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 非洲马里打工怎么样

马里国旗

马里共和国(République du Mali)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向北与阿尔及利亚、向东与尼日尔、向南与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向西南与几内亚、向西与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接壤,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它的北部边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数人集中在南部,尼日尔河和塞内加尔河源于这里。马里过去也被称为法属苏丹,它的名字来源于马里帝国。马里国家面积的2%是农用地,同时80%的劳动力在农业工作。马里是一个非常落后的国度,经济贫困,生活质量低下,54%的马里人是文盲,约只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有干净的水源,平均期望寿命只有45岁。

中文名称:马里共和国

英文名称:The Republic of Mali

简称:马里

所属洲:非洲

首都:巴马科

主要城市:卡伊、库里克罗、锡加索塞古

国家代码:MLI

官方语言:法语

货币:西非法郎

国土面积:1,240,192平方公里

目录

基本信息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历史严格 行政区划 重要城市 政治体制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对外关系

基本信息

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

历史严格

行政区划

重要城市

政治体制

经济建设

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国防军事

对外关系

展开

基本信息

国名:

马里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Mali,La République du Mali)。

【国家格言】Un peuple,un but,une foi(法语,一个民族,一个目标,一种信仰)面积:

国土面积:1,240,192平方公里(世界第24名)人口:

总人口:14,517,176(世界第73名),人口密度:12/ 马里地图

km(世界第207名)全国有23个民族,主要有班巴拉(占全国人口的34%)、颇尔(11%)、塞努福(9%)和萨拉考列族(8%)等。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班巴拉语(1972年形成文字)。80%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8%信奉传统拜物教,1.2%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首都:

巴马科(Bamako),人口91.1万(2001年);4月气温最高,平均为34~39°C,1月气温最低,平均为16~33°C。

国家元首: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Amadou Toumani Touré)。2002年5月28日当选,6月8日宣誓就职。重要节日:独立日:9月22日(1968年)。

语言:官方为法语,80%居民通用班巴拉语,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

【中央银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

【货币单位】西非法郎(XOF)

【国家代码】MLI

【国际域名缩写】。ml

【北京时差】-8.00

【国际电话】223

自然资源

现已探明的主要矿藏资源及其储量:黄金900吨,铁13.6亿吨,铝矾土12亿吨,硅藻土6500万吨, 马里国徽

岩盐5300万吨,磷酸盐1180万吨。森林面积110万公顷,覆盖率不到1%。水力资源丰富。目前有3个水电站,12个火力发电站,1个太阳能站。

自然环境

位于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缘,西邻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北、东与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尔为邻,南接几内亚、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为内陆国。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干旱炎热。中、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分为三个季节: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11~2月为凉季。热季最高气温达50℃,凉季最低气温为14℃。

历史严格

版本1 历史上曾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 首都巴马科

的中心地区。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1958年5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4月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9月22日独立,莫迪博·凯塔当选首任总统。1968年11月,穆萨·特拉奥雷政变上台。1991年3月爆发社会动乱,阿马杜·图马尼·杜尔发动政变,建立军人过渡政权。1992年1月,公民投票通过了新宪法。4月,举行全国大选,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以非洲团结正义党(简称正义党)候选人身份当选总统,6月宣誓就职,成立第三共和国。1997年5月,科纳雷蝉联总统。2002年5月,前军政权领导人杜尔作为独立候选人当选总统。

版本2 马里原来是加纳南部尼日尔河上游康加巴(今巴马科南部)地区的一个小国,居民主要是马林凯人(黑人曼丁哥族的一支),信仰伊斯兰教。11世纪以前,曾隶属于加纳。加纳衰落后,索索人一度强盛,马里又被索索人征服。13世纪,马里强盛起来。1235年,马里王子松迪亚塔在人民的支持下,打败索索人,随后征服加纳,建都于尼亚尼(康加巴附近),是为马里王国。松迪亚塔注意发展生产,砍伐森林,扩大耕地,种植谷物和棉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所发展。马里的粮食自给,棉织品行销国外,黄金大量运往北非。生产发展,经济繁荣,马里国家日益强大起来。

曼萨·穆萨(1307—1332年或1312—1337年)统治时期,马里国势达于极盛。版图西起大西洋,东至加奥,向北深入撒哈拉,占领著名的陶德尼产盐区,向南直至赤道热带森林的边缘,占领了加纳未曾占有的产金区。马里同北非各国进行频繁的贸易,从北方输入高级纺织品、服装和马匹;输出食盐、黄金和奴隶。马里把整个苏丹、摩洛哥和南部阿尔及利亚的黄金和盐的贸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据14世纪中叶到达马里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记载,马里每年都有定期商队去开罗,商队的骆驼数量多达12000头。埃及、马格里布的阿拉伯商队也到马里来。随着大规模贸易的发展,马里帝国出现了一些繁荣的城市,重要的如廷巴克图、瓦拉塔、迭内、加奥等。在廷巴克图,有外国商人的专门住地,其规模之大,整整占据了一个街区。

