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烈: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国为参照系数和发展目标时,印度则愿意以邻近的中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模仿,比较和追赶。 除了帕拉维·艾亚尔之外,很多来过中国的印度人,也写下他们的不同的观感。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阿尔卡·阿查里雅认为: 印度能说英语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约是5500万人,然而中国能说英语的人,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 英语基础帮助了印度的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产业崛起,如果印度失去这个优势,那当前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在未来40到50年内就会幻灭。 也有人以为: 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合在一起来的GDP将占全球GDP的10.5%,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资产。两个国家人口占全球40%,自然资源消耗占全球50%,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国。 把印度和中国做一些比较后不难发现,中国确实在许多方面遥遥领先--尤其是GDP增长,基础设备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在服务方面也成为世界的一个服务中枢。如果从地方性的机构体制建设来讲,在财政体系上,印度做得非常好,印度非常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模式上看两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许多行业进行了重组,比如说钢铁、石油领域,虽然它们创造了一些贡献,但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够透明,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拖累。相比而言,印度达到世界级的公司仍然不多,外资进入的速度也比中国慢,另外其官僚体系和官僚体制也依然改进缓慢。 印度股市红火毋庸置疑。看看印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在印度国家改革之后不断上升的GDP,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者认识到印度的潜力。 但是有人这样例举统计数字: 印度1947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 还有人指出,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优于中国: 印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公费医疗”也称免费医疗,指国家对公民提供一种福利,代为支付医疗费用。发达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丹麦,都是全民免费医疗,一切费用国家全包。美国、日本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对于退休老人、穷人,则是免费医疗。在俄罗斯,只要是在俄罗斯国土地上的人,无论本国人外国人,一概免费医疗。 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众多,能够做到全民免费医疗是不容易的。 有人还指出: 印度的国际生存环境比中国好的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受到世界的围堵。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上有发展,但国际生存空间仍然恶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压。印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强国关系友好,也不存在武器禁运,所以,印度的发展空间比中国好的多。 中国的基础建设比印度好。一个到过中国的印度人写道: 我最近在中国坐过火
国为参照系数和发展目标时,印度则愿意以邻近的中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模仿,比较和追赶。 除了帕拉维·艾亚尔之外,很多来过中国的印度人,也写下他们的不同的观感。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阿尔卡·阿查里雅认为: 印度能说英语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约是5500万人,然而中国能说英语的人,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 英语基础帮助了印度的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产业崛起,如果印度失去这个优势,那当前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在未来40到50年内就会幻灭。 也有人以为: 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合在一起来的GDP将占全球GDP的10.5%,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资产。两个国家人口占全球40%,自然资源消耗占全球50%,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国。 把印度和中国做一些比较后不难发现,中国确实在许多方面遥遥领先--尤其是GDP增长,基础设备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在服务方面也成为世界的一个服务中枢。如果从地方性的机构体制建设来讲,在财政体系上,印度做得非常好,印度非常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模式上看两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许多行业进行了重组,比如说钢铁、石油领域,虽然它们创造了一些贡献,但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够透明,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拖累。相比而言,印度达到世界级的公司仍然不多,外资进入的速度也比中国慢,另外其官僚体系和官僚体制也依然改进缓慢。 印度股市红火毋庸置疑。看看印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在印度国家改革之后不断上升的GDP,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者认识到印度的潜力。 但是有人这样例举统计数字: 印度1947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 还有人指出,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优于中国: 印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公费医疗”也称免费医疗,指国家对公民提供一种福利,代为支付医疗费用。