随着现代生活环境的变迁,致癌因子无处不在,现代人可说是身处在癌症阴影中,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普洱茶的抗癌作用早就经云南昆明医学院肿瘤研究所证实,并在1991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学术会议上获得举世认可。

  好家伙!果真如此,神了!对于开始注重健康的中老年人,它太诱惑了。由此,我联想到一次专家讲座,3000多元一箱的保健品,其主要成分竟然是茶、三七、山楂。怪不得“神农尝百草,身中七十二毒,饮茗解之”,真是名副其实。

  在喝到云南的滇红茶时,别人说话,我没吭。我在品茶。这是二泡后的茶,我感觉舌根微辣,两耳发热。问那个女的,她说,你看我,脸都红了。这是我第二次品茶,并且品出了味道。我因此悟出:人生如品茶,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说起人生,我们不禁又讨论起茶道来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受益的一种和美仪式。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唐朝《封氏闻见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这是现存文献中对茶道的最早记载。当时社会上茶宴是一种很流行的社交活动。唐吕温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在唐宋年间,人们对饮茶的环境、礼节、操作方式等饮茶仪程都很讲究,有了一些约定俗称的规矩和仪式,茶宴已有宫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对茶饮在修身养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茶饮的爱好者,他认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闲和宁静、趣味无穷:“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闲洁,韵高致静......”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的四谛。因为,“和”是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终极追求。

  期间,有文友讲了一个故事:有个老干部卸任后,在路上遇到了过去给他开车的司机。司机没和他打招呼一扭脸走了。就因为这个,老干部一气之下,没过多久就死了。我当时就说,他如果来和我们一块品茶,或许死不了。品茶能使人克服浮躁,品茶能使人淡泊名利,品茶能使人先知祸福。台上时,要想到下台时;辉煌时,要想到颓废时。成功时要夹起尾巴做人,失败时要挺起胸膛走路。这是我从品茶中悟出的道理。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清、敬、怡、真。”

  “清”

  “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敬”

  敬者万物之本,无敌之道也。敬乃对人尊敬,对己谨慎,朱子说:“主一无适”,即言敬之态度应专诚一意,其显现于形表者为诚恳之仪态,无轻藐虚伪之意,敬与和相辅,勿论宾主,一举一动,均佁有『能敬能和』之心情,不流凡俗,一切烦思杂虑,由之尽涤,茶味所生,宾主之心归于一体。

  “怡”

  据说文解字注“怡者和也、悦也、桨也。”可见“怡”字含意广博。调和之意味,在于形式与方法,悦桨之意味,在于精神与情感,饮茶啜苦咽甘,启发生活情趣,培养宽阔胸襟与远大眼光。使人我之间的纷争,消弭于形,怡悦的精神,在于不矫饰自负,处身于温和之中,养成谦恭之行为。

  “真”

  真理之真,真知之真,至善即是真理与真知结合的总体。至善的境界,是存天性,去物欲,不为利害所诱,格物致知,精益求精,换言之,用科学方法,求得一切事物的至诚,饮茶的真谛,在于启发智能与良知,使人人在日常生活中淡泊明志,俭德行事,臻于真、善、美的境界。

  基于品茶的多种好处,我们又对茶庄主提出一个设想:除了多设茶座外,再注入一些文化的内涵,比如把我们当地文人和工艺家等的书法绘画根雕奇石剪纸窗花甚至用雪糕棒做成的大塔城楼等一并在这里展览,让来这里的人一边欣赏文化,一边品尝茶叶,既健康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还纯洁了心灵,那将是多么高雅和谐的好事情啊。

  “人生如品茶,酸甜和苦辣,参透四字经,长寿且豁达。”且以此诗做结,望人们向茶靠拢,向文化牢笼,正确面对人生,提高自己的品位和生活的质量。

  

  人生淡淡,茶水清清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

  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欲笑还颦的忧伤;一种“千红一杯,万艳同窟”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慵懒的阳光。独自坐在房间里,沏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滚,心中浮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滚烫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炼后才能坦然。

  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只怕是品不到人生的好茶。平日历经过了人情冷暖,就像那滚烫后的茶叶,慢慢地沉入了杯底,用沉默来作为唯一微笑的表情,而那温暖的茶水也就像我们的内心,足以接纳一切友善的表情。

  有一种场景总让人如痴如醉,不胜神往:窗外潺潺的雨夜,屋内融融的炉火,悠闲地一捧香茗,一卷诗书。红袖添香的意境,不亦乐乎哉!

  如是,爱喝茶。说行随心性也好,说附庸风雅也罢,至今仍不敢称“品”而只称“喝”,却也由只喝得出茶的苦涩,到“嗅”得出茶的清香至如今。无茶的日子,真的觉得平淡、索然无味。

  在寂寞的雨夜,泡一杯清茶,独坐在窗前,看落叶飘零,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里,品清清浅浅的苦涩,想忧忧郁郁的心事。

  轻轻晃动手中的茶杯,看淡绿色的茶片,忽上忽下,簇拥着,沉沉浮浮,变换着不同的位置,试图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最佳平衡点。

  含一小口茶,任清清浅浅的苦涩在舌间荡漾开来,充溢齿喉。之后,深吸一口气,余香满唇,在肺腑间蔓延开来,涤尽了一切的疲惫冷漠。人仿佛也醉了,朦胧中,久久不愿醒来。

  是夜,茶香满室,杯中茶由淡变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在苦涩与清香中,慢慢感悟出人生亦如茶。

  

  品茶,重在意境茶如人生,句短味长

  品茶,重在意境。以鉴别茶之香、味、形、色,谓之品。品者,细啜缓咽,注重精神享受。唐代诗人卢仝寄新茶诗堪称千古绝唱。

  人在旅途,品茶亦为人生一大乐事。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南方的茶馆,不光可以吃茶,还有酱瓜、小吃相佐,四小碟的花生、腌菜苋、煮大豆及酱菜一一摆上桌。游人在外,偷得浮生半日闲,茶馆聊可一坐,享受惬意与闲情。小巧精致的紫砂茶具,再加丝丝古琴、幽幽茶香,心如湖水般宁静,只有涟漪,没有激荡。

  品过南方的“阿婆茶”,滋味浓酽胜过红茶,色碧绿醇赛过绿茶。古镇小楼为清瓦明砖,远眺河港里来来往往的小舟,慢品“阿婆茶”,再加上吃瓜与豆的闲情逸致,便沉醉于江南小镇的茶文化了。寻古探幽的诱惑,挡不住“阿婆茶”的诱惑。此茶淳朴、淡泊、典雅,一如江南古镇里那一位位淡泊淳朴的老阿婆。

  品铁观音,那琥珀色的茶汤,入口清香甘洌,留在舌尖的茶韵,散布四肢百骸,通体舒泰,至今回味无穷。

  情重寄观音,茶梦醒不来。芳踪韵路,藏于绿林中,满布山水间,但欲解梦语,应寄有梦人。有了梦,便可与观音茶对话。独坐也和怡,再坐可潸然。无端无心计时,眉头心头交茶事。观湖上云来雨骤,问君家何处?抬眼望,高山云雾起处。