马里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强。1324—1326年,曼萨·穆萨率领庞大队伍去麦加朝觐。队前有500名手执金仗的奴隶开道,队后有80头骆驼,满载黄金,声势浩大。曼萨·穆萨沿途施舍,慷慨大方,挥金如土。途经开罗时,他赏赐埃及官吏的黄金,竟然引起开罗黄金价格暴跌,可见所赐黄金数量之巨。从此,马里富强之声誉,远扬欧洲。

曼萨·穆萨关心和鼓励文化教育事业。他从国外请来许多穆斯林学者, Mali

修建王宫和清真寺,创办学校,促进了马里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廷巴克图的桑科尔清真寺是著名的学术中心,桑科尔大学有数千名学生,其中有不少是欧洲白人留学生。埃及、摩洛哥的学者都应邀前来讲学。图书馆藏有大量的图书、文献和资料。马里君主尊重学者,对法官、医生、诗人、教授和建筑师等,都给予很高的礼遇。格拉纳达的著名诗人兼建筑家萨希利,对马里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他的建筑设计使马里的建筑艺术为之一新,开创了马格里布风格的新时期。

马里国王不仅富有,并且享有极大权威。他拥有一支10万人的军队,包括1万名的骑兵,在尼日尔河上还有水军。马里君主致力于集权统治,他亲自向地方派遣行政长官,农村则由传统的部落首领负责。各地藩属都须对他效忠、纳贡。因此,马里君主有“曼萨”(意为“众王之王”)的尊号。

马里国家存在着大量的奴隶。在征服战争中,许多战俘变为奴隶,奴隶买卖也很盛行。王室和大贵族都占有很多奴隶,金矿、苦役和家庭服役,广泛使用奴隶劳动,奴隶也被用来充军。被征服的部落,往往集体沦为“奴隶部落”。“奴隶部落”须向国王缴纳贡赋,接受国王派来的官吏的监督。其实际地位,类似依附农奴。这说明马里国家已出现了封建剥削关系。

马里帝国主要是武力征服的的结果,内部存在许多彼此毫无联系或利益冲突的部落、集团、种族和阶层,社会关系复杂,矛盾很多。14世纪末以后,马里统治阶级开始了争夺王位的长期混战,内部受压迫的部落人民乘机自立,外族频频入侵,国势日趋衰落。1546年,曾一度臣服于马里的桑海人攻占了马里首都,马里被迫沦为偏安一隅的小国,勉强维持统治。17世纪中叶,终于被班巴拉人征服。盛极一时的马里帝国终于灭亡了。

版本三

早期历史

早在石器时代,马里就有了原始居民。进入铁器时代,部落兴起,并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主要有位于今马里西部的加纳王国和上尼日尔河地区的马里帝国。马里原名苏丹,历史上曾是加纳王国、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1591年,摩洛哥军队越过撒哈拉沙漠入侵,消灭了桑海帝国,在尼日尔河谷建立统治。在抗击摩洛哥总督统治的斗争中,班巴拉人崛起,成为马里中部地区的主人。1852年伊斯兰教蒂贾尼耶教派领袖、西苏丹哈里发哈吉·奥马尔逐步征服了塞内加尔河及尼日尔河上游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图库洛尔帝国。

殖民者入侵 19 世纪50年代法国殖民者开始入侵。80年代,哈吉·奥马尔和阿赫马杜·塞古父子领导马里人民进行抗法战争,狙击沿塞内加尔河向内地侵略的法国殖民军。90年代法国殖民军相继攻占巴马科(1883)、塞古(1890)、杰内(1893)、廷巴克图等地。20世纪初马里全境被法军占领,但北方的抗法斗争一直持续到1916年才结束。

殖民统治时期,马里称为苏丹,曾是法属上塞内加尔-尼日尔领地、法属西非联邦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30年代,法国为使马里成为原料的供应地,设立了尼日尔局,大力推广棉花和花生种植。