发达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丹麦,都是全民免费医疗,一切费用国家全包。美国、日本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对于退休老人、穷人,则是免费医疗。在俄罗斯,只要是在俄罗斯国土地上的人,无论本国人外国人,一概免费医疗。 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众多,能够做到全民免费医疗是不容易的。 有人还指出: 印度的国际生存环境比中国好的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受到世界的围堵。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上有发展,但国际生存空间仍然恶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压。印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强国关系友好,也不存在武器禁运,所以,印度的发展空间比中国好的多。 中国的基础建设比印度好。一个到过中国的印度人写道: 我最近在中国坐过火
车!(这次火车)从西部的重庆到东部的上海,这次旅行经历与印度的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车厢干净整洁、安静而且装有空调。18小时旅行中人们谈话都细声得体。火车时速达 110公里,行驶得非常平稳。所有的村庄干净整洁,所有的道路都铺了水泥或柏油。我真希望印度有一天也能如此…… 不过,在印度军方以及政界,总有那么少数人对中国耿耿于怀: 尽管中印战争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某些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2008年曾说:“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的耻辱。” 正因为这样,这些人对中国的心态可谓复杂,既有恐惧和忧虑,又有羡慕与嫉妒。他们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似乎总想“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而当2008年11月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国旗撞击月球成功后,印度全国为之欢呼,狂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人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基斯坦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基斯坦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 还有人指出,中国是印度的未来: 我是印度人,已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工作。中国无疑是未来的印度,无论什么领域。除了以所谓的民主、自由,但是我想加个前缀“所谓的” ,因为它们在印度。如果自鸣得意的印度中产阶层摆脱了眼罩的障碍,便会没有困难的看到真正的中国。可惜由于长久的偏见,他们不可能拿掉眼罩。
叶永烈: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李克强总理正在印度访问。 中国在崛起,印度在崛起。 印度人又是如何看中国的呢? 有人这样指出: 在印度,希望了解中国的人很多,但是访问过中国的人很少。因此印度人了解中国主要是靠媒体。但是在2005年以前,印度媒体常驻中国的记者只有一位,很难将中国大量的信息传回国内。为了弥补不足,印度媒体大多从西方媒体转载有关中国的信息,致使信息经常失真。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印度教徒报》常驻北京的记者帕拉维·艾亚尔在中国生活了5年,写下《烟与镜:亲历中国》。她在书中谈了自己对中国的见解,可以说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人看中国的作品。 帕拉维·艾亚尔坦言,她原本对中国所知甚少: 作为一个在新德里长大的印度人,家庭中接受的又是英国牛津剑桥式的教育,对我来说,中国尽管在地理上与我们毗邻而居,却几乎从来没在我脑中的世界地图上浮现过,有关中国的知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 其实,很多印度人跟帕拉维·艾亚尔一样,对中国并不了解。 帕拉维·艾亚尔来到北京之后,她很有感触地把北京与新德里相比: 在我看来,中国算是相当秩序井然了。相比起新德里随处走动的牛和拥挤的白人轿车,以及与耗油高、噪声大的巨大公交车分享混乱的街道,北京的清洁、树木成排、宽阔的林荫道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我还深深地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所吸引。 帕拉维·艾亚尔对中国的农民与印度的农民进行了比较: 在中国,所有农民都有一小块土地,土地并不归他们所有,归国家所有,不过他们有土地租赁权,所以农民不存在没有土地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绝对贫困──那种没有衣裤穿、苍蝇停在嘴角的贫困已经很难找到了,而这样的绝对贫困在印度还大量存在。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收入不公现象也存在,不过穷人也还是在逐渐变富裕。农业用地的灌溉情况比印度好得多,印度的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帕拉维·艾亚尔还就中国和印度的旅游业作了比较: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旅游输出国。2007年有4000万中国人出境旅行,而印度2007年只吸引了6.8万中国游客。更令人沮丧的是,到印度旅游的中国人占印度外国游客的总数不到2%。就旅游目的地来说,中国已成为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的境外游客数三倍于“不可思议的印度”。 这当然不是因为印度的旅游景点不多,而是旅游设施跟不上。仅北京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星级客房,就相当于印度全国的总和。新德里的五星级宾馆住一晚通常高达400美元,而在北京的类似客房只需100美元。 帕拉维·艾亚尔以为,印度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做得“很差”,连自来水、电和小学基础教育都无法做到基本的保障;而在她看来,中国的不足是对社会的多元化管理经验还不足,这可能为中国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帕拉维·艾亚尔指出中国与印度的“标杆”的不同: 当中国一直以美
