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的记忆》的佳作及点评(寒假写作专题一)
南平三中佘冬妹整理
上海2010年中考作文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一、名师点评:
从《记住这一天》到《我眼中的色彩》,从《在学海中游泳》到《黑板上的记忆》,上海市的中考作文命题,一直以一种清新而精致的姿态,呈现在全国读者面前。这些命题,看似寻常不过,却又让人有意外之感。上海市的命题究竟有何特点?怎么才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文呢?专家们认为:
(一)透过命题把握规律:
一个考区的作文命题,总会呈现其个性化的一面,甚至能展示出其独有的地域特点与文化底蕴。作为一个引领时代潮流的大都市,上海的命题便展示了这种魅力与风采。从题型上看,连续多年坚持以命题作文出现,不盲目跟随潮流;从内容上看,一直以“自我生活”为中心,紧紧扣住“青春”这一闪光旋律,让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诉说着对自我、生活、社会的一腔热情,让考生在公平公正的舞台上,尽情地展示着当代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一命题风格,既体现了新课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引导考生形成写自我、诉衷情的良好文风。尤其有趣的是,2010年的《黑板上的记忆》与2009年的《在学海中游泳》,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题目不同,但写作内容与角度极为相似,均与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把握了这种地域上的命题风格,2011年的考生才能未雨绸缪,胸有成竹。
(二)突破限制拓展视野: 上海语文教育界的名师指出,今年中考作文题难度不大,便于考生发挥,但要写出新意也并非易事。就内容而言,应该重点写人,而不是写黑板。值得注意的是,“黑板”是一个空间概念,它只是一种媒介,一个连接师生的平台,只是写作的一个触发点;而“记忆”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命题的落脚之点。在这个方寸之地,会有哪些记忆呢?首先它给了我们知识,如果你是一位诗情画意的考生,可以从黑板入手,引出那些美不胜收的诗词典故;如果你是一位热爱美术的考生,可以从黑板入手,讲述曾经在那里留下的美好时刻;如果你是一位热心公务的干部,则可以讲述一次次在黑板上留下名字时的波澜曲折。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黑板并非只存在于教室,有时它还会出现在学校的宣传窗边,有时可能会出现在你的家里,把握住了这些点,思路才会变得准确而开阔。当然,无论你选取什么作为题材,在事件叙述过程中,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否则就不能构成难忘的“记忆”,无法展示内心那份真挚的情感。
(三)、巧妙构思内容出新 考场上同题竞技,最怕的是落入千篇一律的写作误区。如果大家都去写自己在黑板上学到的知识,去写自己在黑板上留下的错误,去写自己在黑板上参与的竞争,文章自然会大同小异,毫无生趣。这就要求我们另辟蹊径,讲究创新。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文章才能下笔引人。如你说黑板上曾经留下过你的名字,不过有时留下的是成功,有时留下的却是失败;有时留下的是喜悦,有时留下的是伤感。内容波澜曲折,情节也就新意迭出了。如果你写自己在语文课堂上积累的文化底蕴,就可以自然地联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之类的句子,甚至可以想象,在这小小的空间里,与李白对话、与杜甫同行的情景。这样一来,文章的语言便出新了。当然,若是借助黑板这个平台,讲述师生之间的感人故事,动人的细节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若能细细雕琢,或用修辞描绘,或借景物传情,文章自然也会美不胜收。
二、我看今年中考作文
今年上海中考作文题为《黑板上的记忆》。这个题目出得很好,就题材范围看,可写的内容很多。就题材范围看,可写的内容很多。既可以以“校园生活”为题材来写,也可以跳出校园生活。面对这个题目,学生应当有话可写、有事可记、有情可抒。
题目中的“黑板”,是写人叙事、抒发感情的载体。考生可以截取黑板上的记忆片段,抒写对学校生活或社会社会的一些刻骨铭心的记忆。即紧扣“黑板上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知识点引出对一件事、一段情、一个场面的描写,写出其中的深刻教益或思考。
先说以“校园生活”为题材:
黑板,学生每天面对,它是一块最小而又最肥沃的神奇土地,学生每四十分钟就会有一次收获。