民族独立斗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属西非民族解放运动兴起。1946年10月,法国国民议会中非洲籍议员在巴马科聚会,决定建立非洲民主联盟,为在法兰西联邦内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而斗争。它的支部──苏丹联盟党成为马里人民争取独立解放的领导力量。1947年,莫迪博·凯塔任党的总书记。1951年,法属非洲各领地工会代表在巴马科举行会议,决定开展争取民主劳动立法的斗争。1957年,非洲民主联盟在巴马科举行第3次代表大会,提出独立的要求。1958年9月,马里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共和国。1959年4月,苏丹和塞内加尔组成马里联邦,L.S.桑戈尔当选联邦总统,M.凯塔出任联邦总理。1960年6月,马里联邦在法兰西共同体内独立。因两国在社会改革、经济联系等问题上出现分歧,联邦在1960年8月破裂。9月22日,苏丹联盟党特别代表大会正式宣告苏丹独立,定名马里共和国,凯塔出任国家元首。

独立后的马里 凯塔执政时期,对外实行积极中立和不结盟政策,维护非洲团结,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立场,退出西非货币联盟。1960年12月,与几内亚、加纳组成非洲国家联盟。参加卡萨布兰卡集团。在经济政策上,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对外国资本实行国有化,发展国营经济,垄断对外贸易,推行工业化计划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因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马里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操之过急的发展计划和激进的社会变革导致严重的经济和财政困难,特别是粮食供应不足引起群众不满,发生政治动乱。1968年11月19日,一批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凯塔政府,建立了全国解放军事委员会,由M.特拉奥雷任国家元首。

军政府时期,军委会宣布废止宪法,停止政党活动,同时在经济上强调发展有计划的、独立的民族经济,允许国营、私营和公私合营 3种经济形态并存,放宽对外资和私人资本的限制,并提出全国和解、复兴经济等口号。1974年6月,公民投票批准了军委会提出的一党制共和国新宪法。1979年3月,成立“马里人民民主联盟”,6月,举行总统和立法议会选举,特拉奥雷当选总统。1980年以来,政府大力调整经济政策,优先发展农业,整顿国营企业,实施对外开放和自由化的经济政策。1985年6月9日,特拉奥雷蝉联总统。1960年10月25日马里与中国建交。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8个大区和1个中央直辖管区(首都巴马科)。

区和省名面积(km2)首府CC1998?

巴马科首都区Bamako1,178,977252巴马科Bamako1,016,167

巴马科Bamako1,178,977

加奥Gao495,178170,572加奥Gao54,903

安松戈Ansongo109,419

布朗Bourem110,166

加奥Gao189,234

梅纳卡Ménaka86,359

卡伊Kayes1,424,657119,743卡伊Kayes67,262

巴富拉贝Bafoulabé163,136

迪耶马Diéma144,557

基塔Kita376,867

凯涅巴Kéniéba132,848

卡伊Kayes329,054

尼奥罗Nioro153,715

耶利马内Yélimané124,480

基达尔Kidal65,524151,430基达尔Kidal

阿贝巴拉Abeïbara7,171

基达尔Kidal34,278

廷埃萨科Tin-Essako6,425

泰萨利Tessalit17,650

库利科罗Koulikoro1,620,81195,848库利科罗Koulikoro

巴南巴 Banamba141,320

迪瓦拉Dioïla373,924

康加巴Kangaba77,691

库利科罗Koulikoro128,635

科罗卡尼Kolokani179,809

卡蒂Kati547,429

纳拉Nara172,003

莫普提Mopti1,405,37079,017莫普提Mopti79,840

邦贾加拉 Bandiagara192,564

邦卡Bankass183,610

杰内Djenné145,820

杜安扎Douentza166,543

科罗Koro264,124

莫普提Mopti257,094

泰南库Ténenkou122,506

尤瓦鲁Youwarou73,109

塞古Ségou1,652,59464,821塞古Ségou90,898

布拉 Bla215,946

巴鲁埃利Barouéli142,457

马西纳Macina161,638

尼奥诺Niono248,492

塞古Ségou483,750

桑San229,362

托米尼安Tominian170,949

锡卡索Sikasso1,839,74770,280锡卡索Sikasso113,803

布古尼 Bougouni315,270

科隆迪耶巴Kolondiéba143,202

卡迪奥罗Kadiolo136,606

库蒂亚拉Koutiala420,028

锡卡索Sikasso521,528

扬福利拉Yanfolila152,266

约罗索Yorosso150,847

通布图Tombouctou496,312496,611通布图Tombouctou

迪雷 Diré88,077

贡达姆Goundam97,291

古马拉鲁Gourma-Rharous92,358

尼亚丰凯Niafunké123,783

通布图Tombouctou94,803

马里Mali10,179,1701,240,000巴马科 Bamako

注:另有772,006人口在国外,没有计算在总人口中。

编辑本段重要城市

巴马科、卡伊、库里克罗、锡加索塞古、莫普提、通布图、加奥、基达尔、桑、捷内、泰萨利特。

编辑本段政治体制

政体:

杜尔执政以来,继续推行多党民主制度,强调广泛的民族和解与团结,坚持多党协商,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施政的首要目标,将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医疗、提高购买力作为优先解决的四个问题,并将发展农业、加大对人力资源投资、改革行政体制作为政府三大政策。目前,马政局平稳。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1年7月制订,1992年1月经全民公决通过,6月付诸实施。宪法规定: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总理和部长、颁布法令、组织公民投票、解散议会、宣布紧急状态等重要行政权力;国民议会享有立法和监督权;政府是由总统直辖的最高执行机构,向国民议会负责;司法独立;公民享有思想、宗教、信仰、言论、结社、劳动、休息、私人财产不受侵犯、自由经营和社会救助等权利。

总统选举 最近的总统选举在2007年4月29日进行,结果如下:阿马杜·图马尼·杜尔71.2%;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19.1%;其他六人9.7%议会:

国民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一院制。议员由普选产生,任期5年。主要机构由执行局、专门委员会和议会党团组成。本届国民议会(第3届)于2002年11月产生,现有议员147名。2003年,马政党出现一系列分化组合,议会政党格局发生变化。目前,以马里联盟党为主的议会党团占50席,正义党35席,马里共和民主联盟与民主和发展联盟组成的党团17席,全国民主创议大会党13席,独立议员党团11席,由各小党组成的“轮替和变更联盟”党团10席,民主独立和非洲团结党6席,社会民主协议党与正义民主党组成的党团5席。议长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Ibrahim Boubacar Kéita,马里联盟党),2002年9月16日当选。政府:

本届政府主要成员有:总理西塞·玛丽娅姆·凯达马·西迪贝,经济和财政部长拉辛·布阿雷(Lassine Bouaré),工业和贸易部长阿马杜·阿卜杜拉耶·迪亚洛(Amadou Abdoulaye Diallo),外交和国际合作部长苏梅卢·布贝耶·马伊加(Soumeylou Boubeye Maiga),国防和老战士部部长纳蒂耶·普莱阿(Natie Plea)。司法:

由最高法院、宪法法院、高级法院、行政法院、上诉法院、重罪法庭、一审法院等机构组成。最高法院系终审法院,下设司法院和行政财务院。高级法院由国民议会议员组成,负责审理涉及国家元首和国家高级官员的诉讼案。一审法院为初审法院,同级的还有巴马科地区法院、商业法院、治安法院和劳动法院等。最高法院院长巴拉库·阿拉法·阿斯基亚·杜尔(Barakou Arafa Askia Touré),1999年10月就职。总检察长阿卜杜拉·马哈曼·海德拉(Abdallah Mahamane Ha?dara)。政党:

1991年3月开始实行多党制。

全国会议制定并通过了《政党法》。现有政党83个。主要有:

(1)马里联盟党(Le Rassemblement pour le Mali):系由部分原非洲团结正义党成员于2001年6月成立。宗旨:在多党共和体制下实行社会民主,实现国家团结,全体公民最广泛地参与政治协商和国家管理,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建立自由、正义、团结、民主的社会;主张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对私营经济加以规范,强调社会发展应以人为本。该党成员成分广泛,来自社会各阶层。国内及海外均建有党部。国内党部下设分党部(市镇一级),全国每一个村庄都至少建立了一个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在全国的覆盖率超过90%。2002年1月,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全国政治局,共53名成员。主席凯塔,总书记博卡里·特雷塔(Bokari Tréta)。

(2)非洲团结正义党(Parti Africain pour la Solidarité et la Justice):曾为执政党。前身为马里民主联盟,1991年5月成立。宗旨:建立民主、繁荣、独立的新马里和法制、自由、公正、进步的社会,巩固和扩大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合理分配收入。“自由、劳动、团结”为该党箴言。组织机构有基层委员会、分支部、支部和联合会。下设妇女、青年等群众组织。2001年6月,原党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退党,该党出现较大分裂,力量受到削弱。2003年,该党再次出现分裂。原党第三副主席西塞及其追随者退党,组建马里共和民主联盟(Union malienne pour la République et la Démocratie)。主席迪翁昆达·特拉奥雷(Dioncounda Traoré),总书记马里芒蒂亚·迪亚拉(Marimantia Diarra)。

(3)全国民主创议大会党(Le Congrès National d'Initiative Démocratique):前身是全国民主创议委员会,1991年5月成立。宗旨:依据宪法,以民主的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管理;建立法制国家,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合理分配收入,公民享有平等竞争权;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权利。主要成员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主席蒙塔加·塔尔(Mountaga Tall)。