  普洱茶汤红酒般晶莹剔透,便疑是玫瑰花瓣浸出的琼浆玉液。轻啜,韵味绵软悠长,淡淡的陈香伴以柔滑之感,沁人心脾,其香醇甘美,使两颊生津,怕品茗者要陶陶然醉意朦胧了。

  茶如人生,句短味长。普洱陈香愈浓愈醇,其味悠长耐寻,其质甘滑醇厚顺柔。品茶性情,因人而别,心境不同,大概茶的口感也不尽相同了。

  最难忘西湖一品。寻得西湖风光中最存意境处,春天时灿烂繁花,冬日里曲情写意,水天楼榭错落映衬,伴随古蝶斜阳的步影小意与幽雅宁静,这样的古意,让人心动。在草木春深的清晨里或细雨霏霏的晚霁下,品茗中听取花落声音,可谓一人致幽二人致胜。

  茶中聚风云,点点驻真气。水木清华,佳茗无语,上善无言。如若古琴悠然飘来,茶品无歌也悠扬了。啜引当有思,此时之思之想信马由缰,纵横驰骋,也便对人生生发许多的感喟。

  品茶,啜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份情调。几枚盈绿,一身春色,在水中观其上下沉浮,感悟人生荣辱。在沉沉浮浮的人生历程,选择清淡与超然、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则需一种境界。

  擎一盏清茶,任丝丝幽香冲淡了浮尘,沉淀了思绪。憩坐都市宁静清雅一角,柔和的音乐若有似无。其实生活本就如此简单,似是凝聚了太多的愁绪,其实,太多的愁绪是因了心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寂寞时,恬恬然醉心于一盏绿茶,“洁性不可污”的绿茶,其品位如散文;而清奇非流俗的散文,则是色香味俱佳的清茶了。

  茶之岁月,壶里春秋,云卷云舒,演示着从容不迫、不惊不诧、不癫不狂,从而又泽荡心灵,超尘拔俗。茶事是事,事到无心皆可乐;茗品须品,人非有品不能闲。

  品茶,品好茶,人生不亦快哉!

  

  人生如茶

  说到品茶,品好茶,会品茶,常被推崇的有《红楼梦》里妙玉的“三杯论”。它出自这部文学巨著的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笔下的妙女士是以杯数来区分喝茶的雅俗,“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我以为,品茶之中所有体味到的感受,最为贴切的就是一杯清茶中的那种淡淡的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而乏味,正所谓:过犹不及,如果穷困及逸乐,因一切甘甜已经遍尝,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就会像浆酒霍肉之徒,就算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何其相似。茶,惟有苦涩,才能醒脑提神。

  唐代的刘贞德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

  茶道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以茶艺表现人文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道的本质是和,大道至简,烧水煎茶,无非是道,饮茶即道。顺其自然,无心而为,要饮则饮,随心所欲,不必拘泥于程序、礼法、规则;贵在朴素、简单,注意力集中,心到、眼到、手到。以真实心境寄情山水,以真挚情怀融入自然造化,在茶香、茶色、茶味中陶醉、品味、顿悟、修行。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感受到许多,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品茶的快乐和乐趣如生命艺术

  饮茶,浅尝最为甘美,也最为持久。凡事过度反觉乏味。如果穷极逸乐,一切甘甜皆因已经遍尝,便会有茫然无措的感觉,就像浆酒霍肉之徒,尽管眼前堆满山珍海味,也不会有任何胃口。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红尘滚滚,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又与品茶何其相似。

  品茶如品人生,我发觉不少茶联也是劝人悟道,让人看淡名利,崇尚恬静的。如湖南名胜紫霞峒小凉亭内的一联:“紫气玉碗盛含仙掌露;霞光金芽微带碧泉珠。”给人淡雅清远的品味。

  广东珠海南山山径的茶亭也悬挂一副茶联:“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则于言简意赅中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联更是别致有趣:“小天地,大场合,让我一席;论英雄,谈古今,喝它几杯。”全联上下纵横,谈古论今,朴实幽默,令人抚掌叫绝,使人有所启悟。

  唐代刘贞德曾总结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山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知,茶在中国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

  个人认为;一个人若在茶中有品位,自然对生活有感悟;对生活有感悟,自然对情感有真诚;对情感有真诚,对生命自然会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正如此,我才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人有万象,茶有千面。茶可以分三六九等,人也是如此,这是品质决定的,是无法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好茶经得起沸腾热水的考验,真正有品质的人同样也要能承受尘世的侵蚀,眼明心清,始终保持着天赋本色。

  茶在杯中,上下漂浮,香气四溢,乍看上去平实无奇,若想分辨其优劣,还得需用心去品。正如三毛说茶的一句话:“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若以此标准来衡量人,滋味又岂止三道?

  品茶之余,为茶所思,为茶所想。茶,不求酒的浓烈,却也不甘于水的平淡,它与世无争,自始自终保持着清香溢人和甘甜的本色,如果做人也同茶那样,或许算是完美吧。

  品茶如同交友,只有慢慢地品味,才能品出茶的清香,才能品出感觉,才能品出默契,才能品出友情。茶虽清雅,却能给与温暖,这种感觉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或许有人会说,以茶来形容人,是否有点矫做甚至有点哗众取宠。世上尽管爱茶、品茶者人很多,但遗憾的是他们喝出了茶的味道,也感悟出一些人生的意味,却没能把茶的品质渗透到自己的血液里。这也许就是一种悲哀吧。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茶入水便如人入世,生死之间从此有了说不完的故事。

  人生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为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人也不必因为融入社会不被人关注而沮丧,当你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还要在意什么呢?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无论是西子湖畔的龙井,还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的“大红袍”,还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铁观音,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

  作为一个人,学识再高,能力再强,不奉献于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如果一味去追求生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并为此穷尽一生,岂不是难有生活的快乐了?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溽,殆矣。”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最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浅尝甘美,余味无穷。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与品茶是何其相似。

  唐代刘贞亮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

  由此可见,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有品茶的能力,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充满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茶不浓不淡最好,浓到不苦淡到不簿也行。同样的茶,十个人会泡出十种味。虽然只是些微差别,但那正是不同风格。茶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自然的最大特点是变化。茶之奇妙,在于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捕捉茶最佳变化的过程中,心在不知不觉的恢复本能,这就是茶道的奥秘。凡有利于心,皆可谓之道。喝自然的茶,明自己的心。

  心静身安,围坐在小桌前煮茶喝。茶忍受煎熬升华成汤,最彻底的奉献成就最高的价值。茶不煮如钢不炼,怎能与醍醐甘露抗衡呢?古法之妙,用过方知。你一句赞语,我一份感激,都是茶的至高荣誉。深感天地之造化,茶之美妙,渐渐入道。