1、黑板上,留下了老师令人难忘的教育教学的特点。
自然朴实地去捕捉、呈现黑板上的镜头,即老师引导学生知书达理的镜头,呈现老师或循循善诱,或鞭辟入里的教学特点,展示老师的胸怀和敬业精神,也展示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展示学生的抱负。
黑板上的记忆,反映出学校的教育,学生的成长。
2、黑板上,也曾留下学生另一类难忘的记忆
——出黑板报留下的深刻回忆。组织内容、美工设计、文字抄写等。其间可能有些令人难忘的、得到锻炼或者增进友谊的小故事。写这些,是回首成长历程中的一页。
——黑板上,可能给部分学生留下过挥之不去的阴影。例如:
每次考试,成绩总是排名后公布在后墙黑板上,极大地伤害了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平时上课,老师叫部分学生上黑板做习题、默诗词之类,为了降服某些“桀骜不驯”的学生,某些老师给学生惩罚性吊黑板,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伤害了师生情。
再说跳出“校园生活”题材:
3、黑板上,涂鸦之作受到长辈的鼓励。
儿时常在家里的黑板上画画,涂鸦之作受到长辈的鼓励,使我从小对学习发生浓厚兴趣,对自我表达充满信心。
4、黑板上,也曾留下过国家领导人的心声。
两年前,温总理到地震灾区看望学生,在北川一中临时校舍的黑板上写下四个遒劲有力的字:“多难兴邦”,鼓励学生、鼓励人们面对挫折,要昂起头、挺起胸,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今年4月,总书记在玉树孤儿学校看望震后复课的学校师生时,在教室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并带领孩子们大声朗读,鼓励学校师生坚强乐观、不屈不挠,重建美好家园。这是对灾后人民的莫大精神鼓舞。
写好作文,文字表达技巧固然很重要,但是,“文以载道”,作文水平的高下,首先取决于思想水平的高下。思想水平即能力。审题立意、选材用材、谋篇布局,均由思想水平统帅。
思想水平的提高,绝对离不开两点:一是注重扩大阅读,注重学习吸收,特别要注重吸收他人的睿智;二是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注意有识之士、权威报章对生活、对社会的评价。“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之谓也。
三、佳作展示及评点:
佳作一:黑板上的记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可我怎么?进入不了角色。清晨妈妈喊我起床时,我却莫名地生起气来。“这么迟才叫我,是存心不让人吃饭吧!”说完我把门一摔,冲出了房门。家里,只留下妈妈满脸的惊愕与委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老师的手在黑板上轻轻一点,我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涌来,有些感动,也有些燥热。是啊,怎么能够忘得了“慈母手中线”呢!
那年,天气特别寒冷。屋外,片片雪花被寒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屋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不断从裤管往上钻。“好冷啊!”我被冻得直打哆嗦,手被冻得僵了,还时不时感到一丝疼痛。妈妈看到我那副模样,?疼得眼泪都差点流出来了。几天后,妈妈把我叫到身边,笑着说:“这颜色可是你最喜欢的。”说着,拿出了一件花毛衣。看着妈妈熬红的双眼,我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鼻子陡然一酸,不由扑进了妈妈温暖的怀抱。可早上,明明是自己的错,却硬要将气撒到妈妈身上。渐渐地,一丝内疚涌上心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老师那动听的声音宛如一条潺潺的小溪娓娓而来,那富含诗意的文字,再次推开了记忆的大门。
在我印象中,妈妈是位唠叨女神,也是一位可爱的思想家。小的时候,妈妈见我不讲礼貌,便经常嘱咐我,“好话一句三?暖,冷言半句六月寒”。有时,懒得做作业,想偷偷跑出去玩一会,妈妈便会丢来一句“光阴一去难再见,水流东海不复回”。进入初中后,住校了,妈妈怕我与同学处理不好关系,第一个电话便再三说,“好胜逞强是祸胎,谦和谨慎一身安”……试想,没有妈妈的时时叮嘱,没有妈妈的殷殷期盼,错误会溜得远远的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的手依然在黑板上移动,那磁性的声音依然在讲台前响起,可我早已心潮起伏。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我又回报了什么呢?望着老师那温和的眼光,我突然明白:自己差点忽视了一份最美的情感——?爱!