其他政党还有苏丹联盟-非洲民主联盟(Union Soudanaise-Rassemblement Démocratique Africain)、民族复兴党(Parti pour la Renaissance Nationale)、复兴爱国运动(Mouvement Patriotique pour le Renouveau)等。政要:

阿马杜·图马尼·杜尔(Amadou Toumany Toure):总统。1948年11月5日生于马里莫普提大区。曾就读于巴马科巴达拉布古师范学校、卡地综合军事学校、库利科罗军校和前苏联里亚查伞兵专科学校,并多次赴法国军校进修、培训。1978年起,历任伞兵营连长、总统卫队长、伞兵部队司令。1991年3月26日,发动政变推翻穆萨·特拉奥雷政权,并先后任全国和解委员会和救民过渡委员会主席,执掌过渡时期国家最高权力。1992年6月还政于民,此后致力于慈善事业。1996至1997年,受联合国委托调解中非内乱。1972年获少尉军衔,1988年晋升中校,1992年获准将军衔,1996年10月晋升上将。2001年9月从军队退休。1992、1994和1996年先后获马里国家大十字勋章、法国荣誉军团三等勋章和中非二等功勋奖章。2002年5月当选马里总统。2004年7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07年5月连任总统。2008年8月来华参加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爱好阅读和体育。已婚,有2名子女。

历任马里总统

1960.6-1968.11莫迪博·凯塔,1915-1977

1968.11-1991.3穆萨·特拉奥雷, 1936-

1991.3-1992.6阿马杜·图马尼·杜尔,1948-

1992.6-2002.6阿尔法·乌马尔·科纳雷, 1946-

2002.6- 阿马杜·图马尼·杜尔

历任马里总理

1968.11-1969.9约罗·迪亚基特,1932-1973

1969.9-1986.6 职务撤销

1986.6-1988.6 马马杜·登贝尔,1936-

1988.6-1991.4 职务撤销

1991.4-1992.6 苏马纳·萨科,1949-

1992.6-1993.4 尤努西·杜尔, 1941-

1993.4-1994.2 阿卜杜拉耶·塞古·索,1931-

1994.2-2000.2 易卜拉欣·布巴卡尔·凯塔,1945-

2000.2-2002.3 曼德·西迪贝, 1940-2009

2002.3-2002.6 莫迪博·凯塔,1942-

2002.6-2004.4 艾哈迈德·穆罕默德·阿格·哈马尼,1942-

2004.4-2007.9 乌斯曼·伊素菲·马伊加,1946-

2007.9-2011.4 莫迪博·西迪贝, 1952-

2011.4- 西塞·玛丽娅姆·凯达马·西迪贝,1948-

编辑本段经济建设

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1988年开始实施“经济 廷巴克图居民

结构调整计划”和“国营企业改革计划”。1992年后,逐年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订结构调整计划协议,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马可获得一定的援助。1994年马抓住非洲法郎贬值的良机,扩大传统产品棉花和牲畜等的出口,此后经济一度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自1999年始,由于国际市场棉花、黄金价格下跌以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杜尔总统执政后推行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马经济近年缓步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GDP)(2003年):47.28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441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6.1%。

货币名称: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Franc de la Communauté financière d'Afrique),简称非洲法郎(F CFA)。

汇率(2009年2月28日):1美元 = 517.419 非洲法郎。

通货膨胀率(2003年):5%。

失业率(2000年):23.3%。

2002年,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卷烟、建筑材料、机修和制药等。

2002年,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7%。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0%。1996年,全国已耕地面积350万公顷,约占可耕地面积的30%。近年来主要农作物及其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2000 2000/2001 2001/2002

小米、高粱 149.9 139.4 155.8

玉米 39.7 74.5 43.7

稻谷 72.3 74.5 108.0

籽棉 48.6 24.3 57.5

花生 21.4 16.6 17.5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2003年有牛731万头、羊1943万只。渔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近年来平均年捕鱼量约10万吨,其中出口占1/5。全国有7万渔民,约26万渔业从业人员。

服务业主要由交通、通讯、商业和行政等部门构成。服务业总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

占内大清真寺

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2002年旅游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外国游客10.1万人。全国有旅行社109家,旅馆饭店244家,3927间客房。主要旅游城市有首都巴马科、古城通布图和水城莫普提,最佳旅游季节为11月至次年1月。

【出行提示】马里疟疾高发区,防止蚊虫叮咬,需自备疟疾药品;马里为伊斯兰国家,不食猪肉。财政金融

近几年来国家财政预算收支情况如下

西非国家中央银行大楼

(单位:亿非洲法郎):