  如果喝茶无感无思无悟,那么就是在喝水。敬万物如生命,才不愧为万物之灵。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智慧越大越彻知万物。反复琢磨,印证一二句茶经。不明昔时茶,不知今日人,茶道难续。茶贵人贱,离道甚远。

  杯中的茶水,是茶人的一份心意。茶美境美不如人美,人美在形更在心。借茶传心以花示意,自然已具万美,只需善用而已。茶洗去尘污,使心思纯朴。茶道不厌其烦,以坚茶人之心,过后知大道至简。喝茶只是喝茶,真功夫在茶外,在心内。

  茶有滋味,有香味,有韵味。彻底释放茶的底蕴,唯有煮茶。何时兴煮茶,何时茶道兴。泡茶如山坡,煮茶如山峰。茶之至高感人至深,仿佛品出几世轮回。无不盛赞茶煮出来的韵味,好象醍醐甘露,心被彻底征服。好茶加上好法,才能留住人和心。

  煮陈年藏茶,清亮如泉,甘甜似糖,感受到雪域高原的纯净圣洁。之前泡过更好的藏茶喝,因为没有泡出底蕴而被忽略。真爱茶就煮茶吧,其实喝茶是跟茶诀别啊!看着桌上的插花,虽然美丽也很残忍。失去身体的花容不忍多看,心静感应万物都是生命。人类在大自然面前越谦卑,才越伟大。只有我们摆正位置,才能真正成为万物之灵。

  茶可试水,试人,试心。听说三千年的老茶树,喝一口就会起一身鸡皮疙瘩。确实太珍稀,不该再用来满足口腹之欲。三千年茶树值得敬畏,五千年历史更应该尊重。没有两棵相同的茶树,没有两片相同们茶叶。用心品茶,领悟自然造化之道。

  茶艺茶道都是由心而发,只是艺有形而道无形。茶艺可以安身,茶道可以安心。与其繁琐不如简练,与其勉强不如自然,与其浓妆不如素面。没有形神合一,千万不要上台表演。茶水的流动可以表演,心灵的变化怎样体现。茶道在人,人道在心,心道在己。

  春茶美如春花,最美丽也最易失。藏着记忆走过四季,待到明春再品春茶。在大河边喝茶,河水枯干见底,河底如人脚底。一只白鹭呆呆的站在淤泥里,它们的到来曾经以为重归自然,现在看来只是回光返照。河水泛滥还可以逃离,没有河水了,逃都逃不掉了。喝水都没有了,更别说喝茶。无穷的欲望,使我们失去了有限的资源。欲望的尽头不是幸福,而是毁灭。珍惜茶,更应珍惜水。不要注重末节,更不要忽视根本。

  私心深入骨髓,事事皆与愿违。天道为公,大地无私,自私自利只能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日本茶道的和敬非常好,清寂里面有问题,并没有得到真传。掺茶倒水脱离不开生活环境,参惮悟道也脱离不开自身根基。道象水一样无穷尽,人象杯一样有极限。悟到道的无限,其实只是达到自身的极限而已。茶的精神是彻底奉献,饮茶也要与人分享。所谓修养,就是为别人着想。

  花美在自然的色,茶美在自然的味。欣赏自然,如同赞美母亲,一体相连。夜晚,万家灯火,人们都在屋里看电视。我坐在朋友家的露台上,喝茶聊天,仰望月亮的笑脸,星星的璀璨。一阵阵清风送来凉爽,也使乌云卷走了天上的美景。在城市,自然的名字叫奢侈。

  炎炎夏日,一壶凉茶好象装入体内的空调。天越来越热,地越来越干,人越来越急,一杯茶能解决什么问题?凉茶一杯接一杯的豪饮,人越来越清醒。人为的灾难,只有自然的恩赐才能挽救。江河比钱财更加宝贵,茶叶比时装更有品味。人心千变万化,茶心始终如一。喝着至真的茶,扪心自问,自己假不假?茶是大自然最朴素的艺术品,只要还有一点真心,人都会有感应。茶是试真心的圣水,多多的喝吧!

  身体象碳,精神象灰,茶不能使人起死回生。一杯茶似一口井,水源在心。张开嘴茶水才会流进体内,打开心茶性才能渗入灵魂。生命完全开放与自然彻底交流,茶把好的洗净,坏的冲走。小小的一杯茶,能够运行大大的一个良性循环。不要小看了茶,更不要小看了自己。

  

  茶色女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

  ??我是个爱茶的人,在茶乡浸泡了二十几年,不曾深究,对茶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字面上。闲情闲字闲工夫,企图喝出优雅,闲来写点小女人的文字,那么,这样的日子就很滋润,很满足了。当自己老成孩子的那一天,若能持炼成“茶色女子”,无论遇到什么,不计较,无惊无喜,一杯释怀,也就足够了。

  ??见到她后,我才明白,世间的华美,都深藏在微笑里。

  ??闲时,逛到一家茶庄,名字叫“茶缘”,茶庄的主人是一位40开外的龚姓阿姨,皮肤出奇的好,说到保养,她说,如果说单单喝茶喝出好容颜,那是骗人的。心态好,休息足,汤水够,也就差不多了。

  ??圣人说,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女人总是以一个难猜的谜穿插在世界里。眼前的她,让我想到了“茶色女人”这个词。无关相貌身材,无关学历心智,只是一种心态,等闲静坐,或则信风月,不惑,或则敬神明,不迷,把一切简单化,流水一样的从容,慧心做茶点,温柔是水,十指余香。不是千娇百媚,不是骏马持鞭,也不是落笔惊风,更不是仅仅挽起袖口,熟女红习烹调的相夫教子。她是那种无论乾坤怎么转,永远都能浅笑微吟,倚楼起箫,风起听风,风落听心情,谈笑有鸿儒,有白丁的女人。

  ??龚阿姨说,喝茶的女子喝的是气质,纯东方的。

  ??跟她闲聊,从花茶到茶道,到心态,到人生,胜读十年书。她杯子里盛的,分明是人生。

  ??凡尘外,百花深处,如此佳人,甚喜。

  ??淡雅,厚重,古朴,是我印象中茶庄的摆设。

  ??不然,茶庄正中摆了一个树桩做成的大桌子,古味尽出,墙上挂着一副“茶”字的草书,笔锋飘逸却不失犀利。

  ??为我一一指出花茶的种类,功效。她说,女为悦己者容,只是世界变数太大,所以要尽量做到,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恋茶的女子,苦尽甘来。悲喜不乱,宠辱难惊,不是看穿,只是看淡,受的也就轻了,不急不躁,任山长水阔,世俗的纷扰都捏成手中一杯清茶,换盏低唱,离歌也好,欢歌也好,有的是平静心,看茶色渐浅,顺着水,茶色一点点淡下去了,身渡烦琐外,以过往的心看世间的过往。

  ??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这话没错。

  ??闲聊中,她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那一脸的微笑。她说,人的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交朋友跟学东西,自身修养的提升是别人想帮都帮不了的。