标卷解析
好的文章总有它的过人之处,本文虽无波澜迭起的情节,亦无新颖别致的内容,但其精妙的构思与真挚的情感,却展示了考生非凡的才情与美好的情操。评卷中心将这篇文章作为标杆作文,不仅有鲜明的代表性,还有很深的用意。阅卷老师们认为:
1.线索美不胜收。考生以孟郊的《游子吟》为线索,以其诗句为序,依次展开,不仅内容充溢着诗情画意,构思也显得别致精美。值得一说的是,考生并不满足于对诗的学习,而是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然地联想到与母亲相处的一些生活细节。开篇时,用诗歌引出自己对母亲的埋怨;接着用“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引出母亲曾经对自己的关心;继而用“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引出母亲对自己良好的教育;最后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出自我的愧疚之心。全文宛如一条精美的项链,串联紧密,浑然一体。
2.表达丰富多样。考场作文,谁的语言出彩,也许谁便会占有取胜的先机,考生显然深谙此理。写“慈母手中线”这一情节时,文章或用景物衬托,或用细节雕琢,将作者“一丝内疚涌上心头”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写“临行密密缝”一句时,则联想到了母亲曾经的教诲,而令人惊叹的是,考生摒弃传统的叙述?法,用众多文采飞扬的俗语或诗句,引出了母亲对自己良好的教育方式,不仅从内容上显示出了独到之处,语言上也是平添亮点。一篇考场作文,能够收到这种效果,实属不易。
佳作二:黑板上的记忆
第一天,记忆停留在最后一天,最后一次空旷。
——题记
“最后一次了……”空旷的教室,空旷的黑板,空旷的心。她独自坐在她的课桌上,呆呆地望着黑板,寂静吞噬了一切。黑板上什么都没有,就在不久前她还希望黑板上什么都没有。
这是中考的前一天。同班的同学全都去考场“踩点”了,只剩她一个人。她小心翼翼地走到黑板前,轻轻抚摸着。她记得老师说过,不要等到中考前才后悔。她记得昨天老师擦黑板时,同学们还笑唱着:“失去后才珍惜,还有什么意义……”在嘲笑的歌声中,沾满白色粉末的黑板恢复了原有的墨绿色,一干二净。凝视着空白的黑板,她低喃:“后悔了吗?”她的成绩不是超群的,只是中等水平,但她从来没有因为成绩后悔。
挂在墙上正中央的那块黑板,书写了太多。语文老师优美的字形,数学老师复杂的公式,英语老师潇洒的字母……她一一回忆着,似乎往日课堂上的景象又重现。语文老师喜欢在黑板上按纵列写字,就像古代的文人那样。记得这位年过四十的教师第一次在黑板上书写自己的名字时,同学们还议论过:“这个老师不会是孔子附身了吧?”又因为老师姓孔,所以自此得了个别称——孔二代。老师总是强调,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所以每天早读时,黑板的右上角就会出现不同的、纵列书写的古诗,一直到晚自习结束才会被擦去。明明是和同学们一起暗笑老师傻,为何现在会如此怀念呢?