2001 2002 2003

收入 5104 5655 6522

支出 5569 6079 7325

赤字 465 424 803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2002年外汇储备(不含黄金)5.95亿美元,2001年外债28.9亿美元。国际收支逆差。对外贸易

实行贸易自由化政策,政府通过发放进出口意向书对贸易进行宏观管理。现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法国、科特迪瓦、意大利和泰国等是主要的贸易伙伴。2001年对外贸易额为:进口5329亿非郎,出口5305亿非郎,逆差24亿非郎。

主要出口产品有:黄金、棉花和牲畜等;主要进口产品有:机械、建筑材料、化学制品、燃料和食品等。2000年,主要向下列国家和地区出口:欧盟占马出口总额的37.9%,巴西12.1%,意大利9.5%,加拿大9.4%,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简称西共体)0.3%;主要从下列国家和地区进口:欧盟占马进口总额的25.9%,西共体22.1%,科特迪瓦17.4%,法国12.7%,塞内加尔4.1%。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外国援助

2001年,获官方发展援助共3.5亿美元(货币单位下同)。在双边援助中,法国提供0.608亿,荷兰0.415亿,美国0.248亿,日本0.231亿,德国0.193亿。在多边援助中,国际开发协会提供0.69亿,欧盟0.288亿,非洲发展基金0.039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0.026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0.016亿。

(资料来源:2003年度经济季评)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

系内陆国家,国内运输主要靠公路。进出口物资需经邻国港口转运。两条国际公路干线经巴马科通往科纳克里和阿比让,公路总长分别为1110公里和1115公里。科特迪瓦危机爆发后,经巴马科洛美公路运输的货物迅速增加。仅有一条连接库利科罗、巴马科和达喀尔的国际窄轨铁路,巴马科至达喀尔铁路总长1250公里。2003年交通运输情况如下:

铁路:总长728公里;以货运为主,运行速度60公里/小时。

公路:总长18700公里,其中沥青路面3367公里;各型机动车约12万辆,以摩托车和小型卡车为主。
马里 非洲马里打工怎么样

水运:内河航线总长12700公里;马里航运公司负责内河航运的经营和管理,拥有各种船只27艘。

空运:1990年,国家参与20%的投资,成立马里塔斯航空公司(MALITAS)。共有5架飞机,主要经营国内航线。目前,该公司面临倒闭,政府正积极筹划组建新的马里航空公司。有5个城市拥有国际机场,巴马科塞努国际机场可起降各种大型客货飞机。2002年起降飞机7186架次,运送旅客33万余人,货物2500余吨。

编辑本段社会事业

中国医疗队

自1968年中国向马里派出第一支医疗队40年来,中国政府通过浙江省未间断地向马里派出了20批次、674名医务工作者,累计救治病人300万人次,开展各类手术12万多台。来自中国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实施国际主义义务,在为马里人民的健康、福祉辛勤工作的同时,也为中马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有31名医务人员分别在卡地、锡加索、马尔卡拉3所医院工作。人民生活

2002年,人均国民收入240美元。工资收入差别较大,普通职工月工资3万非洲法郎左右。全国有 马里猎人

13所医院、1个口腔科治疗中心、48个省级保健站,264个县级诊所,还有若干产院和妇幼保健站。2001年,平均每1.34万人拥有1名医生。2000年,只有8%的人能享受现代医疗服务。儿童死亡率142‰。人均寿命50岁。2001年,全国约11000人死于艾滋病,1.7%的成年人受感染。2002年,每千人拥有电话机5.2部。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表上,马里在175个国家中名列第172位。

教育

重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鼓励文学创作。官方文艺团体有国家歌舞团、民族乐团和话剧团等。文化设施集中在首都巴马科,主要有伊斯兰文化中心、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

沿用法国教育体制。由基础、中等和职业技术以及高等教育三部分组成。2004年,教育经费占国家预算的15.06%。2003年,儿童入学率为70%,文盲占全国人口的70%。同年,学校、学生和师资情况如下:

学校数量(所) 在校学生(人)教师(人)

基础教育 8714 1651000 366000

中等和职业

教育 153 109000 2890

高等教育 9 37600 824

(资料来源:根据马里国家统计和信息局公布的资料整理)

编辑本段国防军事

国防

独立后,马里政府召回在法国外籍军团中的该国青年,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马里武装部队。1961年1月20日马要求法撤走驻军,后将这一天定为建军节。实行义务兵、志愿兵和合同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度,义务兵役期为2年。军力