  ??嗯,只有天生的懒女人,没有天生的丑女人,这话让我想做一个懒于梳妆的女子的想法偏离轨道。

  ??眼前的她并不漂亮,将近徐娘,但举手投足都散发出一种悦目的味道,也许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吧。

  ??痴茶的女人,不是等时间,而是创造时间,无论多忙,有烦,都有办法抽出时间静坐片刻,品茶,品事,品人,品年华,天塌了当被子盖。

  ??我说,你可以写写美容心得出书了。

  ??她笑得很开心,扶了扶眼镜说,会的,现在还没到那个境界。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细品生活的女人才是知性女人,美在于气质,吐气如兰,眼如丝。

  ??龚乐曲,她的名字,这本身已经是一道茶点了,玲珑心,雅致情。

  ??养颜,其实主要是养神,养心态。像她的名片上写着:一盏茶品人生沉浮,平凡心看大千世界。

  ??我拿起桌上摊开的一本书,叫《佛悦花草茶香》。

  ??她说,闲来无事,看风乱翻书呢。不过,这书确实不错,看后心会慢慢变静,不易浮躁。

  ??佛、花、草、茶、香,我想起了《红楼梦》,里边的茶文化也足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

  ??自古有言,红颜祸水,形形色色的女子,零零散散,行走于厨房与厅堂中,应酬着,迎合着别人的喜恶。对立的就剩下“茶”香了,拧干了,剩下“万红同悲”的别样泪河,看不到幸福的出口。

  ??茶与酒对立,醒酒,亦喜亦怒,似痴似嗔,只是一念间,看花前,望月下,两袖清冷,在潇湘竹的摇曳下,飘渺像烟,一个黛玉,一个妙玉,都是指下如花的女子,在所有女子中最为清幽,清水煮字,风在翻书,只是古时,幸福的女子不写字,所以,她们都是以悲伤终结。

  ??茶是一段缘的开始,禅是一段劫的结束。茶禅本一味,亦即亦离,品茶与参禅,讲的都是修心,静,清,闲,明心见性,不重结果,看的是历程,随环境随心情而定,所谓的“修行在个人”也差不多这样吧,领悟就在拐弯处,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龚阿姨说,茶叶要选好,像心态,而水便是生活了,无论水质跟茶叶多好,好喝与否,重在对待的心情。

  ??听到这,我想起了妙玉,吃茶都要讲究杯子,讲究水质,取于梅花上收溶化的雪。雅洁,完美得一尘不染,那么她喝茶的心情却是如何?行走在尘世边缘,放不开,所以,无处度禅声。

  ??茶色女子,放得开,把世间的浮躁都在茶水中过滤,怡然自得,偷得浮生半日闲,像壶中的茶叶,伸伸身子,慢慢舒展开来,释放。把盏轻笑,顺手间倒出一个美丽的故事,哪怕是荒唐的,哪怕只有一个眼神,一颦一笑,就足够回味一世。

  ??茶庄一行,不得不说上了一堂课,买的不仅仅是花,带回的是花仙子的心态,收获良多。细思量,有道是“茶禅一味”,很多东西都得慢慢揣度了,在悟,不在言传。

  ??总在想,如今,茶类分化成各式各样的点缀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迎合着某种身份,上午茶,下午茶,还有晚茶,在觥酬交错中,失却了那份静寂的心情。谁人能屏息静坐,听泉煮茶,羽化成仙了?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着她,那个茶色的女子,就此衍生出的感觉也逐渐散开。

  ??茶色女子,闲不在多,有茶就行。

  

  在茶肆中品茶

  茶肆,我走进玻璃门的时候,心中还在犹疑:要不要进去?女老板已经拉开门笑脸迎上来。她不问我买什么茶叶,而是招呼我:“请进,请座,喝杯茶。“

  硕大的根雕型的木桌、木凳,在小屋占据了很大的地方,很容易令我想起当年卢仙翁饮七碗茶咏七碗茶诗时是不是也凭这样的几。木桌上有一套白瓷的茶具和一把电茶壶。壶中沸腾的水弥漫成氤氲的湿气。

  我告诉她:我要买铁观音。她像似没有听清,根本不回答我的询问,只是一味地请我就座。她不似茶道艺女那般雍容、年轻、漂亮;也没有茶道艺女的尔雅、温琬、悠然。她是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极普通的女商贩,中年,无饰无华,语中带着鲁腔。

  她已拎起小茶壶,双手并用,娴熟地冲洗茶碗、茶杯、洗茶、泡茶、斟茶,用一个竹镊,将小茶杯送到我面前,说:“你尝尝这味儿。“我欣赏她利落的节奏,看得出她是个性格很爽快的女人。杯中茶水橙黄清亮爽目,“这茶色不错!“我出口赞道,举杯,才吻唇边,一股浓浓的香味儿已冲进肺腑,缓缓喝下,香味儿还在。我一连喝了三杯,虽没有卢仙翁“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的境界,却已涤去一天的劳累、疲乏和冬日的寒冷,心中已愉悦至极,点头品道:“不错。“

  她浅浅一笑,将碗中茶叶倒掉,又换上一种高品级的铁观音,仍似前般,在我欣赏的目光中,已将一杯新茶送到我面前。我端至唇前,味儿淡淡的,不似先前那种浓香味儿舒服,自然摇头道:“这个味儿淡。“她仍是一笑。

  应我的要求,她再换一种低品级的铁观音,如法炮制,只是那茶叶放的太多,我要求她:“少放点儿,太浪费!“她笑道:“按理是应该放几粒的,可是我们山东人拿不出手。“这杯茶,我几乎品不出有任何香味儿,由衷地说:“我喜欢第一种茶。“她露出开心的笑容,爽朗地说:“我知道了,你喜欢浓香型的。“

  以前买茶叶从来都是闻茶称茶交钱,这回可享受到上帝的待遇了。我乘势儿又品尝了她肆中的碧螺春、银针、陇南龙井,都不如铁观音。第一次品出的相味儿鼻前口中腑中绕着酝着萦怀不散。女老板这才说了一句世故的话:“铁观音就是这样霸道,你喝惯了,就不会接受其他的味儿。“

  那股霸道的浓香味儿促使我下决心:就要第一种。她称茶叶时,我看清包装袋上写着:福建安溪。

  

  品茶如品人生

  茶如人生。安逸舒适的生活,容易消磨人们的斗志和情趣,让人趋于懒惰与散漫,天长日久,就可能变成一个毫无情趣可言的凡夫俗子,俗不可耐;忧患重重的生活,容易让人抖擞精神,不敢怠慢,时日一长,便可以让人变得充实丰富,耐人寻味。这也正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所在。但是,这样也不是一无是处,前者可以提醒人们,使人警觉;后者可以告戒人们,使人清醒。就像春茶,可以使人品得岁月磨砺后的清醇美好一样,秋茶,可以使人品味到生活的苦涩和艰难。春花秋月,各有所长。茶如活人。如果你生活在一帆风顺的阳春三月,就请你想一想,秋茶在一番热烈后的苦涩吧!如果你生活在风雪交加的寒冬,就请你想一想,春茶在几经苦难后的清醇吧!同样是一棵茶树上的叶子,在风刀霜剑的威逼下,获得的是鲜活与清香,而在和风丽日的关爱中,得到的却是苦涩与瘦弱。这的确是发人深省的自然现象。