车!(这次火车)从西部的重庆到东部的上海,这次旅行经历与印度的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车厢干净整洁、安静而且装有空调。18小时旅行中人们谈话都细声得体。火车时速达 110公里,行驶得非常平稳。所有的村庄干净整洁,所有的道路都铺了水泥或柏油。我真希望印度有一天也能如此…… 不过,在印度军方以及政界,总有那么少数人对中国耿耿于怀: 尽管中印战争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某些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2008年曾说:“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的耻辱。” 正因为这样,这些人对中国的心态可谓复杂,既有恐惧和忧虑,又有羡慕与嫉妒。他们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似乎总想“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而当2008年11月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国旗撞击月球成功后,印度全国为之欢呼,狂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人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基斯坦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基斯坦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 还有人指出,中国是印度的未来: 我是印度人,已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工作。中国无疑是未来的印度,无论什么领域。除了以所谓的民主、自由,但是我想加个前缀“所谓的” ,因为它们在印度。如果自鸣得意的印度中产阶层摆脱了眼罩的障碍,便会没有困难的看到真正的中国。可惜由于长久的偏见,他们不可能拿掉眼罩。
国为参照系数和发展目标时,印度则愿意以邻近的中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模仿,比较和追赶。 除了帕拉维·艾亚尔之外,很多来过中国的印度人,也写下他们的不同的观感。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阿尔卡·阿查里雅认为: 印度能说英语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约是5500万人,然而中国能说英语的人,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 英语基础帮助了印度的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产业崛起,如果印度失去这个优势,那当前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在未来40到50年内就会幻灭。 也有人以为: 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合在一起来的GDP将占全球GDP的10.5%,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资产。两个国家人口占全球40%,自然资源消耗占全球50%,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国。 把印度和中国做一些比较后不难发现,中国确实在许多方面遥遥领先--尤其是GDP增长,基础设备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在服务方面也成为世界的一个服务中枢。如果从地方性的机构体制建设来讲,在财政体系上,印度做得非常好,印度非常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模式上看两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许多行业进行了重组,比如说钢铁、石油领域,虽然它们创造了一些贡献,但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够透明,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拖累。相比而言,印度达到世界级的公司仍然不多,外资进入的速度也比中国慢,另外其官僚体系和官僚体制也依然改进缓慢。 印度股市红火毋庸置疑。看看印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在印度国家改革之后不断上升的GDP,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者认识到印度的潜力。 但是有人这样例举统计数字: 印度1947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 还有人指出,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优于中国: 印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公费医疗”也称免费医疗,指国家对公民提供一种福利,代为支付医疗费用。发达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丹麦,都是全民免费医疗,一切费用国家全包。美国、日本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对于退休老人、穷人,则是免费医疗。在俄罗斯,只要是在俄罗斯国土地上的人,无论本国人外国人,一概免费医疗。 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众多,能够做到全民免费医疗是不容易的。 有人还指出: 印度的国际生存环境比中国好的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受到世界的围堵。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上有发展,但国际生存空间仍然恶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压。印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强国关系友好,也不存在武器禁运,所以,印度的发展空间比中国好的多。 中国的基础建设比印度好。一个到过中国的印度人写道: 我最近在中国坐过火
车!(这次火车)从西部的重庆到东部的上海,这次旅行经历与印度的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车厢干净整洁、安静而且装有空调。18小时旅行中人们谈话都细声得体。火车时速达 110公里,行驶得非常平稳。所有的村庄干净整洁,所有的道路都铺了水泥或柏油。我真希望印度有一天也能如此…… 不过,在印度军方以及政界,总有那么少数人对中国耿耿于怀: 尽管中印战争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某些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2008年曾说:“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的耻辱。” 正因为这样,这些人对中国的心态可谓复杂,既有恐惧和忧虑,又有羡慕与嫉妒。他们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似乎总想“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而当2008年11月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国旗撞击月球成功后,印度全国为之欢呼,狂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人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基斯坦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基斯坦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 还有人指出,中国是印度的未来: 我是印度人,已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工作。中国无疑是未来的印度,无论什么领域。除了以所谓的民主、自由,但是我想加个前缀“所谓的” ,因为它们在印度。如果自鸣得意的印度中产阶层摆脱了眼罩的障碍,便会没有困难的看到真正的中国。可惜由于长久的偏见,他们不可能拿掉眼罩。
李克强总理正在印度访问。
中国在崛起,印度在崛起。
印度人又是如何看中国的呢?