武装力量由陆军、空军、宪兵、警察、共和国卫队和民兵组成,总兵力约1.5万余人。其中陆军6900人,空军400人,海军50人,宪兵1800人,警察1000人,共和国卫队2000人,民兵3000人。总参谋长萨迪奥·加萨马(Sadio Gassama)上校。军费

2002年军费开支为350.094亿非郎,占国家预算的6.06%。

传媒

出版全国发行报刊共47种,主要有:《发展报》,综合性官方日报,发行量约1万份;《回声报》,非洲团结正义党的周刊。另外还有《独立人报》、《晨报》、《巴马科晚报》和《共和国人报》等。

马里新闻和广告社为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61年。每周发行1期《新闻周刊》,刊登国内外新闻。有近百名记者。

马里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始建于1957年,播音覆盖面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用法语、班巴拉语、颇尔语和桑海语等9种语言对内广播;用法语、英语和阿拉伯语对外广播。每天播音累计115小时。另外还有200余家私营电台。

马里电视台是唯一官方电视台,创建于1984年,全国建有25个转播站。每天播放7个小时的节目。

马里出版印刷社是唯一国营出版社,始建于1972年。

编辑本段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 奉行独立、和平、睦邻友好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愿与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进步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主张尊重国家主权,不干涉别国内政,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加强非洲团结,促进睦邻友好,积极推动非洲一体化发展。强调外交为经济发展服务,努力寻求国际援助。马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主张维护不结盟运动,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债权国和债务国共同分担责任,寻求解决债务问题的有效办法。积极参加中、西非地区维和行动,谴责一些非洲国家动辄军事政变的做法。承认巴勒斯坦国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支持巴以和平协议。截至2003年底,马与133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中国的关系

1960年10月25日,中马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马里总统凯塔、特拉奥雷、科纳雷、杜尔,总理凯塔等均曾访华。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兼外长、耿飚副总理、黄华副总理兼外长、田纪云副总理、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李岚清副总理、江泽民主席、司马义?艾买提国务委员、全国政协陈锦华副主席、全国人大顾秀莲副委员长等先后访马。

2004年7月15~20日,马里总统杜尔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杜尔总统举行会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予以会见。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经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文化、科学与技术合作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马里共和国政府旅游合作协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与马里共和国互免签证的协定》。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率妇女代表团访问马里,分别会见了杜尔总统、国民议会议长凯塔,并与妇女、儿童和家庭促进部长本加利举行工作会谈。10月,马里国防和老战士部部长西苏马来华出席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并会见了中国国防部部长曹刚川。12月,马里社会发展、互助和老龄部长坦加拉来华出席世界家庭峰会。

2004年,中国同马里的贸易总额为1.6552亿美元,其中中方出口额为5877万美元,进口额为1.0675亿美元。

中国驻马里大使:曹忠明。馆址:No.2259 Route de Koulikoro,Bamako,Mali。电话:2213597,2223823(经商处);传真:2213443,2229019(经商处)。国家地区号:00223。邮政信箱:B.P.112。

马里驻华大使莫迪博·蒂耶莫科·特拉奥雷(Modibo Tiémoko Traoré)。馆址:北京市三里屯东4街8号;电话:65321704和65321687。

2009年2月12日至13日,胡锦涛访问马里。

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10月25日与马里共和国总统阿马杜·图马尼·杜尔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

胡锦涛在贺电中表示,中马友谊源远流长。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半个世纪以来,中马两国人民患难与共,真诚相待,结下了深厚友谊,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马同属发展中国家,都处于重要发展阶段。中方高度重视中马关系,愿同马方共同努力,加强友好交往,扩大务实合作,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杜尔在贺电中表示,50年来,马中双边关系持续稳步发展,已成为和谐、团结和共同发展的典范。马方将与中方一道,坚定致力于将两国既有的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新的高度。

同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也就中马建交50周年与马里外长瓦内互致贺电。同法国的关系

法国是马原宗主国。1960年11月3日,两国关系正常化。双方保持传统的特殊关系。法是马第一大援助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间高层互访频繁。2003年10月,法总统希拉克访马。访问期间,法向马提供71.49亿非郎的援助,免除马今后4年约1160万欧元的到期债务。同月,法向马提供总额达700万欧元的援助。2003年,法国内政、国内治安和地方自治部长萨科奇、对外贸易部部长级代表洛斯、负责对外合作和法语国家事务部长级代表维尔特泽及国防和老战士部长玛丽先后访马。同美国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9月29日建交。近年来,马美关系发展较快。1996至2001年美向马提供的援助总额达2.5亿美元。2003年7月,杜尔总统赴塞内加尔与西非8国总统共同会晤访非的布什总统。8月,美向马提供总额达220亿非郎的援款。两国军事合作近年亦逐渐增多。1998至2003年,美政府每年资助马开展军事培训活动,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2003年7月,因马拒绝签署美公民免受国际刑事法院起诉的协议,美威胁停止向马提供军援。同俄罗斯的关系