  话又说回来了,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是大可不必过分较真的。任何事情只要一过头,就容易将蛰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勾引出来,人就容易变得难以平静。茶亦如此。想当初,在风风雨雨、冷冷热热、变化不定的春日里,她如果过分的守拙,过分的拘谨,也就不会出落得嫩叶如翠,也就没有了厚实香醇;同样,在风风火火、轰轰烈烈、变幻莫测的夏日里,她如果过分的张扬,过分的支出,到最后可能连一缕纤瘦的细叶也不会留下,只有一根茶梗了。因此,我们说,即便是春茶留香,秋茶含苦,也都是各自对生活的积累所致,各得其所,大可不必怀恨在心,别人也无须指指点点,生活本来多姿多彩,何必要求整齐划一呢?就如茶中情趣也各有所长一般:有人喜欢狮峰龙井,喜欢她光滑匀齐的茶形,嫩绿鲜活的茶色,黄绿剔透的汤色,高远持久的香气,甘醇润泽的滋味;有人却喜欢祁门乌龙,喜欢她乌黑油润的色泽,红艳明亮的汤色和那淡淡的兰花香;有人喜欢君山的金镶玉,喜欢她紧实挺直的条形,清新鲜活的香气,浅黄清澈的汤色,尤其是在茶杯中三起三落的舞蹈;有人则喜欢黄山毛峰,喜欢她肥壮匀齐的芽叶,显露密实的白毫,馥郁厚实的香气和鲜浓醇和的味道,清澈微绿的汤色,尤其是那茶凉犹香的品德;有人喜欢太平猴魁,喜欢她的红丝线,喜欢她的香高味醇,喜欢她的冲泡数次滋味不减;有人则喜欢茉莉花茶,喜欢她浓郁芬芳的花香与清爽雅洁的茶香的珠联璧合……面对此情此景,你能说哪个茶叶不可爱,又能说喜欢什么是罪过?

  人生在世,关键是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活中的苦与乐,悲与欢,得与失,甚至是生与死。一旦有了这种心境,一旦有了这种情致,苦也乐,悲也欢,失也得,甚至死也与生无异。因此,人生,说到底,活的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情趣,一种理念。

  人生得意多品茶

  人的一生,总是会充满各种各样的情感,无奈、失落、难过、忧愁、高兴、喜悦……忧愁的时候,我们喜欢抱一壶老酒,就着三两种小菜,麻醉自己。而喜悦的时候,我们却可以找到多种多样的休闲方式,有的喜欢约上几个好友,到某个饭店、酒吧纵情狂欢;有的则喜欢独自一人,泡上一壶热茶,在茶香袅袅中,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

  是的,人的一生虽然不如意事远远多过让人喜悦之事,但终归有喜悦的。

  比如事业小成。

  你尽可以撇开那些祝贺你的人群,选一个安静的地方,泡上一壶热茶。茶自然要好,铁观音大红袍皆可,万万不可的是带着你的那些喜欢喧嚣的朋友,喝茶,要的是安静的氛围和恬然的心情。茶泡好了,先不要急着喝,先闻闻那些温暖的芬芳,先看看那飘然的雾气,再握握那滚烫的紫砂壶,你的心自然就更加地安宁。然后,你细细地抿一口茶,那沁人心脾的茶香,让你满足,让你快乐。于是,那茶,就那样柔软地让你拥有了茶的气质。

  比如人生安逸。

  你自然有了更多的时间来享受你的快乐生活,你的生活空间很广阔,你的休闲时间很充裕。这时,你不妨多看看书,多品品茶。因为,看书可以让你成为心灵的富翁,而喝茶,则可以让你在成为心灵富翁的时候,不断地愉悦你的心情。当夜色朦胧,当圆月当空,拧开一盏明亮的台灯,听着一曲低柔的古典乐曲,再泡上一壶茉莉花茶,于是,你尽可以坐下来了。这时的你,或随手打开一本《读书》,或细读几首唐诗宋词,在飘渺的乐曲声中,任凭茉莉花飘香,你的思绪却早已经进入了那种“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境界。此时,再多的物质拥有,再多的世俗享乐,似乎都不再重要。

  再比如,你拥有甜蜜的爱情。

  此时,你不妨邀上你的爱人,一起来到一个安静的茶屋,一边小口小口地品尝让你叫不上名来的茶,一边和你的爱人喃喃低语。这时喝茶,已经不在乎茶的质量和口感,这时,你们是在喝着你们甜蜜的爱情啊。

  是啊,茶可以提升人的品位,可以安逸人的心情。我们活在这个世俗的红尘,难免会遇到许多不开心的事情,有些事情,你如果执著地进入,只会徒增你的烦恼,此时的你,是没有好心情来喝茶的。相反,当你人生得意,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就,你也不妨让自己赶快快乐起来,去泡上一杯芬芳的热茶,在氤氲的茶香中,忘记一切烦恼。

  品茶如品人

  我一直觉得饮茶应该是上了年纪的人做的事情。饮茶就像赏字,没有恬然淡定之心品不出其中滋味。我对茶无甚讲究,更无陆羽一样两腋之下习习生风的经验;喝茶皆因双亲爱茶。

  茉莉花茶浓郁且富贵;

  雨前毛尖香高味浓,却是先苦后甜;

  东山碧螺春最正宗,入水之后叶片慢慢舒展,碧透澄澈,暗香浮动,真如白银盘里一青螺;

  西湖龙井清新甘甜,从不霸气,却在无知无觉中覆盖你的耳鼻喉舌,待发现时,早已乖乖地做了它的俘虏;

  乌龙铁观音要衬上好的紫砂壶,熬制要火候,更要耐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半日浮闲抵十年尘梦。

  最爱却是明前茶。明前茶乃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叶,因其鲜嫩而身价衿贵。明前茶种类众多,我只尝过明前龙井,便足以萦怀不忘。那年初春爸爸南过江浙,返乡时正好路访“曲曲环环路,重重叠叠山,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的九曲十八涧,遂带回新采摘的西湖龙井。人称品茶一曰看,二月闻,三曰尝,但看色泽已是绿意盈盈欲滴,沁透心脾;拆开后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如懵懂人生之初开化,一切尘事皆荡涤。只是清明一过,饮新茶的好时节就又过去了。