有人这样指出:
在印度,希望了解中国的人很多,但是访问过中国的人很少。因此印度人了解中国主要是靠媒体。但是在2005年以前,印度媒体常驻中国的记者只有一位,很难将中国大量的信息传回国内。为了弥补不足,印度媒体大多从西方媒体转载有关中国的信息,致使信息经常失真。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印度教徒报》常驻北京的记者帕拉维·艾亚尔在中国生活了5年,写下《烟与镜:亲历中国》。她在书中谈了自己对中国的见解,可以说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人看中国的作品。
帕拉维·艾亚尔坦言,她原本对中国所知甚少:
作为一个在新德里长大的印度人,家庭中接受的又是英国牛津剑桥式的教育,对我来说,中国尽管在地理上与我们毗邻而居,却几乎从来没在我脑中的世界地图上浮现过,有关中国的知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
其实,很多印度人跟帕拉维·艾亚尔一样,对中国并不了解。
帕拉维·艾亚尔来到北京之后,她很有感触地把北京与新德里相比:
在我看来,中国算是相当秩序井然了。相比起新德里随处走动的牛和拥挤的白人轿车,以及与耗油高、噪声大的巨大公交车分享混乱的街道,北京的清洁、树木成排、宽阔的林荫道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我还深深地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所吸引。
帕拉维·艾亚尔对中国的农民与印度的农民进行了比较:
在中国,所有农民都有一小块土地,土地并不归他们所有,归国家所有,不过他们有土地租赁权,所以农民不存在没有土地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绝对贫困──那种没有衣裤穿、苍蝇停在嘴角的贫困已经很难找到了,而这样的绝对贫困在印度还大量存在。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收入不公现象也存在,不过穷人也还是在逐渐变富裕。农业用地的灌溉情况比印度好得多,印度的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帕拉维·艾亚尔还就中国和印度的旅游业作了比较: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旅游输出国。2007年有4000万中国人出境旅行,而印度2007年只吸引了6.8万中国游客。更令人沮丧的是,到印度旅游的中国人占印度外国游客的总数不到2%。就旅游目的地来说,中国已成为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的境外游客数三倍于“不可思议的印度”。
这当然不是因为印度的旅游景点不多,而是旅游设施跟不上。仅北京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星级客房,就相当于印度全国的总和。新德里的五星级宾馆住一晚通常高达400美元,而在北京的类似客房只需100美元。
帕拉维·艾亚尔以为,印度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做得“很差”,连自来水、电和小学基础教育都无法做到基本的保障;而在她看来,中国的不足是对社会的多元化管理经验还不足,这可能为中国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帕拉维·艾亚尔指出中国与印度的“标杆”的不同:
当中国一直以美国为参照系数和发展目标时,印度则愿意以邻近的中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模仿,比较和追赶。
除了帕拉维·艾亚尔之外,很多来过中国的印度人,也写下他们的不同的观感。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阿尔卡·阿查里雅认为:
印度能说英语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约是5500万人,然而中国能说英语的人,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
英语基础帮助了印度的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产业崛起,如果印度失去这个优势,那当前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在未来40到 叶永烈:印度人怎样看中国? 李克强总理正在印度访问。 中国在崛起,印度在崛起。 印度人又是如何看中国的呢? 有人这样指出: 在印度,希望了解中国的人很多,但是访问过中国的人很少。因此印度人了解中国主要是靠媒体。但是在2005年以前,印度媒体常驻中国的记者只有一位,很难将中国大量的信息传回国内。为了弥补不足,印度媒体大多从西方媒体转载有关中国的信息,致使信息经常失真。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印度教徒报》常驻北京的记者帕拉维·艾亚尔在中国生活了5年,写下《烟与镜:亲历中国》。她在书中谈了自己对中国的见解,可以说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人看中国的作品。 