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痛风性关节炎是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它多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因素,好发于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于拇趾的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
主要表现为关节的剧痛,常常为单侧性突然发生。关节周围组织有明显肿胀、发热、发红和压痛。作血尿酸检查可以确诊。
应用药物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处方】
1.急性发作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局部用冷敷。
2.不食含嘌呤量高的食物,如肝、肾等内脏及豆制品等。多饮水。忌酒,特别是啤酒。
3.禁用维生素B12和磺胺类药物。
4.遵医嘱服药。
(上海医科大学 周建平教授)
什么是痛风?
痛风(gout)是一组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据血中尿酸增高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的病因,除少数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所致属遗传性疾病外,大多数尚未阐明。继发性痛风的病因,可由肾脏病、白血病、药物等多种原因引起。本病好发于男性及绝经期妇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20∶1。
根据本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医学准绳六要·痛风》:“痛风,即内经痛痹”。《血证论》:“痛风,身体不仁,四肢疼痛,今名痛风,古曰痹证”。
血尿酸增高就是痛风吗?
血中尿酸的增高,可以帮助痛风的诊断。但应该注意到影响血尿酸增高的其他因素,如进食高热量、高嘌呤的饮食、饥饿及饮酒、应用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小量阿司匹林药物等,都能使血中尿酸增高,故不能“一次定终身”,即一次血尿酸值增高就考虑患了痛风。其实,即使血中尿酸增高,也可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这种情况在痛风症状出现以前,可以长期持续存在。有高尿酸血症者,不一定全都发展成痛风。当然,血尿酸值越高,出现痛风症状的可能性越大。其实,有部分病人在痛风急性发作时,可能由于应激反应,内源性激素使尿酸由尿排出增多,从而使血尿酸值在正常范围内,反而在急性发作缓解后才出现血尿酸值增高。所以测出的血尿酸应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关节滑液检查尿酸盐结晶等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是否痛风的诊断。
西医认为痛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类风湿性关节炎](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14035t0161e6730205f43cfa.jpg)
因为痛风以往在我国发病较少,不少人对该病不甚了解。认为痛风是受风寒而招致的关节疼痛,其实不然。那么痛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
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叫尿酸。尿酸在人体里没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余下的1/3从大肠排出。
体内尿酸是在不断地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100ml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6mg以下,女性则不超过5mg。在嘌呤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结果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痛风一病,虽属痹证,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有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瘀痰阻而致。
(1)湿热痹阻: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或湿热之邪侵袭筋络,或风湿寒邪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或素有内热复感风湿寒邪等,致使风湿热邪留恋于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为热痛。朱丹溪《格至余论·痛风论》曰:“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金匮翼》:“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湿寒之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痛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