  陆羽讲《茶经》,二十四式茶器无异阳春白雪,凡世尘嚣之中甚少再用;幸而茶文化由雅到俗,不曾失传。四川人爱坐茶馆,摆龙门阵,采菊东篱瓦屋纸窗也是自在得意;北京人台下喝茶,台上做戏,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若到香港吃茶,推荐一个好去处,赤柱美利楼,望不到逼仄的马路,汹涌的人潮,唯有背山面海,春暖花开。以前听过一个说法,说闽粤一带嫁女儿时,丈人要为难一下未来的女婿,其中一条就是泡“功夫茶”给女婿喝:壶小如拳,茶叶却占了半壁江山;且泡的是乌龙茶,宜细呷细品,初初入口实在是苦涩不堪言。若对方能一口喝下,便说明是个能吃得了苦的人,这样才放心把女儿嫁出去。

  品茶如品人;阅茶可以无数,但最后发现真正对胃口的,其实还是那样一两类。曾有密友,窈窕淑女却一直待字闺中,后经人介绍与一男子相识继而热恋。谁人看来都是天造地设极登对:一个才子,一个佳人,一个重情,一个有义,可不出半年即劳燕分飞,各奔东西。其实不奇怪。女孩岭南人,蕙质兰心,婉约细腻;男孩中原人,却是威猛有余,体贴不足。“没办法,他不是我那碗茶。”

  没错,这个将就不得。谁让他们不是彼此的那碗茶

  人生百态,各不相同,正如茶的种类不同一般

  茶有红茶、绿茶、花茶、白茶等之分,人生亦有悲、欢、离、合等之别。如同品茶,人生的每一个细节需要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领悟出人生中各阶段的酸、甜、苦、辣,才能够铭记一生中容易忽略的美丽风景。

  我自知对茶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去细细地品茶。然而,每闻茶之清香,每见叶之沉浮,我心亦变得淡然,从容。香茶在手,独坐于天地之间,沐浴在山谷宁静之中,任时光之悠悠、社会之嘈杂,我自细品美茶之香,纵览自然之美景,忘却俗世之烦恼,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是何等惬意之生活、何等豁达之胸怀!

  然而,社会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古了那种田园般的生活方式。科技为我们带来了文明,带来了便利,也带来现代人越来越多的烦恼。追名逐利,只重结果不顾过程的人生,就像一口喝完杯中茶,全然不知其滋味一样。人们一辈子为名利而生存,为声誉而忙碌,忘记了身边的亲人,忽略了世界之美景,更是永久地失去了内心真正的渴望;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人,如同隐居于山水之中的悠闲老者恬然品茶,于浓或淡、清或涩的茶水中品味出那份清香,在悲、欢、离、合的人生中领悟出生活之幸福,生命之伟大……

  人生在世,难免失意与痛苦。这点与品茶再相像不过。不同的人会对同一种茶品出不同的滋味,对人生的失意也会持不同的态度。庸俗之辈只会整天埋怨与失意之中,沉湎于痛苦之渊;胸怀宽大之人则会微笑地正视各种失意与痛苦,永远的那么淡定、从容。正是这种淡然、豁达的心态树立了他们高尚的人生观。生、老、病、死等等这些不幸,人的一生中会多次碰到,聪明的人一直能够做到不为物喜,不以已悲,活的永远是那么的自然、潇洒。正如一篇歌词中的两句话:“让它自然地来吧,让它悄然地去吧……”

  时光匆匆,人生几何?消逝的光阴一去不返,我们不应一味去感慨;剩余的时间我们要学会好好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自然,珍惜身边每一边,每一事物,在珍惜中细细品人生这杯集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等人生百态于一体的“香茶”。

  不同的茶,泡出不同的口味,溢出不同的茶香

  泡一杯浓茶,细细地品味一下人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有人说,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一百个人有一百种读法,那么人生则是一幅展开的画,一百个人,自然也就有一百种感受。但是正如品茶要品出滋味一样,读书也要读出品味。品味人生,总不免有所感触,或长叹,或欣然,感触愈多,收获愈多。《三字经》、《增广贤文》便是无数人,经过数代的经验品味出来的人生哲理。

  所谓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一杯浓茶,品味人生,在这里,就成为了一种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忍让,是宽心;知足者常乐,是平衡,是清心;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是专心、是耐心。其实,无论这世间事物如何变化,只有这人,才是最有品赏价值的,而品赏出来的人性,更是永恒的。

  不同的茶,泡出不同的口味,溢出不同的茶香,犹如人之爱心、虚心、清心、诚心、信心、专心、耐心、宽心八种心性,蕴含人之一生的哲理。

  在阴沉而窒息的空气里,泡一杯茶,坐在窗台下。五月的柳树,幽淡、素洁!

  泡一杯茶,透过玻璃,看被开水冲腾地上下翻滚的茶叶。正如人,为生活而到处劳碌的人!如父母日渐深陷的眼睛,如我们日渐粗糙的手,……

  小雨下得淅淅沥沥,凉意浸湿了疲惫的身心,涌出了酸楚的眼眶!喝一口色浓味苦的茶!慢慢咽下,咽下!咽下!!

  没有吸烟的习惯,可我喜欢品茶,尤其是酽茶。端起杯,轻轻吹去漂浮的茶叶,望着那浓浓的汤液,看着那冉冉升起的缕缕白气,仿佛进入了一个飘然的梦境;轻啜一口,微微的苦涩,浓浓的清香,通体的疲倦荡然无存,诸多的烦恼悄然远逝,遐思也飘远了。

  品味人生的滋味亦如同一杯浓浓的茶。少年,初识愁滋味的季节,成长的岁月浸透了淡淡的苦涩;青年,一段如火如荼的季节,亮丽的青春总有那么几抹灰色;中年,阅历人生的坎坷,趋向成熟的岁月,双肩扛起沉重的包裹;老年,饱尝了岁月的风霜雨雪,怀念已逝的青春韶华总难免酸涩。人生,不正如那一杯捧在手里的茶吗?或许唯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才如同一掬可人的清泉吧!

  是的,今天有今天的烦恼,明天又有明天的困惑,或许没有这些就没有人生了。人生的苦不是酒,酒让人沉醉不解愁;人生的苦恰如茶,痛苦中给你警醒,给你希望,淡淡的苦涩蕴蓄着清香。

  有人说,错过的即使是太阳也别懊悔,悔时月亮也会错过,再悔时,你将连星星一并错过。既然走过,就别再徘徊,别再为闪在背后的风景懊悔,多向前看,更美的风景还在眼前!

  瞧!太阳又出来了,天不是又放晴了吗?你的那方天空难道会永远阴云密布?生活就要为了生存和进取而努力。别拒绝人生给予的那份苦涩,因为这苦涩中孕育着成功的希望。

  人生就是一杯浓茶:端起杯来,有轮旭日,有弯新月,有满天的星星就浸泡在茶里呢!抿一口,咂咂嘴儿,满口的太阳味儿、月亮味儿、星星味儿!

  人生之旅是一段磨炼性格的路,人生之旅是一杯茶,把真诚与执着挥洒在人生路上,浸泡进人生这杯茶里,那苦涩何尝不是满口的清香呢?