帕拉维·艾亚尔坦言,她原本对中国所知甚少: 作为一个在新德里长大的印度人,家庭中接受的又是英国牛津剑桥式的教育,对我来说,中国尽管在地理上与我们毗邻而居,却几乎从来没在我脑中的世界地图上浮现过,有关中国的知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 其实,很多印度人跟帕拉维·艾亚尔一样,对中国并不了解。 帕拉维·艾亚尔来到北京之后,她很有感触地把北京与新德里相比: 在我看来,中国算是相当秩序井然了。相比起新德里随处走动的牛和拥挤的白人轿车,以及与耗油高、噪声大的巨大公交车分享混乱的街道,北京的清洁、树木成排、宽阔的林荫道看上去就像是另一个世界。我还深深地被这个城市的国际化所吸引。 帕拉维·艾亚尔对中国的农民与印度的农民进行了比较: 在中国,所有农民都有一小块土地,土地并不归他们所有,归国家所有,不过他们有土地租赁权,所以农民不存在没有土地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绝对贫困──那种没有衣裤穿、苍蝇停在嘴角的贫困已经很难找到了,而这样的绝对贫困在印度还大量存在。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收入不公现象也存在,不过穷人也还是在逐渐变富裕。农业用地的灌溉情况比印度好得多,印度的农民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帕拉维·艾亚尔还就中国和印度的旅游业作了比较: 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旅游输出国。2007年有4000万中国人出境旅行,而印度2007年只吸引了6.8万中国游客。更令人沮丧的是,到印度旅游的中国人占印度外国游客的总数不到2%。就旅游目的地来说,中国已成为最受外国游客青睐的第四大旅游目的地,每年吸引的境外游客数三倍于“不可思议的印度”。 这当然不是因为印度的旅游景点不多,而是旅游设施跟不上。仅北京一个城市所拥有的星级客房,就相当于印度全国的总和。新德里的五星级宾馆住一晚通常高达400美元,而在北京的类似客房只需100美元。 帕拉维·艾亚尔以为,印度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做得“很差”,连自来水、电和小学基础教育都无法做到基本的保障;而在她看来,中国的不足是对社会的多元化管理经验还不足,这可能为中国将来的发展埋下隐患。 帕拉维·艾亚尔指出中国与印度的“标杆”的不同: 当中国一直以美50年内就会幻灭。
也有人以为:
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合在一起来的GDP将占全球GDP的10.5%,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资产。两个国家人口占全球车!(这次火车)从西部的重庆到东部的上海,这次旅行经历与印度的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车厢干净整洁、安静而且装有空调。18小时旅行中人们谈话都细声得体。火车时速达 110公里,行驶得非常平稳。所有的村庄干净整洁,所有的道路都铺了水泥或柏油。我真希望印度有一天也能如此…… 不过,在印度军方以及政界,总有那么少数人对中国耿耿于怀: 尽管中印战争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某些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2008年曾说:“印度决不可能忘记1962年的耻辱。” 正因为这样,这些人对中国的心态可谓复杂,既有恐惧和忧虑,又有羡慕与嫉妒。他们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似乎总想“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而当2008年11月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国旗撞击月球成功后,印度全国为之欢呼,狂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人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基斯坦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基斯坦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 还有人指出,中国是印度的未来: 我是印度人,已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工作。中国无疑是未来的印度,无论什么领域。除了以所谓的民主、自由,但是我想加个前缀“所谓的” ,因为它们在印度。如果自鸣得意的印度中产阶层摆脱了眼罩的障碍,便会没有困难的看到真正的中国。可惜由于长久的偏见,他们不可能拿掉眼罩。 40%,自然资源消耗占全球50%,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国。
把印度和中国做一些比较后不难发现,中国确实在许多方面遥遥领先--尤其是GDP增长,基础设备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在服务方面也成为世界的一个服务中枢。如果从地方性的机构体制建设来讲,在财政体系上,印度做得非常好,印度非常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模式上看两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许多行业进行了重组,比如说钢铁、石油领域,虽然它们创造了一些贡献,但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够透明,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拖累。相比而言,印度达到世界级的公司仍然不多,外资进入的速度也比中国慢,另外其官僚体系和官僚体制也依然改进缓慢。
