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尾生抱柱”看传统中国人之守信 尾生抱柱 至死方休
“尾生抱柱”,就是在一个信用缺失的时代,由那些心忧天下,希望重建守信道德规范的君子们传说的一个动人的“守信”的故事。
“尾生抱柱”,说的是一个别人不守信用,而自己以死企信的悲剧故事。
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有一个叫尾生的书生人,有一次与他的女朋友约定在一座桥下会面。
情人相约,不能迟到,这是大家公认的有诚意的表现。所以,尾生提前到了约定的那座桥下面,在那里等他的心上人。可是,等了很久,他的那个女朋友一直没有到。这时暴雨忽然下起来,而且下个不停,下得河水猛涨起来。这时,尾生一心盼望女朋友的到来,决定冒雨坚持下去。
尾生要履行约会时的承诺。他是守信之人,岂能像眼前这易涨易消的山间河水。随着时间的流失,河水不断上涨,尾生只有爬到桥柱上,抱着桥柱避水,但是河水还是不断地上涨,最后河水淹过了尾生的头,尾生还是不放弃。他不是不能游水逃命,他要在这根说好会面的桥柱边,等他约定相会的人。最后尾生抱着桥柱,被淹死了。
据史料称。尾生抱柱守信的故事发生在今在今陕西蓝田县,那座桥叫做蓝桥。呵呵,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的“魂断蓝桥”版的悲剧。
东方朔读了尾生的故事,称赞说:“信如尾生”。
有名人评点,尾生成为讲信义的典型。尾生是传统中国人中之守信的代表。生命诚可贵,尾生守信用。
尾生应该被赞扬。因为守信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层次的表现。
信,是中国传统正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信,本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是真心诚意。《说文》:“信,诚也。”《孟子》:“有诸已之谓信。”《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都是说的一个意思,信,就是诚信,不欺骗,说话算数,前后一致,那怕对自己造成一些损失。如同尾生那怕把命丢了,也不能违背了约定,这就是讲信义。
孔子说:“与朋友交,能无信乎”。的确,尾生做到了与朋友交守信的道德要求。尾生践约,如期到了约会的规定的地点,到了约会的规定的时间,女朋友未到,尾生本可以离开,但是尾生没有离开,在暴雨骤至的特殊情况下,尾生本可以离开,尾生没有离开,在河水猛涨已经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尾生本可以离开,但是,尾生没有离开。为了全信,抱柱而死。成就了守信的最高境界。
尾生抱柱,成了一个象征。尾生抱柱,为了证明自己守信,抱定一个信念,如同抱柱一样,宁死不变。那怕原来约定中没有规定,如果下暴雨可以不等,如果桥下河水猛涨可以不等,如同今天的保险约定,遇到不可抗拒的原因,如天灾人祸,可以不履行合同一样,尾生坚守承诺,表示了自己为守信而不惜生命的态度。
尾生抱柱守信,在活泛的人看来,有点痴、有点呆,也有点傻,有点弱智。尾生“痴”在与朋友约会,一定要不见不散,“呆”在约会一定要守在那个约定的桥下一步不移,“傻”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不知道变通。那么大家赞扬尾生抱柱守信,以死践约的信义的道德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想想,尾生不知变通,以死企信的执着,值得吗?
这是一个启发人的质疑。我以为,这种质疑,让我们看到,原来大家心里本来都是不相信人是应该守信的,更是可以用许多理由为不守信用的行为辩护的。讲信用之难,难在要有个人利益的牺牲,甚至是像尾生一样要把性命作为诚守信用代价!
人们喜欢讲这个“尾生抱柱”的故事,也喜欢听这个“尾生抱柱”的故事,就是大家都把“守信”作为一种理想,也崇尚“守信”这种精神的境界。可惜,人性从本质上说是自私的。仅仅崇尚是不够的,所以在提倡,宣扬“守信”的同时,要建立社会的信用制度,这才是在信用缺失的情况下,更应该立即实行的上策。
不过,好像个人感情方面的“守信”,怕也不好规定,大概也只有提倡尾生守信的精神了!
不管怎样,守信,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传统不能丢。
更多阅读
从内部银行的角度看集团现金池资金头寸管理2011年8月《企业司库 中国银行 平等现金池
从内部银行的角度看集团现金池资金头寸管理江晓畅2011年8月《企业司库》基于对资金成本-效益的实际需要,企业集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本质是以合理的价格吸收资金富裕成员单位的存款并向资金不足的成员单位提供内部贷款的过程。执行这
从一叹一问看名师课堂——《去年的树》课堂实录读后感 去年的树优秀教学实录
从一叹一问看名师课堂——《去年的树》课堂实录读后感龚晓娟几年前,就从一个朋友口中得知特级教师王崧舟提出“诗意语文”教学思想。王老师的课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情中有诗”。虽然没有机会一睹他的教学风采,但透过这份
讲章:从拉撒路复活看耶稣
从拉撒路复活看耶稣 经文:约11:1-7,33-35,41-44约翰福音总共21章,第十一章恰是中心章。这一章详细记载了耶稣在世所行的最大神迹——复活拉撒路。之前,耶稣也曾行过使死人复活的事,但与复活拉撒路相比,难度系数要低一些。因为睚鲁
从清朝历代皇后画像看皇帝的审美观 清朝历代皇后
从清朝历代皇后画像看皇帝的审美观这个题目有感于《从清朝皇帝画像的龙椅变化看各皇帝的审美观》一文。特别有意思的是,除了清后期几位皇后的人选是由慈禧决定外,我惊喜地从清朝历代皇后画像中看出了各位皇帝的部分审美观,这个审美观
从《太史公自序》看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 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从《太史公自序》看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摘要:司马迁的《史记》是被公认的“史家之绝唱”,司马迁本人也曾用“成一家之言”来概总自己的写作目的。通观《太史公自序》我们只可以粗略的看出司马迁“一家之言”有这样的三个意思: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