数学老师的字比较潦草,有时候写的公式看起来就是天书。可能是出于职业习惯吧,数学老师做事特别有规律,这点在黑板上可以很好的体现。自从初三以来,数学作业一直是最多的,而数学老师总是习惯在中午将作业写在黑板的最左边,所以同学们经过一个中午的奋战,将上午的作业做掉大半时,会习惯性地看向黑板的最左边,之后便是唉声四起。将思绪拉回,她仿佛又看见了黑板上数学老师那近似狂草的笔迹。
她最喜欢的还是英语课。安静地拿起一支粉笔,模仿着英语老师的笔迹,在黑板上写下了“学习重要,健康更重要”,这是老师在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时写下的,从未被擦去,直到昨天。英语老师只有二十多岁,更多时候,她像个大姐姐一样关心着同学们。英语课就像是初三那枯燥无味的生活里的调和剂,帮助同学们找到自信。每次上课,英语老师的字迹都会布满黑板,一个个字母生动得如精灵一般,让人心生愉悦。“以后,很难看见了……”她感到失落。看了一眼黑板上的字,她走出了教室,笑着想:“不会忘记这里的。”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中考结束。
佳作三:黑板上的记忆
我家住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刚刚被出租了,房客匆匆地搬进去,我没能再去看一眼,也不知道挂在厨房门口的那块小黑板还在不在那里。
我想别人家里是不会有黑板的,不知是不是因为我家全是老师的缘故,在我很小的时候,那块小黑板就挂在墙上了。
祖父和姑母常常把字端端正正地写在小黑板上教我认,我也喜欢在那上面留下我稚嫩的笔迹。自己学完了,我便让我的娃娃和狗熊端坐在小板凳上,指着黑板上刚刚学会的字有模有样地教它们。大人们站在一旁笑着,谁也不会想到我有一天会真的站在黑板前干着教书育人的苦差。
上学后,黑板上常常出现我不会做的难题。那时候,有题目不会做我就去问祖父,没有什么能难倒祖父。祖父看了题,总会走到黑板前一边在上面演算,一边讲给我听。黑板上留下了祖父漂亮的字迹。有时候我并没弄明白,过不了多久又去问同类的题。祖父并不恼火,还是很耐心地给我讲解,只是讲完后送给我四个字——“举一反三”。祖父把这四个字写在黑板上,又告诉我:读书不可死板,要举一反三。
如今,我每次给学生讲这个词的时候,都会想起祖父写在小黑板上的字和他当时说话的样子。当嘉嘉遇到我当年的问题时,我也会学着祖父的样子对她说:你要学会举一反三!
上中学的一段日子,我的脾气大起来,回想起来,应该是到了叛逆期吧。那时真是看什么都不顺眼,常常随口便嘟囔一句“触气”(讨厌的意思)。祖父说了我几次,我都不改。有一回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又火了,大叫着“触气,触气!”这回祖父也火了,大声呵止了我,快步走到黑板前,用力地写下了四个大字“反‘触气’论”!
我没想到自己的一次牢骚会引起这后果,心里虽还不服气,嘴上倒是停下了。那是记忆中祖父朝我发的最大一次火,那黑板上的四个触目惊心的字好几天没被擦掉。那些日子,每走过厨房门口,我都低着头,怕看到那四个字,就像害怕看到祖父皱着的眉头和雪亮的眼睛。那以后,哪怕要抱怨什么,我也会在心里想想,尽量不说“触气”二字。
我渐渐长大了,小黑板始终挂在我熟悉的地方,而我用它的次数渐渐少了。
转眼,嘉嘉都要十岁了,祖父也近百岁高龄。
嘉嘉每次去太公家,都喜欢办个小板凳站在黑板前,画呀画呀,画她想画的一切,画完了,她总会跳着叫着让太公来欣赏。祖父总是她的忠实观众,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黑板前,仔仔细细地看,连连地说好,眼睛笑成了线。
我见嘉嘉喜欢黑板,就去买了一块立式的放在自己家里,嘉嘉玩了几天,很快就不新鲜了。倒是每次去太公家还不忘写写画画,这就是老东西的独特魅力吧,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