印度股市红火毋庸置疑。看看印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在印度国家改革之后不断上升的GDP,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者认识到印度的潜力。
但是有人这样例举统计数字:
印度1947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
还有人指出,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优于中国:
印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公费医疗”也称免费医疗,指国家对公民提供一种福利,代为支付医疗费用。发达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丹麦,都是全民免费医疗,一切费用国家全包。美国、日本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对于退休老人、穷人,则是免费医疗。在俄罗斯,只要是在俄罗斯国土地上的人,无论本国人外国人,一概免费医疗。
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众多,能够做到全民免费医疗是不容易的。
有人还指出:
印度的国际生存环境比中国好的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受到世界的围堵。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上有发展,但国际生存空间仍然恶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压。印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强国关系友好,也不存在武器禁运,所以,印度的发展空间比中国好的多。
中国的基础建设比印度好。一个到过中国的印度人写道:
我最近在中国坐过火车!(这次火车)从西部的重庆到东部的上海,这次旅行经历与印度的形成鲜明对比:所有车厢干净整洁、安静而且装有空调。18小时旅行中人们谈话都细声得体。火车时速达 110公里,行驶得非常平稳。所有的村庄干净整洁,所有的道路都铺了水泥或柏油。我真希望印度有一天也能如此……
不过,在印度军方以及政界,总有那么少数人对中国耿耿于怀:
尽管中印战争战争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印度某些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至今还无法接受惨败的结果,认为这是印度的奇耻大辱。印度一位将军2008年曾说:“印度决不可能忘记国为参照系数和发展目标时,印度则愿意以邻近的中国作为自己发展的标杆,模仿,比较和追赶。 除了帕拉维·艾亚尔之外,很多来过中国的印度人,也写下他们的不同的观感。 尼赫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阿尔卡·阿查里雅认为: 印度能说英语的人口,只有不到5%,大约是5500万人,然而中国能说英语的人,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加。 英语基础帮助了印度的服务业与信息科技产业崛起,如果印度失去这个优势,那当前的热潮很大程度上在未来40到50年内就会幻灭。 也有人以为: 到2020年,中国和印度合在一起来的GDP将占全球GDP的10.5%,会拥有200亿美元的资产。两个国家人口占全球40%,自然资源消耗占全球50%,并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国。 把印度和中国做一些比较后不难发现,中国确实在许多方面遥遥领先--尤其是GDP增长,基础设备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远远领先于印度,但印度在服务方面也成为世界的一个服务中枢。如果从地方性的机构体制建设来讲,在财政体系上,印度做得非常好,印度非常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从经济增长模式上看两个国家存在的问题,我们会发现,中国国有企业的许多行业进行了重组,比如说钢铁、石油领域,虽然它们创造了一些贡献,但是因为这个过程不够透明,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除此之外,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拖累。相比而言,印度达到世界级的公司仍然不多,外资进入的速度也比中国慢,另外其官僚体系和官僚体制也依然改进缓慢。 印度股市红火毋庸置疑。看看印度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在印度国家改革之后不断上升的GDP,现在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者认识到印度的潜力。 但是有人这样例举统计数字: 印度1947年独立时工业实力位居世界前十,领先于当时处在内战中的中国。