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脱贫体现的哲学道理](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14037t01b5a8126681bf742c.jpg)
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能动作用的体现: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目的计划性(即人们在
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人们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
式和行动步骤等)。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自觉选择性(即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
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动创造性(即人的意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既能
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能追溯过去,又能推测未来)。
1、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预”是准备性的认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能够指导实践。
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预”是办事情的前期准备,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量的变化,在突破“结界点”之后必然发生质变,及“立”。
3、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预”和“不预”是办事的两种表现,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实现“立”
4、联系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预”和“立”之间存在客观联系,我们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它们,积极创造二者实现的条件,促进事情的成功。
5、矛盾是相互对立和相互统一。“预”和“立”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对立面,双方又具有同一性,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就会出现相互转化。
出自《礼记中庸》,做任何事情,事先谋虑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要失败。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豫,亦作“ 预 ”。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八八:“‘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这里的的“预”是“事先谋虑准备”有“计划”之意。所以,这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为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所以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这里着重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计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