如今老房子出借了,嘉嘉没有问起过黑板,但我想,她会记得那块黑板吧,就像我一样。
佳作四:黑板上的记忆
我又路过了那块小黑板,不禁驻足停留,一排排齐刷刷的“10”分中嵌着一个“9”分,显得格格不入。“9”分的上方,正是我的名字,而我,却勾起了唇角……
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化学试场。每个实验台前都站着一名同学,忙碌但胸有成竹。我也在其中。加热不一会儿,同组同学的试剂都显出了蓝色,表明待测品是氧化铜。而我的沸腾了好几次,却仍是透明的。虽然怀有重重疑虑,我仍决定尊重实验事实,将“碳粉”填上了试卷。
我的预感果然应验,监考老师一路顺风地批着我的考卷,在短暂停留之后,在“碳粉”上打了个大大的叉。旋即,她转过身,在登分的黑板上写下了“9”。
9分,我的理化实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只有9分,在那一排齐刷刷的“10”分中,是那么大而刺眼,又似乎是那么渺小……
身边的同学纷纷作证,我的试剂的确没有变蓝。我二话不说,快步走回实验台,拿起那身份不明的黑色固体,请老师做实验。
结果再次令我咋舌,加热不一会,试剂就显出了欢快的蓝色,在试管中轻飘飘地摆着……
“我还是觉得不对。”我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又拿出了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老师便拿来了PH试纸,它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准备作最后、也是一锤定音的检验。
我屏息,凝视着那张试纸,慢慢浸入试剂瓶——一片浓郁厚重的宝蓝色迫不及待地蔓延开来,直至吞噬了整片试纸,很深,很深。
答案昭然,原来我用来做实验的稀酸,是碱。自始至终我都是正确的。并且,我不曾放弃。
同学们都觉得黑板上的“9”分应改为满分。而我却只是浅笑不语,就让这“9”停留在黑板上吧,因为,它是我坚持的成果与见证。它与其他的“10”分有区别么?不,9分,也可以那样完满。
“9”终究保存了下来,同时,黑板上的9分,固执地不肯变蓝的试剂都将被镌刻在我的记忆中,时刻提醒我要坚持,坚持那些不该放弃的,比如那客观的,不容任何人辩驳的事实。
这块小黑板及其他一切,都将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记忆,同时,也是激励我走下去的不竭动力。
黑板上的记忆,美好、坚定。
佳作五:黑板上的记忆
相信即使是多年以后,我也会依然记得您那沾满粉末的双手……
菊花又开了,每一片柔嫩的花瓣悠悠开放在枝头,宛若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荷,那么的圣洁,香气清新而深远。
那是一个暖冬,夹着雪花,我来到了您的这个班级,在那个学期剩余的时间里,您一直无微不致的关心,照顾着我,调座位;换同桌;给我锻炼的机会;还有犯错误时的敦敦教导……这一切的一切,都还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在失意时只要想起这些,不快便都消散为烟云,心房盈满了温暖与感动。
总是念起那个在讲台上风度翩翩的老魏;也总是会念起您句句的叮咛与温馨的话语;更崇拜的是那一手漂亮的板书,龙飞凤舞的跳跃在黑板上,您脸上的一道道皱纹也随着岁月的痕迹渐渐累积,就如经常写满一黑板的几何图形和解题步骤,一道一道,一划一划,都蕴满了深切的盼望与无言的爱。
为了我们,为了57颗稚嫩的心灵,您付出的太多太多,犯了错误您宽容我们,即使期末也经常体活,您总是对每位同学都那么的细心,每次大型考试前,您都会为班里的每一位同学加油打气,用真挚的情怀,细腻的话语,日渐斑白的鬓发和沾满粉末的双手......