但中国现在的GDP总量是印度的3倍多,人均收入是印度的2倍,流入的外资是印度的10倍。 还有人指出,印度的全民免费医疗优于中国: 印度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公费医疗”也称免费医疗,指国家对公民提供一种福利,代为支付医疗费用。发达欧洲国家如英国,瑞典、瑞士、丹麦,都是全民免费医疗,一切费用国家全包。美国、日本等国实行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对于退休老人、穷人,则是免费医疗。在俄罗斯,只要是在俄罗斯国土地上的人,无论本国人外国人,一概免费医疗。 印度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人口众多,能够做到全民免费医疗是不容易的。 有人还指出: 印度的国际生存环境比中国好的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目前受到世界的围堵。现在的中国虽然经济上有发展,但国际生存空间仍然恶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全面打压。印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与西方强国关系友好,也不存在武器禁运,所以,印度的发展空间比中国好的多。 中国的基础建设比印度好。一个到过中国的印度人写道: 我最近在中国坐过火1962年的耻辱。”
正因为这样,这些人对中国的心态可谓复杂,既有恐惧和忧虑,又有羡慕与嫉妒。他们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似乎总想“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而当2008年11月印度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携带国旗撞击月球成功后,印度全国为之欢呼,狂喜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
这些人对中巴友好心存芥蒂。由于奉行“敌人的朋友也是敌人”的旧思维,印度对中国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颇有微词。印度想当然地认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巴基斯坦是无法与印度进行持久对抗的,因为巴基斯坦根本没有能力研制核武器和先进的导弹。
还有人指出,中国是印度的未来:
我是印度人,已在中国和其他几个国家工作。中国无疑是未来的印度,无论什么领域。除了以所谓的民主、自由,但是我想加个前缀“所谓的” ,因为它们在印度。如果自鸣得意的印度中产阶层摆脱了眼罩的障碍,便会没有困难的看到真正的中国。可惜由于长久的偏见,他们不可能拿掉眼罩。
查看博主原文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喜欢|169
转载
阅读(129962)┊ 评论(246)┊ 收藏(34) ┊转载(120) ┊ 喜欢▼ ┊打印┊举报
博主还写了
叶永烈:揭秘陈云的婚事2013-05-17 08:55:11 叶永烈:美国“最古老的城市”波士顿2013-05-16 10:45:30 叶永烈:作家书信的“消亡”2013-05-07 09:15:44 叶永烈:陈云悄然来到鲁迅家,瞿秋白正躲避在…2013-05-03 09:37:53 叶永烈:低调的陈云2013-04-26 08:57:16 叶永烈:陈云假托军医之口述长征2013-04-24 09:57:24
发评论 [商讯]爱心签名换梦想,天天派奖|[商讯]提高博客人气新方法
学海长流:
更多>>
昵称:
分享到微博 评论并转载此博文
验证码: 请点击后输入验证码 收听验证码
更多阅读
巴西人怎样看中国, 不玩足球玩地球 巴西人眼中的中国
巴西社会学家说:“当巴西玩转足球时,中国正在玩转地球。”某君疑问:“巴西人如何看中国?”我稍微踌躇,然后莞尔一笑道:“一句话,乌龟看绿豆。言之巨细,这取决于那个阶层的巴西人看中国,他们是在什么年代看中国。”的确,飞速发展的中国令世界眼
著名科幻作家评传:叶永烈
2007-1-4 22:00:47《浪漫之旅:著名科幻作家评传》叶永烈评传董仁威 著目录●简介●什么都写的叶永烈●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创作观●“科普式”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成就与遗憾●恐龙蛋引起的争议●“惊险科幻小说”引起的争鸣●
叶永烈:印度大象趣事组图
品,千姿百态的大象,不一而足。就连印度年轻人穿的T恤,胸前也印着大象图案。 我最常见到的是象头人身的雕像——象头神。象头神是印度教最受崇敬的神之一,是智慧和财富的化身。象头神是大象形象渗入到印度的宗教意识的典型。在印度,象头神
叶永烈: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
庄则栋与佐佐木敦子(节选)======= 叶永烈一 少年宫来了一位女客人1985年2月2日,我和鲍蕙荞经过协商,在北京东城区政府办理了离婚手续。我们从区政府出来后,在路口略含微笑地握手告别,预示今后每人都有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在我心目中,她永
叶永烈:黑白参半的赫鲁晓夫之墓
叶永烈:黑白参半的赫鲁晓夫之墓列宁、斯大林的墓在莫斯科红场。赫鲁晓夫之墓则在远离红场的新圣女公墓,他的墓地偏居公墓一隅,丝