  阴晴圆缺,是月的轮回;悲欢离合,是人生的纠葛。既然要生活,我们就不拒绝人生的苦涩,既然要生活,我们就继续拥抱那份执着!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人生如舞台”。在人生这个舞台上,有前台有后台,前台看起来是那么的漂亮,却不知道后台的辛酸!前台,该唱的唱得五音不乱,该说的说得字正腔圆,该演的演得淋漓尽致……却不知道后台,脱下那一身的假面具,又是一副什么样的面孔,那才是人的真面孔……品味心境,品味人生……

  人生如同独酌一杯浓浓的、酽酽的茶,意味深长悠远……

  品茶如品诗,真正的妙处是说不出的

  几天没喝茶了,突然想在这个清静的上午为自己泡一杯茶喝,找到了一盒台湾的“杉林溪”,层层包裹,急切地打开来,原来是一粒粒的茶珠,还没泡呢,就有一股香气袭来。嗯,心想这茶应该不错吧。

  上午停电,用煤炉烧水,水开了电也来了,先烫过茶具,再泡上一杯,茶汤黄琥珀色,看着就有想喝的欲望。果然是好茶。

  这茶好像是一朋友台湾的同事送他的,他转送给了我们。我看了无数茶包装上的广告语,有些是名不符实,这次不看介绍,我先品尝过再说,没想到真的把我吸引住了,然后引我再来看盒上的介绍。都是繁体字,有点看不懂。

  杉林溪高山茶:产于台湾海拔1600~2000公尺之杉林溪凤峡地区的原始森林,此查区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山区终年云雾缭绕,是孕育高山茶之绝佳环境,经雨雾滋养,其制成之茶叶香气高雅,余韵浑厚,喉韵无穷,其乃台湾茶叶中之珍品,名气远播,驰名中外。

  先不管它夸张了多少,但是的确是入口感觉浑厚香纯,喝罢,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既不像铁观音那般浓烈刺激,也不像碧螺春那么淡雅清香。就如一种浑厚深沉的男重音,绕梁三日,久久回味!

  “诗写梅花月,茶剪谷雨春”,品茶如品诗,真正的妙处是说不出的。

  品茶更如品人,具说:10的人像“海马宫茶”,淡淡的青涩,回味甘甜,似茶又似淡淡溪水;20岁的人像“茉莉花茶”初识情怀,至真至纯,滋味清香而气色鲜亮;30岁的人像“碧螺春”,阅尽人生去粗取精,去除浮躁又保持了香味,具有了独特的风格;40岁的人像“西湖龙井”简单中体现了完美,成熟中体现了高贵,而这高贵又是如此可以亲近;50岁的人像“冻顶茶”经历了风月的磨难,开始磨炼岁月,事过万千,真情自然涌出;60岁的人像“白兰花茶”,经自然调和,收日月精华,滋味浓厚;70岁的人像“银针白毫”,已经不必看见全人,只见其一点一滴,便可以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与天地山水合一……

  也许是到了爱感悟人生,爱旁观的年龄了,昨日给儿子收拾书桌,看见一本易中天的《品人录》,就留下来,原来易中天品的是古人,先品项羽,再品刘邦与韩信。他这是根据历史资料品人,而我喜欢根据自己的眼睛品周围的人。

  比如昨日一帮同事聚餐,落座就抽烟的男士,这种应该有些大男子主义,和小自私,不管空调房间里有多少不抽烟的女士在,自管自己抽得舒服。

  也有上菜上汤都先照顾身边女士的,我还隔了一MM坐,但MM旁边的一男士自始至终都照顾我们两个MM,汤来了端汤,饭来了端饭,这样的男士应该是比较细心的,在家也是一位体贴太太的老公。我就一直享受这位帅哥的服务,还享受另一边的MM为我夹菜。

  其实我是一个很会照顾别人的,但当遇到另一个更愿意照顾别人的人,就享受起来。

  跟我一起工作的合作伙伴一MM,她每天早上为我打好早餐,她经常笑着说:“皇后来了。还不快点吃早餐。”我说:“丫头,过来给我捶捶腿!你不是说是我的丫头嘛”而她在家里,全是她老公下班还煮饭,照顾她。我常常说她嫁了一个好老公。

  其实,为别人付出也是种幸福,有时候要留给别人这种幸福的机会。

  

  茶的最高极限是用来表现东方文化的

  济南人应该是对茶情有独钟的,因为即使是在茶文化中有较高声誉的惠山泉水,也不过是捞了个天下第二泉的位子。但是,即使是济南有天下第一泉的说法,济南人的品茶文化却不是天下最有名的,昔日有济南趵突泉畔的茶社,那是用一品的泉水来沏茶的。但是在茶业界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就是在众多的泉水资源中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泉水还有很多,而按好水比有好茶相伴的规矩中,在一些名茶产地,也是多有好水相伴的。如,在龙井茶的产地有跑虎水与之相配,在顾渚紫笋的故乡有金沙泉相伴。而我们的济南就没有好茶可产的,但是我们济南人品茗的水平却不低,尤其是济南人对花茶的嗜好与销量的确是一个正比关系。但是,即使如此济南人多年以来并没有让我们的泉与茶成为一道散发独特魅力的风景,我现在唯一所存遗憾的是,尽管我有过在趵突泉茶社品茗的经历,但是缺没有很好的品出好茶的味道。

  因为,那时心不静。现在心倒是静下来了,但是泉水没有了。没有泉水的品茶就会大大地打折扣。所以再说品茶的时候品品人品,这就会更加不容易。

  再说品人之前,就要先说说这济南人爱喝的花茶。中国的茶叶结构中有绿茶、花茶、乌龙茶、红茶之分,还有黑茶、白茶等茶类。花茶是在明代之后才有的,而当时花茶的制作也是文人雅士的清玩,当时并没有普及。到了清代,苏州开始生产茉莉花茶,并大量销往北方各省,而从这之后就形成了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习惯。《听雨丛谈》说:“今京师人又喜以兰惠、茉莉、玫瑰熏袭成芬者,渐流通于海内,唯吴越专尚新茶,不嗜花熏,因是出产之地,易得嫩叶耳。”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北方人嗜好喝花茶的习惯就逐渐形成了。

  我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是多亏了原来济南的一位老茶人,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不少有关茶叶的知识,而且为了写一篇关于茶叶的报道,我也曾下了一番功夫,好好读了些有关茶叶的通史和传说等等。许是当时所关注的是茶叶的知识和历史的发展变化等等,所有不曾把对茶文化的认识放在读人生和品味人生上。而现在当我那天和一些并不懂什么茶叶发展沿革的人一起品茗时,却发现人品的品味其实是和这不同种类的茶叶有大关系的。

  茶圣陆羽的经历就颇能说明问题,陆羽,唐复州竟陵人(今天的湖北天门),他是个孤儿,当年被竟陵的智积和尚收留,陆羽天性聪慧,身得智积喜爱,但陆羽没有去作一个禅师,而是在强烈的求知欲趋势下,走出了山门,几经周折最后专心研究茶经,并写成《茶经》一书,,后来被人们尊称为茶圣。当年读《茶经》没有上升到对于人品的论述上,也没有注意到其中的文化学内涵。陆羽有一首写茶的诗就表现了他的人品和品性。