1960年10月14日同前苏联建交,双方关系密切。1992年1月,马正式承认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成员国。马欠俄债务2500亿非洲法郎,占其外债总额的18%。1998年,俄决定减免马债务的67%。2003年6月,俄罗斯杜马副主席访马。同德国的关系

德国是第一个承认马独立的国家。1960年10月12日两国建交,此后,两国关系发展顺利。2003年5月,马外长特拉奥雷访德,双方签署了2003至2005年德向马提供440亿非郎的援款协议。10月,德外长菲舍尔访马。12月,杜尔总统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同月,两国签署德向马提供总额300亿非郎的援助协议。同日本的关系

两国于1960年10月4日建交。自1989年至1998年,日本向马提供赠款累计达4400万美元。2003年1月和6月,日先后向马提供20亿和32亿非郎援助,分别用于重建国家粮食安全储备和资助农业发展。12月,两国签署两项协议,援款总额达35亿非郎。同邻国的关系

马里与几内亚关系长期稳定,高层互访频繁。2002年9月,马将几科纳克里港开辟为第三个出海口。2003年8月,杜尔总统对几内亚进行友好工作访问。9月,几旅游部长访马。

1983年马里与阿尔及利亚签署边界协定;1984年4月,两国签署边界会谈纪要。两国就维护边境安全定期举行磋商。2002年12月,阿外长德义巴访马。2003年4月,杜尔总统访阿。阿是马最大的奖学金提供国。2002-2003学年,阿接收马留学生166名。

马里与塞内加尔、科特迪瓦有着传统经济、贸易关系。达喀尔港和阿比让港是马主要出海口。2003年1月,杜尔总统赴塞出席第7届西非经货联盟和第26届西共体国家首脑会议。同月,杜尔总统赴法出席科各方圆桌会议。5月,杜尔总统对科进行友好工作访问。11月,科总统巴博访马。

1963年,马里与毛里塔尼亚签署边界条约;1984年两国就确定边界走向问题达成协议;1986年4月,两国边界问题混委会在巴马科举行会议,商讨树立界碑问题。2002年4月,双方主管部长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边界全部划定。2003年2月,杜尔总统对毛进行友好工作访问。5月,杜尔总统赴毛出席第13届塞内加尔河流域开发组织首脑会议。6月,马政府发表声明谴责毛发生的未遂军事政变。杜尔总统特使、外交部负责侨务和非洲一体化的部长级代表迪科赴毛会见塔亚总统,表示马对毛政权的支持。

马同布基纳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国曾于1974年和1985年两次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1986年12月,两国政府接受海牙国际法庭的最终裁决,关系修复,并于同年互设使馆。2002年,两国有关负责人就边境问题数次会晤,以共同保证边境安全。2003年9月,布总统孔波雷赴马,参加马国庆活动。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词条图片(9张)



扩展阅读: 1 http://www.mudanjiang.gov.cn/public/AA/index.jsp?TemplateNameN=AA&TemplateXMLName=1&CNumberN=35555&ArticleTitleN=63

开放分类: 地理,非洲,世界,国家

“马里”相关词条:

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塞内加尔冈比亚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加纳贝宁尼日尔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文莱土耳其斯里兰卡尼日利亚摩洛哥蒙古毛里求斯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阿富汗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日本苏丹刚果岛曹魏中华人民共和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81952.html

更多阅读

超级马里奥兄弟 新超级马里奥兄弟2安卓

《超玛一代》(全称《超级马里奥兄弟》,俗称“超级玛丽”,香港俗称“孖宝兄弟”)是任天堂于1985年出品的著名横版过关游戏,作为1983年游戏《马里奥兄弟》的续作在FC红白机上推出。在游戏《超级马里奥兄弟》中,玩家控制马里奥从库巴手上设

马里奥·毛瑞尔 马里奥现任女友

  中文名:马里奥·毛瑞尔泰文名:มาริโอ้เมาเร่อ  英文名:Mario Maurer  生日:1988年12月4日  体重:65 kg  身高:178 cm  星座:射手座 

尼日尔 尼日尔打工怎么样

尼日尔国旗尼日尔共和国位于非洲中西部,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内陆国,为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农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该国北与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接壤,南同尼日利亚和贝宁交界,西与马里和布基纳法索毗连,东同乍得相邻。

声明:《马里 非洲马里打工怎么样》为网友正能量的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