茫茫人间云归云,深山他年绿,一生一梦还。一琴一手曲,一日换一季,一世等一聚。如果多年以后,我们与您同坐一聚席上,是否,可以握紧您那布满茧花的双手,道尽感恩与真情?您永远那么亲切、平易近人,在我们师生之间,起如云,朝如雨,暖如日,华如锦。
三生有幸遇上您,您教会我知识,教给我道理......我想我永远不会忘怀我们师生一起的日子,我们身上没有流同样的血液,但是我们之间有那之外的默契、理解、体贴和真情。回目望去,身后那串交错复杂、五彩斑斓的影像里,总是有着您的身影,您伴着我,走过了那么多汗水与快乐混合在一起的日子。谢谢您,亲爱的老魏,您挚朴的笑脸与那片黑板上的记忆,我会永远珍藏在心灵最深的一隅。
师与生里,我与您间,犹如在覆着一层淡淡粉末的黑板上书写着一章章动人的故事,封存过滤无数岁月中的印记,然后孕育出甘甜的琼浆,新生出醇香的年华。
手捧着淡雅的雏菊,我思绪万千,千言万语也不能诉说出我对您的感激与情谊,您用岁月和真爱演绎着这篇师生间动人的文字,犹如菊花这般高风亮节,无比的美好。远方飘来一阵微风,淡淡的菊香轻柔的向着我而来,也相信您辛勤播种孕育的我们,会带着真知和真爱,更加的枝繁叶茂。
佳作六:黑板上的记忆 上海一考生
家里有块神奇的黑板,写满了我与爸爸妈妈数不清的故事。每次看到它,我仿佛看到了一片辽阔的天空,心情愉悦;每次看到它,我仿佛徜徉在爱的海洋里,幸福无边。
黑板是我和爸爸妈妈共有的一个乐园。小的时候,上面常常写着拼音与汉字,七个小矮人与丑小鸭的故事,唐僧去西天取经的传说,都是从那里学到的;上小学时,这里有时成了天气预报站,有时又成了名言之窗;上了初中后,黑板的作用就更广泛了。有些事,虽然过去了很久,现在想起来却依然如在眼前。
有一段时间,我为妈妈的生日而苦恼。该送一样什么样的礼物呢?弄个大蛋糕,太寻常了,估计爷爷奶奶姑姑也会带过来;送本书吧,太普通了,家里上上下下几乎成了书的海洋;送点化妆品吧,又有点俗气。为了这事,我简直就是心神不宁,茶饭不香。出乎我意外的是,一天早上,当我习惯性地一抬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几个字,赫然地出现在黑板上。看着爸爸那熟悉的字迹,我茅塞顿开。后来,我就是用一束火红的玫瑰,让妈妈感动得一塌糊涂。“孝子”的美名,便是在那一天开始传开的。
去年十月,班上准备推出一名选手参加市里的作文比赛。作为班上的“才子”,我被老师选中了。冥思苦想,却无从下笔。看着我拿着笔杆发呆的模样,妈妈笑着问,“你难道忘记了家里那个神奇的伙伴了吗?”“您是说,黑板?”妈妈接着说:“那里可有说不完的故事啊!”说到它,我记忆的闸门被打开了。是啊,当我在那里背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时候,曾经是多么地喜爱陶渊明啊;当我在那里吟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时候,又是多么地钦佩文天祥……再看看写字台上压着的那句“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也是从这小小天地里学到的啊!也许你不会想到,那天晚上写出的《诗意的生活》,后来竟然获取了全市第一名。
一块小小的黑板,成了我们家里最美的风景。它让我感受着亲情,它让我收获着知识;它让我感悟着生活,它让我充满着希望。
点评
当大部分考生都将目光放在教室黑板上的时候,这位考生却出人意料地想到了自己家里的那块小黑板。黑板虽小,作用却是很大。怎样才能让这小小的黑板闪现出夺目的光彩呢?考生巧妙地将上面的内容与生活中的故事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写给妈妈赠送生日礼物的时候,用一句熟语引出感人的情节。写参与作文竞赛的时候,又用曾经学到的诗词自然地串起。两个细节,一个充满生活的真情,一个充满文化的底蕴,读来可谓美不胜收。这种构思上的出彩,是本文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