  不慕黄金甿,不慕白玉杯。

  不慕朝入省,不慕暮入台。

  唯慕江西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不慕黄金宝物,高官荣华,所慕的只是用江西的流水来浸泡一壶好茶。而这些也就构成了茶经的对于茶人的品格、思想情操的见识,把饮茶和人的精神操守联系在一起,使品茶称为一种精神的修养和历练。而今天看来依旧是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真的能够静下心来品茶,也许在物欲横流之时,会免除那些以后的牢蜮之苦。

  人们对茶与酒的关系这样分析,二者是一隐一侠之物,是代表了不同的性格的。茶使人内省和保持心境的常态,而且还能使你浮躁的心态得以调整,因此,茶也和人的独处有关系,一些人整天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不会有这样的心情的,那些整天功于心计,算计别人的人也不能是好的茶客,唯有具有“纯一无杂”之心的人,才能体会到那袭在心头的茶香,“或是一种山川灵秀之气,与茶香一起涌来(峻青)”。

  茶的最高极限是用来表现东方文化的,它是一种内省的功夫和表达方式,这在传统的中国古典人物描写、刻画中时常可见,现在的人不大从这样的角度来论茶,也不会用这样的心境来品茶,而只是为了解渴而喝茶,因此便少了许多冷静和沉静的东西;茶的地位往往交给了酒神来完成,有了那种热烈、张扬的东西,茶的沉浸的作用就在酒神的亢奋中消逝了。

  现在的文人,尤其是现在写畅销书的作者,这些新生代人的的作品,她们都是喝咖啡来写作的,是在大宾馆的灯红酒绿中的开始写作的,这就难免没有了品茶的功夫。加上现在的快速的饮茶方式,也包括那些四川人在一些饭店的开设的用大铜壶冲三炮台那样的饮茶方式,也全然没有了饮茶时的那种意境。

  那年到西湖去龙井村,当年并没有生出许多感悟,过了多年之后,忽生许多关于茶的感慨,而这种感觉似乎是可以在文震亨的《长物志》(香茗)中体察出来”香茗之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隐,坐语道德,可以清心悦神;初阳薄暝,兴味萧骚,可以畅怀舒啸……晴窗拓帖,挥尘闲吟,篝灯夜读,可以远辟睡魔;坐雨闭窗,饭余散步,可以遣寂除烦。醉宴醒客,夜雨逢窗,长啸空楼,冰弦戛指,可以佐欢解渴。”

  仔细品味,这些感悟已经足够了。至于我们在《金瓶梅》中所见的说到茶的600多处,以及说到《红楼梦》中写道茶的260多处,已经使得茶成为了真正的茶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所写之处都有独到的寓意。因此,说传统的文化就一定要说到茶和茶的文化,而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先静心,然后再品茶。

  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

  平生烟酒不沾,惟一的嗜好便是饮茶。只要有空闲,便喜爱用玻璃杯沏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静神观看杯中那沉浮的茶叶,放松一下劳累的身心。透过袅袅上升的水雾,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际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闲梦江南梅熟时,夜船吹笛雨潇潇,入语驿边桥”。

  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生出许多感叹,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的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的妙不可言。茶入水便如人入世,生死之间从此有了说不完的故事。

  人生的过程中,社会不会去刻意地留心每一个人,就像饮茶时很少有人会在意杯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茶叶不会因为溶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人也不必因为融入社会不被人关注而沮丧,当你成就了他人,帮助了社会,贡献了自己,陶冶了人生之后,你还要在意什么呢?茶树年年有新芽,生命之树常青。

  茶叶的价值就在于溶入水中成为茶水。多好的茶叶,无论是西子湖畔的龙井,还是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不管是武夷山绝壁的“大红袍”,还是福建安溪城中的铁观音,如果不溶于水,不为人所品、所尝、所饮,对于茶而言又有何用?作为一个人,学识再高,能力再强,不奉献于社会,又何足道哉?生命短暂犹若一片茶叶,如果一味去追求生前的功名显赫,富贵利禄,并为此穷尽一生,岂不是难有生活的快乐了?

  古人云:“以有涯追无溽,殆矣。”品茶所品味到的感受,最是那一杯清茶中淡淡的滋味。浅尝甘美,余味无穷。世间利禄来来往往,红尘滚滚炎凉荣辱,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对人生做最深入、最细致、最独到、最有价值的品味。这一切与品茶是何其相似。

  唐代刘贞亮曾经总结说,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由此可见,茶在中国已经不单纯是一种饮料,它代表着一种文化,一种价值取向,表达了对情感、对生命的态度,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一个人若有品茶的能力,自然对生活、对情感、对生命充满热爱。而对生命热爱者,必然对人格有操守。

  正如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所言: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人”。

  

  感悟人生,人生如茶

  每天沏上一杯清茶,然后坐在一旁,一边放松身心,一边静神欣赏杯中那带给人愉悦的茶趣。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变幻,深浅呈。鹅黄清澈,淡雅素净,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一片茶叶,看起来是那样细小、纤弱,那样地无足轻重,但却又是那样地微妙。当它放进杯中,一旦与水融合,便释放出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华,完成了自己的全部价值。虽说没有茶叶便不会有可口的香茶,但此时此刻,人们所欣赏、所关注、所品味的已经不再是那片片茶叶,而是这杯中之水了。这一切又何尝不像人的一生。在沧海人世之中,每人个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溶入这变化纷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1007.html

更多阅读

艺术人生>播出时间!!!!! 艺术人生 综艺

七月一日  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后华丽首映  时光流转,香港已经回到祖国怀抱十年。独特的历史使得这个城市具有多元、包容的气质,东西方两种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渗透和彼此交融,逐渐生成今天多元混合且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香港文

关于安意如的若干吐槽。 安意如作品

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对安意如印象很好,文字清新淡雅也是我爱的风格,作者也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但是其中第一篇里。安意如关于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的评述真是让我不爽,就因为李隆基年轻时的功业,就可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以江山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快穿人人平等

“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多少人熟知前一句却不知后一句的存在,而讽刺的是,那被遗忘的苍凉慨叹才是这句表达的重点。卢梭还曾说过:“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藩篱之时……大凡文明是囿于藩篱的不自由的产物。”私

《易经》六爻爻辞对人生的启示 易经对人生的启示

《易经》六爻爻辞对人生的启示《周易》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结晶中的结晶,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有句老话叫:“天下事,大抵不过

男色如刀;趁热吃 趁热吃

这俩是姐妹文或者说《趁热吃》算是《男色如刀》的衍生文吧~迥然不同的基调,如果说看完《男色如刀》只是对这位作者有些好感,觉得算是黑帮恩仇文里面比较清新的小风,那么看完《趁热吃》我笑成傻逼了~真的,整个晚上被《男色》里面若有似无

声明:《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 静心以对》为网友他城我做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